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预见性护理在胸腔闭式引流管非计划拔管中的效果观察
预见性护理在胸腔闭式引流管非计划拔管中的效果观察
阜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
汤梅
【摘要】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胸腔闭式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12月份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为干预组,选择2012年1-12月份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 干预组非计划性拔管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预见性护理降低了胸腔闭式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提高了护理安全,提升了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胸腔闭式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
Nursing care in the closed thoracic drainage tube non plan cupping effect observation of the 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 Fuyang People's Hospital Tang Mei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care in theclosed thoracic drainage effect of unplanned extubation.Methods from 2013 1-12 month closed thoracic drainagefor patients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in 2012 1-12 month closed thoracic drainage of patients as control group,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non planned decannulation rate.Results in intervention group of unplanned extuba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nursing care reduces the closed thoracic drainage tube of unplanned extubation, improve the nursing safety, enhance the quality of care, it is worth promoting in clinical practice.Keywords: predictive nursing;closed thoracic drainage tube;unplanned extubation
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是排除胸腔内气体和液体,重建胸腔负压,使肺复张,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平衡两侧胸腔压力 [1],恢复胸腔内的负压,改善呼吸状况,一旦非计划性脱管,将影响患者的呼吸、循环。但临床上因各种原因常导致胸腔引流非计划性拔管,增加了患者的风险、痛苦、经济负担,延长病程。因此,我科自2013年对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实行了预见性的护理,有效降低了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3年12月胸外科行胸腔闭式引流患者190例为干预组,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胸外科行胸腔闭式引流患者184例为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疾病诊断、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以下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
1.2.1 科室成立风险管理小组,护士长任组长,质控护士任副组长,成员选择3名资深护士,定期对科室存在的风险进行排查分析并整改,定期进行护理安全讲座,加强对年轻护士预见性护理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防范非计划拔管的认知水平和技巧,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与患者沟通的技巧。特别是新进科人员,包括:定科不久低年资护士、轮转护士、进修护士、实习护士等。
1.2.2 加强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管道自护能力和认识。悬挂“防导管滑脱”警示标识,告知患者及家属标识的意义,加强置管期间的注意事项的宣教和患者及家属的管道自护能力,告知胸腔闭式引流的作用,出现不适时的应对方法,告知脱管的严重性,指导患者引流管要留一定长度翻身、坐起及下床活动时动作应缓慢,不要突然变换体位牵拉引流管。责任护士认真评估患者及家属的认知和配合程度,降低胸腔引流管非计划拔管的风险。
1.2.3 妥善固定。置管时由医生用缝线固定胸壁上,如果有胸带固定胸部用别针把胸腔引流固定胸带上。胸腔引流瓶两侧钩子用尼龙绳系住固定,防钩子脱落。安置引流管时要考虑患者日常生活诸多可能性,如翻身、牵拉、下床活动时有可能造成引流管松动和脱出。胸腔引流瓶要保持直立位,并放在床下固定位置,防止碰撞,下床活动时引流瓶应低于膝关节。1.2.4 严密观察。加强巡视,为患者提供舒适护理,及时了解患者不适症状,及时帮助患者解除或减轻不适感。
1.2.5 制定导管滑脱的应急预案。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并向患者及家属做好指导,在患者不慎胸腔引流管滑脱时,护士保持冷静,用凡士林油纱覆盖引流管口用手捏紧引流口处皮肤,防气体进入,立即通知医生处理,严密观察详细记录,必要时配合医生再置管,然后,通知护士长、科护士长,并在24小时内以不良事件以文字形式上报护理部。1.2.6 总结经验教训。对意外拔管的病例,当事人记录拔管的经过、处理过程、病人情况等,开科务会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作为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科室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护理工作。对于谎报告、瞒报行为给予严惩,对于主动上报,处理措施得当,无纠纷投诉,给予适当奖励。
1.3 观察指标 患者在置管过程中要加强巡视,详细记录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发生的时间,处理过程,患者情况等。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6.0软件,计数资料用X2检验。2 结果
表1 两组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的时间分布
表1两组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比较
组别 对照组 干预组
置管例次 184 190
非计划拔管数 1
发生率 1.63% 0.53% X2=3.97 P<0.05 表2 两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的时间分布
组别 对照组 干预组
例数 3 1
时间分布
白班 1 1
夜班 2 0 讨论
从两组数据可以看出非计划拔管主要发生在夜班,夜班护理人员少,患者及家属处于睡眠状态,患者翻身等活动,使导管受到牵拉,易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患者不适也是造成非计划性拔管的因素之一。非计划性拔管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留置时间未达到预期要求,不得不[4]提前拔除导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是常见的不良事件,不仅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还可能造成病情恶化,引起护患纠纷。而预见性护理是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判断,提前预知存在的护理风险,从而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避免风险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5]。预见性护理能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能力,促使其安全护理意识和行为的养成。因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针对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采取加强宣教沟通,提高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安全意识,妥善固定,帮助患者减轻置管期间的不适,加强重点患者的管理,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安全、质量意识,从而有效地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参与文献
[1] 丁佩玉.现代医院护理常规[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161.[2] 沈犁.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68-71.[3] 莫小眉.胃肠道手术病人术后早期适量饮水的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09,22(8):1539-1540.[4] 王晓弥,沈富女.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6):433-434.[5] 夏秀勤,陈辉.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6):154-155.
第二篇:腹腔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腹腔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① 引流管妥善固定,留有足够长度并固定在床沿上,以免因翻身、牵拉等引起疼痛或脱出。②搬动患者或更换引流瓶时须用2把血管钳将引流管钳闭,以防导管脱落、漏气或液体逆流,每天更换一次性胸腔引流装置1次。床边备用2把血管钳,以备急用口]。
③ 观察水封瓶是否通畅,引流通畅时可见引流管中的水柱随呼吸上下波动;若无波动,可让患者深呼吸,仍无波动,表示引流管不通,需检查原因及时处理,一般可挤捏引流管使其畅通,所以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血块、纤维块堵塞管道。
④ 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若持续每小时出血量>100 mL应及时通知医生,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变化,注意有无失血性休克发生 ]。
⑤ 切口处敷料每天更换,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每日用0.5 碘伏消毒。如敷料潮湿或有血液污染须随时更换。如有体温升高、畏寒、胸痛加剧,提示有感染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抗生素治疗。
⑥ 由于患者肺大疱破裂,属自发性气胸,不宜鼓励咳嗽,以免诱发气胸发作。鼓励患者练习深呼吸,以避免肺不张发生。
⑦ 拔管的护理。拔管过早会影响疗效,过晚易造成感染,因此选择合适时机拔管十分重要。患者术后3 d,引流液明显减少,玻璃管末端无气体排出,经X线胸透证实,肺膨胀 良好,术后5 d予以拔管
腹腔引流管护理:
(1)限制活动,半卧位,以利腹腔中引流液引流。
(2)告知患者翻身、下地行走、如厕时注意引流管位置低于穿刺孔,需要外出进行检查时,提前两把止血钳钳夹。(3)定时向外挤压引流管减少堵管发生。引流管引流不通畅时,抽吸及用生理盐水低压冲洗后引流恢复通畅,在无效的情况下,可以用引导丝疏通口]。
(4)注意每日引流物的量、色、性质,发现液体呈黄色、棕黄色或黄绿色,伴有异味时,要考虑到胆漏、感染等可能。如胆汁漏出逐渐增多,则需要重新放置引流管。(5)更换引流袋时,注意无菌操作,在颜色的夏季,要及时更换引流袋。
(6)每日记录患者血常规、生化指标,观察有无白细胞、胆红素增高,皮肤巩膜有无黄染
第三篇: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常规
一 目的: 维持胸腔负压、引流胸腔内积气、积液,促进肺扩张的重要措施。
二 方法: 引流气体一般选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或腋中线第三肋间。引流液体选腋中线或腋后线,六七肋间或七八肋间。选用质地较硬,管径为1.5—2cm的胶或橡皮管。不易折叠堵塞,利于通畅引流。胶管置于胸膜腔内4—5cm。
三 护理: 1.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a.术后患者若血压平稳,指导患者取半坐卧位,无特殊要求病人可抬高床头30-45℃。
b.肺段切除术后可左右翻身,无特殊要求。
c.全肺切除患者可选1/4患侧卧位和平卧位。并定时监测气管是否居中,有无纵膈移位。
d.撤除气管插管后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深呼吸以便胸腔内气体或液体的排出,促进肺扩张。全侧肺切除患者避免剧烈咳嗽。
e.患者咳嗽时用双手按压患侧胸壁,以减轻咳嗽时的疼痛。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吸氧或雾化吸入。2.观察引流是否通畅
a.翻身活动时注意避免引流管折叠、扭曲、脱出,每小时挤压胸腔闭式引流管,以保证引流管通畅。b.全肺切除患者,胸腔引流管不打开,以防发生纵膈移位,造成患者循环障碍。
c.术后第二天,在医生监控下开放胸腔引流管,缓慢引流液体,并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引流液的量及速度,保证患者安全。d.其余患者可坐起,拍背咳嗽后,观察引流情况,以便引流胸腔内残余渗血渗液,准确记录出入量。
e.引流瓶应位于胸部以下50-60cm,维持引流系统密闭,接头牢固固定(接口处用胶布固定,防止滑脱)。引流管内水柱随呼吸上下波动,正常水柱上下波动约2-6cm。水柱波动表示胸腔压力的高低和引流是否通畅,应经常注意观察并记录。
f.如水柱波动过大,提示可能存在肺不张;若无水柱波动,提示引流管不通畅或肺已经完全扩张;若病人出现气促、胸闷、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症状,则提示血块阻塞了引流管,应立即通知医生,采取紧急措施。
h.术后患者极易并发大出血,应密切观察记录引流液性质、量、颜色。若血性液体较稠,每小时超过100ml,持续3-4小时无减少倾向/24小时超过1000ml或每小时300ml,连续出血3小时者,为二次开胸止血的指征,须及时通知医生抢救,做好再次手术准备。3.预防感染
a.坚持无菌操作,换瓶时用两把钳子夹闭引流管,使其密闭。导管下垫治疗巾,接口处用洗必泰消毒,更换新导管后再次固定,保持引流管、连接管及引流瓶清洁。b.每日更换引流瓶时,放无菌生理盐水,并做好液面标记。包括更换时间,和更换人签名。4.拔管指征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48-72小时,观察引流液少于50ml,脓液少于10ml,无气体溢出,胸部X线摄片呈肺膨胀或无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或气促时,可考虑拔管。
若管道意外脱出,应立即用油沙封闭胸腔穿刺点,通知医生。5.拔管后注意事项
a.拔管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切口漏气、渗液、出血和皮下血肿等症状,若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配合紧急处理。b.拔管后不要让患者马上下床活动,以免空气从胸壁引流管口处进入胸腔引起张力性气胸。
第四篇:QC小组干预气管内插管非计划拔管的效果观察
QC小组干预气管内插管非计划拔管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 成立质量管理(QC)小组以降低气管内插管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方法 成立QC小组,对造成气管内插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针对性干预。比较 比较实施QC小组活动前后气管内插管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结果 QC小组活动实施后,气管内插管非计划拔管率由实施前2.6%下降到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成立QC小组,可明显降低气管内插管非计划拔管率,保证患者安全,同时也提高ICU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ICU;质量管理;非计划拔管
质量管理(QC)小组是指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1],对于解决临床护理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2年我院ICU共有446例行气管内插管得患者,同年气管内插管非计划拔管患者约为12例,占气管插管总人数的2.6%。2013年1月以来针对“气管内插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高”这一问题,开展了以降低气管内插管非计划拔管为目标的QC小组干预,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努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我科发生气管内插管非计划拔管患者共有12例,3例患者为神经外科术后患者,术后虽有约束,但约束不到位发生意外脱管;1例为1岁4个月的婴儿,在吸痰过程中通过头部摆动,气管内插管移位;5例为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在翻身过程中自行将气管内插管拔除;2例患者护士离开配制液体过程中自行将气管内插管拔除;1例患者在做口腔护理时吐出气管内插管。2012年我科共有护理人员30名,其中女28名、男2名,年龄21~40岁;学历:本科5名,大专22名,中专3名;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护师6名,护士23名;护士长1名。
1.2方法
1.2.1 QC小组组成及职责 小组成员10名均为ICU护士。护士长担任督导员,负责督促小组活动按计划进行,对活动进展过程中的疑难问题给予指导,2名临床经验丰富、善于沟通的护师担任组长,负责整个活动的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工作; 1名本科学历护士担任秘书,负责小组活动会议记录、资料的收集、分析和总结;其余6名护理人员担任组员,负责小组活动计划的制定、措施的实施、资料的收集、效果的评价。
1.2.2 QC小组干预方法 由组长制定小组干预进程表,每月不定期集中召开小组会议,总结,评价当月的小组活动开展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布置下个月的工作计划。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QC知识培训,小组干预按QC活动程序: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循环进行活动。
1.2.2.1 现状调查 2012年1月~12月我科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人数及发生非计划拔管人数,做好分类记录。
1.2.2.2 设定目标 根据调查结果,设定目标为发生非计划拔管率由实施前2.6%下降到0.6%。
1.2.2.3 原因确定 根据现状调查,确定非计划拔管发生的原因:①缺乏有效的肢体约束:ICU患者可以因各种原因导致意识障碍,烦躁不安而无意识的拔管[2]。对于清醒患者,患者拒绝约束并表示会配合不会拔管,护士未采取有效的约束;对于烦躁,意识不清的患者,虽然肢体有约束,但能通过移动躯体摇晃头部,摩擦床沿而导致脱管,或通过挣脱约束带而拔管。②使用镇静剂不当:气管插管患者如烦躁不安未及时使用镇静剂,患者常因不能耐受导管对咽喉壁黏膜的刺激和局部压迫加之缺乏约束时而自行拔管。③气管导管插入过浅: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如果气管插管选择不合适易发生意外脱管。④年龄特点:从年龄的拔管年龄分布看,多见于高龄患者及婴幼儿。由于老年人情绪不稳定,固执和缺乏适应性等,对气管插管不理解,易于发生意外拔管。同时老年患者由于过度紧张,容易出现谵妄、行为动作障碍或失常等ICU综合征的表现而出现拔管。对于婴幼儿,存在反应敏感,忍耐力差的问题,容易发生拔管。⑤高危时段:中午及晚上易于发生拔管。可能与值班人员相对减少,护士忙于其他治疗和护理对睡眠状态的患者主动巡视不够而发生拔管。
1.2.2.4 制定改进措施 ①适当的肢体约束:对于清醒且烦躁的患者,如有拔管倾向,应采取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可用约束带约束其四肢,对于经常扭动躯体或头部患者,必要时可使用肩部约束法。使用约束带前要向家属做好健康宣教,取得家属理解。使用约束带时经常检查约束带的松紧度,已能伸进1指为宜。约束带固定床沿位置不能离头面部太近,尽量往床尾固定,避免患者上半身坐起自行拔管,同时不能轻易相信患者而解除约束带。②镇静剂的使用:对气管插管的成人,遵医嘱使用有效镇静剂,如丙泊酚、咪唑安定,婴幼儿可使用水合氯醛,可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同时用药时要密切观察病情,防止呼吸抑制及循环系统副作用。③正确掌握插管的深度:一般男22~24cm,女20~22cm,气囊充气22~32cmH2O,充气量过大可导致气管压迫而呛咳,过小达不到阻止胃内反流和固定的目的。经常听诊两侧肺部呼吸音,并列入护理交班的内容,妥善固定牙垫及插管,可用系带往后枕部绕一周打结,系带松紧以容一指为宜。④加强心理护理,插管前医护人员应主动向患者或家属讲解插管的目的、必要性及可能产生的后果,消除患者紧张心理。插管带来的沟通障碍,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通过摇铃、手势、书写、点头、摇头、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表达需要。在探视时及时与家属沟通,让家属书写需求指明卡,在患者意识清醒的时候念给患者听,以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对于婴幼儿可以让家长带些孩子熟悉的物品,如玩具,可以使孩子尽快适应周围环境。⑤加强高危时段的防护:实行弹性排班,危重患者多时,加派护士值班。在中午及晚上仅安排吃饭的时间,以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患者安全。在抢救或者离开患者时,向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同时向临床护士做好病情交代,不能因工作忙而忽视患者。⑥规范护理操作:制定护理操作规范,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在进行各种护理操作,如口腔护理、擦浴、翻身、床边摄片等操作需两名护士同时完成,妥善固定气管插管,保持头颈部与气管导管活动的一致性,防止意外脱管。
1.3 评价方法 比较QC小组实施前(2012年1月~2012年12月)后(2013年1月~10月)ICU气管内插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
2结果
见表1。
3讨论
当气管导管脱落至体外或自动拔管,对有自主呼吸的患者危险性不大,但若无自主呼吸,则可引起急性缺氧,甚至心跳骤停。当气管导管未完全脱落至体外时,则可产生上呼吸道堵塞征象:呼吸极度困难,并伴有严重的缺氧和发绀、烦躁,时间稍长可因窒息造成心搏停止[3]。尽管有小部分病例导管脱落后脱机成功,但气管导管脱落的严重后果不容忽视[4]。再次插管的后续问题,如延迟脱机、增加医疗费用、加重并发症、死亡及医疗纠纷等,将会给医患双方带来不便。为此,我科QC小组开展了“降低气管内插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目标的干预活动。通过10个月QC干预实施,明显降低了气管内插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此次QC小组活动针对患者缺乏有效的肢体约束,采取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对于使用镇静剂不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与医生做好沟通,有效的使用镇静剂;针对气管导管插入过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掌握插管的深度,做好交接,避免口插管脱出;针对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及婴幼儿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沟通,做好必要的解释;在节假日、中午、晚上等高危时段,实行弹性排班,加强责任护士,可缓解因患者多而引起的忙乱。通过一系列措施,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力,降低了气管内插管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保证了患者安全,减少了护患矛盾的发生;同时,护士相互之间配合默契,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完善了科室护理工作管理。
QC小组活动增强了护士的团队精神,全科护士的积极性提高,从过去被动工作到现在的主动工作,小组成员主动寻找工作中的原因,针对原因进行分析,寻找出理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邢文英.QC小组基本教程[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 4.[2]秦红.ICU患者自行拔管的危险因素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8):53.[3]蔡映云.机械通气及临床应用[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2:106;174.[4]朱志芳.现代呼吸机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28;238;255-256.编辑/王海静
第五篇:“工”型鼻贴联合活瓣式脸贴固定胃管在压疮预防及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 3000(写写帮整理)
“工”型鼻贴联合活瓣式脸贴固定胃管在压疮预防及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工”型鼻贴联合活瓣式脸贴固定胃管在压疮预防及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符合标准的1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85例,观察组8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白扁带系双套结固定胃管方式;观察组患者采取“工”型鼻贴联合活瓣式脸贴固定胃管。对比两组患者的胃管留置过程中发生移位和脱出的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胃管移位和脱出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管脱出之后,对照组患者有2例发生吻合口瘘,观察组患者未发生吻合口瘘。结论:“工”型鼻贴联合活瓣式脸贴固定胃管在压疮预防及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工”型鼻贴;活瓣式脸贴;非计划拔管;压疮预防
食管癌手术术后患者需要常规留置胃管,一旦患者发生胃管不通畅或者胃管发生移位、脱出状况会造成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造成患者胃液的滞留和胃扩张膨胀,导致其周围的肺组织受到压迫引发肺不张,同时还会因为胃液重力的牵拉造成患者吻合口张力加大,容易发生吻合口瘘状况[1]。由此可见,对食管癌手术术后胃管的护理是预防和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环节,我院在2013年9月~2014年9月本科室进行食管癌切除术后留置胃管的170例患者进行研究,对比分析“工”型鼻贴联合活瓣式脸贴固定胃管在压疮预防及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科符合标准的1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85例,观察组85例。入选标准:患者年龄>18岁;食管癌手术置入胃管患者。排除标准:术后发生吻合口瘘;中途自动退出;死亡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45例,女性40例,患者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67.45±3.12)岁;胃管留置管时间为5~10d,平均留置时间(7.25±1.67)d。观察组患者男性47例,女性38例,患者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66.72±1.34)岁;胃管留置管时间为5~11d,平均留置时间(7.46±1.46)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平均年龄和胃管留置时间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白扁带系双套结固定胃管方式:取0.5cm*1cm医用橡胶胶布粘贴在患者鼻胃管外露刻度处作为标记,同时将长度为60cm的白扁带对折交叉打结之后固定在胶布的上面,随后将白扁带的其中一段从患者耳廓上绕过,绕过后在患者枕部和白扁带的另一端在患者耳前打结固定,最后步骤再外露的胃管13cm处使用医用橡胶胶布将患者的胃管全部缠绕固定在患者的面颊部。观察组患者采取“工”型鼻贴联合活瓣式脸贴固定胃管。“工”型鼻贴法:剪出长宽为5cm*6cm的粘结性棉布伸缩胶带,将胶带按照长宽平均折成三份,剪成“工”字形,随后将其贴在患者留置胃管侧的鼻翼,中间的长形需要和患者的胃管平行,环形固定在患者的胃管上。活瓣式脸贴法:4cm*12cm的粘结性棉布伸缩胶带一条,3M的透明敷料一块,长宽为6cm*7cm,长度为17cm的棉株绳。将胶带在中间对折后将其两端的胶带粘贴在透明敷料上,最后将患者鼻部15cm处的外露胃管使用棉株绳固定在穿孔位置。1.3观察指标
有关人员记录两组患者发生胃管移位和胃管脱出的状况。胃管出鼻孔处刻度发生改变,但<5cm判断为移位;胃管出鼻孔处刻度发生>10cm的变化判定为胃管脱出。同时还需观察两组患者胃管脱出后吻合口瘘状况的发生状况。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1两组患者胃管移位和脱出发生率比较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发生胃管移位11例,发生率为12.94%,发生胃管脱出1例,发生率为1.18%;对照组患者发生胃管移位27例,发生率为
231.76%,发生胃管脱出9例,发生率为10.59%。可见观察组患者胃管移位和脱出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胃管移位和脱出发生率比较分析[n(%)]
组别 对照组 观察组 X2 P值 例数 85 85
胃管移位 27(31.76)11(12.94)10.754 <0.05
胃管脱出 9(10.59)1(1.18)11.063 <0.05 2.2胃管脱出后吻合口瘘发生情况对比
调查结果显示,胃管脱出后,对照组患者有2例发生吻合口瘘,观察组患者未发生吻合口瘘状况。3 讨论
中国是当前世界上发生食管癌和食管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全世界每年食管癌患者的数量,约有一半集中在中国,此类人群较多集中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农村地区[2]。当前临床中针对食管癌患者的治疗仍多以手术治疗为主,据不完全统计,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约为37.94%,常见并发症类型包含术后出血、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等[3]。其中吻合口瘘是患者最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其主要发生在患者术后3~8d,患者的病死率较高,是造成食管癌术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实践证实,胃液的滞留产生巨大拉力导致吻合口张力加大是造成吻合口瘘的重要原因[4]。非计划性拔管主要指胃管的意外脱落患者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拔管的现象。一旦发生非计划性拔管需要对患者重新置管,但容易对患者造成吻合口瘘和诸多感染。吻合口瘘会导致患者发生脓胸、引起大量能量消耗,继而引发肺部并发症,例如,肺部感染、肺不张等,使患者的肺部功能严重受损,甚至产生呼吸衰竭[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采取“工”型鼻贴联合活瓣式脸贴固定胃管的方式,观察组患者发生胃管移位11例,发生率为12.94%,发生胃管脱出1例,发生率为1.18%;对照组患者发生胃管移位27例,发生率为31.76%,发生胃管脱出9例,发生率为10.59%。可见观察组患者胃管移位和脱出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工”型鼻贴联合活瓣式脸贴固定胃管在压疮预防及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胃管移位和脱出的发生率。胃管脱出后,对照组患者有2例发生吻合口瘘,观察组患者未发生吻合口瘘状况。可见,“工”型鼻贴联合活瓣式脸贴固定胃管的方式较为稳定,且能够显著降低胃管脱出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降低了患者再次留置胃管的危险。参考文献:
[1]林少琴,钟就娣,冯曲丽,等.工型鼻贴联合活瓣胃管固定法提高食管癌术后病人舒适度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6(10):40-41.[2]颜丽君.胃管新固定法的临床效果观察及更换时间对比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4,02(05):404-405.[3]郑衬喜,曾晓华,韩琼华.改良式留置胃管固定在食管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4,15(17):192-194.[4]魏杰梅,季忠香,张传莲.蝶形鼻贴联合桥式脸贴固定方法在脑卒中患者鼻胃管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03(09):49-51.[5]孟海静,康俊星.成人留置胃管固定方法的护理进展[J].天津护理,2015,05(06):464-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