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格言》连载之“万法唯心3.一切唯心”(样例5)

时间:2019-05-15 03:39: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佛教格言》连载之“万法唯心3.一切唯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佛教格言》连载之“万法唯心3.一切唯心”》。

第一篇:《佛教格言》连载之“万法唯心3.一切唯心”

《佛教格言》连载之“万法唯心——3.一切唯心”

当知自心即是一切佛菩萨法,由知自心即佛法故,则能净一切刹、入一切刹。“四十华严”卷六 能知所知法,唯依心妄计,若了所知无,能知即非有。《大乘密严经》卷上,妙身生品 谓如有一端正女人,种种庄严来入众会。有见起敬,有见起贪,有见起瞋,有见起嫉,有见起厌,有见起悲,有见生舍。应知此中子见起敬,诸耽欲者见而起贪,诸怨憎者见而起瞋,诸同夫者见而起嫉,诸有修习不净观者见而起厌,诸离欲仙见起悲愍,作如是念:此妙色相不久当为无常所灭,诸阿罗汉见而生舍,由此故知境无实体。《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五十六 天见宝庄严,人见为清水,鱼见为窟宅,鬼见为脓血。《顺正理论》卷五十三 识生变似义1,有情、我及了。此境实非有,境无故识无。弥勒《辨中边论》卷下 犹如梦中所见事等,皆虚妄现,都无一实,一切皆是识心所为。《广百论》 能取及所取,一切唯是心。二种从心现,无有我、我所。《大乘入楞伽经》卷五 心虽成二分,而心无二相,如刀不自割,如指不自触,而心不自见,其事亦如是。《大乘入楞伽经》卷七 三界唯是心,分别二自性,转依2离人、法,是则为真如。《大乘入楞伽经》卷六 心为工伎儿,意如和伎者,五识为伴侣,妄想观伎众。3《楞伽经》卷四 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种种诸识浪,腾跃而转生。《楞伽经》卷一 为遣妄执心心所外实有境故,说唯有识,若执唯识真实有者,如执外境,亦是法执。《成唯识论》卷二 地等和合,微尘之聚,若离于心,即无所得。《大乘密严经》卷中,显示自作品 诸有对色,皆识变现,非极微4成。《成唯识论》卷一 由一切内外大种5,及所造色种子,皆悉依附内相续心。《瑜伽师地论》卷三 凡所见色,即是见心。心不自心,因色故有。(唐)道一禅师(《古尊宿语录》卷一)识性识相,皆不离心;心所心王,以识为主;归心泯相,总言唯识。“唯”遮境有,执有者丧其真;识简心空,滞空者乖其实。所以晦斯空有,长溺二边;悟彼有空,高履中道。(唐)窥基《成唯识论述记》卷一 无量无数劫,解之即一念,知念亦无念,如是见世间。《华严经》卷四十九,普贤行品 心外无有物,物无心亦无。以解二无故,善住真法界。《大乘庄严经论》卷二 心外无法,满目青山。《黄檗传心法要》 一切诸法悉皆寂静。不识自心现妄想,故妄想生,若识,则灭。《楞伽经》卷四 若知唯识现,离于心所得,分别不现前,亦不住其性。是时攀援离,寂然心正受。《大乘密严经》卷上,妙身生品 由唯识智,无境智生;由无境智生,复舍唯识智。境既非有,识亦是无。……谓如两木……由相钻截而能生火,火既生已,还烧两木。《辨中边论》卷下 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十二有支6皆依一心。《华严经》卷三十七,十地品 诸法无法体,而说唯是心。不见于自心,而起于分别。《入楞伽经》卷十 知一切法,皆是自心,而无所着。《华严经》卷十八,明法品 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华严经》卷十七,梵行品 知三界唯心、三世唯心,而了知其心无量无边。《华严经》卷五十四,离世间品 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楞严经》卷一 如是地狱、饿鬼、畜生,人及神仙,天洎修罗7,精研七趣,皆是昏沉诸有为相,妄想受生,妄想随业,于妙圆明无作本心,皆如空华,元无所着。《楞严经》卷九 心有八种,或复有九,与无明俱,为世间因。世间悉是心心法现,是心心法及以诸根,生灭流转,为无明等之所变异。其根本心,坚固不动。《大乘密严经》卷中,显示自作品 此中应说心真如名之为心,即说此心自性清净,此心即是庵摩罗识8。《大乘庄严经论》卷十三 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大乘起信论》卷一 寂灭者名为一心,一心者名如来藏。《入楞伽经》卷一 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法界一相,无所不遍。《曼殊师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卷八 问:万法唯识者,于诸识中何识究竟?答:唯阿摩罗识,此云无垢净识,无有变异,可为究竟。《宗镜录》卷三十三 又阿摩罗识有二种:一所缘,即是真如;二本觉,即真如智。能缘即不空如来藏,所缘即空如来藏。《宗镜录》卷三十三 理即是心,心能平等,名之为理;理能照明,名之为心;心理平等,名之为佛心。求那跋陀罗(见《楞伽师资记》)一切诸法真心所现,如大海水举体成波。法藏《贤首五教义》 真心是体,本识9是相,六七等识是用。(陈)慧思《大乘止观》卷四 夫一心具十法界,一法界又具十法界、百法界,一界具三十种世间,百法界即具三千种世间。此三千在一念心,若无心而已,介尔有心,即具三千。亦不言一心在前,一切法在后;亦不言一切法在前,一心在后。……若从一心生一切法者,此则是纵;若心一时含一切法者,此即是横,纵亦不可,横亦不可,只心是一切法,一切法是心故。智顗《摩诃止观》卷九 洞见法界生、佛,依、正,一念具足,一尘不亏。10湛然《金刚鎞》 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移于当念。(唐)李通玄《华严经合论》卷一 若色若识,皆是唯识;若识若色,皆是唯色。今虽说色心两名,其实只一念无明法性十法界,即是不可思议一心具一切因缘所生法。智顗《四念处》 心该色末,色彻心源,心色一如,何非何是?《宗镜录》卷九十二 四大等不离心大。心色虽异,其性则同。色即心,心即色,无障无碍。空海《即身成佛义》 法界性是诸法体故,是故真言真实妙理,一切色心,即是一体,心必具色,色必具心。(日本)重誉《密宗要诀抄》 夫不知万法唯心,泛求诸事事物物,安得不罔;不知心具万法,独取一昭昭灵灵,安得不殆。《灵峰宗论》卷五,圣学说 于十界万法,若依若正、假名实法,随拈一法,皆即心之全体,皆具心之大用,如心横遍,如心竖穷。以唯心义成,唯色、唯声、唯香、唯味、唯触、唯法,乃至唯微尘芥子,一切唯义俱成。一切唯义俱成,方成真唯心义。《彻悟禅师语录》 阿鼻依正,全处极圣之自心;毗卢身土,不逾下凡之一念。湛然《金刚錍》 一心中一时能具足六波罗蜜。《大智度论》卷八十一 是知直了此心,无行不足,以一心具足万行,无一行而非心故。《宗镜录》卷三十

注释1.义:实义,指下句所言有情、我及了别的功能。2.转依:转染为净,转迷为悟。3.心:阿赖耶识。意,第七末那识。妄想,异译分别,第六意识的认知。4.极微:不可再分的微观粒子。5.大种:地水火风等基本元素。6.十二有支:十二因缘的每个环节: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病死忧悲苦恼。7.修罗:阿修罗,一种神,六道、天龙八部之一,意译非天、无酒。多嫉妒,好争战。8.庵摩罗识:亦译阿摩罗识,意译无垢识,为第九识,或说乃阿赖耶识所转。9.本识:即第八阿赖耶识。10.依正:依报(国土)、正报(众生)。

下载《佛教格言》连载之“万法唯心3.一切唯心”(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佛教格言》连载之“万法唯心3.一切唯心”(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