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用传统经典浸润时代人心
dali.offcn.com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用传统经典浸润时代人心
【热点背景】
案例一:推进传统文化资源梳理
近年来,国家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了大规模梳理,统筹实施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国家古籍保护工程等15个重点计划项目,组织编纂《复兴文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等,开展可移动文物、古籍文献、美术馆藏品等文化资源普查,健全文物、非遗、古籍等名录体系,进一步清理文化遗产家底。此外,实施了重点文物保护工程,不可移动文物保存状况显著改善,防火、防盗、防破坏成效明显。世界文化遗产、大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的保护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案例二:江西玉山以本土赣剧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玉山是赣剧发源地之一,当年被毛泽东同志予以“美、秀、娇、甜”赞誉的赣剧表演艺术家潘凤霞就出生在石笋村。乡村振兴号角吹响后,玉山乡村越来越美,村民越来越富,对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当地发掘赣剧文化,宣传赣剧文化,让越来越多的群众爱上赣剧,学习赣剧,使得赣剧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活跃在赣鄱大地。活跃的赣剧文化氛围也让玉山吸引了全国赣剧爱好者的关注。此次众多艺术家齐聚玉山共同交流座谈,为传承赣剧、复兴赣剧,助推乡村文化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出谋划策。同时玉山县致力于开展赣剧进校园活动,通过编制校本教材、唱赣剧校歌、组建赣剧社团等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感受赣剧的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培养一批赣剧“新鲜血液”而努力。
赣剧在玉山的复兴,是玉山群众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一个缩影。随着玉山城乡快速发展,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本土文化的追寻成为当地群众的一个共同自觉。樟村千年板灯、下塘提线木偶戏、临湖龙舟赛、横街茅楂会等一项项特色民俗在玉山乡土重放异彩,不仅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还带动当地乡村旅游实现了腾飞。
案例三:弘扬传统经典的节目形式多样,备受喜爱
从成语大会到诗词大会,近期汉语文化类节目的火爆,充分展示出年轻一代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有理想、有情怀、有能力。近几年,国家语委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持续推出的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和诗词大会等大会系列,充分体现了公益、文化、原创的特点,选用的汉字、成语、诗词等展现了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为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做出了引领和示范,在公共平台、大众传播中培育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dali.offcn.com
除此之外,秉承着“拥抱国粹、薪火相传”的宗旨,由国家图书馆举办的“文津讲坛”已经连续15年面向公众开设各类文化学术讲座,与此类似的还有山东“齐鲁文化大讲坛”、上海“东方讲坛”、杭州“文澜讲坛”等;在江苏,微信群“七月千字文”每晚准时响起典雅的朗读声,同时在“南京领读者联盟”等29个微信群直播,吸引了近万名读书爱好者;在安徽,有社区联合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开展国学启蒙活动,让社区里的孩子们从小接受国学的洗礼;在山西,一年一度的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现场,数以千计的海内外的移民后裔汇聚在这里,祭祖祈福、体验源远流长的根祖情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首批书目确定,《诗经》《史记》等书目为大家补上经典文化这一课;旨在展现、阐释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华经典资源库”项目分批发布成果,供国内外读者免费观看…传统典籍在解读中变得耳熟能详、传统技艺在传承中重新焕发生机、家国情怀在传递中深植心间。在这个文化多元的时代,上溯千年的古人精粹依然没有丢失受众和传承者,优秀传统文化也找寻到了自己的价值与意义。
【案例分析】
历经五千年沧桑、缔造中华民族的中华文明,无疑是世界文化历史上的长河与高山。在当今社会,面对传统,人们往往有“雾里看花”之惑;面对世界,又难免有“乡愁何寄”之困。在不少人那里,“中国风”不过是丝绸、水墨、大屋檐的符号堆砌,节日的行礼如仪敌不过电商促销的广告,人际的传统美德被消费社会的物质战车甩在身后。在现代化的轨道上疾驰,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游弋,我们急需重新定义自身。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脉,文化若水,流淌不息的精神激流;文明如山,矗立永恒的民族坐标。时至今日,中华文化的力量不曾消散,优秀文化的魅力从未褪色,人们依然浸润着传统经典的滋养,徜徉着民族的当下和未来。让人们更真切地感受中华经典文化的优美线条,梳理并夯实其中的精神脉络,是增强文化自觉、提升民族自信的必要之举。
一、传统经典有助于重塑中国精神,共铸中国梦。
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要有独立的中国精神,重塑民族自信,共同凝聚中国梦。“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传统经典文化中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需要从传统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凝聚和打造强大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二、传统经典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融为一体,成为新形势下中国人共同的思想价值追求。中华优秀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dali.offcn.com
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有其深刻传统文化价值根源,如“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的民本思想,“礼,务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的崇礼文化,“保息养民”、“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的富民思想,“和为贵”的和谐精神。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同样也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如“为仁由己”的自由思想、“隆礼重法”的法治思想。在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更与传统文化的价值诉求深度契合,如“诚之者,人之道也”,“仁者,爱人”,以及笃实践履、诚敬为学的敬事精神、“民胞物与”的仁爱境界和“天下为公”的大同精神。因此,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社会主义的价值特性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特性于一体”,进行思想层面的现代转化,使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传统价值精髓在当下中国重新鲜活起来,凝聚社会主义中国的核心价值观,提升思想文化自觉和价值观自信。
三、传统经典有助于以文化人,传承家风。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影响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习近平重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在家庭家风建设方面的重要价值,强调塑造和践行良好的社会主义家风,引导公民向上向善,形成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正能量。在传承途径上,习近平强调“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要把“培育文明道德风尚”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舆论导向,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坚持“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做到“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弘扬传统美德。
四、传统经典有助于立德树人,提升公民素质。
道德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诉求,道德修养是立人之本。习近平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民族一个人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价值”。《札记·大学》指出“德者本也”,强调了修身养德对人生的重要性。以儒家为代表的思想家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由内而外的修养路线。儒家道德中把仁、义、礼、智、信这五种道德行为作为人生修养的准则,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作为调节人伦关系的基本规范。可以说,重道德、尚礼仪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价值理念。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着厚重的道德追求和精神价值。“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的爱国情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dali.offcn.com
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崇高气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等等,对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现、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道德水准,增强责任心,明白如何对待自我、他人、民族、国家以及自然,都具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传统经典中耳熟能详、打动人心的篇章,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展示了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精神风貌,让观众在触摸中国诗歌的宏伟版图之时,不自觉地唤起渗透于每个人心中的诗歌情怀,油然地生长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这正体现出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在传统经典文化的深厚土壤中,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光彩,追寻文化水脉、瞩望文化复兴,需要做出以下努力:
一、焕发传统经典文化新魅力。
1、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文化工作者要积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2、要积极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推出了一批文化附加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作为博物馆文创的“领跑者”,故宫博物院开发了8000余种文创产品,体现出“根植于传统文化,紧扣流行文化元素”的定位。而博物馆展陈水平也显著提升,精品展览深受群众青睐。传统文化在时代语境下的传播模式不断改进,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增加了文化娱乐性和吸引力。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引发了全民关注的热潮,成为一种文化符号。网络游戏《天下3》《仙剑》等,也让青年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3、要让文化遗产价值更加深入人心。通过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彰显传统节日、自然和文化遗产的魅力。如成都国际非遗节、中国非遗博览会等展会广受关注,丝绸之路、花山岩画、珠算、二十四节气等项目申报世界遗产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连获成功,全社会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全面提升。
二、开拓传统文化传播新格局
总书记指出,弘扬中华文化,不仅自己要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而且要积极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中外民众相互了解和理解,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环境。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dali.offcn.com
1、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创新人文交流方式,丰富文化交流内容,提高文化交流水平。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文化节展、文物展览、博览会、书展、电影节、体育活动、旅游推介和各类品牌活动,都有力地助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中华医药、中华烹饪、中华武术、中华典籍、中国园林、中国节日,以及戏曲、民乐、书法、国画等传统文化艺术屡屡走出国门。2016年是汤显祖、莎士比亚、塞万提斯逝世400周年,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不仅在国内上演,还走出国门,引发人们对中西方文明互鉴的思考,推动了中外人民的交流,加深了相互理解。
2、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对外文化贸易蓬勃发展,大量能体现中华文化特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走向国际市场。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探索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与交流的新模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方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中华文化传播格局。
3、重视出版物的国际推广与传播。如扶持汉学家和海外出版机构翻译出版中国图书,通过华侨华人、文化体育名人、各方面出境人员,依托我国驻外机构、中资企业、与我友好合作机构和世界各地的中餐馆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展示好中国形象。
三、以长远眼光营造文化生态
文化生态建设非一日之功,需要从长远着眼,遵循文化发展的自身规律,重视文化的区域特征、民族差异、风俗信仰、地方传统等因素,同时不忽视自然生态、人文生态、社会生态的综合构建,建立良好的文化生态运行机制,这对文化遗产的生存发展成长尤为重要。
1、加强传统经典熏染,注重传统经典滋养。从老子的“道法自然”到孔子的“仁者爱人”,从周易的“阴阳相生”到孟子的“民贵君轻”,礼乐相和的精神、天人合一的哲学,涵养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架构起中华民族的心灵空间。文化生态建设倚重文化传统,在以文化人、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农事节气到生态伦理,从乡土气息的节庆活动到民间艺术,从耕读传家、父慈子孝的祖传家训到邻里守望、诚信重礼的乡风民俗,无不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基因,蕴含着朴素的生活哲理与伦理观念。要让传统经典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走入人们的精神世界。
2、加强对传统经典的包容与创新。传统文化经典在不同时代都被传承弘扬,并不断衍生出新的文化形态。当下要加强精神产品与社会生产的对接,实现文化产业升级和创新,引导传统文化经典主动而有序、积极而稳妥地走进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如农村文化站、农家书屋等,透过物化载体窥见智者的思想、技艺和文化,通过展览欣赏文物间的内在逻辑关联,还原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dali.offcn.com
一段历史、一个事件甚或一种文化形态,让文化经典从文物中走出来,汲取其独特的智慧和价值,滋养心灵。
【热点预测】
1、最近央视《国家宝藏》节目收视率火爆,以文化遗产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让人们对中国历史有了更新的认识,请你谈谈继承传统文化的看法?
2、古村落作为我国特色的文化根源,正在走向消亡,就如何留住古村落文化的根脉提出建议。
【真题回顾】
1.2016年国考副省的主题为不学礼,无以立。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诚信知理、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荣的优良传统。如今,国民素质日渐成为社会诟病的话题,各种低素质、不礼貌的行为被媒体报道,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大国形象。正如《论语》中说“不学礼,无以立。”一个人不学礼仪,不懂礼貌,不讲礼仪,就不懂得怎样做人、处世,就难以在家庭和社会中立身行事,这还事关公民意识的自觉、民族素质的提高、民族文化精神的弘扬乃至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在我国传统经典文化中,集纳了大量国学精华,学了确实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因此,要实现美好的中国梦,公民、社会、政府都应学礼明礼,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根基。
2.2017年国考副省的主题是以水为师。把水与儒家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想联系,通过老子、孔子、管子等先哲思想的阐述赋予水诸多的文化内涵,在存在论和道德论的双重意义中彰显出传统文化的智慧和魅力,以仁智思想感悟生命,陶冶情操,让深奥的经典智慧融入生活,提高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更多公务员考试信息关注大理中公教育信息网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第二篇: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文化篇:传统文化遗产保护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文化篇:传统文化遗产保护
导语: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与此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许多问题,形势严峻,不容乐观。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形势下,应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思考。
【背景链接】
一、政策背景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主席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任务。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013年3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讲话,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他指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必须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2013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必须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我们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必须依托历史、立足现实,尊重过去、面向未来,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善待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挖掘整理和科学扬弃,使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得以延续,始终保持中华文化的鲜明个性和独立品格。
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核定并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943处)以及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共计47处)。
地方戏曲剧种保护与扶持计划实施方案
2013年7月,文化部下发了关于印发《地方戏曲剧种保护与扶持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实施地方戏曲剧种保护与扶持计划,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引导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促进舞台艺术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党和政府的领导,以解放和发展艺术生产力、促进地方戏曲精品力作和优秀人才竞相涌现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国有事业、转制的国有企业以及民营等各种体制地方戏曲艺术表演团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按照统筹协调、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认真做好各个环节工作,保证地方戏曲剧种保护和扶持计划顺利实施。
人人都是文化遗产的主人
2013年6月8日是我国第8个“文化遗产日”,今年“文化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主题确定为“人人都是文化遗产的主人”。文化部将系统总结10年来的“非遗”保护工作,并举办一系列活动,如在国家博物馆举办展览展示2013年春节文化摄影(视频)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优秀作品,邀请“非遗”保护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解读近年来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针原则、理念思路、政策法规、制度机制、办法措施等。
二、当前现状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文化的商品化,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自生自息的境遇令人担忧,许多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都面临着消亡的危险,主要表现在:一是过度商业化地滥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源流失严重;二是许多传统技能和民间艺术后继乏人,面临着年久失传的危险;三是一些独特的民族语言、文字和民族习俗正在消亡;四是大量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实物和资料难以得到妥善保护;务实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研究人员短缺,出现青黄不接的断层。保护不同民族、地域的传统文化,维系文化的多样性,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因此,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就成为时下我国不能回避的话题。
【百姓怎么看】
观点一 传统文化保护需要公众参与
新浪网友“锅挑儿”: 我觉得乌镇白天的东栅很美,晚上的西栅夜景很美,古香古色的老屋,那历经沧桑的条石,那百年的酿酒作坊,那贯穿古镇的小河,那传统工艺的蜡染,一切都很美,很美,为了让后人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请各地游客保护好我们这些世间仅存的国家文物,不要在那里随地吐痰,刻字,随地大小便。好吗?
新浪网友“郑州古居民”: 您只看到了山西,其实河南、山东等地的情况都一样,全国有大量的古建筑、古民居需要修缮,其实这不是文物部门一家的事情,是需要全社会共同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参与的!首先是我们大家不要破坏古建筑,其次我们要宣传保护,要研究古建筑涵盖的传统文化,明白古建筑的价值,更不能买卖后异地重建!
观点二 传统文化保护需要政府主导
新浪网友“懒妹的生活”: 为什么我们汉族没有属于自己的名族服装,为什么没有汉族自己的节日,为什么嘴上说在保护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可是为什么我看不到影子呢。
新浪网友“一一is二”:太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民俗得不到保护和继承渐渐流失,可惜。千城一面,古韵难觅。
人民网某网友:建议国家提倡重大典礼,传统节日穿汉服、唐服,一步步把刻有中华印记、炎黄精神的传统文化挖掘出来,保护起来,发扬光大。民族要发展不能忘本,文明要进步需要溯源。
观点三 理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关系
新浪网友“三塘人家”:文物是传承历史的重要符号,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光阴不可逆转,通过文物,我们可以若隐若现的发现过去的光阴,让更多的人了解前人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重要的是解决城市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
新浪网友“忙碌的Gary”:乡村蕴含着丰富而真实的历史、文化印迹,把他们保护好,并通过旅游展示给人们,提高人们的历史文化知识水平,从而丰富人们的生活,使大家在享受美的过程中去带动农民富裕。大拆大建的结果,只能是搞得城不城,村不村,传统文化断裂,民族精神消失,只落得个瓦砾遍地,杂草丛生。
新浪网友“Mia的彧世界“:传统文化需要保护!历史不能重来!无论是文化还是建筑,都是宝贵的遗产!高楼大厦不是发达国家的标志!保持优良传统文化,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才是最重要的发达!花那么多钱建高楼有什么用?
【专家怎么说】
保存传统的文化,首先应该是为我们自身,我们一个民族应该有精神遗产,在这个基础上,也包括让国际让外界了解我们这个民族,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客观上形成一种对外的影响能力,我们为人类文明提供了一个‘标本’,我们中国的文明具有很大的延续性,在现在的商品经济下,还具有生命力,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 葛剑雄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传统节日假期的恢复还是这几年刚刚才兴盛的事,我们还有很多方面做得还不够,如何完善纪念活动,我们还有待努力,包括一些纪念活动的主体,(已经)是有政府层面的,也应该是有更多的民间的NGO社团的介入,也包括各个阶层的民众的介入,还有包括活动的内容,怎么样跟我们今天的现代生活结合起来。——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主任 苏智良
文化的传承,人是文化的主体,反过来人也是文化的承载,那么也就是说,每个人只有知道了自己的来龙去脉,未来的发展才有方向感。——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 邹广文
一个就是主要的传承人,这个人本身的技能和技艺的传承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在传承人的认定之后,还要做一些辅助的工作。比如,进行一些传承人的一种培训计划,或者让现有单位给他们一个很稳定的工作来传承这样一个内容。——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陈少峰
要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升到保护民族血脉、民族基因的高度,去除浮躁和功利心态,合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一方面要坚持不能搞文化造假,另一方面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不能竭泽而渔,不能吃了“祖宗饭”又吃“子孙饭”。——文化部部长 蔡武
【政府怎么办】
[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知要求] 要扎实推进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各项基础性工作
尽快完善“四有”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划定、公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建立完善记录档案,设立保护标志和必要的保护机构,明确保护责任,实现保护管理工作的日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加强对不同类型、不同管理体制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分析研究,积极探索工业遗产、乡土建筑、文化景观等新型文化遗产科学有效的保护与管理手段。
在全面摸清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状况的基础上,尽快编制文物保护规划,统筹安排文物本体维修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等项目,集中力量实施一批文物保护重点工程。
对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保存状况较差、险情严重的文物,要抓紧组织相关单位编制、报批抢救性保护方案并尽快予以实施,及时消除文物险情和重大安全隐患,切实改善文物保护状况和保存环境。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各级文物部门要与公安、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严厉打击文物违法犯罪活动,依法查处各类破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行为。
要根据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实际情况,明确安全责任主体,健全安全保卫队伍,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针对风险组织实施一批安全防护工程,增强防范能力,有效预防文物被盗抢、破坏和火灾等安全事故,确保文物安全。
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结合工作实践和文物保护工程项目的实施,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文物保护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队伍,为文物保护提供人才支撑。
要积极宣传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提高社会各界的文物保护意识,使文物保护成为社会自觉和主动的行为。
妥善处理文物保护与旅游等开发建设活动、经济发展的关系,使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积极力量,推动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权威论述]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习近平
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习近平
结语:在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上,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在科学的理念指导下,才会有目标可循、有标准可言,才不至于走入愚昧、落后的传统文化里的那些糟粕束缚之中。
第三篇: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职务犯罪
http://zj.offcn.com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职务犯罪
【背景链接】
2017年3月23日,记者从贵州省检察院获悉,近期省检察院印发《贵州省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依法惩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犯罪积极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专项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各级检察机关依法严厉打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犯罪,坚决铲除“村霸”和宗族恶势力“毒瘤”。《方案》强调,全省各级检察院要强化对“村霸”和宗族恶势力违法犯罪的源头预防。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动员和激励群众积极参与专项惩治,形成对“村霸”和宗族恶势力人人喊打的法治氛围。据了解,此次专项工作从今年初开始,为期一年,分动员部署、全面实施和总结表彰三个阶段进行。
【权威论述】
2015年11月,据最高人民法院网消息,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对重大职务犯罪案件审判工作提出要求。他强调,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反腐败斗争的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认真总结重大职务犯罪案件审判经验,坚持严格公正司法,切实做好新形势下重大职务犯罪案件审判工作。周强指出,依法惩治重大职务犯罪,是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反对腐败、促进廉洁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刑事审判在反腐败斗争中的职能作用,依法严惩贪污、贿赂和渎职犯罪,大力加强职务犯罪大案要案审判工作,始终保持严惩腐败的高压态势,为促进反腐败斗争持续深入开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公解析】 【含义】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依照刑法应当予以刑事处罚的犯罪,包括《刑法》规定的“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
【原因】
1.政治素质低、精神文化空虚。职务犯罪的干部大多数没有良好的思想基础,又放松自身的政治学习和提高,不注意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受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侵蚀,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世界观、人生观错位,价值观扭曲,把一切向钱看的腐朽思想带入执法领域中,把手中的权力视为交换的筹码,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把公正执法扔到了脑后。
http://zj.offcn.com
2.权力过于集中、缺少监督和制约。权力过分集中是我国党政领导体制中传统的弊端,过分集中往往把党的领导变为个人领导。必然造成官僚主义,必然要犯各种错误”。固然,腐败分子的堕落有其个人品质的原因,但是他们的腐败活动既然发生于体制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检讨制度环境存在的内在的疏漏。无疑,正是过分集权的体制为某些掌权的人提供了自由用公的可能。过大的权力膨胀了他们的个人意志[1]。
3.法制观念淡薄,没有树立良好的权力观。职务犯罪的干部大多数没有牢固树立公正执法的思想观念,在实际工作中也就不可能自觉遵照法律规定做到依法办事。违法办事的干部往往认为工作不会出问题,自己不会犯错误,就是发生了一些违纪违法情况,还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对工作缺乏高标准、严要求,不能兢兢业业对待每一项具体工作,最终导致执法犯法,后悔莫及。
4.工作机制和管理方式尚待完善。少数基层领导对干部职务违纪违法导致的各种问题认识模糊,加之受“难免论”、“难管论”的影响,行动上自然对干部失察、失管、失控。对违纪违法干部无原则地加以袒护和纵容。领导干部的一岗双责制度,明确规定既要抓业务也要抓队伍建设,但少数领导往往只顾压任务定指标,忽视讲纪律,提要求;只注重完成工作任务指标数字,不检查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不检查制度规定的落实情况。
【危害】
1.动摇国家政权的根基。它将破坏政权的稳定,导致政治体系合法性的危机。职务犯罪是腐败最严重的表现形式,是我们党的性质、宗旨根本对立的。它的滋生蔓延会危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国家政权的稳定,导致政治危机。
2.削弱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和发展,不少国家公职人员把自己所掌握的本属于人民的权力资本化、商品化,搞钱权交易,以权谋私。处于各级领导权的国家工作人员绝大部分是共产党员,如果这些人利用职务之便牟取个人私利或任意亵渎职责,必然大大地降低党和政府的威信,破坏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
3.破坏市场经济及其发展。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渎职侵权等犯罪,破坏国家的经济秩序,严重危害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因为每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会面临资源短缺和资金不足的问题。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国家有限资金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从经济上讲,职务犯罪是权力的设租活动,必然加重市场经济中的矛盾和问题,破坏社会资源按照市场规律实行优化配置,导致资源经费和资金流失,最终阻碍经济的发展。
【保障措施】
1.加大打击力度,形成威慑效应。职务犯罪具有很强的社会危害危害性,必须加大打击力度。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检察机关是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的专门机关,具有法定的职能,因此,要充分运用检察职能,通过查办和揭露职务犯罪,形成声势,形成威慑,惩罚犯罪者,警示、教育教育公民,在办案中要突出查办大要案件,坚决查处发生在党政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和经济
http://zj.offcn.com
管理部门中的职务犯罪案件,严肃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等渎职侵权的职务犯罪案件。
2.推进法制、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减少和预防职务犯罪。经过多年实践证明,检察机关针对发案单位负责人在行使职权和公务人员活动中缺乏有效监督和制约,独断专行;案发单位物资、财务管理混乱,规章制度不健全或不落实,有较大漏洞;案发单位疏于防范,屡次发生职务犯罪,甚至发生“窝案”、“串案”;案发单位领导或有关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庇护犯罪,知情不举或以其他形式干扰办案等等情形,及时而有针对性地发出检察建议,督促有关单位建章立制,完善管理,加强防范,在职务犯罪预防发生方面起到重要而又独特的作用。
3.切实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国家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水平。各个部门和行业,应根据自身工作的特点,加强对本系统,本部门的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防腐拒变的能力。开展有针对性的爱岗敬业,勤政廉政教育,切忌走过场和流于形式,要充分利用不同的载体,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法制宣传教育,是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有效手段。
4.建立、健全职务犯罪预防体系,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的预防网络。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一定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遵从党和国家的统一领导和部署,采取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科技等各种手段,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进行综合防治,因此,该项工作必须纳入党和国家的反腐败总体格局之中,作为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联系制度,以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为龙头,全面推动预防犯罪工作的开展。
浙江中公教育
第四篇: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食品安全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谣言屡禁不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信息爆炸造成认知鸿沟,与制造谣言相比,分辨谣言往往需要公众具备很多科学常识和社会知识。这些谣言利用公众对自身健康安全特别关注的心理,使得一些人抱有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
第二,新媒体快速发展,使得造谣生事的门槛相对变低,辟谣破谣的成本则随之抬升。一些人为了经济利益通过造谣打击竞争对手,一些自媒体为了点击量、阅读数甘愿铤而走险、颠倒黑白,挑动公众脆弱的食品安全神经。
第三,公众对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存在焦虑,对现有食品监管体系显得信心不足等等,也不无关系。
[影响] 食品安全谣言其负面杀伤力不容小觑。一个谣言可能威胁一个行业的生存,一个谣言可能阻碍一个产业的发展。层出不穷的各类食品安全谣言,不仅给相关行业造成经济损失,其危害还在于干扰了食品安全的正常监管工作,打击了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埋下了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隐患。
[参考对策] 遏制食品安全谣言要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和技术手段,打好整治食品安全谣言的“组合拳”。
第一,要秉持揪住不放、顺藤摸瓜、查出元凶、严惩不贷的零容忍态度,让谣言的始作俑者付出经济、精神和信用的巨大代价,真正产生击其七寸、敲其痛点的震慑与遏制效用。与此同时,受损失的食品企业和从业人员,也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向造谣者追讨经济损失。
第二,要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科普,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常识,提升民众对食品安全信息的独立判断能力,扭转人们对食品安全“只定性,不定量”的“非黑即白”的简单认知心理,进而对食品安全谣言进行过滤。
第三,最为关键的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提升监管水平,确保食品药品的质量安全,赢得公信。只有人们对食品安全不恐慌,才不会轻易相信食品安全谣言。
第四,权威信息发布要跟上,提升食品安全信息透明度。一旦出现食安危机,行业主管部门和权威专家要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并以精准的科学解释树立消费者的信心。
总之,题海战术绝不仅仅是多做题,还要针对不同的模块和题型,掌握解题方法,以正确的方法和策略去做题。在公考备战中,我们即将面对的就是2018国考的独木桥。相信很多考生,很多应届毕业生,都将本次国考作为备考的一次勇敢尝试。那么申论成为众多考生的拦路虎。想要成为国考的佼佼者,暑期,成为众多考生实现突破的重要时段。中公教育专家提醒大家,在申论备考中,制定规划。切勿盲目复习。
第一步,认识申论。
在备考之前,对申论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很多人认为:“申论就是写作文,写三段就可以啦。”作为懂申论,知申论的考生来讲,一定要走出这样的误区,申论不仅仅是写作文,它是由五大题型组成,归纳概括、综合分析、提出对策、贯彻执行、申发论述五类。每个题型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而非单纯的文章写作。因此,考生在第一步应该对正确的认识,了解每一类题目的本质特点和答题方法。在此向考生推荐由李永新老师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2018中公版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业教材 申论》。书中详细的对申论的五大题型及作答方法进行了介绍。
第二步,遨游题海。
题海战术在公务员考试中是最为实用的战术。申论也是如此,对申论有了初步了解,五大题型有了初步认识之后,就需要用题目对所学内容加以巩固,推进考生对三年内的国考真题进行详细的研读,并且再次基础上,对模拟题目也要加以练习。在题目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第三步,专业指导,巩固提升。
随着考试竞争越发激烈,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水平也有所提升。通过报班学习的方式学习公务员所有课程,成为现在考生备考的必经阶段,因此,漫长的暑期,考生也是有大量的时间投入到报班学习之中。中公教育师资水平雄厚。考生在自己复习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专业的指导,让自己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常言道: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考生对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又该做哪些准备呢?为了让各位考生多一点底气、多几成胜算,中公教育专家友情提示:随着炎炎夏日的到来,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准备工作也该即刻启动啦!
一、夯实内功,体现政见
大多数考生为在校大学生,目前正处于暑假期间,正是备战国考的好时间:没有课程压力,学习环境专一。此时,各位考生千万不要贪玩,更不能掉以轻心。国考笔试难度要高于省考难度,尤其是申论部分,如果不经过系统复习,很难取得高分。同时,一些考生受到专业限制,报考岗位往往竞争者人数众多,若不尽早准备,脱颖而出的难度较大。由于部分考生一方面在工作岗位上更难抽出时间备考,另一方面由于工作繁忙有疏于学业,对笔试内容淡忘已久,很难在笔试考场上大显身手。总而言之,不论是在校生还是上班族,若已将2018国考提上日程,还是早早梳理笔试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在此,中公教育专家支招给广大考生,可以多浏览一些新闻报纸和新闻类节目,比如《新闻1+1》《焦点访谈》就是非常不错的新闻类节目,通过观察学习培养出自己的政见,形成政府思维,从而实现思想先行。
二、熟悉真题,知彼知己
此阶段考生需熟悉真题,通过熟悉真题,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去学习不同题型的作答方法,真正做到胸有成竹。从考试内容来看,申论包括归纳概括、提出对策、贯彻执行、综合分析、申发论述五类题型,这五类题型各有特点,解题技巧与方法也各有不同。通过初步了解与练习,多数考生仅仅只能达到中等水平,要想有所突破还需要抓住暑期这段时间夯实基础、提高答题技巧。申论除了大作文还包括小题型,大作文考察语言功底与积累,小题型考察解题技巧与方法,本阶段应侧重深度、系统的复习,对申论各类题型进行全面把握,中公教育为考生量身打造了暑期集训等课程,帮助考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备考。
第五篇: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1月份汇总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1月份汇总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取消特权车牌
【背景问题】
(1)在治理交通拥堵的社会大讨论中,社会各界对“特权车”一直反映强烈。这些车不遵守交通法规,乱用警灯、乱鸣警笛、乱闯信号灯等交通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影响了党政机关形象,影响了交通秩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诟病。
近期,为打造阳光政府、文明政府,全国多地纷纷取消“特权车牌”。公众一方面给予掌声,另一方面又对此喜中带愁。他们希望不仅仅只触及到“特权车”这个表面,而更应致力于解决其背后的深层次特权问题,彻底根除特权思想。
(2)“陕O”车的劣迹严重影响了政府及公安部门的形象,何时才能取消?近日这个话题在被网民反映后,得到陕西省政府领导的重视,目前省政府已经责成省公安厅于2010年底前取消“陕O”号牌。
网民反映:这几年“陕O”车横冲直撞,不遵守交规,只要有钱有关系,私人老板也可以挂个“陕O”车牌,严重影响了政府及公安形象。
省政府办公厅回复意见称,省政府主要领导对此问题非常重视,多次作出批示,要求对“陕O”号牌开展清理整顿,研究取消方案。目前,省政府已经责成省公安厅于今年底前取消“陕O”号牌。
(3)“车辆O牌蜕变成了„特权‟的反面标识!”来自民进的任可明委员,在2010年陕西省两会上建议公安机关取消陕O车牌,对执法车辆挂警用车牌、公安系统领导干部公务用车及干警的私车挂普通车牌。
任可明委员说,陕O车牌主要用于公安机关车辆,为公安机关方便执法曾起到一定作用。但是,拥有陕O车牌的车辆交通违法现象近年来有增无减。开陕O车的人大多具有特权思想,闯红灯、压黄线、逆行、乱停乱放、乱鸣喇叭、超速行驶,群众对此反映强烈,深恶痛绝,但敢怒不敢言。目前,如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市、浙江、湖南等省市已经取消了O牌,可见取消O牌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端正警风、和谐警民关系、顺乎民意的一件大好事。
(4)青海省将全面停止使用“青O”公安专段民用号牌,将“青O”号牌公开向社会发放,有效解决当前“青O”公安专段民用号牌车辆管理和使用方面的突出问题。
青海省公安厅副厅长陆元庆介绍,青海省公安专段民用“青O”号牌自1995年启用以来,在保障各级公安机关打击犯罪、处置突发事件、执行紧急救援、快速处置现场等各项公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随着公安机关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青O”号牌使用数量增多,交警管理较松,加之一些“青O”号牌车辆驾驶人员存在特权思想,影响了公安机关形象,引起群众不满。
为顺应法治社会发展,进一步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推进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青海省公安厅决定全面停止使用“青O”公安专段民用号牌,对其实行社会化管理,对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律法规的“青O”号牌车辆及时录入违法系统,依法处理。
陆元庆说,为防止“青O”号牌继续成为潜在的特权车,青海省公安厅拟定先期向西宁市和海东地区车辆管理所适时投放“青O”号牌,按照《机动车号牌管理规定》依法注册登记,利用计算机程序编发号牌,由车主自行选号,确保工作透明公正。
(4)2010年9月1日,陕西省公安厅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从当天起至12月初,陕西省所有使用陕“O”号牌的机动车一律更换为普通民用号牌。根据陕西省公安厅计划,12月1日起,一律禁止陕“O”号牌车辆在道路上行驶。如果再看到陕“O”号牌车上路行驶,群众可以直接报警,由公安交警部门对其依法查扣。
实际上,从2003年河南洛阳等地对警车的专段号牌进行改革开始,近年来全国各省市都陆续采取措施取消“O”字特殊号牌车。
作为较早取消“O”字头牌照的城市,从2004年1月1日起,上海公安系统、政法单位及社会相关单位停止使用公安沪“O”专段号牌,改用普通民用或沪警号牌,使用普通民用号牌时不再设专段区域。此后,北京、重庆等地均采取类似措施。2010年1月1日起,浙江省也全面停止使用浙“O”号牌。
“O”牌就是公安专段民用号牌,其历史始于1995年。之前公安部门使用公安专用号牌,即GA号牌。1995年1月,为促进公安队伍的廉政建设,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维护公安机关的声誉,公安部决定取消公安号牌,除警车外,其他车辆统一换发使用车牌代号为“O”的专段民用号牌。然而,由于“O”牌是公安车辆专用,其享有道路优先通行权等“特殊权利”,因此,一些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也争相使用“O”牌,一度造成“O”牌车泛滥。
数据显示,浙江全省共核发公安“O”牌5608副。从1995年到现在,陕西省共核发陕“O”号牌7056副。而1994年7月至2007年底,四川交警部门相继为省直党政机关和中央省属驻成都企事业单位核发川O专段号牌2.4万副。
这也导致了一些地方的一些“O”牌车在特权思想作祟下违法乱纪,横冲直撞。正是在这一背景下,O牌车日益成为特权车、霸王车,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诟病,因此,各地陆续开始取消。
【观点描述】
(1)现在社会所担忧的问题是,如果特权思想和特权制度依然存在,那么,即使换掉了特权车牌,也不能消除“特权车”的存在。因为车有特权不仅仅是因为一块牌子,还有其他的很多因素,比如通行证,比如工作证,……。只有改变“特权思想”,加强执法部门执法力度,提高执法透明度,营造让交通、交警及车辆管理部门执法者挺直腰杆的执法环境,这才是彻底消除“特权车”的正道。
(2)专家老师认为,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各省市陆续开始取消原来“O”为标志的公安牌照(含汽车、摩托车、临时试验用号牌),这些政策大大增强我们行政执法部门的权威性。因为,“小小车牌”的改变,背后折射的是社会进步。不管当事人是否意识到,“O型车牌”的“还俗”,唤醒的是潜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平等意识,是对特权淡化。
(3)取消特权车牌举措固然好,关键还是看落实,看执行。不能将好的举措,在执行当中变了味,更不能是换汤不换药,不能只是做做样子“例行公事”。取消特权车牌的目的,在于追求社会的公平,在于完善政府机关的形象,而不是只图表面形式上的变化。因此,取消特权车牌后,监管一定要跟上,让该举措的形式与内容真正统一起来。如果只是外面换了个马甲,一些车辆的特权“里子”依旧,那么,打造清正廉洁政府的实效就很容易落空。
(4)治病要治根,治理特权车还要从思想和制度上入手。专家老师认为,首先,要教育权力部门要树立平等意识,摈弃特权观念,自觉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其次,是要建立健全法规制度,杜绝特权车的特权路径选择。最后,是要对顶风违纪者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取消“O号牌车”无疑是一大进步,是政府向特权宣战释放出的一个积极信号,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够向更加广阔的领域发展,这样,我们离和谐社会的脚步就会更快些。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如何看待招录工人农民当公务员
今后将探索从优秀工人、农民等生产一线中考录公务员的办法。把招录有基层工作经历公务员作为公务员考录工作的头等大事。(人保部称将探索从优秀工人、农民中考录公务员)
降低招录门槛是发展趋势
从国家以往的考录公务员模式看,学生、知识分子占据了绝大多数,而真正有基层一线工作经验、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工人、农民中考取公务员的则是凤毛麟角。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够优秀,而是学历等过多的限制性条件把他们拒之门外。
国家把公务员的考录视野投向普通工人和农民,降低招录门槛,无疑是一件顺应民心的大好事,也是公务员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有助于政府落实亲民政策
通过人事革新,给优秀农民、工人创造出直接参政、当公务员的机会,值得期待。
基层农民、工人作为最了解民间疾苦的人群,作为对民众疾苦直接感同身受的人群,一旦大量进入公务员群体,除能直接改善公务员群体结构之外,还会对党和政府执政方针的落实,以及亲民爱民政策的落实大有益处。
先从降低文凭要求开始
当前绝大多数的公务员招录,学历要求的起点就是本科,这对大多数工人、农民来说根本无法逾越,这也意味着中专文凭的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只是特例。
此前,四川遂宁在改革公务员招录时提出报考者要具有国家承认的高中、中专以上学历,而现在招录工人、农民为公务员能否先从降低文凭开始? 而只有先越过文凭关,从工人、农民中考录公务员才能成为现实。当然,这还需要改革公务员招录只有考试一条路的方式。
还需建立正常的退出制度
公务员队伍需要稳定,但如果太稳定势必使一些公务员产生惰性,如有些公务员上班时间打游戏、外出打牌、喝酒等。而一些公务员之所以敢如此“牛”,皆因其被开除出公务员队伍的可能性实在太小。
而从工人、农民中考录公务员的意义何在?在于降低了进入公务员队伍的门槛,能让各种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建立正常的退出制度。一边降低门槛,一边扩大退出渠道,唯有如此,才能使公务员队伍永远保持活力,永远保持为民服务的本色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党的先进性与生命力
在“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五周年。这是一个光荣而伟大的日子。历时-卑半的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丰硕的成果和宝贵的经验,向党的生日献上了一份不同寻常的贺礼。七千多万名党员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洗礼,进一步焕发出蓬勃朝气;走过八十五年光辉历程的中国共产党,更加展现出生机和活力。
光阴荏苒,岁月峥嵘。八十五年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实现了从最悲惨境遇向着光明前途奋进的伟大历史转变,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积贫积弱向着全面小康生活迈进的伟大历史转变,这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历史奇迹。这一奇迹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新局面的核心力量。八十五年间,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一个只有五十几名党员的党发展为今天拥有七千多万党员的大党,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下克敌制胜、在曲折的探索中不断奋起、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开拓创新,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先进性建设,始终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品质,始终把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是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前提。八十五年来,党的先进性作为一面光辉的旗帜,吸引和凝聚全党全民族共同实现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党的先进性作为一种崇高的精神,激励和鼓舞全党全民族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排除万难、开拓前进;党的先进性作为一种伟大的力量,催生和激发全党全民族无穷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八十五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证明,党的先进性长在,党的生命力永存。
千秋伟业,代代相承。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是我们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根本要求。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继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关系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鲜明提出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八十五年光荣传统的历史继承,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风貌的时代创新。
与时代同步伐,党的先进性就长在;与人民共命运,党的生命力就永存。先进性的保持,要靠长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先进性的发展,要靠全体党员在改革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坚持不懈地与时俱进。当前,我们党正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宏伟蓝图而努力奋斗。
我们一定要把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转化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智慧和力量,要在认真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切实巩固和充分运用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的重要成果,扎实做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经常性工作。通过在全体共产党员中加强经常性教育活动,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党员工作能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更好地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八十五载辉煌已经载入史册。今后的几十年,将是中国发生更加深刻变化的伟大时代。到2010年,我们将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到2021年,我们党将迎来建党一百周年;到本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将基本_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使命鼓舞和召唤着我们,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承包治安权
【背景问题】
(1)2010年7月15日开始,一家保安公司与湖南省邵东县社会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签订协议,以每月7.5万元的承包费,在夜里10点到次日早6点,为邵东县城区提供有偿治安巡逻服务。政府让保安公司“承包”当地社会治安,引发广泛争议。
(2)每到夜里10点,在湖南省邵东县城区的大街小巷就会有4人一组巡逻人员,穿着统一的保安制服,头戴白色头盔,手持电筒和橡胶警棍,步行在各个街道社区。这些负责县城夜间治安防控的,是邵东县政府花钱雇佣的保安服务有限公司的保安队员。
从7月15日开始,这家保安公司与湖南省邵东县社会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签订协议,以每月7.5万元的承包费,在夜里10点到次日早6点,为县城区提供有偿治安巡逻服务。
根据协议规定和县综治办的要求,保安公司进行夜间街面的治安防控,对可疑人员和可疑车辆可以进行盘问;对正在实施“两抢一盗”的违法犯罪嫌疑人进行抓捕控制,然后交公安机关处理;巡逻保安在巡逻中抓获违法嫌疑人在物质奖励上视同见义勇为行为,按抓获嫌疑人数量,每人给予2000元奖励。
(3)县政府与保安公司签订的承包治安巡逻协议中,还规定了“抓人”指标,并依“抓人”任务完成情况给予奖惩处理。
协议第七条规定:乙方在承包期内每月至少完成抓获被刑事拘留的违法犯罪嫌疑人2名以上,乙方安保人员抓获犯罪嫌疑人,按见义勇为奖励标准奖励,每少抓一人扣承包费2000元。通过巡逻,乙方巡逻区域和时段内,当月未发生可防性刑事案件,不扣承包费。此奖金按见义勇为奖励的审批程序审批后兑付。
(4)从7月15日至今,保安公司承包治安巡逻已实施两个月。邵东县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朱学明说,通过实施情况来看,“保安公司上街巡逻的效果还是蛮好的,刑事发案大幅度下降”。但是,邵东县的这种做法,引发了保安公司承包夜间治安巡逻是不是政府出租公权的广泛质疑。网友将矛头直指政府“转包”治安权:社会治安防控、打击违法犯罪是政府职责内的事情,保安公司承包治安巡逻就是承包了政府的公权力。
很多民众质疑:国家和纳税人每年投入大量的财力到公安部门,维护治安是公安机关的基本职责。如今政府又用公共财政去雇佣公司来做这个事,其背后有没有利益勾结?公安机关是否存在渎职行为?
据了解,邵东县有湖南最大的一个派出所——红土岭中心派出所,有民警128人,加上其他辅警,实有警力300多人。但是,在面对城区面积不过20平方公里的一个不大县城的基本治安时,这个派出所的所长李爱军认为还是“警力不足”,所以需要雇佣保安。
更令人不解的是,即便广受质疑,邵东政府有关方面态度却很坚定。朱学明说,如果(让保安公司“承包”治安)效果不错,县政府将与保安公司签订至少一年的正式合同。将来发展势头好的话,还准备再引进一家保安公司参与白天的治安防控。
(5)根据签订的《邵东县城城区夜间治安巡逻协议书》,“乙方保安人员在巡逻时对可疑人员或可疑车辆可以盘问,但必须交公安机关处理”。有网友质疑:如果仅仅是口头盘问而不进行盘查,又如何取得违法证据,确定是否是违法犯罪行为呢?如果进行盘查,是不是事实上就行使了与警察一样的执法权呢?
在邵东县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办公室的墙上,贴着治安巡逻的承包区域和详细的巡逻路线图,摆放着相关营业执照。公司总经理杨斌说,保安巡逻只是治安防控的辅助力量,不能等同公安巡逻,“根据协议,我们没有执法权”。
朱学明强调,保安的巡逻与公安的巡逻在职责和职能上有本质区别,保安巡逻不入户不进店,仅仅是路面治安防控,对街面正在实施作案的违法犯罪嫌疑人员进行现场抓捕,而且抓捕之后必须立即移交公安机关处理,保安没有对犯罪嫌疑人审查、处罚以及其他的权力,“没有处罚就不存在有执法权的问题”。
但是,有过参与治安联防经历的长沙市社区干部叶盛认为,这种做法有创意,但效果好坏要看监管是否有力长效。一些事往往时间一长,监管就会松懈,乱用执法权问题就会随之出现。到那时即使对保安公司和保安人员人员作出处罚,但对政府的影响已经造成,最后还是要政府来“擦屁股”。这种做法“风险很大”。
(6)邵东县城区面积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多万,流动人口和暂住人口10万。这个县城近几年频频爆出将公德、公权“商业化”标价的新闻。2008年,邵东县设立见义勇为奖励基金,将见义勇为明码标价,对于抓获不同类型犯罪嫌疑人的市民,在表彰的同时奖励2000元至一万元不等的现金,此举一度激发当地民众广泛参与,甚至出现“职业抓手”。“见义勇为商业化”引发巨大质疑。在今年将治安权“商业化”承包中,规定“抓人”指标并依“抓人”任务完成情况给予奖惩处理,是整个协议书条款中最受质疑的一条。人们担忧:对于素质不太高的保安来说,金钱的诱惑很有可能导致他们为了奖金乱抓人、制造冤案。受雇保安分内的工作居然也要按“见义勇为”来奖励,实在荒唐。
(7)对于质疑,朱学明解释说,既然是市场化运作,就要用经济杠杆来衡量结果,保安公司每抓一个嫌疑人奖励2000元,是因为他们工作做出了成效。定指标是一种责任的激励措施,“并不是说允许他们胡乱抓人。”
虽然面对质疑和争议,但邵东县这种“花钱买平安”的做法似乎“初显成效”的效果却让邵东方面坚信自己走“商业化”的道路并没有多大问题。朱学明说,第一个月,保安队员就抓了6个犯罪嫌疑人,第二个月抓了3个,两抢一盗可防性案件下降了25.3%,“效果蛮好”。他说,保安公司承包路面治安巡逻,如同物业管理一样,只是业主变成了政府,小区变成了城区,为什么这么一变就会有这么多的质疑?
【观点描述】
(1)雇佣保安替代警察夜巡,这种极富“创意”的“转包”治安权做法,不得不让人钦佩当地政府的“勇气”与“智慧”。说其“勇气”,是因为在一个稍具法治常识的环境中,政府“转包”治安权力都是要面对广泛的合法性与正当性质疑;说其“智慧”,实在是这种“转包”不仅巧妙地卸掉了其法定职责,还无需政府自己“埋单”。
然而,这种于法无据的做法丝毫经不起推敲,很可能流为现代法治的“笑柄”。宪政社会,公民向政府支付赋税,就是为了“购买”包括警察在内的政府部门的公共安全与服务,如果这种安全与服务可以转包给其他人,公民缘何不直接向别人“购买”,还额外负担供养一个“中介者”呢?
(2)专家老师认为,即便是协议下的转包,承包方也不能获得执法权主体资格。执法权是公民以立法的方式授予政府部门,在未取得公民同意的情况下不能转嫁给另一方,否则即是一种渎职。虽然当地一再强调保安“没有执法权”,但我们看到,保安公司在进行夜间治安防控时,可对可疑人员和车辆进行盘问,对正在实施“两抢一盗”的违法犯罪嫌疑人进行抓捕控制,请问这不是执法权是什么? 总而言之,公权商业化运作的背后,是职能部门对法律义务的推卸与背弃,而其最终伤及的将是公权自身的根基。
(3)我们需要构建治安防范体系,为民众提供一个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这是政府部门的职责所在。专家老师认为,维持社会秩序,传统上就是政府最基本的一项职能。而治安交由“他人”承包,就等于是撤了政府职能中上最不该撤的一项职能,其结果就会产生政府职能错位的后果。虽然目前我国很多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个全能政府,因此有必要放权,但要放的是管理经济和干预市场的权力;但就提供法治、秩序和公共服务而言,政权权力不仅不应该放,反而还应该加强。转变政府职能,不能一味削减政府的职能和职责,尤其要避免以市场化为借口,把一些已经比较“缺位”的基本职能,比如维护社会治安功能更小化、最小化,以至完全推回给社会。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留守人员问题
当农村青壮年劳动人员外出打工后,个别能够在外安家立业,于是举家外迁。而大部分农村只留下了“三留人员”:小孩、妇女和老人,即所谓的“三八”、“六一”、“九九”部队(分别由“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和“九九”重阳节引申而来)。
一、留守人员现状
1.群体庞大
中国农业大学一项针对农村留守人员状况的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有8700万农村留守人员,其中包括2000万留守儿童、2000万留守老人和4700万留守妇女。
留守群体的调查,恰好与日前关于流动人员的报道相呼应。我国目前流动人员规模保持2亿以上,其中78.7%为农业户口。以青壮年为主,主要在制造、批发零售和服务业领域就业,多集中在低薪或高危行业。
8700万加上2亿多,就产生了近3亿这个可怕的数字和庞大的“流动+留守”群体。这意味着中国有接近一半的农民属于这个群体,大约每5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而这个群体,基本上就是为生存而挣扎的群体,他们就是“底层人民”的大部。
2.问题突出
农村留守群体的困境日益加剧的老问题自从东奔西走的打工者出现,留守群体即已诞生,“留守问题”随之而来。近年来“打工潮”日益波澜壮阔,“空巢”家庭大规模涌现,留守群体的生存状况就越来越引起社会和人们的关注与担忧。
早在2005年进行的《农村留守人口生活满意度与生活质量调查分析》即已指出:农村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明显低于城镇居民的满意度。此外农民对生活的不满也有宏观方面的原因,即对农村的资源、基层村组织不满。
(1)留守老人
留守老人生活状况令人堪忧,如经济状况不容乐观,经济来源不稳定;医疗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医药支付能力较差,部分老人生病时缺乏照料;缺乏精神慰藉、孤单寂寞对老人是最大伤害等。
(2)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存在教育情况令人堪忧、双亲关爱缺位导致留守儿童孤独感增强、性格行为存在缺陷、安全方面得不到保障等多方面问题和困难。
(3)留守妇女
近期的相关报道把绝大部分关注投给了4700万农村留守妇女,因为她们面对劳动强度和生理负担加重、心理健康受损、文化素质提高受限、发展机会减少、安全感降低、对男性的依赖程度加重、家庭稳定性降低等诸多问题,仍在苦苦支撑。让一个女人既当爹又当妈,既主外又主内,既干高强度的体力活又管孩子的教育学习,人何以堪?
二、深刻原因
最简单的原因留守群体出现,正是相对于大批“流动人员”不得不离乡背井去“讨生活”,而离乡背井的原因,无非是因为贫穷,因为固守乡土、男耕女织的生活已难以继续。其实无须案例,2亿多流动人口“奔赴”低薪高危行业的现实,足以反证农村贫穷。
农村依旧贫穷一方面,农村收入水平太低、农村缺乏发展机会、农村太穷,另一方面,城市收入高、可以见世面,一推一拉之间,农民必然要外出打工。经过20几年的“推拉”积累,“流动人员”就飙升到2亿多。与之“配套”,留守群体也壮大到今日的8700万。这确是历史的必然,因为农村的历史就是贫穷的历史。
城乡差异造成了农村人员的外流和留守困局,而差异的成因正是因为多年来的城乡“剪刀差”。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剪刀差”,主要通过压低农村的产品价格来剥夺农民的剩余,促进了城市逐渐繁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剪刀差”则转为压低农村生产资料的价格(主要是土地)和农民工劳动力的价格(即农民工工资)来获取城市发展的资本。在“剪刀差”的作用下,城乡差别在这些年来并没有缩小,而是在继续扩大。我们看着城市的日益“繁华”,听着“城市(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呱噪,可能并没有注意到农村发展并未如传说般日新月异。
三、解决措施
针对农村“留守人员”中存在的问题和他们的实际需求,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题,工会、妇联、团委等各级组织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积极对策,为“留守人员”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保障和政策支持,为“农民工”安心工作解决其后顾之忧做好稳固的后方工作。
(1)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职能。一是加大农村机械化耕作程度和范围。尽量提供一些诸如联合收割机这样的农村专业化服务,不仅可以缓解“农民工”家庭无青壮年劳力的劳动压力,同时也蕴含着许多商机,这是新农村建设中值得研究的新课题。二是加强村级综治工作。加强镇级派出所警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夜间安全巡逻队,给村级治安员适当生活补助,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三是鼓励“农民工”回乡探亲。保障“农民工”的法定节假日,最好能开通“农民工”专列,给他们提供节假日回家和家人团聚的机会。
(2)丰富农村娱乐活动。各级工会、妇联、共青团组织应充分发挥群团工作优势,借组织、农业、科技、林业、卫生、计生、民政等部门之力,针对农时变化,组织“留守人员”开展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充分发挥镇、村、街道办事处腰鼓队、健身队等文艺团体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开展秧歌舞比赛、卡拉ok大赛、打羽毛球等活动,扬文明新风、树乡村正气,使广大“留守人员”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感受生活的快乐,同时,通过丰富业余活动,充实精神生活,减少赌博、偷盗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3)增设“留守儿童之家”等社会机构。加大农村“留守儿童”集中地区的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社区和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培训,充分利用教师资源,鼓励教师担负起“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责任,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另外,充分利用乡镇“福利院”,成立“留守老人之家”等机构,把“农民工”家庭的年老体弱、生活难以自理的“留守老人”集中照管,可以要求“农民工”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
各级党委、政府应把妥善解决农村家庭留守成员的教育管理和权益保护问题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建立相关工作机构,提供有利条件,抓好统筹协调,形成共同关心留守家庭成员的良好格局。同时,根据新形势下农村出现的“留守人员”问题,研究制定涉及农民工利益的各项政策和措施,积极加大《《妇女权益保护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各级劳动部门、职能技术学校和用人单位在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和管理时,要把劳动技能、文化知识与相关法律法规及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教育和引导他们自觉履行家庭责任和义务,遵守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市政建设问题
暴雨首先造成了交通瘫痪:广州的一些主干道如广州大道、广园路等,有的地方水深竟达3米,车辆、行人被困途中数小时,部分地铁线路停运,200多辆快速公交车(BRT)被困,白云机场138个航班被延误。更严重的是,暴雨给不少居民带来不同程度的财产损失。不少农田被淹被毁;很多临街商铺被迫停业,一些商品被水浸湿后报废;广州多个小区的地下停车场遭遇“灭顶之灾”,成百上千车主面临修车、理赔甚至诉讼困扰;有些小区供水系统也在暴雨中受损,居民或将在一周左右无法正常用水。
9日,广东多地再降暴雨,局部大暴雨。截至10日7时,已有19人因灾死亡。
2009年,广州投入了9亿元进行“水浸街”改造,重点治理全市228个水浸“黑点”,主要内容是清疏堵塞管道、增大排水管径及建设必需的排水泵站,以增大管道的排水能力等。
投入很多,决心很大,成效却并不明显。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张朝升说,这可能跟建筑垃圾非法排放有关。另据广州市政建设部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介绍,暴雨固然来势汹涌,但是这次多个地下停车场严重被淹的情况也暴露出广州停车场设计和建设的缺陷。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韦小鸿认为,广州应急体系并不完善,气象部门仅提前一小时预警,而涉及城市公共管理的部门如市政、交通、公安等也没有及时联动起来应对。
“主要是老问题解决了,新问题又来。”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广州市水务局工程师。新黑点多发在路面施工密集的地方,大量建设工程改变了地形地貌或排水设施现状,给城市排水带来不少挑战。
“显然地,在投入巨资整治提高排水标准后,特别是迎接亚运会,一方面广州各项工程建设量较大,另一方面则是广州的汛期,如何合理统筹这些项目,把对城市、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影响降到最低,是广州市面临的又一个新考验。”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王世福说,暴雨致使新问题要求今后政府决策要更加注重城市建设的中长期规划。“目前,我们的城市建设过于注重效率,经济高速发展下,工程上马快,等到出现了问题才来补救,付出了较高的社会成本。”
“城市内涝,就像一种„富贵病‟。”城市给排水系统专家、北京工业大学建工学院副院长周玉文指出,一方面目前城市面积越来越大,原来的河流和湿地都没了,原来可以渗水的地面都变成不渗水的水泥地;另一方面,地上建设得越繁华,地下支撑起这种繁华的投入就越大,但我们现在地上和地下投入的差距很大,地下的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筹。
第一、加大财政投入,研究提高防洪排涝标准,要进一步增强超前意识,在原有的防洪抗灾基础上,提高堤围、城市街道、地下空间等防洪排涝标准。
第二、针对不同突发事件,划分应急等级,不同等级政府有相应水平的应急措施,就不至于在突发事件面前出现政府管理职能缺位的情况。
第三、着重建立长效防范机制,水务、市政、城建等部门要对整个城市排污、排涝情况进行一次大排查,先从治理低洼地区等脆弱点入手,随后整体推开,尽快理顺标准,进行扩建补建工作。
第四、还对城市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比如建筑垃圾的排放有更为严格的监督和惩罚机制;对地下停车场的排水系统建设要严格验收,对水淹车辆造成的损失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
第五、政府应当建立“危机是常态”的忧患意识,把防灾应急机制纳入政府日常工作体系,纳入城市日常管理之中。建立反应迅速、组织科学、运转高效的防灾应急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是考验政府执政能力、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应当着力培养一批处理应急突发灾害的专家,培养政府工作人员处理应急灾害的意识和能力。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扩大内需不能全靠发消费券实现
我国当前最紧要的任务还是拉动消费。不少城市都发放消费券,有的甚至发放购房券,目的都是为了拉动消费、扩大内需。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消费券都是特殊时期的一种特殊措施,是在特殊时期针对特殊人群的补贴,实质是一种代金券。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发放消费券是拉动内需短期比较有效的一个办法。比如发放旅游券,就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从而直接带动住宿、餐饮、交通等几个相关产业。同样,购物券、教育券等形式的消费券也有一定的拉动消费的作用。
消费券这个新生物铺天盖地而来,旅游消费券、购物消费券、购房消费券……不一而足。生活似乎进入了消费券的时代。全国各地都想在消费券上做出文章,希望借消费改善目前的状况。但我认为,各地在发放消费券上不能搞“一窝蜂”和“平均主义”,应充分考虑居民的实际需要和市场的供求需要来定。
中国有句老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与其发钱或消费券,不如用来扩大投资或补贴民众创业。针对我国经济刚刚起步的发展现状,急需加大对公共设施建设和重点工程的投入力度,因此扩大投资是眼下拉动内需的首选。从效果上看,扩大投资的实质是“花钱买增长”,其效果立竿见影。而发放消费券的效果并不明显,需要区分不同的人群来加以分析。对于富裕阶层而言,由于边际消费倾向较低,消费券的发放有可能对其原有消费产生挤出和替代,总支出却并未因此而增加。而中低收入人群手中的消费券,却又会因其主要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的特点,而不得不拉长消费时间,总支出增长缓慢。
刺激消费是一个长期战略,发放消费券等做法只能收一时之效,从长期来看,扩大投资对社会的总体效果要比发消费券好得多。国家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投资,鼓励普通民众创业,加快中小企业发展,从而增加就业。比如降低创业门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放宽民营企业进入领域、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等等。这将从根本上激活整个经济体系,增加民间财富,从而培养起民众长久的消费能力。而从短期效果来看,是否发放消费券,还得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不应该一哄而上。
不可否认,在某种意义上,发放全民消费券能对消费市场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是能否真正拉动内需呢?相对来说,发放消费券对于社会低收入人群有很大的帮助,对于中高收入者作用极其有限。另外,民众对食品消费安全乃至整个市场消费始终心存疑虑,无法消除担忧。加之行业垄断、商业欺诈、信息不对称、服务不到位等市场顽疾始终得不到有效救治,致使民众的消费欲望难以被激发出来。
要真正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政府必需加强推进住房、教育、医疗等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消费品的改革,建立覆盖面、普及率极高的社会保障体系,为民众增强消费能力消除后顾之忧;必需千方百计拓宽民众家庭收入的来源;必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市场秩序,建立法治、诚信的消费市场。刺激消费必需立足长远,从保持市场长久可持续的消费活力出发,提振民众消费信心和能力,这才是拉动内需的最佳途径。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电子版权问题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在2005年8月的一个判决中,曾确认中华书局享有点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的著作权。汉王电纸书D20国学版中收录了原告享有著作权的点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中华书局认为汉王公司未经许可,擅自在其制作发行的产品中收录中华书局享有著作权的作品,侵犯其对作品享有的署名权、复制权、发行权、获取报酬权等权利。将汉王公司告上法庭,并遭索赔92万余元。
内容版权被认为是电纸书能否占领市场的发展“瓶颈”。在电纸书产业链之中,版权是一个很重要的门槛。由于电纸书内容整合平台缺乏良好的利益分配机制,出版社大多只肯提供两年前的作品的数字版权。很多出版机构和文字创作者对电子化图书抱有天然恐惧,不想让图书业重蹈因全球廉价MP3播放器的泛滥,唱片业数字化的覆辙。要电子书市场这一新兴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新闻出版总署要在对电纸书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规范市场行为。
一要政府加大力度扶持数字出版技术企业的发展,因为推动数字出版的进步必须依靠科技。
二要建立产业联盟,制定行业标准促进行业稳定发展。
三要重新立法,因为原有相关法律已经不适应目前时代特点,只有行业联盟和法律有机结合,整个数字出版行业才能真正健康发展。
国家公务员网 www.gjgwy.net 2011-01-13 浏览:
13480 【大 中 小】 [打印本页]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尊严
[涵义]温总理解释“尊严”的含义有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不难看出,作为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尊严”是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之上的,是一朵开在“蛋糕”上的花。人民能不能活得有尊严,还要看“蛋糕”做得大不大、分得好不好。
[措施]给人民以尊严,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人民的“尊严”来自于国家的尊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尊严能离开国家的强大和社会的进步而发展。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愈来愈重要,那份扬眉吐气的自豪感,透露出幸福与尊严。
其次,人民的“尊严”来自于制度的完善。自由、平等和博爱是实现人的尊严的基本前提,民主、法治和宪政是实现人的尊严的重要保证。只有整个社会是公平正义的,才能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不受歧视,并享有尊严。
再次,人民的“尊严”来自于个体的自尊。保护和实现人的尊严,必须从每个人自身做起。首先我们每个人都要尊重自己,自爱、自重、自律然后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同时,只有尊重别人,他人才会尊重自己,也只有充分享受权利并认真履行义务的成熟的公民才能真正成为赢得社会尊严的主体。
最后,能否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与公权力的依法施行有密切而直接的关系。当政府权力被运用于保障公民权利,当权力运行更加透明,当公民的权利丰满坚实、公共服务健全均等之时,一个更有尊严、更加公正、更加和谐的社会也将随之来临。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生态移民
【背景问题】
(1)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综合司司长杜平,在2010年4月21日说,目前我国已经从贫困地区迁移出的生态移民达到70万人。
杜平在于银川召开的第二届中国西部开发研究联合体年会上说,我国西部有很多偏远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不具备“就地扶贫”的条件且扶贫的成本太高,只有通过移民才能解决他们的脱贫问题。
我国于2000年开始实施生态移民,计划将西部地区700万农民通过移民来促其脱贫。我国的生态移民坚持自愿的原则。在充分尊重民意、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基础上进行移民。此外,移民新村的建设不但生活条件要齐全,而且教育、卫生等都统筹考虑。国家还提出,一定要注意让移民有一个稳定的经济收入,要建立新的产业。各种政策要配套,比如土地的使用证、新的户口证,都让移民拿到手。真正让移民“迁得出、稳得下、富得起来”。
杜平说,目前我国政府组织的移民包括工程移民和生态移民。生态移民是为了保护一个地区特殊的生态或者让一个地区的生态得到修复而进行的移民。但生态移民目前遇到了一些困难,随着经济的发展,靠政府解决移民接受地的难度越来越大,生态移民的安置问题仍需要进一步解决。
(2)2010年7月16日,据相关消息,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的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将启动大规模生态移民,以加快治理石漠化步伐,巩固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黔东南州地处长江和珠江上游,森林覆盖率达62%,是国家28个重点林区之一,拥有自然保护区23个,是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但同时,黔东南也面临着开发与保护的矛盾,近年来,采取将兴林与富民结合,在石漠化生态困境地区重建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的方式,建立绿色银行,让荒山重披绿装。
从黔东南州政府了解到,为了保护绿色银行不被破坏,黔东南正在争取被纳入科技部、中国科协、国务院扶贫办的国家科技扶贫示范区,希望能够安排专项资金,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帮助黔东南实施易地扶贫和生态移民工程,对不具备生存条件的山区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对财政困难的地区,免除生态移民工程的地方匹配资金。
另外,黔东南正在探索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即按照森林生态保护者的投入成本、为保护森林生态功能而限制开发的机会成本,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等核定补偿标准,明确补偿主体、对象和范围,实施生态建设补偿,并争取从国家层面建立协调机制,建立跨地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尽快启动长江和珠江流域生态补偿。
(3)森林过度砍伐、山体千疮百孔,仅仅2平方公里的县城竟然挤下近5万居民并且还在增加……说到底,都是一种人与人争地、人与自然争利的不和谐画面。许多看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现场的地质专家都担心,在类似地形地貌很多的西部,下一个舟曲会在哪里。
到过舟曲的许多人都疑问,既然山大沟深、环境恶劣,何不将村民整体搬迁,生态移民到山清水秀、草长莺飞之地对于小部分人脱困脱贫,移民固然可以迅速起效;但笔者认为,移民只能是权宜之计,找到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相和谐的那把钥匙才是解决问题之本。
其一,往哪里移是一个大难题。西部地形复杂,本来留给我们生存的空间就不大,建设新的定居点又可能对本来就脆弱的环境造成影响。有人建议移民新疆或者其他地广人稀的地方,但生活习惯、民族传统等又会带来新问题。
其二,就像甘南州一位官员向笔者所说,舟曲当地老百姓人均年收入才1000元,吃饭取暖怎么能不砍树劈柴盖房子、修路就地开山取材也是迫于成本考虑。不解决他们的生存问题,搬到新地方还是一样要向大自然索取。
其三,很多西部山区险要之地,人类已经生活了上千年,只要尊重生态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丰衣足食的日子不是没有,怎么科技和经济进步了反而不行到要移民的地步。
一位舟曲村民曾说,那里泥石流历史上很多,但正是泥石流冲击扇形成的土地相对更加肥沃养活了祖祖辈辈。倒是近几年外来人口越来越多,房子越来越密,还都盖在泄洪区域,成为放大灾害的“人祸”,而许多外来村民恰恰是从周边环境更恶劣的地方“移民”过来的。
今年正值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周年,近期召开的中央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提出了推进西部经济社会向“纵深发展”的战略举措,在西部建立环境生态补偿机制也成为下一个十年新的战略目标。
【观点描述】
(1)“授之鱼不如授之渔”,如果生态移民可以成为村民通向美丽新世界的一扇窗口,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不断发展、提高,那么生态移民将成为保护区人民自我提升与发展的好时机。因此,生态移民不能盲目移,要在行动之前做好规划,解决怎么移、怎么安置等问题,使生态移民成为群众整合优质资源的发展机遇,成为群众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自觉行为。生态移民后,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珍稀濒危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加大社区共建的力度,使相互矛盾的两方面相互协调,早日走向双赢。
(2)“生态移民”或许是是从根本上,对偏远地区群众进行扶贫的可行之路“之一”,但是戴斌老师需要客观地说,只是“其中之一”,但不会是“唯一对策”。但是多年的实践来看,专家认为,我们需要解决移民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首先要解决好移民的生活、生产问题,通过金融贷款支持统一考虑,能享受低保和新农保等政策的尽量纳入范围;另外,生态移民点上的基础设施配套要完善,水、电、路、村部、商店和学校等各方面建设要跟上;对生态移民要进行农业技术培训,确保一户有一位掌握农业技术的人员;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各单位进行对生态移民的对口帮扶工作,齐心协力帮助生态移民。生态移民决不能“一搬了事”。
(3)生态移民的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所以主要的、唯一的标准就是被迁移者在原居住地是否已经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或者已经构成潜在的威胁。至于这些人的生活状况或者生产方式如何,不应该成为启动生态移民的主要原因。因为判断一种生产或生活方式是否合适,除了衣食住行这类客观标准外,还有这个人的主观意愿,包括民族、文化、宗教、社会、传统、心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在不违反法律,不影响他人,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任何人无权强制。政府和其他人不能越俎代庖,强制他们接受自以为先进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4)很多时候,生态移民虽然是不得已的选择,但移民是减少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破坏的最好办法。通过迁移或相对集中区域内人口,杜绝人类在生态脆弱区的开发性活动,把这些人力暂时难以恢复的区域设为“生态无人区”,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功能,使其先绿起来,这是从整体上保护这些地区生态环境最便捷、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可是,专家认为,移出去的人们怎么活下去,怎样才能活得更好,仍然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十二五”规划解读内需问题
一、“十二五规划”的提出内需问题
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这一提法与以往强调的“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有新的变化,更加强调了消费的重要性。因此,华图提示:广大公务员考生在内需问题上需要更加重视。
当前内需的主要问题:内需不旺
内需不旺是一个长久以来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问题。在拉动经济复苏和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目前的状况是,出口长期低迷,内需“一蹶不振”,只有投资“一支独秀”。2008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全国为11242.85元;占10%的最低收入户为4532.88元,占10%的低收入户为6195.32元,占20%的中等偏下户为7993.67元,占20%的中等收入户为10344.70元;占20%的中等偏上户为13316.63元,占10%的高收入户为17888.18元,占10%的最高收入户为26982.13元。2008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全国为3660.68元,低收入户为2144.78元,中低收入户为2652.77元,中等收入户为3286.44元,中高收入户为4191.25元,高收入户为6853.69元。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到,中等收入户及其以下的家庭均未达到平均消费水平。
二、内需不旺的主要原因
(一)高房价抑制内需
就目前一线城市的房价来说,早就高于一些发达国家大城市的房价了。世界通行房价收入之比,一般是3——倍,而在我国,竟然达到十到二十几倍。现在的楼市,已经彻底把中等以下收入人群赶出购房者之列,成了富人的游戏、资本的工具、财富的吸盘和投机、投资者的赌场。据中原房产调查,目前购房者60%以上为短线和长线投资客户。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投资型需求一旦超过了25%,房地产市场将对消费起到抑制作用。事实也是如此,没有购买房屋之前,谁也不敢消费;有幸成了“房奴”,谁也没有能力消费。
(二)现有的收入分配情况下,劳动者报酬的比例相对比较低
在GDP中,劳动者报酬的份额在逐步下降,比如说从1995年到2007年,劳动者报酬在GDP当中的比例从51%下降到39%。但是,同时企业盈余从23%上升到31%,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劳动者报酬在分配收入结构中有所下降。
(三)目前的收入差距比较大
有两个方面:一是农村与城市收入的差距比较大;二是高收入人群与低收入人群的差距比较大。
(四)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我们现在的医疗、卫生、养老、教育等等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群众对未来的消费具有不确定性。所以,有些人有钱不舍得花,为保证未来长远的支付。
三、解决内需不旺的措施
(1)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
(2)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3)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解除人民群众近期消费的后顾之忧,特别是要健全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
(4)要加大刺激农村的消费
(5)加强市场消费环境的建设,要改善市场消费环境,健全相关的法制,加强监督。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
2010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是应对挑战的应急之策,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必须因时而动,顺势而为,着力构建“一个载体、三个体系”。
2010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必须把“坚持三保、突出转型、强化态势”作为着力点,必须把“落实完善、创新机制、提高能力”作为关键环节,必须把“五项工程”和“七项行动计划”作为重要抓手,加快推进“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强化体制机制创新、人力资源素质提升、思想文化建设、社会和谐稳定、干部队伍建设五项保障,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同时,注重在发展中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为经济长期持续较快发展提供支撑。
第二,投资拉动、扩大消费、增加出口来,增强经济发展的均衡性。立足省情,在优化结构的前提下持续扩大投资规模,力求通过重点项目建设不仅促进经济增长,而且带动产业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同时,努力扩大消费需求,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逐步实现投资、消费和出口协调拉动。
第三,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来,促进“三化”协调发展。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局和自身发展需要出发,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稳定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同时,坚持把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动“三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第四,推动自主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稳固和壮大发展基础。同时,抓住世界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机遇,在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来,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改革开放作为实现科学发展、推进中原崛起的根本途径,强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坚持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通过改革开放破解发展难题、赢得发展机遇、拓宽发展空间。
第六,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作为扩大内需、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作为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时刻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公共资源配置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最幽默认真政府网站
【背景链接】
说到政府网站,公众的印象是大部分都比较正式,非常严肃,规规矩矩的,除了看相关的政策信息,很多人都不会经常关注。但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管理局网站,尤其是在留言咨询这个板块,不管网友的问题是多么五花八门或者稀奇古怪,管理员都没有置之不理,而是有问必答,而且口吻通俗易懂,幽默风趣,没有官腔,尽自己的能力去解决网友的困惑。因此被称为“最幽默但又最认真”的政府网站,这让大家眼前一亮。
【标准表述】
[观点争锋]
甲方:“最幽默政府网站”体现的是执政品格
“最幽默最认真”政府网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公共治理不妨多一些温和与幽默,而“有问必答”理应成为一种政府品格。多一些这样的及时互动,多一些这样的温情与幽默,就会赢得一份尊重。笔者认为,公共治理理应多学习一下这个“最幽默最认真”政府网站,理应改变一下以往冷冰冰、硬邦邦的老面孔,多一些宽容的雅量,多一些温情与敬意,能有意识地学会一点从容的气度、感知幽默的能力,这是一种应有的政府品格,也是公共治理和社会生活及国民成熟自信的体现。最幽默但又最认真的政府网站值得推广,最认真政府网站应该更多一些。
乙方:政府网站毕竟不是逗乐场所
政府的回答是否得当,第一位的标准是“有用”,能解决老百姓提出的问题。如果政府的答复“管用”,虽然语言表达枯燥,也不算大问题;反之,如果语言生动活泼,但却不能解决老百姓的问题,又有什么用?
[深层剖析]
让政府网站的回复也可以如此亲切,仿佛自己长辈般的答疑解惑,说到底还是以民为本,把百姓当做自家人。反观很多的政府网站,给大家造成门庭冷落的印象原因如下:
其一,更新速度是“千年等一回”,有人建没人管,有些地方政府网站的所谓“新闻”还停留在建站时,有的甚至官员早已“犯事”进了监狱,门户网站上还依然在岗。对于群众反应的问题受而不理,有问无答,该发布的消息没上网,该公开的信息找不到,群众的邮件无人阅,百姓的投诉无人看,难怪被称作“沉睡”的政府网站,唱起了空城计。
其二,表里不一,网站首页建的很漂亮,所有栏目一应俱全,但点动鼠标,要么打不开,要么一片空白,要么就是几年前废话。对待网友的问题咨询以不变应万变。再有的就是网站漂亮,更新速度也快,就是不允许有不同声音,只要有让当地政府或官员不舒服的话语,一律删除。
其三,比起不作为,有的政府网站也乱作为,比如“不洗脸”照搬其他政府网站的内容,或者网站有一大堆谈美女的文章,而政务信息栏目却是空空如也,甚至两个地方整个网站都是100%雷同,如此政府网站,怎能网络民心呢?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百姓的事儿难也难在认真二字,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管理局的留言咨询就是一扇通往民心的窗户,从“管理员”这个虚拟的身影中我们看到了“百姓有所呼,政府有所应”的真实心态,由此可见,正规并不等于打官腔,恰恰是低姿态的俯身才让我们看到高姿态的心态。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公众的安全感
【背景链接】
从足球打假反赌,一批“大鱼”落网,到扫黄风暴席卷,“天上”重回“人间”;从世博、亚运安保,筑牢“护城河”,到力保校园安全行动,当好“护卫天使”……过去一年,时时闪动金盾,处处照耀警徽。近日推出“2010十大公安„给力‟行动”,让人看到公安工作不是“浮云”,是相当“给力”。
“给力”的公安工作,能给人以安全感,也正源于此。当接送孩子时看到警车在学校门口巡查,当取钱时抬头看到取款机上方的防骗提示,当看到民警深夜还在街头查酒驾……正是这些点滴细节,让我们能够放心地把孩子送进学校,让我们能安心地把钱款汇给亲人,让我们能轻松地在街头漫步;正是这点滴细节,让我们时刻能感受到身边有强力的保护,让我们能建立起对公安工作的信任,产生弥足珍贵的安全感。
实际上,“给”的不仅是“力”,更是公众的安全感。所谓的安全感,是因为外部环境而产生的一种内心感觉。正因给力的公安工作,才有了良好的社会秩序,才有了公众对外界的掌控感和可预期感,也才有了放心、舒心的安全感。
【京佳点评】
公众是否有安全感,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作为一种主观的心理感受,安全感首要的前提是“信任”。如果没有对社会管理者的信任,谈何放心、舒心。我们看到,“严打整治行动”严厉打击暴力犯罪、涉枪涉爆犯罪、黑恶势力犯罪等违法犯罪,可以说是公众最痛恨什么犯罪,就重点打击什么犯罪;哪里治安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治哪里。正是这样的决心和态度,让公安工作能取信于民,也才让公众的安全感有了坚实的基础。
也要看到,在“权利时代”,公众已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还是一个个具体的个人。每个人都从眼见耳闻中进行判断,在安全感的取得上,同样如此。不管工作总结出现了多少激动人心的数字,也不管这些数字背后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安全感只能来自每个个人的切身感受。
“给力”的工作,也是时代的要求。细览人民网所列举的“十大”,可以看到,很多针对的是当前出现的新情况:电信诈骗可谓“新型骗局”,跨境诈骗更让人防不胜防;假发票造成财务管理的混乱,损害到公众的利益;酒后驾车也是机动车近些年来迅速增长带来的新问题……没有强烈的敬业精神,没有创新的工作方式,难以做好这些“必答题”。而公众也正是在这样与时俱进的工作举措中,感受到公安工作的贴心与效率。
实际上,公安工作还有很多“给力”的地方。技术的更新、社会的变化,让公安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复杂,同样也让公安工作的手段更丰富。这些新技术手段的运用,同样可以让公众去除疏离感、惶恐感,得到权威感、安全感。
给群众以安全感,是公安部门的职责。公权力来自公众的赋权,而公众之所以让渡部分权力,正是因为集合起来的权力,能提供个人需要却又无法拥有的公共产品,比如良好的社会秩序,比如内心的安全感。公安部门的“给力”工作,不仅是职责所在,也是最基本的行政伦理;公众的安全感,不仅是公众的心理需求,更是公安部门存在的原因。愿公安部门工作更“给力”,公众的安全感也更丰盈。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官员财产申报制度
【背景链接】
201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江西黎川县分别出台了《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黎川县新任科级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办法(试行)》等规定,规定均指出领导干部每年须如实申报个人财产及婚姻变化、配偶子女移民状况及有价证券、股票、基金等经济投资情况等。同时提出领导干部虚报瞒报可免职。
【标准表述】
官员公示财产,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焦点和关键,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一是大多数领导干部能够做到不谋私、不贪利,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做好公共管理工作。但是很多地方的人民任然不信任政府(基层政府),认为政府没有把国家的各种政策,特别是惠民政策真正贯彻实施,同时政府工作人员存在巨大“灰色收入”。进行任前财产公示能够真正让老百姓知道领导干部财产增减是否合理,这样也能真正消除误解,政府与人民才能团结一致,为社会和谐、国家富强处理出策。
二是监督方式的多样化一直是党和政府开展反腐倡廉的重要手段,任前财产公示使广大干部受到社会各界的监督,既是对领导干部的保护,也确保了反腐工作落在实处、取得实效。
三是对于领导干部任前财产公示,大家普遍是欢迎、期待的,也一定有着积极意义的。这对于推进开县反腐倡廉工作、建设好优质领导干部队伍以及促进经济、社会、政治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一、自主创新能力的涵义
自主创新是相对于技术引进、模仿而言的一种创造活动,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大体有三种主要类型,就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
二、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有利于发挥科技对经济增长的先导作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变,增强经济增长的动力;有利于强化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有利于推动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
三、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对策措施
第一,深入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的良好环境。
第二,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加快省科研创新基地建设,新建一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一批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及试验基地、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
第三,大力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切实落实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创新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机制,推进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加大对自主创新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加快推动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第四,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完善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实施可再生能源利用等12个重大科技专项,实施节能技术推广等10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推进一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设,组织推动社会发展领域科技研发和成果应用,抓好一批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大项目。
第五,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标准化和品牌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扎实开展国家级标准化项目试点工作,综合运用技术标准、质量监管、品牌培育等措施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第六,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制定实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深入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加强省级重点创新团队建设,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
第七,更新教育观念,贯彻因材施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创新思维和创造发明,鼓励个性发展,着力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八,完善鼓励和保障创新的法律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以健全的法律体系激励、规范、协调、保护创新创业行为,着力创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竞争环境。
第九,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与氛围,倡导和树立追求卓越、自主创新的勇气和自信,鼓励竞争,促进合作,宽容失败,崇尚理性质疑,坚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第十,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进一步形成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加快建设区域创新体系。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茅台的“涨”声
【背景链接】
享有“国酒”美誉的茅台,新年伊始在国内掀起涨价潮,愈演愈烈之势竟波及万里之遥的美国南加州。由于当地茅台酒价比国内价格低廉不少,近几周开始,多家华人超市的茅台酒一夜之间售罄脱销,一瓶不剩。
“中国制造”在海外被抢购一空,按正常市场逻辑来看,是件大大提升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好事,甚或会激发出爱国热情。而此次,肇始于国内的茅台抢购风,劲吹到美国,在CPI高涨的社会语境下,却透着一股不同寻常的味道。
【观点】
一、茅台酒涨价是“刮到哪里都是涨”的自主行为,缺少政府管控和干预。
继五粮液集团牵强而势利地以“满足消费者身份需求”为由涨价之后,茅台酒厂也不甘示弱,打着“统筹兼顾好国家、消费者、企业、经销商和投资者等各相关方利益”的幌子,自2011年1月1日起上调了产品出厂价格20%。撇开那些冠冕堂皇的借口是否正当不说,单单其作为国内高端消费酒品的代表,涨价与否完全凭兴之所至,自主决定,就在商业伦理上站不住脚。现在非计划经济年代,但也不能唯利是图,丧失底线,完全罔顾由此引起的中间商囤积居奇、公款消费水涨船高、行业无规则竞争加剧等社会问题。这理当被国家物价监管部门视为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及时予以警示和“亮剑”的,却至今不见谁出来有个郑重表态。至于茅台酒厂将组成10个工作组赴全国强推“限价令”,违者将撤职云云,属“自查自纠”性质,其目的应该是为了遮挡下舆论的质疑和政府究责,再相机行事。
二、“层层盘剥”销售体制致使海外茅台成“奇货”,会反过来助推涨价风潮。以在市面最受欢迎的53度飞天茅台酒为例,为什么每瓶出厂价格由499元上调到619元后,到了零售终端,会一路暴涨到接近1400元的天价?关键是国内酒企走的基本都是四级代理的营销模式,即全国总代、省代、市代到终端零售。出厂价之上,每层代理都会抽取10%甚至更多的利润;另外还有进酒店、商场的“包店”模式,酒水专供权被买断后,进店费、促销费,还有销售员、领班、采购等各个环节都有“油水”可揩,最后“羊毛出在羊身上”,还得由消费者埋单。而在国外,尽管所售茅台酒不多,但由于流通环节少,其价格比国内要低近一半,因此囤积渔利,不但具有可能性,更具有了必然性。近期海外人士纷纷携茅台回国,就足以证明。笔者担心这会助推国内的酒品涨价风潮,使市场更为混乱。
三、茅台“风”吹海外未必香。可以预见,鉴于需听命于茅台酒厂“限价令”的,只有其旗下的经销商和直营店,百货超市、烟酒店、餐饮等其他渠道多多,且无法加以约束,如果没有行政压力的介入,茅台涨价的趋势很难被抑制住。那种“国人喝的倒是高价茅台”的虚荣,其实来自于“被荣耀”,囊中羞涩的百姓被一点点褫夺消费“国酒”的权利,无论如何都会给一些人带来心理伤害。
要还市场以稳定、有序,需从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入手进行“追本溯源式纠偏”。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前提是要存在竞争型产品和市场;而茅台由于资源稀缺,以销待产,事实上已成为垄断性产品,任由其自行定价,只能让消费者逆来顺受,瞠乎其“外”。茅台涨价对全国物价形势的“示坏”作用,要远超“茅台变贵了”本身。茅台方面为涨价造势之时,曾炮制出一个“国家利益说”;作为企业可以巧舌如簧,为自己缺少责任感的行为寻找合理依据,但对政府管控部门而言,无论如何不应该受其“忽悠”。不健康的市场状况亟需改变。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天价过路费”的公信力
【背景链接】
河南农民时某因被指控8个月偷逃368万余元高速公路通行费,而被平顶山中院以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该判决生效后又峰回路转,其弟供述,时某是替其顶罪,法院决定重审此案。1月16日下午,“时建锋偷逃368万过路费判处无期徒刑”一案出现新的信息: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做出决定,认为平顶山中院在审理时建峰一案时,存在审查不细、把关不严等问题,判决结果损害了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的形象,损害了法律的尊严和司法的公信力,决定对相关审判人员予以责任追究。这个决定顺应了民意,扞卫了法律,有利于维护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的形象。
【观点】
“时建锋偷逃368万过路费判处无期徒刑”的审判明显存在着问题,判决引起这么多人质疑,反映了法官的素质、水平和专业知识存在漏洞。在人们眼里,法院法官是严格按照程序审判案子的,重事实重证据是最基本的一条。可从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的这个案子来看,不是那么回事儿。
这个事件给人们带来诸多思考,其中最直接的就是司法的公信力问题。一审判处“无期徒刑”公布后,引发了众多质疑,这时律师出来说“量刑合理”;14日又以出现“新的证据”为由,表示要对该案启动再审。这样的折腾实为罕见。在几天时间里出现反复,最后竟然闹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审查不细、把关不严”的问题,实在令人吃惊!如此情况,让人们还怎么相信法院的判决?法院是严格按照法律办事的,是定纷止争的,它的公信力甚为重要。如果把这一点也丢失了,那造成的危害将是巨大的。
然而,从去年对赵作海错案启动再审程序,到此次的司法问责,河南高院的及时纠错,不仅表明法院有勇气直面自己体系内的问题,也让我们认识到,尽管司法领域各司其职,尽管问题的出现原因很多,但如果每个部门都能守土有责,都能践行“群众路线”,摆脱利益羁绊、维护公平正义,不仅可以增强司法的公信力,也会让更多的人信任法律、选择法律。
当然也应看到,审判阶段出现的问题,许多时候根源未必在审判本身。审判只是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处于问题解决的下游。社会层面遗留的问题夹杂着法律层面上的困境,传导到了作为神经末梢的案件审判上。当社会纠纷中产生的矛盾不能得到及时疏导,累积下来的包袱有可能像“最后一根稻草”,成为司法难以承受之重。即使退缩到刑事诉讼领域内讨论,我们同样可以发现在案件的审查判断上仍未脱离“接力棒”模式的老毛病。除非有重大证据变化,否则后一诉讼阶段都是对前一阶段的确认和配合,纠错功能难以发挥。一旦侦查或审查起诉存在问题,错误地立案或起诉,考虑到未决羁押可能带来的国家赔偿问题,法院只能被动地作出有罪甚至罪重的认定。
偷逃过路费案的离奇判决,挑战了人们的日常性判断,稀释了社会对法院裁判的认同度。如何让审判沟通社情民意?就现行制度而言,检察院有人民监督员,法院有人民陪审员,实际上都能在沟通民意的基础上促进司法机关公正办案。只是,人民陪审员“陪衬化”现象,使他们并不能像制度预设那样参与重大案件的决策,而不参加庭审过程的庭长、主管院长等审委会成员却有实质上的决定权。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范围,也只限于检察院自侦的职务犯罪案件,而不包括普通刑事案件。其实,此类可能在社会上引起巨大争议的案件,恰恰最需要有随机选取的普通民众以自由、诚实和秉承良知的参与,并发挥其在合议中对案件的影响力,同时监督法官的审判过程。
只有坚持司法的人民性,司法制度才会有无限的生机活力;反之,偏离司法的人民性,司法工作就会陷入困境和险途。作为社会公正的“测震器”,司法的敏感神经能感受到许多社会问题的症结,因此也可以让更多的民众参与司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的质量,不断丰富人民群众感受司法的方式,正义的实现就会更加直观,法治的前景也会多一份希望。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被乞讨儿童谁来关注
【背景链接】
他们,每天饿着肚子被迫去向路人乞讨,为了能多讨几块钱,人贩子故意用刀子、用硫酸在他们身体上制造出累累伤痕;他们,有的是被拐卖,有的被父母遗弃,像牲口一样被鞭打、被驱使;他们的家在街头、在桥下、在田野,他们不知道世界上有“爱”的存在,他们的生活没有春天……
当媒体将“被乞讨”儿童——这群行走在社会边缘的孩子的滴血人生,一点点揭露给人们看的时候,除了难堪的沉默,还能说什么?
一直以来,对这一群孩子,我们的社会除了偶尔向他们投射几缕怜悯的目光之外,何曾为他们做过些什么?媒体报道说,有人看见疑似“被乞讨”儿童,向110报警,报警台挂掉电话;拨打城管举报热线,接线员答应派人过来看看,可1个小时过去了,没见城管执法人员前去调查了解情况。有保护儿童权益之责的有关机构都对此视而不见、无所作为时,还有谁能为这群沉默的受害者带来春天?
【观点】
儿童是我国最弱势的群体之一,因为他们发不出自己的声音。儿童受到虐待后,往往因为年龄太小,无法自己申诉。如果加害人是儿童的父母,或者儿童没有监护人,就更没有人为儿童说话。儿童虐待案件就会像没有发生一样,只留下沉默的受害者。社会不能对儿童虐待不闻不问,保护孩子的生存权应是第一位的,这需要民间的观念转变以及相关政府机构的持续努力。
目前在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与儿童相关的法律法规是综合性法律,对责任主体规定得并不明确,„谁都可以管等于谁都不管‟,影响法律的有效实施。此外,不仅责任主体不明确,更重要的是责任意识不明确。就拿上述媒体报道的疑似骗拐儿童举报难来讲,公安部门虽不是专司儿童保护的机构,但是对疑似骗拐现象的不闻不问,是不是失职;城管虽不具抓捕人贩子的权力,但单是从市容管理的角度,当街头疑似“被乞讨”儿童出现,城管即有追问、追查之责;其他有责任保护妇女儿童的机构,应当向有关司法、行政部门传递信息、吁请他们关注。只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谁都可以管并不等于谁都不管,而是从各自的角度共抓共管,多管齐下,焉有治理难一说?如果缺乏责任意识,即便是明确了职责,给予了权力,也不过是形同虚设。
中国有无必要建立一个类似美国儿童福利局的机构?关键在于需要一个统一的行政部门,对所有的儿童服务进行协调和监督。如苏格兰行署有权力协调与儿童福利有关的所有部门,包括教育、健康、警察、司法等;再如印度,虽然没有专门的儿童部,但是设立了妇女儿童发展部,能够起到牵头和协调各个与儿童有关部门的作用。在中国,操作上既可以是新的单独的机构,也可以是某个部委下设的司局,但这个部门必须有行政权力来协调与儿童相关的各种服务。
目前,我国的儿童保护工作实际上主要依靠公安部门,包括打拐、制止儿童虐待等工作,都是找公安部门。但是,公安部门不是专司儿童保护的机构,在儿童保护方面存在着“不告不理”的现象。共青团和妇联虽然有保护儿童的职责,但都不具有行政权力。现在,我国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设立了儿童福利处,但儿童福利处目前的权限只限于孤残儿童救助。因此,我国有必要建立国家级的儿童福利局,来切实保护儿童权益。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是孩子,也都会为人父母,自然界的动物尚知道保护幼小,虐待动物事件频发时曾遭受人民强烈谴责,那么,更何况人类这一智慧族群。只要心中存有一丝爱与同情,都会伸出关切的双臂,一如那个在街头狂打电话的举报者一样,给予“被乞讨”儿童力所能及的帮助。
“被乞讨”儿童是沉默的弱者,但他们始终能看见、听见。当他们因贫病被遗弃,因沦为乞讨工具被咒骂、被拳打脚踢,因社会相互推诿责任被当成空气视而不见,他们稚嫩的心灵可能也被播种下冷漠、谎言和仇恨。人们常说,儿童是社会的未来,这些“被乞讨”儿童群体,我们给予了他们怎样的现实?他们又将如何回报我们一个未来?
国家公务员网 www.gjgwy.net 2011-01-29 浏览:
13770 【大 中 小】 [打印本页]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物价调控中的民本利益
【背景链接】
中央自去年底出台一系列应对物价过快上涨的“组合拳”以来,我国各地的物价调控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整体物价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局面。但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未来物价上涨的压力仍然不容忽视。天气的频繁异常为产量的提升增加了难度,加之10年全球粮食供应下降,如果2011年主要粮食作物产量不出现显着增加,则会使得粮价进一步上扬。分解物价上涨压力,仍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刻不容缓、重大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实现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的双赢,必须在今后的政策调控时,尽力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防止力度不当现象的发生,兼顾菜农、菜贩、商家、居民等多方面利益的调整,尤其要在倾向农民生产的基本利益上做好文章,狠下功夫。
【观点】
众所周知,我国长期以来农村奉献的多,农民得到的少;农产品价格处于被低估的地位,相比工业品价格和城市工资的上涨,农产品价格涨得并不算多,农民劳作一年,收益十分微薄。有测算,菜农得到的地头收购价一般仅为零售价的20%—30%左右,实际利润就更少。作为一种公平的市场补偿,农产品价格保持小幅、适度上涨,有利于保护菜农种植积极性、增加市场供应,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近年来,农产品不断涨价,尤其是去年,“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等新词不断见诸网络,嬉笑间透出的不是褒义,而是无奈。
其实,农产品生产第一个环节的农民本该从这轮物价上涨浪潮中获益,但实际上接受调查的粮农、菜农都说没有感受到这轮涨价带来的好处。蔬菜产业利益分配不合理,中间商获取了蔬菜产业中间的大部分利润,零售商利润占流通过程总利润的比重高达50%,而菜农利润仅占流通过程中总利润不足15%。而副食品涨价有60%涨价利润到了流通环节手里面,只有10%到了生产环节手里面。无数的事实表明,农产品价格上涨,获益最多的还是流通领域。菜农由于缺乏市场信息,部分品种与市场衔接不畅,时常出现丰产不丰收及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的过剩。当蔬菜价格涨到高位时,很多菜农并没有蔬菜可供销售,无法获得高菜价带来的利益。
因此,政府应以农民为本,全面落实“国16条”、“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完善相对均等公平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物价调控的基本点和着力点,适当倾向农民利益,努力实现农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生产率提高同步,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弱势群体生活救助机制、价格补贴机制和农产品定价机制,让农产品的利润通过计划指导下的市场机制传导进农民的口袋,对农民丰产增收,确保农业健康发展、市民正常消费与和谐社会构建更有效。
在保证农民不吃亏的同时,政府调控物价还应让市民特别是低收入人群消费不吃力。对于城市低收入人群而言,物价过快上涨对日常生活造成了较大压力
总之,物价涨跌关系到多方利益,宏观调控也面临着多重困难,各级党委政府除应践行党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在短期内抑制物价过快上涨保障民生外,还应考虑春节,立足当前,着手长远,逐步提高以农民为主体的民众收入水平,增强民众的通胀抵抗力,努力实现各方利益和谐共生的“包容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