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8《陈毅市长》导学案
18《陈毅市长》导学案
隆回县三阁司镇长铺中学孙抒丽编写
一、学习目标
1、感受陈毅市长的政治家胸怀和人格魅力。
2、初步学会通过对剧情矛盾冲突和人物对话的分析,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二、学习重点
把握剧情的矛盾冲突,欣赏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三、学习难点
理解两人之间矛盾冲突的转化过程;咀嚼其中蕴涵丰富的语句。
四、新课导引
1、把握课题信息。
(1)陈毅(1901.8.26-1972.1.6),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十大元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长。
(2)化学家齐仰之是话剧陈毅市长里面的人物。原型为我国著名哲学家熊十力先生和医学家童村先生。
2、背景链接。
1949年5月27日,“冒险家的乐园”——上海解放了。但我们所接管的是国民党反动派留下的一个烂摊子。当时,工厂大半关闭,商店纷纷关门,秩序混乱,垃圾成山,城市面临着断粮、断煤的威胁。在党的领导下,身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的陈毅同志,依靠上海各阶层群众的支持,采取了恢复生产、发展生产的方针,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使上海的局面有了根本改观。帝国主义所作的关于共产党要“烂在上海”的预言完全破产了。作者选取这一段时间作为历史背景,创作出话剧《陈毅市长》,以此作为对上海解放三十周年的纪念。本剧共十场,采用了“冰糖葫芦式”的结构方式,分别从不同侧面描绘了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的光辉形象。第一场以陈毅同志在率领解放军进入上海市之前的一次讲演作为开端,中间八场戏写了陈毅怎样团结依靠社会各阶层,为恢复和发展生产服务。最后一场以陈毅的一小段独白结束,塑造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形象。本文是全剧的第五场,写陈毅夜访化学家齐仰之,在选材上独辟蹊径,不写陈毅“上马治军”的方面,刻意表现他“下马治民”方面,写活了他愿作“人民公仆”的精神,表现了他那顽强、坚毅、诙谐、乐观的性格。
3、走近作者。
沙叶新,生于1939年,江苏南京人,回族。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作家协会理事、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1987年创作的话剧《耶稣·孔子·披头士列侬》发表于《十月》杂志1988年第2期,同年4月由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首演。该剧获加拿大“1988年舞台奇迹与里程碑”称号。其剧作《假如我是真的》、《大幕已经拉开》、《马克思秘史》,《寻找男子汉》及小说《无标题对话》等,曾引起强烈反响。
4、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秉烛()请帖()驽钝()聘请().....偌大()揿钮()闭门羹()...
5、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点拨】矛盾冲突有一个发生、发展、激化、解决的过程。从剧情出发,可把这场戏分为哪四个部分?并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6、细读课文回答问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1)开头设置齐仰之接电话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2)这场戏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3)陈毅所讲的“共产党人的化学”指什么?陈毅为什么要采用“革命化学”的说法?
(4)陈毅怎样针对齐仰之“这种化学,与我何干”的思想进行宣传?齐仰之的思想为什么会起“化学变化”?
(5)文中两位主要人物陈毅与齐仰之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7、请把尚未完全理解的疑点写在下面并带进课堂。
五、课外延伸
本课选自《陈毅市长》第五场,请推理第四场和第六场都写了什么?
第二篇:陈毅市长教案
《陈毅市长》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话剧的特点。
2.体会个性化的语言:塑造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的光辉形象。
3.了解戏剧的一般情节结构。
4.体会话剧语言的特点,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
课前预习:
阅读补充材料
《陈毅市长》是十场话剧剧本。第一场以陈毅同志在率领解放军进入上海之前的一次讲演作为开端,提出了'到了上海之后,究竟是上海把我陈毅染黑了,还是我陈毅把上海染成红彤彤的'问题。然后以此作为全剧动作的贯穿线,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有典型意义的场面里,展开了一系列思想矛盾冲突。中间入场戏,写了陈毅同志怎样依靠工人阶级,教育资本家,恢复和发展生产;怎样团结知识分子,发展文化和科学事业;怎样整顿包括自己在内的政府和党的作风,等等,通过描写陈毅一些日常生活和工作片段,通过他与各种各样的人物的接触以及发生的冲突,多侧面的展示了陈毅鲜明、生动的性格特征。
由此引出了课文节选的第五场戏:陈毅市长夜访化学家齐仰之。该场在选材上独辟蹊径,不写陈毅'上马治军'的方面,刻意表现他'下马治民'方面,写活了他愿作'人民公仆的精神,表现了他那顽强坚毅、诙谐乐观的性格,展现了陈毅同志尊重知识、礼贤下士的优良作风。
全剧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描绘了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的光辉形象。在艺术构思上剧本不是为历史而写历史,而是寄深意于现实,通过再现和缅怀陈毅的丰功伟绩,歌颂陈毅为代表的革命前辈的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感受和思索。作者以陈毅担任上海市长最初一两年的事件作为剧本描写的对象,反映了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斗争中,我党依靠广大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正确执行各项方针政策,最广泛的团结各阶层人民,朝着宏伟的目标共同前进。这一系列内容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它们是激励启示当代观众的巨大力量。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以设疑、析疑、释疑的形式,讨论剧本)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葛亮的这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于是后世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诚心求才的意思。也就是礼贤下士、求贤若渴。
今天我们要见到的这位陈毅市长也是一位礼贤下士“三顾茅庐”的革命家。请同学分角色来饰演这场话剧。
(一)阅读要求:
1.学习分析个性化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2.了解陈毅尊重科学,重视人才的远见卓识和伟大气魄。
(二)精彩赏析——个性化语言的分析、欣赏
1.打电话
学法:
A同伴学习法,模拟打电话。
B提问:齐仰之接电话的台词表现了他什么心理、性格?
2.发表个人感悟 学法:发现法
找出最能表现(陈毅))个性的语言。说说好在哪里?表现了人物什么思想性
语言所表现的性格特征
概括:
(1)陈毅:
直率、幽默、英睿、坚毅顽强、坦诚爽朗
(2)齐仰之:
固执、清高、朴直、倔强、不讲情面
(三)问题探究
作者如何增强语言(人物台词)的表现力?
a.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b.注意人物的身份、学识。
c.注意根据人物性格设计语言,人物语言体现性格。
d.注意前后照应。
e.有广博的知识,掌握丰富的语汇。
二、小结:本文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课文围绕齐仰之的行为态度的变化,安排了扣人心弦的戏剧情
节。人物个性色彩鲜明强烈。剧中人物的语言,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点。随笔栏
课堂检测:
用发现美的眼睛,去捕捉生活中的美,用富有表现力的美的语言反映生活,写小话剧或片断对话。内容自选、题目自拟。如《美在生活中》人物语言要求写出个性
教学后记:
课外阅读
三顾茅庐
汉末,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
却说玄德正安排礼物,欲往隆中谒诸葛亮,----
次日,玄德同关、张并从人等来隆中。遥望山畔数人,荷锄耕于田间,而作歌曰:“苍 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玄德闻歌,勒马唤农夫问曰:“此歌何人所作?”答曰:“乃卧龙先生 所作也。”玄德曰:“卧龙先生住何处?”又早新春。乃令卜者揲蓍,选择吉期,斋戒三日,薰沐更 衣,再往卧龙冈谒孔明。关、张闻之不悦,遂一齐入谏玄德。正是:高贤未服英雄志,屈节 偏生杰士疑。未知其言若何,下文便晓。
陈毅市长练习
(一)给加线字注音
1.闭门羹gēng 2.驽钝nú
(二)解词
1.闭门羹 2.父母官 3.深居简出
4.有何见教 5.一窍不通 6.生性驽钝
7.建树不多 8.大而化之之谓圣 9.百废待举
10.才疏学浅 11.心灰意冷 12.英雄无用武之地
13.痛心疾首 14.多此一举 15.枉驾来访
16.礼贤下士 17.无事不登三宝殿
五、课文分析
(一)把握结构
全剧十场,节选了第五场。
此场是两人的对手戏,我们就从两个人的关系入手,按照事物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进行分析。
陈毅市长齐仰之
开端:破门恕不接待——
发展:破例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
高潮:破格这种化学——不知也不为耻—— 结局:离去秉烛夜谈——
第三篇:《陈毅市长(节选)》
《陈毅市长(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剧情,了解剧中的矛盾冲突。
2、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的思想性,理解剧本的主旨。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展示诗歌)我们以前学过陈毅写的这样一首诗:“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首平实质朴的诗可以说是陈毅一生高尚人格、曲折人生的真实写照。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走近陈毅,领略这一代军事家、政治家的风范。
二、简介背景(见课件)
话剧《陈毅市长》是当代剧作家沙叶新于1980年为纪念上海解放30周年而创作的一部优秀话剧。
上海,是1949年5月27日解放的。我们所接管的上海是国民党反动派留下的一个烂摊子:工厂大半倒闭,商店纷纷关门,失业人口剧增,又面临断粮、断煤的威胁;帝国主义对我们施行海上封锁,敌机不断偷袭轰炸,暗藏特务破坏捣乱;社会秩序混乱、垃圾成山……帝国主义曾预言共产党要“烂在上海”。陈毅身为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依靠上海各阶层群众的支持,采取恢复生产和发展生产的方针,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使上海的局面有了根本的改观。帝国主义的预言彻底破产了。
课文部分是全剧的第五场。前一场陈毅视察百货商店,发现盘尼西林短缺,不法商贩趁机抬价,百姓无力购买。于是陈毅决定要办药厂,从而引出“夜访齐仰之”这场戏。
三、速读课文,理清情节
1、陈毅夜访齐仰之容易吗?他遇到了哪些难题?又是怎样被解决的?(总领全堂课的一个大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2、陈毅请齐仰之出山不容易。这场戏情节的发展可谓是波澜迭起,一波三折。“没有的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
① 本课的矛盾冲突是哪两个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学生回答(陈毅和齐仰之之间的冲突)② 他们的矛盾在哪儿?
学生回答(即陈毅说服齐仰之参加祖国医药事业的建设与齐仰之不问政治、闭门治学之间的矛盾冲突。)
3、学习第一部分—进门难
① 陈毅和齐仰之矛盾冲突的第一个回合是怎样的?(听录音2-24段)② 在第一个回合中,陈毅访问齐仰之的第一个困难是什么?(进门难。)
③ 齐仰之是闭门谢客,请帖请不来齐仰之,陈毅便亲自夜访,亲顾“茅庐”又吃了闭门羹。陈毅如何破解这第一难?
学生回答(如学生回答有困难,可引导:改日再来?这不符合陈的性格。他是怎样说的? “我不相信,偌大一个上海进得来,这小小一扇门我就进不去。”真是快人快语。在再次按响门铃仍然不开的情况下,陈毅索性将手指一直按在门铃上,陈毅不达目的不罢休,坚持按门铃,破了齐的恕不接待之例。)
4、学习第二部分—说服难
① 虽然进了齐家的门,但陈毅又面临一个新的困难,什么困难?又是如何破解的?请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25—61自然段
② 学生回答(谈话难)③ 如何破解这一困难的?
学生回答,如有困难可提示:齐仰之得知来访者是陈市长后,虽然让他进去了,但却一再强调是“闲谈不超过三分钟”,显然这是给谈话竖起了一起“闸门”。陈毅口头也答应绝不多打扰,心里却盘算着如何打通这道“闸门”。他并不急于谈工作,而是从他的房间谈起,针对齐住房的简陋,他引用了《陋室铭》,(学生齐背)这是对这位过着清贫生活爱国科学家的由衷称赞,同时起了缓和气氛的作用,以至齐仰之高兴地说:“过奖了,过奖了。”然而齐的三分钟规定并未取消,陈毅摸准了齐清高自负的性格特点,故意“危言耸听”:“齐先生虽是海内闻名的化学专家,可是对一门化学齐先生也许是一窍不通。”这个“激将法”一下子就把齐给激了起来,齐极盼赐教的时候,陈却卖起了关子,故意不讲,而要严格遵守只谈三分钟的规定,欲擒故纵,急得齐连忙拦住,破了三分钟之限。
5、房门敲开了,话闸打通了,但如何叩启齐的心扉,让他能担当大任,达到拜访的目的,这又是一个难题,即说服难。这是全剧的高潮和结局部分,也是剧中最精彩的部分。请自由朗读后面的谈话,这一部分中,有很多值得人们细细品味的地方。同学们,你们能结合具体语句谈谈陈毅高超的谈话技巧吗? 学生回答并明确:
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当陈毅道出“共产党人化学”之真意,齐仰之不以为然,认为“与我无关”。陈毅针对齐仰之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一方面对齐仰之“一心想振兴中国的医学工业”的爱国抱负充分肯定,对他当年“奔走呼告,尽遭冷遇,以致心灰意冷,躲进书斋,闭门研究学问以自娱,从此不再过问世事”的经历和心境表示同情和理解,另一方面,又深刻指出,齐仰之英雄无用武之地,正是当时腐败的社会造成的。这些话都说到齐仰之心坎里去了。开启了心扉,沟通了感情。
②巧用比喻,形象生动
诸如:例1“社会若不起革命变化,实验室里也无法进行化学变化。社会的变化、共产党人的化学关系到每一个人。”把革命政治说成“化学”,是社会变化之学,这非常切合齐仰之这个化学家的身份,能够引起齐仰之的谈话兴趣和极大注意,可谓机敏而风趣。
例2“我的身上倒有不少碱性,你我碰在一起,不就中和了?”这句话幽默地说自已身上的碱性,可以和齐仰之身上的酸性中和,酸碱中和产生新的物质,言外之意是说可以使齐仰之产生深刻变化。
例3“我只是一个剂,是个催化剂。”他用“催化剂”来形象地比喻自己只起促使事物加速变化的作用,真正变化的是齐仰之。
小结:这些风趣幽默的语言,这些意味深长的潜台词,无不体现着陈毅独特的思想与性格,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他尊重人才、团结知识分子建设新上海的美好的内心世界,还看到了他出众的智慧和才识。陈毅市长通过他高超的谈话技巧,使齐仰之发生的深刻的化学变化,从进门难转化为愿畅谈三天三夜,达到了拜访的目的。
四、品味语言特点,概括人物性格。
1、在话剧中,对话和动作是主要的表现手段。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依靠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因此,优秀的剧作,人物的语言应是高度个性化的,这样才能充分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请大家在全文中找出最能体现陈毅和齐仰之个性的语言读一读,说说好在哪里?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特征?男生品读陈毅的语言,女生品读齐仰之的语言
2、归纳人物性格
陈—豪爽、直率、幽默、睿智 齐—固执、急躁、清高、质朴
3、创造性表演“齐仰之接电话”
通过刚才这一部分品读,我们通过语言描写更加深刻的了解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下面我们把该剧的第一段,即齐仰之接电话部分搬上舞台,请同学们找一搭档,把省略号省去的语言补上来,体会本段充满个性特征的语言描写。
五、剧本改编活动
作者通过语言描写即能很好的展现人物鲜明个性,平时大家在写作中也应做到这一点,语言描写应注意人物的身份、学识,应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来设计语言,下面我们来实际操练,改写三顾茅庐中的对话,体现人物个性。
课件出示,将划线部分改写成对话
汉末,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附:板书设计 陈毅市长 沙叶新 陈毅 矛盾 齐仰之 豪爽 进门难 清高 幽默 谈话难 固执 直率 说服难 质朴 睿智 愿畅谈 不讲情面
第四篇:陈毅市长_教案
陈毅市长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剧情、戏剧的特点。2.流畅地朗读全文。
二、教学过程 1.导人
陈毅,新中国的开国元帅之一,上海市的第一任市长。关于他的事迹在许多电影、小说中都有介绍。
2.了解戏剧的基本知识。
(1)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
舞台演出必然要受时空限制,因而,剧本的篇幅不宜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变换不宜频繁,它必须高度集中、紧凑,全部剧情必须在有限的舞台和两、三个小时内演出完毕。(2)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戏剧冲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它有一定的发展、变化过程,这个过程体现在剧本的情节结构上,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3)台词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
人物的台词应该是高度个性化的,它必须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并且是人物个性在特定环境中的自然流露。
3.听录音,让学生总体感知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剧中人物的咬字吐音。(1)正音释义。
(2)分组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分清节奏。
台词是在自然口语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直接诉之于人的听觉,因此,特别强调节奏分明、和谐,入耳动听。朗读时应体现这一特点。
节奏划分示例:
①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
②知道/干吗/还来打扰我!
4.剧情梗概。(先独立训练,再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明确:
1949年冬天的一个深夜。著名化学家齐仰之家。上海市市长陈毅专程登门拜访齐仰之,却遭到冷遇。进门之后,陈毅借刘禹锡《陋室铭》赞扬主人,融洽了双方感情。于是,陈毅乘机巧用“激将法”,大谈共产党的“化学”,使清高、正直、不乏爱国心的齐仰之发生了深刻的“化学变化”,欣然同意出山筹建全国第一个盘尼西林药厂。[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把握矛盾冲突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2. 理解矛盾冲突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
1.复习上课时教学内容。(1)请同学回忆戏剧的三大特点。
(2)尖锐的矛盾冲突,在矛盾冲突中推动剧情发展,展示人物性格。
(3)人物、场景、情节高度集中,矛盾冲突要在短暂的时间内、不多的场次中反映出来。(4)人物语言要求个性化、行动化和口语化。(5)回顾故事情节。
陈毅夜访齐仰之,说服他主持筹划建立全国第一家盘尼西林药厂。2.分析故事情节。
(1)这场戏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提示:由故事情节来考虑戏剧冲突。
讨论明确:矛盾冲突是陈毅与齐仰之之间的矛盾冲突,即陈毅说服齐仰之参加祖国医药事业的建设与齐仰之不问政治、闭门治学间的矛盾冲突。
(2)矛盾冲突有一个发生、发展、激化、解决的过程。从剧情出发,可把这场戏分为哪四个部分?并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提示:戏中仅两个人物,而且两人始终都在舞台上,因而,不能以人物上下场来确定层次。可联系陈毅在夜访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及难题的解决来划分层次。
同桌间讨论明确:碰到四个难题:被拒门外、谈话限时、难以说服齐仰之、请齐仰之出山。据此,这场戏可分四个层次:
①矛盾的发生(开头至“齐仰之请陈毅坐下”):解决了难以进门的矛盾。
②矛盾的发展(至“齐仰之又请陈毅坐下”):解决了谈话限时三分钟的矛盾。
③矛盾的激化(至“我只是一个剂,是个催化剂”):解决难以说服齐仰之的矛盾。
④矛盾的解决(至结尾):解决了请齐仰之出山的矛盾。3,研读第一部分。
(1)开头设置齐仰之接电话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一是交代陈毅市长曾下过请帖这一情节,为亲自登门夜访作了铺垫;二是表明齐仰之不问世事,不问政治,对共产党不理解,及耿直的性格,这就为矛盾的产生埋下了伏笔;三是渲染了舞台气氛,使观众产生了悬念。
(2)一个执意夜访,一个拒之门外,于是冲突产生。那么,陈毅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 讨论明确:“再次按门上的电铃”“继续按电铃”表明陈毅的倔强与诚意;在“工作”上与齐仰之取得一致;齐仰之以“我在工作”拒访,而陈毅以“也是为了工作”求访。4.研读第二部分。
(1)派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进门后,齐仰之语气生硬,限时三分钟,局?其他同学思考:陈毅陈毅如何打破这一僵局?
讨论明确:引<陋室铭)表示对主人的敬意,博得齐仰之的好感,缓和气氛,融洽了感情。(2)尽管齐仰之有了让步,请陈毅坐下了,但“三分钟”仍不让步,那么,陈毅怎样打破这一限制,使访谈得以深人下去呢? 讨论明确:陈毅巧用“激将法”,称齐仰之是“海内闻名的化学专家”“可是对有一门化学好像一窍不通”,这样一说,使清高、自信的齐仰之急于寻根究底,请陈毅“尽情尽意言之,不受三分钟之限”,于是,陈毅由被动转入主动,掌握了主动权。5.研读第三部分。出示投影片,四人小组讨论以下四个问题:(1)陈毅所讲的“共产党人的化学”指什么?(2)陈毅为什么要采用“革命化学”的说法?(3)陈毅怎样针对齐仰之“这种化学,与我何干”的思想进行宣传?(4)齐仰之的思想为什么会起“化学变化”? 明确:
(1)“共产党人的化学”指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即改变旧中国黑暗的社会面貌,建立人民新中国的一场社会革命。
(2)“革命化学”的说法是陈毅针对齐仰之只做学问、不问政治所采取的一种谈话策略。陈毅假借谈论化学,实质上是对他进行启发和教育,由此可见,陈毅谈吐的机敏与睿智。(3)先概括指出实验室里的小气候与整个时代的风云变幻紧密相连;再联系齐仰之的身世遭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齐仰之感慨万千;然后不失时机地指出世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齐先生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时机已经来到了。
(4)内因:齐仰之正直、爱国,•愿意施展自己的才华,有报效祖国之心。外因:陈毅求贤若 渴,谈话有艺术性、层层推进、扣人心弦,是促使齐仰之思想起“化学变化”的有力催化剂。6.研读第四部分。思考:这场戏的结尾有何特色?作用是什么? 讨论明确:
结尾安排颇具匠心:开场,齐仰之只让陈毅谈“三分钟”,此时却已谈了“三十分钟”,还要陈毅再谈“三天三夜”。突然停电时,陈毅“要马上赶到发电厂去,连三秒钟也不能耽搁”。与开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妙趣横生,回味无穷。既降下了这场戏的帷幕,又为下场戏作了简单的铺垫。〔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归纳人物思想性格特点。2.了解舞台说明的特点、作用。3.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1.思考:话剧的表现手段有哪两种? 明确:话剧是一种以动作和对话为主要手段的戏剧形式。本节课重在体会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2.讨论:文中两位主要人物陈毅与齐仰之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
陈毅:坚定、豪爽、机敏、雄辩——无产阶级革命家
齐仰之:急躁、诚恳、有爱国心、清高、固执、政治淡薄、科学严谨——爱国主义科学家 3.在课文中找出能够表现陈毅与齐仰之性格特点的语言和动作的例句。男女同学分工,男同学找能表现陈毅性格特点的语言、动作,女同学找能表现齐仰之性格特点的语言、动作。4.把握人物语言中的潜台词。(1)引导学生了解潜台词。
潜台词是藏在字面之下的没有说出来的台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言外之意,这个“意”反映了特定的情景之下人物说话的真实意图和内心世界。
(2)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和特定的对话场合挖掘和体会言外之意。
①齐仰之 : 这„„可以延长片刻。
“这„„”包含着激烈的内心冲突:想问个究竟就得破多年恪守的信条;不问清楚又于心不甘,因为“学者以无知为最大耻辱”。在进退两难中,勉强作出了“可以延长片刻”的选择。
②陈毅 : 我身上倒有不少碱性,你我碰到一起,不就中和了? “碱性”是比喻说法,指革命性、事业心、进取心;“中和”指用革命性、事业心、进取心影响齐仰之,让他适应新时代,改变过去不问世事,不问政治,言谈、行事拘泥于陈旧准则的做法。
5.分析舞台说明的特点和作用。(1)明确概念(结合文后练习二)。
舞台说明也叫“舞台提示”,是剧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写在每一幕(或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表情、动作、上下场等。它根据演出的需要,有助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故事情节的展开。(2)四人小组讨论分析这场戏中“舞台说明”的特点和作用。
①开头,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身份——深居简/潜心科研的化学家。
小道具——条幅,说明他埋头钻研,无意接待来访。
这部分舞台说明为陈毅夜访被拒绝,两人间产生戏剧冲突作了铺垫。
②齐仰之对“急促的电话铃声充耳不闻”“大皱眉头,拿起话筒”“将电话挂上,坐下继续工作”。
这些舞台说明表明了人物神情、动作,揭示了他清高、固执的性格及急躁情绪,预示与陈毅发生冲突的必然性,确定了戏剧氛围。
③齐仰之“乒的一声将门关上”“气冲冲去开门”“请陈毅进“请陈毅坐下”“连忙拦住(陈毅)”“点燃蜡烛”。这些动作、神情展示了矛盾的发生、发展、变化和解决的情层次分明、脉络清晰。④齐仰之“烦躁地”“一惊”“为难地”“高兴地”“不悦”“深有感触”“兴奋得不知如何回答”“大笑”“大喜”。
勾勒了齐仰之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有助于读者揣摩人物心理,理解人物形象。6.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课文。(1)朗读指导。
①在充分理解剧作、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进行朗读,从总体上说,陈毅的语言坦率、豪爽,又不乏幽默;齐仰之的语言由冷淡、生硬转为热情、诚恳、急切。
②通过揣摩人物语言确定声音的轻重、快慢、化。
③借助舞台说明,辅以一定的表情、动作。(2)四人小组组内分角色朗读。
(3)抽同学在班内朗读,教师进行适当点评
18.陈毅市长
沙叶新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这场戏的矛盾冲突。了解戏剧的一般情节结构。过程与方法:分析语言,把握他们的形象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陈毅同志重视科学文化和尊重知识分子的思想作风。
二、难点、重点分析教学目标: 1.了解话剧的特点。
2.个性化的语言:塑造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的光辉形象。3.体会话剧语言的特点,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
课前预习: 阅读补充材料
《陈毅市长》是十场话剧剧本。第一场以陈毅同志在率领解放军进入上海之前的一次讲演作为开端,提出了'到了上海之后,究竟是上海把我陈毅染黑了,还是我陈毅把上海染成红彤彤的'问题。然后以此作为全剧动作的贯穿线,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有典型意义的场面里,展开了一系列思想矛盾冲突。中间入场戏,写了陈毅同志怎样依靠工人阶级,教育资本家,恢复和发展生产;怎样团结知识分子,发展文化和科学事业;怎样整顿包括自己在内的政府和党的作风,等等,通过描写陈毅一些日常生活和工作片段,通过他与各种各样的人物的接触以及发生的冲突,多侧面的展示了陈毅鲜明、生动的性格特征。
由此引出了课文节选的第五场戏:陈毅市长夜访化学家齐仰之。该场在选材上独辟蹊径,不写陈毅'上马治军'的方面,刻意表现他'下马治民'方面,写活了他愿作'人民公仆的精神,表现了他那顽强坚毅、诙谐乐观的性格,展现了陈毅同志尊重知识、礼贤下士的优良作风。全剧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描绘了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的光辉形象。在艺术构思上剧本不是为历史而写历史,而是寄深意于现实,通过再现和缅怀陈毅的丰功伟绩,歌颂陈毅为代表的革命前辈的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感受和思索。作者以陈毅担任上海市长最初一两年的事件作为剧本描写的对象,反映了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斗争中,我党依靠广大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正确执行各项方针政策,最广泛的团结各阶层人民,朝着宏伟的目标共同前进。这一系列内容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它们是激励启示当代观众的巨大力量。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实施:
阅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以设疑、析疑、释疑的形式,讨论剧本)“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葛亮的这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于是后世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诚心求才的意思。也就是礼贤下士、求贤若渴。
今天我们要见到的这位陈毅市长也是一位礼贤下士“三顾茅庐”的革命家。请同学分角色来饰演这场话剧。
(一)阅读要求:
1.学习分析个性化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2.了解陈毅尊重科学,重视人才的远见卓识和伟大气魄。
(二)这场戏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教师提示:这一选场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内容是:陈毅夜访齐仰之,说明由他主持筹划建立全国第一家青霉素厂。由此来思考分析这里的戏剧冲突。
明确:矛盾冲突是陈毅与齐仰之之间的矛盾冲突,即陈毅说服齐仰之参加祖国医药事业的建设与齐仰之不间政治、闭门治学之间的矛盾冲突。
(三)这场戏的矛盾冲突有一个发生、发展、激化、解决的过程。从剧情出发,可把这场戏分为哪四个部分?并请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教师提示:这场戏中的人物只有两个,而且这两个人物自始至终都在舞台上,因此不能以人物的上下场来确定层次。可联系陈毅在夜访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及这些难题的解决来划分层次。
明确:碰到了被拒门外;谈话限时;难以说服齐仰之;请齐仰之出山四个难题。这些难题都被陈毅巧妙妥善地解决了。据此,这场戏可分为四个层次:
1.矛盾的发生:(开头至“齐仰之请陈毅进屋”)解决了难以进门的矛盾。2.矛盾的发展:(止于“齐仰之又请陈毅坐下”)解决了谈话限时3分钟的矛盾。3.矛盾的激化:(止于“我只是一个剂,是个催化剂”)解决了难以说服齐仰之的矛盾。4.矛盾的解决:(止于幕闭)解决了请齐出山的矛盾。
(四)精彩赏析——个性化语言的分析、欣赏 1.打电话 学法:
A同伴学习法,模拟打电话。
B提问:齐仰之接电话的台词表现了他什么心理、性格? 2.发表个人感悟 学法:发现法
找出最能表现(陈毅))个性的语言。说说好在哪里?表现了人物什么思想性格? 语言所表现的性格特征 概括:(1)陈毅:
直率、幽默、英睿、坚毅顽强、坦诚爽朗(2)齐仰之:
固执、清高、朴直、倔强、不讲情面
(五)问题探究 ——作者如何增强语言(人物台词)的表现力? a.恰当使用修辞手法。b.注意人物的身份、学识。
c.注意根据人物性格设计语言,人物语言体现性格。d.注意前后照应。
e.有广博的知识,掌握丰富的语汇。
(六)、小结:本文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课文围绕齐仰之的行为态度的变化,安排了扣人心弦的戏剧情节。人物个性色彩鲜明强烈。剧中人物的语言,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点。随笔栏 课堂检测:
用发现美的眼睛,去捕捉生活中的美,用富有表现力的美的语言反映生活,写小话剧或片断对话。内容自选、题目自拟。如《美在生活中》人物语言要求写出个性
板书设计
1。矛盾的发生:(开头至“齐仰之请陈毅进屋”)解决了难以进门的矛盾。2.矛盾的发展:(止于“齐仰之又请陈毅坐下”)解决了谈话限时3分钟的矛盾。3.矛盾的激化:(止于“我只是一个剂,是个催化剂”)解决了难以说服齐仰之的矛盾。4.矛盾的解决:(止于幕闭)解决了请齐出山的矛盾。
陈毅:
直率、幽默、英睿、坚毅顽强、坦诚爽朗
齐仰之:
固执、清高、朴直、倔强、不讲情面
第五篇:陈毅市长 教案
《陈毅市长》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剧情梗概、戏剧的特点。2.能正确、流畅地朗读全文。
二、教学过程 1.导人课文。
陈毅,新中国的开国元帅之一,上海市的第一任市长。关于他的事迹在许多电影、小说中都有介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陈毅市长》(板书课题)也是展现陈毅崇高品格的作品,不过,课文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是我们第一次接触的文学样式——戏剧(板书)。
2.学生结合注解,了解戏剧的基本知识。
教师补充:
(1)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
舞台演出必然要受时空限制,因而,剧本的篇幅不宜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变换不宜频繁,它必须高度集中、紧凑,全部剧情必须在有限的舞台和两、三个小时内演出完毕。
(2)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戏剧冲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它有一定的发展、变化过程,这个过程体现在剧本的情节结构上,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3)台词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
人物的台词应该是高度个性化的,它必须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并且是人物个性在特定环境中的自然流露。
3.听录音,让学生总体感知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剧中人物的咬字吐音。(1)正音释义。
(2)分组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分清节奏。
台词是在自然口语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直接诉之于人的听觉,因此,特别强调节奏分明、和谐,入耳动听。朗读时应体现这一特点。
节奏划分示例:
①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
②知道/干吗/还来打扰我!
③先生之言/差矣
④停电/伊/不怕,怕只怕/敌人破坏电厂,那就要/一片漆黑 4.剧情梗概。(先独立训练,再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明确:
1949年冬天的一个深夜。著名化学家齐仰之家。上海市市长陈毅专程登门拜访齐仰之,却遭到冷遇。进门之后,陈毅借刘禹锡《陋室铭》赞扬主人,融洽了双方感情。于是,陈毅乘机巧用“激将法”,大谈共产党的“化学”,使清高、正直、不乏爱国心的齐仰之发生了深刻的“化学变化”,欣然同意出山筹建全国第一个盘尼西林药厂。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把握戏剧矛盾冲突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2. 理解矛盾冲突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
1.复习上课时教学内容。(1)请同学回忆戏剧的三大特点。
(2)尖锐的矛盾冲突,在矛盾冲突中推动剧情发展,展示人物性格。
(3)人物、场景、情节高度集中,矛盾冲突要在短暂的时间内、不多的场次中反映出来。(4)人物语言要求个性化、行动化和口语化。(5)回顾故事情节。
陈毅夜访齐仰之,说服他主持筹划建立全国第一家盘尼西林药厂。2.疏理、分析故事情节。(1)这场戏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提示:由故事情节来考虑戏剧冲突。
讨论明确:矛盾冲突是陈毅与齐仰之之间的矛盾冲突,即陈毅说服齐仰之参加祖国医药事业的建设与齐仰之不问政治、闭门治学间的矛盾冲突。
(2)矛盾冲突有一个发生、发展、激化、解决的过程。从剧情出发,可把这场戏分为哪四个部分?并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提示:戏中仅两个人物,而且两人始终都在舞台上,因而,不能以人物上下场来确定层次。可联系陈毅在夜访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及难题的解决来划分层次。
同桌间讨论明确:碰到四个难题:被拒门外、谈话限时、难以说服齐仰之、请齐仰之出山。据此,这场戏可分四个层次:
①矛盾的发生(开头至“齐仰之请陈毅坐下”):解决了难以进门的矛盾。
②矛盾的发展(至“齐仰之又请陈毅坐下”):解决了谈话限时三分钟的矛盾。
③矛盾的激化(至“我只是一个剂,是个催化剂”):解决难以说服齐仰之的矛盾。
④矛盾的解决(至结尾):解决了请齐仰之出山的矛盾。3,研读第一部分。
(1)开头设置齐仰之接电话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一是交代陈毅市长曾下过请帖这一情节,为亲自登门夜访作了铺垫;二是表明齐仰之不问世事,不问政治,对共产党不理解,及耿直的性格,这就为矛盾的产生埋下了伏笔;三是渲染了舞台气氛,使观众产生了悬念。
(2)一个执意夜访,一个拒之门外,于是冲突产生。那么,陈毅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 讨论明确:“再次按门上的电铃”“继续按电铃”表明陈毅的倔强与诚意;在“工作”上与齐仰之取得一致;齐仰之以“我在工作”拒访,而陈毅以“也是为了工作”求访。
4.研读第二部分。
(1)派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进门后,齐仰之语气生硬,限时三分钟,局?其他同学思考:陈毅陈毅如何打破这一僵局?
讨论明确:引<陋室铭)表示对主人的敬意,博得齐仰之的好感,缓和气氛,融洽了感情。
(2)尽管齐仰之有了让步,请陈毅坐下了,但“三分钟”仍不让步,那么,陈毅怎样打破这一限制,使访谈得以深人下去呢? 讨论明确:陈毅巧用“激将法”,称齐仰之是“海内闻名的化学专家”“可是对有一门化学好像一窍不通”,这样一说,使清高、自信的齐仰之急于寻根究底,请陈毅“尽情尽意言之,不受三分钟之限”,于是,陈毅由被动转入主动,掌握了主动权。
5.研读第三部分。出示投影片,四人小组讨论以下四个问题:(1)陈毅所讲的“共产党人的化学”指什么?(2)陈毅为什么要采用“革命化学”的说法?(3)陈毅怎样针对齐仰之“这种化学,与我何干”的思想进行宣传?(4)齐仰之的思想为什么会起“化学变化”?
明确:
(1)“共产党人的化学”指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即改变旧中国黑暗的社会面貌,建立人民新中国的一场社会革命。
(2)“革命化学”的说法是陈毅针对齐仰之只做学问、不问政治所采取的一种谈话策略。陈毅假借谈论化学,实质上是对他进行启发和教育,由此可见,陈毅谈吐的机敏与睿智。
(3)先概括指出实验室里的小气候与整个时代的风云变幻紧密相连;再联系齐仰之的身世遭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齐仰之感慨万千;然后不失时机地指出世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齐先生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时机已经来到了。
(4)内因:齐仰之正直、爱国,·愿意施展自己的才华,有报效祖国之心。外因:陈毅求贤若渴,谈话有艺术性、层层推进、扣人心弦,是促使齐仰之思想起“化学变化”的有力催化剂。
6.研读第四部分。思考:这场戏的结尾有何特色?作用是什么? 讨论明确:
结尾安排颇具匠心:开场,齐仰之只让陈毅谈“三分钟”,此时却已谈了“三十分钟”,还要陈毅再谈“三天三夜”。突然停电时,陈毅“要马上赶到发电厂去,连三秒钟也不能耽搁”。与开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妙趣横生,回味无穷。既降下了这场戏的帷幕,又为下场戏作了简单的铺垫。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体会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特点,归纳人物思想性格特点。2.了解舞台说明的特点、作用。3.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1.思考:话剧的表现手段有哪两种? 明确:话剧是一种以动作和对话为主要手段的戏剧形式。本节课重在体会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2.讨论:文中两位主要人物陈毅与齐仰之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
陈毅:坚定、豪爽、机敏、雄辩——无产阶级革命家
齐仰之:急躁、诚恳、有爱国心、清高、固执、政治淡薄、科学严谨——爱国主义
科学家
3.在课文中找出能够表现陈毅与齐仰之性格特点的语言和动作的例句。男女同学分工,男同学找能表现陈毅性格特点的语言、动作,女同学找能表现齐仰之性格特点的语言、动作。
4.把握人物语言中的潜台词。(1)引导学生了解潜台词。
潜台词是藏在字面之下的没有说出来的台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言外之意,这个“意”反映了特定的情景之下人物说话的真实意图和内心世界。
(2)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和特定的对话场合挖掘和体会言外之意。
①齐仰之 : 这„„可以延长片刻。
“这„„”包含着激烈的内心冲突:想问个究竟就得破多年恪守的信条;不问清楚又于心不甘,因为“学者以无知为最大耻辱”。在进退两难中,勉强作出了“可以延长片刻”的选择。
②陈毅 : 我身上倒有不少碱性,你我碰到一起,不就中和了? “碱性”是比喻说法,指革命性、事业心、进取心;“中和”指用革命性、事业心、进取心影响齐仰之,让他适应新时代,改变过去不问世事,不问政治,言谈、行事拘泥于陈旧准则的做法。
5.分析舞台说明的特点和作用。(1)明确概念(结合文后练习二)。
舞台说明也叫“舞台提示”,是剧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写在每一幕(或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表情、动作、上下场等。它根据演出的需要,有助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故事情节的展开。
(2)四人小组讨论分析这场戏中“舞台说明”的特点和作用。
①开头,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身份——深居简/潜心科研的化学家。
小道具——条幅,说明他埋头钻研,无意接待来访。
这部分舞台说明为陈毅夜访被拒绝,两人间产生戏剧冲突作了铺垫。
②齐仰之对“急促的电话铃声充耳不闻”“大皱眉头,拿起话筒”“将电话挂上,坐下继续工作”。
这些舞台说明表明了人物神情、动作,揭示了他清高、固执的性格及急躁情绪,预示与陈毅发生冲突的必然性,确定了戏剧氛围。
③齐仰之“乒的一声将门关上”“气冲冲去开门”“请陈毅进“请陈毅坐下”“连忙拦住(陈毅)”“点燃蜡烛”。这些动作、神情展示了矛盾的发生、发展、变化和解决的情层次分明、脉络清晰。④齐仰之“烦躁地”“一惊”“为难地”“高兴地”“不悦”“深有感触”“兴奋得不知如何回答”“大笑”“大喜”。
勾勒了齐仰之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有助于读者揣摩人物心理,理解人物形象。6.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课文。(1)朗读指导。
①在充分理解剧作、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进行朗读,从总体上说,陈毅的语言坦率、豪爽,又不乏幽默;齐仰之的语言由冷淡、生硬转为热情、诚恳、急切。
②通过揣摩人物语言确定声音的轻重、快慢、化。
③借助舞台说明,辅以一定的表情、动作。(2)四人小组组内分角色朗读。
(3)抽同学在班内朗读,教师进行适当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