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对英文字母词规范管理使用的决策建议
国家对英文字母词规范管理使用的决策建议
摘要:本文从学术界对待英文字母词的争论出发,探讨了国家规范英文字母词使用的意图,给出了国家对英文字母词使用规范的建议,包括增加关于字母词使用的法律规定;加强对英文字母词的系统研究;完善英文字母词汉化的机制;加强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管理等。
关键词:国家 英文字母词 规范 决策 建议
英文字母词是现代汉语中直接从英文借用过来的词,如PM2.5、WTO、GDP等。近年来,英文字母词呈迅速扩张之势。以《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字母词为例,第4版收录字母词39个,第6版猛增到239个。《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修订主持人江蓝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国家正式文件和领导人的讲话稿中,都出现过一些字母词,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遇到很多字母词,比如你到医院做B超、CT,股民炒股会遇到A股、B股,关心经济形势离不开GDP、CPI,生活中都离不开。”[1]许多英文字母词甚至超出其相应的中文词汇。“PM2.5”这一英文字母词,就经常地出现于人们的日常交流中,出现于电视、报纸、互联网等新闻媒体上,甚至曾经出现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当中,出现于温家宝总理所作的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英文字母词是国家有关部门十分关注、专家学者分歧很大、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语言现象,对其使用规范进行研究,很有意义。
一、学术界对如何对待英文字母词争论激烈
目前,学术界就如何对待英文字母词主要表现为三种不同的态度。
1.支持的态度
支持者认为,英文字母词具有符合语言学上的经济原则、容易与国际接轨、使汉语表达形式更丰富等诸多益处,所以大力支持在汉语中自由使用英文字母词。苏培成、曹学林、刘涌泉等学者都从开放性和国际性的立场反对禁用字母词。
2.反对的态度
反对者认为,在汉语中过度使用英文字母词,会影响汉语的纯洁。如傅振国认为“英语入侵汉语,危及汉字汉语的安全”[2];徐道一认为“汉字和英文字词混用的弊大于利” [3];江贤泉、谭红则认为过多地使用字母词会影响到祖国的“语言纯洁”[4]。
3.持放任态度
持此观点的学者主要从社会语言学出发,认为英文字母词应由语言的使用者――人民群众自己选择,国家不应该进行干预和管理。张仰奋认为:“从社会语言学的观点看,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层、地域的人群,由于各不相同的原因,可能选用不同的语言符号,这是语言使用者的自由,人们无可厚非、无法限制”,“有人提出对字母词的使用要加以限制,有人主张成立专门机构对其进行管理,这些都是没有必要的,甚至是徒劳的。”[5]胡明扬认为:“语言学界关于这个问题(指字母词,引者注)的争论会长期进行下去,但是不会有什么结论,对广大群众大概也不会有多大影响,这个问题最终还得由使用汉语的广大群众来作抉择,他们的裁定是最终的裁定,语言学家没权说三道四。”[6]
这三种态度各有道理,没有权威,让人莫衷一是,无所适从。面对英文字母词使用泛滥的情况,国家应该站在维护国家语言的规范和健康发展的高度,对英文字母词的使用进行规范。
二、国家有关部门规范使用字母词意图明显
2010年,国家有关部门就已经开始注意汉语中的英文字母词过度使用问题,并对字母词的使用提出了初步的规范要求。这些部门包括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国家语委、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等。
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印发的《关于加强对行政机关公文中涉及字母词审核把关的通知》中,要求“制发公文时一般不得使用字母词,确需使用字母词的,应在文中首次出现时以括注方式注明已经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审定的汉语译名”。[7]教育部、国家语委发文要求“增强依法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慎用字母词的意识”。[8]国家广电总局下发通知,要求“在电视节目中进一步规范用语,不能使用NBA、F1甚至GDP等英文缩写词”。[9]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中要求,在汉语出版物中,禁止出现随意夹带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外国语言文字。[10]
国家不同部门的文件规定,有的是“一般不得使用”,有的是“慎用”,有的是“不能使用”,有的是“禁止出现”,意图都在对英文字母词的使用进行规范。但是,目前还没有英文字母词使用的权威规范。国家的语言政策决定国家的语言走向。在关于英文字母词争论如火如荼的今天,到底如何对待英文字母词,作为国家机关应当通过一定的方式表明国家的态度,显明正确的导向。这是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国家的职责所在。
三、规范英文字母词使用的若干建议
大海有自净能力,但如果污染太严重,就会超过其承受能力;市场经济,既要有市场调节,更要有宏观调控;语言同样需要规范引导。对于外来的英文字母词,不能完全遵从语言使用者的意见,不能过分相信汉语的自我调节能力,必须从国家层面加以规范。国家对英文字母词的规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增加关于字母词使用的法律规定
现行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2001年1月1日施行的,其中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汉语言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汉语言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应当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释。” 但是,按照这样的规定来规范英文字母词缺乏针对性,操作性也不够强,英文字母词是否属于“汉语言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并没有判定的标准,因为它没有关于字母词使用的明确规定。
《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中规定:“研究修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争取在2020年前完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修订工作。”应当借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修订之机,增加关于字母词的条款,确立国家限制使用字母词的鲜明导向。比如可以增加“国家限制使用字母词”、“国家倡导英文字母词汉化”等内容。
2.加强对英文字母词的系统研究
国家应采取措施,加强对英文字母词的系统研究。研究内容包括:英文字母词经历了怎样的历程才进入汉语系统,又会对汉语系统产生何种影响;对于已经进入词典中的英文字母词,该进行怎样的读音标注和排序;英文字母词的自动识别和提取;怎样给其定出规范的汉语名称;等等。具体措施有:做好对已有的英文字母词的搜集整理和建立语料库的工作;依据英文字母词的实际使用情况,总结应用规律,提出原则要求,引导政府机构、媒体、出版、教育教学等单位遵循一定的规范去使用英文字母词。
3.完善英文字母词汉化的机制
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英文字母词的汉化机制。国家于2012年设立了外语中文译写规范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作为字母词的专门审定机构。在英文字母词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一些成果。比如流行很广的“PM2.5”,该机构经过研究讨论,将其汉语译名正式定为“细颗粒物”,并进行了发布。此后不少新闻媒体开始采用这一汉译名称。但是,这一汉化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要把英文字母词规范的关口前移,从英文字母词产生的源头抓起,及时对新进入汉语的英文字母词进行翻译,及时为社会公众提供中文翻译形式。要设立专门的英文字母词发布平台,及时向社会发布已经审定的英文字母词翻译形式。要建立引导督促机制,限制英文字母词在政府公文、新闻媒体、学校教学、等领域使用。总之,要尽快形成适应信息时代的快速汉化机制。
*基金项目:2013年度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对英文字母词使用的决策建议研究”,项目批准号:13B740312。
参考文献:
[1]罗皓菱.修订主持人回应:违法一说从何而来[N].北京青年报,2012-08-28.[2]傅振国.警惕字母词侵蚀汉语[N].人民日报,2013-01-10
[3]刘道一.汉字和英文字词混用的弊大于利[J].汉字文化,2003(3).[4]江贤泉,谭红.字母词与语言纯洁[J].新世纪论丛,2006(4).[5]张仰奋.字母词在汉语中流行的根据及存在的问题[J].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8(2).[6]胡明扬.关于外文字母词和原装外文缩略语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2(2).[7][8]教育部、国家语委要求加强对字母词使用的管理,教育部简报,2010(94).[9]关庆丰.国家语委回应“禁用英文缩写词”[N].北京青年报,2010-04-11.[10]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J].民族翻译2010(4).作者简介:
汤玫英(1964--),女,郑州师范学院文学院,职称: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作者单位:郑州师范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第二篇:对规范税务登记证注销管理的几点建议
税务登记证可以说是纳税人的“身份证”,是纳税人向外界展示“身份”的重要证件,也是纳税人接受税务管理、承担纳税义务和享受有关纳税权利的证明,在税收征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按照《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六十条规定:纳税人在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前,应当向税务机关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罚款,缴销发票、税务登记证件和其他税务证件。
当前,在税务登记证的注销方面存在四项突出问题:一是“自然”注销。有的纳税人当经营失败时,为了逃避责任,往往不办理注销税务登记证就一走了之,或在办理注销过程中因税款未缴清或发票未核销等问题后就“自然蒸发”。二是“自动”注销。有的纳税人在经营状况差、经营场所拆迁等原因,不按程序向税务机关报告,就“自主”停业、自动消失,加大了税务机关对税源监控的难度。三是只注销税务登记证,不注销银行账户,并利用这些账户搞不法经营,偷逃税款。四是假注销。即纳税人办理注销登记并不是真不存在,而是通过注销登记,变更纳税名称等手段,成立新的纳税企业,从而达到逃避法律责任、偷逃国家税款的目的,如企业所得税的管理。
针对当前税务登记注销中存在的突出性问题,笔者建议:
首先,加强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国、地税部门之间要加强信息交流,以及与工商等部门的信息联系,建立定期通报或联网协作制度,按月及时核对税务登记证的信息情况;国税稽查部门要加强与征管部门的沟通,制定预警机制,以提请其加强对这部分纳税人税务登记证的监控,做到防患未然。要积极与街道、社区、乡镇等协税护税组织配合,及时堵塞税务登记证管理中的漏洞,提高税务登记证监管的质量和效率。
其次,加强对税务登记证的动态监控。征管部门应当根据各自地域分布特点,按照属地管理的要求,实行划区分片、责任到人的管理方法,确保税务登记证所载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要加强对纳税人在按程序注销等方面的税法宣传,培养纳税人依法正确使用税务登记证的行为和意识。
再次,加强日常的检查工作。征管部门要经常性地开展日常检查,一是对消失的、不存在的纳税人,要及时查找原因,确因停业或不经营的,要区分不同的情况进行注销或非正常户认定等;二是对新办企业,要加大企业所得税任务指标考核力度;三是对注销了税务登记但银行账户仍存在的纳税人,要依据《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对注销企业的银行账户进行检查;四是对通过注销登记,变更企业或法人名称等手段成立的新企业,要严格盘点注销企业存货,强化跟踪管理。
最后,加强注销环节税收管理。一方面对税务登记证实行定期验证和换证,对税负异常纳税人注销税务登记证须经稽查程序,另一方面,对纳税人对利用税务登记证进行违法活动的,要坚决予以打击,情节严重、触犯国家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进行处理,为纳税人规范使用税务登记证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第三篇:对规范中小企业所得税管理的一些建议
对规范中小企业所得税管理的一些建议
逐步控制缩小所得税核定征收范围,是规范中小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必由之路,而核定征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税收管理法》赋予税务机关对不能完整、准确提供纳税资料的纳税人,采用特定方式确定其应纳税收入或应纳税额,纳税人据以缴纳税款的一种征收方式。它是税务机关在难以按照查帐征收等正常方式征收税款的情况下而被迫采用的一种相对合理的征收方式,它不可能保证核定的应纳税额与实际完全相符。
一、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方式的现状和问题
(一)核定对象掌握难。国家税务总局2008年3月6日印发的〈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试行)〉规定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及应税所得率的几种情形,具体操作有困难。一是账务核算规范难。二是鉴定标准统一难。
(二)核定方式选用难。一是所得税额核定难。二是应税所得率选用难,(三)鉴定依据收集难。一是稽查资料收集难,个别企业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财务人员完全按照企业法人的指示做帐,隐瞒经营收入,不提供完整资料。二是认定资料不全面,部分税源管理部门在实际操作中,在没有派出税收管理员进行实地调查,填写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鉴定调查底稿,未反映该企业的帐簿设置,收入总额核算,成本费用核算,帐簿、凭证保存及履行纳税
税务行风建设的成败和构建纳税人服务体系的顺利实施。因此,必须要成立统一指挥的领导组,形成税政、法制、征管、稽查等业务科室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局面。二是完善考核办法。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鉴定既是做好企业所得税征收的基础工作,又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时间紧、原则性强的工作。所以,应当将所得税征收方式鉴定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对因工作不负责任,缺乏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鉴定佐证材料,影响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鉴定质量的税源管理部门及其税收管理员要及时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其限期完成,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实施税收管理员制度,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的鉴定工作,是一项政策性较强的工作,需要用问责制来要求管理员的严格落实工作职责,负责对所辖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经营规模、主要经济指标、申报纳税等有关进行调查分析,填写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 鉴定工作底稿,填发鉴定通知书等具体工作,为征收方式鉴定提供可靠依据。
(二)规范操作程序。一是规范认定手续,在征收方式鉴定时,企业除了填写征收方式鉴定表外,还应报送征收方式鉴定申请书,叙述上年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总额及征收方式,说明帐簿设置,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核算、帐簿凭证保存及纳税义务发生等方面的情况,提出征收方式的理由。二是搞好实地调查。税收管理员在收到企业报送的征收方式鉴定申请后,要集中精力和时间,到所辖企业进行实地调查,采取“问、看、查”的方式,即
(四)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强化业务培训。由于企业的经济类型形式多样,财政部门修订的行业会计细则较多,且日新月异,相对应的税收分类政策则更多。因此,应当大力开展干部业务培训,加强对所得税涉及的税收业务、财务管理、计算机相关知识内容进行系统培训,使之适应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二是充实管理人员。为进一步强化企业所得税工作,将精通所得税政策和财务知识的人员,充实到企业所得税管理队伍中,解决制约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的瓶颈问题。
(五)优化纳税服务质量。一是抓好集中培训。通过实例分析不同征收方式对企业税负的影响,积极引导企业向规范的查帐征收方式过渡。二是搞好纳税辅导。要求税收管理员强化服务功能,经常深入到企业中去,帮助企业完善管理,督促企业进行税收筹划,辅导企业财务人员建立健全账簿,规范会计核算,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税法遵从意识,使之独立准确地进行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引导督促企业从定率征收、定额征收向查账征收方式转变,实现依法纳税和依法征税的有机结合,共同推进依法治税的进程、为效能建设填羽加翼。
第四篇:对蚕桑合作社的调研分析及规范管理的建议
蚕桑合作社调研报告
关于对蚕桑合作社规范管理的建议报告
国家于2006年10月31日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后,在蚕桑丝绸产业集中产地相继成立了很多《蚕桑专业合作社》,在配套管理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蚕桑合作社》无序运作,不同程度给发展有序的产业带来不小的冲击,在这种冲击下,过去蚕茧的主产区毁于一旦。如四川的绵阳川西北片区;南充遂宁川东北片区;巴中达州的川东片区;受到最大冲击的巴中达州川东片区,蚕桑产业所剩不多,现正在花很大的力量和投资艰难地恢复发展。川南片区现在也正受到合作社强烈冲击,其中乐山、自贡、内江、泸州蚕桑产业已所剩无几,只有宜宾市高县、珙县蚕桑产业,在地方党政高度重视,行业管理有力,相对较为稳定,近几年发展较快;但目前也正受合作社和非法茧贩收购鲜茧的冲击,越是蚕桑集中产区非法收购越严重,零星分散产区没有合作社和茧贩子活动,特别是高县,蚕桑产业有停滞和质量倒退的趋势,撕开了一个“大口子”,据了解现已成立了6个蚕桑专业合作社,给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
四川唯一未受冲击的是边远的凉山片区,以宁南县为代表的蚕业发展势头强劲,质量好、价格高,长期稳定、持续发展,蚕农、企业、政府“三满意”,成为四川蚕业的一面旗帜。其蓬勃发展的原因在于地方党政统管产业,由唯一的龙头企业经营、发展产业。纵观全省,凡是无序竞争的地方,行情一波动,就大起大落,企业、蚕农没有安全感,对产业没有长期发展投入的意愿。长此以往势必影响产业的长足发展,也将影响一方经济的发展。
垮下去容易,发展很难;现就如何加强对蚕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规范其行为,提出以下一些分析和建议:
一、合作社的准入
1、以县为单位,凡是当地有龙头企业的不能再办蚕桑专业合作社。
因为现有的丝绸龙头企业绝大部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成立的国有丝绸公司,是具有双重职能的事业单位(具有行业管理职能和企业经营职能);在八、九十年代计划经济时期成为各地出口创汇、解决就业、增加产值、增加税收的骨干企业,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二十世纪初开始,各地丝绸公司陆续改制,主要标志是政、企分开,管理职能回归到各行政、事业部门,经营职能保留下来。因此,现各地的丝绸龙头企业是过去的国有丝绸公司改制过来的,已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其技术服务体系、经营销售体系、生产发展投资体系、管理体系、收购网点等十分健全、十分成熟,社会化程度相当高,完全能满足丝绸产业发展的需要,再成立所谓蚕桑合作社与之竞争,纯属多此一举,把有序的市场经济搞成无序的自由经济,最终吃亏的是这个产业,是蚕农。
2、以县为单位,当地没有龙头企业带动的,可以发展专业合作社,但都必须有一个外地龙头企业作后盾,否则,产业发展也是空谈。靠几个合作社单打独斗,发展和支撑不了丝绸这个产业。
3、合作社成员应限制范围,不能跨乡镇,更不能跨县,只能在本镇乡或本村社发展社员,为其做好发展和技术服务。
4、合作社增加社员应事前报批,不能事后备案,社员不能多头参加合作社。有的合作社每收蚕农一次茧就发一个社员证,就成为他的社员,有的蚕农几季下来卖茧给不同的合作社,就成为几个合作社的成员,最后无一个管他们。这种随意性、投机性
收社员,造成蚕农思想的极大混乱。
二、对蚕桑专业合作社的再认识。
从目前高县成立的合作社来看,一不为蚕农技术服务(产前、产中、产后)。二不为蚕农发展生产(没有栽一颗桑,没有修一个蚕棚,没有办一个培训班,没有建一个共育室)。三不投入(对蚕农没有任何生产扶持和资金投入)。四是不对社员(蚕农)实行利润分配,少数组织者获利。只是做两件事:“抢茧”(行情不好时不抢)和“偷漏税”(虚开增值税发票、虚开数量和单价),靠低成本同龙头企业进行无序的违法“竞争”。如果不对蚕桑合作社进行规范管理,对其违法行为进行打击,就是对地方政府、蚕农、正规的龙头企业的极大伤害。
蚕桑合作社的七大危害:
1、搞乱基层干部、蚕农和企业员工的思想。
2、扰乱正常的蚕种供应、蚕茧经营秩序,“三无”蚕种流入农户,有合作社的地方非法收购就猖獗,无法打击,一天几个价,使蚕农拖茧到处跑。
3、搞乱栽桑、养蚕、烘炕的技术规程,阻碍蚕业科技推广和实施。
4、破坏了优质资源,造成蚕茧质量下降。由于收购统茧和毛脚茧,不分质量好坏一个价,毛脚茧质低价高,错误引导蚕农不用方格族,不搞共育,不选茧出售,蔟中不管理,只图重量,不管质量。
5、六种形式坑农害农1)、打白条。2)、承诺比公司高2-3元/公斤,过后不能兑现。3)、吃价差(利用部分山区村社交通不便,信息不通以低价格欺骗蚕农)。4)、短斤少两(秤支未检验,利用老年人眼光不好,以上门服务为幌子,利用蚕农出售
前未过重,骗重量)。5)、以不扣水分,不扣黄斑为幌子,低价收统茧统价,误导蚕农。6)、压级压价(在公司没有统一开秤收购时,合作社就以超低价收购)。
6、偷漏税(虚开数量和价格)造成各类税收的流失和影响税源的培育。合作社经营一吨干茧流失到外地属于本地的各种税费流失7200元(农业、工业环节增值税、附加税、印花税等)。
7、影响产业投资者的投资意愿、招商引资及产业链延伸,使正规企业不能做到“谁投资,谁受益”,如果是龙头企业投资,合作社受益,谁敢投资。
三、应加强对合作社的清理审查
建议各地相关部门(农业、商务、国土、税务、工商、质监、公安)从以下几方面对已成立的合作社,进行清查和解剖,该规范的规范,该取缔的取缔,就象打击运输业存在的非法运营一样。
1、是否非法供应“三无”蚕种。
2、是否偷漏税(虚开增值税发票、数量和价格)。
3、是否对蚕农有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和投入。
4、账目是否健全,出资是否到位,分配是否规范。
5、是否非法占用耕地建土炕和安装烘茧设备。
6、合作社成员是否真实和跨区域。
四、加强税收方面对合作社的管理
1、实行执照、章程、成员名单(工商、税务登记是否一致)、出资名单等的信息备案制度。
2、实行发种数量、收茧数量、收购时间预报制度(只能收本社员的茧,收购期间5日报一次数量),按月报送工资、用电、用煤、干茧数量等。
3、加强对合作社干茧销售环节的购销合同、运输方式、现
金流量(流进流出需经银行转账,不能现金交易)的管理。
4、分配方案应有成员签字并报税务局备案。
5、发票购买5日后验证。
四、支持规范运作的合作社。
真正为蚕农服务的合作社要大力支持,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蚕农利益连结机制,使丝绸产业健康、有序、持续发展。
以上是公司对蚕桑专业合作社发展六年来的深刻认识,已感觉出蚕桑专业合作社的无序竞争、不投入产业行为,势必将经过几十年发展好的高县蚕桑产业毁于一旦。为此,特向相关领导、部门作以上建议报告。
2013年6月26日
第五篇: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贯彻落《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的通知(煤安监技装〔2007〕29号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关于贯彻落实《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
理规范》的通知
(煤安监技装〔2007〕29号)
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司法部直属煤矿管理局,神华集团公司、中煤能源集团公司:
今年以来,各地继续深化煤矿瓦斯治理攻坚战,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装备和联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设备的现场管理尚有很大差距,部分煤矿特别是乡镇煤矿存在着装备不到位、数据不准确、断电不可靠、培训有不足等问题,使系统和网络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指导煤矿正确安装、维护、使用和管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和安全检测仪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发布了煤矿安全生产行业标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编号AQ1029-2007,以下简称《AQ1029标准》)。该标准在《煤矿安全规程》通风安全监控相关条文的基础上,增加了传感器装备数量规定,修改了部分报警断电值,对安全监控设备的安装、维护、使用、管理及系统联网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贯彻落实《AQ1029标准》,对于预防瓦斯事故、保障矿工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做好在用安全监控系统的改造工作
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装备联网和维护使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006]21号),煤矿在用安全监控系统的原制造单位按《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制造并取得新的煤矿安全标志证书后,应负责在用系统的改造工作。改造的重点:一是采用统一显示格式的系统软件;二是按新的煤矿安全标志证书确认的系统配置安装或更换稳定性为15天以上的传感器或传感元件等关联设备,严禁使用未经国家授权的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进行安全联检的关联设备。
二、做好安全监控设备的装备工作
煤矿企业要按照《AQ1029标准》的规定,将监控设备安装到位。甲烷、馈电、设备开停、风压、风速、一氧化碳、烟雾、温度、风门、风筒等传感器的安
1装数量、地点和位置必须符合要求。中心站要装备2套主机,1套使用、1套备用,确保系统24小时不间断运行。
三、定期调校,确保数据准确
必须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对安全监控设备进行定期调校。新装备的按《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制造并取得新的煤矿安全标志的系统,接入系统的传感器稳定性大于15天,传感器调校期应为10天;在用系统已按本通知第一条要求进行改造并经上级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传感器调校期可延长到10天;未经改造的在用系统的传感器稳定性只有7天,传感器必须每隔7天调校一次。在用甲烷传感器应在井下调校,调校的同时应测试瓦斯断电闭锁功能和数据跟踪误差。
四、确保断电可靠
安全监控系统最重要的功能是瓦斯超限后自动切断被控设备的电源,并保持闭锁状态。安装断电控制时,断电控制器与被控开关之间必须正确接线。为防止人为取消系统的断电功能,必须安装馈电传感器或馈电状态显示,监测开关负荷侧有无电压。应按《AQ1029标准》正确定义甲烷传感器的断电值。要使用合格的电气开关,采用DW10元件的DW80型馈电开关存在瓦斯超限断电后瞬间复电的严重缺陷,已被列入淘汰产品目录,应立即停止使用。
五、加强系统中心站值班工作
要吸取河南郑煤集团公司大平煤矿2004年“10.20”事故和辽宁阜新矿业集团公司孙家湾煤矿2005年“2.14”事故教训,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地面中心站值班应设置在矿调度室内,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发现瓦斯超限断电但馈电传感器显示开关仍然有电的异常信息时,中心站值班人员必须立即通知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当系统显示井下某一区域瓦斯超限并有可能波及其它区域时,矿井有关人员应按瓦斯事故应急预案,利用系统的异地断电功能遥控切断瓦斯可能波及区域的电源。
六、加强监督检查
各级煤矿安全监管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加强对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督查,指导煤矿企业采取有力措施,把贯彻落实《AQ1029标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做到装备到位、数据准确、断电可靠。落实《AQ1029标准》及在用安全监控系统的改造工作,国有重点煤矿应于2007年底前完成,其他煤矿应于2008年底前完成。逾期没有落实《AQ1029标准》的煤矿应停产整顿。2
请各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区内各煤矿企业。二OO七年六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