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保险公司的免责条款为何无效
保险公司的免责条款为何无效
2011年11月11 日,滕某酒后驾驶自家轿车超速行驶与一辆货车相撞,致滕某死亡,货车驾驶员张某、乘车人马某受伤,两车不同程度损坏,交警部门认定滕某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张某承担次要责任,马某无责。经法院审理,滕某亲属的损失应首先由承保货车交强险的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范围内予以赔付,再由货车方按所承担的责任比例进行赔偿。货车方的车损及因人员受伤造成的损失应由承保滕某车辆交强险的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范围内予以赔付,再由滕某亲属按责任比例赔偿。
滕某轿车于2011年10月16 日投保商业险(含车辆损失险、商业第三者责任保险、车上人员险等),其亲属基于商业险保险合同诉请保险公司对交强险及货车方赔偿后的其他损失进行理赔,保险公司主张酒后驾驶是法律明令禁止的行为,保险公司不能为滕某的违法行为买单,且保险合同的免责条款中约定:驾驶人饮酒或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麻醉药品的发生意外事故时保险人不负赔偿责任。
日照市中级人民法院经二审审理后认为,保险合同的免责条款决定着投保人的投保风险和根本利益,保险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必须向投保人就责任免除条款作明确说明,且在发生争议时对此负有举证责任。本案保险公司无证据证明已就酒后驾驶发生事故不赔的免责条款向投保人履行提示和明确告知义务,应对滕某亲属的损失进行理赔。
交强险和商业险是机动车投保的主要险种。交强险是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承担赔偿责任,具有强制性。被保险机动车有责任的赔偿限额为:死亡伤残110000 元、医疗费用10000元、财产损失2000元。商业险有第三者责任险、盗抢险、车上人员责任险、车辆损失险等。第三者责任险是被保险人或其允许的驾驶人在使用被保险车辆的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致使第三者遭受人身伤亡或财产直接损毁,依法应当由被保险人承担的经济责任,保险公司负责赔偿。《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首先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由当事人按照责任比例分担。
滕某亲属因交通事故产生的损失包括按滕某的责任比例自行承担的损失和对货车方赔偿的损失及诉讼费、鉴定费、评估费等,可以根据商业险保险合同的约定要求保险公司理赔。保险公司以投保时双方在保险合同中约定发生保险事故的情形属于免赔事项为由拒赔,如酒后驾驶不赔、被保险人经交警部门认定无责不赔、诉讼费用不赔等等。对于保险公司主张免责的事项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规定在投保时对投保人履行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即在投保单、保险单或其他保险凭证上对免除保险人责任条款有显著标志(如字体加粗、加大或者颜色相异等),或者对全部免除保险人责任条款及说明内容单独印刷,并对此附有“投保人声明”或单独制作的“投保人声明书”,投保人已签字确认表示对免责条款的概念、内容及其法律后果均已明了。如保险公司举证证实已履行提示和明确告知义务,免责条款有效,故车主在投保时应详细了解保险条款,切忌在投保单上随意签字,否则将难以理赔维权;如保险公司不能举证就免责条款履行提示和明确告知义务,免责条款就不发生效力,保险公司应予理赔。
第二篇:春游免责协议无效
妇联维权热线:1603838
学校春游安全协议有效吗
案情简介:
某小学准备组织学生到郊外春游。在春游前,学校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与学校签订一份《安全协议书》,由学生家长签字确认。协议书的内容是,学生自愿参加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在活动中在服从老师管理;如果在活动中出现意外,学校不负任何责任。老师还告诉学生,如果家长不签字同意该协议书,就不能参加这次春游。玲玲拿着学校发的协议书回家后,妈妈怕出意外,不想签字。玲玲闹着非要参加春游不可,妈妈拗不过她,就签字了。春游过程中,玲玲和另一名同学去摘花,离开了队伍,带队老师喊他们快点回来后就继续带领同学向前走了,结果玲玲不小心溜下陡坡把腿摔伤了。学校领导赶紧派老师把玲玲送往附近的医院包扎治疗。由于玲玲的腿骨折了,结果住院治疗花费了几千元钱。玲玲的家长要求学校赔偿医疗费,学校以《安全协议书》已经约定为由不愿承担责任。学生家长在该《安全协议书》上签字能免除学校的责任吗?
律师分析:
该《安全协议书》是无效的,不能免除学校的安全保障义务。
春游是学校组织的校外集体活动,未成年学生的家长无法对其进行监护,学校对于这些学生便具有教育、管理和安全保障义务。虽然事故发生在校园以外,学校仍应按照《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另外,《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也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在本案中,学校做为春游活动的组织者,应对于参加活动的学生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带队老师已经发现玲玲和另一名同学脱离队伍去摘花,只喊了他们一声,并未确保他们回到队伍。贪玩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天性,老师的应知该提醒可能不足以使他们回到队伍中来,而周围的环境中可能存在不安全因素,带队老师存在明显的过失。因此,学校应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另一方面,从合同角度来看,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学校提供的《安全协议书》作为“格式合同”,其免除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责任的条款无效,免除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责任的条款无效。在学校提供的协议书中,对学生在春游过程中出现的人身损害,一概免除自己的责任,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这样的协议是无效的。
律师提示:
未成年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或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期间,学校应承担安全保障义务,这是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如果在此期间发生未成年学生人伤害,即使有免除学校责任的所谓“协议”,学生家长仍可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学校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大地人律师事务所杨勇电话:***
第三篇:保险人未尽到明确说明义务保险合同免责条款无效
保险人未尽到明确说明义务保险合同免责条款无效
作者:代正伟 张振宇 发布时间:2006-07-05 08:52:01
[案情]
2003年9月27日,投保人林某在被告某保险支公司为一中型货车投保,保险合同约定了第三者责任险,并规定了保险车辆造成本车驾驶人员及其家庭人员的人身伤亡属除外责任。2004年4月6日,因该车转卖,经投保人林某申请,被告同意将保险合同转让给李某。4月15日,又经李某申请,被告同意将保险合同转让给原告万某,原告受让了该保险合同的权利义务。4月21日,原告雇佣的驾驶员肖某在检查汽车故障时,货车失控,将在车旁的父亲撞伤致死。6月21日,法院判决万某负全部责任,应赔偿除肖某以外的死者亲属87880元。原告万某于当日向被告申请索赔,但被告仅向原告赔付车辆损失险。后被告以该车驾驶员肖某与死者系父子关系,并根据保险合同中的第三者责任保险条款第六条第(二)项“保险车辆造成本车驾驶人员及其家庭人员的人身伤亡属除外责任”的规定而拒赔。双方就保险合同中的第三者责任险发生纷争诉至法院。
[评析]
保险合同作为一种最大诚信合同,在订立保险合同时,保险人和投保人均应将保险合同涉及的重要事项向对方作如实的说明或告知。同时,由于保险合同涉及大量专业术语,投保人往往不甚了解,保险人有义务向投保人说明保险合同的条款,特别是保险合同中约定的有关保险人责任免除条款的内容、术语、目的以及适用等,保险人更应向投保人作出解释。
本案被告是否免责,关键在于被告是否履行了“明确说明”的义务。保险法第十八条规定:“保险合同中规定有关于保险人责任免除条款的,保险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应当向投保人明确说明,未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明确说明”是指保险人在与投保人签订保险合同之前或签约当时,对保险合同中所约定的免责条款,除了在保险单上提示投保人注意外,还应当对有关免责条款的概念、内容及其法律后果等,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投保人或其代理人作出解释,以使投保人明了该条款的真实含义和法律后果。“明确说明”之限度,应以一个普通人以其所应具备的知识和社会经验,能够就保险合同之条款与保险人在认识上达成一致为标准。然而,本案被告并未达到此标准。
1.从告知的形式上看,被告仅在所填发的保险单正本和保险单副本中的格式“重要提示”一栏第三款载明“请详细阅读承保险种对应的保险条款,特别是责任免除和投保人、被保险人义务”,至于对以上的保险条款,投保人能否作出符合合同初衷的理解,保险人在所不问。
2.从告知的内容看,原投保人在投保单中签字并不能证明被告履行了明确说明义务,况且,本案原告之权利义务是基于原投保人保险合同的转让、受让人再转让而产生的保险合同关系,被告同意原告受让为保险合同的权利义务主体后,被告不能举出相关证据证明其已经向原告履行了明确说明义务。
3.从告知的度看,保险公司应以一个普通人的知识和社会经验,通过告知能够就保险合同之条款与保险人在认识上达成一致作为限度。在本案中,保险单正本和保险单副本所载明的“重要提示”,并未对保险合同条款作出解释,仅仅起到了提示义务,对于投保人之理解并无帮助,不符合明确说明之限度,故应认定被告未就保险合同条款履行告知义务。
就第三者责任保险而言,把被保险人家庭成员排除在第三者范围之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当然,从同样的生命应当同样受到尊重,受到同样的保护来讲,第三者责任免责条款也有不合理之处。我们希望以现行法律为依据,通过司法规制来解决这一矛盾,使中国保险业与国际接轨,救济无辜受害者及其家属。
(作者单位:四川省彭州市人民法院)
点评:
第一点,本案反映出来一个问题,如何认定第三者责任险中的“第三者”的范围?本案通过合同条款特别是免责条款进行规范,作者的观点是通过对合同条款进行解释,认定免责条款无效。机动车驾驶人员的家属是否当然排除在外?如果不是,则应当在什么条件下纳入进来?这些均需要进一步探讨,使之明确。
第二点,保险人未尽到“明确说明”义务或者告知义务的法律后果是否就是免责条款无效?本文作者依据我国保险法第十八条得出肯定的答案。其实,该法条的用语是“该条款不产生效力”,与“无效”尚有差异,在理解上视该条款为“未订入合同”,可能更为合理,这样理解也符合我国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的本意。
第三点,车辆转让过户之后,相关的保险合同的变化方式应予明确,保险合同是同一份合同的继续(保持同一性)还是变成了一个新的合同?前者称为合同权利义务的概括移转(合同法第八十八条),后者称为合同的更改,性质不一样,法律后果也有差异。
第四点,以存在车辆转让为前提,对于相关的保险合同,如何认定保险人是否尽到了相关的告知义务以及明确说明义务?是仅对最初签订保险合同的投保人尽此义务就够了呢,还是要求对于后来的相关人或者受益人也要尽此义务?这一点与上述第三点有关,这些似乎仍有进一步分析说明的必要。
点评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韩世远
编 后
编完这篇稿子,编者感觉稍嫌简单,于是有了上面的点评。同时,编者对本案提出的一个问题很感兴趣,家属到底算不算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中的“第三者”?编者就这个问题分别与两位学者和两位法官进行了电话沟通,有意思的是,居然有三种观点:一是认为为了防范道德风险,家属肯定不算“第三者”;二是认为要分车里车外,如果家属在车里,则不是“第三者”,如果家属在车外,则是“第三者”;三是认为只要是驾驶人员没有故意,家属应该算“第三者”。7月1日,《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正式施行,但是,“第三者”的范围界定问题依然有待解决,同时,又会有一些新的问题反映出来。编者借此机会约稿,欢迎不同观点展开讨论。
来稿请发:zhangna@rmfyb.cn
第四篇:客户告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伙欺诈银行诉讼终免责
客户告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伙欺诈银行诉讼终免责
【背景情况】
2006年4月14日,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法院受理原告郭某诉被告银行、保险公司人身保险合同纠纷一案。
原告诉称:2005年12月17日,原告郭某到被告银行存款10万元,银行工作人员告知原告“存款三年可以送一份保险”,于是原告将存款10万元交到柜台,银行向客户出具“中国建设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缴费凭证”,原告在凭证上签字。2006年3月,原告再次来到银行想取款,被告知10万元是购买了保险,如果终止保险合同,原告需要支付10000多元的手续费。原告称自己不知情,并且并未在保险单上签字,因此保险合同不成立,并认为银行允许保险公司业务人员在其营业场所开展业务,挂银行的牌子,实是销售保险,银行工作人员不提醒、不说明情况,银行和保险公司合谋诈骗储户,银行应当承担责任。据此,原告向法院起诉,首先,要求法院判定两被告欺诈原告,侵犯原告知情权;其次,判定保险合同属于虚假欺诈合同、保险公司销售的理财保险产品为虚假保险产品并禁止销售;最后,依法撤消两被告与原告签订的保险合同,判定被告返还保险费10万元及利息;同时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规定,赔偿原告10万元。
案件发生后,由省分行法律部门亲自指挥,并指派两名法律工作人员直接代理此案,并积极与保险公司沟通联系,充分做好应诉准备。
本案经开庭审理后,法院最终采纳我行意见,认定原告诉称的银行与保险公司实施保险欺诈缺乏事实及法律依据,其主张不能成立;另外,原告提出办理的是存款业务而非保险业务,其未在保险单上签字、保险合同不能成立的主张,原告不能提供有效证据予以证实,其主张于法无据。鉴于诉讼中保险公司同意解除合同,最终法院判决解除双方合同,保险公司退还保费并支付相应利息。本案经两审终审,最终以银行方完全胜诉,不承担任何责任而顺利结束。
【法律建议】
一、此类案件存在的主要风险
1.银行未向客户充分提示理财、保险产品中所存在的风险。实践中,部分业务经办人员出于营销方面的考虑,未向客户充分说明推荐的理财、保险产品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一旦客户资金发生损失极易引发争议。另,需要特别提示的是在营销中进行不实宣传也存在被对方录音的风险,可能会被用于证明银行存在过错的直接证据。
2.业务凭证填写要素不完全所带来的风险。客户在业务凭证上的签字,是证明客户已经充分知晓其所办理的业务内容,以及客户真实意思表示的最直接证据,以本案为例,客户提出双方未达成意思表示一致的最主要依据即为客户未在保险单上签字,因此主张保险合同不成立。此案银行获胜的关键就在于法院最终认定原告是在充分了解了我行代理的保险理财产品的基础上,并在代理凭证上亲笔签字进行了购买确认,是其真实意思的表示。法院认为原告主张明显与其签名认可的保险费代收凭证上明确反映出的内容直接相悖,明显违背通常的储蓄存款交易惯例,也违背正常的生活常识,因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三条第二款:“……经投保人和保险人协商同意,也可以采取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书面协议形式订立保险合同。”之规定,法院最终认定原告保险合同未成立的主张于法无据。
二、针对此类案件的特点,我们提出以下风险防范建议
1.我行工作人员在向客户推荐各类金融产品时应尽到告知义务。
应向客户做详细说明,使客户充分认识到该产品与普通的金融业务是有区别的,存在一定的资金风险,请客户充分考虑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后再进行审慎的投资,同时应告知客户因购买我行代理的理财产品后所出现的利益盈亏我行不承担任何担保责任。另外,工作人员在营销过程中应避免不实宣传,避免对客户进行误导,防止因客户误解而导致不必要的纠纷甚至诉讼。
2.我行工作人员应清晰自身职责范围,熟悉与第三方金融产品公司合作协议的内容,充分理解我方的代理权限,在向客户进行推荐代理金融产品时,要尊重客户的个人意愿,避免对客户进行虚假宣传或者做出超越代理范围的行为。
3.出现纠纷后应及时通报上级部门,积极联系客户与第三方金融产品公司进行协商。我行作为金融产品的代理机构,在客户与金融产品售卖主体之间起到的往往只是第三方的中间作用,因此业务经办行首先要确保自身没有做出超出代理权限的行为,其次就是在出现纠纷时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并积极协助双方进行协商,争取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三条
第五篇:返款并赔偿福建邵武地税局转让国家划拨用地合同无效
低价出售百度文库财富值帐号 实力见证一切 联系旺旺 whx0910
专业销售爱问共享资料积分帐号 价格公道合理 联系QQ1747-88632
http://whx0910.taobao.com
福建邵武地税局转让国家划拨用地合同无效 返款并赔偿
福建邵武市法院日前审结一起房地产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邵武市地税局在未经地方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上级机关审批同意情况下,转让国家划拨用地土地使用权及该用地上的房产,该合同无效,地税局向购房人返还购房款并赔偿损失。
1998年11月30日,邵武市地税局与严女士签订房产买卖合同,地税局将坐落于市内税务局办税大楼底层东起第9间店面以26万元价格出售给严女士。其后,严女士支付购房款23万元,地税局交付房产。
由于地税局所售房产系国家机关使用的国有资产,建设用地又属国有划拨地,而在签订买卖合同前,地税局未报地方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上级机关审批同意,严女士在向当地房地产登记部门申请办理转让登记时遭拒绝,一直未办到房产证。
2006年12月,福建南平市地税局就邵武市地税局违规、违法处置房产行为发出催促通知,要求尽快采取措施收回房产。
今年1月,邵武市地税局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确认该房产买卖行为无效,要求严女士返还所购买店面,地税局将退还已收房款。
法院经审理指出,本案买卖合同的标的物为行政划拨国有用地上所建房产,根据我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规定,“划拨土地使用权经有关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并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交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后,方可转让。”法院认为,本案中,地税局在未经当地人民政府审批并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的情况下,转让国家行政划拨土地使用权,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该房地产买卖合同无效。
日前,在邵武市法院主持下,地税局与严女士达成调解协议,地税局退还已收购房款,严女士退还所购店面;因地税局的行为导致合同无效,造成严女士损失,地税局自愿赔偿该房产增值的市场差价、搬迁费、装修费等一切损失共计25万元。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