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亦姝中国诗词大会夺冠 小才女们是这样养成的
武亦姝中国诗词大会夺冠 小才女们是这样养成的
2017-02-0818:13:28来源:东方网
这个春节,央视最火的节目是《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最火的女孩是上海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飞花令”的出口成章,让很多粉丝惊呼这位00后美少女,“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详情请见《<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复旦附中高中生实力圈粉》)
而在7日晚播出的总决赛中,武亦姝最终成功登顶。
而除了16岁的复旦附中女生武亦姝,16岁的上海中学女生姜闻页,13岁的文来中学初一女生侯尤雯,三个上海小囡的诗词修养轮番刷爆朋友圈,也着实让大家对魔都上海的文采风流有了新认识。那么这几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小才女是如何学诗的呢?
关键词:童子功
武亦姝在飞花令环节脱口而出“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现场评委拍案叫绝:“这肯定是童子功,从小积累到现在!”据估计,她的诗词量可能超过2000首。
武亦姝说,自己从小喜爱读诗词,只要是一聊到古诗词她就会抑制不住地兴奋:“我觉得古诗词里面有很多现代人给不了我的感觉。比赛结果都无所谓,只要我还喜欢诗词,只要我还享受诗词带给我的快乐,就够了。”
而这个赛季中,上海唯一的一名初中生侯尤雯在3日播出的第六场百人团比赛中以119秒答对27题,获得第一名。她同时也是本届诗词大会从百人团刷入挑战赛的最小年龄选手。
侯尤雯的诗词量达到近千首。侯尤雯的童年也浸润在古诗文中,“别人的诗词可能是爸妈教的,我却是自学的。沉浸古诗词之路,让我有了一个非常快乐幸福的童年。”
侯尤雯2岁多开始自学《唐诗三百首》,小学时开始自学《宋词三百首》。六年级时就拿过一次全市古诗文大赛一等奖。
她不仅读诗、背诗,还热爱写诗。她从小到大语文成绩优异,进入初中以来,多次获得语文年级组第一。
而另外一位00后才女姜闻页5岁时,读过的书就有她身高那么高,10岁的时候,读过的书摞起来有两个她那么高。
姜闻页,今年16岁,淡定的台风,让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发出“是不是我过分活跃”的感慨。
关键词:功夫在诗外
虽然有如此大量的诗词储备,但东东认为,这三名少女的诗词功夫,是在“诗外”。武亦姝对古诗文的爱好则是受到了父母的影响,她父母喜欢阅读,藏书甚多,尤爱古镇。武亦姝性格开朗而可爱,也受父母影响爱好江南古镇的典雅幽静。
最让人感到惊讶的是高二女生姜闻页,在学业已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她仍参加比赛,并表示“课内学习上学有余力”。爱好诗歌的她,还表示未来想读理科,理想的学府是清华大学或者北京大学。
关键词:诗不在背
关于古诗文背诵和学习,侯尤雯说了四点:一理解、二写、三对比、四背诵。
一、理解
看到一首诗后,不要忙着背,而是先去理解这首诗的全部意思。
二、写
在领会这首诗的全部意思后,试着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创作一首诗。
三、对比
将自己写的诗和原作进行一番对比,看有无重合的地方,理解同一个意思原作为什么要那样表达。这也是对写作能力极好的锻炼。
四、背诵
在经历了上述三个步骤后,你就会发现,背一首诗是十分简单的事情。
侯尤雯表示,其实背一首诗花不了多长的时间,她更多的时间是花在这首诗的背后。
“在学习一首诗的时候,要把这首诗的方方面面的知识全部了解到。”她表示,不只是字词的意思,还要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诗的创作背景,最好能结合当时的历史来看,这样可以帮助自己更立体化地理解这首诗,了解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
小编了解到,侯尤雯的父母并非文学专业出身,但非常注重对女儿传统文化的熏陶。小时候,虽然侯尤雯对唐诗宋词不能完全理解,但坚持诵读,养成喜爱阅读的习惯。上学后,除了坚持背诵,她还广泛阅读经典文言文、四大名著等作品,课外阅读也促进了她在课堂内的学习。她推荐学生朋友们学诗文的书单包括(由浅入深):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人间词话》 《四书五经》 专家如是说
上师大教授王荣生表示,学习古诗词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未来,上海的语文教材中可能还会将增加古文的比例。我们不能把学习古文单一看作考试所需,而是要平衡考试与能力培养的关系。”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申小龙则表示,外语对现代汉语挤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语言结构和思维模式,古文不仅要学习,更应该从小就“背”。虽然几岁的孩子并不理解诗词的意思,但是通过背诵,他们可以感受到古汉语的音乐性,古人也是这样学习的。
复旦附中语文教研组组长黄荣华说,如果我们的考试模式不变,大部分人,为谋生而生活着或者生存着。这些古诗词离他们很远,对他来说确实不能增加他的幸福感,所以他可以不要。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说,这个人他把它当作一种稀缺的奢侈品来看会怎么样?其实,现实是,我们缺诗了。这是我们生命深处的东西,其实它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之中,我们没有发现它,没有珍视它,我们没有真正的因为理解、因为认识而发现它。
第二篇:冠军是这样养成的,00后才女笑傲中国诗词大会
武亦姝中国诗词大会夺冠 小才女这样养成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最火的女孩是上海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飞花令”的出口成章,让很多粉丝惊呼这位00后美少女,“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
而除了16岁的复旦附中女生武亦姝,16岁的上海中学女生姜闻页,13岁的文来中学初一女生侯尤雯,三个上海女孩的诗词修养轮番刷爆朋友圈,也着实让大家对魔都上海的文采风流有了新认识。
感叹羡慕之余,我很好奇,她们的成长修养之路有哪些值得每个家庭借鉴的地方呢
一、诗词功底惊人,好爱是最大驱动力
1、冠军武亦姝从小喜爱读诗词,享受诗词带来的快乐
在飞花令环节脱口而出“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现场评委拍案叫绝:“这肯定是童子功,从小积累到现在!”据估计,她的诗词量可能超过2000首。
武亦姝说,自己从小喜爱读诗词,只要是一聊到古诗词她就会抑制不住地兴奋:“我觉得古诗词里面有很多现代人给不了我的感觉。比赛结果都无所谓,只要我还喜欢诗词,只要我还享受诗词带给我的快乐,就够了。”
2、百人团入挑战赛的最小选手侯尤雯
上海初中生侯尤雯在3日播出的第六场百人团比赛中以119秒答对27题,获得第一名。侯尤雯的诗词量达到近千首。
侯尤雯的童年也浸润在古诗文中,“别人的诗词可能是爸妈教的,我却是自学的。沉浸古诗词之路,让我有了一个非常快乐幸福的童年。”
2岁自学《唐诗三百首》,小学自学《宋词三百首》。她不仅读诗、背诗,还热爱写诗。她从小到大语文成绩优异,进入初中以来,多次获得语文年级组第一。
3、00后才女姜闻页 5岁时,姜闻页读过的书就有她身高那么高,10岁的时候,读过的书摞起来有两个她那么高。
今年16岁的她,台风淡定引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发出“是不是我过分活跃”的感慨。
二、孩子成才,离不开父母栽培
从三位才女的经历来看,她们之所以能够有如此深厚的诗词功夫,跟她们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父母重视对孩子的文学素养的熏陶,让她们从小开始接触古诗词,才有了如今的成就。
虽然有如此大量的诗词储备,但这三名少女的诗词功夫,重在“诗外”。
1、武亦姝父母喜欢阅读,藏书甚多
武亦姝对古诗文的爱好是受到了父母的影响,她父母喜欢阅读,藏书甚多,尤爱古镇。武亦姝性格开朗而可爱,也受父母影响爱好江南古镇的典雅幽静。
2、侯尤雯的父母非文学专业,但注重对女儿传统文化的熏陶
虽然侯尤雯小时候对唐诗宋词不能完全理解,但她坚持诵读,养成喜爱阅读、自学诗词的习惯。上学后,除了坚持背诵,她还广泛阅读经典文言文、四大名著等作品,课外阅读也促进了她在课堂内的学习。
3、姜闻页表示课内学习学有余力
高二女生姜闻页,在学业已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她仍参加比赛,并表示“课内学习上学有余力”。爱好诗歌的她,还表示未来想读理科,理想的学府是清华大学或者北京大学。
三、我们为什么需要“诗和远方”
有很多家长和同学会说,: “高考语文一共才6分默写分,背书的时间可以多做好几道理科题,分数早回来了!”“背完大纲要求篇目已经很累了,哪有精力学习课外古诗文!”“我又不读中文系,有必要学这么多吗?” 对此,武亦姝母校一位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解释道——
1、脱离传统文化教育环境氛围,导致孩子认为古诗文难背
”身为中国人,文化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烙印终归会显现出它的力量。而高中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每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应该对中华传统文化有初步的认识。“
“不同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不同,但身为一名中国的高中生,应该接受并且能够欣赏古诗文。”黄荣华坦陈,学生之所以会认为背诵古诗文那么痛苦,一方面是因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古人不同,阅读、记忆与自己的生活脱节的作品是很困难的。
更重要的是,很多孩子在初中和小学阶段并没有经历传统文化教育的环境和氛围。“我让他们现在背诵那么多的古诗文,是希望他们未来的某一天也能够回想起自己曾经学过的这些内容,并且能够欣赏它。”
2、对古诗文的轻视,很大的阻力来自于应试的氛围。
在如今的古诗文教育中,很多中小学语文教师选择“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
黄荣华清楚地知道,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和古诗文“合拍”,但令他感到遗憾的是,在不少学生、家长甚至教师的心里,古诗文教育并不被看重,而主要理由竟然是“古诗文教育见效太慢,而且对考试无益”。
黄荣华说,“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中生,要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版图’有多大。”否则,会影响他们的自我身份认同、文化表现力,以及对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学生应在古诗文教育中,感知生命与周遭事物的关联,更重要的是,自觉形成“文化史”的概念。
感谢诗词大会这900分钟,让我们有了对诗词更深入的思考。
这900分钟,是“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学习。这900分钟,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的鉴赏。这900分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赞叹。这900分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的嘉许。这900分钟,是“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哲思。
第三篇:诗词大会大热,武亦姝走红,该拍手称赞还是理性看待?
诗词大会大热,武亦姝走红,该拍手称赞还是理性看待?
时事材料:这个春节,央视最火的节目是“中华诗词大会”第二季,最火的女孩是上海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飞花令”的才思敏捷,让很多粉丝惊呼这位00后美少女“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1月7日晚总决赛,武亦姝最终胜出,成功登顶。这几天,朋友圈被诗词大会及其总冠军武亦姝刷屏。武亦姝被赞为行走的诗词库,圈粉无数。对这一现象,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教师点拨:对于这个时事热点,可以多维度进行解读。可以谈传统文化的回归和复兴;也可以对这个现象进行冷静理性的思考,谈其弊端。
学生作文实战:
以媒体为桨,扬传承之帆
张腾
随着《中华诗词大会》等文化节目的热播,武亦姝等才思敏捷、不拘于时的少年才子逐渐映入我们的眼帘。当优雅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媒体相融合,无疑为其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近年来,电视行业的商业性日趋明显而忽视了对传统中华文化的发扬传承。《中华诗词大会》等节目却不落俗套,稀释了节目中的商业成分,通过诗词知识竞赛的方式,最大化的利用媒体优势开启了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大门,也正是其清新文艺的节目风格与中华文化的自然魅力,使得它一时间俘获了众多观众的眼球。
除了节目形式,其内容也同样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武亦姝等才子佳人的出现证明了新一代青少年并非垮掉的一代,她们同样对中华文化有着充足的文化自觉,凭借着对诗词的热爱展现了新人的英姿。《中华诗词大会》吸引了众多高文化素养的人才参赛,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吸引着更多的人参与到中华文明的传承中去。其沉淀着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社会效益也是其他娱乐节目难以媲美的。
当代媒体不容忽视的一股重要力量就是社交网络。微博、微信、论坛等信息传播平台在无形中也充当了传承文化的船桨,将电视媒体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化。才子佳人迅速走红网络一方面直接反映了人们对中华文化的内心认同,另一方面却也有可能让其在欢呼和掌声中迷失方向。治学需要平和淡泊的内心。我们敬佩武亦姝等人过人的文学素养的同时,也要悉心呵护每一份本真的、不汲汲于名利的对文化的热爱,我们当赞赏的是新青年在新时代不忘传统精华的行为,而不是急于为冠军封名记功,盲目崇拜。
大众传媒能最大限度地超越时间与空间完成信息传递,而正是现代化的大众传媒才能在时代进步的今天使优秀的中华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发展。时代需要更多关注社会效益的节目出现。《中华诗词大会》只是开启了电视节目的新方向,而后会有更多文化类节目的出现,更多才子佳人的绽放。站在新的时代,我们当握好手中的桨,让中华文明之舟扬帆远航!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代明远
原来除了秀下限与拉仇恨之外,一个普通人还可以凭借才学与修养成为网红;原来除了传播谣言和炒作明星之外,自媒体平台也不吝于将关注与热议送给并非“身患绝症”也未曾“犬口救童”的年轻女孩。原来这纵然是一个喧嚣与躁动的物质时代,但春风化雨的精神财富仍会受到尊重与推崇。
人们常常感叹社会的拜金逐利,并以此作为自己心安理得远离书籍的理由,仿佛市场经济的浪潮已将传统文化从心灵中洗去,而古简故纸也在镁光灯下无处容身。然而武亦姝却用她的事迹告诉我们:在任何时代,对美好文化的需求都潜藏于人们的内心深处,同样在任何时代,个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素养与底蕴,用正面形象吸引“眼球”。
正如此前的任何时代一样,我们可以自然而然的倾情于文化,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修养。诚然,不是每个人都会对三坟五典中字音的训诂与名称的考据产生兴趣,但这并不妨碍他在文化的园地中沉浸陶醉,含英咀华。一个对伏生与孔颖达孰是孰非毫不关心的人也可以在诗词歌赋间流连忘返。不需成为皓首穷经的学者大师,任何人都可以从优秀文化的三千弱水中选取适合自己的一瓢甘泉。
与此前的任何时代不同,我们可以通过前人难以想象的平台展现风采,给他人带来启发和激励。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播的作用已毋庸赘述。昔者惠子五车、安世三箧,而今日只凭手机等现代化工具便可以坐拥百城。自媒体平台的发展,也在不经意间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点开微信,在铺天盖地的娱乐八卦、养生保健、心灵鸡汤等信息外,仍有人在读书品茶、吟诗作赋、解读墨字黄页中的悲欢离合;打开电视,在席卷八荒的娱乐节目中,仍有人在谈论汉字的笔法,讲述成语的由来„„它们看似势单力薄,但总不乏读者与观众,并在某个时刻,以一鸣惊人之势令公众耳目一新。
不言而喻,当今的文化现状问题众多,纵然是武亦姝的走红,也隐藏着令人不安的种种因素。但与其从中挖掘信息来进行商业化的炒作或对从众跟风的社会心理大加批驳,不如起而行动,由感染成兴趣,化喜好为学习,实现“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的积累,让我们珠玉一般的传统经典文化浸润我们国人的心灵。如此,才应是武亦姝给我们的真正启发。
一曲菱歌时人赞,歌罢犹恐旧河山
丁嘉伟
新春飞花千万朵,一曲诗词入心扉。今年春节,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以及冠军才女武亦姝引爆朋友圈。不可否认,诗词大会确系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场盛宴、一曲雅乐,但热度褪去,真正的诗词文化真的就得到很好的发扬和传承了吗?
当朋友圈被娱乐圈统治,春晚被大小明星刷屏,中国诗词大会无疑是一股清流,沁人心脾,但这股清流又能行径多远呢?这种文化“盛宴”往往只是文化的悲哀,整个时代加速前进,传统文化日渐衰微,也许中考高考反而成了传统诗词的马其诺防线,就算如此,还有人指诘高考中古诗文占比过高。整个轻浮的社会对传统文化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盛宴过后怕总是长久的冷场。
“行走的诗词库”武亦姝无疑是本届诗词大会一个突出的亮点,成功登顶,圈粉无数,这必然有她本人对于中华传统诗词的喜爱和不懈的努力,是多年积淀的成果。可说她“满足了一些人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给予其的定义将“00 后美少女”放在首位也不免有失妥当。同时,令人担忧的是,圈粉是为文化的传承还仅仅是对对才女的个人崇拜。人心中如果缺乏文化土层,那么这种狂热不过是一层薄薄的尘埃,风一吹就杳无踪迹了,又如何能让文化之苗发展壮大呢?
此外,文化娱乐化现象也愈演愈烈,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手段传递文化可以让人更好的理解和接受,文化世俗化也存在于各个历史时期,可这不代表文化允许过度娱乐。现代社会商业盈利,娱乐至上,但文化之旅必然要宁静方致远,文化顺应大众娱乐可以更广传播,而人民也必顺应文化庄严以真正传承。对文化应当抱着肃穆庄重的态度,如果只是对其娱乐性感兴趣的话,真正的文化也难以为继。
居安思危,防微杜渐,永远不要让时代充溢着浮躁和浅薄。中国的崛起必然要有文化的复兴,真正的文化复兴刚刚起步,诗词盛会固然可喜,但文化不是花瓶器皿,不是一年一度展览之用,而是要深入每一颗心灵,令整个社会形成崇尚知识文化的风气。
一曲菱歌时人赞,歌罢犹恐旧河山。盛会虽去文犹在,人走未可就茶凉。文化不是篝火后的余热,而是星星之火,心心相传,文化之路应当去伪存真,规避轻浮,有所着力。变刷屏为感心,改圈粉为悟行,文道弥远,力行可至。
理性看待才女,潜心感受文化
张苏
自武亦姝“诗词大会”一举夺魁后,各界赞誉不断,大有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态,而在铺天盖地的舆论宣传之下,我们更该理性理性看待才女,潜心感受文化。
毋庸置疑,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瑰丽的奇葩,有着无以伦比的价值。这场“诗词大会”的举办,也正是为了唤醒人们对诗词的关注,但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人不难发现,大会题目在设计上略有偏易,这也是为了照顾广大的受众群体。从这里我们也不难看出中国人在诗词文化方面的欠缺。因此,当武亦姝这位“00后”展现出超人的文学素养时,马上被众人捧上神坛。
我们需要榜样,但也应该理智的看待榜样。武亦姝通过“诗词大会”这个平台展示了她的诗词修养和超俗的气质。可是,泱泱华夏,还有多少像“武亦姝”这样的人没能拥有这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呢?十三亿人中,卧虎藏龙,肯定还有“刘亦姝”、“李亦姝”等等。因为大众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缺失,我们迫切的需要一个偶像,但诗词大会不是选美比赛,当武亦姝以才气压倒全场时,媒体网友又何必以“00后美少女”的噱头来过分宣传,使一位未成年深陷舆论漩涡呢?
看“诗词大会”,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关注文化,滋润心灵,而不是停留于表面的肤浅。如果大家钦佩武亦姝的才学,所应该做的,难道不应该是向她学习,到传统诗词中找寻精神家园吗?
如大会口号所说“人生自有诗意”,在诗意的人生中诗意的栖居,不正需要我们潜心诗词文化来滋润自己的灵魂吗?与其在微信朋友圈中附庸风雅的转发有关武亦姝的文章,空喊几句口号,不如静下心来多读几卷书。
同时,我们应该考虑过分强大的舆论是否正在伤害着这个才十六岁的女孩?过度的挖掘又是否会导致“伤仲永”的悲剧呢?当整个社会都在一片喧嚣浮躁中时,理性又当安放何处呢?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在高速发展,瞬息万变的社会里,希望大众人民可以理性看待才女的走红,潜心感受我们美妙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