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寻1936年奥运会武术名家寇运兴后人
探寻1936年奥运会武术名家寇运兴及其后人
1936年奥运会上震惊中外的武术名家寇运兴的后人――寇凤仙现在隐居在平顶山。得到该消息后,经过多方查证,历史上确有寇运兴此人,并且是让武术真正在奥运会上扬名的当时武术家之一,堪比霍元甲,李小龙,黄飞鸿。曾经接受过蒋介石嘉奖的人物,受过希特勒拉拢的人物,受过冯玉祥授奖的人物,受过民国国家国术馆馆长张之江选拔的人物,一位黄埔军校高级武术教官的人物,豫剧大师常香玉的武术老师,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怀着无比崇敬之心走上了探寻奥运武术名家-------寇运兴之路。
寇运兴(1898——1982),字振华,乳名丑,清光绪二十四年二月二十日生于许州阜民保寇庄村(今属许昌县将官池镇)。1925年,师从武术名家曹振谱,1928年,参加全国第一届国术国考,夺得第一名。
1936年,国际奥委会主席给中国国民政府教育部发来一份邀请函,邀请国民政府组团参加第十一届柏林奥运会,中国国民政府除派出69名运动员参加7个比赛项目外,另责成中央国术官由在全国武林界严格遴选出的寇运兴、张文广、温敬铭、郑怀贤、金石生、张尔鼎6名男选手和翟连元、傅淑云、刘玉华3女选手组成的国术表演队参加奥运会的表演项目。这是中华武术首次走出国门。
7月20日,正式表演开始,各国选手依次上场,大多表演的是民间舞蹈,或赤脚歌舞,或击鼓蹦跳,或披兽皮旋转„„轮到中国选手上场了,寇运兴表演的是他的看家功夫──舞大刀。播音员介绍说,这口大刀重达64公斤,观众吃惊地叫起来。一位身强力壮的德国青年还不相信,跑上台去提刀,非常吃力地才勉强把刀举起来。寇运兴笑了笑,用一只手把大刀轻轻提起来,双手交替着舞起刀花来,胸背花、头顶花、背脊花„„大刀不停地舞,观众不停地鼓掌。一口气舞了几十个刀花之后,寇运兴才雄赳赳地扛刀下台。
寇运兴的表演令观众叹服,同时也迎来了外国大力士的挑战。芬兰的一个拳击手给中国国术表演队下战书,指名要与寇运兴一比高低。比赛一开始,寇运兴先发制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下子将对手击倒在地。裁判宣布中方获胜。
两天后,一名英国拳师扬言,只用三拳就能把寇运兴打倒在地。寇运兴再次应战。战幕一拉开,英国拳师连珠炮般发动攻势,寇运兴闪、展、腾、挪,避其锐气。斗了十几个回合之后,英国拳师气喘吁吁。当周旋到20多个回合时,寇运兴故意卖了个破绽,对方以一个右勾拳猛攻,寇运兴右臂沉撩,格开对方右拳,迅速以右手剑指一招“仙人指路”,点中对方的穴位,英国拳师跌倒在地。从此“闪电般打倒芬兰拳击手”、“一指点倒英国拳师”等为国扬威的精彩片段更是传唱大江南北、轰动世界武坮。
这一次表演和比武,使得中国武术在全世界声威大震,倍受欢迎。当时的中国体育考察团领队袁敦礼对队员们说:“我是学洋体育的,以前认为国术犹如古董,有之不嫌多,无之不嫌少。今天才发现它真是国粹,连外国人也如此喜欢,我们考察团回国之后,一定大力提倡国术!”
此后,中国国术表演队在德国的汉堡、法兰克福、慕尼黑等各大城市巡回表演,场场轰动。一家德国报纸盛赞中国武术是“艺术中的精华,体育中的骄傲”。
回国后,寇运兴名声享誉中华武林界,后移居湖北,设场授徒4000余人(著名豫剧大师常香玉即是入门弟子之一)。
寇运兴的四子女在父亲的影响和熏陶下都自幼习武,次女寇凤仙在襄城县从事教育工作近30年,在此期间,她对武术始终没有放弃。1980年退休后,年近花甲的寇凤仙定居平顶山市,并决心完成先父临终时的两个夙愿:一是将《武子梅花拳》编辑成书,刊行于世、流传后人;二是将中华武术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她以其父的笔记和讲义为依据,结合早年所学,将武子梅花拳的有关源流、基本理论、基本功及代表性的拳、械、套路进行整理,花费近4年的时间,编选成长达20万字的草稿,报请中国武术协会审定,该书1991年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1984年,寇凤仙代表河南省参加在兰州召开的全国传统武术观摩交流会,表演的武子梅花拳及枪术、刀术,刚柔相济,娴熟流畅,荣获金奖。1985年在新乡召开的河南省传统武术比赛大会上,她获得老年组对练第一名,梅花拳及刀术第三名。1991年6月,寇凤仙被河南省选拔参加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的全国传统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她表演的梅花拳、枪、剑三项,均获得老年组第一名。同年9月,她被邀请参加第一届“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并进行表演。由于为武术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1992年,寇凤仙被中国武术协会特授为“中国武术协会荣誉会员”。
经多方了解,寇凤仙现年约90岁高龄,前些时不慎摔倒造成髋骨骨折,卧床很长时间了,武子梅花拳面临失传,急需传承,希望有志之士救救这一传统文化,救救这一武术绝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