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一届政府的周边战略 陈积敏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博士

时间:2019-05-15 03:27: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新一届政府的周边战略 陈积敏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博士》,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新一届政府的周边战略 陈积敏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博士》。

第一篇:中国新一届政府的周边战略 陈积敏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博士

中国新一届政府的周边战略

陈积敏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博士

大家好!十八大召开之后,总书记对于我国的外交布局作了一系列的指示,今天我们就学习贯彻总书记新的讲话精神,主要想和各位谈一下习总书记在周边外交战略方面的一些思想,题目是“中国新一届政府的周边战略”。我是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陈积敏。

我们都很清楚,在我们的国际政治当中有这样一句俗语,“你可以选择朋友,但不能选择邻居”,其意为:国家的周边环境,你只能去主动地营造,你不能被动地去接受它。

我们现在一谈到周边环境,我们会想到美国,想到美国我们就很羡慕美国的地缘环境多么地优越,南北为强邻,东西两大洋,但如果我们更进一步地思考一下,美国的这个地缘战略环境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它也是通过自己一步一步的努力逐步地营造出这么一个优越的地缘政治环境。所以,周边地缘政治环境需要由国家从大战略的角度去把握、去创造。

正如习总书记在2013年10月24日—25日召开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的讲话当中提出来的,他说:“无论是从地理方位,自然环境还是相互关系来看,周边对我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新一届政府将外交战略的一个很重要的着力点放在了周边地区。

我国外交总体布局有这句话,“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但在近些年的外交实践当中,我们会发现,中国外交的重心,“大国是关键”把握得非常地准,提得非常得高,但“周边是首要”从某种程度上说,并没有充分地展现出这个“首要”应有的重视程度。因此,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在周边外交这一块作出了很多的努力,无论是从外交实践上面,还是从外交理念方面,都作出了新的努力,提出了新的思想。

因此,我们今天这个内容主要跟各位讲三点:第一个方面,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周边外交的一些具体的实践;第二个方面,哪些特点;第三个方面,为什么要重视周边外交。

一、新一届政府周边外交实践

(一)高层遍访周边,展现积极性与主动性

从实践的这个角度来说,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中国的最高领导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遍访周边,展现出了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简要地梳理一下可以看到,习近平主席在3月份“两会”召开之后首访选择了俄罗斯。往往一个国家元首的第一次出访都代表了具有非

常深刻的战略内涵,表明了这个国家将外交的优先方向放在首访地的这个国家。在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期间,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深入广泛的会谈,并且中俄两国元首共同发表了《联合声明》,在这个《联合声明》当中就进一步确立了把俄罗斯作为新一届政府外交的优先方向,而俄罗斯也将对中国的外交关系作为俄罗斯的外交优先方向。我们可以简要地看一下《中俄联合声明》。在这个《联合声明》当中首先提出来:中俄关系已经成为大国间和谐相处的典范。中俄两国之间自从签订了《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之后,两国在历史问题、在边界问题上已经有了一个最终的解决方案。所以,中俄两国之间很大程度上来说,竞争性表现得越来越不明显,战略方面的互补性越来越强,无论从战略层面还是经济层面来说,两国的互补性越来越强,两国所面临的发展挑战也非常类似。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中俄两国互相将对方作为本国外交的优先方向是一种隐映国际变局的一种重要的战略选择。

并且在《中俄联合声明》当中还特别强调:双方在涉及对方主权领土完整、安全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突出了两国这样一种关系的“特殊性”(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用“特殊性”这个词来概括)。中俄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很多,战略的竞争度现在越来越少,互补性越来越强,俄罗斯是我国最主要的一个邻国了。

李克强总理将他的首访地选在了南亚地区,访问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印度这个国家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非常具有潜力的国家,也是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邻国。而巴基斯坦,我们经常称中巴之间的关系是“全天候的朋友关系”,相互的一种战略互信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所以,李克强总理首访地选择了印度和巴基斯坦,这是从其周边外交的角度来考虑的。

9月份,习近平主席访问了中亚四国,并且出席了在俄罗斯召开的G20峰会和在比什凯克召开的上合组织峰会。

中亚国家,我们可以看这幅图,中亚一共是五个国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这五个国家对于中国西南边疆的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一个作用。处理好与这五国之间的关系,对于中国维护西南边疆的安全、维护中国国内的稳定都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性意义,尤其对于打击“三股势力”(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分裂主义),这“三股势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性意义,同时这几个国家又是中国重要的能源来源的国家。

这次访问,访问了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并且与这两个国家分别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与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了《中乌友好合作条约》,与哈萨克斯坦进一步深化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与土库曼斯坦,它是联合国承认的一个永久中立国,但中国这

一次与土库曼斯坦建立这样一个战略伙伴关系,就使得中国成为进一个与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充分体现出了土库曼斯坦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

10月2日到8日,习近平主席又访问了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又将中国的外交延展到了东南亚地区,并且与这两个国家分别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同时参加了APEC峰会。

此后,10月9号到15号,李克强总理又参加了东盟10+

1、东盟10+3领导人会议,并且出席了东亚峰会,同时访问了文莱、泰国和越南。中国的两位领导人出现了一个国际上媒体评论的“接力外交”。国家主席习近平前脚刚刚访问东南亚国家之后,后脚李克强总理就赶到继续访问,上演了接力大戏,充分体现了中国现在的政府发展与东南亚国家之间关系的重视程度。这是第一个方面的表现,中国领导人遍访周边。

(二)周边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访问中国,形成全面互动

与此同时,周边一些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也纷纷来华访问,形成了全面的互动。我们举几个非常重要的一些人物。

如5月份的时候,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巴基斯坦总统阿巴斯访问中国。这两个访问之间有一个明显的交叉,当时一些国际评论就认为:中国要在中东地区中东和平进程方面要发出中国的声音。因为中东和平进程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巴以问题,这也反映了国际社会的一种期待,对中国能够介入中东和平进程的一种期待。因为中东和平进程很大程度上是美国主导的,但美国主导的中东和平进程很大程度上来说又是失败的,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方面的互动,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6月19—21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越南也是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邻国,近些年因为中越之间在一些海洋问题上,尤其南海问题上出现了一些争执,但中越两国发展友好关系的这样一个大局没有改变,新一届政府同样重视发展与越南国家和党际之间的友好关系。

第三个方面,韩国总统朴槿惠6月底访华。在这里,我们可以简要地介绍一下朴槿惠总统,因为她的身份比较特殊,是韩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也是韩国历史上第一位“父女总统”,因为她的是朴正熙,曾经也是韩国总统。同时,朴槿惠总统目前仍然未婚,所以韩国一些媒体把她称之为“嫁给了韩国的女人”。朴槿惠总统访问中国,中国对于朴槿惠总统的访问给予了高度重视,无论是从外交、礼仪、接待标准等方面给予了高规格的一个礼宾待遇。

新加坡共和国总理李显龙8月25日到31日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

此后,10月22日,三国总理,俄罗斯、印度、蒙古同日访问中国,这也被一些媒体作为一个非常抢眼的标题打出来的,三国总理同时访华,重要的邻国同时访华。尤其是印度总

理辛格访华,也实现了自1954年以来,两国总理在同一年内实现了互访,因为5月份的时候,李总理访问了印度,10月份辛格总理访华,同一年内实现了互访,这说明中印关系的互动是非常频繁的。辛格总理也到中央党校进行了一次演讲,主要谈的是中印两国之间的关系。

(三)召开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注重周边外交战略的顶层设计

第三个方面的表现,召开中国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注重周边外交战略的顶层设计。新一届政府成立之后,不仅仅是通过这些外交访问,接待外国领导人访华、周边国家领导人访华,而且从大战略的角度进行了战略上面的谋划。在10月24日至25日,中国高层(中国最高的领导层),习近平等5位常委悉数出席了这次座谈会,并且开了两天,主题就是谈中国外交工作,这在中国外交发展领域还是为数不多的,很罕见的,高规格、高标准,体现了中国领导层对中国周边外交工作的重视。在这次会议上面,习近平强调开展周边外交要立体、要多元、要跨越时空。在这次会议上主要确定了未来5到10年中国周边外交的一些目标、基本方针、总体布局,明确周边外交工作的一些思路和方案,从战略层面对今后的周边外交工作进行了布置,进行了全局性、长远性的战略规划。

习总书记在这次会议上面有一些非常重要的指示。如强调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也是外交工作的生命,在做外交工作的时候要注重政策和策略两个的结合,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国内大局,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而国际大局是要争取发展稳定的环境。另外,总书记还强调:在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时候,要找到共同利益的交汇点,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要做到有原则、讲情义、讲道义等。通过这样的一个外交工作会议,使得中国周边外交的大方向明确了,使得中国周边外交的目标明确了,使得中国周边外交未来的发展路径明确了,以后我们还会跟各位作个介绍。

(四)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从组织结构上有效保障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制定与施行

第四个方面,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从组织机构上有效保障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制定与施行。任何一个政策,再好的政策还是需要人来执行的,还是需要机构来保障的,所以,在新一届政府成立之后,从组织机构上面也进行了一定的创新,设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这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当中明确提出来的一个重要的战略举措。国家安全委员会设置的初衷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习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点问题的决定》的说明当中,对于为什么设置国家安全委员会作了非常清晰、高度凝练的概括。他强调:在当前,我

国所面临的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内维护政治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双重压力,现在面临着两种(压力)——国家上的压力和国内的压力,各种可以预见和不可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原先的国家安全处置措施、安全机制设置并不足以应付这些挑战。因此,要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其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和实施国家安全战略,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制定国家安全工作方针政策,研究解决国家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设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个方面,这是中国面临风险、挑战不断增多的必然要求,因为原先我国的外交安全分覆在不同的外交,如外交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等这样的一些机构和部门。因为这些机构内在的一种信息沟通的平台并不是非常地畅通,这就影响了中国在应急、预警,在危机处置过程当中就会面临一些组织上的不协调、滞后的现象。设置国家安全委员会统筹在安全、在外交领域方面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从而增加了外交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外交政策推行的有效性,这是第四个方面的体现,从组织机构上面,有实际的外交实践,有具体的外交战略、顶层设计,还有切实有效的组织机构保障,从这几方面,中国外交,新一届政府对周边外交进行了总体的一个设计。

二、新一届政府周边外交特点

(一)高层关注、密集发力

它体现了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主要跟各位谈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很明显,通过我刚才的描述,大家都能感受到,新一届政府在周边外交第一个特点是高层关注、密集发力。中国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成为中国周边一系列外交事件的主导者和核心人物,这个规格非常高;第二个,密集发力。中国领导人的外访和外国领导人来华访问,包括召开中国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包括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在一年还不到的时间(里)全部落实,所以密度很大、力度很大。关注度,高层关注的层次由此可见一斑,这是第一个方面的特点。

(二)路径清晰、目标明确

第二个方面的特点,周边外交路径很清晰,目标很明确。这个路径我们简要地把它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以经济互补整合为基础,打“经济牌”,这个“经济牌”既有利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发展,同时对于中国自身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方式的转变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在对周边国家关系的过程当中提出了哪些新的经济构想?如“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中亚国家的时候提出来的,因为这些中亚国家都是古丝绸之路沿线的一些国家,要建立“丝绸

之路经济带”。李克强总理在访问印度、巴基斯坦的时候提出要建立“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在出席东盟10+1会议的时候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设想,并且主张要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升级版。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以后至今,为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贸易关系不断地得到了提升,我们还要进一步地把中国—东盟自贸区能够更广泛地提升到一个新层次,力争到2020年实现双边贸易额达到一万亿美元,这是一个目标。

还有,支持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并支持东盟提出并主导的地区全面合作伙伴协定。通过这些倡议可见,都是以经济为基础、为核心的一些提法,所以,路径,首先是以经济互补、整合为基础。

第二个方面,以亲、诚、惠、容为理念,这个理念是总书记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来的。亲,即睦邻友好,中国与周边国家要睦邻友好,要守望相助;诚,代表中国与周边国家要以诚相待,要多走动,多说一些暖人心、鼓舞人心的话,首先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惠,强调要让周边国家能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中国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即普惠周边,中国的发展不仅仅是一国的发展,而且也让中国的发展红利惠及到周边国家;容,即要用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去看待中国与周边国家在亚洲的关系,亚洲足够大,能够容纳得下中国的发展,能够容纳得下亚洲其他国家的发展。另外还有一个层次是,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去看待中国与部分周边国家存在的一些利益分歧。

第三个方面,以睦邻、安邻、富邻作为原则。要做到以邻为伴、与邻为善,而不是以邻为壑,相互提防。

同时,要以管控分歧为补充。不可否认,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存在了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第一个,我们既不能够忽视它,又不能够让这个分歧影响到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发展的大局。怎么办?管控分歧。所以,新一届政府在强调发展与对外关系的过程当中,都会强调一条“管控分歧”。

所以,路径包括经济基础,以亲、诚、惠、容为理念,以睦邻、安邻、富邻作为原则,以管控分歧作为补充的一个全方位的周边外交战略布局。

其目标是要营造维护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这个我们要从两个层次来看,从国内的层面来看,这个目标是要为实现党的十八大所确立的“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维持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两个百年目标”是十八大提出来的,具体地来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一种担当,这个目标设定很明确,有了明确的时间表,有了明确的路线图。关键到2020年能否实现这个目标,是考验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和执政

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一个方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担当和政治决心,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中国共产党的高度自信,这是第一个百年目标。第二个百年目标,到新中国成立100年的时候,要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周边外交,要为这两个百年目标服务。

从国际层面来看,要让中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的坚定的一支力量。我们经常强调,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同时,中国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关系,这是两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周边外交是为了营造并维护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它具有两个层面的含义,有国内层面的考虑,有国际层面的考虑。

(三)覆盖全面、针对性强

第三个方面的特点,覆盖面全面、针对性强。通过新一届领导人的外访,包括周边国家领导人的访华,可见其覆盖面几乎涵盖了整个亚洲地区,东北亚、东南亚、南亚地区、中亚地区,以至于中东地区。所以,覆盖面非常地广泛,我们讲这个“周边”不仅仅是“周边”是四个邻国,还涵盖了东南亚地区,甚至包括中东地区。所以,它是一个“大周边”的概念,“大周边”即亚洲区域。

针对性强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总原则:睦邻、安邻、富邻原则。如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发展关系,尤其是与东盟,现在东南亚一个比较成熟的区域性组织是东盟,虽然中国与东盟某些成员国之间存在利益分歧,但中国仍然愿意坚持在睦邻、安邻、富邻的原则下与东盟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很重要的体现是中国愿意推动与东盟签订睦邻友好合作条约,通过法律条约的形式来解决中国与东盟成员国之间的部分分歧,这是总原则。

但对于个别的国家,中国采取的措施是坚持原则、争锋相对。中国对于周边国家并不是一以贯之的以同样的政策对待,而是具体对象、具体分析。这地方我们不得不提出来一个国家,中国的近邻——日本。自从日本“购岛”之后,中日之间关系跌入谷底,目前仍然看不到转还的迹象,对于日本这个国家,中国的政策是,中国所提出的一些原则性的主张、立场不会改变,只有日本承认了这样的原则、立场,中日之间进行高层会晤的可能性才会出现,不仅如此,中国对于日本的部分行为采取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

如中国在11月23号划定了东海防空识别区,这是中国符合国际惯例的一个国家行为,但日本这个国家对东海防空识别区的设置是耿耿于怀(的),并且拉拢了美国等国,要求不承认中国的防空识别区,甚至日本要求中国撤销这个防空识别区。中国这样的一个做法符合国际惯例,日本的这样的一种指责是无理的指责,这是中国国防部发言人提出来的,日本人

要求中国撤销防空识别区,可以,那日本先撤销,44年之后,中国才来考虑这个问题,因为日本早就甚至了防空识别区,并且将它的防空识别区划到了中国领空附近,所以,对于这样的一些国家,持有一种抱着某些国家的“大腿”,希望在中国周边生一些事,希望通过机会主义能够捞出一些好处,对于这样的国家中国采取了一些坚持原则、争锋相对的措施。

在这里,我愿意就中国的和平发展提出两个方面的想法。第一个方面,和平发展与国家利益。和平发展,不容损害的中国的国家利益。正如总书记在7月30号下午就建设海洋强国研究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发表了一个讲话,在这个讲话当中,其实不仅仅是这个讲话,他在多次场合下都谈到过这个问题,我们爱好和平、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正当决议,更不能牺牲国家的核心利益。国家不能指望中国的和平发展就是一种自缚手脚,不要奢望中国要吞下损害中国主权发展利益的苦果,想都不要想。中国在捍卫国家主权,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的决心和意志是不容置疑的,所以这个问题,第一个要明确的是和平发展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

第二个方面,和平发展的对等性,这个问题也需要厘清。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俄罗斯,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的演讲当中就提出了,“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促进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但同时呼吁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历史和人民必然的战略选择,但是这个和平发展是有条件的,要对等。不是我和平发展,你对我虎视眈眈,对我形成威胁,我不维护我正当的权益,我和平发展,其他国家也要和平发展,这样才是对和平发展的一个全面的理解。

三、新一届政府周边外交动因

(一)中国国家身份的应有之义

接下来我们来谈一下新一届政府为什么这么重视周边外交,有哪些实际的推动因素?第一个,中国之所以重视周边外交,这个周边是“大周边”,我们把它划到亚洲区域来说,是中国国家身份的应有之义。在国际关系领域,国家身份与国家利益与国家战略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的关系,国家身份决定了国家利益,国家利益决定了国家战略。因此,对中国这个国家身份,它存在了复杂性和变化性的特征。所以,有些国家到中国的北京、上海来一看,中国的这个经济发展水平、这个基础设施,那完全是一个发达国家,但到一些边远地区一看,甚至有些地方还属于最不发达国家的标准,所以,中国的国家身份,你到底说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国际社会看到的都是中国很光鲜的一面,认为中国已经是属于一个发达国家了,但事实上中国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中国还有大量的落后、贫困地区,这是很复

杂的。第二,很变化。中国的发展很迅猛、很迅速,因此,现在怎么样去界定中国的国家身份,是一个比较难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政策问题。

中国的国家身份,从目前来看,它是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地区发展性中大国。这个全球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取自于中国对于全球经济版图所持加的影响,就经济方面的影响力已经波及全球,甚至在某些重要的经济性政策、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中国的影响力已经达到这样的一个程度,但从中国国家的发展阶段,总体平衡度,尤其是中国对外力量的投射能力这方面来看,中国仍然属于一个地区性的发展中国家。这个地区性与中国的地理位置是有必然联络的,是亚洲国家。所以,中国重视亚洲地区,是中国国家身份决定的,因为你是个亚洲国家,你是个亚洲的发展中国家,你就必须要将亚洲作为根基、作为基础,这是第一个方面的动因。

(二)亚洲力量整合的客观要求

第二个方面的动因,亚洲力量整合的客观要求。中国作为亚洲国家,应十分清晰地看到亚洲具有一种双重特性,我将它称之为是“集天使与魔鬼于一身的地方”,首先亚洲的经济活力很强大,发展潜力巨大,但同时,这个地方的热点问题很多,政治的复杂程度超乎想象。首先看经济,亚洲地区内贸易额,从本世纪初到现在,由八千亿美元增加到三万亿美元。亚洲同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额,从一点五万亿美元增长到四点八万亿美元,2012年亚洲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50%,所以,亚洲地区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经济活力很强。

但另外一个方面,亚洲也是冷战最后一个遗留的地区,冷战遗留地区,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朝鲜半岛局势,朝鲜半岛目前处于一种分离的状态,这完全是冷战的一个结果,但还包括中国,中国现在祖国统一事业还没有最终地实现,所以,在亚洲地区,政治热点问题非常多,问题也很复杂。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亚洲就出现了一个所谓的“二元结构”,这个“二元结构”是在亚洲地区内的国家出现了在经济上希望要搭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经济上要靠中国,但在安全上面,它又对中国心存疑虑,它又希望通过美国来保障自己的安全,这个“二元结构”是经济上面靠中国,安全上面靠美国。亚洲国家内部或者出现像韩国总统提出来的“亚洲悖论”,何谓“亚洲悖论”?即亚洲国家内部的经济联系高度地相互依赖,空前地紧密,但亚洲国家内部的政治问题却纠缠不清,经济高度整合、政治问题丛生,所以它称之为“亚洲悖论”。

如何打破亚洲的二元结构,如何地破解亚洲悖论?作为区域内的主要国家,中国应当充分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责任。中国的亚洲责任既不允许中国回避,也不允许中国对于亚洲责任忽视,要勇敢地承担起地区的责任,这个责任很大程度上是怎么样推动亚洲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建设,要成为地区一体化进程的一个主要的引领力量。所以,正是因为中国在亚洲地区的特殊身份,正是由于中国对亚洲这样一种复杂的政治地缘经济格局的认识,使得中国要重视亚洲地区,重视周边地区,这是第二个方面的动因。

(三)应对外部挑战的必要选择

第三个方面的动因,应对外部挑战的必然选择。这个挑战通过两方面来谈。第一个方面,经济领域。中国现在所面临的经济领域方面的挑战是结构性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原先中国这样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是通过投资拉动型,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整个国际全球经济陷入了一种萎靡不振的状态,外部市场大幅度地萎缩,中国依靠投资拉动、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已无法适应全球经济大环境的需求。外部环境改变了,中国的这样一种经济发展方式也必须随之发生改变,这是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结构性的挑战。刚才给各位提到了,亚洲地区经济是全球经济最活跃的一个地区,所以,中国要想改变原有的发展方式,就必须要发挥亚洲区域内经济整合的力量,这是第一个方面,应对经济挑战的需求。

第二个方面,应对政治领域的一个挑战,这个挑战是大国,主要是美国对其亚洲战略进行挑战,大国在亚洲地区的战略博弈的尽力程度明显增强。这个大国博弈主要是指中美在亚洲地区的战略博弈。2009年,奥巴马政府上台之后,它又推动了全球战略进行调整。这个全球战略的调整,很重要的一环是要加大在亚太地区的战略投入力度,它提出了很多的一些标签,如重返亚太或亚洲转向,以至于现在使用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无论它的说辞怎么改变,它的指向性都是要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存在。所以,中美在亚洲地区的战略博弈程度也表现得非常地尽力。

前不久,苏珊•赖斯,她是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她刚刚在乔治城大学发表了一个演讲,演讲的题目叫《American future in Asia》,这个词的翻译我后来看到了两种,第一个翻译,有中国人把它翻译成为“美国在亚洲的未来”,是这样翻译的。但我看美国国务院信息局的翻译,把其英文翻译成中文的时候,它用了这样的词“美国的未来在亚洲”,通过美方的翻译我们可以感受到美国高度重视亚洲地区。我们通过赖斯演讲的全文,我认为美国国务院英文的翻译更准确,因为它主要强调了亚洲地区的重要性,强调美国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为什么还要强调这一点?奥巴马前一段时间因为政府关门导致了自

己深陷国内的财政问题,所以没有来出席APEC会议,这让一部分国家感到很失望。赖斯就明确强调,你们不要感到失望,奥巴马总统明年4月访问亚洲,就继续推行其“亚太再平衡战略”。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面,大国在亚洲地区战略博弈的力度增强,这个战略博弈的双方主要是中国和美国,因此,美国已经下了先手棋了,中国也要有对应的一些措施。

所以,中国应对挑战,还有一个在政治领域,应对大国战略调整。但我们需要强调一点的,中国的周边外交战略不是被动的,而是一种主动行为,并且中国的周边外交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是合作的发展,是共赢的发展,是开放的发展。我国对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存在有非常明确的一个提高表示,有些评论认为:中国这样的一种周边战略方面的调整,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应对美国亚太战略的挑战,这个概括并不是十分地准确。

下面,对今天的讲题作一个简要的总结。从新一届政府周边外交的实践来看,从四个方面体现出了一些新的动向。第一个,高层遍访中国;第二个,周边国家元首访问中国,形成了全面的互动;另外,从顶层设计这个层面,以及从组织机构保障的层面加强了周边外交的总体布局。

通过这些外交实践,我们可以总结出来这三个特点:高层关注、密集法力。政策措施,一个接着一个地出台。第二个,路径很清晰、目标很明确。第三个,覆盖全面,针对性强。

为什么要进行周边外交战略的这样一个总体的布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方面,因为中国国家身份,中国是亚洲地区性发展中大国,重视亚洲是中国国家身份应有之义;第二个,亚洲力量整合的客观要求。中国是亚洲国家,并且是亚洲区域内的大国,作为区域内的大国,对于整合亚洲力量,对于亚洲未来的发展也承担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中国不能够回避自己应该承担的亚洲责任;第三个方面应对外部挑战的必要选择。这个挑战,一方面是经济方面的挑战;第二个方面,大国战略博弈在亚洲战略博弈力度的增强,尤其是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但我们也强调,中国的这样一种周边外交战略的布局升级,并不是一个被动的行为,而是一个主动的行为,同时中国的周边外交战略是开放性的、包容性的战略,并不是想把某一个国家排除出亚洲,而是希望更好地建设亚洲、发展亚洲,使亚洲成为全球稳定的、繁荣的一个区域。

下载中国新一届政府的周边战略 陈积敏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博士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新一届政府的周边战略 陈积敏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博士.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