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法草案将针对三鹿事件提出8处修改意见五篇

时间:2019-05-15 04:18: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食品安全法草案将针对三鹿事件提出8处修改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食品安全法草案将针对三鹿事件提出8处修改意见》。

第一篇:食品安全法草案将针对三鹿事件提出8处修改意见

食品安全法草案将针对三鹿事件提出8处修改意见

2008年11月10日 07:20:35 来源:东方网

在中国食品行业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2008中国食品博览会上,群众所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专家、学者热议的重点。7日,在“食品安全与行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来自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罗云波教授详细透露了《食品安全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的修改情况,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会长张俊修则清楚地说明了“食品安全”与“食品质量”这两个概念的不同之处。

八处修改意见针对“三鹿奶粉事件”

“如果奶的价格比水还便宜,生产者要赚钱,就要压榨奶农,他怎样达到蛋白质含量的奶?就会造假。因此注意保护生产者的利益十分重要。”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罗云波教授

“现在我们的《食品安全法(草案)》已经几易其稿。”据罗云波透露,《食品安全法(草案)》一稿、二稿吸纳了一些国外的经验,包括可追溯的制度、问题食品召回制度、风险评估制度、诚信制度。“我觉得很重要的,就是风险评估。就好像我们的天气预报一样,使得食品安全事件尽可能不要发生。”

罗云波还表示,要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和生产者的利益,尤其要注意生产者的利益。“如果奶的价格比水还便宜,生产者要赚钱,就要压榨奶农,他怎样达到蛋白质含量的奶?就会造假。这是造成问题的重点。”

罗云波提出了自己具体的建议,第一,希望进一步明确法律内涵,解决食品和农产品界限不清,避免冲突。第二,切实解决监管过程中的越位、错位。从国际立法趋势上,食品安全管理主要以卫生和农业为主。第三,减少行政许可,加强过程的监督。国家不能没有安全检测的标志。我觉得应该把各个部门合成一个国家的东西,而且不能收钱。第四,坚持多法并行。我们不要仅仅想依赖于食品安全法,而忽视了我们的组织法、农料法。这一些要多法衔接,把我们食品安全的工作搞好。

在《食品安全法(草案)》第三稿内,吸取了奶粉事件的影响,提出了八个修改方案,内容具体包括:

修改意见

1食品安全实行全程监督管理

罗云波说,此次的草案专门增加了规定,要求县级以上政府“对食品安全实行全程监督管理”。

此次提交审议的草案除了规定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的“全程监管”职责,还要求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确定本级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责。

修改意见

2发生食品安全事故须及时上报 “过去,三聚氰胺的事件拖了很长的时间,这就是体制的问题。”罗云波表示,这导致一直到十月份才开始处理这个事情,使大量的儿童因为不合格的奶粉受到伤害。

此次修改的草案中增加规定:食品安全事故不得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修改意见

3加强风险评估制度

草案中专门增加规定“国务院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在获知有关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后,应当立即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通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在对信息核实后,应当及时调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

同时草案还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通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或者接到举报发现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依法进行检验并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修改意见

4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

“我们的添加剂目录里列了180多种添加剂。它的标准、范围、规范是什么?要强化并去执行。”罗云波还强调一点,只要未列为正式的食品添加剂,即便是无毒也不能添加。

此次提交的草案增加规定要求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及时对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的标准进行修订。

列入目录的食品添加剂,条件严格限定为:“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技术上确有必要的。”同时还规定食品生产者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标准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的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在食品生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或者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修改意见

5政府可责令企业实施召回

草案还对救援措施作了具体规定,包括:第一要采取应急救援的工作。第二要对不安全的食品采取处置措施,包括召回、停止经营、销毁等。第三对污染、被污染的工具用具进行消毒处理。第四做好信息的发布工作,依法对食品安全事故处理情况进行发布,并对可能产生的危害加以解释、说明。

其中,对于食品召回专门补充规定,企业未按规定召回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的,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责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经营。

修改意见6

立法废除免检制度

“消费者都在抱怨免检制度。实际上这是腐败的温床。”罗云波直言,免检制度是一个行政许可,但是政府一旦颁发了这个证书给企业,就把责任也放到了自己身上。“免检一个是责任的问题,食品安全需要监管。免检制度可以废除了。”

修改意见7

统一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安全标准要保证公众健康为标准。以健康作为标准。行业来做相关的标准,完了以后要由卫生部进行风险评估,最后拿出保障消费者利益、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水平来统一颁布。

修改意见8

加强监管小作坊和摊贩 对小作坊,要加强管理。全国有众多小作坊,80%以上是10个人以下的小作坊。草案也要求地方政府对这些小作坊、摊贩根据他们的大小,制订有效的和合理可行的食品安全的管理方式。

“95%以上的企业是负责任的”

“我认为中国的食品安全形势,不应该也不是现在说的那么可怕。95%以上的企业是负责任的。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概念混淆,造成了不是食品安全问题却要承担它的负面影响。牛奶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会长张俊修

“国家规定了政府负全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这个概念是准确的。”张俊修说,问题出在哪里?单靠一个政府部门,或是几个部门发动起来去做食品安全也达不到水平。因为关键是生产者、消费者如何共同来做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是两个概念。食品产业高速发展了20多年,但这两个概念还是非常模糊,造成了不是食品安全而成为食品安全的负面影响。因此澄清这两个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食品安全的定位,是确定某个食品能不能吃,其指标是否危及人的健康。“我是当过兵的人,吃过压缩饼干,解决的是饥饿问题,味道特别难吃,但不会伤害健康。”张俊修说,食品安全是鉴定能不能吃;食品质量是鉴定好不好吃,由消费区域和消费水平来定。“包括现在我们教授讲的食品安全法,我们现在是定食品安全法,还是食品质量法?这是很关键的。核心的内容不一样。”

“比较典型的就是把质量指标通过质量水平指标强制在食品安全的指标上。这个是比较大的问题。”张俊修说牛奶中蛋白含量应该是行业指定的质量水平指标,而不应该是强制安全标准。同时,张俊修建议要构建几个体系。“包括取消QS,应该由管理部门作为产业准入条件去发。”卫生部门应该定安全标准,选一个执法部门按照这个标准去执法。(现代金报 记者何冬蕾)

第二篇:从三鹿奶粉事件看我国食品安全危机管理

我看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摘要:近些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其影响力和破坏性也在逐日增加,目前已发展演化成一种的食品安全危机,可以说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对食品安全危机的有效管理成为整个社会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并阐述食品安全事件爆发的主要原因:政府监督机制不完善、制度失误、管理过程漏洞百出;食品企业集团经营价值观扭曲;消费者食品危机意识淡薄;社会监督软弱无力。最后,针对我国目前食品危机管理机制急需变革的客观现实,对我国构建新的食品危机管理机制提出几点建议:政府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强化行政监管机制,加大资金投入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水平,取消食品行业的免检制度,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食品检验制度;企业树立正确的经营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消费者增强食品危机意识和维权观念;强化包括媒体舆论监督,竞争对手之间的彼此监督,消费者监督和民间团体组织监督在内的社会监督;加入食品危机管理的国际合作组织。

关键词:食品安全;危机;管理

一、食品安全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

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了无法估量的损失,透漏出我国食品安全的薄弱,比如三鹿食品安全事件,其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损失无法估量,影响极其恶劣。到目前为止,对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原因有很多的不同看法和独到见解,作者从总体上把其概括为如下四点。(一)政府监督机制不完善、制度失误、管理过程漏洞百出

食品安全的监管在实践中就是政府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与质量进行检测和执法。具体来说,就是需要明确谁来监管,依据何种法律法规监管,依据什么样的标准来监管,如何监管,能不能最终保证食品安全等问题。政府监管机制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首先,目前我国食品监管制度正处于过渡时期,一方面《食品安全法》的修订正在进行,另一方面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本身也在经历改革。酝酿已久的新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改革还没有完成,检测标准的更新滞后与高难度食品检测问题的需要。所有这些过去长期积累的监管缺陷最终以“食品安全事件”的形式全面爆发。其次,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自身还存在着根深蒂固的问题:质量监督与卫生监督两套功能重叠的机构和队伍,管理上混乱,责任不清;各个机构之间基本上是封闭式管理,缺乏内部纵向和外部横向的交流与沟通;食品安全监管

预警体系失灵,在危机爆发前期,不能有效预测危机并将危机消灭在萌芽之中;在危机爆发后,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严厉惩处相关的企业和个人。如果各级食品监督和质量监管部门、地方政府认真履行职责,就可以避免很多食品危机事件的发生。如果这些监管部门的问题不能得到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好转。

食品安全事件如果发生在资质差、不太有名的中小企业,也许影响并没有如此之大。在一个市场还不规范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出现一些问题是不能完全避免的,相对而言也是人们比较容易理解的。很多食品安全事件之所以让人们如此的震惊,是因为涉及的企业是名牌企业,产品是国家免检产品,这是人们难以接受的。这正是由于政府在制定制度时缺乏科学的论证而造成的制度失误。起码有三点政府是没有没有考虑到的:一点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中存在一些消极方面,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追求利润,钻政策和制度的空子,作出损害国家和人民的事情,免检制度正是让这些企业和个人有空子可钻。另一点是企业的质量保证只能证明过去和现在,不可能用一个制度确保今后的质量,免检产品及其企业的确定是从企业的资质、产品的各项质量指标、以及企业产品过去的信誉等等方面严格考核而确定的,这一点一般不会存在问题,问题在于,由这种确定推断出产品和企业的今后,为其质量作保证,在现阶段是不科学的。第三点就是企业获得免检资格的途径。有谁能够保证我们的权力主体是绝对的清正廉洁依法办事而无任何的腐败可言?不考虑我国国情,盲目照办国外发达国家的某些制度,就有可能出错。

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更暴露出我国质监部门的监督管理过程漏洞百出。日常监管不到位,习惯于搞运动式的突击大检查;对免检产品及其企业放弃监管,认为这些企业是免检产品的信得过企业,这是认识上的偏差。而食品企业集团正是由于钻了这个认识偏差的漏洞的空子而脱离监管、昧着良心为非作歹却不为

人们及时察觉。

(二)食品企业集团经营价值观扭曲

食品企业集团在追逐企业利润最的过程中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故意隐瞒质量真相超越了企业道德底线和法律准则,以野蛮的逐利行为严重侵害了消费者,以严重的违法行为危害了社会。很多事件发生初期,食品企业集团故意向政府提供不真实信息;在明知所产食品安全中含有禁用成分后,不但不禁止问题产品出厂,反而继续生产和销售,造成事态严重扩大。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市场经济的利益驱使很多不法商人和企业唯利是图。对利益的考量大于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已经成为某些企业发展的定势思维。近年来,我国问题食品危机事件频繁发生,从苏丹红一号、劣质食品安全、有毒大米、孔雀石绿到去年的毒豆奶、毒饺子和毒奶粉安全事件,为什么我国的问题食品屡禁不止?这显然与一些不法商人的商德有关。一些企业利欲熏心,甚至不惜牺牲消费者的健康或者生命。至于为什么会如此的恶毒,作者认为是由其扭曲的经营价值观所导致的。(三)消费者食品危机意识淡薄

据报道,早在奶粉企业问题食品安全曝光前几个月,浙江省一位王姓妇女发现女婴小便困难,就怀疑是因为吃食品安全导致的,但她因交不起当地工商部门上万元的化验费,最后食品企业“赔”了她几箱奶粉了事。虽然交不起化验费是客观困难有政府制度方面的原因,但她能以赔几箱奶粉的方式来了结此事确实说明其食品危机意识非常单薄。不难看出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消费者食品危机意识特别不强,致使很多本可以避免的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四)社会监督软弱无力

作者认为,我国食品行业民间团体监管机制缺位、媒体监督力度不够、竞争对手之间无相互监督、等等社会监督管理的软弱无力是造成食品安全事件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非常重要的原因,而民间团体监管的缺位应该是目前我国食品行业社会监管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民间团体监督无论从经济成本、人力资源、灵活性、处理问题的速度等各方面都有其独特优势。事实上一些个人甚至一些身受其害的组织团以一种“只扫自家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姿态体孤身自好,为避免麻烦而对不法分子在原料奶中添加有害物质,知情不举、听之任之是食品企业事件没有得到及时控制而酿成大祸的重要原因。

在一个生产力不发达、科学技术水平不高、生产方式和生产条件还不足以承担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里,要求得快速发展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在所难免,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办法,不是放慢速度,而是坚持发展,在发展中求得解决,政府在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中起领导作用。因此,政府一方面从政府行为包括决策、工作、工作态度、工作作风方面,首先将自身工作做好,另一方面,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从政策、制度、法制、道德等方面加强执政能力,领导和组织全社会共同努力,积极解决矛盾和问题,避免和防止因人为因素而造成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对人民高度负责,决不允许以损害人民生命财产为代价求发展,对于出现此类问题采取果断措施,毫不手软,使那些拿人民生命财产当儿戏的企业和个人得到惩罚,使他们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作出伤天害理的事情。但是所有这些只有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借助强有力的不折不扣的执行才能产生实质性的效果,才能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才能防止将小问题拖成大问题。但是,单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政府要做到面面俱到事必躬亲也是不现实的,很大程度上政府显得有心无力。因而由谁来做这些具体的事正是问题的症结和关键所在。作者认为除了现有的质监部门等外在监管之外社会监管不失为一个条件合适的执行者,民间监管组织也就不失为一股不可藐视的强大力量。

二、对我国构建食品危机管理机制的五点建议

(一)政府完善并强化食品危机管理机制

1、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虽然有很多法律法规涉及食品安全问题,但都是在食品安全事故的层次上来定性和处理的,还没有上升到公共安全的高度,法律地位较低。我国1995年颁布的《食品卫生法》很大程度上已经滞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另外法律体系中存在的漏洞和标准缺失,特别是时至今日我国尚未出台一部食品安全法,这使得从农田到餐桌一长串生产链中的诸多环节还缺乏相应法律加以规范。因而我国需要对现有《食品卫生法》进

行梳理、补充和完善,制定完整统一的《食品安全法》。

2、强化行政监管机制

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是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食品安全危机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恢复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强化监督机制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及社会各方应依法建立处理食品安全问题的一整套权力配置和组织建构方面的制度体系。国家标准制定部门要制定食品添加剂科学营养健康的详细标准;检测机构对所有食品产品实行先检验后上市的准入市制度;监督部门要运用法律赋予的各种权力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疏于监管或怠于履行职责的部门和负责人要承担公法责任。对于明知故犯、以牺牲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生命为代价的生产企业及负责人要依法严加惩处,决不能姑息迁就。只有这样,才能落实监管职能的机制体系,杜绝食品危机的再发生。

3、加大资金投入,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水平

在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管理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食品安全检测体系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检测是从食品原料、生产加工过程、运输以及市场销售等环节的内部自我监控和外部监督检查的重要手段。由于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的不完善,检测水平发展不均衡,检测技术水平不高已经成为发展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瓶颈问题。因此,我们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大对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的资金投入,快速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检测的科技水平。

4、取消食品行业的免检制度,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食品检验制度

这项制度的目的看起来很简单,一是鼓励和扶持优秀产品,且避免它们受到重复检测的骚扰。二是节约国家有限的执法资源降低检测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的有效性。多年来该制度受到了企业的热烈追捧,也为我国的经济建设,经济增长做出了一定得贡献。但是通过食品安全事件和本案例中的饲料事件使我们不得不承认这项制度的不成熟性。在其所带来的经济增长中更多的应该是数据上的放大,而且这项制度的实施要达到其预期目的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前提,即诚信企业经营者和公正廉洁执法者。而现实中这样的前提只能是一种理想状态的假设。

就在人们对这些免检名牌产品寄予厚望,视之为安全、放心的代名词之时,像食品企业一样的一批企业没有将这份至高无上的荣誉看成一种责任,没有把这种莫大的信任看作是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而是在盲目逐利、快速扩张思想影响下淡化了质量安全意识,淡化了社会责任观念,甚至于漠视职业道德;免检代表的只是国家对企业生产质量管理工作的信任,或者说一种良好的期待,但并不表明企业会一以贯之地坚守承诺,保持最初的那份努力和认真。免检制度虽说建立在对企业的充分信任基础上,但并不意味着企业就做到了严格自律。换个角度说,在企业的诚信观念、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没有得到充分加强的情况下,实施质量免检制度,不仅不能促进企业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反而会让这些企业游离于政府部门的监督之外,在免检标志的庇护下做出偏离企业发展轨道的事情来。食品企业事件充分说明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未必必然诚信!

就在企业对免检标志争先恐后趋之若鹜之时,能否真正通过公平竞争选拔出质量过关可以让消费者放心使用的产品的重任便落在了我们的具体制法人员肩上。然而各行各业的免检产品出现如此之多如此之严重的质量问题。作者认为这正好暴露出我们制法人员有滥用手中职权进行权钱交易胡乱发放免检标志而扰乱公平竞争的腐败行为。政府、人民对我们的官员寄予了百分之百的信任人,而现实中作为执法主体和权力主体的他们也未必必然廉洁。

(二)企业树立正确的经营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

食品安全事件不是企业一时疏忽而出现的一次偶然质量事故,而是企业为了追逐利润最大化,利用免检制度作出损害消费者身心健康的重大责任事件,特别是对儿童健康伤害很大,性质是很恶劣的。追求经济效益,追求利益最大化并没有错,赚钱是企业经营之道,如果不赚钱,谈何办企业,谈何企业发展,追逐利润是企业天经地义的事情,问题出在唯利是图上,出在道德层面上。

企业要求得赢利,首先发展是第一位,要不断提高产量,有了充足的产品,才有钱赚;其次是能卖出去,这得靠质量,消费者信不信得过你的产品愿意买你的产品。著名企业依靠自己产品长期形成的品牌,取得群众的信赖,因此著名企业一般是很注重自己的信誉,也付诸与行动上的努力保护自己的这种来之不易的无形资产。确保产品的质量,不仅要重视每个生产环节,更重要的是企业高层领导的经营思想。为了维护企业的声誉,应注意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法制,坚决依法办企,不作违法的事情,不钻法律和制度的空子,不打擦边球;另一个是职业道德,不唯利是图,不投机钻营。在法制方面,著名企业基本都很注意,因为违法的事情最容易被发现,如有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在这方面著名企业一般不会轻易冒险,在道德层面上,有些质量问题不易外显,完全靠自律,有些企业正是在自律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存在一种投机和侥幸心理,认为出现质量问题不大容易被发现,自以为具有一定保险系数。但是这些企业正好忘记了一点,任何产品有问题,总会被发现的,是会受到谴责的,甚至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食品企业集团铤而走险把这个历经50年打拼树立起来的品牌招牌砸的粉碎。痛定思痛,警钟长鸣!

(三)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危机意识和维权观念

危机意识是对危机产生环境的一种警觉性,由于人们的惯性思维和盲目的经验主义,往往很难形成对现状的危机意识,而危机恰恰就在此刻悄无声息的产生。古希腊有一位哲学家就曾经说过,“人的一半活动是在危机当中度过的”,我们的确是常常被无处不在的危机包围着,因此,树立危机意识十分必要。但是从现实来看,往往是一件食品危机事件爆发后只有人们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食品安全危机意识才有可能因此而得以形成。维权观念是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做出反应并采取一定行为的必要的思想观念,而如今的大多消费者都只是典型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在维护自身权益的过程中草草了事,这正让不法商家的“出现问题花小代价便可息事宁人”的思想奏效,使其更加猖狂的从事不法行为更加肆无忌惮的伤害消费者。

从上文提到的浙江王姓妇女的做法我们可以看到消费者的食品危机意识非常淡薄甚至没有。食品质量有问题,小孩健康受到了威胁岂止是几箱奶粉就能补偿和解决的问题?再说她是否考虑过补偿奶粉的质量就一定有保证??如此之类的问题应该更多的发生在广大农村地区。长期以来农村由于经济欠发展、交通不畅、信息不灵、农民文化水平低、维权意识不强、识假辨劣的能力较差,日常消费只问价格不问品质依然是不少农民的消费导向。这使得不法商人顺理成章的放心地将黑手伸向农村,据统计食品安全事件受危害相对比较严重的仍然是农村地区。

综上所述,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危机意识和维权观念也是应对和管理食品安全问题一个必不可少的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媒体广告等途径来切实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危机意识和消费维权观念。

(四)强化社会监督

1、加强媒体舆论的监督

食品安全事件爆发后,除了极少数媒体,绝大多数媒体都表现得非常谨慎,仅以“某品牌食品安全”、“同一种食品安全”等字样进行报道。现代社会,媒体担当着社会“守夜人”的角色,被公众寄予厚望。食品危机关系国计民生,食品危机面前,媒体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在当今网络化高速发展并不断完善的情景之下,媒体不论从信息获取速度还是从信息传递速度和宣传广度上讲都有其他途径所不可企及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即便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地区人们通过电视广告等获取信息还是非常方便可行的,因而在食品危机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媒体应该积极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担当起责任。在日常生活中对不法企业经营者施加舆论压力,同时及时进行信息披露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当然这与政府机关对媒体的重视和授权也是分不开的。

2、加强同行业竞争对手之间的彼此监督

首先声明本文所说的竞争对手之间的彼此监督并不是指企业之间的彼此诋毁诽谤,也不是提倡或支持种种不正当竞争。而是利用同行业的企业对该种产品的工艺流程和质量合格标准熟知的优越性所建立起来的一种行业“黑名单”制度以便及时准确发现问题。如果某个企业在这个行业里面有了不发和失信行为,就要被开除,而以后企业再想进到这个行业里会很难。企业破坏自身的信誉,无疑是自掘坟墓。这样做的最大特点是成员之间的自觉的相互监督,人人自律,这种“互查”和“自律”由于信息对称因而更加有效,同时也必然减少监管机构的监管成本。

在这样的行规制约之下企业便会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因个人失信行为而使集体利益受损,他所在 的单位、部门轻则对其个人处分,重则开除甚至追究法律责任。这样就能有效消除企业制假行为使其做到“人人负责”。这样将会对企业的信用问题起到一个良好的规范作用。久而久之,这种规范的结果势必会使人们认识到守信用可以为自身带来的长期利益。市场经济并不是“智力游戏”,看谁比谁更“聪明”,它需要的是信任与合作,任何的欺诈行为只能对诚信社会造成致命的伤害。我们之所以要推崇诚信意识,就在于诚信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是防范企业产生危机的武器,诚信意识的缺失,就是企业危机的来临。

3、加强消费者监督

当今社会,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法律问题。从目前看,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普遍存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我国消费者各种权益作了系统规定,并在章节中规定了我国消费者享有的九项基本权利。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消费者知法而后是否能用相关法律法规来保护自己的权益。我们呼吁加强对经营者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制教育;同时加大打假治劣的惩罚力度,使其非法获利不足以支付承担法律责任的成本,令违法经营者无利可图;对屡教不改的,导致消费者人身财产受损害的行为及时向社会通告,加大对经营者的心理威慑。但经营者为了使利润最大化就出现了假冒伪劣现象严重,产品质量令人堪忧,虚假广告泛滥等现象。这些现象严重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对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经营者有义务,国家更有责任,国家监督经营者不得从事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并应对实施这种行为的经营者给予制裁。但消费者自身是不是也应该有所为呢?消费者要充分保障自己合法权益就要加强维权意识,许多消费者为了避免麻烦就听之任之,认为没有必要为了几元钱的小事大动干戈。一些经营者抓住消费者这样的心理,不断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当今普遍已从生产者主导转型为消费者主导的经济体系中,消费者发挥着以其选择驱逐劣质经营者、实现优胜劣汰市场机制的投票作用。消费者社会责任的倡导和确立也自然不容回避的,并且更应切实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认为加强消费者监督的关键在于加强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商品性服务时,应该承担的自觉抵制直接或间接危害社会可持续消费和生产的商品和行为,以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道义责任。

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政府质监部门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质监部门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的有限的实际问题,而作为直接利益主体的消费者应该对自己的生命健康和安全负责并付出努力争取有所作为。

4、加强民间团体组织的监督

提及民间团体组织监督我们很多人都会立刻想到“打假英雄”或者“刁民”王海。然而王海面对诸多的伪劣产品事件自己亦是力不从心。下面通过一则短述说明:“一个赤手空拳的个人要跟组织集团拼斗,力量还是微弱,我想走一条新路。”王海说,最初公司只有3个人,一人身兼数职,现在已在北京、深圳、南宁开了分公司,有将近30名正式工作人员,主要是律师,还聘有一大批兼职调查员。由于人数不多,公司没有设立董事会,王海这个老板就一直担任执行董事了,欢迎有志之士加盟壮大我们的组织。而社会对这个组织的定性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大侠,是“商业运作”的机构,因为他们也要生活。所以“职业打假人”与中国真正的消费者群体距离越拉越大。当他们以“刁民”的身份和手段去对付“不良企业”或“垄断企业”时,普通消费者只是一个“等待搭便车”的看客。因此,他们的“主要业务”最后只能是为被侵权的企业去讨回公道了。这与中国消费者对他们扮演的社会角色的某种期望并不兼容。这样势单力薄,不被支持他们的职业打假还能走多远?

我认为,政府、社会、个人都应该充分肯定认可并支持这样的民间打假团体。而消费者更应该改变他们的看客角色积极去融入壮大他们的力量。我相信如果我们的社会能多出现几个像王海一样的打假英雄和打假组织,那消费领域的伪劣产品便会有很大程度的减少,这样时食品危机事件的爆发亦不会如此频繁。

第三篇:三鹿集团三聚氰胺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公关分析

三鹿集团“三聚氰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事件

案例概要:

三鹿奶粉污染事件是指2008年中国乳品制造商三鹿集团生产的一批婴幼儿奶粉受化工原料三聚氰胺污染,导致食用受污染奶粉的婴儿患上肾结石的事件。截至2008年9月17日,临床确诊的泌尿系统结石患儿达6,244人,死亡3人。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对奶制品安全的担忧。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对国内的奶制品厂家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三聚氰胺检验报告后,事件迅速恶化。

背景研究:

公关主体:三鹿集团

背景探究:

2008年,因为经济迅速发展,中国乳制品市场转变成一个很大市场,更因巨大消费群体,可大体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消费层次。为了调节大陆市场供应与需求,除了从中国之外的日本、新西兰等国进口将近30万吨乳制品以应付高中消费层次外,中国绝大多数消费群体,包括婴幼儿,还是以中国自制产品为主。

在此因素下,知名品牌三鹿顺势推出以一袋18人民币——不到进口奶粉价格一半价格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以应付大规模的奶业市场,之后并成为大陆重要且知名的婴幼儿奶粉品牌,多年蝉联中国自制乳品市场的首位。不过因为需求甚殷,价格竞争等因素,公司与政府均漠视生产流程及质量控管,终于爆发此弊端漏洞。虽然经相关单位调查后,中国检察机构认为该污染事件应由收购酪农负责,并严惩逮捕,不过,也有人质疑,该毒奶粉事件远因是三鹿集团抢夺大陆贫穷农村市场,为降低成本偷工减料所衍生出来。

案例跟踪:

① 2008年3月,南京儿童医院把10例婴幼儿泌尿结石样本送至该市鼓楼医院泌尿外科专家孙西钊处进行检验,三鹿问题奶粉事件浮出水面。

② 7月16日,甘肃省卫生厅接到甘肃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电话报告,称该院收治的婴儿患肾结石病例明显增多,经了解均曾食用三鹿牌配方奶粉。

③ 7月24日,河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对三鹿集团所产的16批次婴幼儿系列奶粉进行检测,结果有15个批次检出三聚氰胺。

④ 8月13日,三鹿集团决定,库存产品三聚氰胺含量在每公斤10毫克以下的可以销售,10毫克以上的暂时封存;调集三聚氰胺含量为每公斤20毫克左右的产品换回三聚氰胺含量更大的产品,并逐步将含三聚氰胺产品通过调换撤出市场。

⑤ 9月1日,卫生部公布由国务院批准的新“三定”方案,再次强调了食品安全监管和食品卫生许可监管的职责分工。

⑥ 9月9日,媒体首次报道“甘肃14名婴儿因食用三鹿奶粉同患肾结石”。当天下午,国家质检总局派出调查组赶赴三鹿集团。

⑦ 9月11日,除甘肃省外,陕西、宁夏、湖南、湖北、山东、安徽、江西、江苏等地也有类似案例发生。当天,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厂被贴上封条。

⑧ 9月12日,联合调查组确认“受三聚氰胺污染的婴幼儿配方奶粉能够导致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同日,石家庄市政府宣布,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问题奶粉”,是不法分子在原奶收购过程中添加了三聚氰胺所致。

⑨ 9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并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卫生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医疗机构对患儿实行免费医疗。

⑩ 9月16日,三鹿集团党委书记田文华被免职。同时,石家庄市分管农业的副市长张发旺、市畜牧水产局局长孙任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张毅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李志国也被免职。9月17日,田文华被刑事拘留;石家庄市市长冀纯堂被免职。9月18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决定废止《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同时撤销蒙牛等企业“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并发出通知,要求不再直接办理与企业和产品有关的名牌评选活动。截至9月21日上午8时,全国因食用含三聚氰胺的奶粉导致住院的婴幼儿1万余人,官方确认4例患儿死亡。9月22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李长江因“毒奶粉”事件引咎辞职。15 10月8日,卫生部等五部门公布了乳及乳制品当中三聚氰胺临时限量标准。其中1000克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允许存在1毫克三聚氰胺。10月9日,温家宝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2008年12月31日,田文华等4名原三鹿集团的高管走进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庭接受审判。此前,三鹿问题奶粉系列刑事案件中的被告人已陆续出庭受审。曾经风光无限的中国乳业巨头三鹿集团在一片慨叹声中破产。

公关措施(事实+分析):

1、据新浪网从有关方面获得的“三鹿内部邮件”显示:“2008年3月以来,三鹿集团先后接到消费者反映称婴幼儿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后,出现尿液变色或尿液中有颗粒现象。”由此邮件显示,自2008年年初,三鹿即可能就开始销售有争议的问题奶粉。

在媒体曝光前,三鹿集团并没有重视这次的危机事件,也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去消除隐患与加强管理。同时也并没有建立突发事件管理的审查和监测,预警机制与制度,当企业出现问题时,必须第一时间向受害者道歉,承认自己的错误。三鹿集团犯了处理危机公关的一个关键性的错误,违背了速度第一原则。

2、2008年5月20日和21日,一名网民揭露他在2007年11月在浙江泰顺县城一家超市里买的三鹿奶粉的质量问题。该奶粉令他女儿小便异常。在向三鹿集团和县工商局交涉未果后,该网民在网上发文,以“这种奶粉能用来救灾吗?!”为题提出控诉。该控诉之后遭三鹿集团地区经理以价值2476.8元的四箱新奶粉为代价,要求删除有关帖子。6月中旬后,三鹿又陆续接到婴幼儿患肾结石等病状去医院治疗的信息。

危机发生后,沟通的原则是:坦诚公布,将掌握的信息完整,迅速地对外发布,显然三鹿集团并没有做到这一点。三鹿集团并没有勇于承担应负的责任与采取补救措施,而是采取了一些封锁消息,欺骗民众的行为,这也显然为以后的三鹿事件的愈演愈烈埋下了伏笔。三鹿集团对于已潜在的危机并没有采取足够的重视。却欺瞒消费者,试图掩盖事实,这就违反了处理危机事件中迅速、主动、真诚与公众,媒体沟通的原则。

3、9月11日上午10点40分,三鹿集团传媒部负责人表示,无证据显示这些婴儿是因为吃了三鹿奶粉而致病。据称,三鹿集团委托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三鹿奶粉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各项标准符合国家的质量标准。不过事后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声明该局从未接受过三鹿集团的委托检验。很快在同一天的晚上,三鹿集团承认经公司自检发现2008年8月6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婴幼儿奶粉曾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市场上大约有700吨,同时发布产品召回声明,不过三鹿指出其公司无18元价位奶粉。

由此可见,三鹿集团没有统一信息发布的口径,立场和表达方式,造成前后言论不一致的情况,大大降低了公众的信任度。同时又违背了权威证实原则。又是其公关处理中的败笔。

4、9月12日三鹿集团声称,此事件是由于不法奶农为获取更多的利润向鲜牛奶中掺入三

聚氰胺。三聚氰胺在一份报价单中的价格为每吨8700元。早在2008年7月中旬,就有记者就从三鹿品牌甘肃省总经销商——兰州兴源食品公司了解到三鹿已经停止生产确认受到三聚氰胺污染的奶粉品牌三鹿优加奶粉。9月12日网易财经编辑从三鹿品牌总监处得到确认,8月5日就通知各地经销商,三鹿在3月至8月5日之前生产的产品受到污染,停售优加系列产品,并且秘密召回,但未公之于众。这导致在此后的一个多月里,一批婴儿仍食用了三鹿问题奶粉。

三鹿集团没有制定并迅速启动全面,负责的危机管理方案,也没有作出果断决策,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工作,大大的折损了组织的形象,使民众的舆论开始出现一边倒的现象。

案例评析

1、组织的形象是组织的无形资产,良好的组织形象能够激励士气,良好的组织形象还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组织社区环境。三鹿集团为了眼前利益不惜冒天下之大忌,在婴幼儿的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简直是良知丧尽,并且在这样一件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爆发之后,极力拖延,企图敷衍了事,蒙混过关,欺骗广大消费者。一系列失败的公关措施之后,三鹿集团的良好形象轰然倒塌,苦心经营的知名民名族企业品牌彻底垮掉,组织形象丧失殆尽。

2、良好成功的公关能够优化社会环境,沟通社会信息,协调社会行为,净化社会环境,同时又能优化社会风气。三鹿集团曝出的三聚氰胺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重创了中国的市场诚信道德,使整个社会信用环境恶化。但是同时,这样的事件又使社会的食品监督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可以杜绝此类严重的事件再次发生。

3、众所周知,协调内部关系可以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协调外部关系可以建立和谐的外部环境,从而为建立良好的组织形象提供条件。此次危机事件中,三鹿集团无论是在内部关系还是在外部关系上,都处理地十分不到位,甚至是差。首先在内部关系上,三鹿集团在内部的组织协调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事件发生后,我们没有看到三鹿集团迅速地团结一体应对危机,而是沉默消极应对,内部也没有积极协调,有种观望的感觉。再从外部关系来看,这样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已经使三鹿集团与消费者的关系降至冰点,一系列失败的公关之后,三鹿集团与消费者的关系可以说已是无法挽回。事件发生后,三鹿集团企图将包袱丢给政府,将公众的视线引向政府的监督不力和奶农,而政府部门在最开始也企图讲责任推给奶农。三鹿集团的公关顾问更是要求百度对不利于三鹿的言论进行屏蔽,恶化与新闻媒体的关系。这样恶劣的外部关系,使整个三鹿集团的内部与外部的联系处于完全松散状态。

4、自古治水之道有两种,一是堵,二是疏。用堵的方法治水,河流被堵塞而决口,伤害的人一定多。而凭借地形和地物疏通河道,让水按照设计的通道畅流,就可以避免水患对人的威胁,处理企业的危机也是这个道理。可是三鹿集团自恃根基硬靠山牢,从一开始就以漠视大众的态度,采纳公关公司“堵”的方法,极力掩盖事实真相,不惜花重金摆平消费者、政府监督部门、新闻媒体等各方面关系,以为就能平安度过危机。

5、三鹿集团在这个事件的处理中暴露了企业管理的重大缺陷,比如,如何处理与奶农的关系,如何处理与全国奶业行业潜规则的关系。另外,还有如何应对媒体曝光的危机公关能力。媒介社会最大的特点是所有的事件如果不经过媒介放大它就不是事件,如果经过媒介的放大不是事件也会是事件。三鹿集团在一开始就应该有应对媒介的公关战略,三鹿集团显然在这方面准备不足,最开始的表现是中国最传统的企业运作方式是“捂住”、“私了”。而三鹿奶粉这件事,一开始就应该去直接应对媒介。

6、三鹿集团应采取的公关策略是,第一时间出来道歉,把责任揽住。对于三鹿来说,客户市场是靠感情维系的,不要以为“只要把事情推给奶农我就胜利了”,推给奶农的结果你自己还是“死”,只不过是“早死”与“晚死”的区别。客户会关心“既然奶农往鲜奶里掺东西了,那你为什么没有检查的环节?”对于三鹿来说,正确的选择只有一条路,即承担责任,从感情上与受害者站在一起,让受害者感到他们受到的损失是可以得到弥补的,他们的心灵创伤是有人给他们扶平的。但是三鹿迄今却没有出来作出要承担责任的表示。这在危机公关的策略里是首先要做的,而他们却始终没有做。

7、三鹿集团本来是掌握着事情的主动权的,媒体上说他们在七月份就发现问题,但真正被媒体曝光是在九月份,他们应该在第一时间内推出一个对这个事件的权威解释,如果说他们首先出来承担责任,从感情上弥补和客户之间的隔阂,然后在第一时间内发布一个权威的信息,实际上,三鹿事件是不可能闹到今天这个局面。

综上所述,三鹿集团在应对“三聚氰胺”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过程中所做的危机公关是彻底失败的,也可见中国的企业组织在应对危机时没有成熟的应对策略。如何形成一套完整有序的危机公关措施是摆放在中国企业面前一个长久的课题。

第四篇:从三鹿奶粉事件对供应链管理和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的探讨

从三鹿奶粉事件对供应链管理和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的探讨 摘要:令国人痛心疾首的三鹿毒奶粉事件如一场突如其来的黑旋风,席卷了整个中国,在追究其法律责任和社会道德的同时,更应该对该事件进行反思。贯穿事件过程的,无异于两个主要方面,一是供应链管理不善,二是食品安全体系建设不健全。文章将从如何加强企业供应链管理和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一个简单的探讨。关键词:三鹿事件 供应链管理

食品安全体系建设

一、研究背景:三鹿毒奶粉事件

连日来,三鹿问题奶粉事件震惊全国,令全社会严重关切。其危害程度,堪与前几年发生的阜阳大头娃娃伪劣奶粉事件相比肩,危害之大、影响之坏、范围之广,均令人忧心忡忡。三鹿奶粉事件不仅揭开了三鹿自身的黑幕,也掀翻了整个乳制品行业的黑锅底,除三鹿集团之外,利用三聚氰胺“提高”蛋白质含量的企业不在少数。9 月16 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全国婴幼儿配方奶粉三聚氰胺专项检查结果显示,在共检查的109 家企业、491 批次产品中,有22 家企业69 批次产品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三鹿、伊利、蒙牛等行业巨头悉数囊括,其中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三聚氰胺含量最高。从4 年前阜阳劣质奶粉导致“大头娃娃”,到如今出现“结石娃娃”,从出口到日本的鳗鱼产品被查出农药超标,出口美国的海产品被扣留,到出口到菲律宾的“大白兔”奶糖甲醛超标......“中国制造”频频遭遇质疑,这些经济现象的背后,反映出了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存在弊端。这个弊端与科学发展观相悖,主要表现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GDP 增长、企业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了经济增长与人民生活和社会的和谐。

近10 余年,可谓是中国乳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有关数据显示,到2006 年年底,中国牛奶产量近10 年间增长10 倍,达到3000 万吨。过去10 年,世界乳业年增长1.5%,而中国乳业则保持20%左右的增长水平。而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一个行业的快速增长竟然意味着弊病丛生。三鹿集团的一名员工很是委屈:这是全行业的一个“脓包”,这次被三鹿给挤破了。从三鹿集团来看,三鹿婴幼儿奶粉的质量检测曾堪称标杆。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去年9 月曾播出“中国制造”特别节目,首集即推三鹿婴幼儿奶粉,称其经过1100 多项检测关。三鹿拥有“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殊荣;产销量连续十多年全国第一;与新西兰恒天然合资,乳品科研制造能力达世界水准。这样的标杆企业,在经历了“瘦肉精”、“红心鸭蛋”、“空壳奶粉”等一系列事件后,怎么还会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给尚未走出产品安全**的“中国制造”的形象再次蒙尘呢?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资本过度张扬了趋利的本能,少数人在利益面前冲昏了头脑,在击穿了法律底线的同时,也击穿了起码的道德底线。另一方面,监管机制存在漏洞,监管工作不力。对此,三鹿集团更应该从供应链管理和食品安全建设体系角度去积极反思。

二、供应链管理

随着竞争的激烈和市场的完备,企业将面临着一个两难的处境,一方面随着资源在全球范围的流动和配置大大加强,企业面临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另一方面企业在材料、人工等等生产方面可供降低的余地已经很小或者说已经没有余地。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企业,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坚持不断的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供应链管理(SCM)就是应对越来越复杂经济环境的企业竞争和管理的工具。

(一)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供应链管理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这一名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是由咨询业提出来的。后来,又引起学术界的注意,20世纪90年代初期,学术界试图给出一个SCM的概念架构。

尹文斯的定义是“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

菲利普认为:“供应链管理不是供应商管理的别称,而是一种新的管理体制策略,它把不同企业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

供应链世界论坛给出的定义:“供应链管理是从提供产品、服务和信息来为用户和股东增添价值的,从原材料供应商一直到最终用户的关键业务过程的集成管理。”

而美国供应链协会对供应链的概念给出了最权威的解释:“供应链,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一个术语,它囊括了涉及生产与交付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一切努力,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供应链管理包括管理供应与需求,原材料、备品备件的采购、制造与装配,物件的存放及库存查询,订单的录入与管理,渠道分销及最终交付用户。”

由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它们的基本思想都强调一种集成的思想,把供应链各个环节都包括在内并实现有机结合以实现整体效率最高的目标。

供应链管理是指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执行、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供应链管理的内容是提供产品、服务和信息来为用户和股东增加价值,是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关键业务过程的集成管理,它的主要目标是要将客户所需的正确的产品(Right Product)能够在正确的时间(Right Time)按照正确的数量(Right Quantity)、正确的质量(Right Quality)和正确的状态(Right Status),以正确的价格(Right Price)送到正确的地点(Right place),并实现总成本最小。

(二)新型的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的企业信息化管理比较

供应链管理是新型的管理哲学理念,是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到企业自身,到分销商,到客户,以及最终客户之间的关系,是合作、协同、信息共享、全程优化、利益均沾、风险分担的盈利伙伴关系。

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现在,供应链管理的内容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新型的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的企业信息化管理之间的差异如表1所示:

当供应链上的成员不断增加时,该供应链的管理也变得非常复杂。供应链中的每个环节都能利用上下游间的相关信息来协同的进行管理,实现产品从起点开始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最小的成本和更为完美的供需平衡流向客户的最终目标。

(三)三鹿公司供应链管理弊端

三鹿公司在供应链管理中存在很明显的问题。在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出厂产品的质量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对原材料进行安全检测,也应当在产品出厂时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但是,很明显,三鹿公司没有履行这个“经过1100多项检测才能出厂”的义务,却想把本属于他的责任推给奶农、奶霸,奶农送的牛奶原料即便存在质量问题,也不是造成消费者权益受损的直接的原因,直接原因是婴儿吃了经“三鹿”厂家生产的奶粉后出现健康问题的,奶农的牛奶有问题,企业在收购和使用时就应该进行质量检测。三鹿公司在处理原材料这一供应链流程上力度不够,或者说刻意而为之。正如其发现不合格的婴幼儿奶粉后,不是第一时间召回问题奶粉,停产整顿相关产品生产线,而是封锁消息,隐瞒事实真相一样。

“三鹿奶粉事件是一场企业危机,标志着其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彻底溃败。”上海都市营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忠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事实上,如果质量管理仅限于质量检验,仅能对产品的质量实行事后把关,是无法保证产品质量的!”高忠民认为,只有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严格按照生产工艺和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如果忽略过程控制,只靠检验,是不可能保证产品质量的。这是因为,质量检验只能剔除次品和废品,并不能提高产品质量。也就是说,质量控制的重点决不能放在事后把关,而必须放在过程中。因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架构应从过程控制的战略角度来思考。

三鹿奶粉事件也反映了乳制品供应链上的成本压力、利益博弈以及机会主义,这是近些年来乳制品企业快速、无序扩张的后果。这为我们发掘的另外一个思考是,企业在市场上的成败,不仅仅在于生产营销过程的竞争,还隐含着价值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作为龙头企业,如何经营好供应链,是企业竞争的关键。

高忠民认为,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应该从源头抓起,从供应链建设的战略上来思考;只有消除了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利益博弈,才会使各环节都将自身融入整个价值链之中,从而不再有各环节之间的“猫抓老鼠”游戏;如此,上游供应商提供伪劣原料和产品的情况就会不复存在。

在三鹿奶粉事件带来的教训中,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的工作不应该因生产部门削减成本而受到影响,也不应该因生产部门为达到某项指标而放松。高忠民指出,“一个合适的质量管理体系应该直属于企业的管理当局,使得企业的质量管理和控制不受制于企业的生产部门,也可以确保企业最高当局能够得到第一手质量报告,这也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战略架构需要特别考虑的。”

三、食品安全体系建设

纵观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很大一部分是企业日常监管不到位或国内外发现的食品安全新问题。在媒体的关注下,这类突发事件往往使企业措手不及,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对企业的声誉和利益造成损害,引发企业,特别是品牌知名度较高的企业的利益危机。一如这次事件中三鹿名誉扫地、众乳业企业声名重创。

因此企业应设立专门的人员或机构加强风险的全面防范和管理,预防此类问题发生可采取以下措施:收集国家相关法规及关注国内外有关食品安全的最新信息,组织专门的食品安全小组对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对可能存在的危害因子,企业应具备一定的检测能力或委托有能力的机构进行定期抽样监测,做到事先防范,尽可能把风险降至最低,对企业产品也是一种有力地保障。当危机来临时企业的危机应对及处理小组能采取积极地应对措施,使企业转危为安或有效地将危机转化为企业新的商机。

(一)加强企业内部监管在产品设计开发阶段导入食品安全保障系统

国内许多食品企业在进行新产品研制时,更多关注研发产品风味上的特点以及产品的稳定性等,而对食品安全则缺乏足够的重视,较少考虑产品是否存在潜在地食品安全问题,甚至一些大公司也是如此。因此产品研发阶段建立必要的食品安全确认制度,避免或减少不该发生的事件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二)加强原材料供应链管理

为确保原材料使用安全性,企业在采用新的原材料时,必须向供应商索取相关证件,包括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型式试验报告、添)JO~U的工业企业生产许可证以及国家要求通过QS认证的企业还需提供QS认证证书等。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型式试验报告必须是委托国家政府机构检测的,报告需涵盖企业原材料验收规格中所有检验项目,企业为保证证件的有效性,应制定证件管理制度,指定专人定期索取,并对证件的有效地进行确认。统一集团拟采用之新原材料还需送至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的研发中心食品检测实验室检测确认,只有经确认符合要求之原材料才能初步确定可投入使用。

供应商提供之书面材料符合要求,原材料小样检验合格,且新产品口味经测试得到认可,则由采购主导组成评鉴小组对该供应商进行实地评鉴,评鉴合格的供应商方可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录,由质量部门定期跟踪供货品质。

(三)加强研发阶段产品安全性验证

经口味测试接受度良好的新产品,需对试验品进行安全性验证,模拟货架产品进行光照试验及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的保存试验等,并详细记录。正式生产前考虑现场在产量、设备、人员等诸多环节上与试验条件存在差异,仍需在生产线上作批量试验,对其产品品质及安全性进行验证,合格的产品才可以正式生产上市。

(四)借助HACCP体系加强对产品制造过程的食品安全监控

目前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出现,呈现出高风险的趋势,品牌知名度越高的企业更应该在食品生产企业内部建立更为严格的安全管理体系。HACCP是针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设计和研发的国际性的食品生产管理体系和标准,现已成为国际自由贸易的“绿色通行证”。通过实施HACCP管理可以使企业安全风险降低到最d、,食品企业通过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完善工艺流程、操作规范,消除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

国家目前已与国际接轨导八fSO22O∞,将质量管理体系与食品安全体系有机地结合,目的是更有效地推动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从制度上预防食品安全事件。统一集团下属子公司已全部通过HACCP认证,并积极准备ISO22000的转版工作。企业在长期地技术经验积累及HACCP安全管理体系的支持下,技术能力、硬件水平及员工的安全意识在食品行业中已成为领军企业。

(五)加强原材料验收、成品监控

加强原物料验收及成品放行过程控管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企业应不断完善原材料验收及产品放行标准,定期检讨安全项目的监控要求,提升企业自身的检测能力,同时加强原材料及成品安全指标的检测。统一集团是采用品质管理系统对原材料及成品进行监控,经过长期的不断地完善,已形成了一套毽全的管理制度,保障了企业的食品安全。

(六)完善售后品质监督

企业除了关注从原材料到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的品质及安全问题,同时也要关注产品投入市场,交到消费者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保证通路产品安全是服务人员的职责,应增/JO,qE务人员的安全意识。统一集团通过客诉处理、产品通路品质查核、全国产品抽样调查、市场调查等多种方式,了解产品的市场状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完善。

总言之,针对目前“中国制造”频频遭遇的“质量门”,有关专家认为,只有“提高监管、加强沟通”双管齐下才能逐步规避危机。从长远来看,只有转变“中国制造”的增长方式,才能保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但这并非是说问题频仍就是合理的。相反,中国应该有意识地适时调整政策的优先次序,汲取发达国家在经济起飞时期的各种教训,避免重复这些国家所走过的弯路,以便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尽量减少乃至避免它所可能带来的成本和代价。一个成熟的企业,它一定是在考虑自己的商业利益之外,还考虑商业伙伴的利益,考虑消费者的利益,考虑社会公共利益。对于政府监督部门来说,监管产品质量,只刮一两次“风暴”是无法治本的,应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和质量监管机制,完善相应的法律,严格依法处理违法犯罪分子和相关责任人。

中国经济已经成功地融入了世界,“中国制造”是中国人发送给世界消费者的一张名片,提高产品质量,让“中国制造”百分之百合格、成为优质产品的代名词,不仅应该是每一家中国企业的心愿,也是每位中国公民的期待,更是中国经济腾飞最基本的保障。

参考文献:

朱永鑫《SCM供应链管理》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8-08-08 17:18:00 ] 《从统一集团供应链管理看食品安全体系建设》http://www.xiexiebang.com/news_show.php?lunwen_id=9157 王晓欣 《三鹿奶粉事件:产生的根源必须深挖》金融时报/2008 年/9 月/20 日/第008 版 财经·产经 《三鹿奶粉事件警醒企业质量管理》http://www.xiexiebang.com/content/598164/

下载食品安全法草案将针对三鹿事件提出8处修改意见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食品安全法草案将针对三鹿事件提出8处修改意见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