复旦一家亲:怀念几代人学生时代的种种(05.5.20)

时间:2019-05-15 03:47: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复旦一家亲:怀念几代人学生时代的种种(05.5.20)》,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复旦一家亲:怀念几代人学生时代的种种(05.5.20)》。

第一篇:复旦一家亲:怀念几代人学生时代的种种(05.5.20)

复旦一家亲:怀念几代人学生时代的种种(05.5.20)

已经走出校门的人总是很容易怀旧,对于学校里的一切都无比怀念。

于是决定重回复旦逛逛,走过相辉堂前安静的大草坪,突然看见一座修缮一新的牌楼式建筑———听说,那是已消失了半个多世纪的复旦江湾校址最早的校门,今年刚在复旦边门重建。从外面看,古色古香的横匾上写着四个笔力雄健的字:复旦大学;而走进学校再回望校门,里面的横匾则写着:敬业乐群。

此刻,穿梭于校门之下的多是些年轻的脸庞,让人不由想起很久以前的那段岁月:第一场新生舞会,脸红心跳却又装作满不在乎;汲着拖鞋拎着水瓶流连于中央海报栏,在层层叠叠的海报中寻寻觅觅;毕业前晚,喝酒、唱歌而后抱头痛哭……

百年间,代代学子的身影穿梭于这片宁静的校园里,除了“学友”之外,其中更有夫妻、父子、兄弟等相继求学此地的巧合。一家几代人相逢于同一校园,不由多了几分情趣与感怀。对于他们而言,复旦绝不仅仅只是一所学校,而早已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无法割舍———这其中,爱人之间的复旦情,应该是一种缘分、一种默契;而全家人的复旦情,则更是一种积淀、一种传承。

无论复旦如何改变,“一家亲”的情感永远不变———

并肩去上课 那种感觉很温馨

两个人的“一家亲”在复旦绝不鲜见,其中“横向关系”的是夫妻或者恋人,而“纵向关系”的当然是父辈以及他们的孩子。

校园总是个催生爱情的场所,无论办公室里四目相对的老师还是相辉堂后羞答答牵手的学生,都难以逃过丘比特的“恶作剧”———因为复旦,两人走到一起,然后将要一辈子在一起。

而至于两代人先后在复旦求学那就更多了,许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父母头顶的复旦光环总是深深吸引着孩子。复旦这条路往往不是父母强加给他们的,而是出自从小就在心底种下的一个梦想———因为复旦,两代人拥有了同样的荣耀、同样的话题,并同样期待着将其继续传承下去。

爸爸:晏海林,复旦大学80级中文系学生,现任复旦大学艺术系副教授我:晏莳,复旦大学03级生物技术系学生,现在读。

爸爸的复旦

地震先救烟丝

爸爸是上世纪80年代的第一批大学生,由于那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年代,参加高考是工作6年之后,导致爸爸是班里年纪最大的学生。怀着对大上海十里洋场的憧憬,他接到了复旦中文系的录取通知书。

那时候的大学生生活简单,却热情而淳朴,一门心思就扑在功课上。爸爸每年都能拿到50块钱的一等奖学金,还有每月23块5毛的助学金。每天吃完晚饭就到“理图”去排队抢自修的座位。有时候,一早过去放一本书占座位,晚点去占位本就被覆盖掉了。

那会儿食堂里的大排是1毛7一块,蔬菜只要两分钱。吃不起鸡腿,爸爸也欢喜鸡肋和鸡头,虽然骨头居多,好歹还是有点肉味的嘛。不像现在的我动不动就是肯德基。中文系每月还会发几张烟票。物质匮乏,没有零食,男生们能拿到几根香烟解馋。

最搞笑是1983年秋天,晚上10点多突然地震。当时爸爸寝室几个男生反应特快,一样钱财都不拿。爸爸他们独独抱牢山东同学从家里带过来的一袋烟丝,就往马路上冲。后来这地也没继续震下去,但寝室也不敢回。他们顶着月光沿着马路一直走,一直抽烟,感觉很洒脱。

当时7个人一间简陋寝室,同学日夜相伴,感情浓得化不开。一个上海同学的凤凰自行车被“资源共享”。中文系一有事情,就“凤凰”

出动。班里会有一两对同学怀有朦胧情愫,女生会偶尔到男生寝室跳跳交谊舞。爸爸记得总支书记特可爱,看见男生女生走在一起,认真严肃地走上去教育人家。爸爸说,复旦里最美好的事情就是躺在相辉堂前的草坪上聊天和发呆,看年轻的学子和白发的先生静静走过。我举双手赞成。

女儿的复旦

做一颗复旦卫星

由于爸爸的工作关系,我自打生下来就和复旦有着不解之缘。从复旦托儿所、复旦幼儿园、复旦二附中、兰生复旦中学,最终考进复旦。从记事起,我们家从复旦第一宿舍、十一宿舍、第四宿舍、第十宿舍,一直搬到现在离复旦几步路的小区里。我是复旦的一颗卫星,永远围着它打转转。我的人生,没有一件事情能和复旦脱得了干系。

我从小就是在复旦玩大,曦园和燕园几乎成了我的私家游乐园。那时候,最喜欢爬到燕园的假山顶上,坐在最高一块石头上傲视下方,幻想自己为某国国王。为争抢制高点的石头,我还和别的小孩打过架。

复旦在我的眼里就是这么美,所以高中时代格外卖力地读书,盼望自己能有一天堂堂正正过上校园生活。高三那年,一到星期六星期天,我就背着书包去三教某个教室自修。在我眼里,周遭勤奋的大学生们都捧着高深的大学课本。我诚惶诚恐地掏出一本高三化学,现在想来还真可笑啊。自习到中午,拿爸爸的饭卡去食堂刷卡。怎么吃怎么觉得比家里的饭菜香哦。

我们的复旦

习惯了分头行动

考进复旦,新生报到的时候,爸妈根本没来送我。我自己骑车驮着脸盆衣服去报到。接新生的师哥师姐人手不够,我自告奋勇背着行李送同学进寝室。一路还轻车熟路地介绍校园掌故———这是物理楼,那是三教,把他们唬得一愣一愣。

大学里,我从来没有选过爸爸开的课,因为要避嫌。不过很多复旦的老师,几乎都是看着我长大的。大一上宪法概论课,课间休息,女老师突然盯着前排的我看了半天,说:“你是在复旦长大的吧?我看你眼熟。”

大家都把目光打成一束追光灯,饶有兴趣地看着我。我特别惊讶地点头。老师回忆说,我小时候她还是复旦的研究生,还给过我糖吃呢。打那以后,我上熟识的老师的课都坚持一不翘课、二不睡觉的原则。要是老师们“告密”,老爸肯定脸上无光。

我和爸爸,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学生,却习惯了分头行动,于是在茫茫校园里相遇的机会却像火星撞地球一样少。难得有一次,晚饭后,爸爸要给学生上课,我要去上选修课。两个人一路并肩骑着自行车穿过幽静的校园,直到图书馆才分道扬镳,奔不同教学楼而去。我对爸爸说,当了大学生,我们两个还没有一起进复旦呢。事后,爸爸说他当时的感觉很温馨。

3年后,在燕园牵到了她的手

文/陈琳

这是一个完全真实的故事,发生在复旦的爱情又一次终成正果。今年春节,男孩和女孩分别在上海和黑龙江举行了婚礼,而两人的新家,就在母校旁。

15年前,他和她都远在黑龙江农场。不同的是,他是个在黑土地上土生土长的“野孩子”,而她是上海知青的孩子,文静却有些高傲。

他和她念同一所初中,她的漂亮聪慧犹如一道绚烂的流星划过他的心迹。渐渐地,男孩喜欢上了女孩,她的一颦一笑深深牵动着他的心。

男孩不知道他对女孩异常关注的眼神是否引起了注意,因为她对他始终是那样的相敬如“冰”。于是,初中三年,男孩都只默默关注着女孩的一切,却不敢对她有任何表露。

初三毕业后,女孩随父母回了上海,没有给男孩留下只字片语。走的那天,男孩冲动地跑去车站,可女孩却依旧只是礼貌地浅笑着,仅此而已。

第一次暗恋就这样无言地终结,男孩感到不甘。“不就是上海吗?有啥了不起,总有一天我也会去那里!”北方汉子那股特有的韧劲让男孩暗暗下定决心,他于是到处打听上海哪所大学最好,决定以此证明自己的实力。

高中三年,他比任何人都刻苦,比任何人都努力,却丝毫不觉得累———要考上复旦,要让女孩对他刮目相看的信念在他心中愈加强烈。终于,那年高考,他以异常优异的成绩被复旦录取,成为了复旦在当地招收的仅有的四个学生之一。

开学第一天,男孩坐到了复旦大学化学系的教室里。当老师让每个同学作自我介绍时,他听到了那个熟悉的声音、那个熟悉的名字,当抬头寻找声音来源时,他竟然看到了她那熟悉的身影。当他终于意识到他和她竟再次成为同班同学时,他心里的震惊和激动难以言表。

后来,他作了这样的自我介绍:把复旦作为第一志愿,因为它是上海最好的大学;要考进上海最好的大学,是因为想让自己有勇气面对6年前喜欢的那个上海女孩……

当他的目光落在她身上时,她只是傻傻地瞪大双眼看着他。她惊讶于他对她长达6年的暗恋却又感动于他那微微冒着傻气的执著。

再后来,在复旦的燕园,他终于牵到了她的手……

爸爸、弟弟、太太,都是“同学”

说实话,原本是打算找到“三代同堂”的复旦人,但是,这显然比想象中更有难度—能够找到的前辈们,如今孙儿们大多还未到上大学的年龄,实现一家三代的梦想,恐怕还需要一点时间。

不过,要在家庭中将复旦“开枝散叶”并不太难,就如同王宏图教授那样,爸爸、弟弟、太太,都可以是“一家亲”的复旦人。

■王宏图:1981年就读复旦中文系,现为复旦中文系副教授,曾发表多篇小说。

■父亲王运熙:1943年就读复旦中文系曾任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古代文论学会副会长、上海古典文学学会会长等。

■妻子赵洁:1982年就读复旦中文系。

■弟弟杜巨澜:1988年就读复旦世界经济系,现为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教授。

放弃电视台,子承父业

作为中文系著作等身的前辈学者与古代文论专家,王宏图的父亲王运熙先生今年已是79岁高龄,解放前1943年,王运熙先生入读复旦大学中文系,1947年他以文科总成绩第一的身份留校当助教,直到1996年正式退休,老先生与复旦朝夕相处了整整50余年,其严谨的治学态度与淡泊的处世风格,给无数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谈及父亲对自己的影响,王宏图微微一笑,“父亲是比较淡然的人吧”。小时候父亲也自然地教他一些古文和诗歌,却不曾勉强过他的兴趣,然而,自小就在摆满了古典书籍的房间里长大,耳濡目染的熏陶便潜移默化地生成了兴趣,王宏图特别偏好的是李商隐和韩愈那种用肆华丽与句式繁复的文辞,古文对我潜在的影响是非常深的”。

幸运的是,王宏图将这份兴趣变成了自己的终生事业与追求,他1981年考入了复旦大学中文系,198恩9年和1996年分别获得复旦大学和美国印第安那的文学硕士学位,从此走上了教学科研语文学创作之路。其实,本科毕业那年,王宏图也曾考虑过工作,他在一家电视台实习过,编辑觉得不错,想留用他,但考虑到电视台工作用眼较多,而自己本身视力又不太好,于是放弃工作而决定攻读研究生。当然,他承认这其中也包含了父亲对自己的殷殷期盼。

把自行车“传”给了弟弟

家学渊源与薪继火传,本也屡见不鲜,但他们一驾驭复旦的缘分并没有止于此。1988年,王运熙先生的次子,王宏图的弟弟姑巨澜也不负父亲的期望,从复旦附中以优异成绩直接保送复旦大学。

杜巨澜也非常爱好文学,且写得一手好字,本来也想填报中文系,由于保送时专业可以自由选择,全家为此开会讨论了一番,觉得一家子都偏文容易惯性思维,不如选择一个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兼容的学科—于是,他选择了世界经济系。

有意思的是,杜巨澜进校的那一年,恰好是王宏图硕士生最后一年,王宏图时常从南区赶到本部来看看弟弟,为了表示兄长情谊,还把自己骑了两年的自行车给了弟弟,不了两天不到车就不翼而飞了。王宏图至今回忆起来仍不免失笑。

毕业之后,杜巨澜也攻读了硕士,如今已是香港中文大学的经济学教授。

“留级”留出的缘分

当然,“一家四口复旦人”的传说还少不了另一位复旦校友的“加入”,这位神秘人物就是王宏图生命中的另一半,他的妻子赵洁说是校友,更确切地说应是classmate。

说来也巧,王宏图大学时曾因病休学1年,病愈之后就读了下一年级,谁都未曾料到,这一“留级”却让他因此与原本是师妹的赵洁成了同学,4年的相处相知,毕业后相恋,直至1990年结婚—复旦又一次当了“红娘”。

也许会有第5个复旦人

被问到有没有打算让女儿以后也读复旦大学,将家学渊源传到下一代,王宏图笑着说,“她今年才10岁啊”,是啊,才读小学三年级,还在天真烂漫的年纪呢,王宏图透露,女儿蛮喜欢看书的,当然也喜欢“哈里波特”,小时候教过她一些古诗词,对文学也有些爱好,但关于未来的路,她毕竟还是个不知怎么作出选择的孩子。

作为父亲,当然对女儿的未来有美好的期望,大王宏图觉得,为孩子提供好的成长环境和学习资源是必要的,至于未来的选择,将来可能会有的种种机遇和变化,应该让孩子自己选择。

博客上的“一家亲”

在复旦的博客上,找到了以下这些片断。作者应该都是已经毕业或者即将毕业的复旦人,还好有网络,能让他们轻易地聚在一起,怀念学生时代的种种—在博客上来了个“一家亲”!

1、前几日,去负担南区找粗菜馆吃饭,结果过去发现那条街的好多门面都被拆掉了,很是感慨唏嘘啊,饭馆不知何处去,梅花依旧站冬风。结果和几个“FB”分子随便找了个不熟悉的饭店,发现味道差,勉强做到吃饱,不由得怀念起几家老饭店啊。—没关系

2、每个周末都扛着三角架,举着DV穿梭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拍毕业大希,这种自娱自乐的小制作其实别有一番风味,望着镜头里一个个熟悉的面孔,好似看到了些身边同学身上这四年来自己尚未看到的东西,一要是他们真像拍的这样小,我想把他们全装进口袋。—纸船

3、还记得那年,每天早上的广播是上海早新闻,有时候起得更早的话就是中央台的早新闻,中午的时间是点歌台,还有讨论谁的声音好听,阳阳、小凡、晓露,有没有统一意见啊(还记得那年,吃饭都要叫外卖,都不愿意下楼到食堂去吃,还记得那年,天天早上都要起早锻炼敲空,绕着相辉堂跑步之后,赶紧买早饭回寝室,换衣服上课。

4、复旦却变了,食堂成了双塔,南区住进了本科生,邯郸路变宽了而海德格尔卖起了兰州一粒,何必要说沧海桑田,只这一小小的学校,就可以那样善变……—相约英伦

5、又有谁会记得5号楼下那扇通邯郸路的小门,每天晚上10点就要关掉?那扇小门隔着邯郸路的对面,有一排小店,那里有“兰欣”,“红墙”和我用他家的电话来听“六级”分数的一个小烟杂店,有一年我们在红墙送走了95的师姐,又一年却在“兰欣”替复旦送走了自己;我们还从这个门出去穿着拖鞋拿着澡盆走到轻专,因为那里的澡堂全天开放,这或许是我仅有的穿他些走街的岁月了,然后散着湿头发回来上课;带着微熏醺的体香和潮湿的氤氯走在阳光灿烂的校园,坐在2215那个小小的教室听自己喜欢的教授旁若无人的学术呢喃……——shenlei716

6、从复旦回家,为了节约那4块钱的车费,我就有了从复旦骑车回家的念头,想来那个时候,真的特别开心,就好像每次骑车就赚了4块钱,傻傻的为那工资感到骄傲和自豪。当我就要离开复旦的时候,我的捷安特被偷了,放在寝室楼门口,就这样被偷了,就像我的年少岁月,消失得无影无踪。——苏西坡

7、复旦四年,一草一木,一传一瓦,都那么令人怀念,这么熟悉,又好似这么遥远,真想再在三教四教听一堂课,再去周围的小店吃午饭,在阳光灿烂的下午在草坪上晒太阳,在夜晚的校园里无忧无虑的漫步,看一场校园电影,坐一坐图书馆,真想。——熟悉的陌生人

第二篇:毕业留言:怀念学生时代的日子

我们匆匆相识又匆匆离去,萍水相逢,擦肩而过,可曾留下淡淡的深情。

“千金难买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学友,离别了,不要有太多的感伤,今天我们的分别,只是为了明天的辉煌,幸福的生活再向我们招手,努力哪,学友!

殷殷情意,系不住欲行的脚步,再见吧,亲爱的学友。

再回首,往事如风。我多想时光老人停下匆匆的脚步,我多想把这一切统统摄进眼里,装在心中,作为人生永久珍藏的回忆。可是时光老人依然脚步匆匆,请珍惜这稍纵即逝的日子,以你天真的心灵踏上生命的历程,祝福你,也祝福自己,愿这份深情,能觉慰能竟的苦难与忧伤,愿这离别昭示着幸福与快乐。

我留在你的心上,一如你在我心中;过去和现在,我们一直是两个彼此不能疏远的生命

月朦朦,鸟朦朦,我悄悄送你远行,从此天边多了一颗含泪的星星,永远注视你远去的背影。

献上依依惜别的祝愿,愿福乐时该与你相伴。分离熔得友情更浓,重逢首将在那更灿烂的明天。

朝霞般美好的理想,在向我们召唤。我的同窗,分手在即,不必问何日相会,我们是一滴一滴的水,全将活跃在祖国的大海里!

我们相逢在陌生时,我们分手在熟悉后。明天,我们要到生活的星图上去寻找自己的新位置,让我们用自己闪烁的星光相互问讯、表情达意。

有人说:“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幸运的建筑师。”愿我们在走向生活的道路上,用自己的双手建造幸运的大厦。

毕业之际,千言万语很难形容我此刻的心情。我们曾在一起共同讨论难题,共同畅谈美好人生;我们之间有理解,也有许多误解......而这些随着岁月的流逝都有已成为过去,是惆怅,还是大笑而去,我不得而知。

毕业了,多么想留住那些温暖的日子,但又多么渴望着能早日投进生活的洪流。那以往的同窗生活,是一串甜美的糖葫芦;那迷人的甜与酸,将永远回味不完。

再回首,是一个充满欢乐的昨天。昨天,有我人们课堂上的争论;昨天,有我们球场的奔跑;昨天,有我们考场中的奋斗;昨天,有我们烛光中的歌唱。多么美好,多么值得回忆。

下载复旦一家亲:怀念几代人学生时代的种种(05.5.20)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复旦一家亲:怀念几代人学生时代的种种(05.5.20).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