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水千山沐春风——农业部定点扶贫湘西自治州纪实

时间:2019-05-15 03:49: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万水千山沐春风——农业部定点扶贫湘西自治州纪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万水千山沐春风——农业部定点扶贫湘西自治州纪实》。

第一篇:万水千山沐春风——农业部定点扶贫湘西自治州纪实

万水千山沐春风

——农业部定点扶贫湘西自治州纪实

巍巍武陵山见证湘西大地的沧桑巨变,见证着国家农业部定点扶贫的每一份付出。自2002年启动新一轮定点扶贫工作以来,湘西州农业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据统计,2011年全州农业产值达85亿元,比2002年的23.4亿元增加61.6亿元,增长263.2%;农民人均纯收入3672元,比2002年的1325增加2347元,增长177.1%。倾情帮扶 大山不会忘记

1984年9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将武陵山区定为全国贫困片之一,予以重点扶持。

1986年以来,国家农业部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家院的号召,怀着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人民的关爱之情,确立了“解决温饱问题、稳定脱贫致富、逐步实现小康”的扶贫思路,挑起了帮助湘西各族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历史重任。特别是自2002年启动新一轮定点扶贫以来,农业部进一步秉承着“湘西不脱贫、扶贫不脱钩”的信念,视湘西发展为己任,倾注满腔热情,选派精兵强将,采取定点扶贫,有力地夯实了湘西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加快了湘西州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了湘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国家农业部对湘西新一轮定点扶贫的十年,是成绩显著的十年,也是湘西州农业跨越发展的十年,湘西各族人民永远铭记在心。十年的定点扶贫,改变的不仅仅是整体面貌,更是带来了全新的发展理念。

农业部对湘西实施新一轮定点扶贫后,勇挑帮扶重担,把湘西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把湘西的干群当成自己的亲人,与部里的中心工作一并研究、一并安排、一并推进,定期听取扶贫工作情况,研究解决扶贫工作问题,促进定点扶贫工作的落实。

10年来,国家农业部再次派出了45名优秀干部来我州驻点扶贫,他们带来了一大批项目、资金和技术,也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开阔的思路、务实的作风,如一缕缕清新之风拂面吹来。他们为湘西的扶贫开发鼓与呼,大力争取各方对湘西的帮助扶持,积极整合各类政策资源和省州县的力量,形成了共同推进定点扶贫工作的强大合力。

湘西因为历史、地理、区位等方面的因素,一直以来,经济社会欠发达,现代农业发展滞后。农业部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后,紧密结合湘西农业的现状,采取了循序渐进、阶段实施、稳步推进的工作策略,科学制定扶贫工作规划和方案,切实做到了真心扶贫、长期扶贫、科学扶贫。

2002年至2006年,农业部的扶贫工作重点围绕“强基础、保供给、育产业、促收入”展开,确保了湘西州粮食安全且稳步增加,优势农业产业初现雏形,农民收入得到增加。

2007年至2011年,则重点围绕“调结构、增投入、提效益、保安全、重科技”展开,推动了湘西州现代农业向前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综合产能、整体效益、安全水平和商品化程度大幅提高,环环紧扣、滚动发展,实现了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促一地发展。打造支柱产业 实现稳定脱贫

日子过得实在,口袋子要有钱。农村生财之道在于产业,农业部始终坚持把培育湘西农业支柱产业摆在首位,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抓手,把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作为核心,集中扶贫资金投入产业建设,培育了以椪柑为主的水果种植业,以烤烟为主的高效经作业,以青蒿、百合为主的中药材业等特色产业。先后开发猕猴桃10万亩,柑橘107万亩,梨、桃等时鲜水果12万亩,优质烤烟20.6万亩,无公害商品蔬菜生产基地46.2万亩,百合6万亩,茶叶13.01万亩。目前,湘西州已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椪柑生产基地,龙山县已是全国最大的百合生产基地。

特色产业做大做强。2011年全州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达320.54万亩,产值49.8亿元,比上年增加6.67亿元。全年蔬菜产量82.37万 吨、产值10.83亿元,水果产量126.66万吨、产值20.77亿元,烟叶产值5.9亿元,干茶叶总产量1960吨、产值4.2亿元,药材产值9.1亿元。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2011年全州有农产品加工企业603家,销售收入突破30亿元,增长24%;发展休闲农业企业182家,实现营业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25%。全州现有中国驰名商标4件,湖南省名牌产品7件、湖南省著名商标17件,“湘西椪柑”、“湘西猕猴桃”、“古丈毛尖”、“保靖黄金茶”、“龙山百合”已成为湘西农产品“名片”。

劳务产业不断壮大,在农业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带动下,目前全州共有56万多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年劳务收入逾50亿元,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传播科学技术插上致富翅膀

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滞后是湘西州贫困的客观因素,而科技文化素质差,生产科技含量低则是贫困的重要主观因素。农业部挂点扶贫领导在实践过程中认识到:实现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根本出路在于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和群众科技文化素质,于是将科教扶贫作为定点扶贫的又一战略举措,切实增加湘西对科学技术的吸收、应用和转化能力。

10年来,农业部积极帮助湘西州引进推广优良品种和实用技术,帮助湘西州实施“百乡千村十万农户大培训”,建设农业技术支撑体系,提高了湘西州农业科技水平,增强了农民的科技素质,促进了高效优质农业的发展。

2011年,全州推广玉米规范化早播技术32.6万亩、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15.8万亩、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9.5万亩,水稻轻简栽培面积21.3万亩、农作物专业化防治面积38.5万亩,“双杂”种子覆盖率达98%以上,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达95%以上。创办了部省粮油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12个,百亩、千亩示范片16个,示范片面积13.7万亩。

积极开展新品种引进、选育、示范、推广,引进选育了柑橘新品种19个、水稻新品种165个、玉米新品种108个。

已修制订农业地方技术标准和农业地方规范116个,建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48个,面积25万亩。现有无公害农产品产地57个、面积132万亩,“三品一标”农产品61个、71万亩。

农业科技教育和培训亮点纷呈,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1972期次,培训指导农民37.35万人次,培养了一批专业素质高、创业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新型产业农民。加大项目投入 增强内生动力

2002年以来,农业部在多年的扶贫工作中,坚持以实施项目建设为主要抓手,先后为我州安排实施了先进农业技术示范工程、支柱产业建设工程、农业生产资料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工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程和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等项目,并积极争取各种强农惠农政策,对我州实行倾斜性扶持,有力夯实了我州农业发展的基础。10年来,农业部先后给我州安排了畜牧、种植、水产、生态能源等农业基本建设项目90个、中央投入达3.18亿元,落实了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农机购臵补贴“四补贴”中央财政资金17.01亿元,争取了测土配方施肥、粮棉油高产创建示范、阳光工程、生猪良种补贴等国家财政资金1.06亿元。以2002年为例,就安排实施了6个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总投入达3093万元;到2006年,又安排实施了6个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总投入达5998.32万元;2010年更是安排了13个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总投入达到6742.93万元。

农业部援建实施了山羊、生猪、鱼苗鱼种、草种基地、天然草场保护与改良、动物防疫体系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州建立健全了州、县、乡三级山羊、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完成了州、县、乡三级动物防疫保障体系,正在积极建设州、县、乡、村四级草食动物品种改良体系,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涌现出了一批养殖规模大、标准化程度高的山羊和肉牛养殖大户。湖南德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便是我州肉牛养殖大户的典型代表。该公司在我州花垣县已建成 湖南省规模最大、标准化、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湘西黄牛地方品种繁育、保护和产业化基地,预计总投资11亿元,主要从事湘西黄牛、安格斯、德国黄牛等优质良种牛的养殖、清真加工与销售,是集良种牛繁育和优质配套服务于一体、高起点、大规模、现代化的养殖示范基地。

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野生猕猴桃原生境保护点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和水稻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蔬菜集约化繁育基地建设、兰花国家级野生植物保护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柑橘集雨节水技术示范等农业基本建设项目……一批批项目的安排实施,有力地夯实了湘西州农业发展的基础,也增强了湘西州现代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整体素质。

武陵群峰云蒸霞蔚,沅水酉水浩浩荡荡。放眼望去,湘西已是满目翠色,生机勃勃,这是国家农业部定点扶贫结出的丰硕成果,将永远存留在湘西的千山万水之间,存留湘西280多万各族人民的心中。

第二篇:扶贫先扶智——中国石油定点扶贫工作纪实

扶贫先扶智——中国石油定点扶贫工作纪实

每一天,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许多偏远的贫困县城、农牧乡村,都有成千上万的当地百姓与中国石油发生着微妙的化学反应。

36岁的尼勒克县人金恩斯努尔从小在四季转场的牧区哈语民族学校长大,面对一双儿女,他选择了不同于父辈的教育方式。

“11岁的大女儿正在上小学六年级,她已经在筹备考疆内初中班,为将来升入好的内地大学做准备!”金恩斯努尔说,孩子们只有在现代化学校接受教育培养,长大后才能有更多发展机会。

当然,作为金恩斯努尔独特的家庭教育方式,母语哈语自然不能丢,他和妻子会在家里教授孩子们民族传统文化和语言文字。

“好习惯都是从幼儿时期养成的。”与许多少数民族家庭一样,金恩斯努尔越来越重视孩子们的幼儿教育,他明显地感觉到小儿子阿克尼提的进步。这个浓眉大眼的6岁哈萨克族男孩已经能够熟练地背诵《弟子规》,懂得回家先洗手,有时还会用在学校学的知识“教育”父母。

变化源自基础设施完备的新幼儿园。

扶贫先扶智,扶智扶教育

作为智力帮扶的一项举措,2010年7月,由中国石油投入330万元援建的尼勒克县双语幼儿园竣工,这是全县第一所综合性、现代化的公立幼儿园,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幼儿园的硬件设施,解决了县城周边群众幼儿的入园难题,还大力提高了幼儿学前教育水平。

老幼儿园可跟这幢三层的“童话王国”没法比,对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孩童来说,那里没有舞蹈室,仅有的一架旧钢琴要为180名小朋友服务,老师们没有单独的办公室……

新幼儿园把所有问题都考虑得周全,为提高教学质量,中国石油还专门捐赠了四架崭新的钢琴。如今,幼儿教师蔡雯每天都可以现场弹奏清脆的乐曲,和孩子们一起做律动操,连收拾玩具、吃饭、睡觉、上厕所都有专门的乐曲演奏呢!

据悉,2002年以来,中国石油定点帮扶新疆尼勒克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吉木乃县等6县,选派干部120人次到各地挂职,累计投入资金和物资1.65亿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扶贫办主任赵国民对中国石油定点扶贫工作赞赏有加。他说,中国石油的定点扶贫工作直接推动了贫困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新疆贫困县的扶贫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积累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中国石油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外部注入与内部培植并重的观念,既注意进行必要的救济,帮助贫困群众解暂时之困,更注重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造血‟功能!”赵国民说。

中国石油人想的长远,认为教育扶贫是“挖穷根”的重要手段,因此,对孩子们总是倾注最多的热情。

只要联想起寒冷的冬季教室里总也烧不热的煤炉,吉木乃县吉木乃镇萨尔吾楞牧业寄宿学校小学生阿依哈那提就禁不住地抖一下肩,感叹一句:“太冷了!”

为了取暖,她和同学们没少出力,每天至少要掏三次炉灰,最难熬的是周一,经过两天休息日,要把冰冷的炉子点着,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班里常常飞满了煤灰,即便如此遭罪,远离炉子的同学也丝毫感觉不到热气。

萨尔吾楞牧业寄宿学校是2003年由中石油出资援建的,这所“石油希望小学”使数百名师生告别低矮昏暗的危房,得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安心读书。新校舍建成后,中国石油又为学校配备了24台电脑、两台多功能复印机,55套学生桌椅及办公桌等设备,教学环境焕然一新,办学条件大为改善,现代化的教学和办公设备缩短了偏远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距离。

2011年,中国石油又捐资50万元为学校建了一个锅炉房,暖气使教室里暖融融的,阿依哈那提和同学们再也不必为在冰冷的教室里上课发愁了。

副校长加尔肯别克说,从2003年至今,已有81名学生考入了疆内初中班,使偏远地区牧民的孩子圆了到城市求学的梦。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扎格斯台乡石油希望学校、青河县萨尔托海中国希望小学、尼勒克县木斯乡艾力木哈孜石油小学……据悉,多年来,中国石油共为贫困县修建、扩建了18所石油希望学校,为贫困地区万千渴望知识的孩子们播撒了希望的种子。

扶贫要扶志,治贫先治愚

近年来,中国石油依托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和新疆培训中心,大力开展新疆定点扶贫地区基层干部和农牧民劳动技能培训工作。

中国石油扶贫办主任陈根文说,帮助贫困地区县乡干部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升素质,是精神扶智的根本,也正是贫困县干部对新信息新知识新思维方式的需求,催生了中国石油为贫困县干部办培训班的制度。

“农牧民劳动技能培训工作更加注重实用性,砌筑、电焊、烹饪、汽车驾驶维修等专业学成毕业,即可取得社会认可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是真正的„造血‟项目,让家庭尽快脱贫解困!”陈根文说。

以尼勒克县农民巴吾东·沙吾墩为例,2010年他在新疆培训中心接受电焊初级工培训课程后,回到苏布台乡就派上了用场。

在农牧区,“富民安居”、“定居兴牧”等民生建设工程正在新疆广大贫困乡村大力推进,巴吾东·沙吾墩花1500元购买了一套电焊机和切割机,他已经不愁找不到活儿,光焊接新居的屋顶彩钢板,就能每天赚300元。他说,“明年如果有电焊中级工培训,我还报名!”

下载万水千山沐春风——农业部定点扶贫湘西自治州纪实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万水千山沐春风——农业部定点扶贫湘西自治州纪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