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恩有我助力成才
感恩有我助力成才
让孩子学会“感恩”,有一颗感恩的心,对于生长在现代社会的孩子们很重要。感恩教育不能是口号,不能仅仅是给长辈洗个脚、给家长捶个背,需要一种更能让学生体验、参与的载体,从感恩父母到感恩社会。
一、思考:不和谐的现象
刚接手这个只有37人的三(4)班,我暗自欣喜了好一阵,人数少,好管理、少费心。可是,这只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天之骄子、唯我独尊,父母长辈的疼爱已超出了正常指标,溺爱成风。于是乎,每天张三故意弄断李四的铅笔、赵四故意绊了王五一跤„„类似这种事件时有发生,隔三差五地有学生来报告教室里发生的不和谐事件,真是一个头两个大。我们班的学生到底怎么啦?于是乎,晨会、班会,只要一有时间我就开始在班中念念叨叨起来:“同学们,我们三(4)班是一个整体,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是兄弟姐妹,我们要相互帮助,千万不能打打闹闹„„”可似乎是一阵风,从学生耳边刮了一下就走了,收到的效果并不是很大。如何让学生学会去关爱他人、去帮助他人呢?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在班级管理中,我边思考边摸索着。
二、缘起:爱心捐书
一日,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向全体少先队员发出了一个 “捐出一本书,献出一份爱”的爱心捐书倡议,希望每位学生都能捐出一本书来帮助远在江西省岑阳中心小学的小朋友们,实现他们阅读的梦想,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呀!通过这一活动可以让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去关爱他人、回报社会。可是,问题又来了。我突然想到学期初布置班级图书角的事情了。那天,当我兴高采烈地布置学生明日每人至少带一本图书放入我们的图书角来充实我们的阅读量,并且最后还加了一句文质彬彬的标语:如果每人带来一本书,那你收获的将是37本书上的知识。想象着第二天图书角里满满的图书,不禁喜上眉梢。谁知,第二天的情况竞像天气一样大跳水,稀稀拉拉地有人将自家的书拿上讲台,清点完毕后大跌眼镜,只有15本。正当怒气要爆发的时候,晨会课下课的铃声响了。解散了学生后,我留下了几名同学了解了情况,他们不带书来是怕其他同学把他的书翻坏了、弄丢了,因此,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书。如此纯真的年龄却有这样的想法让我有些诧异。该怎么办?
三、计划:感动着、行动着、改变着„„
做了两天的准备工作之后,我的改造计划开始了。恰逢班队课,上课伊始,我神秘地告诉大家今天老师要讲一个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同学们的耳朵一下都竖了起来,老师小时候的故事想必很好听。故事的主要内容就是告诉学生,我小时候很喜欢看书,可是因为家庭经济原因家里没有书看,每次向同学借书看都要借着昏暗的灯光看很晚,有时甚至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看。同学们一下就被这种爱书的心所吸引了。趁热打铁,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特地拜托江西岑阳小学德育处的柯老师拍摄的他们学校学生爱书、渴望知识的图片:或三五成群的学生围着一本破烂不堪的图书,看得津津有味;或被拥堵在人群之外无法看到图书,那双渴慕的眼神;或肩背一篓草却还埋头看书;或就着灶台里的柴火苦读„„伴着舒缓却有点哀伤的音乐,一张张图片、一幕幕场景,呈现在孩子们面前的是一个不一样的世界,那个世界是多么需要关爱呀!突然,教室里传出抽泣声,小洁哭了。回头一看这些孩子们,眼圈都红红的。我知道虽然这些图片中发生的场景对江西岑阳的孩子们来说正常不过,却触动了衣食无忧的孩子们的心。“老师,我家里有很多妈妈给我买的课外书,我想带过来,您能帮我给照片里小朋友吗?”“老师,爸爸刚为我买了一套新书,我也想给这些小朋友,他们比我更需要。”„„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多,我趁机把为“岑小”捐书的爱心倡议跟同学们说了,全班异口同声地表示要帮助他们。下课铃声响了,可不知为什么今天的学生却没有离开教室,他们在思考着什么吗?
第二天早上,我刚踏进教室门,被眼前的景象所惊呆了,大的小的,新的旧的,满满一讲台都是书,而且摞得很高。小洁足足捐了20本、小阳还特地让爸爸去书店买了一套新书、小志把他最心爱的杨红樱故事集带来了„„一曲爱的赞歌荡漾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召集了班干部清点了一下,总共113本。我知道感恩的种子已经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了,对他人的关爱、对社会的回报,才是最大的感恩呀!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呀!
四、后续:精彩延伸着„„
捐书热潮之后,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岑小”的孩子有更多的书可以阅读。对我而言,收获的更是孩子们的转变,教室内不和谐的声音少了,互帮互助的影子多了,其乐融融,真的像个充满爱的大家庭了!
学会感恩,学会回报,世界将天天充满精彩,孩子们将快乐成才!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小学目澜校区)
第二篇:感恩成才征文
感恩成长,励志成才
走,走在求知之路;想,想在梦想之途。
其实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深感荣幸和自豪。因为我是那些被称作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是将来祖国建设的接班人。而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开创出自己的一番事业,也一直是我人生的目标。可我还认识到在这栋梁之才前面有着“未来“这一词,表示我现在还不是栋梁之才,还不能承担起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因此,现在我需要励志成才,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争取早些成为国之栋梁,积极投身于社会现代化建设中去。而作为诸多困难学子中的一份子,一方面我受到了许多好心人的无私帮助和鼓励,使得我能无忧的去学习,生活,去汲取知识的宝藏。既然接受了他们的恩情,我就得懂得感恩,所以我要感恩成才,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所以下面我想就励志成才和感恩成长的含义来谈谈我个人的理解。
励志成才,何为励志?励何志?这是每个励志成才的学子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首先,何为励志?以我个人的观点来看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是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即要给自己定下一个远大的人生目标;另一方面就是要去磨砺自己的意志,是自己对成才之路更加坚定。再者,励何志?这一句其实尤为重要,因为这关系到一个人对自己所选择的路是否明知。回过头来,励何志?这取决于每个人的志向,兴趣,以及个人的能力等等。一个人觉得自己有多大能力,能够在哪个领域有所成就,对从事哪方面的事比较感兴趣,只要自己努力朝着这个方向不断进修,终有一天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前提是我们能坚持不懈的走下去。明确了自己的前进方向,确立了奋斗的目标,只要能坚持下去,定能成才,成就非凡的人生。感恩成才,为何感恩?如何感恩?这也是每个感恩成长的学子需要考虑的问题。首先,为何感恩?正如前面所说的,作为众多受助学子中的一份子,我们既然接受了好心人的恩情,那我们就承受了一份无私的爱心。只有懂得感恩,在感恩中成长,才能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让我们的世界逐渐充满爱,所以我们要感恩成长。其次,如何感恩?作为在校大学生,我们暂时没有能力去回报社会,但我们可以做的仍然有许多。其中学习尤显重要,我们作为学生可以做到,刻苦学习,感恩成才,以在校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好心人的爱心。这样他们会觉得欣慰,因为他们会觉得自己帮对了人。感恩是一种回报,也是一种对爱心传递的认可,我们要怀着感恩的心,去励志成才,去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贡献的栋梁之才。苏轼曾说过:“成大事者非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古人对励志成才中的励志尤为看重。我们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必须要有远大的志向即要励志成才。无论在什么时候,这都是成才的必备条件,没有励志就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像一艘不清楚目的地的轮船,无论它的航速有多快,它永远只能在航程中徘徊,永远达不到停泊的港湾。由此看来,励志成才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十分重要,所以我们要在励志中怀着目标前进,再前进。
最后,我想引用钱学森教授的遗世之问:“我们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句话来作为每个励志成才学子的警示。我们正处于大学这一黄金时期,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去虚度我们的青春。既然决定了要励志成才,感恩成长,我们就要付出相应的努力,去证明自己,依靠自己的不懈努力成为杰出人才中的一员,取得成功,去告诉国人:“我们的大学并不输于外国,成才之关键在于励志,在于一颗求知,成才的心,若我们的大学生都有了这样一颗励志成才,感恩成才的心,我们的大学也能够培养出杰出的人才!”
第三篇:教育金规助力孩子成才
教育金规助力孩子成才
1.一个经常得不到激励的人潜能仅能开发到20%-30%,一旦得到激励,潜能将会开发到70%-80%。
2.初中之前最该培养孩子的四个方面:1)广泛阅读兴趣的养成;2)阳光健康性格的培养;3)良好思维的开发;4)确定一门特长。
3.成功教育强调,当一个学生反复遭到失败的打击后,便成了差生。所以,让一个差生变好最有效的办法便是反其道而行之。即让一个差生反复享受成功的喜悦,差生就变成了优生。这么多年我就是用这样的方法帮助一个个学生走出了困境。
4.这个世界上除了心理上的失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失败。
5.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
6.学业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我说是心态。心态的关键是什么?我说是自信。
7.所谓成功,就是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最后把百分之一的希望变成百分之百的结果。
8.一个人成功的大小不是和别人比你做得怎样,而是和自身的潜能比你做得怎样。任何时候都应该有一个跳起来能够得着的目标。
9.我们追求一个完美的结果,但并不是要追求一个完美的过程,因为潮起潮落、斗转星移本来是大自然的规律,一个学生的成长也必然沿袭这种波浪式前进的方式。
10.“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淘尽黄沙始得金,苦到尽头方知甜”,这些都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一个在学习上不想吃苦的人,也就永远享受不到学习的快乐。
11.美国的传奇将军麦克阿瑟说过:“只有不怕死的人,才配活着。”把这话套用在高考上就是:“只有不怕失败的人,才配取得最后的成功。”
12..行百里者半九十,表达的含义是:当一件事情,越来越接近终点和成功的时候,往往越重要、越艰难,所以谁如果能够在最后的时刻,抓得好、抓得牢,谁就能笑到最后,笑的最甜。
13.部队上讲:”只有平时多流汗,才能战时少流血”。高考同样如此,只有平时多暴露问题,才能高考少出现问题。
14.从自己最容易干的事开始干起,立即行动,你就迈出了走向辉煌的第一步。
15.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学习中出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出了错误后轻易放过。
16.你可以长时间地不学习,但是你学习的每分每秒必须是高效的。
第四篇:圆梦助贷 助力成才
“圆梦助贷 助力成才”
——记广轻管院2018“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下乡行”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将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德育工作融入到日常活动与实践当中去,同时也为了加大对我省贫困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困难学子资助及助学贷款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学生资助政策更加深入人心,7月18-27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分团委利用2018年暑假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契机,组建“圆梦助贷 助力成才”宣讲团队奔赴汕尾黄羌镇及惠州高潭镇两个革命老区开展了为期十天的“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下乡行”(以下简称“助贷行”)活动,为因贫困在求学成才道路上忧虑不前的莘莘学子送来了笃定前行的希望和曙光。
此次“助贷行”采取以点划线、以线结面的全覆盖方式进行政策宣传,宣讲团队深入黄羌双圳八一希望小学、西坑实验学校、高潭中学等当地多所中小学校开展师生座谈与政策宣讲活动,期间走访调研附近的50多户老区贫困家庭开展“点对点”式的政策宣讲、以人流量较大的革命老街(高潭马克思街、列宁街)、红色旅游景点(海丰革命烈士暨革命斗争史纪念馆、红宫红场、彭湃故居、黄羌革命史料馆、高潭革命历史陈列馆、中洞改编革命广场等)为主线进行扩散式派单宣传。过程中派发广东省教育厅及国开行的助学贷宣传纸质资料650份及纪念品500份,开展助学贷问卷调查近600人次(其中线下开展近200人次)。
该活动宣讲活动效果十分明显、活动得到当地镇政府、各学校及老区居民的肯定与一致好评,汕尾市电视台为此专门进行了采访报道。
第五篇:家访---助力学生成才_____家访征文
家访---助力学生成才
嘉祥街道东关回民小学
家访是教师走进学生家庭,对学生进行的一种访问,也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它是教师关爱学生的一种表现,也是教师与家长交换意见的途径,达到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它作为维系教师、父母、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通过家访,可以保证学校“两条腿”平衡走路,促使学生健康发展。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教育过程中要充满期待,如果把一份爱心放在家访中,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次家访就是一次让孩子进步的机会,会让一个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发生很大的改变。对于一些所谓“调皮” “问题”学生的家访,教师要捧着一颗爱心,了解孩子的心灵需要,不仅帮助孩子纠正错误,更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家访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现代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做生意的不乏少数,从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有些交由爷爷奶奶管教,他们却更加宠爱,使得学生的心理放纵,让学校教育工作难上加难。
第二,正因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有求必应,以至于溺爱和放纵,养成了骄纵的心理,他们在言论、态度、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挑吃挑穿,爱耍脾气等不良行为,这给学校教育带来诸多的难处。家长望子成龙,只看重自己子女的学业成绩而忽视或放松了对子女的思想品德、纪律教育,有些家长对素质教育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对素质教育提出质疑,与其背道而驰,这使得学校教育工作开展很不顺利。
第三,家长误认为孩子很聪明,小学回家不学习也能取得好成绩,如果不能这样,会不会是老师的教学存在问题或着不够关心孩子。实际上家长最大的失误就是忽视了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当我们在家访中交谈起这个问题时,家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下子又进入另一个误区:希望一下子能解决问题企图一劳永逸。
第四,家庭成员内部不一致的教育力量难于与学校教育配合。父母双方教育观念和方法不一致,导致孩子有空子可钻,言行不一。
家访后的思考:
第一,全面的家访,深入到每一个家庭细致了解,与家长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加强了社会,家庭,学生的联系,了解了家长的期望与要求。了解了学生的个性与想法,加强了师生感情,家访对以后的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二,全面的家访,了解了家长对子女的关切与期望,也了解了一些学生家庭的困境,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也让我们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工作。
第三,交换访谈方式,为家访工作增加新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家访的方式也随着改变。由于人们的职业特点、个人阅历、经济状况、文化素质、思想修养、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学生家长可分为好多不同的类型。作为班主任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如果家访的方式不改变,有时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第四,家访也给教师本人上了一课。因为一个学生在班上不过是四十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访时的交谈中,老师们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家访走出服务第一步。
第五,家访的目的是教育孩子更好地成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建议家长要严格要求和爱的鼓励相结合;对子女的学习辅导和思想品德教育、劳动教育并重,提供他们力所能及的劳动机会;协调好家庭成员内部的教育力量;要多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联系,及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思想动向,并对症下药;及时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开导,使其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注重孩子的养成教育,注重发展长远利益,为自己和孩子的将来着想。
总之,经常家访,让我们和学生、家长的心靠得越来越近,越来越紧。但我深知: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我愿虚心请教,倾心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