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鼓励零成本创业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

时间:2019-05-15 03:31: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淄博鼓励零成本创业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淄博鼓励零成本创业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

第一篇:淄博鼓励零成本创业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

淄博市鼓励“零成本创业”

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

淄政办发〔2016〕12号

为切实增强创业者敢于创业、勇于创新的能力和信心,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塑造“齐创汇”创业活动品牌,打造“汇聚鲁中、圆梦淄博,齐心创业、扬帆起航”城市新形象,加快建成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区域创业创新中心,结合我市实际,就鼓励“零成本创业”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制定如下政策意见。

一、启动资金扶持

1.鼓励杰出精英创业。对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等顶尖人才(以下简称“顶尖人才”),入选省“泰山学者”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等高端人才(以下简称“高端人才”),入选“淄博英才计划”等高层次人才(以下简称“高层次人才”)带项目、带技术在我市创(领)办新企业进行创业的,经认定,市财政分别给予500万元、300万元、100万元的项目启动资金。对于我市引进的国际国内一流或顶尖人才团队,实行“特事特办、一人一策”,市财政给予最高2000万元的资助。(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

2.支持大学生创业。鼓励普通高校在校生和毕业5年内高校毕业生,以及留学归国的青年留学人员来我市创业。对大学生来我市创业且入驻各类创业载体的(入驻各类创业载体,是大学生享受相关扶持政策的前提条件,下同),每年选择200个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给予每个5万元的创业资金扶持。(责任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

3.支持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离岗创业。鼓励有一定技能专长的技术人才离岗创业,正常经营满12个月的创业者,给予不低于1.2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和2000元岗位开发补贴。(责任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

二、房租补贴

4.实行办公场所补助政策。向创业者提供3年免费使用的创业场所和物业费、高速宽带入网费补贴。其中,顶尖、高端、高层次人才来我市创业的,由其企业注册地所在区县政府分别提供不超过300平方米、200平方米、100平方米办公研发场所或参照当地办公用房租金平均水平给予租金和物业费、高速宽带入网费补贴。(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各区县政府)

对大学生和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创业的,对其入驻创业载体使用工位给予3年租金补贴,5人以上团队提供最高30平方米的创业场所。(责任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各区县政府)

5.实行住房补贴政策。对顶尖、高端、高层次人才来我市创业的,由其企业注册地所在区县参照当地住房租金平均水平,分别提供不超过200平方米、150平方米、100平方米的住房3年租金补贴。以建设、租赁方式建立“青年创业人才公寓”,为符合条件的创业大学生提供“零租金”住房,或参照当地住房租金平均水平,发放3年租房补贴。(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各区县政府)

三、融资支持

6.实行贷款担保、担保费补助、保费补贴扶持政策。对顶尖、高端、高层次人才和大学生创(领)办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担保贷款,符合条件的,由市、区县政府所属的政策性担保机构分别提供最高1000万元、800万元、500万元和100万元的担保支持。(责任部门:市金融办、市科技局、各区县政府)

对顶尖、高端、高层次人才和大学生创(领)办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担保贷款,担保费用不超过贷款额2%部分,由担保机构所属政府给予50%补助。(责任部门:市金融办、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各区县政府)

对创业人员和小微企业向保险公司申请的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保费,按照保费总额的30%给予补贴。(责任部门:市金融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

7.实行贷款贴息政策。将小额担保贷款调整为创业担保贷款。符合条件的创业者个人担保贷款额度提高为30万元,按基准利率最高上浮3个百分点,给予全额贴息。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和专业技能人员创办的企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为300万元,按照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贷款贴息。(责任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

对顶尖、高端、高层次人才创(领)办的企业获得的商业贷款且未列入其他贴息计划的,按基准利率给予50%贴息补助,贴息金额最高不超过200万元。(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8.实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分担和损失补偿政策。对合作银行小微企业贷款损失给予30%补偿;对融资担保机构小微企业担保贷款代偿损失,由担保机构、省再担保集团、合作银行和代偿补偿资金,按40:25:20:15比例共同承担。(责任部门:市金融办、市中小企业局、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

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

9.实行科技创新补助政策。顶尖、高端、高层次人才和大学生创(领)办企业形成的科研成果,经认定,对技术领先、产业化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市财政按照前期研究费用20%的比例给予资助,最高不超过50万元;对承担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的,按照1:1的比例给予资金配套,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同一项目不重复匹配。鼓励大学生创业者、初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购买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成果开展创业活动,市财政按技术合同交易额的1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0万元。(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10.实行科研成果中试补助政策。对顶尖、高端、高层次人才和大学生创(领)办企业利用我市各级政府所属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山东理工大学科研平台、各高职院校的实训平台进行中试活动产生的费用,市财政给予30%、最高100万元的补贴。(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11.实行科研成果产业化支持政策。顶尖、高端、高层次人才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的科技创新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奖、山东省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奖且在我市产业化的,市财政分别给予200万元、100万元产业转化资金扶持。同一项目分获国家奖和省奖的,按国家奖给予扶持。对大学生的产业化项目,市级每年选择100个优秀项目,每个给予10万元奖励,其中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产业化项目,给予每个20万元奖励。(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五、配套公共服务体系支持

12.实行众创空间等载体平台支持政策。按照政府购买服务,专业机构运营的模式,在全市布局建设一批集专业服务、创业辅导、创客孵化、技术和资本支持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孵化器和创业空间。通过创业咖啡、创新工场、创业大街、创业特色社区等新型孵化平台,打造能够满足不同人才、不同产业、不同市场和阶段需求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特色产业园区”的全链条创业创新孵化体系。围绕高新区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无机非金属材料、精细化工和高分子材料、MEMS等5大创新园区,打造淄博市创业创新核心引领区。以“大红炉”众创空间为依托,加快建设环理工大学创业圈。力争3年内,全市初步建成有效满足大众创业创新需求、具有较强专业服务能力的示范性众创空间50家。其中,市政府委托相关部门牵头建设10家左右,综合型、科研创新型、创业带动就业型各占三分之一,采取政府提供场所和少量补贴,委托国内知名专业运营机构管理运营模式建设运营。各区县政府结合实际,分别建成综合型示范性众创空间1家,专业型若干家。驻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设科技创新型示范性众创空间10家。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利用自身优势,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文化创意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领域,发展专业众创空间,提高众创空间市场化程度。市级每年根据孵化效果、产生的经济社会价值、入驻企业数量、吸纳就业人员等实际情况,选择3-5家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众创空间给予每处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新认定为国家级、省级众创空间的,在省级补助基础上,市财政再分别给予50万元和20万元的扶持。(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各区县政府)

13.实行创业培育服务政策。支持有能力的企业建立服务创业的开放式平台,聘请高端专业服务机构举办创业沙龙、创业大讲堂、创业训练营等创业指导培训活动,由所在区县给予一定额度的活动费用补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无偿资助、以奖代补等方式,聘请社会中介机构为创业者和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工商注册、财务代管、法律咨询、税收策划、知识产权、检验检测认证等中介服务,所需资金由市级和所在区县按照1:1的比例负担。对来我市创业的顶尖、高端、高层次人才和大学生,在项目立项、政府采购、科技立项、分配激励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各区县政府)

六、组织实施

14.加强组织保障。成立由市政府统一领导、市级相关部门共同组成的市“双创”发展协调小组,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创业创新的统一规划和协调推进;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联络、监测统计、协调服务和考核评估等工作。市科技局和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具体负责,共同推进,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牵头负责创业工作,市科技局牵头负责创新工作。财政部门要积极通过存量整合、增量倾斜等方式筹措落实资金,统筹用于支持“零成本创业”政策实施,并健全完善资金监管制度,加强资金绩效考核。

各区县政府要建立完善政府负责人牵头的创业创新工作协调机制,切实转变职能,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效率,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15.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宣传“齐创汇”创业理念,有关部门要做好政策解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积极举办各类创业创新大赛,厚植创业创新人才优势。大力宣传创业创新的典型事迹,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

16.加强督导考核。有关部门要按照责任分工,加强协调,密切协作,进一步细化分解涉及本部门的工作任务,抓紧制定具体措施,逐项推进落实,推动形成 “零成本创业”的工作合力。市“双创”发展协调小组办公室要加强调度督导,建立完善督查工作机制,定期调度统计各区县、市直相关部门创业创新工作开展情况。市里将创业创新工作纳入区县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内容,根据年度重点工作科学设定考核指标,引导区县扎实有效开展创业创新工作。

我市出台的其他支持人才战略实施、推动创业创新政策等与本文件相关政策不一致的,按照就高、不重复原则执行。

本意见自印发之日起执行,有效期至2018年12月31日。

第二篇: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4-09-22 04:22:39)

话题 缘起 最近,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致开幕辞时,提出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新浪潮,形成“人人创新”、“万众创新”新局面。通过创业和创新,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打造不熄引擎,顺利过渡到经济新常态。本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了六大举措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那么,如何有效激发大众创业、如何抓住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两大着力点推进创新?本专栏特约专家谈看法。加快实施广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在加强核心技术突破、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平台建设、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 熊国平

在持续30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广东站在了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点,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在加强核心技术突破、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平台建设、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引领和支撑我省更好地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以科技企业“小升高”为突破口,构建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型企业集群

我省现有高新技术企业8000家,其中绝大部分为小企业,由于中小型科技企业在某种意义上技术创新甚至比大企业更活跃,也由于今天的小企业可能就是明天的大企业,必须把扶持科技企业“小升高”作为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应该启动科技企业“小升高”计划,支持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促进一批成长期小企业加快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由于我省企业原创性专利不足,而且大部分为组合发明专利和改进发明专利,必须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建立国家级高水平研发机构,加快培育一批大型企业创新骨干;采取事后补助或奖励方式,广泛推动大中型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努力实现大部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全覆盖。

以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前沿高新技术研发取得更大成效

由于我省关键核心部件主要依靠进口,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智能芯片进口率高达90%以上,LED产业上游的外延片、芯片等主要核心技术仍被国外垄断,必须瞄准国际技术前沿,聚焦地方重大需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建好创新平台,在LED、新一代显示、新一代移动通信、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生物农业、新材料、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型产业领域集成实施一大批重大科技研发项目。要以现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基础,布局建设一批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重大平台。牵头或参与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和863计划,培育一批能够承担该类项目的科研团队和学术带头人。围绕开展企业技术研发与升级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通过会员制、合同研发、项目经理制等市场化手段,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统筹产业链和创新链研发力量,促进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在战略层面的有机结合,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分工与合理衔接,提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源头性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技术信息、检验检测、中试孵化、技术交易、科技信息、国际化促进等公共服务平台,推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以完善产业布局为突破口,全面加快高新园区建设 在国家级高新区和大学科技园启动省部共建、科教结合产业创新基地试点,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全省目前拥有省级专业镇363个,其中192个专业镇拥有高新技术企业,必须采用先进技术和新材料提升产品品质和企业品牌,加快推进专业镇从生产为主走向研发、创意设计和商贸、物流等服务业为主,推动专业镇成为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由于粤东西北地区高新技术企业及其工业总产值占全省比重不到1/10,必须加快实施粤东西北科技发展专项规划,重点推进粤东西北地区若干个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不断创新与国际组织、技术转移机构的交流合作机制,探索联合建设一批孵化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联合研发中心,力争在原创性、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尽快改变产业跟从、技术依赖的格局。通过科技要素集聚带动生产要素集聚,让技术持有者或中小企业低成本进入园区,实现“平台集聚—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品牌和文化集聚”的发展新路径。探索前孵化、虚拟孵化、异地孵化、网络孵化等服务新业态、新模式,通过创业孵化带动产业集聚,完善知识技术与产品产业服务链,形成“创业孵化—加速集群”的内生增长模式。以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为突破口,引导各类资本投向科技型小微企业 建议出台《广东关于加快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意见》,加快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创新驱动投入机制。建立科技、金融、财政部门联动机制,改革财政资金使用方法,加大风险补偿比例,通过省市县联动,构建科技金融风险补偿“资金池”,着力发展以“优先投资”为重点的创业投资、以“优先贷款”为重点的科技信贷、以“优先保险”为重点的科技保险,吸引和推动千亿元社会资金支持数万家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优先在高新区等科技园区,布局建设一批省级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一批省级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实现科技支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省级以上高新区和大小科技园区全覆盖。扩大科技保险试点,推行知识产权质押。加大创业创新多层次融资市场,畅通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投资渠道,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规范发展区域场外交易市场,推动创投管理资金每年增长50%以上。加大引进外商直接投资高新技术企业的力度,力争每年增长20%以上。以激励人才创业为突破口,打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

健全人才引进、培养、流动、使用、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明确人才种类、数量及科研成就等目标,最大限度支持和帮助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突出高端人才培养引进,充分利用各项重大人才计划和留交会、高交会平台,实施创新科研团队引进专项,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高层次人才。运用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设立我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青年科学基金专项,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原始创新潜力的青年科技专家和创新企业家。利用社会力量,定期举办科技创业大赛,打造科技创业品牌,有效推动知识、创意、人才与资本、管理、市场结合。完善创业条件、发展平台、生活环境、社会保障、出入境自由等政策举措,加大科技政策落实力度,进一步激发全省创新创业活力。作者单位:广东省政协

以改革激发全民创业创新内生动力

让想创业的人创新业,善创业的人创大业 郭 楚

创业创新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创业创新始终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掀起过多轮创业创新浪潮,每一次都给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可以预期,随着新一轮创业创新大潮的到来,通过深化改革将激发数以亿计的各类人才的创业和创新潜能,从而为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打造不熄引擎。深化改革为全民创业创新保驾护航

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的内生动力,必须抓住“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两大着力点,夯实支撑我国技术前沿发展的科技和人才基础,形成增加创新机会、强化创新动力、端正创新行为的创新体制机制。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我国30多年来改革开放本身就是规模巨大的创新行动,通过体制机制变革将激发巨大的创业创新潜能。当前我国经济已从多年的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十分紧迫,需要倒逼政府通过扶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增强经济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要通过体制创新,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让自主发展的精神在全体人民中蔚然成风。而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备好制度建设“连环炮”,则是激发全民创业创新活力的又一重要内容。对此,李克强总理在此前讲话中曾强调了“三个清单”,即“权力清单”、“负面清单”和“责任清单”,分别从规范政府行政权力、明确企业经营界限、理清政府基本责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其实质就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强政府在事中事后的监管能力,当好市场秩序的“裁判员”和改革创新的“守护神”,为全民创业创新保驾护航,让想创业的人创新业,善创业的人创大业。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科技创新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加快科技创新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通过深化改革,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加快科技创新还要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一方面要瞄准国际技术前沿,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领域研究,掌握关键和核心技术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取得原创性突破;另一方面又要坚持科技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扩散的障碍,促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我国创新产业跃上国际竞争的新制高点,使科技创新真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造条件激发小微企业的创新动力

小微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截至去年底,我国已有小微企业1169.87万户,占企业总数76.57%。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9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特别是在改革中“呱呱坠地”新生者的扶持,让它们在公平竞争中搏击壮大,可形成示范效应,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能增添社会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民生改善。本次会议确定,要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通过各项财税、金融扶持政策,为小微企业创造更加“宜居”的环境。扶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最重要的是如何让中央政策落地。各地各部门要确保政策尽快落实,并适时提出进一步的配套措施,“出实招、出真招”,不搞选择性执行,真正帮助小微企业赢得“大未来”,带动中国新一轮经济“破茧成蝶”。营造氛围鼓励全社会参与创业创新

鼓励全民创业创新要与改善社会氛围相结合。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业创新、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不断改善和健全政府服务,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拓宽投资空间,为资金向全民创业创新聚集创造良好的环境,让人们对投资创业创新有兴趣、有信心,从而增强吸引力。全民创业创新需要与财税政策调节相结合。与虚拟经济相比,创业创新往往投入风险较高、成本较高、利润空间有限,更需要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因此,要充分利用财政、税收等调节手段,确保创业创新的企业感到有奔头、能致富。同时,要调整创业创新行业与投机性行业、资本倒腾行业的回报率,抑制某些领域利润非理性暴涨的状况。

全民创业创新需要与激发各类社会金融主体的活力相结合。随着新一轮全民创业创新的掀起,对金融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这就要求金融政策不断增强服务创业创新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深化金融机构改革,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全民创业创新领域。特别要吸引民间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全民创业创新与民间资本的良性互动。

全民创业创新需要与产业政策相配合。要加强对创新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发展前景好的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要对小微企业和“三农”企业的创新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全民创业创新也要和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以保持全民创新创业的长盛活力。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构建小店主新时代的支持系统

三个清单缺一不可,三个关键环节亟待运转起来 刘金山

何处寻求中国经济发展新动力?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提出,要开启大众创业全民创新新时代。这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又一次回到市场原动力,又将迎来草根创业新时代,迎来小店主新时代。

一个小店主主导的社会将是充满市场活力并不断创新的社会,是中等收入者占主导因而比较和谐的社会

观察现实问题,我们总能找到历史的踪迹。想当年,拿破仑在欧洲战场是何等威风,却在滑铁卢一战中一败涂地,被他所看不起的“小店主国家”英国的军队击败。实际上,拿破仑不是被英国的军队击败,而是被英国的小店主击败。任何战争的背后,都是经济实力的博弈,都是经济发展动力的博弈,都是经济制度的博弈。正是18世纪英国小店主的蓬勃发展,不断创新,不断开拓市场,造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把半个地球都踩在脚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正是个体工商户的蓬勃发展,或贸易,或生产,或运输,弥补市场空白,使市场需求与供给尽快相遇,充分释放了市场活力,提供了经济发展的第一轮原动力,也是第一轮改革红利的源泉。时至今日,我们依然依靠中小微企业的“五六七八九”的贡献: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产品创新,80%以上的就业,90%的企业数量。一个小店主主导的社会,将是一个充满市场活力并不断创新的社会,将是一个中等收入者占主导因而比较和谐的社会。

再次开启草根创业迎来小店主新时代,关键是如何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李克强总理给出了三个清单:政府拿出完整的权力清单,法无授权不可为;对企业要给出负面清单,法无禁止皆可为;政府管市场要理出责任清单,法定职责必须为。三个清单相互联系,缺一不可,为大众创业全民创新进行了顶层设计。具体落实,需要构建相应的支持系统,三个关键环节亟待运转起来。

积极探索“宽入严管”的企业登记管理新体系

一是要积极探索“宽入严管”的企业登记管理新体系,降低市场准入成本,要允许小店主顺利“出生”。关键之处在于改审批制为注册制,才能充分释放小店主的能量。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有了明确的规定,“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削减资质认定项目,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把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逐步改为认缴登记制”。重要的是落实,落实的前提是认识。纵览发达国家或地区,办公司不是什么神秘的事。英国每年新成立公司超过35万个,对公司注册限制很少,股本可以低至1英镑,几乎任何人都可以成立公司。美国注册公司很简单,不需要任何钱,一天之内就可以创立一家公司,硅谷的成功关键之一就在于此。在香港地区,无论千万富翁还是赤手空拳的穷小子,只要向公司注册处缴纳不到2000元并出示身份证,最快6天后,新生意就可以开张。对于小店主而言,时间就是市场机遇。快出生,才能快成长。尽快制定出负面清单

二是尽快制定出负面清单。负面清单,就是黑名单,就是禁区,政府规定不开放的经济领域。负面清单之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其实,负面清单遵循的是“除非法律禁止的,否则就是法律允许的”逻辑解释。负面清单明确划分了企业与政府各自的职责范围,让市场与政府各就各位。政府给市场主体划出一条清晰的政策底线,主要做好事中事后监管、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市场环境等工作;企业能做什么以及该做什么,可根据法律法规和市场实际,做出自己的判断;企业间的竞争,则主要是市场机制起决定性作用;若触犯了法律和市场规则,政府出手治理。这能够更好地处理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关系,既“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也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现在重要的是,如何尽快制定出针对小店主的负面清单。

通过法治稳定预期,做到有恒产者有恒心

三是通过法治稳定预期,做到有恒产者有恒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这非常重要。市场经济发展,要稳住企业家,要留住企业家,要发挥企业家的创造力和能动性。要通过法律意识和舆论引导,形成一种氛围,做到“不仇富,不欺贫”,实现“让合法致富的富人更富,让合法致富的富人带穷人致富”。这对保护企业家精神至关重要,这对小店主的成长至关重要。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要议题是依法治国。对此,小店主以及即将成为小店主的人们充满了期待。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六项政策措施推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是构建小店主新时代的全方位支持系统,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支持系统应是动态的,要不断调整,及时“推陈出新”,把一些不合时宜的规定及时除掉,从而根除小店主发展的羁绊。

作者系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破除大众创业 的三大障碍 周林生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最近在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致辞表示,要破除一切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每个有创业意愿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本月1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六项措施,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即将到来。我认为,目前影响大众创业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值得各方面高度重视和研究解决。惰性障碍

惰性障碍反映在大众创业问题上,就是“雷声大,雨点小;上头急,下面缓;政策有,措施无”等具体的表现形式。鼓励大众创业的政策其实早已有之,但是有些地方显得叫的调子高,实际措施少;中央急,地方不急。上面的政策一般仅限于号召,没有执行的蓝本,下面一些地方一些具有惰性的官员在制定所谓实施细则时,也就有了打折扣、虚以应付的余地。这样,再好的政策,到了下面也就走样、变味了。既然惰性障碍导致一些地方官员“只唯上”,那么,在顶层设计中,就不应该把政策与策略分开来制定,避免给下面在制定实施策略时留有打折扣的空间,除了有鼓励、引导、加快等原则外,还应该有具体的清单、数额和落实限期。如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支持大众创业的六项措施中,有将月销售额2万—3万元纳入暂免征税范围、时间为今年10月1日至2015年底的条款。笔者认为,像这样的具体条款最好再多些,此外,不妨将月销售额2万—3万元纳入长期免征税范围,因为月销售额2万—3万元的小本经营,也许仅仅可以养家糊口而已。诚信障碍

我们的诚信体系还不够完善。从行政审批制度的最初设计来看,我们忽略了比较麻烦的事中、事后监管,而注重于比较轻松的事前监管,即事前审批。据省体改研究会调查显示,注重企业设立之前的审批,最主要的动机是出于对诚信的考虑。假如让不够资质的人从事某些经营活动,担心会造成社会诚信危机。殊不知这些所谓的“资质”是可以伪造,而且审批官员碍于人情,这些“资质”也是具有弹性的。于是,事前监管就失去了意义,加上事中、事后监管的缺失,社会诚信缺失,就难免在经济生活中出现各种监管漏洞,出现各种各样的失信企业。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本质上是要从事前审批即事前监管为主转变为事中、事后监管为主,从而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构建起完备的社会诚信体系。过高的创业门槛,似乎是在企业诚信问题上把关,事实上,卡住的是小民百姓的创业热情。因此,清除诚信障碍,构建完备的诚信体系迫在眉睫。有了完备的社会诚信体系,只要是法不禁止的,不管他申请开什么公司,政府都应该放宽条件,快速通过注册。政府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企业运作过程和产品的监管上。企业运作过程和产品一旦出了诚信问题,可能是其终生的污点和禁忌。因此,他在注册的时候,就会想清楚,要不要做?怎么样做? 偏好障碍

偏好障碍主要体现在贷款方面,国有银行对公有制企业贷款比较偏好,而对民办小微企业贷款则表现得不甚热情,迫使民办小微企业寻求高利贷,加大了大众创业的风险。这次国家决定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为创业困难的群众救急,引导担保、金融和外贸综合服务等机构为民办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是个非常好的信号。现在关键是这项政策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对民办小微企业资金的扶持,除了银行的支持外,政府也应承担起扶持责任,应该规定地方政府在发行地方债券中,安排一定的比例建立民办小微企业扶持基金,并督促用好、用足这些资金。同时,国家应该通过实实在在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大企业建立大众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支持那些具有创新潜力但有一定投资风险的民办小微科技型企业,帮助小微企业赢得“大未来”。

作者系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第三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最早是在李克强总理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的。当时他还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此后,他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各种场合中频频阐释这一关键词。每到一地考察,他几乎都要与当地年轻的“创客”会面。他希望激发民族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

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工作报告中是这样表述的: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在论及创业创新文化时,强调“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

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来说,“专业人士”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市场历练中培养成长的。“双创”可以促使众人的奇思妙想变为现实,涌现出更多各方面的“专业人士”,让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更好地发挥我国人力资源雄厚的优势。另一方面,采取包括“双创”在内的各种方式,允许和鼓励全社会勇于创造,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助于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正日益深入人心。随着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业界学界纷纷响应,各种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有效激发了社会活力,释放了巨大创造力,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不过也有少数观点认为,创新创业存在一定的成本和风险,总的来说还是少数专业人士的事,不宜在全社会广泛号召动员。实际上,这种观点在理论上是经不起推敲的,在实践中也已被证明是错误的。

一方面,“双创”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要使经济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大量的市场参与者、灵活高效的调节机制和竞争有序的市场格局。无论是大众创业,还是万众创新,都少不了一个“众”字。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经济体而言,如果只有少数市场主体参与,显然难以满足全国统一市场的需要。许多地方经过发展认识到,“活力增长财力,人气带来财气”。推进“双创”,既可以在最大范围内推动人财物等各种市场要素自由流动,更可以倒逼不合理的体制机制实现改革突破,最终提升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

市场如果死气沉沉终究难以为继,因此,必须根据经济规律不断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让经济“活起来、动起来”。鲶鱼效应也好,蝴蝶效应也罢,都是通过关键环节的突破,最终带动面上的变革。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回旋余地大,经济基础较好。“专业人士”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市场历练中培养成长的,“双创”可以促使众人的奇思妙想变为现实,涌现出更多各方面的“专业人士”,让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更好地发挥我国人力资源雄厚的优势。

另一方面讲,“双创”也是践行群众路线、满足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愿望的必然要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参与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是人的创造性社会实践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提出,“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毛泽东同志也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采取包括“双创”在内的各种方式,允许和鼓励全社会勇于创造,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助于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双创”中有挑战更有机遇,既会滴下辛勤的汗水,也有望迎来丰收场景。人们如今所熟知的阿里巴巴等世界级互联网企业,也都是数年前从草根起家,不断坚持创新创业成功的。

更为难得的是,各种新兴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让普通人有了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近年来,宽带网络速度大幅提升、移动通信终端广泛普及、生产管理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众筹等新的商业形态有助于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分享机制,这让有梦想、有意愿、有能力的人有了广阔的平台施展拳脚。

今年上半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高将近5个百分点;网上零售额在过去两年连续高增长的基础之上,上半年增速将近40%;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新产品的增长速度也都大幅增长。实践证明,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双创”为稳增长、防风险、扩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支竹篙耶,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哟,开动大帆船”。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途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广阔前景值得期待。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充分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径,要坚决消除各种束缚和桎梏,让创业创新成为时代潮流,汇聚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能。

李克强总理说,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旧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使新的增长点破茧而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强化服务改革必须跑出加速度,这是政府的应尽职责,我们不仅要简政有力,把该放的放到位,更要在监管和服务上下功夫,持续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障搭台,释放中国经济的无限活力。当今时代,创业创新不再是少数人的专业,而是多数人的机会,要通过“双创”使更多的人富起来,实现人生价值。对创新创业的呵护和扶助,是最现实、最长远的发展之道和惠民之策。要使各类孵化器不当盆景,而是做苗圃成基地,为初创企业解燃眉之急,筑发展基础,让破土的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还能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的良好结合。

第四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坚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依靠改革创新加快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如何从理论和现实层面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义,怎样从实践层面释放创业创新活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我们特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其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进一步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今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措施的意见》,明确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这是认真总结国内外发展实践经验和理论认识的结果,符合当今世界发展实际和创新潮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揭示了创新创业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

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后来,创新的概念和理论不断发展。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创新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创新主要有两种:技术创新和社会创新。著名经济学家诺思认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不断互相促进的过程。相对于创新理论,创业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分析框架,一般认为,创业是指一个人发现和捕捉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主要标志和特征是创建新企业或新的组织。创业不仅仅局限于创办新企业的活动,在现有企业中也存在创业行为。创业者既可以指新创企业的创办人,也包括现有企业中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在经济学界,创新和创业是两个既有紧密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二者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互补和替代关系,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灵魂,而创业在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活动。但创业和创新也是有所区别的,从现有的经济理论和研究看,创新更加强调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比较著名的是经济学家索罗对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贡献的定量测算。而创业的内涵更丰富,不仅有创新的内容,还涉及就业和社会发展以及公平正义。

影响创新创业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国民素质、基础研究水平、科研基础设施条件、体制政策环境等方面,但核心是人的因素,关键是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壮大。从某种程度上讲,推动创新发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创新,要提高国民的教育水平,充分调动和激发人的创业创新基因。就是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创新,要大力推动创业企业发展,强化企业作为创新发动机的作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把创业、创新与人、企业这几个关键要素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突出要打造经济增长的引擎,而且突出要打造就业和社会发展的引擎,不仅突出精英创业,而且突出草根创业、实用性创新,体现了创业、创新、人和企业“四位一体”的创新发展总要求,揭示了创新创业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为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研究开辟了崭新的新天地。

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反映了人类创新发展历史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创新创业究竟应由哪些人来干,如何选择创业者,政府应该干什么,这些是我们在推进创新创业发展中常常碰到的问题。现在,有的人认为,创业是少数“天才式”人物的事情,必须具备这样那样的素质和条件。事实上,这是一种误区。

人类社会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历史。比如,蒸汽机革命中许多重大技术都是由技工发明的。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比如,上世纪80年代初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核心的农村体制改革后,极大激发了农民的创业热情,一大批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就了今天以万向集团为代表的一批创业企业。此后,随着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又有一大批科研人员和国有企业职工“下海创业”,使一大批民营企业异军突起,成就了今天以华为、联想、海尔等为代表的一批创业企业。这其中许多都是“草根创业”,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且,现在来看,许多成功的企业往往都是“草根”完成的。

因此,推进创新创业必须要改变“选运动员”的方式,应在全社会高扬创新和企业家精神,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创新创业的大潮,使大量优秀人才在创新创业的伟大实践中脱颖而出。

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坚持创新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实现途径

李克强总理在出席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时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既发挥好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和科技人员的骨干中坚作用,又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要依托“互联网+”平台,集众智搞创新,厚植科技进步的社会土壤,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对接,塑造我国发展的竞争新优势。要把科技与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更高层次上融合起来,既要“顶天”,努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又要“立地”,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强化创新发展的人才和科技基石,要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新创业精神,使创业企业不断涌现和发展壮大,包括新创办企业和现有企业的创业创新,不断为企业这部创新发动机注入新生力量和活力,汇聚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一方面,要大力推动初创企业不断涌现和规模化发展。大量研究表明,初创企业是创新的源泉。历史上许多重大技术和发明的商业化最初都是由这些企业完成的。同时,初创企业也是就业增加的引擎。据美国一个最新的分析报告,近年来在美国新增的20%就业中创业企业占3%。正是那些创业者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当前,也正是那些在清洁能源、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创业者,推动着新能源、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解决我们全球面临的资源环境健康等重大挑战。

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现有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的创业创新。对创业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表明,尽管许多创业者都是白手起家,但创业也可以在现有企业内部进行。现有企业特别是大企业更需要弘扬创业精神才能赢得更多的利润和企业长久的发展,大企业由于具备人才、技术、品牌、市场等优势,是创新发展的“野战军”,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表现为大企业可以通过收购中小企业使创新产品快速实现商业化,还表现为大企业本身可以培育、孵化出许多小企业。从我国看,目前许多大企业也正在积极推进创业创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腾讯、金发科技、达安基因等大型企业围绕全产业链需求,有针对性地创办孵化器,孵化培育了大量科技型创业企业并形成集聚效应。海尔提出要把企业员工由原来的雇佣者和执行者,变成创业者和合伙人,大力推进企业内部“自创业”,实现企业由出产品到出创客的转变。

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推进供给创新的重大结构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综合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指对要素投入侧和生产侧的重大改革、关键性改革。核心是要通过推进金融、土地等要素改革和生产端的改革,提升企业效益和竞争力,焕发企业家精神,创造出能够激发消费者需求的优质产品和服务,满足新需求,开拓新市场,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最重要的是通过政府体制改革,让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充分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可以大幅增加有效供给,增强微观经济活力,加速新兴产业发展,又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还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在当前形势下,要紧紧围绕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新动力,大力推进政府监管、投融资、科技体制等关键环节和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节能环保、通用航空、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的改革。比如,要围绕培育小微企业和促进大企业创新,大力推进投融资和资本市场的改革,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要大力推进能源电力、物流等体制机制改革,着力降低创业创新成本。要“放水养鱼”,推动财税体制结构性改革,降低小微企业的税负水平。在生产侧方面,要放开服务业市场准入,扩大开放,使更多新企业公平进入,增强服务业发展动力作用。要深入推进传统产业创业创新,鼓励广大企业职工积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推进工艺创新和设备更新改造,广泛开展技术革新,加快传统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要适应当前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迅猛发展趋势,完善政府管理体制,加强人才、技术、金融等要素支撑,着力营造有利于新兴企业不断涌现和发展壮大,有利于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快速商业化的良好生态。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我国经济进入速度变化、结构转型和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营造有利于杰出科学家、发明家、技术专家和企业家不断涌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让每一个充满梦想并愿意为之努力的人获得成功,实现经济平稳持续增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和社会公平正义。

第五篇:形式政策作业,大众创新万众创业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推进高校创新教育 名字(学校)

摘要:2015年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谈到大众创业时表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际上是一个改革。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到来,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必须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高校如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这是教育方面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对实施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和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校;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UBLIC ENTREPRENEURSHIP, PEOPLES INNOVATION” PROMOTE INNOVATION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ame(Key Laboratory of)Abstract:On March 15, 2015, the state council premier Li Ke-qiang said when it comes to public business, “public entrepreneurship, peoples innovation” is actually a reform.With the advent of the era of “public entrepreneurship, peoples innovation”, colleg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also must increase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eform.The way to cultivate creative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topic of education.In this paper, th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undertaki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implementation approach are discussed.Key words:public entrepreneurship, peoples innovation;university;educational innovation

一、前言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掷地有声,开出了中国良方,亮出了中国策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双引擎”中的重要一擎,意义重大,寓意深刻[1]。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政府的新号召,是市场的新要求,更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新一轮改革,是继起始于1978年的“个体户创业”、起始于1992年的“精英下海创业”和起始于1999年的“互联网创业”潮之后的第四波创业潮。目前,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已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2]:

创新创业观念与时俱进,体系不断优化,技术日新月异,规模日渐增大,效率显著提高,众创已成新态:既有精英参与和引领,又有草根群体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然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创业主体大众性的特点。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顺应市场特点,利用市场机制,依靠市场化、专业型创业孵化机构和投融资体系应对市场需求,呈现出创业动力和路径的市场化特点。互联网、开源技术平台的发展和应用扁平化了企业结构和管理模式,加速了创新创业要素的流动,降低了创业边际成本,提高了企业营运和变道换挡的效率,促进和聚合了众多创业者的加入,使得相对封闭的内部组织形式的创业活动发展为大开放、大协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呈现开放性的特点

二、时代背景与意义

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我国经济改革已经步入了深水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改变带来的阵痛使得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3]。如何解决当前社会就业难的问题,如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已经成为了一个持久的社会问题。正是在就业难、经济发展缓慢的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李克强总理于 2014 年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个观点,该观点一提出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后续的落实过程中,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政策,中央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希望以创新创业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随着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向智慧经济的转型,创业也在不断的转型和变化,在经历了 20 世纪 80 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个体户”式的创业热潮、20 世纪 90 年代末互联网泡沫中各式各样“网络精英”式的创业热潮后,如今又迎来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4]。“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全民参与创业和创新,对创业和创新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其无形之中又增加了社会的就业岗位,可以很好的缓解当今社会的就业压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还可以给当前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活力,我国以前的经济发展基本上都是以牺牲环境和能源为代价的,其缺乏综合竞争力。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艰难的转型,很多产业在转型的过程中都出现了一些问题:缺乏活力和朝气,鼓励全民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可以给当前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5]。这能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得到质的提升,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指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可以使我国的综合实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方式探究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到来,高校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必须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当前,高校院校应对办学理念、办学模式进行调整,加大对就业创业教育的重视,统筹高校院校资源,加大与社会企业联系,制定符合高校

院校实际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计划,在大学生创业技术指导、经费的配比、专家的落实等方面真正建立起可操作的制度,对于学生创业制定鼓励的政策,从可操作的层面支持高校院校学生的创业。

(一)深化高校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原则 高校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开展已势在必行。深化高校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第一是要坚持高校教育育人为本。高校教育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通过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来提高培养质量,在教学中强化实践,加大对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能真正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第二是在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中结合学生关注的问题加大对学生的引导,通过抓学生的关注点、解决学生的欠缺点,帮助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尝试创业,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高校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途径与形式

创业教育主要就是要提升高校院校学生的就业创业和创新能力,从当前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势下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高校院校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主要是在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服务。为了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高校院校创业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首先作为高校院校的就业指导教师要转变观念,真正认识到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结合个人所长,运用自身所学知识和具备的能力进行创业尝试。其次要让学生认识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竞争越发激烈的现状,树立创业意识,增强创业信心,通过自身的努力,向先进自主创业的典型学习,使自己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使自己成为创业成功者。

2.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适应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常言道:强将手下无弱兵,这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同样如此。学校好比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工厂,学生就是经教师生产、加工、打磨出来的一个个产品,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与制造产品的人的责任心、工作能力和水平密切相关。因此,高校院校的职业指导和就业创业的教师要具备“双师型”的素质,自身应该具有较高创造性思维修养和创业精神,甚至要有在企业挂职锻炼的经历,有实际的经验积累,了解创业的具体操作流程,这样才能培养出善于思考、敢于置疑、勇于探索和创新,能够创业的学生。

3.采用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平台。高校院校原本就缺乏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孕育的土壤,在人才培养方面沿袭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高校院校应采用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适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在突出高校教育的办学特色的同时,加大创业教育课程的实践演练,构建新的创业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丰富的创业实践及顶岗实习锻炼,广泛借助社会资源,搭建多样化的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平台。

4.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下,在高校院校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应加大对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也应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把专业课程中的创新创业的教学资源最大限度挖掘。对高校院校的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开设创新创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群。同时完善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考核制度,通过模拟训练、实战演练对学生成绩进行认定。

5.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为首要任务。一是要确立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地位,明晰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摒弃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功利主义价值倾向和“拔苗助长”式的速成教育,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主流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在教学管理方面给予充分重视;二是要将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到社会意识创新、思想观念创新、发展理念及模式创新的高度,克服创新创业教育仅限于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的转化应用的局限性念;三是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化,克服创新创业课程的应景性和装饰性,避免创新创业课程沦落为“垃圾课程”和“营养学分”,要大力倡导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四是要改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创造性课程,构建以职业素质养成为基础,以综合能力提升为本位,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新型课程体系;五是要加强创新创业师资建设,构建一支既具备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又拥有一定创业经验,包含专业教师、客座教授和企业高管及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在内的教师队伍。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大学已有所作为,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仍然不少。直面这些问题和挑战,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紧扣经济社会需求,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脚踏实地,大学就一定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参考文献(References):

徐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势下高校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J].学苑教育,2016,01:25.熊思.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大学作为[J].群言,2015,04:29-31.董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高校创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5,35:87-89.杜刚,李亚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时代金融,2015,14:174-175.刘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培养模式的探索[J].河北企业,2016,01:69-71.

下载淄博鼓励零成本创业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淄博鼓励零成本创业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

    **县人民政府 关于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 实施意见 (讨论稿)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

    发挥税收职能作用,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发挥税收职能作用 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作者:罗天舒 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字数:3867 文_ 罗天舒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言稿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甘孜州委办公室、甘孜州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协甘孜州委员会办公室关于〈2016年度协商计划〉》精神和州政协年度工作重点安排。甘孜州......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方案

    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实施方案 紧扣中心任务,发挥实质作用,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以下简称非公组织)党组织的生命力所在。当前,全县各条战线正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心得体会

    创新驱动战略学习研讨交流材料 聚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增强发展动力社会活力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基本方式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个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倡议书

    按照市委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总体安排和部署,我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已经全面展开。这项活动对于推进“两大战略”、建设“四个荆门”具有重要意义,为全市......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DOC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调速不减势、......

    钢城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钢城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调研材料(就业办) 一、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要做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今年以来,钢城区人社局在促进大众创业方面,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