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

时间:2019-05-15 03:44: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春之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春之歌》。

第一篇: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

——纪念中国共青团成立90周年

1957年11月17日,毛泽东在莫斯科向中国留学生讲话时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并领导的一个具有光荣历史和革命传统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自诞生以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核心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不断发展壮大,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青年,始终站在革命和建设的前列,在建立新中国,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进程中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为党培养、输送了大批新生力量和工作骨干。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90年中国共青团走过的光辉历程。

1、在革命的风暴中诞生

20世纪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段难忘的岁月,尤其是这个世纪初叶的历史,更是令每个中华热血儿女刻骨铭心。在那时,八国联军肆虐京城的屈辱以及随之而来的亡国灭种的危机沉重地压在中国人的心头。虽然1911年的辛亥革命曾经给危机四伏的中国带来了一丝光亮,但是很快就被军阀混战的硝烟所淹没。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只能背负着三座大山,在漫漫的长夜中,蹒跚行进。

十月革命的炮声,让中国人民看到了光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使中国人民获得了新的思想武装。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活动,中国青年以前所未有的姿态,站在了时代斗争的前沿。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以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崭新姿态,揭开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青年学生们的爱国行动,尽管遭到军阀政府的镇压,但是得到了全国各地人民的支持,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的斗争遍及全国一百五十个城市。在全国人民的坚决斗争下,中国旧政府代表迫于当时民心的压力,没有在和约上签字,这是中国外交史上空前的事件,也是帝国主义列强万万没有想到的,初步实现了五四运动提出的“罢免卖国贼、拒签和约” 的目标。

五四时期的许多走在斗争前列的进步青年,在革命先驱者的指引下,纷纷组织进步社团,出版进步报刊,如毛泽东主编的湖南《湘江评论》,周恩来在天津举办的《学生联合会报》等,从爱国主义出发,寻求民族解放的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为中国共产党及其助手共青团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李达、俞秀松等人,在上海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共产主义小组,并委派俞秀松出面,同张太雷等同志一起,于1920年8月建立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俞秀松担任书记。随后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方的共产主义小组相继建立。各地早期共产党组织都把创建社会主义青年团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之一,派得力人员组建青年团,如毛泽东、李大钊分别在长沙、北京担任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

1921年,在上海成立团的临时中央局,在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并选举正式中央机关之前,代行中央职权。1922年1月,临时团中央创办机关报《先驱》。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共中央十分重视青年团的工作,在中共一大上专门研究了在各地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问题。在党中央的关怀和指导下,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这一天是马克思诞辰104周年,选择这个日子召开青年团成立大会,具有着重要历史意义。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青年共产国际代表达林在开幕式上发表了演说。大会共开了6天,举行了8次会议,于5月10日胜利闭幕。会议完成了青年团的创建工作,通过了团的《纲领》和《章程》,并且一致决议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加入青年共产国际。此时全国已有17个地方成立了青年团组织,团员达5000余人,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实现了青年团思想、组织上的完全统一,使之真正成为纲领明确的全国性先进青年组织,使中国青年从此有了自己的领导核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带领广大青年积极投入到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斗争。建团早期许多领导人和团员成为我们党卓越的领导者和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如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邓小平、聂荣臻、邓颖超等。1923年10月,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在上海创刊。中国青年运动的先驱者和导师恽代英在当时是该刊编辑部的主要主持者和撰稿人。《中国青年》周刊同已经停刊的《先驱》在大革命时期成为党、团组织扩大马克思主义宣传和向各种错误 2 思潮展开斗争的主要阵地,并且因此深受广大革命青年的喜爱,被誉之为良师益友。

2、在战斗的历程中成长

1923年8月20日至2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大会坚决拥护中共三大所确定的建立统一战线的方针。“二大”后,青年团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带领团员和青年参加帮助国民党的改组工作和到黄埔军校、农民讲习所学习。黄埔军校第一期的500余名学员中有1/10是青年团员或青年共产党员。由彭湃和毛泽东主持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学员全是18至28岁的青年,其中许多人是青年团员或共产党员。

1925年1月在上海召开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了响应党的迎接中国革命高潮的号召,表明青年团是真正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革命青年组织,青年团三大决定把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以崭新的战斗姿态投入到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反军阀运动,迎接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共青团三大闭幕不久,以上海的五卅运动为发端的大革命高潮迅速形成,既而席卷全国,一场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及封建军阀的斗争拉开了序幕。在五卅运动和三一八斗争中,烈士们用鲜血教育了全国民众,用革命的武装击溃帝国主义及封建军阀的统治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呼声。

1926年5月,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的叶挺独立团先行出征。7月9日,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埋葬北洋军阀统治的大决战以摧枯拉朽之势,全面展开。各地共青团组织带领青年参加北伐军、支持北伐军,用无数光荣的战绩,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谱写了瑰丽的篇章。

1927年,蒋介石发动“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由于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导致了革命的失败。广大青年团员、革命青年没有被反革命的屠刀所吓倒,他们掩埋了战友,擦干了身上的血迹,重新投入了新的战斗。在革命和紧急关头,5月10日在武汉召开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团中央在任弼时同志的领导下,和党内坚持正确路线的同志站在一起,同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并遵照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动员广大团员和工农青年参加了党所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协助党为创 3 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工农红军而斗争,在保卫和建立红色革命根据地,建立和发展工农红军的事业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以后,全国人民坚决要求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团中央发出告全国青年书,号召青年起来罢工、罢课、罢市,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1931年2月,共青团决定开展以拥军优属,发展生产为主要内容的“共产青年团礼拜六”活动,给共青团留下了光荣传统。

1933年5月20日,团中央根据红军总政治部的建议,发布了关于《创立少共国际师的决定》。8月5日“少共国际师”宣布成立。全师由一万多名青年组成,其中党、团员占70%以上。少共国际师为保卫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1934年10月,广大共青团员,青年指战员跟随党中央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他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爬雪山、过草地、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战胜天险腊子口,发扬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以惊人的毅力克服各种困难,冲破敌人重重包围,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开创了中国革命的崭新局面。

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下,北京学生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国民党出动大批军警进行镇压,打伤和逮捕了许多学生。一二九学生运动冲破了日寇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恐怖统治,对全民族抗日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成为全国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起点。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社会中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关头,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率先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共中央根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为了更广泛地团结各界青年加入抗日救亡斗争的行列,于1936年11月作出改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决定。共青团坚决拥护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将共青团改造成为广泛的群众性的青年抗日救国组织,成立了各种青年抗日救国团体,团结各族各界青年,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在国民党统治区,主要有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在革命根据地主要有青年救国会,推动了青年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他们在党的领导下,奋起抗击日寇,保卫抗日根据地。成千上万的进步青年,怀着抗日救国的热情、寻求真理的渴望和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从全国各地出发奔赴延安,开始了新的 4 革命生涯。在 8 年的艰苦抗战中,广大爱国青年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神圣的领土和民族的尊严,写下了爱国主义的壮丽诗篇。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发动全面内战,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决战,中国共产党又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国民党统治区,党领导建立了民主青年同盟、民主青年联盟、新民主主义青年社等,团结广大爱国进步青年,举行反美反蒋爱国民主运动,形成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给国民党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中共中央根据人民解放战争的新形势和满足广大青年积极分子的进步要求,于1946年9月提出试建青年团组织。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发展,试建青年团工作遍及各解放区,取得很大成功,各解放区青年团在参军支前、土地改革、建立民主政权的斗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1月,中共中央正式发布了《关于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决议》,成立了以党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同志为首的全国青年团筹备委员会,领导全国的青年团重建工作。同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刚解放的北平隆重召开,完成了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工作。经过1936年改造的共青团重新又以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的崭新风貌出现在中国大地上,并且走上新中国执政党助手和后备军的新历程,中国青年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3、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展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走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前列,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适合青年特点的独立活动,协助党胜利地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各项任务,赢得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成为新中国青年运动的坚强核心,带领广大青年处处发挥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的英勇突击队。

建国初期,青年团在党的领导下,带领和团结全国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于党所领导的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劳动竞赛、增产节约等一系列民主改革和恢复国民经济的斗争,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作出了贡献。在我国国民经济进入有计划建设时期的过程中,青年团在广大青年中开展了争当社会主义建 5 设积极分子活动,极大地焕发了青年的建设热情,涌现出大批技术革新能手和青年突击队。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大批大型工业项目陆续动工兴建。青年突击队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共青团的重要活动品牌。

1957年5月,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胡耀邦作了题为《团结全国青年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工作报告。大会修改了团章,一致通过了《关于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决议》,并选出以胡耀邦为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的青年团第三届中央委员会。这次大会完成了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作,即为了确切地反映青年团所担负的政治任务和广大团员的意志,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国青年运动的光荣传统,将改名后的共青团全国代表大会与历史上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历次全国代表大会衔接起来依次排列,确定下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共青团“九大”。

1964年6月,共青团九大在北京召开,大会号召全国广大团员青年,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使党和国家遭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破坏和损失,共青团组织也不可避免地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工作被迫中断。在长达12年的时间里,共青团各级团组织完全停止了活动,工作机构均被破坏,共青团没有了系统领导。1969年,党的九届一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开展整团建团工作,但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这一任务始终没能完成。

4、在改革中探索、实践、壮大

1976年10月,“四人帮”垮台。在全国局势逐步稳定的基础上,党和国家逐步开始“文化大革命”遗留问题的清理工作。7月,停办12年的中央团校恢复,并于8月10日举行复校后首批学员的开学典礼;9月11日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复刊,10月7日团中央机关报《中国青年报》复刊。

1978年10月,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共青团十大在北京召开,明确提出了新的历史时期所面临的四项任务,即:组织青年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做社会主义建设的英勇突击队,为共产主义道德风尚的大发扬而斗争。被迫中断12年之久的共青团的系统领导开始恢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6 为新恢复的共青团工作指明了航程,共青团跟随党的步伐,在思想上拨乱反正,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共青团的事业从此进入继往开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团中央在抓工作恢复的同时,坚决按照党中央的部署,把带领青年为四化贡献青春作为中心任务,将团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四化建设上来,并且在全团范围内统一思想认识,把“以四化为中心,进一步把全团工作活跃起来”作为新时期团的工作的指导思想。为了改变社会风气,共青团组织全国青年开展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学雷锋、树新风和“五讲四美”活动的开展,给八十年代初期的社会带来了一番新的气象,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赞誉和支持。“五讲四美”活动将道德教育与美育教育有机的结合,是八十年代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发展,在全国各地和全社会范围内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团十大提出的“为伟大的新长征贡献青春”口号的感召下,各级团组织带领团员青年以振兴中华为已任,开展了在经济建设中争当新长征突击手的活动,朝气蓬勃地战斗在各条战线上。共青团在党的指引下,经过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跟随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变,使全团工作在恢复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到1982年底,全国团员数量达到4800万名,其中2600万名团员是在团十大闭幕后加入团组织的。这表明在党的关怀和领导下,具有光荣历史和传统的共青团组织正在重新成为团结教育全国青年的核心。

1982年12月,共青团十一大在北京召开,大会进一步明确了以四化为中心全面活跃团的工作的指导思想以及在新形势下的任务、地位和肩负的责任,实现了共青团工作根本性的拨乱反正,各级团组织的工作开始渐入佳境。这次大会提出:为四化建设英勇劳动、依据四化需要而勤奋学习、适应四化要求而开创新风是中国青年的主要任务。并根据邓小平同志的重要指示,第一次明确提出青年工作的根本目标是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从而为广大青年的健康成长和青年工作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共青团为全面活跃团的工作,努力开创新局面,带领青年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列,精心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全国广泛组织青年深入开展。如围绕培养四有新人开展的“五讲四美三热爱”、学习张海迪活动。

新形势下的共青团工作也同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正如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 7 出的,“现在的问题是,青年工作的状况还落后于现实生活的要求。”随着各条战线改革步伐的加快,为了适应经济发展,适应新时期的青年特点,及时调整和改革不适应的方面,在促进和推动经济改革中掌握主动权,共青团开始形成了改革势在必行的共识。1984年10月共青团全国基层工作会议在福建龙海县召开,会议的中心议题是,研究团的基层组织如何带领青年投身经济改革和基层工作如何实现自身改革。这次会议第一次将改革引入共青团建设理论,推动了共青团基层建设从理论到实践的重大突破,标志着团的基层工作改革开始起步。共青团把适应改革形势,积极进行自身体制的改革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从改革的核心思想出发,进行积极的多方面探索,解放思想,大胆尝试,开始逐步摆脱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模式的束缚,探索一种全新的工作体制。

1988年5月,共青团十二大召开。这次会议研究和探讨了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活跃团的工作的新途径,揭开了共青团历史的新一页。团的十二大提出了《关于共青团体制改革的基本设想》,标志着团的基层改革已由局部探索到全局设计、统筹安排的贯彻实施阶段。1989年12月21日,党中央又发出《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领导的通知》。这个文件正确地解决了加强和改善共青团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明确了共青团的任务和职能,从而为共青团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切实有效地推进了共青团工作的改革与发展。

1989年开始,通过组建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从中国国情出发,发起旨在改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实施,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的活动,并且把这项活动命名为“希望工程”。在社会各界和海外人士的支持下,“希望工程”获得了巨大成功。

1993年5月,共青团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明确提出了“带领青年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这一响亮口号,使在经济建设新的历史时期中团的工作目标更加突出,地位更加明确。大会对青年工作的布局和推进方式进行了调整完善,决定把实施“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和“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作为青年工作再上新台阶的突破口,通过调整青年工作运行机制,强化青年工作的基础建设,以保证两项跨世纪青年工程的实施。

1993年12月,团中央和全国铁道团委组织两万余名铁路青年志愿者在京广铁路沿线拉开了“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帷幕。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在传统的“学雷锋活动日”发起了“青年志愿者学雷锋奉献日”活动,并以此为开端,8 青年志愿者行动开始走上更加经常、更为规范的轨道,青年志愿者的队伍,从此遍布神州大地。

1994年1月19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青年文明号(岗位)”挂牌仪式在中央电视台举行,标志着全团开展的“青年文明号”活动拉开了序幕。2月5日,团中央正式发出《关于在全国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的意见》。4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青年文明号”活动的牌匾题字。此后,团中央与多个部门联合多次举办了“青年文明号”的活动,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1994年2月8日,共青团中央、国家经贸委和劳动部联合发出《关于在全国企业青工中开展青年岗位能手活动的通知》,奏响了实施“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的序曲。1994年12月22日团中央在北京召开了“跨世纪青年人才群英会”,这是“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全面启动的标志。在企业中,“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 的主要表现形式为“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展开。1995年4月,团中央决定在有条件的中心城市的16至18岁的中学生中先期开展成人意识和成才意识的教育,举行18岁成人宣誓仪式,并将这一活动纳入“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

1998年6月,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共青团把切实加强团的自身建设,推动团的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作为工作着力点,开始全面探索跨世纪青年工作新途径。在共青团十四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共青团工作跨世纪发展纲要》中提出了共青团工作跨世纪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基本任务:“通过推进重点工作,形成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跨世纪发展的总体部署相适应的工作格局。通过构建工作体系和加强团的建设,在形成青年工作社会化运行机制和巩固工作基础方面做出新探索。”《纲要》在共青团工作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各地团组织在带领广大青年全面实施这份纲要的内容以来,从构建青少年工作体系入手,思路更宽,视角更广泛,工作内容更加具体,操作性更强,也更加注重活动的长效性,许多工作在此基础上延伸展开。如保护母亲河、“迎接新世纪、创造新业绩”主题教育、创新创效、实施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百名博士西部行”、科技创新等等。这些工作更加贴近实际,更加具体,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以崭新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共青团工作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共青团十四大刚刚落幕,中国就遭遇了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各级共青团组织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积极配合各级党政组织带领广大团员青年 9 投身于抗洪抢险斗争。

2003年7月共青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号召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昂扬的斗志、不懈的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时代的辉煌业绩,谱写出新世纪中国青年运动的崭新篇章。共青团组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坚持不懈地引导青年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构筑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柱,帮助青年牢固树立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各级团组织从青年的实际需要出发,创造了多种多样适合青年特点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教育活动,“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教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青年维权工程、青少年网络建设工程、青年就业创业行动、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新世纪读书计划”等活动在青年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各级团组织为党联系青年群众、教育青少年、培养跨世纪新一代青年健康成长、带领广大青年紧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出了显著的成就。共青团的工作在不断探索中朝着科学化、系统化迈进,共青团的职能越来越明晰,服务社会、服务青年、服务党的中心工作的意识越来越强。工作也更加贴近青年,贴近社会,贴近实际。

2008年6月共青团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号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国各族青年,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这次大会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写入团章,在团章中对共青团的奋斗目标进行充实,增写“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青年”以及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内容,增写“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内容,一致同意在团章中强调团的建设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精神。胡锦涛同志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部分团十六大代表亲切座谈时的讲话中对青年提出了四点希望:第一要坚定理想信念;第二要勤奋刻苦学习;第三要勇于艰苦创业;第四要培养高尚品德。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战略高度,对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提出了殷切期望,对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做好新形势下党的青年群众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进一步推进共青团事业指明了方向。

90年来,中国共青团跟着党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奋斗之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动员广大团员青年英勇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冲锋陷阵,抛洒热血,英勇奋斗,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卓越的功勋。新中国成立后,组织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艰苦创业,忘我劳动,为保卫和建设新中国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坚决贯彻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为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辉煌的岁月留下了青年奋斗足迹,宏伟的事业激励着青年奋勇前进。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树立远大理想,坚持发奋学习,注重锤炼品德,不断开拓视野,勇于进取创新,始终艰苦奋斗,这是党和人民对当代青年的殷切期望。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奉献青春和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谱写更加壮美的青春之歌。

(245200

安徽省歙县县委党校

纪勤炜)

第二篇: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本应如此

青春是一首美妙的歌,年轻时音符,生活是旋律,我们都是歌颂者,让我们用心唱好这首歌,让动听的歌声四处环绕。

步入花季,一切仿佛都是那么美好,我不禁有些兴奋,我知道这只是前奏,婉转低吟。很快,我便渐渐饿的融入了这首曲子,只属于我的曲子。

我同好友并肩走在路上,路上空旷无比,一片寂静,我们享受着大自然给与的恩赐,真的,她这几年生活并不顺利,我时不时觉得有一种懒散的漫不经心得曲乐绕在她身边,一种心痛刺入我心,我满怀期待地说:“最近好像不太高兴,忘了我们许下的诺言了吗?”青春那么美好希望都在这停留。是啊!每个人都舍不得,何必那么悲伤。

她想了想:“对呀!我本应相信。”

我从她的目光中读到坚定。“如果青春是一首歌,那么我们就要用心唱好它,让我们用我们的年轻去点燃生命的火焰,我又说。从那以后,她的心结打开了,他将沉重的包裹置于一边,开始享受青春,脸上又重新露出灿烂的笑容。

我也明白我们身边全是幸福,这好像又是一个人生的高潮,他所迸发出的力量,就好像是歌声中所蕴含的,既动听又有力量。

每一首歌都会有一个结尾,淡淡地,可歌声却永远回荡在人们心中。我会铭记着一去不返的青春。让自己每天都充满正能量。

前奏,高潮,尾声;平淡,激进,一首歌正是这样一个过程,前奏,高潮,尾声组成了青春完美之歌,这首歌就像一位摄魂者,他虽没有倾国倾城的容颜,却已早早勾去了我的灵魂,让我深深为之动容。

梨花香,洒满地;歌声甜,沁人心。

陈荣强,九三班

第三篇: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读后感

暗淡了刀光剑影 ,远去了鼓角争鸣 ,淹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的涛声带不走那激情豪迈的青春,泛黄的文字流淌着一股英雄的豪气.<<青春之歌>>将我带到那个无悔的青春,作者杨沫向我们展现在战争年代中的逐渐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林道静.为摆脱成为男人的”:玩物”,她毅然决然地开始了流亡, 其中几多辛酸:自杀未遂,教书被逐,寻找职业碰壁…面对生活中的太多挫折,她绝望过,灰心过,直到余永泽的出现重新唤起他对生活的热爱…卢嘉川,一个先进革命思想的战士,用青春的激情使林道静如梦初醒,在卢嘉川被捕后,林道静认识到丈夫的自私面目, 但迷人的爱情幻城绚丽多彩,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时那么不堪一击不顾丈夫的阻拦,坚定的走向了革命的道路.然后认识了江华,徐辉,并和他们一起献身革命,他们挽臂并肩,将革命口号响彻云霄.这部小说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以学生运动为主线,塑造那个年代的那些人不一样的青春风采.记得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反动派不是把我们抓来座监狱,而是让我们来学习马克思主义”这是何等的气概,主人公林道静有一年的时间是在监狱度过,这对他的成熟期到了关键的作用.狱中的林红,以一位革命大姐的身份熏陶着道静思想,她的坚毅,隐忍,令每一个人感动着,折服着.就是在她生命中的最后一刻,她 还高呼”将革命进行到底”这种气概难道不值得我们心生敬畏吗?也正是由于这种打不畏的牺牲精神,让道静更加坚定了斗争的信心.林道静蜕变成无产阶级战士的过程,曾几何时艰难重阻,曾几何时泪水涟涟,但再大的磨难在道静看来不过是前途路上的垫脚石,只会让她在革命的道路上迈得更高更远.她坚持着,努力着,成熟着.她把无悔的青春送给了无悔的革命.,革命先驱,她,当之无愧.其实那个年代离我们并不遥远,可是那个年代的精神却和我们相隔太远.当今社会,我们目睹到的是理想以一次次的被中伤,被怀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人们已逐渐在为金钱,权欲奋斗,甚至已习惯了花红酒绿,纸醉金迷.这样的现实不仅让我们深思…读过<<青春之歌>>后,我最大的感触就是那个年代激情燃烧的青春,有着崇高的理想,有着远大的抱负,有着如火的激情,有着如水的理智…正是这些,让我们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希望,华夏挺起的脊梁!历史的硝烟已然散尽,英雄的精神永远驰骋,青春的奏歌永唱不绝,怀无限真诚,我们千万次瞻仰,亿万次崇敬!

第四篇: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讀後感

一部《青春之歌》,也是一個女戰士的成長史,是一曲女戰士的青春戰歌。

女主人公林道靜,可以說是一個最終被無產階級拯救的“小知識份子”。林道靜的父親林伯唐是住在“北平城裏的大地主”,生母秀妮則是貧農的女兒。下鄉收租的林伯唐看上了秀妮,強娶為姨太太。秀妮生下林道靜後就被趕出了林家,投河自盡。林道靜在屈辱中長大。林道靜身上兼有的剝削階級與勞動者的雙重血緣,形象地說明了小資產階級知識份子這一有些矛盾的階級特性。雙重身份既是林道靜成長的依據,也是成長的起點。

從一個懵懂的少女,成長為共產主義戰士,林道靜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林道靜在自己的初戀愛人、“騎士兼詩人”的餘永澤影響下接受了西方人道主義思想的影響,成為一個堅定的啟蒙主義者;第二階段,林道靜通過共產黨人盧嘉川的指引,閱讀了“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寫成的一般社會科學的書籍”,產生了對馬克思主義的熱情,開始學會以階級觀點來分析中國社會;第三階段,共產黨員江華引導林道靜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聯繫起來,在經歷了定縣農村的生活和監獄鬥爭之後,林道靜終於成長為一個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入黨宣誓是她期盼已久的成人儀式,在引路人、入黨介紹人江華面前,林道靜宣誓要把自己的全部生命交給黨的事業與共產主義理想。獲得了主體性的英雄終於長大成人。

《青春之歌》的最後一章描寫的是1935年底的學生運動“一二·六大遊行”。出現在這一章中的林道靜已經不再是那個幼稚的少女,而是一個成熟堅定的共產黨人。她成功地負責和組織了北大學生的遊行示威活動,成為聲勢浩大的群眾遊行隊伍的領袖,這位昔日的被引領者率領著北大學生和進步教授組成的隊伍,迎著反動統治者的皮鞭、警棍和刺刀,完成著一次勢不可擋的偉大的進軍。林道靜這一形象豐滿而真實,幾乎帶著那麼些“自敘”的色彩,書中對於革命場面的描寫似乎也正是作者的親身經歷,她對於革命有感性的認識,對於知識份子在革命歷史時期的改變過程及心理變遷有實在的體會,對於在烈火和鮮血中奮鬥的英雄有著深切的敬仰,對於中國共產黨更是帶有無比的信賴和感激。

小說誕生在一個有些敏感的時期,因而也沾染上了那個時代的特殊性,這是一部政治小說,但即便如此,也依然沒有掩蓋掉小說最受讀者喜愛的的部份----愛情。可以說這一部女戰士的成長史,同樣也是一部女主人公的愛情發展史,伴隨著一個女人和三個男人的一波三折的愛情故事,女主人公的心境不斷變化,思想也不斷成熟和成長,最終在愛情中成長,也收穫了愛情。這是一個革命者的完滿的言情故事,也是一個革命者的成長史。

其實很難分清小說中的愛情究竟是為革命而服務的,亦或是在那樣的革命時期這樣一個愛情故事是絕對無法脫離革命的。但無可否認,小說中二者的結合十分的成功,無論是愛情還是革命,似乎已經無法分割,我覺得這可以歸咎為時代性。特色時代下成長的愛情,始終是伴隨著鮮明的時代性的。這並不是不好,反而極具特性,讓人覺得難忘而真實,富有激情,對比今時的快餐式愛情,那樣的愛情更顯得彌足珍貴,于患難之中成長起來的人物以及愛情,是密不可分而相依相伴的,不似今日的三分鐘愛情,顯得如此的乏味而缺少情感,讓人竟有些懼怕了。

再者,正如我開頭所說的那樣,隨著閱讀,我看到一個懵懂的少女拋棄了迷茫,猶疑,最終堅定不移的成長起來,這樣一個光芒四射的女戰士,讓人暗暗豔羨。我想即使在當下,這樣的成長也是每個女孩所必須的,是了,我們不必再面對那些革命,殺戮,但是我們要面對的是殘酷而冰冷的社會以及極其現實的當代,我們也該如同一個女戰士堅定的站起來,擁有者堅毅的心以及清晰的頭腦,勇敢的面對未知的挑戰,而不該活在象牙塔里還做一個懵懂的女孩。

我想,這是我所想到的,也是我對自己的期待,如同那個站起來的女戰士一般,我們也是時候該勇敢的站起來了,告別過去,勇敢的迎接未來。

第五篇:青春之歌

再见青春再见灿烂的忧伤,再见青春再见美丽的疼痛,再见青春永恒的故乡。忧伤是灿烂的,疼痛是美丽的,故乡是永恒的。满目疮痍的繁华,痛彻心扉的惆怅,这是个离别的季节,我又是个多愁善感的人,简单粗暴的个性下面居然深藏着一个情圣般的种子,一边情况下是休眠状态,这几天被这季节的感伤激活了,让我这堂堂大汉哭了一把,就在昨晚,无月之夜,草坪之下。

无月之夜,草坪之下,一个男孩寂寞的喝着酒,眼前都是这三年片段的光景,历历在目,眼眶顿时红润了,一股酸意涌上心头,文学素养有限说不出的一种意境,很美并且很凄美美好的时光总是在不经意间溜走,剩下的只有今日的一声泣叹,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大学的同胞们,一起逃过学,一起抽过烟的骚年们,你们这时都在哪里呢?这时会不会跟我的心情是一样的呢?别离?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我可爱的同学们,祝福,我寄祝福在明月,送君直到立业时。

在一生之中,能有几个朋友,陪伴着你一直到成功?是啊,送君千里总有一别,再聚首,别是一种风味,大一的我是天真的,天真的以为自己能够将一切都改变为自己想像的那个样子,过了一年不再天真,但是很浪漫,浪漫的看不惯一切都要说一两句,又过了一年也不再浪漫了,现在表示很麻木,这个词在这个社会应该算不上贬义词,我觉得我个人有时候总喜欢思考人生,目前算是有自己的一个体系了吧,还是一吐为快的好。

我觉得这个社会我们没有任何权利去批评任何人除了自己,一切的祸原都是由此而生,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简单越好,一个人做了好事都去赞美他OK,没有任何问题,但一个人做了坏事那我们又有什么权利去批评他呢!他之所以会犯2,肯定有他自己的道理,至少我是觉得没有任何理由去批评,去谩骂他。再举个例子,当今社会不是都很不爽那些二世祖吗,我觉得吧没必要,多半不爽的人都是嫉妒羡慕恨,这个心态是正常,但是无尽的指责二世祖们就过分了,没有这个权利,当今我们的媒体朋友们权利太过强大,各种挖,各种挑,那些大牌们,那些巨富们其实也是很依赖媒体的,嘴里天天骂狗仔队,其实是离不开。离开了媒体,离开了狗仔的大牌们真心什么都不是,不过这里让我最不安的是我们可爱的中国子民们,那些愤青们,为什么对一个个的媒体爆料各种不加思索的,不加怀疑的,不加理解的,喷,吐槽,口水...因为口水不要钱,又不犯法的是吧,可能都是那个叫方舟子的那位大神引起的吧,方大神的做法打个通俗的比方就是,在路上我看到一个有点猥琐像的人,我直接上去按住他,逼问他 “说,是不是某个强奸犯?如果不是请出示身份证,户口本,房产证等一切有效证件”这。有道理吗?他有这个权利吗?我可爱的中国愤青们,一切有效信息都需要经过我们睿智的大脑洗礼之后才能跟别人交流的,信息横流的社会更是需要我们明辨真假,这个我们无力改变(说假话这成本真心低,风险真心小)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每个人管住自己的一张嘴还是需要很强大的功力,最简单的最粗暴的办法就是少说...我一直再想几个问题第一个就是为什么要用一种不变的社会制度,来管理日益进步的越来越睿智的人民呢?把人民当250?还是掩耳盗铃?可是你说制度吧是需要权威性的,要是一直变过来变过去,那不就更个P一样么?不可调和的矛盾之一。第二个公平公正与生活水平的进步,觉得的公平公正,绝对会拖劳动积极性,它不符合多劳多得的社会公理,那些机敏的人肯定不干,那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慢,比如诸葛治蜀,依法治国,军政府制度,一碗水端平,自上而下的依法而治,人民对于高层可是没怨言,诸葛亮自己也是很勤劳节俭,但是人民可是太领情的,人民可不管你每顿是几菜几汤,人民跟关心自己是不是每天都有饭吃,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共产社会生活吗?这种生活果真就好吗?反观当代的功利社会是有才者致富,而好安逸者落后,这些安逸人员上嘴不上手,看到别人发家致富眼红了,充血了,不满了,受不了了,要求公平公正,可能吗?那些先行者是冒着帆船的危险,冒着身陷囹圄的危险摘到了果实,这个时候后面的人,树下面的人说“喂,把果子平分了!!”这是公平吗?说跟别人的起跑线不一,那个是自己上辈,上上辈的问题,而不是社会问题,把不公平的社会改变为公平的这本生就是不符合能量守恒定律的。依旧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最后一个就是结婚问题,为什么要结婚呢?生理需求,大可以找个嘿咻的异性嘛,为了繁衍后代,这是个好借口,但是付出的代价有点大,结婚是让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家庭组合为一个新结构体,并且那个心那个劲是不是使在一起还是个问号!爱情?是什么东西,跟玉皇大帝啊孙大圣那种差不多,千年的借口,无非是男人忽悠女子的一个符号,这个词一出基本就离上床不远了,也是女人榜上豪爷的一个秀词,这词一出基本就离灰姑娘的故事不远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至少到现在我没有搞清楚结婚的意义何在,或许就是盲从的习惯性模式思维。

这些话,明显只能让自己一个人默默地看,让第二个人看到了,必然会觉得我是个神经病,就当我是个狂人吧,不过我觉得吧好容易来世间走一趟,不能糊里糊涂的混过去啊,还是明白点好,不懂那都是装的,除非自己智商有问题,或者身份特殊,不然就没有任何的疑问。责任,已经来临,我尤其能幸免,既然不能幸免那又为何不爽快的接受呢?

感情太丰富,继续续之。

历朝历代兴旺交替,凭的又是什么呢?这些我敢断定在书里面是找不到的,有经验的人也是不会说给你听的,只能自己悟了,有西周开始的邦国封建到秦汉的贵族封建,以及魏晋南北朝的世族封建,最后到隋唐的庶族封建也就是最基层的地主阶级,之后一直到辛亥革命之前都是新地主阶级不断的推翻旧的地主阶级,并且不断的加强皇权集权主义,在这一段时间,自由民主的思想渐渐启蒙,辛亥革命之后民主自由深入人心,这又是中国的一次前所未有的最大的思想战役胜利,为中国开创了新纪元,最后到新中国成立。

这里我自己处于好奇对天下大势的分析,西周之时各诸侯都是比较仁义,或者说是仗义,当时的人民可以说是比较好愚弄的,统治者也不必给他们诸多的限制,所以后代封建统治向往的理想统治境界就在于此,但是随着新一代贵族的诞生,在有限的资源内,欲望必然得不到满足,那就会争,春秋战国衍生,一代商君看到了社会的问题他主张以中下层贵族为依靠给予其足够的政治地位,让他们为自己统治,从而秦汉时代来临,不过始皇是摸着石头过河,很多地方没有满足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到了高祖时期有所增益,知道开始用封建思想去控制民众,思想是很重的一种统治手段,你要知道大凡统治长久朝代都要有一套像样的思想体系,随着岁月的流逝一代新生的势力壮大起来了。世族地主阶级,这个很特殊的势力,贵族,庶族都能沾上边,他们到了汉末已经是一股极为壮大的势力了,三国时期就是世族阶级抗争的衍生,最后司马家众望所归继承大统,世族也有他的毛病(垄断仕途,势力独大,这个是统治者和基层大众不愿见到的),面对着庶族阶级的日益壮大,新一轮的斗争开始了,随着隋唐时代的到来,武则天册为后,世族阶级也就是门阀阶级的统治告一段落,庶族开始崭露头角,这时的统治者又拿来了一套当时看来近似完美的思想体系,就是科举恩科,你们庶族不是要改变命运吗?可以给你机会,来考试,达到要求就升官入贵,这在之前看来就是一项伟大的进步,对于统治者而言也是极为有利的,他也怕那些门阀独大,最后取而代之啊,这些个庶族上台了,能很好的牵制那些名门望族的,民众也很高兴,他们看到了出路,看得到希望,考上了就有希望啊!自唐到清这一段历史正验证了这一套思想体系在当时的先进性,随后的五代十国是新庶族阶级与旧的地主阶级的不断争斗与改朝换代,宋元明清各有各自的统治方针,但大体上都是为了皇权的集权,为了保护当下的利益,做的最绝的要数宋太祖,为了集权甚至不惜损失国力,文员镇边,武将在朝,可悲。明太祖也是这个问题,公然成立特务组织,而且任其壮大,皇权的代言人,恐怖一时。这些就是辛亥革命之前中国的大势,在其历代的开国帝王中,有几个是很特殊的。

回过头来看天下大势其实每个朝代都是自身的问题,我相信统治者也看得出来,但是改革谈何容易,这改必然会触动上层人士的利益,那是必须要用血和战争解决的矛盾,在两股势力都不肯放弃的时候只有战争才能彻底改变。

下载青春之歌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春之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 人物:女教师 学生甲 学生女 学生乙学生甲(边上场边唱):谁在乎,我的心里有多苦,谁在意,我的明天去何处,成绩差,挨过多少白眼,多少皮肉苦。其实我心里比谁都痛楚…… (白):唉,......

    青春之歌

    莲山 课件 w ww.5Y k J.cO m文秘 深秋的寒意挡不住我们的热情,凛冽的北风吹不散我们的活力。我们欢呼,我们呐喊,我们疯狂,张扬我们的青春,诠释我们的年轻。让我们体验百米冲刺的......

    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是当时唯一一部以女性知识分子为叙事主体书写“革命历史”题材并获得主流话语认同的令人羡慕的成功范例。在“十七年”文学中,革命的叙事话语毫无疑问是主流话语......

    青春之歌

    一、《青春之歌》 1、当你们身披撒满阳光的羽翼,置身于青春的驿站,以一腔彭湃的热血, 用迎接太阳的双手,去推开那道光明与希望之门。于是所有寻找青春旅程的结束又成为一种新的......

    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读后感 冯力强 在我挑书时,最吸引我的书是《青春之歌》。有人问我为什么挑这本书,那是因为我想知道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的故事。打开这本书的第一页,介绍了女主人公在......

    青春之歌

    深秋的寒意挡不住我们的热情,凛冽的北风吹不散我们的活力。我们欢呼,我们呐喊,我们疯狂,张扬我们的青春,诠释我们的年轻。让我们体验百米冲刺的极速,感受标枪的鹰击长空,震撼于铁饼......

    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文学上的成功与瑕疵 每个时代的青年人都有特定的文学消费倾向,如我们青春期读的郭敬明、韩寒、安妮宝贝等的青春疼痛系列。而对于建国后几十年,杨沫的《青春万岁......

    唱响青春之歌

    唱响青春之歌 威县二中 初二十五班作者:王颖 我的诗,我的梦,我的蓝天,我的歌,我要用灿烂的乐章奏出我的青春之歌。 有人说,青春是一个季节,或春或秋,或冬或夏,也有人说,青春是一条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