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出资25亿韩元购买作品 解决青年画家生计问题
出资25亿韩元购买作品 解决青年画家生计问题
韩国美术银行鼓励创作 本报驻韩国特约记者 吴建琳
一幅表现韩国民间活动的美术作品
韩国专业美术家协会去年的调查显示,韩国美术家们正过着非常贫困的生活。该协会的600多名会员中83%为大学毕业。然而,89%的会员收入不到每月105万韩元(约合1045美元),这相当于韩国普通四口之家的最低收入标准。96%的会员创作收入不足以维持家庭生活,不得不依靠其他家庭成员的收入。
为了支持生活艰难的美术家,鼓励青年画家的创作,给长期低迷的美术市场注入活力,韩国文化观光部决定设立美术银行,今年3月开始正式运营。韩国的美术银行制度,是由政府出资购入美术作品,然后以低价租赁给政府机关、使领馆、火车站、地铁站等公共设施,以及商品房样板间等民间组织或个人。这就使原先因预算不足而无法购入美术作品的公共机关有了展示的机会。作品除了用作办公场所的装饰之外,还可以用于巡展,普通的美术作品因此也有了接受鉴赏的机会。
根据听证会披露的计划,美术银行暂由国立现代美术馆主管,知名画家闵京甲(音译)任委员长,11名著名美术教育家、评论家、理论家、经营家共同组成运营委员会,并由运营委员会在本月内组织构建作品推荐委员会和作品购入审查委员会。
韩国政府今年预计从国库中支出25亿韩元,购入约300件美术作品。作品收集将主要通过竞拍购买、公开募集和推荐购入3种方式进行。这些作品将以购入价格的3%—5%的价格对外租赁,如果日后作品价格上升,再次出售的方案也在考虑之列。除了今年计划投入的25亿韩元之外,以后3到4年间,韩国政府每年还将投入20亿韩元,希望凭借此举改善韩国美术市场10年疲软的局面。
美术银行的设立,是韩国美术界强烈要求10年的结果。韩国艺术评论家建议,在选择哪个作品入选时,首先应考虑对国民的文化服务。
美术银行最早于1934年出现在英国,现在英国的美术银行等4家机关收藏品约为2万余件,法国美术银行收藏品7万余件,加拿大1.8万余件,澳大利亚9000余件。与它们相比,仅购入300件作品的韩国美术银行还只是初始阶段。《环球时报》(2005年04月18日第十九版)国际先驱导报前驻汉城记者高浩荣报道 日前媒体出现的韩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江陵端午祭”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及我国相关主管部门的辟谣,引起了重视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讨论。记者曾在韩国常驻,亲眼所见韩国人对传统文化及传统节日的热爱和重视。以这一事件为契机,认真地学习韩国重视和保护传统文化和节日,不失为正确的态度。端午节在韩国
韩国是我国在上千年的相互交流中形成了相似的文化和习俗——尤其是传统节日几乎完全一样,例如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等。韩国人称这些节日为“民俗日”。尤其是日前引起民间争议的端午节,韩国人过起来也别有本国风味。
端午节那天,韩国全国农民放假一天,表示播种已经结束,男劳力们可以喘一口气了,农村的妇女们则在这一天洗洗头,希望消灾祈福。不过,端午节作为全国性的“民俗日”在韩国已经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线,尤其是年轻人的视线。尽管如此,韩国的一些地方仍然盛行过这一节日,并把它发展成为当地的传统文化特色。韩国江原道的江陵市举办的“江陵端午祭”就是一例。这一“端午祭”不仅规模大,活动丰富,而且长期坚持,最终成为韩国的“无形文化财”(无形文化遗产)。
除了端午节之外,韩国人过春节也要全家团聚,晚辈向长辈磕头行礼,长辈发放压岁钱,其方式和中国无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韩国的中秋节,韩国人习惯地称为“秋夕”,这是一个“民族大移动”的节日。往日喧闹的汉城市似乎唱起了“空城计”,几十万辆私家车载着一家老小前往自己的祖籍地。一是全家团圆,二是祭扫祖坟。韩国人的祖坟一般都在山上,因此,祭扫祖坟被称为“上山”。韩国人把“上山”看得很重作为一年中最大的事情,即使有天大的事,也不能耽误了“上山”。韩国的“无形文化财”
与这些传统节日相比,韩国人更重视的是“无形文化财”。这些“无形文化财”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手工艺品等等。“无形文化财”在韩国保护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获得“无形文化财”的人和物都受到人们的尊敬和崇拜。记者虽未能亲赴江陵感受“端午祭”的盛况,但也通过其它场合感受到韩国人对“无形文化财”的那份尊敬和珍惜。■“释奠大祭”与雅乐权威
两年前的春天,记者曾在汉城著名的儒学研究教育中心——成均馆文庙大成殿参观过盛大的“释奠大祭”,纪念孔子诞辰2553年。韩国人称之为“祭孔”典礼。大成殿里供奉着孔子、孟子等39位圣贤的牌位。韩国许多著名的专家学者以及一些政府官员都出席了典礼。参加典礼的人都身穿孔子时代的服饰,成均馆大学的年轻学生则表演“文庙乐”和“文舞”。
“祭孔”典礼分为“释奠奉行”、“奠币礼”、“初献礼”、“亚献礼”等等,各种仪式虽然进度缓慢,显得有些拖沓,但非常庄重肃穆,有板有眼,严格按程序进行。主持“释奠大祭”的权五圭是韩国“祭孔”典礼雅乐的最高权威,被韩国政府授予“第85号人类文化人才”。这样的人才即属于“无形文化财”。
韩国的一位朋友曾对我说:“现在在韩国,基督教进了城(汉城市内到处是教堂),佛教进了山(寺庙大多在山上),你知道儒教在哪里吗?”面对记者的茫然,他自问自答地说:“儒教在人们的心里!”当天“祭孔”典礼的另一位主持者说,孔子的思想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韩国有将近80%的人信奉儒教,举行这样的典礼就是为了继承和光大孔子的思想。■执著的长鼓艺人
也是在两年前秋天,记者去韩国庆尚北道的荣州参观“人参节”,顺道拜访了一名专门制作民族乐器“长鼓”的民间手工艺人。这位手工艺人已经年过七旬,每天仍劳作不息。在老人的两间不大的屋子里,摆满了各种长鼓,以及木料和皮革。说起制作工艺,老人滔滔不绝,并且还让手把手地教我们制作的方法。他制作的长鼓全国闻名。尽管销量不大,甚至不能靠这门手艺维持生活,但老人固执地坚决不肯放弃。除了自身的爱好,政府所授予“无形文化财”的称号也无疑是老人坚守这份事业重要的精神源泉。■“南山祭”上的舞蹈
在汉城市中心有一座不高的小山,名称“南山”。山上树木郁郁葱葱,有一座电视塔,一座八角亭和几座烽火台。一个细雨菲菲的春日,记者在南山观看一年一度的“南山祭”。八角亭前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供品。在细雨蒙蒙中,一名身穿白衣、化着浓状的人手举香炉,轻移“莲步”,缓缓走上祭坛,放下香炉后焚香叩拜,然后翩翩起舞,舞姿舒展典雅。然而,韩国朋友却在一旁告诉我说,这是一位男子,他的舞蹈独具一格,属于“无形文化财”;其后几个表演者的舞蹈则颇似“跳大神”。但无论谁在表演,一群男女老少在雨中仍然看得有滋有味。“南山祭”上的舞蹈,潜移默化地起到了崇敬自然,保护环境的作用。尊重祖先,重视传统,尤其是重视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让人们在享受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喜悦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或许这正是值得我们向韩国人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