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校园游

时间:2019-05-15 04:50: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京大学校园游》,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京大学校园游》。

第一篇:北京大学校园游

北京大学校园游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北京大学校园游)

1917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以及鲁迅、胡适等一批杰出人才都曾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不久,临时大学又迁到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胜利后,北京大学于1946年10月在北平复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高校于1952年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大学的校友和教师有400多位两院院士,中国人文社科界有影响的人士相当多也出自北京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建设的新时期,并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两所大学之一。

百年纪念讲堂,值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崛起于燕园,其兴建得到李岚清等国家领导人密切关注和校内外各界大力支持。讲堂自2000年5月运行,依托北大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传承其前身五十年代大饭厅和八十年代大讲堂的厚重历史底蕴,践行会议中心整体服务思路,始终遵循“服务学校,服务师生”的工作宗旨,以弘扬高雅艺术、繁荣校园文化、服务素质教育为己任,力争成为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对外展示的形象窗口之一。

作为一所现代化多功能校园剧场,讲堂坐落于燕园中心位置,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建筑物最高处为34.8米,地上主体三层、地下一层,建筑风格独特,硬件设施一流,内设拥有2063个座位的观众厅,以及多功能厅、化妆间、排练厅、纪念大厅、四季庭院、会议室、展廊、贵宾接待室、观众休息厅等场地资源,另有先进舞台机械及自动控制系统、电影数字立体声还音系统等专业设备。运行以来,讲堂在配合学校重大活动基础上,每年承接推出文艺演出、电影放映、讲座、典礼、会议、展览、新闻发布等活动数百场,逐渐朝着成熟的综合性多元化剧场迈进。(北大清华校园游)

在探索、起步、成长的各个阶段,讲堂在“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服务师生,繁荣文化”工作理念指导下,始终坚持外树形象,内强管理,内外品质兼修,以品质促发展。在准确定位基础上,讲堂着力打造“高雅艺术殿堂”和“素质教育课堂”的双重品牌,深化“以我们不断努力,赢得您更多满意”的服务理念,对内倡导民主工作作风、科学管理制度模式和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在营造和谐向上“家”文化的同时,推行人才战略、重视队伍建设,紧跟会议中心整体前进步伐,稳步推进讲堂各项工作健康开展,并将通过打造更多品牌、提供更优服务,答谢各方厚爱与厚望 图书馆已经建立110周年了。图,是指北京大学图书馆,它有1100多万册(件)文献资料,是亚洲高校第一大图书馆,在这里蕴育出无数的杰出学者,是名副其实的学术殿堂。陈独秀、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闻一多--这些新文化运动的先行者,承载着一部深沉丰厚的中国近代史。

就是今天,静静地坐在湖畔,也容易让人联想起燕园中的诸多的大师们,想起他们曾经出入的楼阁、曾经坐过的湖边、曾经乘凉的古树,还有曾经的岁月、曾经的沧桑、曾有的 精神和曾有的激情,也许这园中最大的魅力,正来自于一种深厚博大的人文底蕴。

一是馆舍。目前的馆舍由1975年落成的西楼与1998年落成的东楼相连而成,外观具盛唐风格,宏伟大气;坐落于校园中心,观之如知识圣殿。建筑面积近53000平方米,设施先进,环境舒适,恰是读书学习的好去处,也是拍照留念的好景观。二是藏书。到2011年底,纸质文献馆藏总量近800万册(件),电子图书达到276万种,中外文数据库500个,另有音像资料5.6万余件,自建特色数据库近20种、超过100TB。“汗牛充栋”远不能比喻馆藏之丰富,“书山”、“智海”或能勉强形容之。

三是服务。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的服务由传统的借还书、阅览等向多元化功能发展,数字资源服务、读者自助服务、学科馆员服务、阅读推广服务等新的服务手段和方式不断拓展。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可以帮助读者“足不出户”而获取本馆没有的资料,学科竞争力分析可以帮助机构或个人了解学术发展状况和趋势。(北京大学校园游)

“振兴中华”碑位于一教东南侧,是1980年入学的北大学生捐献给母校的礼物,她记录了一段令人难忘的岁月。1981年3月20日晚上,当中国男排战胜了韩国男排,将代表亚洲参加在东京举办的世界杯排球赛的消息传开时,整个北大校园沸腾了。人们打着鼓,挥着旗子,排着长队,唱着国歌,“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响彻校园。

人们从石狮守卫的北京大学西门进入,不远处便能看到一对秀丽的华表矗立在办公楼和庑殿围合的那半敞开的空间中。继续漫步向东,无论从哪条路进入以未名湖为主体的园林空间,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整个的燕园中,未名湖更如烟波浩淼的海洋,在光的作用下,湖面似停泊着万千星辰,发出瞬息万变的光芒,在未名湖畔,东可观湖光塔影;西可看钟亭落霞;南可望湖山林木;北可览层楼幢影,处处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于是,有人把燕园的精髓概括为“一塔湖图”(即一教或一体、博雅塔、未名湖、北大图书馆)。

博雅塔,指的是在未名湖东南,有一座十三级密檐宝塔倒映在碧波之中,这是1924年7月燕京大学为了解决生活用水,掘的一口水井。它的水源丰沛,外形则仿照通州燃灯古塔的样子,用辽代密檐砖建成。塔共13级,高达37米,除塔基座以外,全部用钢筋水泥建成。因为此塔主要是由当时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晨光的叔父捐资兴建,所以又曾命名“博雅塔”。博雅塔的位置看似平常,但却也是设计者独具匠心的巧妙安排和精心推敲的选择,它高高的塔身,能让校园内外时时出现它不同角度的美丽身影。塔本身可以说是点石成金之作。作为校园供水不可缺少的构筑物,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大煞风景,而这个水塔则利用制高地形,在风景区内用一种特殊处理方式,对构筑物采取巧妙的建筑造型,化不利为有利,成为使用功能、艺术造型、环境协调三方面高度统一的杰作。如果顺螺旋梯向上还可直达塔顶,在那极目远望,北京西山秀色便可尽收眼底,令人心胸开阔;向下观又可见澄湖如镜,塔影毕现,随清波则能荡漾出无穷的诗意,难怪北大人称这里的景观为“湖光塔影”。

未名湖,是北京大学校园内最大的人工湖,位于校园中北部。形状呈U形。湖南部有翻尾石鱼雕塑,中央有湖心岛,由桥与北岸相通。湖心岛的南端有一个石舫。湖南岸上有钟亭、临湖轩、花神庙和埃德加·斯诺墓,东岸有博雅塔。是北京大学的标志景观之一。

湖,是指未名湖,它是在原有自然水面的基础上规划整理而成。据知情者说,它的名称是出自钱穆教授的灵感。它能以“未名”而扬名天下,却是因为那些曾在湖边散步、凝神的大师们,是他们自由、深邃而悠远的思想熏陶,让这湖水、这园林生出了一种独特的灵气。有一首诗曾一度在北大流行: 未名湖北的镜春园,在圆明园被焚时它的卷棚顶也随之不复存在,但其木框架却还傲然挺立,并有一老垂花门,门联上写着“乐天知命,安土敦仁”。多少年过去了,这里仍是林木葱茏,荷塘映绿,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着旧园的风貌。

斯诺墓坐落在原花神庙遗址(位于北京大学的未名湖南岸)上。墓碑为一长方形的白色大理石,碑上镌刻着叶剑英题词“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埃德加?斯诺之墓”,下注英文。墓旁松柏环绕,绿草如茵。迎面一湖碧水,更觉幽静肃穆。

基本信息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1972年)美国新闻记者、作家,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坎萨斯城一个出版印刷业主之家,就读于密苏里大学新闻系。

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 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问,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

斯诺是一个正直的美国人,爱好和平,主持正义,他十分关切中国的命运,热情支持和保护学生的爱国热情。1935年6月,斯诺又被聘为英国《每日先驱报》特派记者,不久即搬回东城盔甲厂13号居住。(北京大学校园游)

当时正是一二?九运动前夕,燕京大学是中共领导学生运动的重要阵地,斯诺积极参加燕大新闻学会的活动,他们家也是许多爱国进步学生常去的场所,燕京大学的王汝海(黄华)、陈翰伯,清华大学的姚克广(姚依林),北京大学的俞启威(黄敬)等等都是他家的常客。地下党员们在斯诺家里商量了“一二?九”运动的具体步骤,并把12月9日、16日两次大游行的路线、集合地点都告知斯诺夫妇。游行前夕,斯诺夫妇把《平津10校学生自治会为抗日救国争自由宣言》连夜译成英文,分送驻北平外国记者,请他们往国外发电讯,并联系驻平津的许多外国记者届时前往采访。

斯诺夫妇则在游行当日和其他外国记者跟着游行队伍,认真报道了学生围攻西直门、受阻宣武门的真实情况。他给纽约《太阳报》发出了独家通讯,在这家报纸上留下了有关“一二?九”运动的大量文字资料和照片。斯诺还建议燕大学生自治会举行过一次外国记者招待会,学生们再次向西方展示了一二?九运动的伟大意义。

北平沦陷后,斯诺在自己的住所里掩护过不少进步学生,帮助他们撤离北平死城,参加抗日游击队或奔赴延安。

1960一1970年斯诺墓曾三次来中国访问,著《大河彼岸》等书。对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作出了贡献。1972年在日内瓦逝世,按照他生前遗愿,将其骨灰的一部分运来北京,于1973年10月19日安葬在此。

美国人斯诺先生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多次到过延安,采访过毛主席,写有红星照耀中国等大量很可观的文章。

北京大学钟亭

来到燕园的人们,一定不会错过钟亭--那个坐落在未名湖西岸小土山上的小小的六角亭。之所以说不会错过,是因为小土山的位置极佳,北面临湖,正对着北大人极为熟悉的翻尾石鱼;南面土山脚下就是乾隆诗碑,诗碑西面不远处,就是蔡元培像,蔡元培像与乾隆诗碑中间夹着一条小径,小径通向湖边。

基本信息据有关考证,原来老北大就是用钟来报时的,钟亭之所以亭中有钟,大概最初的想法就缘于此。在《北大旧事》中,有一位老北大的校友这样描述当时的钟声的:“北大二院的退课大钟从来不是用电机钮去控制,而是一架高高的,古旧的朽木座子,上面悬挂着一口黑黝黝的沉沉的铁钟,至少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

当时学校开办的时候,当事者不知从哪里物色得来的,而至今仍由一名年纪已近七十的、满脸灰白的胡须、身上穿一件退色蓝布短袄来敲打,每次约敲十六到十八响。这钟声,声音嘹亮,不但在北大二院,就是在一院、图书馆、研究院、东西斋等地方也没有不能够听清楚的。

同学们住在附近胡同里面的,早晨躺在满屋阳光的床上,一觉醒来,听到上课的钟声再洗脸漱口都来得急。因此,这钟声富有诗情画意,自非普通的电钟能及其万一。”而那时所用的钟自然不是如今钟亭里的这口钟。关于钟亭内这口钟的由来,颐和园那座皇家园林里有这样的记载:“岛北侧的岚翠间,1889年慈禧曾做为阅兵台,检阅李鸿章调来的北洋水师及新毕业的水师学堂陆战队学员。为适应演习,把小火轮改为炮舰,东西两岸排列着炮队和马队。当时为水师报时的大铜钟,1900年险被劫走,后来置于燕京大学内,今北京大学内未名湖畔钟亭内即此物。(北京大学校园游)

翻尾石鱼是圆明园属园长春园中西洋楼的石刻构件。今存北京大学未名湖西侧近岸水中。

长春园北部的西洋楼景观”谐奇趣“主楼南侧有一大喷水池,翻尾石鱼就是这个喷水池中央的装饰物。此件西洋翻尾石鱼,由黄鹤色细石精雕而成。鱼身长165厘米,高87厘米,下部鱼肚宽90厘米,上部鱼嘴宽42厘米。圆明园惨遭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两次焚烧、劫掠,使世界名园沦为废墟,珍贵文物流失殆尽,翻尾石翻尾石鱼

鱼也被变卖。后被朗润园主人载涛买下。燕京大学1930年班毕业时,将此石鱼买来送给母校以作纪念。从此,翻尾石鱼就在未名湖畔安了家。翻尾石鱼是在圆明园之一的长春园北部,有一组仿照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样式设计的建筑,俗称”西洋楼“。这组建筑最西面靠南一点的就是”谐奇趣“。

”谐奇趣"建于乾隆十二年,他的前面是一个圆形的大喷水池,周围有雕刻精美的四只羊和十只鹰,嘴里日夜不停地向池中喷水。翻尾石鱼就是这个喷水池里的装饰物,属于西洋石刻艺术。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圆明园在19世纪后半期惨遭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两次焚烧、劫掠,沦为废墟,珍贵文物流失殆尽,翻尾石鱼也被变卖,后来被朗润园的主人载涛买下运到朗润园。

根据《平西报》、《燕京新闻》记载,石鱼在朗润园里放置多年,燕京大学1930班学生毕业时,为了表达赤子之心和爱国热情以及对母校的深情,将此石鱼买来送给母校,从此翻尾石鱼就在未名湖畔安了家。蔡元培与北大

在北京大学的校园深处,在未名湖畔的苍松翠柏之间,矗立着原北大校长——我国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先生的半身铜像。当21世纪的曙光即将来临之际,这位曾给北京大学带来盎燃生机,使北大成为享誉中外的中国最高学府的老校长,正以他深遣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卓越的思想,注视着、期待着、启迪着这所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百年学府,在新的世纪里创造出新的辉煌。

翻开北京大学百年奋进的光辉史册,人们就会发现,没有谁能比蔡元培同北大的关系更为密切的了。完全可以这样说:没有蔡元培,北大就不成其为北大;没有北大,蔡元培也不成其为蔡元培。蔡元培与北大,是名人与名校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完美结合。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的时候,人们首先想到要纪念的自然是这位与北大同在的、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老校长蔡元培。(北京大学校园游)

1916年9月1日,已近知天命之年仍在法国“勤于工作,俭以求学”的蔡元培收到了一封电报。电报是当时的教育部总长范源濂发来的。电文云:“国事渐平,教育宜急。现以首都最高学府,尤赖大贤主宰,师表群伦。海内人士,咸探景仰。用特专电敦请我公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一席.务祈鉴允。早日回国,以慰瞻望。启行在即,先祈电告。”收到这封恳请自己回国出任北大校长的电报以后,蔡元培思忖良久,心潮起伏,一时难以平静下来。

清季翰林出身、后为忠诚的革命党人的蔡元培,早在15年前就走上了民主革命、教育救国的道路。他以年近5旬之身去国远游,留学法国,其目的就是要融合中酉文化,培养硕学闳材,以教育救国强国。在法国,他和吴玉章等发起勤工俭学会和华法教育会,努力为中

国有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创造条件。留法勤工俭学在当时国内进步知识分子中产生很大影响,不少人积极参加到这一行列中来,其中一些入在法国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逐步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共产党的优秀领导人。虽然留法勤工俭学取得了进展,但蔡元培并不满意。他总觉得“在国外经营之教育,又似不及在同内之切实”。现在机会来了,擅权专制的袁世凯倒台了,共和国出现了新的转机和希望。尽管当时北京大学的风气口碑不好,但它毕竟是由中央政府举办的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是对全国教育有举足轻重影响的最高学府,他可以把北大作为基地,施展自己的抱负,实现自己的夙愿。经过一番考虑,蔡元培初步打算接受范源濂的邀请,回国出任北大校长。

1916年10月2日,蔡元培同吴玉章一道由马赛乘船回国,11月8日抵达上海。对于蔡元培是否出任北大校长一事,在他的友人中有不同看法,在一些革命党人中也有异议。不少人劝他不要进北大这个是非之地,弄不好反倒会坏了自己的名声。对蔡元培深有所知的孙中山却主张他去,认为像蔡元培这样的老同志应当去那历代帝王和官僚气氛笼罩下的北京,主持全国性教育;传播革命思想。孙中山的支持和嘱托坚定了蔡元培任职北大、改造北大的决心。他当时曾说:“觉北京大学虽声名狼藉,然改良之策,亦未尝不可一试,故允为担任。”后来还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句话表示自己毅然决然的态度。1916年12月22日,蔡元培抱着整顿、改革北大的宗旨和决心,迎难而上,赴京就任北大校长的职务。

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正式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1917年1月4日,蔡元培到北大就职视事,从此开始了他一生中最有成就也最为人所景仰的一段辉煌历程。

既有革新精神又有民主作风的蔡元培,从踏进北大校门的那一刻起就与他的前任截然不同。他到校的第一天,校工们排队在校门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他—反以前历任校长目中无人、不予理睬的惯例,脱下礼帽郑重其事地向校工们鞠躬回礼。此后,他每天出入校门,校警向他致敬,他都脱帽还礼。这一件令校工和学生感到惊讶的新鲜事,不啻是给封建积习严重的北人吹进一股强劲的平等民主之风,预示着这所学校将在改革中走上新的途程。

1917年1月9日,北京大学举行开学典礼,蔡元培发表了就任校长的演说。针对当时北大存在的不良风气,他着重提出“拍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三项要求,并阐明大学的性质:“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指出“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突出强调学生要把“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放在首要位置。这个演说在师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就在蔡元培就任校长的这一年,北大进行了一次纪念校庆20周年的活动。校庆纪念歌词写道,“棫朴乐英材,试语同侪:追想逊清时创立此堂斋,景山丽日开,旧家主第门桯改,春明起讲台,春风尽异材。沧海动风雷,弦诵无妨碍。到如今费多少,桃李栽培;喜此时幸遇先生蔡。从头细揣算,匆匆岁月,已是廿年来。”“喜此时幸遇先生蔡”,反映了北大师生对蔡元靖的由衷欢迎和热切期盼。

此后,蔡元培在北大兴利除弊,祛旧布新,使陈腐的北大一变而为鲜活的北大,名副其实的北大。有人评论说“蔡学界泰斗,哲理名家,就职后励行改革,大加扩充,本其历年之蕴蓄,乐育国内之英才,使数年来无声无臭生机殆尽之北京大学校,挺然特出,褒然独立,……学风丕振,声誉日隆。各省士子莫不闻风兴起,担簦负笈,相属于道,二十二行省,皆有来学者。”在蔡元培长校期间,北京大学的新风气、新局面终于出现了。(北京大学校园游)蔡元培接手的北大无异于新瓶旧酒:辛亥革命后校名虽然由京师大学堂改成北京大学校,但本质并无多大变化,封建主义仍然占统治地位。学校像个衙门,没有多少学术气氛;有的教师不学无术,一心只想当官,有的顽固守旧,不容许有新思想进来。学生则多是官僚

和大地主子弟,有的一年要花几千银元,带听差、打麻将、吃花酒、捧名角、逛妓院,对读书毫无兴趣,对当官之路却千方百计地去钻营。面对被搞得乌烟瘴气的北京大学,蔡元培首先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改革:一是延聘积学与热心的教员,引起学生研究学问的兴趣;二是改革学校的领导管理体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入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积多年办学之经验,蔡元培深知要办好北大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大批有真才实学而又热心教育的教员。他认为“学课之凌杂”和“风纪之败坏”是北大的两大弊端。“救第一弊,在延聘纯粹之学问家,一面教授,一面与学生共同研究,以改造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救第二弊,在延聘学生模范人物,以整饬学风。”为此,他人尚未走进北大校门,就开始了延聘名师、罗致英才的不懈努力,并留下了“三顾茅庐”聘请陈独秀任北大文科学长以及不拘一格聘任没有大学学历的梁漱溟到北大任教等佳话。

1916年12月26日.正是教育部正式下文任命蔡元培为北大校长的那一天.他一大早就急匆匆地来到北京前门外大街的一家旅馆,造访因创办《新青年》、宣传民主科学思想而声名愈来愈大的陈独秀。对陈独秀,蔡元培早有所识,认为他足自己从整顿文科入手进而整顿

北大的最理想的助手。他把陈独秀列为自己延揽人才的首选对象,不辞辛苦,亲自登门拜会。蔡元墙求贤若渴,陈独秀却因办《新青年》等原因推辞。于是,蔡元培仿效刘备“三顾茅庐”,几乎天天都来探望陈独秀。有时来得早,陈独秀尚未起床,他就招呼茶房不要叫醒陈,自己坐着板凳在门口等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由于蔡元培诚心纳贤,加上他应允陈独秀把(新青年)带到北大来办等实际问题的解决,陈独秀遂同意到北大任职,并于1917年1月13日获教育部批准,担任北大文科学长。蔡元培请来的这位文科学长,两年后成了“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此后,蔡元培又相继聘请了胡适、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吴虞、鲁迅、周作人等具有革新思想和丰博学识的新派人物到北大文科任教。此外,马叙伦、沈尹默、陈垣、陈大齐、萧友梅、沈兼士、徐悲鸿、熊十力、马寅初、陶孟和、王世杰、周鲠生、陈启修、高一涵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也被聘为北大文科、法科教授、导师。在理工科方面.蔡元培聘请当时国内第一个介绍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物理学家夏元瑮担任理科学长,还聘请知名学者李四光、丁燮林、颜任光、何杰、翁文灏、王星拱、李书华、丁文江、俞同奎、朱家骅、冯祖苟、秦汾以及外籍专家葛利普等为教授。一时间,北大名师荟萃,人才济济,学术空气浓厚活跃,教学科研盛况空前。据1918年初的统计,全校共有教授90名,从其中76名的年龄来看,35岁以下者43名,占56.6%;50岁以上者仅6名,占7.9%。最年轻的教授徐宝璜只有21岁,胡适、刘半农也只有二十七八岁。陈独秀也才38岁。这样年轻而富于活力的教师队伍,一扫北大过去的陈腐之气,使北大成为鲁迅所说的“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

蔡元培除了积极延揽积学与热心的教员以外,还借鉴西方大学的模式,对北大的领导体制、系科设置、教学制度、课程内容、招生制度等进行厂一系列改革。

李大钊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负责中共北京地委、北京区委和北方地区的工作,曾任中共第三、四届中央委员。1924年,他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并在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27年4月6日,李大钊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4月28日,英勇就义。

李大钊就义后,他的灵柩一直没有下葬,停放在北京宣武门外妙光阁浙祠内。1933年4月,李大钊就义六周年时,北大师生由校长蒋梦麟领衔,共同发起为李大钊遗榇举行公葬的活动,蒋梦麟校长亲自为李大钊在香山万安公墓代购了墓地。李大钊的生前好友、北大教授刘半农先生,执笔为李大钊墓碑撰写了碑文。(北京大学校园游)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18年起,在北京大学任史学系、经济学系、政治学系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同时为《新青年》杂志主编,传播马克思主义。1927年4月被反动军阀张作霖逮捕,英勇就义。此铜像为北大77、78级毕业生捐资建造,由我国著名雕塑家傅天仇教授创作,北京钢铁学院、首都钢铁公司协助铸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大学在沙滩红楼专门开辟了李大钊先生纪念室。在今日的北大校园中,77、78级学生捐资建造的李大钊半身铜像安放在俄文楼。1995年,北大党委将党务和思想工作最高奖命名为“李大钊奖”。李大钊永远活在北大师生的心中,永远感召着北大师生为“学术上的发展”奋进,为民族的复兴奋进。让我们用北京共产党小组成立之初的三名党员之一的张申府的话结束此文:“他应说是现代中国的一个完人。不论他的思想,他的行动,他的为人,他的待友处家,都是无可訾议的。他的思想的前进,他的行动的积极,他的为人的纯洁,他的对人的温厚,他的道德的高尚,他的革命情绪的热烈,所有这些兼而有之,真可说是一时无两。” 北京大学静园草坪是目前北大校园内最大的一块草坪。春秋时节,和风煦日,这里是很好的休闲之地。同时,静园还是北大师生们一个重要的课余活动场所,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时的文艺晚会就是在这里举行的。

草坪两侧的建筑称为六院,是六处三合院落。六院地处未名湖之南,比湖北之四斋显得娇小玲珑,多了些幽静典雅之意。六院在民国时是燕京大学女生宿舍,同样是取中国传统文化中“水南为阴”之意。现今这里是一些院系的办公地,仍然保持着古朴的风格。

北大静园和六院是北大校内最幽静且学术研究机构最集中的地方。

北京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落在燕园中心的静园草坪北侧,由几块红色大理石组成。其文字介绍显示,纪念碑于1993年5月4日(北京大学校庆97周年纪念日)揭幕,主要纪念的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胜利期间,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人民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北京大学83位师生,革命烈士纪念碑象一个“心”字。

由几块红色大理石组成的北京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落在燕园中心的静园草坪北侧。纪念碑是1991年“七一”北京大学党委倡议建立的,建成揭幕于1993年5月4日(北京大学校庆97周年纪念日),主要纪念的是从“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直至抗美援朝,北京大学(包括西南联大、燕京大学)的师生校友中牺牲的83位革命烈士。北京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的正面是老一代革命家陈云同志的题词“北京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背面的碑文记录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牺牲的北京大学革命烈士,第一位就是革命先驱李大钊。

塞万提斯像矗立在北京大学勺园荷花池北侧的草地上,北京大学校史馆的西南方。该像为铜制塑像,高2.35米,塞万提斯身着西班牙披风,右手持书,腰挎宝剑,目视前方,风度威武而潇洒,既散发着文学骑士般的无畏气质,又闪耀着理想主义者的智慧之光,时时吸引着无数学子深深注视的目光。(北京大学校园游)

1616年4月23日,塞万提斯去世,被草草埋葬,甚至没有立下墓碑。直到1835年西班牙政府才在马德里的西班牙广场为他建立了纪念碑,碑的上端有塞万提斯的石雕像。1986年北京市与西班牙马德里市结为姊妹城市,之后,马德里市政局特意复制矗立在该市区广场的塞万提斯像,赠送给北京市民。北京市政府决定将它安放在北京大学校园。1986年10月3日在北大举行了安放仪式。

西南联大纪念碑碑座为圆拱形,高约5米,宽约2.7米,碑身嵌在其中。碑文由西南联大教授冯友兰撰写、闻一多篆刻、罗庸手书,享有“三绝碑”的美誉。1178字的碑文,通篇诉说联大建校始末及历史意义,洋溢着强烈的爱国热情。碑后刻录了834位联大参军同学的名字。

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院士说,西南联大的历史同时载入三校史册。三位校长今天一同体认当年那一段悲壮而又辉煌的历史,是为了传承“刚毅坚卓”的西南联大校训,让南开、北大、清华的历史友谊在新的时代发扬光大,像当年的西南联大那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全部的力量。

目前,北大、清华和南开均已在校园里树起西南联大纪念碑。无论在昆明还是北京、天津,四座西南联大纪念碑树起令人仰望的精神高度,传承着先辈们爱国、科学和民主的精神。(3)因并校而吸纳了燕京大学大部份人才并同时搬入燕园的北京大学从人员和设施配套(包括图书馆)上均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燕京大学的角色,因此认为北京大学可以在某程度上称为燕京大学的传承者。北大校友门

北京大学西校门是1952年北京大学与燕京大学合并成为新的北京大学之前,燕京大学主校门。校门两侧有两头石狮,这是…这座校门是由燕京大学校友捐资修建,故而又称之为校友门。燕京大学有着众多杰出校友,其中包括我国杰出的物理学家黄昆院士,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院士,著名医学家吴阶平院士等等。历史上的燕大至今仍是北京大学的一笔宝贵财富,对今天的北大有着深远的影响。北大西门上面挂有北大校友,曾在北大图书馆工作过的毛泽东同志亲自为北京大学书写的校名,他所书“北京大学”四个字苍劲有力,气势雄浑。

校门左右两侧还有一对威武的石狮,鬓发虬卷,目光炯炯有神,使西校门更增加了几分庄严。关于这一对石狮的来历,有人以为石狮取自圆明园,其实不然,它们乃是原燕京大学于一九二四年从民间购得的,在北大文书档案馆里,还存有当时购买这对石狮的契据。西校门内一座精心镂雕镂的石桥,也由校友所捐,名校友桥,弯弯小桥,淙淙流水,蕴涵北国江南的神韵。旁有年代久远的银杏树,她是燕园里的老人。

正对西门的是校园的主要建筑,即现在的办公楼,其间空地上还耸立着从圆明园迁来的两只华表。西校门向西而行,是清代名园鸣鹤园的遗迹;往南的一片绿地和荷塘,是明末画家米万钟勺园故址。(北京大学校园游)

对于北大而言,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或者将来,西校门的地位都是极为重要的。西校门作为燕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已经成为北大形象的重要代表,也是人们认识北大的重要窗口。如今的西校门已经不单单是师生进出的校园大门,而是已经演变为北大的象征,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容;进入西门,就进入了北大这块精神的圣地,登上了这座神圣的学术殿堂。浴缸、饮水喷泉等等。

第二篇:北京大学校园讲解员

预约北京大学讲解员

北京大学的西校门是1952年北京大学与燕京大学合并成为新的北京大学之前,燕京大学主校门。

校门两侧有两头石狮。这座校门是由燕京大学校友捐资修建,故而又称之为校友门。燕京大学有着众多杰出校友,其中包括我国杰出的物理学家黄昆院士,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院士,著名医学家吴阶平院士等等。历史上的燕大至今仍是北京大学的一笔宝贵财富,对今天的北大有着深远的影响。(预约北京大学讲解员)

北大西门上面挂有北大校友,曾在北大图书馆工作过的毛泽东同志亲自为北京大学书写的校名,他所书“北京大学”四个字苍劲有力,气势雄浑。今天这座北大西校门仍然是北大师生进出北大的重要通道之一,它所正对着的是蔚秀园北大教工宿舍区;而每到节假日全国乃至全世界慕北大之名而来的人民常常在这里驻足留影,做为他们来到北京大学的存照。今天,北大西门已经成为了北京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2.博雅塔

博雅塔,是使用功能、艺术造型、环境协调三方面高度统一的建筑杰作。它在未名湖中的倩影深印在北大莘莘学子的心中。博雅塔位于未名湖东南的小丘上,是仿通州燃灯古塔、取辽代密檐砖塔样式建造的。它原是校园供水水塔,其独具匠心的设计构思,乃燕园构建的神来之笔。

巍峨的博雅塔和它周围的松柏以及波光荡漾的未名湖构成燕园的一大景观。由于建筑位置的巧妙,在北大内外,从梁柱、古树之间,时见它的身影,更增几分秀丽神奇。博雅塔似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默默地站在湖畔,纵观着风云变幻,那紧锁的塔门,就像这位老人紧闭的心扉,包含着人生的悠悠岁月。3.未名湖

未名湖之于北大的意义,似乎汉唐之于中国一样,除了它本身所固有的美丽之外,更多的已经凝结为一种文化意义上的象征。未名湖是北大的灵魂,作为一种表征北大的意象而深入人们的脑海之中。

未名湖很静。她安然地躺在燕园之中,周围起伏的地势与湖岸交接形成的流畅的线条,将未名湖勾勒得如同一块温润的软玉。湖畔杨柳依依、曲径通幽,则使她显得更加淡泊宁静。未名湖被未名北路和未名南路合抱,沿北路东去,漫步湖边,可以体验到未名湖美丽的神韵。风过无痕,水面上却泛起粼粼波光,湖周围树木葱茏,春天鹅黄、夏日浓密、秋季金黄灿烂,季季各有不同,但未名湖的神韵却不会变。到了冬季,未名湖上坚冰成型,湖面上就是滑冰人的天下了。每天下午,无数校内校外的滑冰爱好者齐聚湖面,偶尔会排成长队,也间或会撞成一团,一时间欢笑声、尖叫声齐齐响起,那青春飞扬的景象,哪还有半点冬日的寒意。4.静园草坪

静园草坪是目前燕园内最大的一块草坪。春秋时节,和风煦日,这里是很好的休闲之地。同时,它还是北大师生们一个重要的课余活动场所,北大百年校庆时的文艺晚会就是在这里举行的。有一名北大学生这样写道:“这里曾经是高晓松那帮拿把破吉它到北大糊弄小女生的主儿极尽能事的舞台,更是我们北大人读书休憩的好地方。很多北大的情侣相识、相约、相恋在东草坪,他们对这块草地的感情更深厚。”(预约北京大学讲解员)5.钟亭

来到燕园的人们,一定不会错过钟亭——那个坐落在未名湖西岸小土山上的小小的六角亭。之所以说不会错过,是因为小土山的位置极佳,北面临湖,正对着北大人极为熟悉的翻尾石鱼;南面土山脚下就是乾隆诗碑,诗碑西面不远处,就是蔡元培像,蔡元培像与乾隆诗碑中间夹着一条小径,小径通向湖边。

钟亭,有钟有亭。亭——圆顶六角,上有彩绘;钟——古色古香,下端铸成八瓣荷花状,像姑娘们穿的裙子。钟体下部雕刻的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和从海面喷薄而出的旭日。钟体上部是十二对腾舞滚动的蛟龙戏珠。两条粗壮的青龙铰连成的钟耳悬挂在亭顶的一条横木上。此外,钟体上刻有八卦的图案,还有满汉两种文字写着:“大清国丙申年捌月制”。6.勺园

勺园的历史比北大还长,这里曾是明代著名书法家米万钟的府第。清乾隆年间,改名为弘雅园,是英王二世的使者马戈尔尼居住的地方。因此,勺园也成为中国最早接待外国使团的食宿场所。历史往往会有惊人的巧合,现在的勺园是留学生居住的地方。

此外,每年还会有很多国际学术研讨会、优秀成果颁奖会、科研管理培训会以及数不清的小型学术交流会在勺园举行,参加会议的学者们都把这里当作人生旅程中一座温馨的驿站。勺园,也因此成了北大对外的一个窗口。7.蔡元培像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早年组织光复会,后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1916-1927年间任北京大学校长,为北京大学的发展和中国教育事业做出卓越贡献。毛泽东同志曾赞誉他:“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铜像是北京大学七七、七八级毕业生捐赠母校的,由著名雕塑家曾竹韶教授创作,北京钢铁学院、首都钢铁公司协助铸成。8.鸣鹤园

鸣鹤园位于北大西门内北侧,这里就是当年被誉为京西五大邸园之一的鸣鹤园的遗址。鸣鹤园与北大的另一座古园林镜春园,原本同属春熙园,是圆明园附属园林之一。乾隆年间,赐予驾前宠臣和珅为园,成为淑春园的一部分。后至嘉庆七年,将淑春园一分为二,东部较小园区赏赐给嘉庆四女庄静公主,名曰“镜春园”;而西部较大园区则赏赐给嘉庆第五子惠亲王绵愉,即为鸣鹤园,俗称老五爷园。园主绵愉是晚清政局中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为道光、咸丰皇帝所倚重,曾与增格林沁一起镇压过天平天国北伐军。(预约北京大学讲解员)来到北大,以上的8个景点绝对不容错过。当然,北大图书馆、体育馆等建筑物也具有极大的游览性。你一定要细细品味这里的美。

第三篇:游北京心得体会

游北京心得体会

城关一中 李鸿博

北京——这个三千年的古都,中国历史上持续了800年的首都,有着世界上最美、最雄伟的名胜古迹,让无数的炎黄子孙为之骄傲!前几天,刚刚结束了“梦之翼”夏令营为期五天的北京之旅,至今还难以忘怀在北京的生活,令我感慨颇深……

当我走进梦寐以求的清华和北大,目睹了那承载着中国百年耻辱和光荣的建筑,感受了清华,拥抱了北大,我已深深爱上了这两所学校,心中已经暗暗立下志向,以清华北大为目标,努力学习!

在北京,我们还参观了好多名胜古迹。颐和园,一个著名的古代园林,里面展现了中国近代的文化,令我流连忘返;我最喜欢的是居庸关长城,可以算是天险,只可惜,没有登上顶峰,没能体会到做好汉的感觉;在故宫,我们看到了那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如此美丽壮观,是我们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但在故宫里,留下了八国联军侵入的痕迹,这也是一种耻辱,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使我们的国家强大起来,不受任何外来侵略;水立方、鸟巢更是代表了我们新中国正在飞速前进、正在繁荣富强!

在这次旅行中,我也感受到了北京的问题,北京是我们中国最大的“堵城”,堵车的问题十分严重,还有,北京的物价是我们孟津的几倍,北京的火车站还有许多没钱回家的人在这里睡地铺……这些都是需要关注的问题。不过,总而言之北京还是给我留了一个美好而深刻的印象,让我更想关注它,更加喜爱它,更加向往它!通过夏令营活动,我收获很大,学到了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这将会成为我成长道路上的一笔重要的财富,而且,我交了几个好朋友,在以后,这段友谊肯定会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篇:游北京(推荐)

游北京

期末考完试,在我的一再请求下,爸爸终于同意带着我们去北京玩了,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我们坐着高铁来到了北京,因为到北京时正好是中午,天气很热,我们就在宾馆休息了一下午。晚上我们去了奥体中心,刚到那里时天还没黑,我看到了鸟巢、水立方和五环,感觉好美啊。玩了一会天黑了下来,广场上长上了灯,鸟巢、水立方和五环也都长了灯,在灯光的照耀下比刚才更漂亮了,我让爸爸给我们照了照片留念。

第二天,我们去了我梦想中的皇宫――故宫。以前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皇宫的气派,感觉能进皇宫真好啊,什么时候我能进去看看呢?现在我终于进皇宫了,可惜看不到皇上、皇后和大臣们了,心里多少有点失落。但很快就被激动、兴奋的感觉代替了。

我们从午门进去,看到的都是红墙黄瓦,看着可气派了。往前走,我们看到了太子的宫殿——文化殿。再往前走是太和门。太和门是明代上早朝的地方,在门前有一对故宫里最大的铜狮子。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太和殿,也叫金銮殿。这是明清两代举行大典的地方,像皇帝的登基、大婚、册立皇后、公布进士黄榜等重大的仪式都在这里举行。后面是保和殿,在保和殿后三重台阶的最下层是云龙石雕。这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块石雕。

再往前是皇帝居住并处理政务的寝宫乾清宫,后面是皇后的寝宫坤宁宫。我们又来到了御花,这是皇帝和皇后茶余饭后休息游乐的地方。我们从神武门出来,看到了护城河。

由于我还得返校拿通知,第三天我们就坐车回济南了。回到济南我的心情还是没法平静下来,北京真好,有时间我还想去。

第五篇:北京游有感

北京游有感

北京:儿时的教科书上:“北京有个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这个曾经让我引以为豪的名字,这个曾经让我只能在电视上看见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国歌响起后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不再是视觉感受,而是她终于就在眼前了。

据史料记载: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中国,北京这座城市同样有着三千多年历史,在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北京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将准备都城迁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历史的变迁,人民的勤劳、奋斗、智慧、终于不再受辱、贫穷和落后,而是屹立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主宰着世界的一条东方巨龙。

历史就是历史,历史和中国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也让中国不断强大起来,从夏、商、周到汉代、五代十国、三国、到南北宋、再到唐宋元明清、中华民国、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断抵御列强,终于在公元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儿时的梦想瞬间就会呈现在眼前,带着对北京的向往、一睹北京的风采、瞻仰伟人的容颜、踏着皇帝的龙脉线于2016年7月19日由北京游南京领队黄友文带着我们一路高铁(G120),经过4小时25分到达北京高铁南站,沿途浏览着中华大地的山山水水,途径:安徽滁州、江苏徐州、山东济南、天津、北京等五省市,到达北京后由地级导游付源(女)带领我们一行下榻于北京重庆大酒店。

第一站:(20日)瞻仰毛主席纪念堂 参观故宫

1、纪念堂:本来导游安排的行程今天是游览天安门广场,瞻仰毛主席纪念堂等活动,由于北京几十年不遇的狂风暴雨的恶劣天气,严重影响着旅程的安排,尽管狂风暴雨、雷电交加也阻止不了亿万人民瞻仰心中爱戴、敬仰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遗容,长长的队伍排了一圈又一圈,大约有好几千米,队伍中有花甲老人、有小孩、同样也有外国友人,能看出大家都抱着一个共同的心愿,缅怀伟人,瞻仰伟人,当进入主席纪念堂时,哀乐响起,瞻仰的人群无论男女、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无论大人、小孩、每个人的脸上都是严肃的,我看见很多人见到主席静静地躺在水晶棺里都流泪了,一个个都默默地向毛主席三鞠躬,进入纪念馆的路上,导游小付向我们介绍,纪念堂大门朝北、主席躺在水晶棺内为什么头南脚北?小付告诉我们,主席的纪念堂不是随便座落的,主席长辞后,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华国锋立即召集全国最有名的地理学、风水学、阴阳学、防腐学等专科学家参与选址及技术处理,最终定于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是为纪念开国领袖毛泽东而建造的,位于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南面,坐落在原中华门旧址。1976年11月24日按照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决议,毛主席纪念堂举行奠基仪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时任国务院总理,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华国锋在仪式上发表了讲话。1977年5月24日落成,占地570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8000平方米。主体呈正方形,外有44根福建黄色花岗石建筑的明柱,柱间装有广州石湾花饰陶板,通体青岛花岗石贴面。屋顶有两层玻璃飞檐,檐间镶葵花浮雕。基座有两层平台,台帮全部用四川大渡河旁的枣红色花岗石砌成,四周环以房山汉白玉万年青花饰栏杆。瞻仰厅居中,是瞻仰毛泽东遗容的地方。毛泽东身着灰色中山装,覆盖中国共产党党旗,安卧在晶莹剔透的水晶棺里。水晶棺的泰山黑色花岗岩基座四周,分别镶嵌着党徽、国徽、军徽和毛泽东生卒年份。导游告诉我们一个不是秘密的秘密,主席的二脚大拇指的中心正对着紫禁城的龙脉线,穿过国旗旗杆中心点—穿过天安门正门中心,脚踏封建王朝,寓意使帝王将相、封建王朝永世不得翻身,中心点精确到毫米。

2、故宫:从纪念堂出来,冒着瓢泼大雨,参观了故宫,由于大雨天安门广场积水大约有好几公分,故宫的积水也有10公分左右,慈宁宫的积水大约在30公分左右,由于它的特殊地理位置,积水很快就排除了,导游告诉我们,这就是龙脉线的神奇之处,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太三大殿为中心,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由于特大暴雨,今天的行程中断,一个个象落汤鸡一样回到了酒店。第二站:(21日)长城 十三陵 恭王府 天坛公园 红房子

1、长城:映入眼帘的长城,一下子让时光倒转了几十年,记得上小学时,那首记得不全的毛主席诗词:„.不到长城非好汉,望断南飞雁„„马上我们就要成为主席所说的好汉了,今天的北京仍然下着中雨,也许老天在和我们做对,也许大雨带来了幸运,上车开太阳,到了景点就是阴雨连绵,长城的早晨也亦如此,为了让旅游大巴停靠在一号停车场,今天导游带我们起了个大早,4:30分起床,到了长城脚下已经是人山人海了,幸好车子停靠在距离缆车最近的一号车场,5分钟的步行乘坐缆车到达八达岭长城第五烽火台,后步行加攀爬到达第八烽火台好汉坡,好汉坡上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好气派啊,只是老天不作美,俯看当年抵御外患的宏伟工事时却是一片迷雾茫茫,真是有失兴致,八达岭长城它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八达岭长城为居庸关的重要前哨,古称“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

明长城的八达岭段被称作“玉关天堑”,为明代居庸关八景之一,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八达岭景区以八达岭长城为主,兴建了八达岭饭店和由江泽民主席亲笔题名的中国长城博物馆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旅游服务设施。

八达岭景区是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以其宏伟的景观、完善的设施和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而著称于世,是举世闻名的。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当我朗诵着主席这首胸怀开阔、大气庞然的著作时不由得大吼一声:哇„..的回音在八达岭长城上空久久回荡„„回荡„..回荡着„„

2、十三陵:结束长城的游览,前往十三陵,路过十三陵水库到达皇帝的阴宅—地宫,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截止2011年,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第二帝朱允炆(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皇帝解除危难)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有人说出家当了和尚,总之是下落不明(这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悬案),所以没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朱祁镇被瓦剌所俘,宫中无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这样,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所以称“明十三陵”。

3、恭王府:结束皇帝陵寝游览,来到了恭王府,到了恭王府,人们不由自主的会联想到和大人和珅,在大学士宠臣一朝首辅和珅的府邸,主人和自己并不住在建制中上首的东边,这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时代,又是在位极人臣的和珅家里,和府东路那一片外观更为宏大的院落连起来看,规制之高甚是特别,在恭王府修缮中,东路建筑内还发现室内梁上存有200多年前清中期包袱锦地彩画和凤凰主题彩画,此高等级彩绘为王室的象征,其实只要你了解和珅的家族,就很容易明了原因,这里最早是和珅为儿子丰珅殷德与乾隆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建的寝殿,即当时的公主府,由于和孝公主嫁入和家身份贵重,和珅就迁入西路,重建了东路公主府,其子丰珅殷德与和孝公主共栖东路,和珅甚至还要向儿媳妇请安呢惩办和珅罪二十条,哪几条都够灭九族、凌迟处死,结果也只是抄没财产,嘉庆皇帝最终还是念着兄妹之情,甚至都没有剥夺妹夫丰绅殷德的爵位,和阖族上下处死的仅仅只他一人,还是一条白绫,得以全尸,这不得不说是有公主的庇护了,也足见和为官为臣的根本智慧,他专门用100多间房子来存放财宝,还不够用,多余的宝贝放在厚厚的夹墙里,总价值超过3000多亿人民币,可惜和珅40岁时就被皇帝赐死了,和珅死后,这座宅第西院给了十七皇弟庆王永,和府也就因此一分为二,西为庆王府,东边依然是公主府,公主夫妇也仍然住在原来的家里,一直到道光三年(1823年)九月,十公主去世,整座和府邸才全部归到庆王名下。

4、天坛公园:走出恭王府,导游带领我们一行参观了天坛,天坛一个神圣的地方,祭天、告慰圣灵的圣地,导游告诉我们,国家凡遇到重大活动,一般都在天坛举行,如大的建筑奠基、领导人变更、重大体育活动等等等等都要来天坛举行,因为共产党不信迷信,只能变相以活动的形式举行,天坛,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3万平方米。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中间有墙相隔。两坛由一座长360米、宽近30米、南低北高的丹陛桥(也称海墁大道或神道)相连。丹陛桥两侧为大面积古柏林。内坛西墙内有斋宫,是祀前皇帝斋戒的居所。外坛西墙内有神乐署、牺牲所等。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斋宫、无梁殿、长廊、双环万寿亭等,还有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胜古迹。

5、红房子剧场:离开天坛后,来到了红房子大舞台观看老北京的大型杂技表演原为崇文区工人文化宫大剧场。“天创国际演艺”投入巨资改造剧场,使得观赏条件彻底改善,仅在剧场外观的制作与包装上,就使用了80多吨钢材。这个下了大成本引进了灯光和舞台硬件的剧场希望带来强烈的舞台效果。

他的特点是场面对的观众更市民化,将传统的曲艺节目又带回了剧场内——让曲艺从电视上回到剧场中,似乎想的是恢复老天桥的传统。特别是少林功夫剧《功夫传奇》在这里长达半年的成功演出,使得红剧场成为北京旅游演艺的一个新亮点。

第三站:(22日)鸟巢、水立方 颐和园 鼓楼 参观清华大学

1、鸟巢、水立方:北京晴,最高温度33-35°,哇,总算天晴了,用万里无云形容一点不为过,清早七点我们一行乘坐旅游大巴来到了大型建筑鸟巢、水立方参观,导游告诉我们,鸟巢、水立方的建筑正好在中轴线(紫禁城龙脉线)两侧相等的距离中,1)鸟巢水立方,从卫星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鸟巢建筑是圆形,水立方是方形,这就是我们传统风水文化中“天圆地方”之象。并且从北京城北中轴线来看,鸟巢居东,水立方居西,一左一右,一方一圆,一高一低、一阴一阳,相互衬托,相互依赖,相互支持,和谐平衡;2)环鸟巢东部一条景观河流,直通北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的“奥海”,取的是“龙归大海”之意。主湖区“奥海”和景观河道构成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的“龙”形水系,在这条水系中,龙的身体蜿蜒穿越森林公园,张开的龙嘴对着清河,而其尾巴则环绕着国家体育场,这是水龙环绕,聚气有情;3)以鸟巢和水立方之间为中心点来看,西北方为乾位,也是天位,坐落着仰山;国家体育场依乾位为山,这个仰山可以借助北方的军都山、翠微山脉之气,形成;4)再看西南方为坤位,坤位五行是土,代表大地,代表母亲,性情柔弱、沉静、包容,而这个位置坐落着明代建筑“碧霞元君庙”,也叫“北顶娘娘庙”,正好符合坤位的性情特点。对于鸟巢水立方来子山、父母山、祖山,山山相连,形成乾位,刚健有力,气场强大说,乾、坤二位一刚一柔,相得益彰,时时刻刻护卫着奥运场馆的核心纵观整个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其风水布局非常符合大风水的“山环水抱、藏风聚气,天人合一、阴阳平衡、上天垂象和趋吉避凶”的三大理念和思想,从国家体育场修建起的那一天开始,咱们的奥运会顺利举办,一帆风顺,这和奥运核心区的风水关系密切。现代建筑学和城市景观建设中,风水的概念也是非常值得重视的。风水学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也将逐步的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提高生活质量和品位,优化生存、居住和生活环境作出更多的贡献

2、颐和园:颐和园是皇家游玩的一条水上交通线,当年老佛爷每年三次坐船游览,同时也是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之一,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导游告诉我们,清朝乾隆皇帝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劫掠一空。清朝灭亡后,颐和园在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

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十七孔桥坐落在昆明湖上,位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用以连接堤岛,为园中最大石桥。石桥宽8米,长150米,由17个桥洞组成。石桥两边栏杆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00多只。

3、北京鼓楼:它坐落在北京市南北中轴线北端的一组古代建筑,位于北京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北端。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楼前后纵置,气势雄伟,巍峨壮观,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出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北京鼓楼坐北朝南,为重檐三滴水木结构楼阁建筑,通高46.7米。楼身坐落在4米高的砖砌城台之上,东西长约56米,南北宽约33米,台上四周围以宇墙。

钟鼓楼作为元、明、清代都城的报时中心,是古都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见证中国近百年来历史的重要建筑。

鼓楼位于北京城中轴线的地安门外大街北端,为古代城市的报时台。清代划每夜为五节,每节为两小时,晚7时至9时(戌时)曰定更(又称起更或初更);9时至11时(亥时);二更;11时至此次01时(子时)曰三更;1时至3时(丑时)曰四更;3时至5时(寅)曰五更;五时(申末卯初)曰亮更,即天明之意。定更及亮更,皆先击鼓,后撞钟。而二更至五更则只撞钟不击鼓。击钟鼓时先快击十八响,再慢击十八响,俗曰:“紧十八,慢十八”,快慢相间计六次,共108响。元代鼓楼在大都中心,原名齐政楼,取齐七政(日、月、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之义,其位置在明清鼓楼以西,今旧鼓楼大街南口。明永乐十八年营建北京,重建钟鼓楼。

据谈迁《北游录》记载,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二楼毁于火灾,乾隆时重建,嘉庆五年(1800年)重修。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京师时,钟鼓楼上文物遭到了破坏,建筑幸免于毁。民国年间钟鼓楼对外开放,民国十三年(1923年)将鼓楼改为明耻楼,第二年复改为齐政楼。1957年钟鼓楼被列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政府拨款重修钟鼓楼,1987年和1988年鼓楼和钟楼相继开放,随后作为展览功能的文物建筑得到了保护和利用。1996年,钟鼓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最后参观了清华大学校区外景结束了今天的行程。

第四站:(23日)看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 参观国子监 参观中国科技馆 前门大街

1、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广场是13亿中国人的心脏地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

天安门广场占地面积44公顷,东西宽500米,南北长880米,地面全部由经过特殊工艺技术处理的浅色花岗岩条石铺成。

天安门广场每天清晨的升国旗和每天日落时分的降国旗是最庄严的仪式,看着朝霞辉映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心中升腾的是激昂与感动。同时天安门广场是无数重大政治、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是中国从衰落到崛起的历史见证。

天安门广场于一九八六年被评为“北京十六景之一,景观名“天安丽日”。

2、看升旗:电视里的升国旗和现实中的升国旗完全两样,清晨四点多钟当我们一行来到天安门广场时,就已经聚集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导游告诉我们,天安门广场的人几乎天天如此,通宵达旦人来人往,因为她是国家的心脏,权力和经济的中心,每天升旗、降旗都和太阳升起、落日有关,大约每天相隔一分钟,当国歌响起,人头颤动、闪光灯、照相机、摄像机、长枪短炮一起记录着国旗的升起和旗手们的矫健身影,难怪诗人们常这样写到:祖国啊,母亲,您是永远不落的太阳,当旗手正步走入国旗旗杆时,我想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浮现出67年前毛泽东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庄严神圣的地方向世人宣告独立解放的仿佛他老人家的洪亮声音依然在耳边回荡、回荡。

3、国子监:国子监通俗讲就是皇家的最高学府,它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北宋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范仲淹参政“庆历新政”,应天府书院升为南京(今商丘)国子监学,与东京(今开封)、西京(今洛阳)的国子监并列为北宋最高学府。

明朝时期行使双京制,在南京和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设在南京的国子监被称为“南监”或“南雍”,而设在北京的国子监则被称为“北监”或“北雍”。南京国子监始建于东吴永安元年(公元258年),到明永乐年间,规模宏大,延袤十里,灯火相辉,盛况空前,当时邻邦高丽、日本、琉球、暹罗等国“向慕文教”,不断派留学生到南京国子监学习。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朝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是中国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

4、中国科技馆:中国科学技术馆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科技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大型科普基础设施。一期工程于1988年9月22日建成开放,二期工程于2000年4月29日建成开放,新馆于2009年9月16日建成开放。

中国科学技术馆的主要教育形式为展览教育,通过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展览内容和参与互动的形式,反映科学原理及技术应用,鼓励公众动手探索实践,不仅普及科学知识,而且注重培养观众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在开展展览教育的同时,中国科学技术馆还组织各种科普实践和培训实验活动,让观众通过亲身参与,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和感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科学素质。

始建于2006年5月9日的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位于朝阳区北辰东路5号,东临亚运居住区,西濒奥运水系,南依奥运主体育场,北望森林公园,占地4.8万平方米,建筑规模10.2万平方米,是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馆设有“科学乐园”、“华夏之光”、“探索与发现”、“科技与生活”、“挑战与未来”五大主题展厅、公共空间展示区及球幕影院、巨幕影院、动感影院、4D影院等4个特效影院,其中球幕影院兼具穹幕电影放映和天象演示两种功能。此外,新馆设有多间实验室、教室、科普报告厅及多功能厅。

新馆建筑为一体量较大的单体正方形,利用若干个积木般的块体相互咬合,使整个建筑呈现出一个巨大的“鲁班锁”,又像一个“魔方”,蕴含着“解锁”、“探秘”的寓意。整个科技馆充满着“梦幻”与“科技”不但是孩子们的天堂也是大人们学习的最高圣地。

5、前门大街:前门大街是北京非常著名的商业街。位于京城中轴线,北起前门月亮湾,南至天桥路口,与天桥南大街相连。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建外城前是皇帝出城赴天坛、山川坛的御路,建外城后为外城主要南北街道。民众俗称前门大街,大街长845米,行车道宽20米。明、清至民国时皆称正阳门大街,1965年正式定名为前门大街。

匆匆的五天北京行,使我记忆犹新,在写这篇纪实报告时,脑海里不断呈现出北京的山山水水、皇家园林、水上交通、皇家龙脉线以及北京大大小小的古典建筑,先人们太伟大了,您的笔墨、您的杰作将是传人们奋发向上的引路坐标,也是后人们走出国门的骄傲与自豪,您将代表着5000年的中华文明史.......再见北京!再见紫禁城!

2016年7月23日于北京

下载北京大学校园游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京大学校园游.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京游安排

    旅游行程安排 13日14:00抵达北京西站,打的至西直门速8酒店,约15:00入住,(酒店地点约在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至西直门站之间)。下午休息并在酒店附近吃晚餐,晚餐后沿西直门外大街往西......

    北京游范文

    北京三日游PLAN 一时间安排 定于10月23日去,10月26日回去 去的车次T64空调特快合肥到北京19:20到次日06:18 10小时58分硬座 ¥143 回来车次T63空调特快北京到合肥21:47到次......

    北京游日记

    参观798艺术区 今天是来北京的第一天。吃完早饭,我们就跟着老师一起坐地铁去798艺术区了。因为我们刚来北京,对北京一点都不熟悉,所以由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前去。 坐车来到酒仙......

    游北京日记

    游北京日记 游北京日记1 今天,我们先去圆明园。圆明园里可大可热闹了。我在里面看见了倒塌的宫殿,听妈妈说:这里本来是一座非常华丽的宫殿,还珍藏了很多宝贝。可恶的英法联军和......

    北京游计划

    1、 天安门广场,照相,大约20分钟故宫,午门不建议进去,门票贵,人更多,基本就看到后脑勺。真要进去从北海那边故宫博物院进去(也就是故宫的北门,天安门算南门)2、 故宫旁边是中山公园和......

    北京游有感

    北京游有感5月13日下午,公司部分员工及家属共计37人,满怀喜悦,沐浴着春日的阳光,相聚江北国际机场,乘机前往首都北京,开始了愉快的七日游。 本次活动得到了周总大力支持,在出发前夕......

    北京游总结

    上海办北京游总结时间:2012年1月6日 –1月10日 地点:北京 内容: 1月6日上午9:00,我办全体同事搭乘高铁赴北京旅游。本次旅游共计5天。旅游线路主要参观毛主席纪念堂、天安门、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园二级域名管理暂行办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园二级域名管理暂行办法 一、 校园二级域名的定义 凡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域名服务器(DNS)负责提供解析,并由网络信息中心进行维护的,如“*.buaa.edu.cn”,皆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