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对反家庭暴力立法的意见和建议(共五篇)

时间:2019-05-15 03:16: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论对反家庭暴力立法的意见和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论对反家庭暴力立法的意见和建议》。

第一篇:浅论对反家庭暴力立法的意见和建议

浅论妇联对反家庭暴力的对策和建议

从县妇联今年以来接待的22来访件来看,其中涉及家庭暴力的案件就有12件,占57%。

一、我县家庭暴力综述

(一)案例:

1、凤城镇妇女杨某,与丈夫杨某结婚八年多,自从生了儿子之后,丈夫经常无缘无故打她,尤其是近两年来,丈夫有了外遇,被殴打就成了家常便饭,甚至扬言要杀了妇女杨某的全家。

2、凤城镇人民村姚某,和丈夫周某(本县某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结婚十多年,婚后生育一个儿子,2010年以来,周某因有外遇回家便经常殴打姚某。甚至拒绝支付儿子(12岁)的生活费,为帮儿子拿到生活费,姚某与周某发生冲突,姚某被周某殴打致伤。

(二)总体情况:在12件家庭暴力的来访案件中,陈述经常遭受家庭暴力的11起,来访时有可见伤的11起。分析妇女在家庭中被殴打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丈夫有外遇,又不想离婚;二是夫妻性格不和,感情破裂;三是年老母亲向子女要赡养费,子女拒绝支付。从来访案件中的家庭来看,一方或双方为干部职工的家庭的有7例,占58.3%。

(三)特点:一是行为隐蔽,制止难。家庭暴力往往发生在家中,除了当事人外,常常不为人所知。受害人常因缺乏多次累积的伤情原始记录和法医鉴定依据,致使调解和诉讼困难,受害人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保护。二是行为反复,制裁难。从来访的妇女反映看,大多数都是多次或多年被挨打之后,忍无可忍方到妇联反映的。在现实生活中,家庭暴力被误认为是夫妻间的私事,外人最好少干预,甚至于有司法人员接到受害妇女投诉真正去处理时,不少人碍于情面和

对方的压力又撤诉,或与当事人之间重归如好。另外家庭暴力是个社会问题,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目前适用于家庭暴力方面的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处罚的尺度和依据不好把握。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真正达到《刑法》规定的轻伤和重伤程度的不多,往往难以对施暴者进行依法处理,大多只能进行说服教育和司法调解,解决不了根本矛盾。致使家庭暴力的施暴者得不到制裁,从而助长了家庭暴力无主管部门管理,缺乏制止家庭暴力的有效措施和法律依据,使家庭暴力成为一个难以制止的社会死角。

二、家庭暴力现象的原因

(一)妇女本身的原因:一是部分女性法律意识淡薄。在遭受家庭暴力之后,认为“家丑不可外扬”而忍气吞声,无疑助长了施暴者的气焰,使得施暴者心理上更是胆大妄为。还有一些受害妇女往往顾及面子,不愿求助于社会,即使希望有关部门干预,也只想通过教育来制止丈夫的施暴行为,不愿丈夫受法律制裁,这反而导致家庭暴力的逐步升级。二是部分妇女没有自主的经济收入,在家中的地位较低。

(二)历史原因: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是引起家庭暴力的重要根源。

(三)社会原因。一是随着社会观念的开放,婚外情日益泛滥,成为又一条家庭暴力的导火线。二是受“清官难断家务事”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往往对家庭暴力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简单地把它归为家庭纠纷,客观上助长了家庭暴力的肆虐,法庭审理案件时,缺乏有效的取证途径。三是家庭暴力一般发生在家庭当中,具有隐蔽性,极少有第三者在场,加上有的妇女不及时到司法部门鉴定伤情,这就给取证

造成了困难。四是法律法规不完善。除刑法、民法、继承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和治安管理条例等对此有相关的处罚规定,没有专门的法律禁止暴力虐待、残害妇女,且存在着规定不明确、立法分散、可操作性差的缺陷,有些家庭暴力事件与虐待罪事实之间有本质的差别,裁决起来缺少法律依据,致使“禁止家庭暴力”执行力度严重不足。而我国目前又尚无惩治家庭暴力的专门法《反家庭暴力法》,这些都成为了家庭暴力滋长的原因。

三、家庭暴力造成的危害

(一)对家庭的危害。由于家庭暴力受害人绝大多数是女性,因此,她们受到的是身体和精神的双重伤害。精神的创伤往往比身体上的创伤更难以愈合,遭受暴力的妇女长期生活在恐怖、紧张的气氛中,心里充满了恐惧与悲哀,在一定程度上丧失自信和自尊,导致心情抑郁或精神分裂。在找不到正当的解脱途径的情况下,往往会采取出走、自杀等消极反抗方式。未成年人是家庭暴力的一个潜在而又隐性的受害群体,尽管他们的伤害可能不直接表现在肉体上,但对他们的心灵伤害却是永久的,对他们未来行为和成长的影响也是间接而漫长的。在暴力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会有诸多的心理和行为障碍。长大后有暴力倾向的比其他孩子比例要高得多,有的甚至会有厌世心理,其结果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对社会的危害。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和谐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暴力若不加以制止和约束,将愈演愈烈,不仅在数量上增加,施暴的程度和手段也日趋加剧,严重侵害了受害人的人身权利,影响了他们参与社会生产活动的积极性,危害社会安定,也

直接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家庭暴力之所以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更因为它会成为女性犯罪的诱因之一,一些长期忍受家庭暴力的妇女,由于不堪重负,人格扭曲,以暴制暴,最后沦为家庭暴力的牺牲品。

四、妇联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舆论宣传。一是把与家庭暴力有关的法律法规宣传纳入到“六五”普法规划,充分利用“三八维权周”“六一儿童节”“三下乡”“12.4法制宣传日”等活动,广泛普及《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逐步形成全社会反对家庭暴力的舆论环境。二是以“五好文明家庭”和“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为载体,加强公民的道德教育,提高社会道德水准,消除封建残余思想,制止、减少直至消灭家庭暴力。

(二)提高妇女素质。一是鼓励妇女通过各种渠道,学科学、学文化、学技术,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掌握生产技能,积极参与社会生产。妇女只有在经济上独立了,才能摆脱在家庭中依附于男人的状况。二是大力培养妇女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使她们充分认识到自身优势,积极广泛地参与社会实践,敢于在竞争中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提高社会地位。三是教育妇女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暴抗暴意识。

(三)建立多层次多机构的社会支持体系,为妇女提供强有力的社会保障。一是充分发挥基层社区(村组)、“妇女

之家”等组织的调解作用。二是与公、检、法以及有关行政机关构建成联合防控和制裁家庭暴力的体系,加大对家庭暴力行为的打击制裁力度。三是建议政府民政部门等设立救助家庭暴力受害者的专门机构和专项基金。

五、反家庭暴力立法建议

家庭暴力防治工作,是攸关人身安全之人权保障,是家庭和谐的屏障,更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必要元素,如何在制度层面解决困扰无数女性的家庭暴力?

(一)出台反家庭暴力法。尽管《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残疾人保障法》和《刑法》都含有禁止家庭暴力的规定,但这些法律规定过于笼统,可操作性差,建议制定全国通用的反家暴法规:一是制定统一反家暴法规的标准。二是以立法加强规范现行处理家暴案件。三是制定全国性涵盖刑事、民事、行政等的综合性立法。四是立法规范各执法部门及人员的权责。五是立法达到控制及预防家暴的目的。

(二)我省应出台反家庭暴力地方性法规。目前,全国已有27个省市已出台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地方性法规,29个省、区、市出台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这些法规的生效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法制建设的不足,对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三个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要从根本上解决我省的家庭暴力

问题,出台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地方性法规很有必要。

(三)成立家事合议庭,法官专断家事。古有“清官难断家务事”。考虑到家事案件具有高度的人身属性,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当事人既要解决纠纷,又不愿意过度公开个人隐私的特点。清官要断的了家务事,就应该要走专业化的路子,通过家事审判改革来实现家事案件的专业化审理和促进妇女合法权益保护。专业化审判,让清官专断家务事,是法官总结出破解家暴之痛的第一个办法。

(四)成立反家暴专业机构。成立由人民警察、妇联、街道工作人员、司法工作者共同组成联合机构。首先是警察应该勇于管家务事,为了预防家庭暴力事件的发生,警察应加强与居民及居委会、村委会的联系,摸清管区内各家各户的情况,定期深入居民中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反家暴的能力。对于家庭暴力比较突出的家庭,要重点走访,找出引发家庭暴力的原因,对施暴者讲清法律后果,预防其再次施暴。人民警察应加强与居民及居委会、村委会的联系,广泛宣传家庭暴力是一种违法犯罪的行为,提高受害者反家暴的能力。居委会、村委会及妇联等尤其要重视给受暴者精神上的抚慰,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

第二篇:浅论对反家庭暴力立法的意见和建议

浅论妇联对反家庭暴力的对策和建议

从县妇联今年以来接待的22来访件来看,其中涉及家庭暴力的案件就有12件,占57%。

一、我县家庭暴力综述

(一)案例:

1、某镇妇女杨某,与丈夫杨某结婚八年多,自从生了儿子之后,丈夫经常无缘无故打她,尤其是近两年来,丈夫有了外遇,被殴打就成了家常便饭,甚至扬言要杀了妇女杨某的全家。

2、某镇人民村姚某,和丈夫周某(本县某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结婚十多年,婚后生育一个儿子,2010年以来,周某因有外遇回家便经常殴打姚某。甚至拒绝支付儿子(12岁)的生活费,为帮儿子拿到生活费,姚某与周某发生冲突,姚某被周某殴打致伤。

(二)总体情况:在12件家庭暴力的来访案件中,陈述经常遭受家庭暴力的11起,来访时有可见伤的11起。分析妇女在家庭中被殴打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丈夫有外遇,又不想离婚;二是夫妻性格不和,感情破裂;三是年老母亲向子女要赡养费,子女拒绝支付。从来访案件中的家庭来看,一方或双方为干部职工的家庭的有7例,占58.3%。

(三)特点:一是行为隐蔽,制止难。家庭暴力往往发生在家中,除了当事人外,常常不为人所知。受害人常因缺乏多次累积的伤情原始记录和法医鉴定依据,致使调解和诉

讼困难,受害人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保护。二是行为反复,制裁难。从来访的妇女反映看,大多数都是多次或多年被挨打之后,忍无可忍方到妇联反映的。在现实生活中,家庭暴力被误认为是夫妻间的私事,外人最好少干预,甚至于有司法人员接到受害妇女投诉真正去处理时,不少人碍于情面和对方的压力又撤诉,或与当事人之间重归如好。另外家庭暴力是个社会问题,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目前适用于家庭暴力方面的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处罚的尺度和依据不好把握。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真正达到《刑法》规定的轻伤和重伤程度的不多,往往难以对施暴者进行依法处理,大多只能进行说服教育和司法调解,解决不了根本矛盾。致使家庭暴力的施暴者得不到制裁,从而助长了家庭暴力无主管部门管理,缺乏制止家庭暴力的有效措施和法律依据,使家庭暴力成为一个难以制止的社会死角。

二、家庭暴力现象的原因

(一)妇女本身的原因:一是部分女性法律意识淡薄。在遭受家庭暴力之后,认为“家丑不可外扬”而忍气吞声,无疑助长了施暴者的气焰,使得施暴者心理上更是胆大妄为。还有一些受害妇女往往顾及面子,不愿求助于社会,即使希望有关部门干预,也只想通过教育来制止丈夫的施暴行为,不愿丈夫受法律制裁,这反而导致家庭暴力的逐步升级。二是部分妇女没有自主的经济收入,在家中的地位

较低。

(二)历史原因: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是引起家庭暴力的重要根源。

(三)社会原因。一是随着社会观念的开放,婚外情日益泛滥,成为又一条家庭暴力的导火线。二是受“清官难断家务事”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往往对家庭暴力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简单地把它归为家庭纠纷,客观上助长了家庭暴力的肆虐,法庭审理案件时,缺乏有效的取证途径。三是家庭暴力一般发生在家庭当中,具有隐蔽性,极少有第三者在场,加上有的妇女不及时到司法部门鉴定伤情,这就给取证造成了困难。四是法律法规不完善。除刑法、民法、继承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和治安管理条例等对此有相关的处罚规定,没有专门的法律禁止暴力虐待、残害妇女,且存在着规定不明确、立法分散、可操作性差的缺陷,有些家庭暴力事件与虐待罪事实之间有本质的差别,裁决起来缺少法律依据,致使“禁止家庭暴力”执行力度严重不足。而我国目前又尚无惩治家庭暴力的专门法《反家庭暴力法》,这些都成为了家庭暴力滋长的原因。

三、家庭暴力造成的危害

(一)对家庭的危害。由于家庭暴力受害人绝大多数是女性,因此,她们受到的是身体和精神的双重伤害。精神的创伤往往比身体上的创伤更难以愈合,遭受暴力的妇女长期

生活在恐怖、紧张的气氛中,心里充满了恐惧与悲哀,在一定程度上丧失自信和自尊,导致心情抑郁或精神分裂。在找不到正当的解脱途径的情况下,往往会采取出走、自杀等消极反抗方式。未成年人是家庭暴力的一个潜在而又隐性的受害群体,尽管他们的伤害可能不直接表现在肉体上,但对他们的心灵伤害却是永久的,对他们未来行为和成长的影响也是间接而漫长的。在暴力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会有诸多的心理和行为障碍。长大后有暴力倾向的比其他孩子比例要高得多,有的甚至会有厌世心理,其结果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对社会的危害。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和谐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暴力若不加以制止和约束,将愈演愈烈,不仅在数量上增加,施暴的程度和手段也日趋加剧,严重侵害了受害人的人身权利,影响了他们参与社会生产活动的积极性,危害社会安定,也直接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家庭暴力之所以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暴力的,更因为它会成为女性犯罪的诱因之一,一些长期忍受家庭妇女,由于不堪重负,人格扭曲,以暴制暴,最后沦为家庭暴力的牺牲品。

四、妇联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舆论宣传。一是把与家庭暴力有关的法律法规宣传纳入到“六五”普法规划,充分利用“三八维权周”

“六一儿童节”“三下乡”“12.4法制宣传日”等活动,广泛普及《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逐步形成全社会反对家庭暴力的舆论环境。二是以“五好文明家庭”和“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为载体,加强公民的道德教育,提高社会道德水准,消除封建残余思想,制止、减少直至消灭家庭暴力。

(二)提高妇女素质。一是鼓励妇女通过各种渠道,学科学、学文化、学技术,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掌握生产技能,积极参与社会生产。妇女只有在经济上独立了,才能摆脱在家庭中依附于男人的状况。二是大力培养妇女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使她们充分认识到自身优势,积极广泛地参与社会实践,敢于在竞争中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提高社会地位。三是教育妇女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暴抗暴意识。

(三)建立多层次多机构的社会支持体系,为妇女提供强有力的社会保障。一是充分发挥基层社区(村组)、“妇女之家”等组织的调解作用。二是与公、检、法以及有关行政机关构建成联合防控和制裁家庭暴力的体系,加大对家庭暴力行为的打击制裁力度。三是建议政府民政部门等设立救助家庭暴力受害者的专门机构和专项基金。

五、反家庭暴力立法建议

家庭暴力防治工作,是攸关人身安全之人权保障,是家

庭和谐的屏障,更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必要元素,如何在制度层面解决困扰无数女性的家庭暴力?

(一)出台反家庭暴力法。尽管《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残疾人保障法》和《刑法》都含有禁止家庭暴力的规定,但这些法律规定过于笼统,可操作性差,建议制定全国通用的反家暴法规:一是制定统一反家暴法规的标准。二是以立法加强规范现行处理家暴案件。三是制定全国性涵盖刑事、民事、行政等的综合性立法。四是立法规范各执法部门及人员的权责。五是立法达到控制及预防家暴的目的。

(二)我省应出台反家庭暴力地方性法规。目前,全国已有27个省市已出台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地方性法规,29个省、区、市出台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这些法规的生效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法制建设的不足,对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三个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要从根本上解决我省的家庭暴力问题,出台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地方性法规很有必要。

(三)成立家事合议庭,法官专断家事。古有“清官难断家务事”。考虑到家事案件具有高度的人身属性,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当事人既要解决纠纷,又不愿意过度公开个人隐私的特点。清官要断的了家务事,就应该要走专业化的路子,通过家事审判改革来实现家事案件的专业化审

理和促进妇女合法权益保护。专业化审判,让清官专断家务事,是法官总结出破解家暴之痛的第一个办法。

(四)成立反家暴专业机构。成立由人民警察、妇联、街道工作人员、司法工作者共同组成联合机构。首先是警察应该勇于管家务事,为了预防家庭暴力事件的发生,警察应加强与居民及居委会、村委会的联系,摸清管区内各家各户的情况,定期深入居民中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反家暴的能力。对于家庭暴力比较突出的家庭,要重点走访,找出引发家庭暴力的原因,对施暴者讲清法律后果,预防其再次施暴。人民警察应加强与居民及居委会、村委会的联系,广泛宣传家庭暴力是一种违法犯罪的行为,提高受害者反家暴的能力。居委会、村委会及妇联等尤其要重视给受暴者精神上的抚慰,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

第三篇:司法的功能与反家庭暴力立法

司法的功能与反家庭暴力立法——以家庭暴力的司法介入为视角 关键词:司法功能 家庭暴力 民事司法救济制度

论文摘要: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间的一种违反法律与善良风俗的暴力行为,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癌症”。推动家庭暴力防治专门立法、发挥司法资源的功用、全面保护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合法权益成为当务之急。文章根据我国反家庭暴力立法和司法实践的状况,指出我国司法介入家庭暴力的现实路径。

一、“围城”难进:司法介入家庭暴力机制的掣肘

(一)我国反家庭暴力相关立法

现行法中涉及反家庭暴力的法律主要包括《宪法》、《民法通则》、《刑法》、《治安处罚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例如,2001年修改的《婚姻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家庭暴力受害人 自力救济的途径,明确了公安、司法部门在反家庭暴力 中的职责,标志着我 国已经开始依法治理家庭暴力。修改后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也明确了对妇女实施家庭暴力的救助措施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2000年 3月,湖南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决议》——这是我 国第一部反对家庭暴力的地方性法规。此后,四川、宁夏等省市自治区人大先后通过了《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决议》等专门性反家庭暴力的地方性法规。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 25个省市自治区颁布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法规。最近,中宣部、公安部、全国妇联联合下发的《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若干意见》,将家庭暴力纳入“110”出警范围,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我国反家庭暴力法律规制的缺 陷

1.反家庭暴力的立法不完善。司法实践中,我国甚至没有反家庭暴力的立案案由,没有反家庭暴力的专门的统一的法律体系,特别是制止家庭暴力最有效的司法介入缺乏法律支持。表现在:第一,对“家庭”一词所涵盖的范围未作规定。第二,对于“暴力”一词未作明确阐释。第三,刑法没有专门针对家庭暴力的罪名。第四,对于达不到《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最低惩处标准的家庭暴力行为未作规定。第五,民事救济制度不完善,缺少相应的民事预防和救济措施。第六,虐待、遗弃等严重的家庭暴力行为被规定为“自诉案件”、“不告不理”使得司法机关很难介入,国家追诉难。第七,举证责任分配不合理,造成受害者举证难。第八,预防性措施不够,多为伤害行为发生后的补救性措施。上述问题造成现实中司法机关难作为,使得家庭暴力的整体公力救济体系大打折扣。

2.家庭暴力的司法介入不充分。第一,民事救济制度不完备。新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仍然把救济的对象界定为受到严重伤害的家庭成员。对发生家庭暴力但未导致离婚的受害人的救济缺位。因为司法解释规定要获得赔偿,必须要以离婚为条件。

由于我 国实行的夫妻共同财产制使得婚内赔偿很难找到依据,在实践 中也很难实行。司法救济特别是法院的救济不得力,没有赋予法官实施民事保护令状的权利,法院的制裁措施只能是施后的补救,难以发挥预防作用。第二,警察干预防范不到位。法律依据不充分,没有对公安机关提前介入干预家庭暴力提供依据,公安机关介入时只能是事后处罚。职责履行受限制,公安机关对发生在家庭中的纠纷,对民事责任的承担没有裁决权,只有通过法院才能决定。公安机关执法权限的约束使得在防治家庭暴力时处境尴尬。法律操作性不强,《婚姻法》规定公安人员可以对家庭暴力介入并予以制止,可采取的方法没有具体规定。第三,刑事惩治措施不得力。刑法没有专门的家庭暴力罪名,将家庭暴力行为分散地规定在故意伤害、虐待、遗弃、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等罪名中,不承认婚内强奸等,这样的规定不利于打击家庭暴力行为。第四,诉讼程序规定不合理。

《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涉及家庭暴力的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虐 待等案件适用 自诉程序,即“告诉才处理”、“不告不理”。这样的规定常会使得施暴者有恃无恐,受害者求救无门。第五、举证责任分配不恰当。轻微家庭暴力案件中,自诉人要承担主要的举证责任。然而由于家庭暴力的隐蔽性,缺乏 目击证人 ;家庭暴力的长期性,证据易于毁损、遗失。现行证据规则在证据采信、认定方面没有充分考虑家庭暴力的特点,受害人举证负担过重,而难以成功地完成对案件事实的证明责任,诉讼的成功率大为降低,客观上使施暴者难以得到应有制裁。

二、冲出“藩篱”:“反暴”立法应强化司法的功能

1.完善民事司法救济制度。第一,合理引进民事保护令制度。我国现有的家庭暴力救济措施有公诉、自诉、治安处罚、离婚等救济途径,《婚姻法》也规定了相应救济措施。但除治安拘留或刑事拘留外其他方式均不能使受害人尽速远离施暴者,受害人始终处于家庭暴力的威胁之下。经英美法国家和台湾地区实践证明的保护令制度则能有效中断家庭暴力,具体操作是将民事保护令分为暂时保护令和通常保护令,暂时保护令由法院在受害人面临紧迫侵害危险时不经庭审尽速核发,事后据受害人或加害人举证判定是否驳回;通常保护令由法院经庭审后核发以较长时间地保护被害人。民事保护令制度的最大优点在于能使受害人较早得到国家的公力保护,能够有力的维护自己的权益,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我国有的法院已经进行了尝试,并取得较好效果。无锡崇安区法院于2008年 8月6日作出裁定:“禁止刘刚殴打、威胁王贵芬”,“本裁定有效期三个月,送达后立即执行。”这是我国第一份反家暴领域人身安全保护民事裁定,是国内首次适用民事裁定制止家庭暴力。10月 7日,长沙岳麓区人民法院也发出了湖南省第一个人身保护裁定,将事后惩罚施暴者转变为事前保护受害者,开辟了国家公权力介入家庭暴力防治的新途径。第二,实行夫妻宣告分别财产制。在发生法定情形时,法院应当事人申请宣告实行分别财产制。依现行法发生家庭暴力时只要最终没有得到离婚判决,损害赔偿的请求就不予支持。而不起诉离婚就不能起诉要求损害赔偿,否则因当事人实行法定财产制使判决无意义。“因为在夫妻共同财产的状态下,赔偿只是从共同财产中拿出来,又放回共同财产中去”。对被害人的损害赔偿不只意味着对其物质利益的保护,还意味着对被害人精神的慰藉和基本权利的尊重。实行宣告分别财产制,可以在发生家庭暴力时,分割共同财产以保护受害方的经济利益,同时也使家庭暴力受害人能够依法得到相应损害赔偿。“由于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强、补救及时的特点,可以作为我们完善司法制度的参考”。

2.强化警察机关防范职能。立法应在 “充分尊重被害人意愿的基础上” 为公安机关提前介入干预家庭暴力提供法律依据,做到及时介入,做好事前和事中防范;赋予公安机关处理家庭纠纷及民事责任承担一定的裁决权,增设保安处分,对实施了家庭暴力,情节轻微不需要进行刑罚处罚的进行制裁 ;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对公安机关接处警家庭暴力案件细化程序,做到有法可依。

3.加强刑事司法惩治力度。第一,增设家庭暴力罪罪名。“任何形式的暴力都是犯罪,妇女不应忍受任何暴力、社会不能容忍暴力、男人没有权利施暴、每个人都不应遭受暴力”。刑法在根本上说与其说是一种特别的法律,还不如说是其他一切法律的制裁力量。”在制定专门的家庭暴力防治法的基础上增设家庭暴力罪罪名,把“婚内强奸”纳入进去,充分发挥刑罚的制裁功能,以保障家庭暴力防治法的实施。家庭暴力罪可以作为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虐待罪、遗弃罪等的竞合犯,将其它类型的犯罪不能包括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受刑法处罚的家庭暴力行为统一规定为家庭暴力罪。符合家庭暴力犯罪构成的行为,一律以该罪处罚,不再以故意伤害罪、虐待罪、遗弃罪等定罪处罚。第二,提高家庭暴力犯罪法定刑。我国家庭暴力犯罪存在明显轻刑化倾向,很多施暴者恶习不改,被害人的利益无法得到相应保护。同时应该提高虐待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遗弃罪的法定刑,进而带动相应的家庭暴力犯罪法定刑的提高。对背离“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轻刑化法律予以适当调整,增强刑罚的惩治功能。

4.设立家庭暴力审判庭或专门合议庭。专业化审判有利于妥善审理类型化案件,有利于重点保护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可以提高反家庭暴力措施的有效性。比如近年来各地设立的少年庭,对于总结审判经验、维护少年的合法权益、增强少年法律意识、促进少年健康成长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的反暴法庭,也应成为专门的审理反暴案件、总结审判经验、打击家庭暴力、维护受害者权益的重要平台。

5.规范诉讼程序和证据规则。第一,家庭暴力犯罪追诉权的适当调整。对于伴侣间性侵犯应为亲告罪,因为夫妻间性侵犯与隐私权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采用自诉处理的方式是对隐私权和性自主权的合理平衡。其它 的家庭暴力行为就界定为公诉案件,这通过国家追溯权打击家庭暴力,维护受害者的权益。第二,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证据规则。相比其他案件而言,家庭暴力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其通常发生在家庭内部,没有第三人证明,受害人往往很难提出自己受到侵害的充足证据。如果实行举证责任倒置,让施暴者承担主要的举证责任,就可以减轻受害人的举证负担,有利案件的公正审理,必将更加有利于受害人利益的保护。为了防止某些家庭成员恶意诉讼,举证责任的倒置的证据规则并不是指全部举证责任的转移,原告同样应就自己受到侵害的事实承担一定的举证责任。

第四篇:关于《反家庭暴力法》的看法和意见

关于《反家庭暴力法》看法和建议

屈博琛

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内出现的以武力侵犯他人人身或对其进行精神折磨的强暴行为。家庭暴力对婚姻家庭、未成年人成长和社会稳定有着的严重影响和危害。我国首部《反家庭暴力法》于2015年12月2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获得通过,并将于2016年3月1日起施行。这一法律旨在切实保障所有家庭成员特别是妇女儿童的权益,努力让每个家庭和睦幸福,进而促进整个国家的兴旺发达。

家庭暴力是我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问题。据统计,在中国有超过24.7%的女性遭受过辱骂、殴打、限制人身自由和性暴力等家暴,而十岁以下遭受过家庭暴力的儿童更是超过八成。之所以家庭暴力在我国会如此普遍的存在,其中既有传统封建文化中男尊女卑、大男子主义等愚昧思想的残留,也有现代社会出现的诸如婚外情、经济问题、个性缺陷、心理变态等新原因。同时,大多数人对家庭暴力还存在着以下的诸多误解:一.社会传统观念普遍认为两口子打架是家务事,不需要别人插手和干涉。二.认为家庭暴力只有在农村和知识水平较低的人群中普遍存在,对高学历高收入人群不够重视。三.受“夫妻床头打架床尾和”,“打打闹闹活到老”和“两口子忍一忍就过去了”等传统思想影响。四.一些妇女抱有宁愿忍受家庭暴力,也不愿让孩子在离异环境中成长的心理。对于这些问题,新出台的反家庭暴力法做出了如下针对性的规定。

规定一:强制报告,《反家庭暴力法》第十四条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应当对报案人的信息予以保密。——该条款说明这些机构在发现家庭暴力的存在时有责任、有义务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我们还应当从法律上规定,对于不报告的情形将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这样才能更加积极主动的保护因年幼或受到威逼胁迫而无法求助的受害者。

规定二:告诫书,《反家庭暴力法》第十六条家庭暴力情节较轻,依法不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对加害人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出具告诫书。告诫书应当包括加害人的身份信息、家庭暴力的事实陈述、禁止加害人实施家庭暴力等内容。——实施家庭暴力的加害人,公安机关处理以后,如果不构成治安管理处罚,那么公安机关在对他进行批评教育的同时可以给他出具一个告诫书,对他的行为予以警告。我认为,这个告诫书不仅要记录加害人的身份、实施家庭暴力的事实陈述以及不得再实施家庭暴力的警告,并且告诫书应当具有成为人民法院审判家庭暴力案件证据的效力。

规定三:保护令,《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三条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当事人在受到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状况时,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以保障自身权益。我认为,应当进一步加大保护令的适用范围和对被申请人的威慑力,增加违反保护令的法律后果,在被申请人违反保护令并将要发生严重侵犯申请人人身和财产权利危害结果时给予被申请人强制性措施。

在一个文明和法治社会,家庭暴力不仅是对家庭秩序的破坏,对家庭成员身心健康的威胁,更是对社会文明和法治底线的突破。反家庭暴力法获得立法通过,对于我国反对家庭暴力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是,我认为《反家庭暴力法》依然存在着一些的问题。

首先,防止家庭暴力的出现不能仅仅依靠一部专门法律,更需要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根据,以反家庭暴力法为依托,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民法,婚姻法,刑法等各专门法律和相关的行政法规,形成一个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互为补充的责任追究体系,既要有政府的权力义务,也要有社会组织的监督制约,从而形成对家庭暴力行为的法律预防惩戒体系。

其次,我们还需要注意到以往家庭暴力案件中普遍存在的取证困难现象,受害人往往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没有充分注意收集证据,并且现行的司法证据规则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家庭暴力案件的特点,导致司法力量对家庭暴力行为的干预不尽如人意。因此,我们应当针对家庭暴力案件,在诉讼程序中,适当减轻受害一方的举证责任,这样既符合家庭暴力案件的特点,也体现了法律关怀弱者权利和保障人权的特点,有利于真正形成司法公正。

最后,虽然反家庭暴力法的出台从法律层面上规范和震慑了家庭暴力这一社会问题的发生,有利于加强对家庭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一方的法律保护,但反对家庭暴力不能仅靠法律的制定,还需要政府部门切实严格的依法执行,社会团体的有力配合,加强反对家庭暴力的舆论宣传,批判封建思想观念,改变社会的传统观念,教育广大群众切实依法履行法律责任,正确运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的权利。

第五篇:对组织部意见和建议

1、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关注长期在偏远基层、困难较多地方默默无闻工作的干部,注重选用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基层干部。有计划地选派有发展潜力的干部到基层、重点工程、艰苦环境中磨练,形成来自基层一线的干部培养链、成长链和选拔链。

2、进一步健全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规范考核内容,改进考核方式,把经济发展又好又快、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群众满意度高等作为评价干部政绩的主要依据。建立健全符合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特点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考核评价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3、积极推进干部交流。加大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干部交流力度,进一步畅通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干部交流渠道,推进跨地区跨部门干部交流,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4、进一步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和教育管理。对年轻干部要着眼长远,早选拔、早培养,多岗位锻炼。同时,加强年轻干部的思想教育尤其是党性教育。

5、进一步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以突出党性教育和履职能力为重点,加强新任职干部教育培训。加强统筹调度,实施分类培训,加强学风建设,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6、进一步强化干部管理监督。在强化日常管理监督的同时,加强对关键岗位干部的重点管理,落实和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经济责任审计、离任检查等制度,探索建立与纪检、检察、信访等部门的举报信息沟通机制。

7、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需要重点抓好企业和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需要在经费投入、组织保障和党建工作协调机制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下载浅论对反家庭暴力立法的意见和建议(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论对反家庭暴力立法的意见和建议(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学校意见和建议

    对章田寺小学 多开展一些有益于学生的文体活动,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 多举办一些周末培训班,发展学生的特长。 老师多与家长沟通交流。 多开展各种安全纪律教育活动 不乱订书......

    对党员意见和建议

    对党员意见和建议(三篇)篇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该同志积极参加支部组织的各项活动,自觉把学习的过程变成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和增强党性的过程。对照《中国共产党章程》......

    对领导意见和建议

    对领导意见和建议 篇一:民主生活会对领导班子成员的意见及建议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征集意见及建议梳理汇总1.思想观念方面存在观念落后,工作创新意识有待提高。2.工作作风方......

    对党员意见和建议

    对党支部意见和建议 1、工作主动汇报、请示、反馈要加强; 2、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工作能力; 3、工作不够开拓。 4、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5、严格要求,自我加压,大胆创......

    妇联对家庭暴力问题调研建议

    今年以来,县妇联共接待有关家庭暴力的信访案38起,为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分析家庭暴力的现状及原因,进一步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县妇联维权部对这些家庭暴力的家庭进行了全面的走......

    对《**市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规定》的建议

    对《**市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规定》的建议针对《**市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规定》的内容,结合**县家庭暴力的现状和特点的实际情况及妇联联合其他部门单位所作的工作与努力,探讨如......

    建立和完善反家庭暴力工作长效机制

    建立和完善反家庭暴力工作长效机制家庭暴力是指以婚姻和血缘关系维系起来的家庭成员中的一方对另一方的施暴行为。単从字面看,家庭暴力不仅指丈夫对妻子的暴力,也包括妻子对丈......

    对保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对做好我市保密工作有何好的意见和建议 保密工作历来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战争年代,保密就是保生存、保胜利;和平年代,保密就是保安全、保发展。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