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学H28)10年经验:精选学科,成功大道!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学H28)10年经验:精选学科,成功大道!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率不断提高,在研2项以上面上项目的负责人越来越多。诚然基金不代表科研实力,但是没有基金,基础科研难以为继。当然没有科研经费仍然学术成果丰硕的科研奇才不在此列,如日本的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
中药学科研人员的研究领域多数比较广泛,常常从生药学、药理、分析、炮制、制剂、药动跨度到药效毒理,具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时选择学科的优势。
中药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不同的申请学科,难度差异极大,所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宜的申请学科至关重要。当然没有5篇以上近年来的相关SCI作为基础,在那个学科申请面上项目希望都不大,当然运气狂好或者应用学科不在此列。本文讨论的是面上项目,青年项目2010年后,不是很差的青椒基本都能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学H28下面的学科包括: H2801 中药资源 H2802 中药鉴定 H2803 中药药效物质 H2804 中药质量评价H2805 中药炮制H2806 中药制剂 H2807 中药药性理论 H2808 中药神经精神药理 H2809 中药心脑血管药理 H2810 中药抗肿瘤药理 H2811 中药内分泌及代谢药理 H2812 中药抗炎与免疫药理 H2813 中药抗病毒与感染药理 H2814 中药消化与呼吸药理 H2815 中药泌尿与生殖药理 H2816 中药药代动力学 H2817 中药毒理 H2818 民族药学 H2819 中药学其他科学问题。下面按照集中度(学术垄断程度)、难度(对申请人学术成果和创新能力要求)和公平度按照学科分别讨论。
1.H2801 中药资源 每年项目约55项,集中度低,难度低,公平度好。
2.H2802 中药鉴定 每年项目约10项,集中度高,难度高,公平度一般。
3.H2803 中药药效物质 每年项目约80项,集中度低,难度高,公平度好。4.H2804 中药质量评价 每年项目约20项,集中度高,难度高,公平度较好。
5.H2805 中药炮制 每年项目约20项,集中度高,难度低,公平度一般。
6.H2806 中药制剂 每年项目约20项,集中度高,难度低,公平度一般。
7.H2807 中药药性理论 每年项目约10项,集中度高,难度低,公平度较好。
8.H2808-2817 中药药理 每年项目约200项,集中度低,难度高,公平度好。
9.H2818 民族药学 每年项目约55项,集中度低,难度低,公平度好。
10.H2819 中药学其他问题 每年项目约10项,集中度低,难度低,公平度较好。
名校大平台的实力派申请人建议从中药资源、中药鉴定、中药药效物质、中药质量评价和中药药理方向发展和获得项目,这些学科是中药发展的基础和关键,需要大批优秀的学者推动中药进步。
名校大平台的一般申请人建议从中药资源、中药炮制、中药制剂、中药药性理论和民族药学方向发展和获得项目,逐步积累科研实力。
普校小平台的优秀申请人建议从中药资源、中药药效物质、中药药理和民族药学方向发展和获得项目,这些学科是成为名家的成功大道。
普校小平台的一般申请人建议从中药资源、中药药性理论、民族药学和中药学其他问题方向发展和获得项目,看看自己的运气嘛。
第二篇:如何成功申请到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如何成功申请到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如何成功申请到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第一次申请实际上对于每个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人抱着碰运气的想法匆忙写了一个,自然不会中,却从事落下了自己中不了基金的心理障碍。***经过调查许多成功者申请的经验,同时也广泛从网络上收集申请的经验与得失,与大家分享:
这里的“写”包括了选题和最后的成文,所以写申请书绝不仅仅是书写问题,而是包含了从选题开始的一系列问题。我个人以及所在课题组在基金委毫无关系,在国内也不是业内皆知的牛实验室。所以我觉得这个对大多数没有任何关系的虫子们来说应该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第一次申请,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写全A的申请书,否则你就无法保证能中标。尽管我们不能调和所有专家的口味,但是还是可以做到尽量好,保证自己的申请书只要不是落入变态专家之手或者和一堆牛人捆绑评审(这是运气问题),80%可以得A(优先资助),最差也可以得B(同意资助)。这样的结果上会肯定是不会有问题的如何写好第一份基金申请书?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
1、什么时候开始第一次申请?
这个问题实际上很重要。看看基金版上,有许多人硕士刚毕业甚至更早就迫不及待想申请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甚至还为错过今年的申请而懊悔。殊不知完全没有必要。太早申请,往往基础不足,积累不够。这也是为什么大都数杰青都是在40~45岁之间的原因。许多人觉得自己已经不错了,但是放到全国,尤其和早你3年博士毕业的同行竞争时,在论文积累上基本是落于下风的。太晚申请也不行,如果你有一个好的想法,晚一年就意味着放弃机会。这个和论文发表是一样的道理。好的想法你能想到别人也早晚会想到,关键看谁动手早。我记得我06年有一个非常好的题目,但因为青年基金未结题无法申请只好再等1年,结果06年就有同行申请到了类似的题目,而我则在07年时则不得不换题目申请。这就是申请时机问题。我觉得最佳的第一次申请应该是在博士毕业的次年,7月份毕业第二年3月份申请,中间可以做充足的准备。博士刚毕业半年内,你对博士期间自己的工作往往会有一些进一步的思考,这时写出来的申请书思考
往往比较深入。
2、选个什么样的题目?
都说基金重创新,创新的第一点就在于选题。但是,不能一味为了图新而脱离自己的根基去申请全新的题目,因为创新和可行性往往是相辅相成的,脱离前期实验的支撑,创新就只是一个idea,而不是一个完整的研究方案。我的体会是第一次申请的选题必须要结合自己的基础。也就是说只申请自己有基础的。第一次申请建议不要脱离自己学位论文的工作,应该在学位论文工作基础上,寻找一些新的题目。举个例子,如果你学位论文是做基于语义的图像检索的,那么你可以申请基于语义的Web视频检索。这样既可以很好地利用已有工作,又有一个好的选题。单纯copy学位论文工作进行申请不是一个好方法。因为你在博士期间必然已经发表了若干论文,别人早已经了解你的工作了。要想让人眼睛一亮,唯有在学位论文基础上重新选一个相关的题目。
3、如何书写第一份申请书?
第一次写申请书和第n次写显然是不一样的。我这里主要讲第一次如何写。第一步应该把版上的资源好好找一遍,仔细看看这些ppt和标书。收集了近百份标书,还有大量的PPT,讲座和经验,这些都需要认真阅读和体会。一般来说,先参考一个名校的标书进行书写为宜,这样格式,内容都比较有谱
4、如何获得好的评审分数?
其中,有些有助于评审的工作是我们完全有能力做的。比如,清晰的格式、合适的篇幅、清楚的图表等等。这些好比人的衣服,虽然衣服不代表人的水平,但是一个穿着又脏有乱的人我估计大多数企业都第一眼就不太想要,即便他真的有才干。现在社会竞争激烈,企业想要挑选的是既要有才干又要有外表的员工,而不是简单的“唯才是举”,不是那个年代了。所以,不要草率提交一份申请书,要做就做最好。这几年我接触到一些校内校外的牛人,发现他们在申请项目时的一个共同点就是标书和ppt都相当完美、精致。曾经有个申请杰青的教授告诉我,他的申请书修改了100多遍。我当时绝对是目瞪口呆,我自己的申请书一般修改不会超过10个版本。不过大家也承认,多修改一次申请书就更好一点。所以,想中标就得多付出,不仅是多发论文,还得耐心去做这样“小”事。所以我也曾觉得,申请书最关键是书写和表达。思路清晰,环环相扣,观点明确,方案有新意,有好的前期论文,再加上整体格式齐整,这样的标书至少也是“同意资助”。
事实上,这些年虽然每年申请量在快速增加,但是好的申请书数量基本没增加,所以大家写好了是完全可以在一对质量不高的申请书中脱颖而出的,除了运气太差和一对高质量的申请书发到同一个专家手里评审外,我想得到优先资助的概率还是很高的。
第三篇:自然科学基金12项申报成功之独家经验
自然科学基金12项申报成功之独家经验--一位教授的感受
写好申请书是申请成功的关键
基金的评审实质上只是对基金申请书的质量的评审.因为:评审过程没有本人答辩或现场了解,没有申辩。所以:评审实际上只评申请书本身。不评实际学术水平。所以:学术水平高不等于申请能批准。
总之:不要把希望、注意力和工作重点寄托在熟人,后门或大树上(原因:除上面的外还有--基金评审相对公正;有五个评委;基金实际批准的大都没大树)
一个好的标题等于成功了一半
标题要“确切、醒目、主题明了”。[标题是第一印象也是画龙点睛] 要在尽量短的一句话中回答“干什么、对象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解决什么问题”。要反复推敲。
题目大小要适中,防止“大题目、小课题”。400字摘要:要具体不空洞[是上网内容] 投放的学科要选准 = 报志愿
创新是基金申请的灵魂,也是评议和能否批准的关键 创新包括: 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新的体系;新的规律 源头创新 = 原始性 + 惟一性 源头:有进一步发展的前景。(长江之“源”)“实质性的创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范围
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Know What, Know Why, Know How)所以:题目“有意义”还不行,要属于基金资助范围。(“应用研究”可申请“联合资助”项目)
不打一炮换个地方,有连续性较好。
选题要点
切忌“大而空”。
题目如有应用背景,则要“明确”,即讲清应用背景究竟在哪。
如果是“交叉学科”,则不能是“表面的、形式上的,应是实质上的。重要性 化费时间
题目(摘要)—————— 20%————10% 立项依据 ——————— 40%————50% 研究内容和目标可行性—— 30%————20% 其他 —————————10%————10%
立项依据编写要领
既要有国外,也要有国内 —— 避免评议时说你“不了解国内情况”。国内情况既要有别人,也要有自己的。(不怕与“研究基础”部分有重复)—— 可以争取“立项依据充分、全面”的评语。
要写开展本项目研究的理由,最好写自己预研发现了什么,言下之意:“只有我才能干这一课题”,否则反对你的评语言下之意可以是:“你写的项目是重要,但别人来做更合适”。
“填补空白”不是立项依据。理由:我国的基金是“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而不是“填补空白”; “填补空白”实质上仍是“跟踪”。主要参考文献“不多不少”、要“新”[可上网查] —— 避免太臃肿又避免评语“了解情况不够”
研究内容和目标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要领:内容集中、目标明确
要写细节(研究内容比较具体的申请容易得到专家的好评)—— 避免评语“研究内容不够具体”。
研究目标”是“解决科学问题、学术问题”,而不是解决“寻找最佳工艺”或“改进性能” 避免评语“不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范围”。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不能省略,而且要准确 —— 避免评语“申请显目没有深度”。也不能太多——避免“申请人缺乏完成本项目的能力”。研究内容要“突出重点”。解决一两个科学问题就不错了。切忌“什么都做” —— 避免评语 “内容过多,重点不突出”(这是很多基金申请常犯的错误)。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要分清 —— 避免评语“思路不清”。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写得具体清楚则容易得到“可行性较强”的评语。但有保密问题时酌情处理(主要对应用基础项目)“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不宜太多(切忌为解决一个问题,什么方法都用)—— 避免评语“范围太广,路线不明确”。
“可行性”是指“学术上可行”,而不仅仅是“我有几个教授、几个研究生、几台仪器”。
“研究队伍” + “研究条件” + “学术思想” = 可行
特色和创新之处
要中肯,避免扩大,切忌吹牛。
要写自己研究的特色和创新的学术思想,不是写该领域的特色。“交叉学科”是提倡的,但要说交叉点在哪。“填补空白”不是特色和创新,这里也不要写。
研究计划和预期结果
计划要具体。切忌如下计划:第一年文献调研,第二年实验研究,第三年写出研究报告。
学术活动、国际交流写入计划有助于增色,又有助于争取额外经费。
预期进展不必太具体,大致设想即可。特别是对基础研究,允许课题进行过程中不断修改。
预期成果。例如“预期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XX篇”不好,关键是达到什么水平。要与“研究目标”写的相吻合。强调质量。
研究基础和工作条件
总目标:得到“研究能力很强[较强]”“工作条件[基本]具备”的评语。
工作基础:避免只写本实验室的工作基础和积累。本实验室的工作基础有用,但要介绍申请人的工作。
工作条件:应写具备了基本条件。基金不支持购买大仪器,只能“写”缺少一些小设备(经费的实际使用是另外的事)
简历:不光是申请人的,项目组主要成员也要。介绍工作时著重与本课题相关的工作。论文目录要有排名、题目、刊名、时间。(这有利与评审人判断课题组能力,也是科学作风的体现)
承担项目情况:要有名称、编号、经费来源、年月、内容;完成情况不能只写“已完成”“顺利进行”(可写发表论文的水平、引用情况、研究生培养结果等)
努力做好申请书以外的几件事
平时多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动态非常重要,以免每年春节后临时抱佛脚。申请书是平时准备工作的积累和升华。熟知基金申请过程、熟知有关规定。如:申请人的条件[工作年限、在职研究生],限项申请规定[新],5%管理费,15%劳务费[新]。
了解基金审批过程。一审[五位专家,甲乙丙三等,可提出回避要求],二审[非共识项目] 在了解基金委的同时让基金委了解你的工作和能力。用各种交流方式介绍自己的工作(他们是乐意交流的)。已经申请到的基金则随时介绍自己的成果(寄文章等)。
申请书的格式严格按基金委的规定。不要在小事情上栽跟斗。不反对用其他手段。
第一计: 审时度势
为了帮助丁香园的兄弟姐妹申请到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本人联合老婆继成功申请到2005年的国基之后,再次在10月份飞来捷报,又中了2006年的国基。不是本人牛气,首先要感谢从丁香园学到的“独家秘笈”的成功应用。为了感谢丁香园,本人和老婆呕血力创,推出我们申请国基的几大秘诀,提供给2007年奋斗的人们。
今天介绍第一计,审时度势。
所谓审时度势,关键在于要搞清楚基金究竟要赞助那些人,一般来说,国家设立基金,目的就是赞助那些能够在科研上有突破的人。判断那些人能够在科研上有突破,这个就依靠评委来判断了,要知道国基从来不会雪中送炭,只会锦上添花。
你要申请,首先要想,假如你是评委,你写的这封标书送到你手上了,让你来判断是不是会有突破性成果,你怎样来判断?你肯定说看工作基础,对了,这几乎是肯定的。就是一个申请青年基金的人,尽管不是很强调工作基础,但你想,现在评委的手里绝对不是就你一个基金标书,现在哪个角落、那个地方,可以说只要是人都在想办法申请基金,标书多的吓死人。评委不可能看到是青年基金,就不看工作基础了。所以不要认为申请青年基金,就可以不在工作基础上下功夫了。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在工作基础的书写上下功夫?或者说如何让评委一看就知道你是有工作基础的人?当然是你发表的文章了,如果你在nature上发表一篇文章,兄弟,你不光今年可以中,明年也有你的份,而且,你申请20万,人家会说20万怎么会够?给40万吧。
一般来说,只要你能够在你从事的领域10%最高影响力上发表过一两篇文章,在工作基础方面你就不用愁了。现在的国内学者非常看重SCI的影响因子,因此呢,是人就知道这说明你在科研方面能够有突破。因此工作基础最重要的是你有牛B文章,而不在于你发表文章的多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很多中文文章都是~~,呵呵,那个词太难听,不说了。
因此呀,奔2007国基的兄弟们,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埋头工作,搞上几年,来一篇牛文。这是最重要的。
如果没有牛文,就拉那些有牛文的人入股,呵呵,这也应该算工作基础。有人说了,我真的没有,但还想申请,哪怎么办?兄弟不要急,请看第二计,瞒天过海。
第一计无疑极大地鼓励了那些有牛B文章的园兄园弟们,但没有牛文的兄弟们毕竟占绝大多数,大家可能会起哄,呵呵,这种介绍谁都知道,我们要的是怎样在一大堆发表的垃圾文章中征服评委,而且不是一个评委,是一审中的几个评委,三个到五个评委。
俗话说,行路难,行川路更难。套用这句话,我们申请标书可以说,写标书难,申请上标书更难。难在什么?你可以打动一个评委,但你并不容易打动所有的评委,评委在评阅自己分发到的20份标书中,一般只会让其中的一两份过关,我老婆说一句名言,一个人的标书就像一个精子,他和成千上万个精子一起赛跑,谁先进入卵子,谁就胜利了,其他精子就没有份了。所以你要取得最后的胜利,两个办法,一个是跑在第一名,这要看你的内涵,看你的基础,看你思路的新颖性。另一个办法别忘了,你还可以具有超强的进入卵子的能力,在诸强中分得一杯羹,生双胞胎也是作为精子努力的结果。现在的问题是,你如何在别的精子进入卵子的 情况下,想办法再进入卵子,取得双胞胎的成功。
我这里装着一个锦囊妙计,这真的如诸葛孔明的锦囊,我这里先把打开送给诸位。我在2005年申请的时候,当时面临的形势也是非常尴尬的,因为我按照原来的idea做了一部分实验,有荧光的结果,有细胞的Ca2+三维成像,还有脑片的免疫组化和2-D结果,但是由于尚未完成实验,因此文章尚没有组织和发表,当时申请国基的任务下达,我踌躇再三,不知道咋办,晚上抱着老婆睡觉,谈到这件事,老婆说,嘿咻完以后给我出个注意。于是一番鏖战,精疲力竭,老婆就发表了“双胞胎”的高论,我觉得这真的是标书申请中的“马列主义”。老婆当时将之概括为“瞒天过海”。
坦率地说,我现在也并不了解“瞒天过海”成语的本意,但是我将他按字面上的意思去理解。哪位前辈知道其意,可以在本帖子后面留言给我以教诲,多谢多谢。
老婆当时问我,那些审标书的人牛不牛?我说不是大牛就是小牛。老婆说这就对了。正因为这样,他们也通常是那些投稿者的reviewer。他们也乐意做reviewer,你为什么忽视这一点呢?我突然明白了,你在标书上陈列你已经做的前期工作,那些漂亮的结果当然可以说明你能够在科研上有突破了,他们经常评审稿子,知道什么叫好,什么不行。所以把你自认为可以征服评委眼球的结果放上去吧,这样在你发表文章的时候,你的标书也传来了捷报。在本文中,瞒天过海的意思就是,如果你的实验尚在进行,而你已经取得了很理想的结果,那么,在没有文章的前提下,将你的结果告诉评委,展示你也是将会取得成果的“潜在小牛”,一般来说,评委通常会将你和牛人并列,谁不想说自己有“慧眼识英雄”的本领呢?
这样说来。“瞒”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文章,但可以展示结果;天就是评委,过海就是取得标书的申请的成功。
连续3年写国家自然基金,都失败了,但是每次看到专家给予的评语,有激起我下一次申报的念头,屡败屡战。总结如下几点经验:
1.一定要认真读申报指南,好像每年都差不多,但是里面总是有一些不同,同时可以学习自然基金的语言组织方式。
2.选题要新,一定要是基础中的创新,但同样需要基础,虽然看似矛盾,但专家重点就是考察这两个方面。特别是非常创新的(如新理论、新方法、新观点等等),这些对研究基础可以稍稍放宽。
3.我三年的评审结果都是A、B、C,由此可以看出专家的组成是差别巨大的。而且有些专家的评语,看了后就想吐血,他对该研究方向知道的很少,因此就断章取义,虽然很是气愤,但想想专家也是来自于多个研究方向,因此标书要有一定的大众口味,同时具有深度。以便迎合不同专家的口味。
4.标书不一定要长,但组织要合理。看过不少中标的自然基金标书,大多数都不是很长,但都是条理清晰,主题明确,即使外行也能感到有必要执行。
5.最后就是注意细节,一定要认真,翻译是否合理,参与人员是否超项,参与人员的工作时间是否合理。这些最好找自己多看几次。每年因为这些细节就有许多标书被打掉。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第四篇:20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医学类学科代码(申请代码)doc
H.医学科学部
H01 呼吸系统
H0101 肺及气道结构、功能及发育异常
H0102 呼吸系统遗传性疾病
H0103 呼吸调控异常
H0104 呼吸系统炎症与感染
H0105 呼吸系统免疫性疾病及变应性肺疾病
H0106 气道重塑与气道疾病
H0107 支气管哮喘
H010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H0109 肺循环及肺血管疾病
H0110 间质性肺疾病
H0111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H0112 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
H0113 睡眠呼吸障碍
H0114 纵隔与胸膜疾病
H0115 胸廓/膈肌结构、功能及发育异常
H0116 肺移植和肺保护
H0117 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新技术
H0118 呼吸系统疾病其他科学问题
H02 循环系统
H0201 心脏结构与功能异常
H0202 循环系统遗传性疾病 H0203 心肌细胞/血管细胞损伤、修复、重构和再生
H0204 心脏发育异常与先天性心脏病
H0205 心电活动异常与心律失常
H0206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H0207 肺源性心脏病
H0208 心肌炎和心肌病
H0209 感染性心内膜炎
H0210 心脏瓣膜疾病
H0211 心包疾病
H0212 心力衰竭
H0213 心脏/血管移植和辅助循环
H0214 血压调节异常与高血压病
H0215 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硬化
H0216 主动脉疾病
H0217 周围血管疾病
H0218 淋巴管与淋巴循环疾病
H0219 微循环与休克
H0220 血管发生异常及血管结构与功能异常
H0221 循环系统免疫相关疾病
H0222 循环系统疾病诊疗新技术
H0223 循环系统疾病其他科学问题
H03 消化系统
H0301 消化系统发育异常 H0302 消化系统遗传性疾病
H0303 消化道结构与功能异常
H0304 肝胆胰结构与功能异常
H0305 腹壁/腹膜结构及功能异常
H0306 消化道内环境紊乱、黏膜屏障障碍及相关疾病
H0307 消化道动力异常及功能性胃肠病
H0308 消化系统内分泌及神经体液调节异常
H0309 胃酸分泌异常及酸相关性疾病
H0310 胃肠道免疫相关疾病
H0311 消化系统血管及循环障碍性疾病
H0312 胃肠道及腹腔感染性疾病
H0313 肝胆胰免疫及相关疾病
H0314 肝脏代谢障碍及相关疾病
H0315 药物、毒物及酒精性消化系统疾病
H0316 炎性及感染性肝病
H0317 肝纤维化、肝硬化与门脉高压症
H0318 肝再生、肝保护、肝衰竭、人工肝
H0319 胆石成因、胆石症及胆道系统炎症
H0320 胰腺外分泌功能异常与胰腺炎
H0321 消化系统器官移植
H0322 消化系统疾病诊疗新技术
H0323 消化系统疾病其他科学问题
H04 生殖系统/围生医学/新生儿 H0401 女性生殖系统结构、功能与发育异常
H0402 女性生殖系统损伤与修复
H0403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与感染
H0404 女性生殖内分泌异常及相关疾病
H0405 女性生殖系统遗传性疾病
H0406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症
H0407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
H0408 女性性功能障碍
H0409 乳腺结构、功能及发育异常
H0410 男性生殖系统结构、功能与发育异常
H0411 男性生殖系统损伤与修复
H0412 男性生殖系统炎症与感染
H0413 男性生殖内分泌异常及相关疾病
H0414 男性生殖系统遗传性疾病
H0415 男性性功能障碍
H0416 卵子发生与受精异常
H0417 胚胎着床及早期胚胎发育异常
H0418 胎盘结构与功能异常
H0419 胎儿发育与产前诊断
H0420 妊娠及妊娠相关性疾病
H0421 分娩与产褥
H0422 新生儿相关疾病
H0423 避孕、节育与妊娠终止 H0424 精子发生异常与男性不育
H0425 女性不孕不育与辅助生殖
H0426 生殖医学工程
H0427 生殖免疫相关疾病
H0428 生殖系统移植
H0429 生殖系统/围生医学/新生儿疾病相关诊疗新技术
H0430 生殖系统/围生医学/新生儿疾病其他科学问题
H05 泌尿系统
H0501 泌尿系统结构、功能与发育异常
H0502 泌尿系统遗传性疾病
H0503 泌尿系统损伤与修复
H0504 泌尿系统感染
H0505 泌尿系统免疫相关疾病
H0506 泌尿系统结石
H0507 肾脏物质转运异常
H0508 肾脏内分泌功能异常
H0509 原发性肾脏疾病
H0510 继发性肾脏疾病
H0511 肾衰竭
H0512 肾移植
H0513 前列腺疾病
H0514 膀胱疾病
H0515 尿动力学 H0516 血液净化和替代治疗
H0517 泌尿系统疾病诊疗新技术
H0518 泌尿系统疾病其他科学问题
H06 运动系统
H0601 运动系统结构、功能和发育异常
H0602 运动系统遗传性疾病
H0603 运动系统免疫相关疾病
H0604 骨、关节、软组织医用材料
H0605 骨、关节、软组织损伤与修复
H0606 骨、关节、软组织移植与重建
H0607 骨、关节、软组织感染
H0608 骨、关节、软组织疲劳与恢复
H0609 骨、关节、软组织退行性病变
H0610 骨、关节、软组织运动损伤
H0611 运动系统畸形与矫正
H0612 运动系统疾病诊疗新技术
H0613 运动系统疾病其他科学问题
H07 内分泌系统/代谢和营养支持
H0701 松果体/下丘脑/垂体发育及结构异常
H0702 甲状腺/甲状旁腺发育及结构异常
H0703 肾上腺发育及结构异常
H0704 胰岛发育、胰岛细胞分化再生及功能调控异常与胰岛移植
H0705 内分泌系统炎症与感染 H0706 内分泌系统遗传性疾病
H0707 内分泌系统免疫相关疾病
H0708 松果体/下丘脑/垂体疾病及功能异常
H0709 甲状腺/甲状旁腺疾病及功能异常
H0710 肾上腺疾病及功能异常
H0711 糖尿病发生的遗传和环境因素
H0712 血糖调控异常与胰岛素抵抗
H0713 糖尿病
H0714 其他组织的内分泌功能异常
H0715 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移植
H0716 能量代谢调节异常及肥胖
H0717 代谢综合征
H0718 糖代谢异常
H0719 脂代谢异常
H0720 脂肪细胞分化及功能异常
H0721 氨基酸代谢异常
H0722 核酸代谢异常
H0723 水、电解质代谢障碍及酸碱平衡异常
H0724 微量元素、维生素代谢异常
H0725 钙磷代谢异常
H0726 骨转换、骨代谢异常和骨质疏松
H0727 营养不良与营养支持
H0728 遗传性代谢缺陷 H0729 内分泌系统疾病/代谢异常与营养支持领域相关新技术
H0730 内分泌系统疾病/代谢异常与营养支持其他科学问题
H08 血液系统
H0801 造血、造血调控与造血微环境异常
H0802 造血相关器官(肝脏/脾脏/胸腺)结构及功能异常
H0803 红细胞异常及相关疾病
H0804 白细胞异常及相关疾病
H0805 血小板异常及相关疾病
H0806 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骨髓衰竭
H0807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H0808 骨髓增殖性疾病
H0809 血液系统免疫相关疾病
H0810 血液系统感染性疾病
H0811 出血、凝血与血栓
H0812 白血病
H0813 造血干细胞移植
H0814 血型与输血
H0815 遗传性血液病
H0816 血液系统疾病诊疗新技术
H0817 血液系统疾病其他科学问题
H09 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
H0901 意识障碍
H0902 认知功能障碍 H0903 躯体感觉、疼痛与镇痛
H0904 运动调节与运动障碍
H0905 神经发育、遗传、代谢相关疾病
H0906 脑血管结构、功能异常及相关疾病
H0907 神经免疫调节异常及神经免疫相关疾病
H0908 神经系统屏障和脑脊液异常及相关疾病
H0909 神经系统炎症及感染性疾病
H0910 脑、脊髓、周围神经损伤及修复
H0911 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肌肉、自主神经疾病
H0912 神经变性、再生及相关疾病
H0913 神经电活动异常与发作性疾病
H0914 脑功能保护、治疗与康复
H0915 节律调控与节律紊乱
H0916 睡眠与睡眠障碍
H0917 器质性精神疾病
H0918 物质依赖和其他成瘾性障碍
H0919 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障碍
H0920 神经症和应激相关障碍
H0921 心境障碍、心理生理障碍和心身疾病
H0922 人格障碍、冲动控制障碍和性心理异常
H0923 儿童和青少年精神障碍
H0924 其他精神障碍与精神卫生问题
H0925 精神疾病的心理测量和评估 H0926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H0927 危机干预
H0928 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诊疗新技术
H0929 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其他科学问题
H10 医学免疫学
H1001 免疫器官/组织/细胞的发育分化异常
H1002 免疫应答异常
H1003 免疫反应相关因子与疾病
H1004 免疫识别/免疫耐受/免疫调节异常
H1005 炎症、感染与免疫
H1006 器官移植与移植免疫
H1007 超敏反应性疾病
H1008 自身免疫性疾病
H1009 继发及原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
H1010 固有免疫异常
H1011 神经内分泌免疫异常
H1012 黏膜免疫疾病
H1013 疾病的系统免疫学
H1014 疫苗和佐剂研究/接种/免疫防治
H1015 免疫相关疾病诊疗新技术
H1016 免疫相关疾病其他科学问题
H11 皮肤及其附属器
H1101 皮肤形态、结构和功能异常 H1102 皮肤遗传及相关疾病
H1103 皮肤免疫性疾病
H1104 皮肤感染
H1105 非感染性皮肤病
H1106 皮肤附属器及相关疾病
H1107 皮肤及其附属器疾病诊疗新技术
H1108 皮肤及其附属器疾病其他科学问题
H12 眼科学
H1201 角膜及眼表疾病
H1202 晶状体与白内障
H1203 巩膜、葡萄膜、眼免疫
H1204 青光眼、视神经及视路相关疾病
H1205 视网膜、脉络膜及玻璃体相关疾病
H1206 视觉、视光学与近视、弱视及眼肌疾病
H1207 全身疾病眼部表现、眼眶疾病
H1208 眼遗传性疾病
H1209 眼组织移植
H1210 眼科疾病诊疗新技术
H1211 眼科疾病其他科学问题
H13 耳鼻咽喉头颈科学
H1301 嗅觉、鼻及前颅底疾病
H1302 咽喉及颈部疾病
H1303 耳及侧颅底疾病 H1304 听觉异常与平衡障碍
H1305 耳鼻咽喉遗传与发育相关疾病
H1306 耳鼻咽喉疾病诊疗新技术
H1307 耳鼻咽喉疾病其他科学问题
H14 口腔颅颌面科学
H1401 口腔颅颌面组织生长发育及牙再生
H1402 颅颌面部骨、软骨组织的研究
H1403 口腔颌面部遗传性疾病和发育畸形及软组织缺损修复
H1404 牙体牙髓及根尖周组织疾病
H1405 牙周及口腔黏膜疾病
H1406 唾液、涎腺疾病、口腔颌面脉管神经及颌骨良性疾病
H1407 味觉、口颌面疼痛、咬合及颞下颌关节疾病
H1408 牙缺损、缺失及牙颌畸形的修复与矫治
H1409 口腔颌面组织生物力学和生物材料
H1410 口腔颌面疾病诊疗新技术
H1411 口腔颌面疾病其他科学问题
H15 急重症医学/创伤/烧伤/整形
H1501 心肺复苏
H1502 多脏器衰竭
H1503 中毒
H1504 创伤
H1505 烧伤
H1506 冻伤 H1507 创面愈合与瘢痕
H1508 体表组织器官畸形、损伤与修复、再生
H1509 体表组织器官移植与再造
H1510 颅颌面畸形与矫正
H1511 急重症医学/创伤/烧伤/整形其他科学问题
H16 肿瘤学
H1601 肿瘤病因
H1602 肿瘤发生
H1603 肿瘤遗传与表观遗传
H1604 肿瘤免疫
H1605 肿瘤预防
H1606 肿瘤复发与转移
H1607 肿瘤干细胞
H1608 肿瘤诊断
H1609 肿瘤化学药物治疗
H1610 肿瘤物理治疗
H1611 肿瘤生物治疗
H1612 肿瘤综合治疗
H1613 肿瘤康复(包括社会心理康复)
H1614 肿瘤研究体系新技术
H1615 呼吸系统肿瘤
H1616 血液淋巴肿瘤(白血病除外)
H1617 消化系统肿瘤 H1618 神经系统肿瘤(含特殊感受器肿瘤)
H1619 泌尿系统肿瘤
H1620 男性生殖系统肿瘤
H1621 女性生殖系统肿瘤
H1622 乳腺肿瘤
H1623 内分泌系统肿瘤
H1624 骨与软组织肿瘤
H1625 头颈部及颌面肿瘤
H1626 皮肤、体表及其他部位肿瘤
H17 康复医学
H1701 康复医学
H18 影像医学与生物医学工程
H1801 磁共振结构成像与疾病诊断
H1802 fMRI与脑、脊髓功能异常检测
H1803 磁共振成像技术与造影剂
H1804 X射线与CT、电子与离子束、放射诊断与质量控制
H1805 医学超声与声学造影剂
H1806 核医学
H1807 医学光子学、光谱与光学成像
H1808 分子影像与分子探针
H1809 医学图像数据处理与分析
H1810 脑电图、脑磁图与脑机交互
H1811 人体医学信号检测、识别、处理与分析 H1812 生物医学传感
H1813 生物医学系统建模及仿真
H1814 医学信息系统与远程医疗
H1815 治疗计划、导航与机器人辅助
H1816 介入医学与工程
H1817 康复工程与智能控制
H1818 药物、基因载体系统
H1819 纳米医学
H1820 医用生物材料与植入科学
H1821 细胞移植、组织再生与生物反应器
H1822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
H1823 人工器官与特殊感受器仿生医学
H1824 电磁与物理治疗
H1825 用于检测、分析、成像及治疗的医学器件和仪器
H1826 影像医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其他科学问题
H19 医学病原微生物与感染
H1901 病原细菌、细菌感染与宿主免疫
H1902 病原放线菌、放线菌感染与宿主免疫
H1903 病原真菌、真菌感染与宿主免疫
H1904 病毒、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
H1905 其他病原微生物及感染与宿主免疫
H1906 寄生虫、寄生虫感染与宿主免疫
H1907 传染病媒介生物 H1908 病原微生物变异与耐药
H1909 医院获得性感染
H1910 性传播疾病
H1911 病原微生物与感染研究与诊疗新技术
H1912 病原微生物与感染其他科学问题
H20 检验医学
H2001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H2002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H2003 临床细胞学和血液学检验
H2004 临床免疫学检验
H2005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
H2006 临床检验新技术
H2007 检验医学其他科学问题
H21 特种医学
H2101 特种医学(航空、航天、航海、潜水、高原、极地等极端环境)
H22 放射医学
H2201 放射医学
H23 法医学
H2301 法医毒理、病理及毒物分析
H2302 法医物证学、法医人类学
H2303 法医精神病学及法医临床学
H2304 法医学其他科学问题
H24 地方病学/职业病学 H2401 地方病学
H2402 职业病学
H25 老年医学
H2501 老年医学
H26 预防医学
H2601 环境卫生
H2602 职业卫生
H2603 人类营养
H2604 食品卫生
H2605 妇幼保健
H2606 儿童少年卫生
H2607 卫生毒理
H2608 卫生分析化学
H2609 传染病流行病学
H2610 非传染病流行病学
H2611 流行病学方法与卫生统计
H2612 预防医学其他科学问题
H27 中医学
H2701 脏腑气血津液体质
H2702 病因病机
H2703 证候基础
H2704 治则与治法
H2705 中医方剂 H2706 中医诊断
H2707 经络与腧穴
H2708 中医内科
H2709 中医外科
H2710 中医骨伤科
H2711 中医妇科
H2712 中医儿科
H2713 中医眼科
H2714 中医耳鼻喉科
H2715 中医口腔科
H2716 中医老年病
H2717 中医养生与康复
H2718 中医针灸
H2719 按摩推拿
H2720 民族医学
H2721 中医学其他科学问题
H28 中药学
H2801 中药资源
H2802 中药鉴定
H2803 中药药效物质
H2804 中药质量评价
H2805 中药炮制
H2806 中药制剂 H2807 中药药性理论
H2808 中药神经精神药理
H2809 中药心脑血管药理
H2810 中药抗肿瘤药理
H2811 中药内分泌及代谢药理
H2812 中药抗炎与免疫药理
H2813 中药抗病毒与感染药理
H2814 中药消化与呼吸药理
H2815 中药泌尿与生殖药理
H2816 中药药代动力学
H2817 中药毒理
H2818 民族药学
H2819 中药学其他科学问题
H29 中西医结合
H2901 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
H2902 中西医结合临床基础
H2903 中医药学研究新技术和新方法
H30 药物学
H3001 合成药物化学
H3002 天然药物化学
H3003 微生物药物
H3004 生物技术药物
H3005 海洋药物 H3006 特种药物
H3007 药物设计与药物信息
H3008 药剂学
H3009 药物材料
H3010 药物分析
H3011 药物资源
H3012 药物学其他科学问题
H31 药理学
H3101 神经精神药物药理
H3102 心脑血管药物药理
H3103 老年病药物药理
H3104 抗炎与免疫药物药理
H3105 抗肿瘤药物药理
H3106 抗感染药物药理
H3107 代谢性疾病药物药理
H3108 消化与呼吸系统药物药理
H3109 血液、泌尿与生殖系统药物药理
H3110 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
H3111 临床药理
H3112 药物毒理
H3113 药理学其他科学问题
第五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政策、标书写作技巧及评审经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政策、标书写作技巧及评审经验
戴世强:上海大学教授
徐长庆: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
张志东: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 文双春:湖南大学教授 张伟华: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
创新标准谁说了算
网友:如何评定申请书的创新程度?怎样才算达到了理论创新或技术创新?有标准吗?
文双春:很简单,做减法。用你声称要达到的目标减去国内外对同一问题的研究所达到的最 高水平(你要有根有据地论证),得数越大越创新,得数是0甚至是负数,没创新。
戴世强:请参考我的博文《基金申请十日谈(2011版)》,其中专门有一节讲创新。另一组博文《科学创造十日谈》里有更全面的叙述。
网友:如何凝炼科学问题?
文双春:科学研究要坚持两个面向:面向科学前沿,面向应用需求。也就是说,科学研究的选题应该要从科学前沿和重大应用需求中去找。关于从科学前沿中去找问题,我打个不贴切的比方,学科发展有如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在不同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如幼儿时期要考虑母乳喂养、奶粉、入托等问题,高中时期关心考大学等问题。当然,即使站在学科前沿,也还要判断具体问题的发展趋势。如,并不是所有的高中生都要考大学,所以考大学对某些高中生来说不是要考虑的问题,如韩寒。人已读高中了,就不要再去研究入托等问题;人在入托,研究大学问题也太超前,何况这个人并不一定会读大学。因此选题既要站在学科前沿,还要了解学科的发展趋势。关于从应用需求中去找,我想至少包括两方面:一是从既有应用需求的发展中去找,也用一个可能不怎么贴切的比喻解释一下。你准备升级一台电脑,那么升级后的各项指标减去升级前的之差,就是你的研究内容,也是创新所在。如何弥补这个差距?能否弥补这个差距?把这两个问题说清楚,就是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二是创造新的应用需求,如苹果开发平板电脑iPad,这种全新概念的新应用,有些地方可能用得上目前已有的技术,有一些可能对目前的技术作适当改进就行,但还有一些可能要原始创新,各种层面的问题应有尽有,关键看你从何做起。网友:同一方法用于不同的研究对象揭示出对象的情况,如何增强创新点,如何找到创新点?
徐长庆:应该以你拟研究的不同对象某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切入点,通过缜密的科研设计,采用这一先进的方法,证明你提出假说的正确。
网友:去年的基金被毙了,原因是一个评委认为创新性不够强。感觉挺郁闷的,其实立项的时候查了大量的文献,真的没有发现类似的研究。请教各位老师,像我这种情况,是不是需要重新换个思路?但创新性的思路何其难,到现在也没有整出一个理想的idea。徐长庆:提出创新性不强的评委一定有根据。检索时,最好用同一含义的不同单词交叉检索,有时结论不一致。在研究有意义和有要求的前提下,采用由大到小、层层扒皮的方法,直至联合检索结果为零的时候,才能显示研究的创新性。最后有一些预实验结果,证实你的假说可能成立。
戴世强:请按思想创新(概念创新)、方法创新(技术创新)和结果创新的思路重新归纳创新点。基金申请书的评议人是随机选取的,若你真的有创新点,就不会被一直埋没。
申请书怎样写更有效
网友:我参考了许多基金申请写作要求,但是,越看越糊涂。能否具体解释一下研究目标和拟解决关键问题之间的区别。我现在的理解是,拟解决关键问题指实验研究目标需要解决的问题,拟解决的问题就是紧扣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应更加general。我以上理解对吗?
文双春:研究目标和拟解决关键问题之间的区别是“目标”和“问题”之间的区别,目标是问题要解决到什么程度。拟解决关键问题是完成项目卡脖子的问题,就像一个公路项目,在平地上修路是问题,但也许不是关键问题,关键问题可能是穿越高山的隧道怎么打通,跨越江河的桥梁怎么架设,在复杂地质段怎么修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肯定要紧扣研究内容,关键问题也是要研究并解决的问题。
张志东:研究目标和拟解决关键问题之间的区别:前者虚点,后者实点。研究目标应更加general,你的理解基本上正确。
网友:很多人告诉我,研究意义要在立项依据部分开篇提出。我研究的问题是在已有文献分析基础上提出的,我如果在开篇就点明研究意义,会不会太唐突了?另外,在研究现状之后的问题提出部分还有可能涉及选题意义,这样是否有些重复?
张志东:在立项依据部分开篇提出总体领域的研究意义,在立项依据部分的结尾点明本项目研究内容的具体点的意义,两者要有一个照应。
网友:今年的面上项目预算需要很详细吗?另外,申请书附件可以附上论文接受函和查新报告吗?
张志东:面上项目预算需要详细描述,不需要附上论文接受函和查新报告。
戴世强:只要把主要的开支说清楚就行了。说实话,我评审基金项目时,一般不留意经费预算细节。
《中国科学报》:申请书撰写中,构思、查阅资料、撰写、修改等各个环节理想的程序和进度应该是怎样的?
戴世强:程序如下:选题——调研——构思——写初稿——修改——写二稿——修改——写三稿——定稿。进度如下:调研+构思,半年以上;撰写,一个月;修改,三个月。总计:10~12个月。
文双春:如果已有总体构思,可能要回过去查阅资料,论证清楚后再撰写、修改。有时候可能并没有很好的想法,这时可能先查阅资料,了解国内外的进展和趋势,再构思、撰写、修改。进度方面,我认为构思和查阅资料方面是最要着力的,有了好的想法,对想法又有了很好的理解,撰写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中国科学报》:从几位专家实际评审经验看,申请书出现较多的问题是什么?
张志东:立项依据不明确,创新性不强,对同行的研究进展了解不足,对可行性论述不充分。
徐长庆:根据我的经验,申请书出现较多的问题主要有:(1)课题的创新性不强(国内外已有相同或类似研究,缺少研究假说);(2)立题依据不充分(研究意义不大,综述不全面,引用参考文献太少或过于陈旧);(3)标书应重点阐述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写得过于简单;(4)实验设计欠严密,技术路线缺少可行性(例如,研究方案过于复杂),研究方法不够翔实,技术难点未作阐明;(5)缺少支持假说的预实验结果;(6)经费计算和使用不合理;(7)研究时间安排不合理;(8)申请人学术水平不高,无第一作者SCI论文发表;(9)标书书写不认真(例如,错别字特多)等。国家基金委资助原则是支持创新和优中选优,因此,撰写标书时注意避免出现上述问题。
文双春:申请书出现较多的问题主要在立项依据部分。申请书最致命的问题是没有找到真正的科学问题,对科学问题的来龙去脉阐述不清,这就导致项目的创新性和重要性无从谈起。举个例,很多申请者在阐述选题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时,常常是大谈特谈研究领域的意义,基本不谈所要研究的问题及其解决之后的意义和价值。做轮胎的不去谈轮胎的重要性,而大谈特谈汽车甚至汽车工业的重要性,也不知到底是在卖轮胎还是卖汽车。这种不着边际的阐述在新手标书中最常见。至于研究目标不明确、内容不具体、方案不可行等常见技术问题的根源,我认为都在对科学问题的把握上。
网友:申请书的参考文献数量有多少的限制吗,是越多越好,还是适中比较好?
戴世强:无限制,我认为应有30~50篇,有的学者认为20~30、30~40就行。应注意参考文献的新颖性,不要引太多的老文献。
张伟华:参考文献不是越多越好,适中即可。
网友:如何撰写研究方案,才能不让自己的关键技术泄露给评委?不然今年不中,明年也没有希望了。
戴世强:的确,科研中的knowhow不多,不能提前泄露。我觉得写作时有一定技巧。例如,有些关键技术、配方、重要算法等既要写出其有,又不能和盘托出。
《中国科学报》:优秀的申请书具备哪些因素?
徐长庆:优秀的申请书应具备:立题依据充分,项目创新性强,实验设计严谨,技术路线可行,研究方法先进,有支持所提假说的预实验结果,工作基础良好,有SCI收录论文发表,成员组成合理。
戴世强:概括地说:1)创新精神突出;2)立项依据充足;3)研究基础雄厚;4)研究方案翔实;5)个人素质良好;6)支撑条件优越;7)标书清晰。以前三项为主要条件。
文双春:请参考本人的博客《基金标书就是开题报告:哪壶不开提哪壶》。1.写申请就是“卖菜刀”,如果能把基金标书写到卖刀姑娘的嘴皮子那种地步,评委肯定会买账。2.一份好的标书也是一篇好作文,因此优秀的申请书应当具备优秀作文的那些因素,我把它们提炼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所谓“一个中心”,就是“中心思想”,“两个基本点”是指“创新点”和“卖点”;只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牢牢抓住“两个基本点”,那么基金申请就会无往而不胜!3.一份好的基金标书其实也是一个好的开题报告,博士生能够开题就能够写标书。所谓开题,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科研就像烧开水,你必须一鼓作气烧到100度让它开。否则,你烧到80度停一下,它马上又退回到原来的温度了。开题就是要开新题,要提从来没人烧过或自己烧过但还没烧开的那壶水,重开或重启炉灶,开始烧或接着烧。写标书,就是把你烧开过的水提给评委喝,证明你能烧水;把你没烧开过的或准备开始烧的一壶水提给评委看,让他信服你要烧的水也可以喝、很好喝;评委如果喝到杯里的开水,还盯着壶里的冷水,甚至还想着山上的泉水,就肯定不会像从前的那位知县白老爷一样白喝不埋单了。
优秀青年基金更看重什么
网友:对于优秀青年基金的申请,评审的时候更看重什么?是申请者的成绩、积累,还是对研究计划、技术路线等的阐述要精彩?对于这种人才类的是不是不同于面上项目,要把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论述得非常非常到位?
张志东:这种人才类的是不同于面上项目,主要是看申请者的成绩、积累,看是否有成为领军人物的潜力。当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论述得也要非常到位。
戴世强:作为一种人才计划基金,更看重申请人的素质,包括学识、基础、创新能力和已有学术贡献。写标书时应着重显示此点。
网友:对于初次申请青年基金的研究人员,除了大家经常提醒的格式、文字编辑外,最需要注意并能打动评委的事项有哪些?
徐长庆:我作为评委时最关注如下三点:(1)创新性;(2)技术路线;(3)研究基础。
张志东:立项依据、创新点以及以往的成绩。
戴世强:最重要的是:立项依据充足,创新点突出,研究基础雄厚,研究方案翔实。当然,标书应写得鲜明生动有说服力。
文双春:格式、文字编辑等只不过是外存形式,当然同时也能反映出申请人的基本素养和态度。最终打动评委的还是要靠内容,包括选题的创新性、重要性、可行性等。这些都要靠你的标书简明扼要地论证清楚。
网友:今年申请对博士后作了一些限制,需要申请单位出具证明博士后必须在获得申请后延长博士后时间以完成项目。这样是不是意味着博士后申请中的概率降低很多?
戴世强:我觉得恰好相反。一般单位在拿到基金项目的条件下愿意延长博士后的时间(目前博士后名额不紧张)。而有些人给这一条吓回去了,恰好增加了你的机会。
网友:作为青年基金,什么样的人员组成算是比较合理的?项目申请的资金额度应该是多少,应该怎么分配?
张志东:1~2名固定人员,1~2名学生,25~30万。分配见基金委的规定。
网友:青年基金需不需要写立项依据和参考文献?
张伟华:立项依据是基金申请书的重中之重,需要逻辑清晰,条理清楚。写清楚本课题的背景和意义、国际国内的研究进展、研究组的前期工作、本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本申请课题要研究问题以及意义。参考文献可以反映你对本领域研究现状的了解程度,即国际国内的研究进展,也反映了申请课题的先进性。因此,参考文献必须写,而且要写全。
网友:想写写青年基金,第一次写,担心资历不够。还有,大概整体得多少页呢?
文双春:我认为基金申请,除了规定的门槛资历外,评委主要关注的还是研究基础,而不是资历。资历很深很丰富,但与申请项目相关的研究基础不够,同样会影响申请的评审。至于标书要写多少页,好像没有明确的限制,但在正文部分还是有字数限制的,如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要求是4000~8000字。我认为基金标书撰写也要遵循一个原则:不该说的一句都不说,该说的尽量用最简洁的语言说清楚。要注意基金标书中的每一句话都必须是有根有据的,或是从逻辑上可判断的。
张志东:资历的问题不太好说,不同的学科具体的水平和要求不同,但是你总归应该在国际刊物发表过几篇论文,才可以写吧。没有具体的规定整体多少页,以叙述清楚每个科目为准。我大致统计一下以前我评审的,一般连头带尾在16~26页,以20页左右较多。
张伟华:我认为对青年基金来说,课题的创新性更重要,但创新不是无根基的空中楼阁;另外,研究背景也很重要。把问题阐述清楚即可,没有硬性规定。
评委关注什么
网友:目前没有SCI文章,只有EI文章,有没有中的概率?
戴世强:SCI论文不是一个绝对的指标,学科不同,SCI论文的多寡大有区别。有些学科的论文以EI为主。主要看论文的内在质量及同行的评价。
网友:我最近得到了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的资助,请问在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时候,会有政策方面的倾斜吗?
戴世强:会有一个良好的“印象分”,但似乎没有政策倾斜,主要看申请书的总体质量。
网友:在个人简介里,自己参加或主持的课题列出的多一些好还是少一些好?当然有些与申请的内容相关性不是很大。是不是列出的多了给评委的印象是你都研究了就没有必要资助你了。
徐长庆:在个人简介里,应将自己参加或主持的主要课题(国家级)全部列出,省级列出与本课题相关的即可。这样评委对你研究背景就有全面的了解了。
网友:多次申请基金不中,专家的意见既有支持也有反对,有时觉得差之毫厘,有时感觉差得很远,是坚持写下去,还是换个题目再写呢?
戴世强:是否换题目取决于如下因素:1)课题研究方向是否热门?2)研究基础是否足够?3)本人是否喜欢此课题?若答案是“是”,坚持下去!若答案有两个“否”则换题目(特别是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应坚决改换门庭)。另外,若要坚持,需要认真研读同行评议意见,吸纳正确的部分,用心修改标书。皇天不负有心人,坚持就能成功。我的一位青年朋友接连申请六次青年基金项目,最终获得成功。
《中国科学报》:评审中,哪些问题您认为并不影响总体判断?专家在评审中,更关注项目未来的发展,还是申请人过去的基础?
张志东:一些小的细节问题,如计划,经费预算等并不影响总体判断。专家在评审中,关注项目未来的发展,也关注申请人过去的基础。两者都非常重要。对于青年基金,可能过去的基础权重更大些,因为这涉及到判断申请者是否具备承担国家基金项目的能力的问题。
文双春:更关注项目未来的发展。申请人过去的基础只要确保能够完成申请项目就够。当然,人才项目可能要权衡。怎样保证公平
网友:如果多年申请未过的一个项目,今年又到了您的手里,您是否会在感情上放他一马。在基金委那里,如果好多年未过的项目,基金委是否也会考虑照顾一下这个申请人?
张志东:如果他没有进步,申请书也没有改进,我不会在感情上放他一马。基金委也不会考虑照顾一下这个申请人。
网友:同样的兄弟单位,我们单位经常申请不到,所有人全军覆没,最多的年份2个人申请到。兄弟单位每年却有十几人拿到。我真不能相信,我们单位的年轻人就那么没水准,水平就真的比兄弟单位的年轻人差那么远?所以还是怀疑有不公平存在。各位专家怎么看?
徐长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评审,在目前所有国内基金评审中最公平、公正和公开。我想解决你思想疑虑的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是:从主客观上找原因和差距,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争取迎头赶上。分析兄弟单位中标多的可能原因有:(1)稳定的研究方向;(2)不断创新硕果累;(3)团结互助精神强;(4)前期研究基础好;(5)标书求精反复改;(6)文章多来成果多,结果形成了“借鸡下蛋”的良性循环。而你们单位在这些方面是不是有差距,导致了“等米下锅”的被动局面。最后送给一句话: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戴世强:主要原因恐怕是单位组织不力,未抓预审环节。据我所知,上海有些高校抓了专家预审之后,获得的基金项目成倍增加。越是总体较弱的单位,越应预审。靠“单兵作战”,很难取胜。另外一个因素是信息渠道不够畅通。这里与公平性似乎无关。
文双春:从研究基础和研究条件等方面考虑,单位特别是申请人所在团队的因素对申请可能有一点影响,但很小。基金的评审主要是看申请人(包括项目组)的情况,评审的依据是标书,而不是单位。水平不是决定因素,水平高,不一定提出的课题就比水平差的好。所以水平相当的年轻人,拿没拿到基金,要从基金标书上找原因。关于公平,个人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现实也许有不公,但我们要在理想的公平前提下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这样对自己才会更有利,一味地抱怨不公无济于事。
张志东:我对你们单位和你们的兄弟单位的情况不了解,所以不好具体答复。如果你们的工作水平相差不大,而申请的结果相差很大,可能你们也需要找找自己的原因。例如,申请书的书写问题、与同行的熟悉程度等等。无论什么事情,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公平,只有相对公平。我们需要做的是把自己能够做好的事情做好。把握住自己能够控制的部分,从而提高中的可能性。
网友:函评专家是通过什么机制产生的?是由组长一人搞定的吗?组长又是由谁任命的呢?终身制?会评专家又是怎么产生的?也是终身制?
张志东:函评专家是有一个专家数据库,专家是由以往的基金项目负责人以及一些依托单位推荐的,然后根据项目的代码从专家数据库里面,提取专家。有一些回避原则,会评专家一届2年,仅连任一次。所以,一个会评专家仅有4年任期。
来源:MedSci基金申请版块
(www.xiexiebang.com/news.asp?id=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