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圈中本没有神,只有真诚——写在首届华语网辩之后的总结和思考(5篇模版)

时间:2019-05-15 03:31: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辩论圈中本没有神,只有真诚——写在首届华语网辩之后的总结和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辩论圈中本没有神,只有真诚——写在首届华语网辩之后的总结和思考》。

第一篇:辩论圈中本没有神,只有真诚——写在首届华语网辩之后的总结和思考

昨天网辩前我和人人主页还有微博两个管理员说,如果观众不到200人你们就切腹吧,他们自信满满地反问道:“如果经我们宣传超过300人,你切腹么?”我当时答应了,然后当我看到听众一路飙到371的时候我就知道我悲剧了%>_<%

SO,既然要切腹了,先来对网辩做个小总结吧^_^

第一部分,关于首届华语网辩。

网辩的形式起源于2007年,当时央视为了转嫁成本,将全国大专辩论赛的承办权交给了新浪。为了节约成本以及推广产品,新浪便破天荒地采用了新浪UC这一平台,让全国的辩手不再集聚一地面对面比赛,而是在网上视频辩论。也以此为凭借,07年的全国大专辩论赛参赛队达到32支,远超其他各届。

但视频辩论的成本过高,当时每个参赛学校都耗资不菲,因此在全辩结束后,这种新兴的辩论形式并没有获得推广。但这却给国内各大辩论网站以启发,因此在08年底,华语辩论网率先通过碧聊等平台,开展了国内最早的语音辩论尝试。在09年初,华语的1V1网辩已经赢得了国际声誉,从国内各省到港澳台、马来西亚、澳洲和英国都有辩手参与进来。同时,争鸣口才网也于09年暑假开始了不限学校、自由组队参加的CDA的尝试,并在这几年逐步走向成熟。

许多老网友都知道,华语辩论网在09年下半年也进行了网辩联赛的尝试,名字叫DSL(辩论超级联赛),当时采用的是俱乐部形式,由不同的经理人按照NBA规则选秀后参赛。但由于组织设计的失误,以及遭到了部分辩手利用网络平台虚拟性对DSL的故意破坏,该活动最终以失败告终。由于这次失败,之后两年华语没有独立主办过网辩活动,这也是为什么本次华语网辩我们无比谨慎的原因。当然,华语的工作人员从未离开过网辩这一舞台,我们一直在与国内另一个有影响力的独立辩论机构捭阖合作,联合主办了捭阖全国网络辩论赛等活动。

除了参赛队来自世界各地外,本次华语的网辩还存在以下三大特色:

1、对于上场年级的要求。虽然让不少低年级辩手不太服气,但整体上高年级辩手无论从技巧、深度还是经验上确实能打出更有意义的辩论赛。从结果上看,这次进入四强的队伍中三支的主力是研究生或毕业生,复赛部分比赛更是出现了几乎全研究生的对决,这都提升了比赛的深度。本届网辩最多时候听众数量超过370人(决赛夜),一般也能有一两百人旁听,即便是不评胜负的交流赛人数也突破过两百,是近几年质量最高、观众最多的网辩赛事。

2、社会裁判的引进,感谢邓哲学长的推荐,这次我们邀请了周乐多、马赛、孙彬彬、赵秦四位上海地区的有名律师参与到本次网辩的评判。一直以来辩手一方面感叹得不到社会认可,另一方面却排斥社会人士对辩论的看法,圈子越变越小。本次社会裁的引进是一种突破,既丰富了评判口味和体系,也对辩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出于谨慎性原则,我们目前只邀请有辩论经验的律师评委。结合本次比赛采用的“现场点评+赛评”双重交流制度,也能确保辩手能充分了解到评委对比赛的理解情况。

3、实事求是原则。无论是宣传还是组织,我们都讲究正规化,不做过度包装。营造辩论将亡的环境,再号召低年级的辩手们成为救世主拯救辩论;人为的制造草根和贵族两大对立阶级,然后号召大家起义革命;这两种确实都是吸引眼球的营销手段。出于发展辩论的目的,这种手法没啥问题,但这不是华语的风格,我们也没这个需要。华语辩论网一直追求实事求是的风格,我们会注重战队和评委的品质,但不会吹捧他们;我们会想方设法提高比赛的质量,但不会给自己自封额外的光环。如果我们做错了,我们也会及时承认并道歉,并积极予以改进。

很多网友都觉得本次参赛队数量过少,其实我也这么想,筛选掉这么多辩论队并非我们的本意,主办方何曾不想给更多的辩手以舞台和机会。但从组织的角度上来说,国内的评委资源目前还极其有限,如果要扩大比赛的规模,必须稀释评委的质量,具体的操作方法是战队评委交叉评判制。但经过考察,这种评判制度存在许多先天BUG,在没有找到合理的补完方法前,我们不会采用。但在下届比赛,我们将会想办法在继续保证评委质量的前提下扩充规模,让更多的辩手享受这一舞台。

由于经验不足,本次网辩在组织上确实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由于经验不足以及团队年轻,管理上存在疏漏,比如出现了8月9日的不愉快事件,在其他组织环节也有一些纰漏,我们必将引以为戒。我们将逐步完善各种规定,以在以后的比赛中逐渐精进。也欢迎热爱辩论的辩手们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一起为大家出力办好比赛。

2、确实有几个辩题不大平衡,我在华语论坛解释过,辩题的来源主要是社会热点和网友推荐,由于无法预判全部的攻防,有的辩题立场确实很难打。但另一方面,本次网辩的辩题都是提前公示的,在抽签前仅有一支参赛队提出了质疑(即半决赛,主办方旋即对辩题进行了修正),其他参赛队都是在抽签完毕后才提出不平衡,此时对手已经开始准备,再要更改就难了。

因此一方面,在以后的比赛中我们会加强对辩题的筛选,更注重平衡性;但另一方面,也希望辩手们多多出力,一来多多推荐一些好的辩题给主办方,二来发现辩题有问题希望大家及时指出,这样也可以减少你们抽到劣势立场的可能性。当然,大部分队伍的失利并不是因为辩题不平衡,而是因为常识缺失以及对立论挖掘不足;甚至有许多题目明明很平衡,甚至偏向于输的一方,输掉的队伍却还在抱怨辩题劣势,这就属于心态有问题了。

3、赛制的争议。本次比赛取消了自由辩论这一传统辩论形式,这是出于网辩效果的考虑,我们认为这是正确的。但在其余的环节中,确实存在赛程太短难以说清、无法判断到底应该用传统辩论还是政策辩论的方法操作等问题。在以后的比赛中,我们会针对这一情况进行讨论,并做出修正。华语辩论网秉持着实事求是的作风,无论是评委还是辩手的合理质疑和建议我们都会积极采纳。

多提一下,无论是华语、捭阖还是CDA都是由喜爱辩论的网友自发组织,无偿、自愿地牺牲自己的假期时间为大家服务的比赛。包括评委们也是一样,他们牺牲自己的时间来评判与点评,纯粹是出于对辩论的热爱。对于组织上出现的问题和不足,网友有所质疑是合理的,这也有利于主办方工作的完善,但希望大家尊重所有为辩论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和评委(无论哪个比赛)。但总有些不顺自己心意就大开脏口,输了比赛不反思自己却侮辱对手、抨击围攻评委,对工作人员说话无比刻薄好像欠了他什么,以及在主办方出了点问题的时候上蹿下跳、挑拨离间甚至发帖狂喷的辩手。这或许是一些年轻辩手的必经阶段,但这是不对的,希望你们和年轻的华语网辩一起,在今后逐渐成熟起来。

本届网辩终于圆满结束,谢谢所有的工作人员整整一个月的默默付出,谢谢所有的参赛队(包括没被筛选的)的支持,谢谢所有参加正式比赛、交流赛的辩手,谢谢牺牲自己时间为大家做出公正评判和精彩点评、赛评的评委们,更谢谢所有前来支持我们活动的听众,你们是我们继续下去的动力。

第二部分,关于我们心中的辩论。

从上世纪的李宁,04年的刘翔,再到今天的孙杨,人们总会给予成功者无数的鲜花,将他们捧上神坛,当然也不会忘记在这些人落寞的时候踩上几脚。但大家忘记的是,其实他们始终和我们一样,只是会欢笑也会流泪的普通人而已。

辩论圈中也是如此,我们总喜欢把自己喜欢的人封神,以显得自己眼光多么正确,以显得自己认识了多么牛逼的人。但其实,他们只是比常人多了几倍的努力,仅此而已。我们总是把“神”的成功归纳于运气和天赋,却总不愿意相信真的只是自己还不够努力,或者不够虚心,有时候不虚心比不努力对成长阻碍更大。甚至久而久之,出现了自我的催眠,出现了对心中辩坛偶像的盲从,甚至丧失了原本应有的对辩论的公允判断。本次比赛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因为喜欢的有名辩手在场上吃亏,“粉丝”们居然赛后狂喷对手,辩手有这种情绪是不可取的。

我们总是会神化我们喜爱的运动,把辩论捧得高高在上,因此痛心疾首为什么辩论推广如此困难,为什么这么多人对辩手有误解。但其实,辩论只是一项普通的学生活动,对于辩手来说它能锻炼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心理素质等许多方面;但在观众眼里,70%的辩论赛无论观赏性还是内涵都无法和其他活动相比。没有观众会关心所谓的“辩论赛技术”,要留住他们的心,辩手不能指望辩论本身的吸引力,而必须靠自己的真诚和厚度来证明辩论的魅力。这次网辩的辩题大多很有深度,吸引了许多原本并不关注辩论的群众收听。尤其半决赛和决赛后,网上(不仅是辩论圈)出现了许多对本次辩题和比赛的讨论文。我认为,能引发听众的思考,无论对于比赛本身、双方辩手还是辩论推广来说,都是一种成功。

要推广辩论,靠口号是没有用的,需要辩手实际去做的有很多:

首先,保持良好的比赛心态。黄执中曾经说过,缺比赛打的辩手容易把正式比赛“仪式化”。在大陆,大部分的辩手比赛机会不足,也正因此才会出现各种输不起或者受害者心态。想赢比赛是人之常情,但只要参加比赛,就要做好因为各种原因输比赛的准备。如果把输比赛一切的罪过都归咎于对手、评委或者辩题,自然不会有利于自己的成长。本次华语网辩采用“现场点评+文字赛评”的双重赛后分析体系,目的就是希望帮助大家发现自己的问题。这项举措得到了广泛的欢迎,但还是有个别辩手心态上存在问题,守着自己落后的理念不放,令人遗憾。

其实,所有历史上知名的辩手和辩论队都是在一次次失败中认真反思,并最终转向成功的。比如武汉大学,在07-09年各大国内、国际比赛中战绩都不佳,多次第一轮被淘汰;即使10国辩夺冠的那套阵容,也曾在天伦和世博两大赛事遭遇连败,但经过这些洗礼之后,他们最终获得进化,赢得至高荣誉。其他所有的辩论队、知名辩手也大抵如此,只有多反思、多改进,才有进步的可能。当然除了努力以外,还要有足够的眼界和心胸,就如我前文所说,固步自封、傲慢自大等对成长的阻碍力有时候比努力不足还要大。

其次,打破官方化的思维,自己动手推广、交流辩论。前几天主页君转载了教育部前发言人的言论,他认为大学生辩论矫揉造作假大空,央视取消举办辩论赛真是大好,当时引发了许多网友的热烈讨论。其实在我看来,辩论作为一项内涵大于娱乐性的活动,本就与需要依靠娱乐性吸引眼球的电视节目格格不入;央视近年来参与主办的辩论赛也越来越儿戏,不利于辩论的发展。真正能推广和发展辩论的,绝不是官方的施舍,而只能是我们民间自发的联络交流。从01年创办至今,华语辩论网8届班子数百名辩论志愿者一直所做的,便是努力让辩论回归本来应有的摸样。

辩手都渴望舞台,但舞台永远不足。在这个网络时代,我们不应再保持原来的“等比赛”思维,而应该主动外出积极交流。在本次华语网辩期间,复旦等学校也在组织着自己的新生网辩联赛,也有许多网友自发的在各个频道进行1V1或者2V2的交流赛,这些活动都是值得推广的。在网络的平台,我们很容易就能联系到别的省市的优秀队伍,也能联系到来自各地的资深辩手来当评委,大家没必要只依托一两个平台等别人来办比赛,而应该主动出手,积极找寻交流。在非假期的平时,每个学校各个院系,以及每个城市不同的学校之间也都可以多多进行交流。无论是上海、北京、武汉还是南京,学生自己主办的各级正式比赛如火如荼,影响力也超过官方。要发展辩论,靠的只能是我们自己。

最后提一下那位教育部发言人的言论,社会对我们的误解固然很多,但要证明辩论的意义,辩手必须先证明自己。如果我们打了辩论以后,却只学会了牙尖嘴利和本能性反驳;如果观众来看比赛,发现全场都在扯皮,辩手说的论点还不如自己想的;如果我们辩论倒很厉害,但在其他领域比如学习、人品和工作却一团糟。如果我们是围观群众,对辩论还会有好印象么?我一直认为,辩论不管是不是精英的活动,辩手都要力争在各个领域做到优秀。我们每打一场比赛,我们都要认真查询资料,确保论据充实、论证得力,这样我们才能让比赛有深度;我们每看到一个辩题,都要多思考合理的表述,让比赛显得有说服力,这样观赏性才会提高;我们要杜绝伪证、诡辩和栽赃,这样才能让辩论赛不惹人讨厌。而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力争上游。当未来我们在各行各业都获得自己的成就,发出自己的声音,整个社会对辩论的影响才会改观。

要说的暂时就这么多,欢迎大家多交流,也欢迎大家加入到华语辩论网的各个平台发展和推广辩论。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就会从站长位置卸任(如果这次切腹没死的话),但华语辩论网的团队将不断为全世界辩手服务直到最后的那天;我也坚信,只要思辩的精神永存,辩论的薪火也将永远传杨!

华语辩论网第八任站长:夏惟桐

2012年8月19日

下载辩论圈中本没有神,只有真诚——写在首届华语网辩之后的总结和思考(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辩论圈中本没有神,只有真诚——写在首届华语网辩之后的总结和思考(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