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党支部在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体现在:工作还
社会科学部教工第二党支部年终小结
过去的一年,是关键的一年,是社科部教工第二党支部由成立向成熟方向迈进的一年。在过去的一年里,第二教工党支部的主要工作如下:
一、完善组织机制建设,促进党支部活动的常态化
自支部成立后,通过党员民主选举,确定了支部书记与组织、宣传委员。在过去的一年,通过制度建设,明确了支部书记与组织、宣传委员的各自职责;通过年初制定的支部活动计划,确立了支部建设的目标;根据学校与社科部党总支的要求的,建立了日常支部活动规划,确保了支部活动的常态化。
二、重视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党员自身政治素养
在过去的一年里,党支部结合现实形势,深入贯彻上级党组织的要求,通过发布简报、集中学习与个人自我学习、通读文件与专题讨论相结合等形式,重视党员理论学习阵地。
1.4月,党支部组织了“维护社会稳定 摒弃特权思想”的讨论,针对当时的网络谣言进行了口诛笔伐,肯定了政府的反腐反特权的行为。
2.5月,党支部结合学校宣传的需要,组织了主题为“文化建设与育人大讨论”的学习。
3.11月份,结合党的十八大的召开,支部组织成员参与了收看十八大开、毕幕式活动又结合十八大的学习要求,开展了“学十八大内容 传十八大精神”的集体讨论。
4.在2012年间,结合具体的现实问题、社会热点话题,并涉及党和政府重大方针、政策的出台,本支部有关老师负责制作了四期“学习简报”,并借助于由支部老师负责的“学思网”,将有关的信息与内容及时对系部老师进行宣传。
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学习,使本支部党员思想得到洗礼,政治素养得到提升。
三、完善组织活动,注重实践活动的教育意义
自成立以来,党支部不仅重视理论学习,也十分关注社会实践活动,重视在实践中加强对党员的先进性教育。
1.上半年4-6月间,经过支部的多次发动、牵头与联系,支部深化了与紫罗兰希望小学共建活动,促成部分教师与学生向该小学提供长期志愿服务。2、11月,支部组织全体党员教师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湎怀了革命先烈。通过实践活动,不仅展现了党员的先进性,也促进了党员对社会、历史责任的感知,加深了对党员的先进性教育。
在社科部党总支的领导与关心下,在支部各成员的努力配合之下,在2012年度,本支部也获得了上海电力学院“先进基层党组织”、“十佳组织生活”、“优秀组织案例”等荣誉,当然,通过一年的工作实践支部成员也深深地体会到:社科部教工第二党支部在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体现在工作还缺乏主动性、缺乏创新意识,胆子不够大。在今后的工作中,党支部将努力完善自身,团结老师,促进自身的成长和成熟。
第二篇:目前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目前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经过分析归纳出以下十种现象。列举出这十种现象的目的不是针对具体教师或者某一
节课,而是使大家对于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有所认识,并进行讨论分析,查找原因,进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最终达到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目的。
一、观念没改,角色没变
很多教师走的还是老路子,在他们的课堂上看不到“洋思”的影子,讲的太多,与学生的互动少甚至没有,整节课下来
教师口干舌燥,学生麻木不仁,收效甚微,根本就没有把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所以也就谈不上学生对这一学科 有特别的兴趣了。
二、师生互动只停留在形式上
“问答”成了某些课堂的点缀,“互动”只停留在形式上,单是一个单词就从第一位同学念到最后一位同学,有的小组讨
论也掩盖了许多问题„„尽管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够利用这个环节解决许多教学难点,可是不难发现一些教师在这个问题上做 的比较牵强。
三、教育教学的对象不是全体学生
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只把眼光落到前几排学生身上,不肯把精力施舍给坐在后面的学生,这样将造成差生更差的恶性循环。
四、情感目标不能达成
个别教师不注意情感目标的实施,教学中在情感目标达成的最佳时机,却丢掉这个重要机会,只注重教学,不关心教育,使教育教学脱节。
五、课堂密度不够
传统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密度,我们为全体教师配备了小黑板,当时小黑板成了老师的课堂伙伴,也是“铁中”的一个
亮点,如今“海中”旧的教学手段没有了,新的方法未见,课堂上现往黑板上抄题浪费了很多时间.六、教学语言不规范
课堂上教学语言不规范现象时有发现:我找咱班成绩最差的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你怎么总是不会呢?好,你不会就坐 下吧,鬃?你来回答吧,七、教学目标不清楚
有些教师一进教室就开始讲,一直讲到下课,说的都对,板书也不错,中间也有师生互动,只是一节课下来使学生很盲 目:这节课到底应该知道些什么?我们应该掌握什么?教学目标不清楚,学生们也就无法进行自我检测。
八、学生听课前预习不够
很多学生上课前没有进行课前预习,这样他们进入课堂情景就需要很长时间,导致老师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切记,在我
们进行课改的同时要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的问题。
九、教师备课不充分
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造成老师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没有应变能力,具体表现:
1、对待某一问题只有一种问法,当学生回答偏离教师设计的范围时就无法驾驭了;
2、与生活联系密切的东西不能信手拈来;
3、对学生提出的课本以外的问题回答不准。
十、教学基本功欠佳
有些教师不注意自己的教态、仪表,举手投足之间看不到教师的气质,言语不规范,板书不整洁,绘图能力差,画表格时
横不平、竖不直,整个版面没个设计,根本不能给学生美的享受。
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既有部分教师基本素质、能力水平的因素,也有个别教师责任心不强的因素;既有教师“教”和对学
生指导督促不到位的因素,也有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因素。但是最为关键的是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的教师
缺乏符合新课程标准和新教学观、学生观点的主导思想,还没有真正从传统教学的固有思维之中走出来,也没有在教学实践中
大胆的探索和尝试,把课堂、时间和练习的机会还给学生;还没有在理念和实践中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在正确的方法教育 下,不同程度的取得进步,最终达到学会的目标。
希望全体教师在不断总结分析的过程中,通过深刻的教学反思,发现不足并进行改正,发现长处并予以加强,从而确定自
己的优势,形成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成为家长信赖、学生敬仰的好老师,也使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持续的顺利开展。
一、观念没改,角色没变
很多教师走的还是老路子,在他们的课堂上看不到“洋思”的影子,讲的太多,与学生的互动少甚至没有,整节课下来
教师口干舌燥,学生麻木不仁,收效甚微,根本就没有把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所以也就谈不上学生对这一学科 有特别的兴趣了。
二、师生互动只停留在形式上
“问答”成了某些课堂的点缀,“互动”只停留在形式上,单是一个单词就从第一位同学念到最后一位同学,有的小组讨
论也掩盖了许多问题„„尽管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够利用这个环节解决许多教学难点,可是不难发现一些教师在这个问题上做 的比较牵强。
三、教育教学的对象不是全体学生
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只把眼光落到前几排学生身上,不肯把精力施舍给坐在后面的学生,这样将造成差生更差的恶性循环。
四、情感目标不能达成
个别教师不注意情感目标的实施,教学中在情感目标达成的最佳时机,却丢掉这个重要机会,只注重教学,不关心教育,使教育教学脱节。
五、课堂密度不够
传统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密度,我们为全体教师配备了小黑板,当时小黑板成了老师的课堂伙伴,也是“铁中”的一个
亮点,如今“海中”旧的教学手段没有了,新的方法未见,课堂上现往黑板上抄题浪费了很多时间.六、教学语言不规范
课堂上教学语言不规范现象时有发现:我找咱班成绩最差的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你怎么总是不会呢?好,你不会就坐 下吧,鬃?你来回答吧,七、教学目标不清楚
有些教师一进教室就开始讲,一直讲到下课,说的都对,板书也不错,中间也有师生互动,只是一节课下来使学生很盲
目:这节课到底应该知道些什么?我们应该掌握什么?教学目标不清楚,学生们也就无法进行自我检测。
八、学生听课前预习不够
很多学生上课前没有进行课前预习,这样他们进入课堂情景就需要很长时间,导致老师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切记,在我
们进行课改的同时要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的问题。
九、教师备课不充分
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造成老师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没有应变能力,具体表现:
1、对待某一问题只有一种问法,当学生回答偏离教师设计的范围时就无法驾驭了;
2、与生活联系密切的东西不能信手拈来;
3、对学生提出的课本以外的问题回答不准。
观念没改,角色没变
很多教师走的还是老路子,在他们的课堂上看不到“洋思”的影子,讲的太多,与学生的互动少甚至没有,整节课下来
教师口干舌燥,学生麻木不仁,收效甚微,根本就没有把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所以也就谈不上学生对这一学科 有特别的兴趣了。
(一)更新了教育观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强调“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材改革上“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生本教育”坚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先进理念,主张“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直至不教而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权最大程度地下放给学生。
二、存在什么问题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新课程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教育改革活动,并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借鉴,以下是我在新课程实施以来的一些感受,有的说法也许不是很恰当,敬请批评和指正。
(一)新课程赋予教师的自由度很大,但也导致我对新课标的准确把握存在一定困难。新课标中对提及的内容在广度、深度、难度的要求比较笼统、不够明确,也不很具体,在教学实践中,讲多了讲难了赶不上进度,讲少了讲浅了又达不到课标要求。
(二)新课改中有不少研究性、探讨性课题,有些是特别强调实践调查的,但目前学校仍是封闭性教学,课程牵涉面广,实践起来有困难、有阻力,这类课题的落实很不到位。
(五)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很好的学习方式,但操作不好,很容易造成学生两极分化。一部分优秀的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而另一部分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则成了听众、观众,参与不进来。如何照顾薄弱生,是一个困扰我而又很难解决的难题。
第三篇:半年的学习生活发现自己还存在许多不足
半年的学习生活发现自己还存在许多不足,思想上政治基础还不够牢固,存在懈怠的精神思想。做事的持久力恒心还不够有待加强。这个半年来我着重对这些方面进行了加强,虽然还不能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但还是取得的力些许的进步,今后还有待加强,并进一步的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我会愈加严厉请求本人。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预备党员,严格的要求自己时刻遵守党的章程,认真的履行党员义务。不断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更加的向其他党员虚心学习,向先进党员同志看齐。工作上学先进、找差距; 生活上艰辛朴素,节俭节约。
艰难面前不推不靠,勇挑重担;
荣誉面前恬淡名利,甘于贡献。要有容人、容言、容事的襟怀,宽庞大度。虚心向四周先进
党员学习,争取在各方面获得更大的进步。
第四篇:但城市低保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但城市低保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部门配合不力,隐性收入显性化不够。低保工作只有众多部门共同协作,才能使隐性收入显性化,正确核定收入,确定真正的低保户。但在实际工作中,政府未出台相关规定,相关部门各司其职,低保对象家庭的收入及财产难以核准,民政部门无法建立相关的低保数据库,核定收入、确定低保户的手段有限。
(二)发挥舆论宣传不够。各级各部门很少利用业务培训、张贴标语、橱窗展示、报刊、电视、媒体报道等多种形式,进行深入持久地低保政策宣传。致使部分群众对低保工作的认识不够,不能树立正确的低保观念,把民政救助和城市低保混为一谈,增加了低保工作的难度。
(三)低保工作缺少法规和电脑操作系统培训。目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各级民政及相关部门很少举办低保工作人员的城市低保工作法律法规和电脑操作的系统培训,基层低保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能力都不高,增加了低保工作的强度和难度。
(四)人力资源不足,工作效率难以保障。尽管低保工作由民政部门主管,履行审批职能,由于低保户较多,民政局只能抽查走访,但量小面窄,无法面面俱到,局限性很大。基层工作员管理水平、专业素质不高也不受重视,而实际的低保申请受理、入户调查、公示、随访、公益性劳动等工作都是由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去做,无论是镇还是社区居委
会,人员少,工作量大,没有专职低保工作人员,大多数工作人员的职能都是全方位的、综合性的,加上多数低保户住所不固定以及人户分离。上述原因制约了低保管理工作的深入。
(五)城镇建设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城市拆迁、改造、城市建设、工业园区建设出现了一批拆迁、改造户和失地农民,在当前及今后可预见的时间内生活水平不明确的情况下,拆迁、改造户和失地农民出于对赔偿或安置不满,采取了规模上访、越级上访等过激的手段,这样催生了一批新的低保户,给低保工作带来新的困难。同时,拆迁、改造带来住所的不固定和人户分离,又增加了低保工作入户调查及随访的难度。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工作机构不建全。目前仍有一些地方没有专门的低保工作机构,多数街道、镇(乡)和社居委没有专职低保员,工作经费严重短缺,办公条件简陋。全省有1个市和22个县(区)未成立低保机构;已成立低保机构的16个市中属于独立的行政机构只有4个,占全省24%;有5个市39个县(区)地方财政没有安排低保工作经费;有18个县(区)无专职低保人员,这些都影响了低保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是低保补差水平偏低。安徽省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资源型城市及财政困难地区,贫困人口也相对较多,这是导致全省低保月人均补差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全省6月份人均补差已达61元,但据民政部通报,5月份全国低保月人均补差即达70元,安徽省仍居偏后位次(居倒数第7位)。
三是工作手段落后。低保信息网络建设至今没有建成,少数县、区连微机都没有,有些街道、社居委甚至还以手工操作,致使动态管理情况不能及时反映,严重降低了工作效率。
四是低保管理仍不够规范。由于家庭收入测算难,存量资产和隐性收入难以核定,少数地方公示制度执行不严等原因,错保、漏保、“人情保”以及保障标准与实际补差相脱节等问题时有发生。
五是部分地区相关部门在低保工作中责权不清。国务院颁布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
例》和安徽省政府颁布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都明确规定,县级以上民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城市低保的管理和审批,财政部门负责落实保障资金。各级民政部门负责城市低保资金的管理使用,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依法监督城市低保资金的管理使用。安徽省在实施城市低保工作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属于民政部门的审批职责,在有的地方如滁州、巢湖的市区,必须由民政和财政部门共同履行,或民政部门审批后,由财政部门最后审定。二是很多地方负责管理使用低保资金的民政部门不清楚本级财政低保资金的结余情况,管理低保对象(人)与管理资金(财)的权力分离,在低保金的使用上没有主动性。
二、建议和要求
为切实解决当前低保工作中存在的困难,进一步推动安徽省低保工作的开展,现就有关问题提出建议如下:
(一)建议以省政府名义专题研究解决以下问题。
1、建立健全低保工作机构,落实行政编制;
2、规定省、市、县民政部门低保工作经费,按照不低于本级上低保资金支出总额的2‰、5‰、15‰安排,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3、落实低保信息网络建设经费,加快建设步伐。
4、请省政府协调,省下拨到社居委的社保工作经费(含低保工作经费),由省财政厅、民政厅、劳动厅3家共同行文,以保证基层低保工作正常运转。
(二)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对于目前安徽省局部地区低保工作存在部门间责权不清等问题,建议省政府加强协调,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严格按国务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和安徽省政府颁布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等政策规定,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低保管理和资金的管理使用工作;财政部门按照规定落实城市低保资金;统计、物价、审计、劳动保障和人事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城市低保的有关工作。在政府领导下,相互配合,各负其责。
(一)城市低保保障比例低。目前,我市城市低保对象869户,计1808人。按2007年非农业人口119万计算,城市低保保障比例仅为0.15%,远远低于同期省内其他城市的水平,列全省末位。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保障比例与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一般而言,一个地区经济越发达,社会事业发展越均衡,则需要最低生活保障的群体就越小,保障比例就越低。从省民政厅公布的2007年底全省17地市城市低保保障比例看,威海、烟台、青岛、潍坊、东营等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分别排在倒数第一至第五。二是我市目前劳动力短缺,就业充分。我市现行的最低工资标准是每月760元,在一个人充分就业的前提下,一个家庭只要再有很少一部分收入,就能超过低保线。因而目前我市保障的低保对象大多是失去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病人和老年人等,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很少被纳入低保范围,这也是我市低保比例低的另一个原因。三是我市结构性失业问题不突出。从全省低保比例排在前面几个城市的情况看,都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结构性失业问题。以枣庄为例,该市以煤炭产业为主,随着资源的减少,很多煤炭企业面临转产,因而造成的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失业人员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只能依靠最低生活保障解决其生活困难。因而该市的低保比例达到了5.17%,为全省最高。与枣庄相比,我市这方面的压力就很小。四是我市确有一些因素影响低保保障比例的提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低保资金分担比例不合理。目前,市级财政只负担环翠区城市低保保障资金的40%,其他市区由所在市区自行解决,考虑到财政负担问题,各市区在标准的掌握上一般从严。
2、跨市区低保对象申请难。由于低保资金基本由各市区自行负担,所以对部分户口与常住户口不统一的对象申请低保,各市区往往互相推诿,不愿意承担相应的负担。
3、部分应纳入城市低保范围的居民至今未被纳入。主要包括城市建成区内的原居民,土地被征用的库区村居民等。
(二)城乡低保标准差距大。目前,我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33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每人每年不低于1200元,两者之比为3.3:1,远低于城乡收入之比2:1。
(三)城乡低保制度具有先天不足性。城乡低保政策的基本原则是“有救无类”和“差额补助”,即执行收入一元化标准,不论身份如何,只要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乡低保标准,就可以申请享受低保待遇,反之则不行,以此来保障低保对象生活水平的一致性。这一政策表面上是绝对公平的,但实践中却带来一系列难题:一是部分特别困难的家庭被排除在低保范围之外。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类似这样家庭,虽然人均收入高于低保标准,却因偶遇大病、大灾、人身意外伤害和支付子女高额学费等,造成收不抵支,实际生活水平远低于低保水平。由于城乡低保在申请、审核、审批过程中执行收入一元化标准,只考虑家庭收入,不考虑家庭实际支出,致使这部分特别困难的家庭被排除在低保范围之外。二是家庭收入难以准确核算。准确核算家庭收入,是搞好城乡低保工作的关键环节,也一直是困扰基层低保工作人员的老大难问题。在具体工作中,城市居民家庭的显性收入和固定收入容易计算,但隐性收入和弹性收入却难以计算。农村居民家庭由于收入中粮食等实物收入占相当比重,在价值转化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收入难以货币化。除农作物收成的季节性及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等因素外,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也增大了收入的不稳定性。再加上核算家庭收入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工作成本较高。所以很多情况下,只能在工作人员和申请人都可接受的区间内估算一个“模糊收入”或者简单地以社区居民公认的贫困户、困难户作为衡量申请低保对象的标准,致使部分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未被纳入低保范围。三是“差额补助”无法做到精准化。按照“差额补助”政策,理论上能够保证每个低保家庭收入的均等化,但操作起来难度很大。比如,在城市低保标准每月330元,人均家庭收入329元的情况下,每人每月应享受1元的低保补助,但实际工作中无法做到这一点。对人均收入略低于低保标准的家庭来说,可能出现两种结果:要么沾光,被纳入低保,实际补助水平高于低保标准与家庭人均收入之间的差额;要么吃亏,被排除在低保之外。
(四)落实镇级配套资金困难较大。按照我市现行的保障资金负担方法和比例(市级财政只负担环翠区城市低保保障资金的40%,农村低保负担全市低保保障资金的20%,其余由各市区负担),市、县两级低保资金落实困难不大,但到镇级却有较大困难。主要因为费税改革后,农业税、农村特产税和“三提五统”都被取消,镇级财政收入大幅下降,30%的低保配套资金成为镇级财政巨大的负担。这种状况一方面造成低保资金难以足额发放,影响保障对象的生活;另一方面也使镇、村两级人为地提高农村低保“门槛”,使应该享受低保的家庭难以进入低保范围。
(五)配套政策滞后。我市于2004开展了医疗、教育、住房“三项救助”工作,但救助对象局限于城乡低保对象,政策不够规范完善,有些甚至不够合理。2006年以后,我们在实施大病救助、慈善助学活动时,将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20%的家庭纳入救助范围,有效地缓解了部分城乡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困难。但社会救助应以政府为主导,慈善为补充,大病救助、慈善助学是纯粹的慈善救助,活动的开展受制于善款的募集,不能形成长效机制。与低保制度相配套的分类施保和边缘家庭临时救助等政策尚待出台。
(六)无专门机构和经费保障。根据民政部《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暂行评估标准》的要求,各级必须有专门的低保工作机构和办公场所,市区低保工作经费不低于每名低保对象20元,镇(街)不低于10元,社区(村)不低于15元。以上共计每名低保对象年工作经费为45元。目前,市级刚成立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中心,但未正式开展工作。各市区无专门的低保工作机构,更无专门的工作经费,特别是基层工作力量薄弱,目前我市镇
(街道)级民政仅设民政助理员岗位,配备1-2人,而且是兼职。需负责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城乡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大病救助以及其他配套社会救助等民政工作。由于政策性强、对象多、覆盖范围广的社会救助全面实施以后,镇(街)、村(居)两级的民政社会救助工作量和工作难度空前加大,严重制约了城乡低保工作的进一步规范管理和长远发展。
三、对策与建议
(一)扩大城市低保范围。近期政府将出台文件把失地农民纳入城市低保范围,这样一方面可以体现社会公平,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城市低保的比例。同时我们也取消“人户分离”的限制,申请人可以向户籍所在地的居(村)民委员后提出申请。
(二)科学地确定保障标准。城乡低保标准应依据城乡居民基本生活(包括吃、穿、住、医、教等)必需品的实际需求及各级政府财政实际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并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及物价指数的变化不断调整,由当地政府予以公布。保障标准既不宜过低也不宜过高,确定过低保障不了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确定过高政府财力又难以承受,也易助长人的隋性和不劳而获的思想。同时,在低保提标时,我们应适当加大农村低保提标幅度,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差距,使农村低保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中比例更加合理。
(三)科学测算收入、准确界定低保对象。城市居民家庭收入应从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方面进行核算,对隐性收入和弹性收入通过调查评估确认,对不能确定的行业收入,可以调查制定全市主要行业最低工资评估标准参照执行。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的类别应为种植、养殖、加工、劳务等纯收入和接受或应该接受的扶(抚、赡)养费等。由于农村家庭经营收入类别繁杂,价格按地域高低不一,因此在家庭收入的具体计算上,应本着宜粗不宜细的原则,制定一个科学的量化标准(比如农作物的地域亩产量、扶养费支出比例等),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分类进行匡算,但必须计算纯收入。如种植、养殖、加工等收入的计算,应以总收入减去种养加过程的投入费用,才能计算出实际收入。另外,可以建立城乡居民收入核算评估组织机构,或者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完成低收入居民家庭收入核算任务。
(四)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议较大幅度地提高市、县两级的负担比例,压缩乡镇财政的负担比例。具体是城市低保由市财政负担环翠区城市低保资金的60%,负担其他市区的20%;农村低保市财政负担全市低保资金的30%,将镇级负担比例压缩到10%以内,并由各市区财政转移支付,进一步调动各市区做好城乡低保工作的积极性。
(五)完善低保配套政策。近期政府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生活困难居民救助的意见》,对城市低保分类施保的对象、标准、资金来源、工作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并实行分类施保制度。对城乡低保边缘家庭的救助,在原有的“三项救助”基础上扩大救助对象范围,增加救助项目,从生活、医疗、教育、农村危房改造等多个方面对城乡生活困难居民实施救助。
(六)设立低保工作机构并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随着城乡低保扩面工作的深入开展,目前各地城乡低保人数都有大幅度增加,具体工作极其繁重,因此市、县、乡、村各级有必要配备相应机构和工作人员。由于大量的具体工作在乡镇(街道)一级中进行,因此要特别注重在乡镇(街道)设立低保工作站并配备相应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低保工作。村(居)委会可从村(居)干部中派出专门工作人员负责相应的低保工作。对于编制落实困难或暂时无法落实的,可由民政部门内部调剂解决,以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五篇:在对自己的工作做了认真的剖析只有我觉得我还存在着以下的不足
在对自己的工作做了认真的剖析只有我觉得我还存在着以下的不足:
1、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在工作中忽视了知识能力的培养再造,对学习没有做到长期坚持,总是给自己找借口,由此导致了很多工作原地踏步。
2、对自己的工作要求不高。在工作中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有拖拉的现象,领导安排了工作,缺乏系统的规划,因此影响了工作效率。
3、开拓精神不强。在工作中安于现状,存在着等、靠的思想,总是被动接受领导安排的工作,不能主动替领导分忧。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自己放松了学习及对自己的要求;二是思想上有等、懒、靠的情绪;三是自己对自己的工作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划、整理。通过这次深刻查找剖析,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好以下几点:
1、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素质。一是在政治理论素养上下工夫,加强对政策理论水平的提高。二是在业务,在专业知识、法律法规方面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全面发展。
2、强化责任,提高效率。对自己的工作多用心、用脑,领导交办的事及我自己份内的事做好计划,使其有序、有时、有步骤地完成,今天的事绝不拖到明天做,树立强烈的时间观、效率观、质量观,促进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
3、开拓创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工作中勤观察、勤思考,想学生、家长之所想、急学生、家长之所急,全心全意做好教育教学各项工作。时代对我们这一代的人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回顾几年来我们走过的路程,我深深感到只有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才能使学校的整体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5年的德育主任工作,让我明白了在工作中要不断的学习,真正成为一名“我学习、我思考、我行动”的德育主任,我自己又加了一条“我反思”,中国有一句老话说“看着别人的故事,想着自己的心事”。
一、我反思:自己不能正视别人对自己客观评价
一位作家说过:“人生在世,各自的脖子上抗着一个袋子,前边装的是别人的过错和丑事,所以,经常摆在自己眼前看得清清楚楚,背后装的是自己的过错和丑事,所以,自己从来看不见,也不理会”。
我是德育主任,出现问题,第一责任人应该是我,我怎么可以去埋怨其他人呢?我开始学着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学着要责备自己,学着努力去做自己并不习惯和不喜欢的事,学着工作不能逃避错综复杂;学着多宽容他人;学着接受他人的独特个性;开始学着懂得德育处人人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麦而顿说:“批评你的人或许存心不良,但是其批评的事情却可能是真的。如果我们是聪明人,就会利用这种批评来改进自己,这是一件很合算的事”。
反思让我懂得:我要正视别人对自己客观评价,从中反思自己。你寻找对立,你就会找到对立,你寻找朋友,你就会找到朋友。不善于与人相处,到了哪里,都会认为别人难以相处。善于与人相处,见到任何人,都会相处融洽。
二、我学习:做一名受欢迎的德育主任
孔子曰:“学然后知不足”。作为一名中层干部,不懂得管理知识,怎么能做一名受人欢迎的德育主任呢?学习让我懂得:要做一名受欢迎的德育主任
1、有艺术的德育主任:要:胆识、严谨、刚柔、智慧、胸心、艺术。
2、受欢迎的德育主任:倾听大家意见,和大家一起分享工作快乐。
3、有素质的德育主任:心胸像大海一样宽广,策略像春风一样温和。
4、有能力的德育主任:制定切实可行工作计划,方法像鱼一样灵活。
5、有信念的德育主任:从失败中振奋起来,带领大家一起前进。
6、有团队的德育主任:寻找团队积极品质,大家彼此信任和尊重。
7、有情感的德育主任:遇到棘手问题,妥善处理,找到解决办法。
8、有责任的德育主任:不推卸任何责任,需要时亲自出马“档一箭”。
9、有自省的德育主任:检查自己缺点,对他人真诚,学会欣赏他人。
10、有整体意识的德育主任:确保和其它部门保持合作关系。
三、我思考:发挥引领和服务作用
德育是人为的,德育是为人的,做一名德育主任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一些不断让人成熟的机会,没有一个标准的公式去套用。德育主任工作的得与失,成与败,可以在班主任身上看到德育主任的影子,从班主任的工作态度可以折射出德育主任的工作态度。
人们常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说:没有做不好的德育工作,只有不会做的德育主任。“学校兴亡,我的责任”,作为德育主任都不能从改变自己做起,还能给班主任指明前进的方向、解决工作中怎么做的问题吗?作为德育主任不抢工作重担,推卸责任,不能宽容豁达,修身养性,切实担当起自己的职责,德育工作效率能提高吗?还能体现引领和服务他人吗?
思考让我懂得:
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改变不了事实,但可以改变态度。改变不了过去,但可以改变现在;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不能选择容貌,但可以展现笑容。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不能样样顺利,但可以事事尽心。
四、我行动:凝聚产生力量
我在德育处提出了工作思想,五讲五树立:
1、讲政治:树立大局意识——和学校保持一致。
2、讲团结:树立团队意识——学校是一个整体。
3、讲数量:树立质量意识——要做就做最好。
4、讲规则:树立政策意识——工作要有程序。
5、讲策略:树立细节意识——关注每一个个体。提出了工作要求:四多:
1、多学习——学习可以使我们思想充实。
2、多思考——思考可以使我们思想明确。
3、多深入——深入可以使我们了解情况。
4、多指导——指导可以使我们工作快乐。
提出了工作口号:“凝聚、和谐、责任、信心、成功” 行动一:树立信心——凝聚德育处的力量
现在,德育处都在想干工作、干好工作,牢固树立“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的工作理念,花大力气做好小事情,把小事做细,提高工作效率。行动二:发挥作用——凝聚学年组的力量
德育处是脑袋,学年组是腰,腰不好,德育处脑袋就大,学年组长是抓好细节的关键,最大限度地发挥学年组长的工作积极性。
行动三:理解尊重——凝聚班主任的力量
学校需要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班主任,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从事着平凡工作,教书、育人,所以,德育处要尊重班主任的劳动;尊重班主任的情感;体会班主任的喜怒哀乐,感受班主任的成功与失败,感受班主任的开心与失意。
行动四:积极合作——凝聚各部门的力量
许多心理冲突来自于这类关系处理的不当,换位思考,才能把自己客观化,自我调节,把工作做好。
我们要把其它部门当成德育处:这样就可以真正了解其它部门的难处,理解其它部门的需求,并且在其它部门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帮助其它部门其实就是帮助德育处自己。
德育处也要自己看自己,就会看到:自己的长处、潜能和不足,懂得积极合作,就是服务一切,凝聚和老师们的力量,起到了解自己、喜悦自己、完善自己的机制。
温家宝总理说 “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事者,生于虑”,是指事情产生于深思熟虑之中;“成于务”,就是成功于求真务实之中,苦干实干之中;“失于傲”,就是失败于骄傲自满。
“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只有我们树立“学校兴亡,我的责任”时,才能切实担当起自己的职责;才能把学校作为一个具有共享价值观念和信念的学习共同体去建设、服务和奉献;才能努力把学校变成充满人情味,充满欢乐感,能充分发挥个人专长,能充分展示个人才华的最适合于每个教师工作的地方。
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何事情。只要我们付出行动,用心做好每一件事,不求最好,但求尽力,尽职尽责,尽心尽力,用心做好每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