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九重阳说团圆
九九重阳说团圆
重阳节不仅是农历九月里最重要的节日,也是自古而来最富人情味的节令。静心抚思,由重阳节生发出来的对生命的慨叹、认识和追忆,动人心怀。因此,自古以来,文人写重阳节的诗章也是非常多。如白居易的《重阳席上赋白菊》“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李白的《九日登山》“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等等,秋节与老龄同咏,无不令人感动。
重阳节更是一个晚辈孝敬老人的日子。这一天,儿女们都会带上礼物,回家探望老人。或为老爸老妈做上一顿好饭,或陪着老人喝一点酒,叙叙家常、叮嘱珍重。为此,不少老人希望天天都过重阳节。虽说重阳节并非是热闹的大节,但在老人的心里却是极其重要,他们心中那种对团聚团圆的期盼非常強烈。由此说来,九月九也是一个家人团聚的节日。
在古代就有重阳节出门游玩的习俗。晋代的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写到:“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据说,九月重阳,明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拜谒。如果将这一日定为登山节怕是再准确不过了,故民间将重阳节称“登高节”早已有之。
这一天除了登高遥望故人之外,还有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风习。据说插茱萸、佩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很普遍了。男子、妇女和儿童都要佩戴。北京人还将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重阳节的诗词中说到“插茱萸”的,属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最有名,也流传最广。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将重阳节的风情风习展示得最为鲜活。
在这一天里,民间还要举行祭祖活动,称之为“秋祭”。此外,在我国南方的有些山区还保留着“晒秋”习俗。有介绍说,篁岭每年九月九就开始进入了“晒秋”的旺季,同时举办隆重的“晒秋节”。
九月九重阳节历经千百年,从古至今,其风俗风情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愈加被广大民众和地方政府重现。这一天,“回家”是关键词,使用频率之高之广,甚为空前。君不见大街小巷、村之阡陌,到处都是喜气洋洋提着礼品去看望老爸老妈、老同志、老战友、老前辈的人们……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第二篇:九九重阳
九九重阳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记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在那时就已经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了。
延续到了汉代,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由此可见,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是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魏晋时期,“重阳节”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唐朝时,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到了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庆祝,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到了清代,这种风俗依旧盛行。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古人在重阳节里一般有如下活动;出游赏景、登高赋诗、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
第三篇:九九重阳
九九重阳登高赏菊 【摘要】: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关键词】:重阳节;秋游赏景;老人节
重阳节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我国民俗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一个人从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粘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
一、现代社会的几大民间节日
传统的民间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腊八节等等。现代的民间节日: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等等。
二、民间节日的作用
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遗产,它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传承传统文明的功用。首先,传统节日是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它承载与传递着传统。人们利用传统节日定期进行传统的表演与传统的教育,使传统在民众生活中得到延续与加强。传统有时隐藏在生活的背后、隐藏在人们的思想深处,人们要选择具体特殊的时间将它表现出来,人们通过各种节俗活动,在耳濡目染中自觉理解、接受传统,从而实现传统的传递与继承。
其次,节日最大特点是周期性复现,传统节日周期性的复现就为我们强固民族文化传统提供了有力保证,传统节日保守与强化着传统。民俗节日的周期性出现,人们不断地脱离日常世俗时空,回到神圣的历史时空中,直接面对自己的祖先,反复重温传统,体味传统,从中汲取新的文化力量。
第三,传统节日给传统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重要机会。传统依赖家庭与社会传承,其中节日是重要的时间载体。对于传统的认识与理解各时代都有不同的侧重,人们在传承文化传统的时候,不断地赋予传统以新的解释,这种新解释往往构成新的传统内涵。比如我们中华文化传统的核心是和谐,它在古代偏重于人与神、人与家族的和谐。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在节日活动中不断地创造出普通人与具有高尚情操的历史人物之间的精神联系,创造出人们与村落街区邻里之间的情感联系。
三、关于重阳节的习俗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一)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
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二)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三)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四)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四、现代人过洋节之我见
在这个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之文化间的联系日趋紧密,尤其是外交事业的发展。过洋节也随之流行起来。其中为大众所知晓的,就我比较熟悉的有:情人节、狂欢节、国际妇女节、国际劳动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圣诞节等。
(一)人们对待洋节日的不同态度
现代人过洋节,说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洋节日在“年轻之中国”越来越流行,中国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情在递减。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文化交流势不可挡。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节日文化的交流融合理所当然,自然而然。商家、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青年人之间人际交往特别是异性之间交往的需要亟待满足,全球化的发展,不同的文化之间交融。
人们对待洋节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应该全盘抵制洋节日,因为这与中国传统节日有着很大的差别,不适合中国人;还有的人认为外国的都是好的,追求时髦新鲜不管好坏统统接受。对于这两种偏激的想法,现阶段,经济、社会在不断的前进,不断的发展,外来文化、节日大量涌入国内,人们开始接受,尤其是很多年轻人盲目的“接受”,为了追求时髦新鲜不管好坏统统接受,并且与我们传统的节日形成对立,感觉中国的节日没什么意思,过洋节才有意思。这两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二)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对待洋节
1、“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西方节日受历史宗教文化的影响,大都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尽管宗教大都是劝人向善的,但毕竟在我们这个国度里崇尚宗教信仰自由,因此就不
好对这些节日做出什么硬性规定。对于那些带有一定的西方生活情趣的节日如情人节、愚人节等,则完全可以随兴所至,“悉听尊便”,毕竟它可以给我们紧张、枯燥的生活带来一定的生活情趣,注入一丝活力。而对于那些既带有西方浓郁的浪漫情调又符合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等,我们则要大力提倡,努力推广,以不断提高民族素质,加快社会文明进程!
2、要避免狭隘的民族主义
对外来节日不要排斥。而对于我们传统的节日我们更应该坚持、发扬和保留。随着我们国家在世界地位的提高,现在我们国家的节日也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现在很多国家在春节这一段也放假和庆祝。
综上所述:在过洋节这个问题上,还要避免陷入极端的、狭隘的民族主义。不管哪一种文明都蕴含着人类的智慧,都值得去关注,去学习,要充分了解和借鉴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提倡弘扬自豪的东西,不一定要把基础建立在否定人家的优点上。中国文化的进步,需要外来文化的注入和砥砺。真正的中国文化传统就是“兼容并包,有容乃大”。中国文化应该在保持自己的特征的前提下,积极借鉴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才能使自己更加完善。正所谓:山不辞石,故其成为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
【参考文献】
杜尚侠.中国民俗文化丛书.重阳节;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第一版
第四篇:九九重阳
九九重阳 昭君驼绒“敬老孝亲”
文/图 本刊记者 赵炜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敬老人,是每个作儿女的应尽之道。孝顺老人,是感恩的具体体现,是人性的美丽表达,是社会和谐的核心内容,是人类发展的基本要求。
10月10日上午10时,由呼和浩特市妇女联合会、内蒙古骆驼保护学会、内蒙古昭君驼业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联合发起的首届“昭君驼绒被杯”呼和浩特十大孝星暨敬老爱老优秀短信有奖征集活动结果在呼和浩特市长安金座酒店揭晓。杜威、赵建清、张明、张文淑、王润兰、张国瑞、郭瑞锋、盛玉娥、杨小池、于丽10人被授予首届“昭君驼绒被杯”呼和浩特十大孝星荣誉称号;刘燕萍荣获首届“昭君驼绒被杯”敬老爱老优秀短信一等奖,孙艳云、袁德、许厚枝等三人荣获敬老爱老优秀短信二等奖,党凤山、李宏雷、江晶晶、郭程华、朝乐梦、智海峰、杨东升、赵全喜、武首文九人文等荣获敬老爱老优秀短信三等奖。
内蒙古自治区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郝智浓,民盟内蒙古区委副主委、内蒙古社科院经济所名誉所长、著名经济专家姜月忠、内蒙古自治区公益慈善事业协会会长郝满贵、呼和浩特市妇女联合会副主席李欣莉、呼和浩特市妇女联合会宣传部部长贾卫红、内蒙古昭君驼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廉凌云、内蒙古骆驼保护学会会长等领导出席颁奖盛典,并为获奖者颁奖。
记者在颁奖现场了解到,此次荣获十佳孝星的名单中有古稀老人,有人民公仆,有二十一世纪的90后大学生,还有为了照顾老人未嫁的孑然。据悉,荣获首届“昭君驼绒被杯”十佳孝星的十名获奖者每人将获得内蒙古昭君驼业有限公司奖励价值5000元的昭君驼绒制品;荣获“敬老爱老优秀短信”的一、二、三等奖的将分别由内蒙古昭君驼业有限公司提供的价值5000元至300元不等的驼绒制品奖励。
在颁奖典礼上,90后的大学生杜威说起孝敬父母感慨地说:“孝敬长辈是我们每个当儿女应尽的责任,只要我们每个人真心付出,社会就会更加和谐”。
据介绍,杜威7岁时,母亲因病导致全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他11年如一日,帮着爸爸照顾妈妈,为了妈妈,年仅20岁的杜威学会了下胃管、插尿管、量血压、打针、按摩、营养配方等医学护理知识。杜威的这一幕幕事迹给了我们对孝和爱的足够想象。而一次次的打击和磨难,破茧成蝶的是杜威人生的另一个完成:成为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学生。此时此刻,这位90后的杜威,给我们安慰的不仅仅是他的孝心,而是他经历后的坚强和成长。内蒙古昭君驼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廉凌云对“孝”字这样诠释:古人云,我孝于亲,子还孝于我。一个人如果对父母不孝,他的儿女会对他孝敬吗?不孝敬老人的人,也势必会遭到家人和亲朋的鄙视,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内蒙古自治区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郝智浓在颁奖仪式上说,敬老孝亲是中华民族的良好传统,此次“十佳孝星”评选就是在群众中树立敬老孝亲的模范,让文明风尚更加深入人心。十佳孝星是新时期文明有礼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的典型代表,他们来自基层,都是来自最基层的普通市民,却用大爱书写人生华章,用坚定的行动、无声的语言诠释了呼和浩特天堂草原的城市品格。他们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文明的典范、是群众学习的楷模。希望全区各族儿女以此次表彰为契机,大力弘扬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风尚,以高尚的精神为引领,把满腔热情化为工作动力,坚定信心,鼓足干劲,顽强拼搏,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九九重阳
暖冬计划--金秋(九九重阳)敬老慰问联谊活动
随着改革开放已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繁荣,医疗条件的提高,中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有很多老人因为子女工作繁忙被送进了敬老院。准老爱幼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为了让敬老院的老人们在寂寞无聊的生活中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放松一下心情。同时为了唤起当代人对敬老活动的关注,更是为了让更多年轻志愿者了解当前敬老的重要性,时代精英(香港)文化交流有限公司联合天维心连心志愿者,将于2012年10月28日在北京东城区老年公寓举办“暖冬计划--金秋(九九重阳)敬老慰问联谊活动”
此次活动天维心连心志愿者团队举办,北京东城区老年公寓承办,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长青基金副秘书长龚俊熙将会出席本次活动。该活动形式为天维心连心志愿者与老人同台的表演的慰问形式。
天维心连心志愿者团队
2012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