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态教育背景下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优化
生态教育背景下的环境,是指以开展生态教育为特征的幼儿园,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态课程建设,让幼儿在与环境“共生”的过程中,增强生态意识,形成生态道德,培育生态智慧,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这种环境包括幼儿园户外场地、设施与设备、墙壁与地面、区角与材料等因素。目前在凸显生态教育特色的幼儿园中,环境创设普遍关注静态美。比如在幼儿园的大厅里设置几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或把一些田野硕果悬挂在醒目的地方,以便让走进幼儿园的人们感受到生态的氛围。但这仅仅使环境创设成为了一种装饰与摆设,缺乏探究性与互动性。如何更好地完善幼儿园生态教育课程的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真正体现环境的文化内涵,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尝试。
“别具一格”使生态环境更富内涵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全体员工智慧、技巧与协作的结晶。一所好的幼儿园,其环境应当富有个性,并能与办园理念融为一体。因此,环境创设需要科学的理念来支撑。
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必须明晰幼儿园的办园方向与特色,树立环境就是幼儿的“隐形课程”的理念,将环境创设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机融合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开掘环境的“育人”与“展示”的双赢功能。笔者所在的幼儿园是一处由政府投入五千多万元、占地二十余亩的新园区,面朝龙山,左依百花争艳、绿树成荫的齐山植物园,近临富有当地特色的梅园与银杏林,园内的一条溪涧水流淙淙,使整个园区浸润在一片浑然天成的生态环境之中。如何借助周边环境的优势,给幼儿创设一个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乐园呢? 首先,我们提出了“融入生态一体验生态一探究生态”的办园思想,并在园区内外环境的创设中凸显“自然、低碳、本土”的主题理念。“自然”即绿色的、生命的、本色的;“低碳”即节能的、环保的;“本土”即体现地方特色的物化元素。
其次,我们在明确了主题内涵的基础上,坚持遵循“有孩子、有教育、有美感”的环境创设“三原则”“。有孩子”即要处处体现以孩子为本的主体理念,在内容和方式上体现幼儿的年龄特点;“有教育”即要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具有对话性、互动性、探究性;“有美感”即要给幼儿美的享受与遐想,要让走进幼儿园的人们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独具意蕴的环境品位。
经过近两年的探索,我们幼儿园的环境已显现出特有的品位与效果,整个园区大气、阳光、和谐,不仅反映出保教人员的心灵手巧、爱岗敬业,而且还折射出幼儿园的团队精神、创新文化。
“别具匠心”让生态环境更具价值
环境创设科学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对环境的整体规划,即明确幼儿园环境的范畴是什么,环境创设理念是什么,准备创设哪些内容板块,以什么样的方式加以呈现,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如何处理,等等。1.注入情景性
即有目的地为幼儿创设具体而生动的生态场景,让幼儿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有利于引发幼儿积极的情感共鸣,激发探究学习的欲望。比如,我们抓住新园区环境空白的契机,将生态理念与元素注入环境里,选取生态元素中最具特点的“粉绿色”作为整个园区环境创设的主色系;提取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作为门厅创设的主体背景;对连接门厅的各个走廊进行“绿色带”的延伸,配置了原生态材质的校牌、班牌、柜、桌、椅、床、大型玩具等,以此让步入园区的幼儿,在满眼“绿色”与“本色”互为映衬的自然情景中,感受到别样的生态意境。同时,我们还利用走廊空间,注入“本土、节能”的生态理念,创设体现本地特色文化的幼儿区角,如“长兴小吃”“长兴特产”等,让幼儿感受到生态就在身边,从而发展幼儿的生态情感,增强幼儿探究生态的愿望。2.渗透标识性
即按照生态教育的需要,将所选内容设计成图文并茂的环境,来传递生态知识和生态理念,培养幼儿的生态道德与生态行为习惯。幼儿思维的直观与形象性决定了幼儿园生态教育方法的独特性。因此,要让幼儿在与环境“共生”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粗浅的生态知识,萌发生态意识,而标识性的环境创设就是一个很好的“支架”。比如,在生态教育中,有很多生态环保知识及习惯养成,我们就在园区各楼的道口,精心创设了“植树节”“爱鸟周”“无烟日”“环境日”“地球日”等十个环保节日的图文主题墙,并结合节日与主题教育的契机,及时让幼儿了解各种生态节日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注意记录和呈现幼儿追随探索的足迹。与此同时,我们还在幼儿园的醒目位置,安放了多个垃圾分类箱;利用废弃材料,在多个走廊上精心设置了生态理念养成墙;在种植的花草树木及蔬菜旁边,悬挂了具体的介绍牌。3.凸显探究性
即所创设的环境要能引发并支持幼儿的主动探究与学习,帮助幼儿形成认知新经验。在实践中,我们以生态教育的需要为依据,创设与课程相匹配的探究环境。如在小班“幼儿园里的花草树木”、中班“我身边的动植物“主题中,都有关于植物的认知内容,如何让幼儿更好地亲近自然、发现自然、感悟生命呢?我们从幼儿喜爱并熟悉的“水果”“动物”入手,在幼儿园户外场地上,精心种植了樱桃、杨梅、桃、葡萄、梨、枇杷、猕猴桃、石榴、橘子、枣等四季果树,开辟了“鸽子”“兔子”动物饲养角,建立了开心农场,为每个班级提供了独立的种植园地,使幼儿能够仔细观察、充分感知动植物成长的有关问题,专注探究,萌发创造美好环境的情感。此外,还利用各种生态材质,在幼儿园的墙沿处创设各种挑战幼儿智力的问题墙。如利用不同的木桩打造探究“粗细”的问题墙,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十二生肖”的问题墙。这都为孩子的探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4.注重互动性
即指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往返活动,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生态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节能环保,要让这一理念深入幼儿心中,仅靠环境浸润与言语说教还远远不够,关键是要让幼儿与“材料”充分互动、全面感知、深度体验。我们的早锻炼场所、区角活动区域、生活操作间,都成了幼儿与生态环境进行互动的有效场所,我们把节能环保的理念融入其中,引导幼儿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例如,教师和幼儿一起把废旧报纸卷成“纸棒”、揉成“纸团”,在早锻炼时玩“赶小猪”的游戏;把废旧牛奶罐改造成“高跷”等有趣的体育活动器材;把废旧纸盒改建成“电视机”“冰箱”“取款机”“收银台”“桌子和椅子”等角色游戏设施。通过这些活动,增加了幼儿与材料、物品、教师、同伴相互作用的机会,提高了幼儿的环保意识与技能。
“别有洞天”促生态环境更趋深入
我园近两年来对生态教育环境创设的探索,成效显着,令人欣慰,但我们深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此,我们要以幼儿为本,继续深入探索,不断优化和完善幼儿园的生态环境创设。
让生态环境成为幼儿学习的“主阵地”。继续挖掘生态环境创设策略的教育功能,深入开展生态课程建设,及时更新并丰富生态环境内涵,凸显幼儿发展轨迹,使生态环境真正成为幼儿的“隐形课程”,促进幼儿个性活泼、身心健康地发展。
让生态环境成为幼儿园文化特色的“展示墙”。深化环境研究的内涵,整合提炼文化品位,立足本土,引进长兴特色,凸显生态个性文化,全面提升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让生态环境成为影响社区居民的“觉醒场”。把“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的理念传播到幼儿园所在社区的每个角落,通过开展“小手牵大手”等多种活动,来唤醒家长和居民的参与意识,使他们都能积极投入到生态环保教育中来,把我们的地球家园变得更加洁净,更加美好。
第二篇:浅谈主题背景下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
浅谈主题背景下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
摘要:根据我园《主题背景下幼儿创意环境课程研究》的课题研究,我们在班级环境创设中将主题教育和环境创设紧密联系、相互渗透,首先在主题墙的布置中呈现孩子不同阶段的作品和学习的过程,以孩子的眼光审视孩子的创造,教师加以指导和完善,共同制作主题墙;选择家园互动内容,让家长参与到主题墙的布置中来。其次围绕主题,创设相适应的区域环境;结合主题,创设孩子喜欢的区域环境;深化主题,引导幼儿自主地创设区域环境;并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体现各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材料库”,让不同主题背景下的区角材料进行资源共享。我们还创设与主题相适应的桌面展台,运用“家园栏”引导家长参与主题活动等多种环境创设方法。重视班级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让环境创设为深化主题服务,让幼儿在主题背景下,在与周围环境及材料相互作用中,保持活动热情和表现欲望,为发展孩子富有个性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支持!
关键词:孩子、教师、家长、班级环境创设、主题活动、主题墙、活动区角、桌面展台、家园栏、互动、成长、发展、学习。
幼儿在园生活学习,接触最多的就是班级活动室,班级活动室的环境创设无疑对孩子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用于欣赏,而且隐性地为孩子身心发展、个性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纲要》指出:“创设与幼儿教育和发展相适应的和谐环境,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与条件。”根据我园《主题背景下幼儿创意环境课程研究》的课题研究,我们在班级环境创设中将主题教育和环境创设紧密联系、相互渗透,从主题墙、活动区角、桌面展台、家园栏这四方面的环境创设入手,以孩子、家长、教师共同参与环境创设的方式,努力将班级环境创设成一个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场所。丰富和深化主题教育,使环境发挥潜在的教育功能,最终使每一位孩子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良好的发展。
一、用主题墙体现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家园互动”。
1、让主题墙来呈现孩子不同阶段的作品和学习的过程。
陈鹤琴先生说:“室内布置应以儿童的成绩为主,儿童画的图画、剪的剪贴、做的纸工、泥工和其他手工,都应该陈列出来,这样才可以鼓励儿童。”每次选择主题墙布置内容时,我们不是将主题所需要的内容用同种方法展示,而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学习情况,来展示他们不同阶段的作品,记录他们的学习过程。如小中大班主题中都有关于“吃”的主题活动,对“糖果”的展示方法各有不同:小班的孩子动手能力差,我们提供糖纸让他们自己动手包“糖果”;中班的孩子则用橡皮泥捏“糖果”、给糖果涂色;大班的孩子能力强,则让他们用绘画的方式画出“糖果”或用萝卜雕“糖果”等等,这样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呈现出由易到难不同的作品。他们既体验到了一起参与布置环境的快乐,又体验到在同个主题 的学习中自己成长的快乐。
其次,我们提倡给孩子自己支配的空间,让他们利用自由的时间去整理、布置活动室,使孩子们置身于环境之中,让他们用自己的作品去布置主题墙。我们积极采纳和吸收孩子们的建议,并请他们参与到环境的创设中,不仅给孩子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发展动手操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满足孩子自我表现的愿望,增强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如在《动物怎样过冬》活动中,我们让孩子一起参与布置教室,在一面墙上布置冬天的景色,在大树上挖许多可开关的洞,并让幼儿自己选、剪一些旧画书中的各种动物图片或添画一些动物。教师再按过冬的方式把各种动物分别摆放在不同地方,这就为幼儿寻找答案设置了情景。在这个情景中让幼儿寻找动物。他们发现了蚂蚁、松鼠、蜜蜂的房里堆满了食物,它们躲在家里“又吃又玩”;在洞里找到闭眼的熊、蛇、青蛙、刺猬等。幼儿通过寻找、观察、讨论,总结出动物“存粮食”、“冬眠”、“换皮袄”等过冬方式。由此可见,孩子活动后的成果,随时都呈现在眼前,成就感得到了鼓励和增强。
2、以孩子的眼光审视孩子的创造,教师加以指导和完善,共同制作主题墙。
在整个创设的过程中,我们不以自己的审美观或标准去衡量幼儿的作品,在我们的眼里,幼儿的作品都是完美的,我们与幼儿一起根据作品不同的特点对其进行加工修饰,如:衬托背景、创意组合、边框装饰等,引导幼儿的审美观,然后展示全体幼儿作品。在小班的主题活动《我爱我家》中,我们设计了亲情树,由教师画出树桩,让孩子们用五颜六色的水粉来印小手印做成树叶,然后把收集到的全家福请孩子们自己粘贴在“手印叶子”上,再由孩子和教师一起布置亲情树,孩子们在制作、布置活动时积极性很高,特别是和爸爸妈妈一起看这棵亲情树的时候,家长和孩子们脸上洋溢的是幸福的笑容。
其次我们在布局上采用平面图、立体图、实物相互搭配的有机结合,充分体现幼儿对认识事物的直观作用,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班级的墙面布置,我们结合教育目标,与幼儿一起利用废旧牛皮纸、小麦秸、瓜子皮、玉米秸等,经过剪、贴、涂色、拼、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天》主题图;各班的墙面布置也一改过去老师剪、贴、画等装饰的做法,而是用师生捡来的树皮、树叶、松果等,大家齐动手,一棵枝叶茂盛,硕果累累的果树就被“移”到了活动室的墙上。不但形象逼真,美化了活动室,而且变废为宝,还在操作过程中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动脑的机会,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了升华,同时还满足了幼儿感受秋天、了解秋天的愿望,亲身体验到秋天的特征等。
3、选择家园互动内容,让家长参与到主题墙的布置中来。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让他们成为促进孩子发展的成功者。在主题墙的展示中,我们会有目的的安排一些让家长参与的内容,如制作各式调查表请家长进行填写、由亲子共同参与完成的手工作品、请家长帮忙收集的图片资料、代幼儿用语言表述的文字撰写等等。这些活动都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配合,正是有了家长的参与,主题墙的展示内容更加丰富,孩子们获得的知识更加全面。如中班主题《漂亮的衣裳》活动中,我们利用“三八”妇女节在班级开展了“巧手妈妈服装秀”活动,我们提倡环保,让家长们通过自己收集的各种环保材料如一次性桌布、方便碗、塑料袋、包装纸、蛋糕盒盖、彩带、废旧床单等,充分发挥家长的聪明才智,通过她们的精心设计、巧妙制作,一件件风格迥异、颜色亮丽的幼儿服装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现场让孩子试穿,并播放走秀音乐让孩子进行时装秀表演,最后请家长一起动手,把这些既环保又精美的服装挂在的展示架上布置成了一道独特的主题墙饰。每每孩子经过,都会指着上面的衣服自豪地说:“这是我妈妈
做的,可漂亮啦!”
二、主题背景下的活动区角环境创设。
《纲要》中提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而区域活动正是游戏化的小组教学活动。主题下的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主题活动的目标和幼儿的发展水平,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由教师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活动场地、材料、玩具和学具等,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通过操作、摆弄、发现、讨论、拼搭等活动来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区域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够满足不同幼儿发展的需要,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1、围绕主题活动,创设相适应的区域环境。
在活动区创设中,作为老师首先要依据《纲要》,定位大目标,对各区作整体布局,如发展社会性的、激发艺术热情的、科学探索的、促进语言能力发展的等等,保证在区角活动中孩子有一个全面和谐发展的环境。然后自然融合主题目标,投放相关的材料。如大班主题活动《绿色家园》,首先我们在语言区投放新旧城市的照片、图片,让幼儿谈论城市的变化,感受创建和协美好家园的重要性。收集有关建筑师的书籍及家装书籍,激发孩子们创造绿色家园的愿望;然后在建构区提供积木、纸箱、木板、各种瓶瓶罐罐让幼儿搭建各种建筑物,如高楼、小区、健身器材、各种花草树木等,让孩子们创造出一个环保家园;在美工区,鼓励幼儿用画、剪、贴等多种方式来设计未来我们居住的环境,将改造环境的想法得到进一步升华。活动中,每个区都有密切的联系,如美工区和语言区中,孩子们分工合作,有的找图片,有的作画,设计了多幅既环保又节能而且整齐美观的家园设计图,我们老师再给作品加个边框就成了一幅幅极具艺术气息的壁廊画,挂在班级的走廊上既赏心悦目又体现孩子的创作。有了区角活动的相结合,整个主题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2、结合主题活动,创设孩子喜欢的区域环境。孩子对区域活动的参与程度,无疑显示着设置的区域是否能够吸引幼儿。能吸引孩子,孩子就会很好的进去活动,相反这个区域就是空虚的,毫无价值。小班幼儿表现得尤为明显,根据小班主题《我爱我家》创设了角色区角“娃娃家”。在区域环境布置中,我们将娃娃家的布置上营造出一种家的温馨感觉:精心制作了小床、窗帘、台灯、镜子,在床上摆几个漂亮的娃娃,小厨柜里放几件好看的服饰;再给小沙发配上带花边的沙发套,桌上摆放电话机、花瓶中插些五颜六色的小花,卧室和客厅的氛围就营造出来;我们将不同环保材料制作的各种食物如饺子、包子、羊肉串、藕片、香肠、海带串、汉堡、署条等用精致的塑料盘装好,一一呈列在孩子们的小餐厅中,再配上整套的厨具、餐具,做几顶厨师帽,几个小围裙,宽敞明亮的厨房就布置好了。此外我们还在墙上贴几幅全家福,在吊顶上做一个小摇篮,窗台上摆几样孩子们喜欢的玩具和毛绒娃娃。这样丰富的布置使孩子们都会不由自主的想到这个区域活动。孩子们在娃娃家里扮演着各种角色:爸爸、妈妈、宝宝、客人等等,尽情地享受着游戏带来的快乐。再如,我们根据幼儿园开展的“阳光阅读”活动,在图书角的环境创设上首先我们一改传统的挂式书籍,用花布制作了层次多样的书袋,把它们安在靠窗户的地方以便幼儿取放,摆几张靠背椅,放一个小圆桌,或者直接投放几个可爱的靠垫,墙面上制作新颖的阅读图画和设计各种读书标语,书袋里分门别类地放上如动物类、水植
物类、汽车类、科学探索类、诗歌类、故事类等这样的书籍,最后与孩子们共同为图书角取上好听的名字,如《宝贝书屋》、《快乐书吧》、《阅读长廊》等等,让图书角的环境创设也营造出“书香满园”的浓郁气息,孩子们在这里感到既舒适又休闲,从而达到轻松、安静阅读的效果。
3、深化主题活动,引导幼儿自主地创设区域环境。
我们教师还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求,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班级环境的创设,把区域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孩子,激发他们创设环境的积极性,并给孩子提供适度的支持。如当一个主题结束,孩子们的兴趣慢慢转移,我们又和孩子们一起根据新的主题目标及孩子所关注的内容收集材料,着力于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和已有知识水平,引导幼儿主动地创设相关区角。我们在开展“ 绿色家园”这一主题中,幼儿对自己所居住社区的环境比较熟悉,讲到社区附近的超市时,孩子们很兴奋,都喜欢逛超市,于是和幼儿一起商量,决定创设一个超市,我先引导幼儿讨论这个区角需要什么材料?孩子们纷纷举手抢着回答,有的孩子说喜欢逛超市去买吃的东西(署片、饼干、酸奶、面包等);有的孩子说去超市买学习用品(水彩笔、橡皮泥、油画棒、彩纸等);有的孩子说去买玩具,还有的孩子说和妈妈去超市买洗发水、作料等。我们和幼儿一起收集材料、进行制作,并将材料归类摆放,和幼儿一起完成了区角的布置,设立了售货员、收银员和顾客这几个角色,接着又和幼儿一起讨论区角的名字,很快,“开心超市”就诞生了。在自己创设的区角里,幼儿显得格外主动,自由创设角色进行游戏。
4、区域环境的创设,体现各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孩子的知识建构是呈网络状的,他们从四面八方接受信息,不断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才能逐步累积起自己的知识经验。在各个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并不是互相割裂,孤立存在的,它们都和实际生活相关联,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实践中,我们发现可以以区角活动为纽带,保持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中班主题活动《生肖真有趣》中,孩子们在自然角饲养了、小白兔、小鸡、小狗、小金鱼、小乌龟等,教师请孩子们观察它们的成长过程,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并作好记载,孩子们兴趣特别高。他们在对动物饲养经验的总结中惊奇地发现,动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并提出“人离得开水吗?”的疑问。,我们并不是立刻终止上一主题的活动,而是顺水推舟:水对动物很重要,对我们人类同样很重要,所以要节约水资源,那么水是怎么样的呢?自然引出了下个活动题《水的世界》。我们在科探区开展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操作实践活动,在冰箱中取来冰块装入实验烧杯中,提供钳子、布块、棉花、搅拌器等多种辅助物让孩子们尝试使冰块溶化的有效方法,再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小酒精炉给水加热,从而观察液态水转化为气态的过程。由此可见,一个主题的结束可能意味着另一主题的开始,旧主题中可能蕴涵着多个新主题,正是在主题的不断融合与渐进中,知识才得到了延续和发展。
5、建立“材料库”,将不同主题背景下的区角材料进行资源共享。
丰富活动区材料的方法就是要不断的收集和积累,运用资源共享是提高材料利用率、发挥材料价值的有效途径。
我们通过尝试,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小型材料库”,以园为单位建立“大型材料库”。每个班均有一个大柜子和几只纸箱作为存放材料的“仓库”,“仓库”上贴有《材料进库登记表》,上面注明材料名称、数量、所属主题及使用记载。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教师对该主题的区角材料进行整理,然后根据下一主题内容,将有联系的材料保存下来,暂时不用的材料放入“材料库”。这些材料可以是师生共
同收集的半成品、课堂中的教具、也可以是幼儿的作品,日积月累,“材料库”会变得越来越充实。随着主题的不断更换,各班可以根据主题之间的联系对“材料库”中的材料反复加以利用。主题之间的资源共享使新主题显得更为生动有趣。同样道理,还可以实现班级之间、年段之间直至整个幼儿园内部的资源共享。如小班主题《可爱的宝贝》中用纸杯制作的娃娃可在大班主题《娃娃看天下》中配上世界地图来呈现;小班角色区域《娃娃家》中的厨房布置及制作的各种食物,又可以用来大班的主题活动《小饭桌》生成的角色游戏“小餐厅”中等等。到学期结束时,各班对所有材料进行整理,将有价值的材料放入幼儿园“材料库”进行保存,到下一学期又可利用,大大提高了区角材料的利用率。
三、创设与主题相适应的桌面展台。
创设与主题相适应的桌面展台是我园在环境创设中的特色之一。我们充分发挥家园配合,积极调动家长和孩子参与到桌面展台的布置中。我们每班根据幼儿对主题喜好的选择,制定展台的布置方案,让孩子、家长与教师一起选择各种材料进行剪纸、彩绘、陶艺、布艺等制作,呈现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桌面展台装饰。如中二班《汽车总动员》他们师生同样利旧利废,用收集的旧瓶盖,牛奶盒、药盒、包装盒、牙膏盒、巧克力盒、塑料纸、塑料饮料瓶等建造各式汽车,并模拟生活情境,制作了马路、斑马线,红绿灯,交通警察等,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通过模仿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各款创意“汽车”在外形上夺人眼球、在材料上出人意料,而在可玩性上又让幼儿爱不释手,幼儿主题学习中材料的丰富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中三班的《 和谐的大自然》,阳光下,可爱的娃娃,美丽的仙鹤,飞舞的蜻蜓,温顺的乌龟,机灵的蛇……相聚一堂,引亢高歌,翩翩起舞。和谐的动物家园,温馨祥和,其乐融融。孩子们置身其中,尽情呼吸这甜美的空气,快乐满满……你一定意想不到,它们都是用一次性纸盘,废旧瓶盖,牙刷,奶瓶刷,软管,小勺,一次性碗筷,贝壳,等物品,通过教师的巧手制作而成。大三班的《娃娃看天下》,瞧!不起眼的纸杯、铁丝、灯泡、废旧的娃娃等在家长和孩子们的共同合作下,变成了一件件可爱、美观的艺术品:美丽的公主、淘气的小女孩、滑稽小人等等,一个个栩栩如生,千姿百态,这就是娃娃们眼中的世界。大二班的《社区——我们的家园》,家长们巧用牛奶盒、药盒、包装盒、牙膏盒、蛋糕盒、皱纹纸、泡沫等物品与幼儿共同创意制作了“高楼”,“心中美丽的花园”,孩子们在此感受了社区生活的便利、社区环境的整洁和美丽,萌发了热爱社区的情感。大一班的《书香满园》,观赏着这组用各种形状的玻璃瓶以及一些辅助材料制成的作品:用国画手法绘制的灯罩;用蜡染的方法印制的蓝底白花衣衫;用拼搭方法组合制作的案台;用手工雕刻的笔座;还有儒雅俊郎的书生„„浓郁的书香气息扑面而来。在这里孩子们感受到自己创作的美和快乐,更把主题的升华用艺术的形式得到更好的展现。
四、运用“家园栏”引导家长参与主题活动。
班级环境创设应为家园提供信息与经验交流。家园栏是班级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渠道,是家长关注了解参与主题活动的窗口,它承担着班级信息来源站和主题活动资料库的任务。
在家园栏的创设中,我们设置不同版块,如“主题报道”、“热点观注”、“亲子互动”、“资源共享”等,利用家园栏宣传主题,指导家长全程参与主题活动。“主
题报道”包括让家长了解主题的目标、主题网络的构建、每周具体活动的安排、主题活动结束时对活动的总结与反思四个内容;“热点观注”是介绍主题活动进展,征集家长对活动的建议;“亲子互动”是提供幼儿活动的情况和亲子互动信息;“资源共享”提示和指导家长帮助幼儿收集材料。如在《绿色家园》的主题中,家长送来了幼儿天南地北旅游的照片,名胜古迹的图片、旅游录像、纪念品等主题相关资料,为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物质保障。结合主题的需要,带幼儿参观黄鹤楼、长江大桥等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参观前,教师主动与家长沟通,在家园栏中公布计划,共同引导幼儿作好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参观后,在“亲子互动”中设计亲子活动,引导家长帮助幼儿整理和提升相关的经验。在主题活动中家长的共同参与能促进家园联系,实现真正的家园互动。
总之,班级环境主题化是发挥环境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进行主题活动时,我们要重视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让环境创设为深化主题服务,让幼儿在主题背景下,在与周围环境及材料相互作用中,保持活动热情和表现欲望,从而积累经验,提高水平,为发展孩子富有个性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2]《学前教育研究》
[3]《幼儿园环境创设指导》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三篇: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班级环境墙饰篇
幼儿园是以班级为单位的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为幼儿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是幼儿教师的重要责任。每一天孩子们都在班级环境中活动着、发展着、成长着,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实施的课程内容,现代幼儿教师必须不断提高整体规划和设置班级环境的水平和能力。班级环境包含的内容主要有:墙面布置、游戏环境、区域设置等几个块面,这里主要谈谈墙饰的创设。
一、幼儿园班级墙饰创设的特点
强调教育环境的先驱蒙台梭利曾说过:“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溶入自己的生命之中。”大家知道,幼儿是在与环境积极地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的。我们要重新认识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教育功能和价值,要将班级环境创设作为幼儿园实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重要途径,作为幼儿园实施课程内容的重要手段。决定幼儿园班级环境质量的关键,说到底还是幼儿教师。幼儿园班级墙饰创设是教师和幼儿合作互动,共同创造充实的生活,并在自己班级的墙面上表现、展示出来。
1、教育性——班级的每一平方墙面都应发挥其教育功能,墙饰的创设是在幼儿园整体教育目标的指引下,有目的、有计划,针对幼儿的特点精心设置的,要有利于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2、适宜性——不同的年龄班应有不同的墙饰内容呈现,教师要充分了解本班幼儿的兴趣、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别差异,选择符合幼儿需求并有发展价值的教育内容作为墙饰内容。
3、参与性——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参与其中,用他们喜欢的、独特的方式表现自己,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4、艺术性——墙饰的艺术性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发挥墙饰的审美作用,让幼儿感受到墙装饰的色彩美、装饰美、结构美,让幼儿获得审美愉悦;二是幼
1儿喜欢展示自己的艺术成果,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
5、情趣性——艺术是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良好手段,幼儿时期是最富有创新精神的阶段,他们非常愿意大胆、浪漫、无拘无束地表现童心、童趣,体现墙饰创作的审美愉悦。
适宜各年龄班的墙饰内容介绍——由班级教师介绍本班墙饰的特点及表现方式。
小班
中班
大班
二、幼儿园班级墙饰创设的原则
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总体来说,应纳入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日常管理,幼儿园要进行价值筛选,幼儿园骨干团队带领大家研讨,根据幼儿园的办园方向、办园特色和具体的课程内容,提出设计框架,统一认识,统一要求,全园对教育环境的创设理念达成高度一致十分重要。在每学期结束后或开学前,由各班级自主选择规划,写出设计方案,经年级组论证,提出修改建议,解决班级实际制作过程中的困难,再由班级实施制作。
1、园本性原则—— 幼儿园墙饰能直接地反映出幼儿园的园本文化构成,园长、教师以及家长的选择和追求的不同,幼儿园的文化品位和格调会有明显的不一样。
2、可控性原则—— 班级墙饰是一种高结构性的组合,是由专业的幼儿教师精心创设,教师必须有效地调控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尽可能地将最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内容组织到环境之中,以获取教育效益。
3、协调性原则——幼儿园内班级众多,各班选择的内容和材料如何保持班级特点,平行班之间如何体现教育内容的丰富多彩,这就需要幼儿园进行整体协调,以更好地展现幼儿园的文化内涵。
4、经济性原则——低成本,高效益是我们墙饰创设的经济性原则最好的解释,从当地实际出发,就地取材,合理利用自然物和安全适用的废弃物料进行制作,是大力提倡的,因地制宜,勤俭节约一直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方针。
三、幼儿园班级墙饰的内容来源
幼儿园墙装饰内容来源十分广泛,从教育目标方面来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体智德美各方面内容都能选择;从幼儿园的课程内容方面来看,幼儿园各领域、学科、主题活动的相关内容均可选择;从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来看,每天的身体运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所涉及的内容也均可选择。因此,我们很难给幼儿园班级墙饰作恰当有效的组织分类。
墙饰内容的选择质量受教师的观念、人格、专业水平和行为等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教师的价值观和专业信念。
园长、教师、家长是环境教育的选择者,而教师是班级环境中墙饰内容选择的主要责任人。教师是否能作出正确、自主、明智、有远见的内容选择,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幼儿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水平。作为教师要思考的是:我们如何向孩子传递这样一种信息,那就是:老师关心的是什么?老师认为有趣的、值得做的、值得花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是什么?老师赞同和欣赏的行为是什么?引导孩子感知教师认为的重要之事,并为此而努力。这一过程有助于组织幼儿的学习经验,如:培养幼儿思维技能的学习经验、获得信息的学习经验、形成社会态度的学习经验、提升幼儿问题探究的兴趣和能力等。尽管墙饰内容的选择资源是如此的丰富多样,从幼儿学习的角度看,我们可以将环境资源分类认知性资源、情境性资源、亲历性资源、问题性资源五类,通过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以连续性(直线式地重申主要的课程要素)、顺序性(后续经验要建立在前面经验的基础上拓宽加深)、整合性(经验的组织应有助于孩子逐渐获得一种统一的观点)的方式,有效的组织幼儿的学习经验。
现代幼儿墙饰设计越来越专门化、专业化、操作化、过程化和精细化。越来越考虑到儿童的兴趣及其思维过程。
墙饰内容可选择建议:
1、自然类:植物(水果、菜、花草树木、生长系列)、动物(家禽、家畜、野
兽)、自然物(泥土、沙、石)
2、人文类:(爱家庭、爱家乡、爱祖国;城市历史调查、生肖动物调查、放风
筝、成语故事收集、感受京剧、感受水墨画、我身边的~~~)
3、科技类:交通工具(汽车、轮船、飞机)、建筑工程(亭、台、楼、阁、榭、桥)、神奇有用的小工具等。
4、民间文化类:服装、纸艺、瓷器、扎染、乐器、茶艺、花灯、皮影等。
5、“我----”:选择自己喜欢的某一事物或现象,进行深度的观察、追踪、记
录。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自主选择,让幼儿体验到内在需要得到满足的快乐,逐步产生主体意识,而独立、自制、专注、秩序、合作都是主体意识的体现,这正是我们追求的终身有益的品质。当今世界儿童教育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关注儿童的发展和学习状况,注重引导孩子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关注、参与和体验,鼓励孩子进行猜测、想象、观察、操作、验证,注重孩子的操作过程。墙饰内容的选择还应符合《纲要》中指出的“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以下内容 建议不涉及:英语教学、识字教学、幼儿之间的横向评比。
四、幼儿园班级墙饰的块面设置
幼儿教师要对自己班级的墙面大小、位置以及适合内容了然于心,将属于自己班级的墙面进行分割,选择出一个大块面作为主墙,其它则分成若干块副墙。主要块面有:
大、小主题墙
各种作品展示墙
家园联系墙
生活游戏墙
以班级为单位了解墙饰的种类。分类拍摄
在墙饰的设置、制作、上墙时,教师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定好班级墙饰的整体色调。每个班级最好要有自己独特的色调,至少是年级组之间不一样。体现出班级特色。
2、预设大主题墙的生长性块面,大小主题墙之间处理好:稳定与变化的关系、全面与特色的关系、丰富与单一关系、广度与深度的关系。
3、出现的文字、数字一定要规范。
4、凡是上墙的一切块面均要注重美感。幼儿每天生活在班级环境之中,墙饰美感的呈现能让孩子真实地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让孩子得到
美的熏陶和培养。
5、幼儿教学活动面对的墙面要留白,以防刺激过多影响幼儿学习。
五、墙饰中幼儿的自主表达方式
1、调查——围绕某个主题或问题,通过提问、观察、倾听和记录等多种方式,收集信息资料,深入探究问题,获得真实经验的过程。(调查内容是墙饰展示的重要方式)
2、交流——教师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帮助孩子发现问、明确自己的问题和疑问,鼓励同伴相互交流,共同活动,建构知识。(墙饰内容的动态变化过程的展示是幼儿与教师交流的常态内容)
3、收集——墙饰展示中涉及的主题或问题是发动幼儿参与活动的良好楔机,让幼儿收集相关的信息材料能激发幼儿的自主意识,收集的过程是教师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支持幼儿有效地与环境互动,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的过程。
4、图表——幼儿亲手制作的图表在墙上展示能让幼儿体验成功感,日常生活游戏中的规则图,生活中小制作的流程图,幼儿自主设置的目标进程图表(自然物的生长情况、绳、拍球数量)等。
5、照片——让幼儿围绕主题提供照片展示是常规方法。关键是设计让幼儿自主参与的生成照片,让照片具有过程性和教育性。如“寻找春天”春天哪些花开了?每个孩子去找一种花拍下来,给大家讲一讲,这是什么花?是什么样的?
6、作品——孩子在幼儿完成的作品数量是很多的,教师选择上墙的幼儿作品一定要注意全体性,作品展示要特别注重美感,墙上的作品展示,功夫应在墙下。
六、墙饰质材的选择和创意运用
1、纸质材料
2、布艺材料
3、软木材料
4、玻璃塑料
第四篇:幼儿园环境创设与教育
幼儿园环境创设与教育
——农村特色的区域环境创设初探
摘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部分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出发打好基础。”农村幼儿园存在着教育经费不足,教学设备差,体育活动设施少的缺陷,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幼儿园幼儿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因此,农村幼儿园要发挥农村优势,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社会和自然资源,开发民间教育素材,丰富农村幼儿园幼儿活动内容,创造性的组织和开展幼儿园幼儿活动,根据我园的环境,我们从实际出发,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自然和社会资源,在为幼儿提供一些必备的基础材料的同时,注意尽量和孩子们收集较为合理,有浓郁乡土制版的游戏材料,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情感进行活动,努力促进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发展幼儿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 农村特色 创设 区域环境
正文:
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皮亚杰认知理论也认为:“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发展起来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那么,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活动区是我们活动区开展的重要内容,实践也使我们认识到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主要是体现在区内的操作材料、情景及相应的活动中。我园地处农村,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铸就了乡土的形成,乡村中的一条路、一条水沟、一丛野草、一块泥地、一块石头、田野里的萝卜、青菜、水稻、小麦、瓜果等都能成为孩子活动的游戏材料。在活动区的创设中我们充分利用这种乡土资源来开展活动,允许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随着区域活动的逐步开展,我们认识到: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相比,教师的主导作用变得隐性,目标隐含在环境和材料之中。幼儿的主体性变得明显,通过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感知来积累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显然,环境在区域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探索如何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在区域活动中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具有开放性的环境,体现园本特色,使其发挥环境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功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活动的条件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对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利用农村特色进行区域环境创设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随着幼儿教育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区域活动已成为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它使幼儿教育过程真正建立在幼儿全体性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从而实现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根本性变革,推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环境及材料作为区域活动的基础,是幼儿构建知识的依托,良好的环境还容易建立起和谐、自由、轻松的教育氛围,有利于推动幼儿教育朝着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二)实践意义
区域活动是一种幼儿的主体活动,它具有自由、自选,独立而主动的特点。环境是促进幼儿发展的载体。区域环境创设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区域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于环境之中,而且蕴含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由单纯的倾听者变成了参与者,有利于培养其任务意识,有目的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及分工合作、讨论决策的能力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幼儿自主性的形成。
二、活动区创设的依据
(一)结合本园实际进行区域创设
幼儿园应该根据本地、本园的实际,进行活动区域环境的创设。比如,我园周边竹园较多,就本园内就有一个小竹园。于是我们利用自然资源——竹资源,创设有特色的区域活动环境,开展一系列活动。例如:利用家长资源收集各种竹制品,如:竹篮、竹筐、竹匾、竹筒、竹席等,并展示在区域环境当中,让幼儿粗浅的了解竹子的用途,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此外,春天,带领幼儿到竹林里去挖竹笋,带回来以后投放在数学区,让幼儿比大小、根据大小排序;投放在生活区,教师用竹笋做成各种菜肴让幼儿品尝。此外,将收集的竹叶投放在美工区,指导幼儿创作竹叶粘贴画。通过这一系列的区域创设,使活动更加丰富,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再如,农村幼儿园存在着教育经费不足,教学设备差,体育活动设施少的缺陷,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幼儿园幼儿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因此,我们坚持收集废旧物品,充实活动区的材料和制作体育活动的玩具。如:收集饮料瓶制作成神奇的魔术瓶、套圈玩具、障碍物、靶子等;收集各类大小不同的纸盒、纸箱,制作成电视机、小动物、小火车等,为幼儿增添了活动的材料。同时也起到了环保的教育作用。
(二)结合本班主题开展创设
主题活动是一个整合性活动,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整体性的特点。往往一个主题的内容可以涉及到生活、学习、语言、运动、游戏等多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网络化结构。而区域游戏正是实现主题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我们有计划地将主题内容有机渗透到区域活动之中,与区域活动有机结合,将教育要求巧妙地带入区域活动中,在区域活动过程中利用随机教育分层次个别辅导,小组等方式帮助幼儿,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活动,满足每个幼儿的发展的需要。
比如:在“利用农村资源提高集体教学质效”的专题研究中,我们结合主题对活动区进行创设,提供宽松自由的环境,丰富活动的内容,满足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能力。例如:小班利用自然资源开展“动物花花衣”的主题活动,带领幼儿参观奶牛场、养鸭场、种植园等,并注重资料的收集,以拍摄照片、幼儿绘画、报纸剪贴等形式展示在区域环境中创设科常区——“动物的家”,孩子们在这个区域中根据动物的皮毛、特征进行分类;美工区——“给动物穿花衣”,孩子们可以用涂色、撕贴、手指点画等方法来给动物穿衣服;益智区——“动物拼图”,孩子们根据动物的特征来进行拼图游戏。通过这些活动,使幼儿的认知、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得以很好的发展。并结合此主题,创设和生成区域活动丰富主题内容。
又如:在大班主题活动“中国娃娃”中,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收集米筛、竹篮子、扁担、水筒、蓑衣、纺车等各种民间的劳动用品,在角色区创设“农家乐”,让班级充满着浓郁的农家风情,让幼儿感知家乡的民俗民风,同时,提供各种“食物”,让幼儿学做农家菜,这些对幼儿来说新奇又陌生的物品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探究欲望。此外,还可以收集一些土布及土布衣服,创设“染布坊”、“布衣店”的区域环境,让幼儿尝试自己动手来染布;尝试当一回商店营业员,推销服装等,让幼儿在情景中尽情地玩耍。
三、利用农村自然资源,进行区域活动创设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动材料,运用天然材料开展教育活动,可以让幼儿获得真实的感受。在农村这个广阔的田地里,有许多自然材料可利用。”特别是我们城乡幼儿园,在这方面更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
(一)自然角:农村幼儿园设置自然角,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教室的一角、窗台或廊沿上放置一些小动物、植物,供幼儿学习、探索,让幼儿喜欢动植物,亲近大自然,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孩子们可以在这里看到蝌蚪怎样变成青蛙;小鱼怎样游泳、呼吸;螃蟹怎样行走;龙虾怎样繁殖的过程;种子怎样出土、发芽,知道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和阳光。捉些蝴蝶、蜻蜓扎在泡沫板上制成动物标本,采集各种树叶、种子制成植物标本供幼儿展览。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他们学会了观察、学会了发现,开阔了视野,懂得了节约,并养成了爱劳动的好习惯。
(二)生活角:如今大多是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动手能力、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的特点,特别像小班幼儿更为突出。根据这些情况,我们请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一些小朋友的小鞋子、小袜子、毛线、钮扣、布条,投放在区域内,让幼儿学系鞋带、区分左右脚、编小辫、学扣钮扣,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小肌肉群,让幼儿懂得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
(三)语言角:根据农村幼儿园存着教育经费不足以及农村幼儿的口语的表达能力相对较差的情况,创设语言角。发动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图书、图片,投放在语言角,让这些图书、图片,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也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高。
(四)数学角: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逻辑性、概括性强的特点,因此,利用数学角辅助幼儿学习数学,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空间关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非常重要。农村丰富的自然物与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品为幼儿操作学习提供了廉价的教具学具。例如小班幼儿可利用实物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按种类、大小、颜色分类、认识1和许多;中班幼儿可进行数数、一一对应、排序、分类练习;大班幼儿可进行数的组成、加减运算、逢双数、逢五数的练习。还可以利用石子、果核、松球进行大小、颜色分类,用废旧毛线进行自然测量,用火柴棒进行拼图,在串珠、串纽扣活动中进行数数……幼儿在游戏操作过程中,既能通过观察、分析、比较逐渐对数学方面有所了解,同时又发展了幼儿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创造性。
(五)美工角:农村用来做美工的材料可谓种类繁多、丰富多彩,如:玉米缨、小麦杆、花生壳、狗尾草、树叶、果壳、石子、种子等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手工材料,通过观察引导幼儿运用这些材料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例如:用高粱杆制作的眼镜、用地瓜叶柄制作的耳坠、手链,用麦杆编制的戒指、烟袋,用狗尾草编成的小兔、小狗,用树叶、种子粘贴各种小动物等等,这一切的一切无不蕴涵着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孩子们的一切绘画活动都可以在这些废物中得到体现,幼儿在操作中学会了剪、团、粘、贴、撕、画等技能,锻炼了孩子手指的灵活性,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四、适时提供物质材料,调整环境布置
幼儿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发现学习”。他们通过动手操作,亲自实践,与人交往等获得各种直接经验。幼儿乐于摆弄和操作物体,幼儿的认知能力正是在其与环境和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幼儿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常常需要实物和动作的帮助。因此可以说,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的中介和桥梁。所以,我们要努力将教育目标和内容物化,将期望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蕴含在物质环境之中,使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获得最基本的知识经验。
比如我们在区域环境创设时,可以鼓励幼儿自己设计他们感兴趣的、想表达的内容,主动收集有关资料,准备材料等,激发幼儿布置区域环境的积极性。例如:在区域活动的各个区角张贴各种标志,引起幼儿兴趣。区角中投放可操作的半成品材料,更易产生探索的愿望。并根据活动内容的更换进行适当地调整。在这过程中,幼儿学到了手工、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动脑的能力。环境布置好以后,幼儿向同伴、家长讲述创设的内容。随着环境内容的不断变化,幼儿的口语及动手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五、挖掘民间游戏,拓宽活动天地
民间素材蕴涵着丰富而深厚的教育和文化价值,积极的开发会丰富教育活动内容,培养幼儿亲近社会、尊重和热爱本土文化的情感。
(一)游戏类:民间游戏广为流传,深受幼儿喜欢。我们在组织幼儿开展民间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探索利用民间游戏的角色、规则、动作,初步对幼儿进行合作能力的培养,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发展合作能力,体验人与人相互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乐。传统的民间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简便易行,有的是徒手进行的、有的只需十分简单的材料,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在游戏中促进幼儿 小肌肉发展的有:抓石子、弹核、拾核、转陀螺、打瓦等游戏;发展幼儿智力的有:跳棋、飞行棋、国际象棋等多种棋类游戏;锻炼幼儿大肌肉动作的游戏有:踢毽子、跳房、捉迷藏、丢手绢、拉大锯、切西瓜、贴烧饼、跳皮筋等游戏。有的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发展动作的协调性、敏捷性和平衡性。如:买锁、瞎子摸瘸子、警察抓小偷、猫捉老鼠、老鼠钻洞、老鹰捉小鸡、盲人捉鱼等等。幼儿一日活动中有许多零散的时间,可以选择一些不受时间、场地限制、容易收拢的民间游戏,如:翻绳、捉猴、冰糕化了等游戏。这些民间游戏可以较好的发展幼儿走、跑、跳、钻、动手等基本能力,科学的开发利用,为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和技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手工类:土生土长的孩子们在土里滚打跌爬,泥巴是陪伴他们的最好游戏材料。摔泥巴、捏泥人、捏大炮、捏个黄鼠狼赶鸡跑一跑,娃娃家里的幼儿用泥巴制作糕点、糖果、面条、水饺、小锅、小碗、捏个磨来磨“粮食”、捏群鸡、鸭、鹅来做客……而蔬菜玩偶中用各种蔬菜经过粘贴、拼插与绘画,辣椒变成了小老鼠、胡萝卜变成了小鱼、洋葱变成了小娃娃、土豆变成了小肥猪、芸豆变成了蚂蚱,甚是可爱。麦秸、芦杆、稻草等本土化低结构的材料制作的小作品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沙泥画、树叶粘贴画、各种种子粘贴画、利用费纸撕贴、印泥画等,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大胆操作,制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三)歌谣类:传统的民间歌谣语言幽默、诙谐、简练、易记,如:拍手对对歌游戏:你拍一,我拍一,马莲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九九八十一,幼儿在拍手游戏的过程中练习了数数。而儿歌“五个兄弟在一起”:老大矮胖子,老二有主意,老三个儿高,老四心儿细,老五最最小,是个小弟第,五个兄弟在一起,团结起来有力气。幼儿在学说儿歌的同时,学会了点数,激发了幼儿对数数的兴趣,形成了团结友爱的品质。
农村自然资源与民间教育素材还有许许多多,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会弥补农村幼儿园金费的不足,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等的全面发展,给农村孩子带来无限快乐、情趣。附:区域活动材料的收集途径
途径一:通过幼儿收集
途径二:通过家长收集
途径三:通过教师收集
途径
四、通过社会收集
第五篇: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是孩子们的天空和乐园。他们白天大部分时间是在这里渡过的。我们要营造一种美而和谐的环境,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因此,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本学期我们从主题环境、区角环境、自然角环境、走廊环境以及家长园地五个方面来创设幼儿园的环境,本学期,我们将充分利用空间,依托农村特色资源,打造编制和手工成为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一大亮点。以幼儿的参与为主线,创设一幅幅富有情趣、立体多样的画面,拓宽幼儿的视野,促进幼儿想象,让幼儿在其中受到美的熏陶真正使幼儿感受到幼儿园是文明的校园,生活的校园,孩子的乐园。幼儿园环境创设不应用成人的审美观去营造。
农村幼儿园有地理环境,师资不足等令人堪忧的现状。但农村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风土人情颇多。我园作为农村幼儿园,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要领先其他农村幼儿园。但是一直以来在环境创设方面未能体现幼儿的参与性,主体性,还没能较好的体现地方特色。我们周围有许多很好的本土资源,但没有得到老师和家长的重视。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在幼儿园环境创设方面我们永远是浪费了资金,却永远比其他优秀幼儿园落后。最重要是吧属于我们自己的最有价值的东西给忽略了。一,环境创设理念
让“起点更美”是我园的办园宗旨。以“队伍优化,环境优美,质量优异,实施优先,目标优秀”是我园的办园目标。我园的环境创设把绿色的,自然的东西请进来。力求与办园理念相结合。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到具有地方特色,与城市同等的优质教育。我们将充分利用地方特色为教育资源。给孩子创造一个优美的乐园。二,整体环境设计 织和手工为整个环境设计,在布置上不要太豪华,奢侈,要充分体现农村及本地区特色。利用本园场地,园内周围培育一些本地区常见的树木,花草,还要开辟一块园地设计成植物园,园内种植各种各样常见的农作物。如:玉米,花生,红薯,大豆,白菜等,供幼儿观察,管理,记录。可按班级分类种植。选择当季农作物。
幼儿园一些大型玩具也要利用本地区乡土资源,如利用废弃的轮胎作为沙池的边缘。利用本地土砖块,木头块,木桩,废旧轮胎制作大型建构区域。鹅卵石堆砌假山供幼儿攀登。利用树叉,废旧轮胎等做攀登架。利用木桩排列成“平衡木”利用土碗,坛子埋在地上让幼儿赤脚踩,做一个感知训练。利用秸
秆围成迷宫等,这样既经济又独具特色,同时促进幼儿的发展。力求创设教育化,儿童化,艺术化的教学楼环境。在色彩方面幼儿园整体应以柔和的“粉绿,粉红,粉蓝”为主要色调。从室内墙面色彩到配套桌椅等设施设备,统一而不同的色调,创设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带给幼儿愉快,自然的感觉。楼道吊饰和装饰也是幼儿园重要的一部分。利用木条吊顶,这样方便布置各种各样的吊饰。三,创设特色化,个性化的班级环境
布置总体要求班级特色化,班级个性化,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段确定不同的主题。为了避免各个班级布置的同质化,在教室的布置中,要充分发挥老师,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装扮个性化的班级要体现孩子的参与。1,班级特色
充分发挥农村物产资源,用树叶,石头,草芥,竹片等装饰各班。形成各班主题装饰以及编织特色。2,家园信息栏 各班要设置家园信息栏,这样家长随时关注幼儿园的信息,各班家园共育旁边还可以设立一个小信箱,家长可以把自己的意见,见解和要求通过信箱传递给老师(小布袋),现在是信息时代,条件允许下可以设一个QQ群和微信群。与家长随时交流。共同为教育幼儿做出努力。3,主题墙
各班至少要有一面随时更换的主题墙,此空间由老师制作简单的背景,更多的是老师和孩子一起,根据不同的主题,张贴孩子的作品,主题内容布置要与楼层主题和本班教室外墙主题相结合。环境布置大方美观,整齐,代表性强,切不可贴的满墙都是,不知道主题是什么。4,班级活动区角
各班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增设相应的角色区,如:自然角,建构区,益智区,表演区,阅读区等。各个区域用不同的游戏架分隔开来,便于幼儿清楚的选择活动区,教师也可以纵观全局,做到心中有数,方便照顾孩子游戏。四,创设艺术化,情趣化的专用活动室 1,图书阅读室
图书室主要摆放各类图书,供幼儿阅读,室内环境要体现一个“静”要有足够适合孩子阅读用的可爱形状的桌椅,地垫,靠背等,可以用浅黄色为室内的主色调,充满温馨。2,角色游戏室
角色游戏室设置了银行,超市,医院,餐厅等,让幼儿体验社会各种职业角色的游戏,由于孩子很喜欢,经常要操作,建议买多买一些材料,充实每个角色区的材料。3,建构室 可以多放一些大的积木和雪花片。4,舞蹈室 5,美工室美工室里可分多个展示区域:泥工,纸工,废旧物品制作,涂鸦,粮食粘贴等等,环境布置要有成品和半成品若干,要有相应的展示柜。6,沙池区
提供各种玩沙的工具:小棍,小铲,小桶,小瓶,推车,挖挖机,过滤机等,玩沙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在活动时,要给幼儿提供围裙,筒靴,袖套等等。7,涂鸦区
建议在幼儿园找一面墙设置成涂鸦区。幼儿在涂涂画画中学习各种本领。8,大型体育玩具区
幼儿园可购买一些推车,自行车,跳绳,呼啦圈等体育器材。可利用农村资源,如:竹子(竹竿舞和做成楼梯)木桩,土砖,大型木块。来满足幼儿进行各种运动体验,使幼儿获得活动的乐趣。
五,楼道走廊墙面布置
将走廊墙面、地面:中四班门口的楼道墙面需要处理。走廊作品橱漆面剥皮的现象可用一色即时贴统一遮盖。走廊的吊顶材质选择较轻的木条,顶部做成格子的吊顶。走道地面布置:(1)地面画上“有趣的葵花”、“数字宝宝的家”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数概念的认识;认识1-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会观察、比较、判断10以内的数量关系,逐步建立等量观念。六,楼梯洞墙面布置“神奇的水迷宫”(有水管和水龙头间隔组成)引导幼儿在做做玩玩中感知水的流向;张贴“幼儿活动图片”,向大家展示了我园的孩子真正是“玩中乐、乐中学”。
总之在环境创设中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一定要突出本园的特色,需要我们更加努力,使我园的环境有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