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广场舞在基层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浅谈广场舞在基层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摘要:本文以当前盛行的广场舞为落足点,探讨广场舞发展史、主要特征,以及针对层文化建设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等方面进行叙述
关键词:广场舞:特征:作用
广场舞又叫广场健身舞,它是集音乐、健身和形体舞蹈于一体的一种综合表演形式,般选用节奏较为明快,曲调相对简洁的音乐,活动地点大多在广场、公园、文化大院等地开展,适合人群较为广泛,男女老少皆宜,因此深受广大群众的爱戴。舞蹈艺术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它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是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并开创了广场舞蹈,并且发展了广场舞蹈,如今这种表演形式已经遍布在我国的各个角落,它来源于社会生活,产生于人民群众之中,人民群众在广场舞中不仅是创作者,还是最好参与者,同时也更好地推动着广场舞发展,如今广场舞这朵民间艺术之花已经扎根在老百姓的活之中并且根深蒂固了。因此,广场舞以纯朴、自然、真实感著称,更为贴近老百姓的生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广场文化已逐渐成为了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与代表,并且逐渐成为了大众的宠)匕,极大的备受关注与追捧
一、广场舞所具备的特征
在目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上升的今天,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也促进了农村人口生活质量的提高,这不仅拉近了城乡收入差距,也让更多的农村百姓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同时,在信息时代迅速发展的推动下,农村人们的视野也越发开阔,这就大大提升了农村群众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他们对自身精神生活的向往也越来越高,他们在农忙之余、茶余饭后也渴望着一种身体锻炼,心情h俞,自然健康的生活万式而我们的广场舞具备着特殊性、开放性、娱乐性、健康性、多样性等等特点,因此而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与喜爱
(一)广场舞在舞台万面所具备的特点
首先,广场舞在舞台万面具备特殊性,避兔了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的隔离,使表演者直接面对观众,这样既可以促进表演者与观众间的交流,又能给观众一种独特的感觉。其次,广场舞在舞台选择万面具备着开放性,例如:在广场、公园、街头或者在空地上均可,它在舞台万面具备全万位、开放性的特点。再次就是广场舞在社会贡献万面的特点。广场舞逐渐把人们的目光吸引到社会秩序中来,而且逐渐凸显以健身和娱乐为主要目的表演形式,这种形式最为朴实、直接、自然地表达出当代人的审美趣味,审美心态,并且也充分体现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同时广场舞在维护社会安定、促进和谐社会建等万面上也发挥了特殊作用。
(二)广场舞在表演形式上所具备的特点
广场舞自产生以来自娱性为主要特征。大家参与广场舞的目的不图名也不为求利,只是为了自我娱乐而已。表演者借助舞蹈形式来达到情感的抒发,这种艺术行为不仅可以使舞者内在情感得到宣泄,在精神万面也可以产生振奋与愉悦感同时也会给观赏者在精神万面带来满足感与享受感,从而使表演者得到了充分的自我表现与自我娱乐的机会。广场舞在艺术形式万面虽然是丰富多样,但在每种形式中都存在着独特性与共同性。它从最初的个人行为发展到后来的团体行为,又发展到运用扇子、长稠等道具的表演形式,无论从美感万面还是表现力万面都有发生了巨大的进步,也因而逐渐成为了民族文化的标志。根据民族的不同,生活环境的差异,文化意识的差异,以及地域风俗的区别,使广场群众舞蹈文化活动产生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三)广场舞在表演者万面所具备的特点
首先广场舞它属于集体舞种,而且它是一种参与性较强的艺术表演形式,这种以集体舞出现的舞蹈形式它在参与人数万面,一般在数十人至数百人之间,表演场面一般追逐壮观、热闹、活跃、自然。其次广场舞的适合人群比较广泛,从青少年到中老年都为它青睐,虽然参加者大多数是中老年妇女,但在参加者的年龄万面没有局限
二、广场舞在基层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如今广场舞不仅盛行于城市的大街小巷,还流行与基层的街头巷尾,同时还为繁荣基层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广场舞有助于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繁荣
广场舞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形式,它在繁荣群众的文化生活,营造和谐文化氛围、突出强身健体的意识、满足群众自娱自乐的目的等万面都扮演了重要角色,虽然广场舞不受表演场地、服饰、时间、设施及水平等条件的限制与制约,但它在调节人们的身心、陶冶人们的情操、促进人际的交往以及激发人们活力等万面丝毫不输给其他群众文化形式,因此,广场舞是群众文化特点与内容的综合体现,也是群众文化活动的最佳平台。
(二)广场舞可以促进和谐群众文化的构建
广场舞以服务群众为根本宗旨,以内容积极向上、健康和谐为发展宗旨,以大众喜闻乐见为形式的主旋律,最终以赞美和弘扬的全新面貌呈现在大众面前,它为了更好地培养群众正确的行为习惯、高尚的道德素质、合理的价值取向与良好的城市形象,而成为了展示地域文化内涵和突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同时,这种广场文化形式在弘扬地万精神,赋予群众文化生命力,激励群众凝聚力等万面也同样发挥着良好的社会教化作用。我们还可以借助广场舞对外宣传改革开放的成果,来推动经济与文化的相互激励、协调发展,为更好实现群众文化的跨越性目标,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和谐群众文化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广场舞可以普及农民群众的舞蹈教育
近年来,人们在关注生活质量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自身的艺术修养,所以在广场舞生气勃勃、生意盎然的促使下,舞蹈教育事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人们生活中的舞蹈元素与舞蹈词汇越来越丰富,促使舞蹈向多元化发展,并且推动全民性舞蹈艺术教育的普及与实施
(四)广场舞可以增强了农民群众的健身意识
广场舞属于通俗舞蹈,其舞蹈动作相对简单,学习起来也比较容易,人们通过舞蹈的参与,四肢、肩胸、腰脊、头颈等全身多部位都同时得到了体育锻炼,在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缓解身体的疲劳万面都有很好的帮助。因此,随着广场舞在农村的深入发展,其健身的效果逐渐被大家体会与认可,如今大家对体育运动的参与热情和健身意识也越来越强烈。
总之,在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过程中,广场舞已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并且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与爱戴。如今活跃在祖国大地各个角落的广场舞,已逐渐成为了人们生产生活中一种不可或缺的风景
参考文献: fl]易红武.《广场群众舞蹈文化现象发展特征研究》fJ]焦作大学学 报,''.006(0-}).「2]李少奇,邹子为,陈以at-《广场健身舞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 用、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009(19).12
第二篇:孝德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孝德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王 浩
3月份集团公司开展了孝德之星的评选活动,并组织全体员工召开职工大会,听取了由各个单位推荐上来的孝德之星候选人做了事迹汇报。我感触颇深,为此我对孝德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观念,也是延续数千年下来的一种言行与礼仪。孝狭义说是尊敬长辈、孝敬父母;从广义来说,就是一种感恩的情感,感激自然,感激社会,感激祖国,感激所有帮过自己的人。孝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社会如何进步,社会文明如何发达,这种美德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在刚过去的“清明节”上坟扫墓等祭奠的活动,不但是生者对死者寄托的哀思与缅怀,更是孝道文化的内涵与具体表现。
集团公司一直把孝德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手册》中就将孝作为企业文化理念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在集团公司厂区内的石刻、灯箱等环境设施中,还是在组织的于丹《论语》、国学大师翟鸿燊《大智慧》讲座以及《弟子规》等各类培训中,无不提到孝德的重要性。集团公司编印的《企业文化手册》目的是要让我们学会如何做好人、如何做好事。百善孝为先,孝道是做人、做事最根本的基础和准则。因为只有孝敬父母才能家庭和睦;只有家庭和睦才能社会安定;只有社会安定才能经济繁荣;只有经济繁荣才能国富民强。孝德文化是建立人际和谐、家庭和谐以及团队和谐的重要元素之一,只有公司内部和谐了,才能
更好的发展公司的自身利益。将孝道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提倡孝道,构筑孝敬父母,慈爱子女;孝心爱心,和睦温馨氛围。每年三月份评选孝德模范之星,并充分利用《应理之光》、《简讯》等各种形式大力传播和弘扬孝德等事迹方面的报道,倡导树立慈父、慈母、孝子、孝女的楷模,强化全集团公司的“孝德”意识,不仅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得到传承弘扬,更是突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集团公司倡导德才兼备,以德为重,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不能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员工,对工作的态度也只能是敷衍了事,也不可能会对企业忠诚,更不可能回报公司、社会。不讲孝道和没有感恩意识的员工放到企业的重要岗位是不合适的,甚至会给公司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因为这样的人绝对靠不住。对于企业来说,员工的技能和责任心尤为重要,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责任心,而孝心和爱心最能激发人的责任心。无论从事任何岗位,只要有了孝心和爱心,就有责任心。也只有真正的责任心才能促使员工提高技能,减少和避免工作失误,从而使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
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以“孝”的清流来净化员工内心世界,和谐公司内部同事之间的关系,升华同事友情,培养和维护与用户之间关系,是孝德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尽孝之人越来越可贵,做事先做人,人做对了才能做对事。弘扬孝德文化,把其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应该继续把孝德文化继承传承下去,使集团公司各项事业更好的发展。
第三篇:论安全标语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论安全标语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区家为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地勤服务有限公司汽修部
【摘要】 安全标语因其通俗易懂、简洁精炼,能够在理智上启发人、在情感上打动人的特点,成为员工喜闻乐见的一种宣传形式,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是安全文化建设上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关键词】 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标语 安全意识 安全管理
安全就是保障,安全就是效益,安全的意义深入人心。安全教育培训是企业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防止或减少事故发生,保障员工自身安全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我国历来重视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安全生产法》等国家法律法规中明确提出应加强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2]。时时事事要讲安全。国家颁布了《安全生产法》,以法律的形式强制要求每个部门、每个人要讲安全。安全要靠法律,要靠制度,要靠安全科学技术,而我觉得安全更应该形成一种文化。企业应该把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这样才能使安全深入人心,做到防患于未然。而安全标语因其通俗易懂、简洁精炼,能够在理智上启发人、在情感上打动人的特点,成为员工喜闻乐见的一种宣传形式,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是安全文化建设上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一、安全标语的重要性
(一)、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是要倡导安全文化理念
以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历史教训表明,伤亡事故高峰的遏制主要面临着安全管理体制、安全科技支持、全员安全文化素质三大难关,前两者取决于公司的决策力和宏观调控力,而后者有赖于全体员工对安全的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对安全宣传教育的投入和参与程度。
“安全第一”的道理谁都知道,但真正做起来就困难了。关键在于全体员工对安全的深刻理解和真正重视上,归结到全员安全文化素质的提高上。作为民航企业,只有将安全文化引入管理之中,才能使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安全文化既包括为实现安全与健康的工具设备、物质文化范畴,还包括安全哲学、安全生命价值、安全科学、安全文艺、安全行为规范、安全法规、安全教育、安全伦理、安全习俗等精神文化的范畴。只有深刻理解安全文化的内容,才能在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上有所提高,才能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只有加强了安全文化建设,提高了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质,安全文化氛围才能形成,才能真正做到安全第一,才是预防事故的高明之举。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和活跃因素,在这个意义上讲,搞好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就是实现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实现安全生产必须倡导安全文化理念,致力于全民安全文化素质的提高,为安全生产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安全文化建设是提高全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操作技能的主要途径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提高全员的安全文化素质,而提高全员安全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就是加快安全宣传教育步伐。管理心理学认为,意识是高度完善、高度组织的特殊物质,它反映了人脑的机能,是人类特有的、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意识又反过来对物质发展过程产生巨大的影响。意识是人们经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多次反复形成的。我们的安全宣言就是从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出发,经过不断的视觉提示来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从而根据已形成的安全意识对潜在的危险行为做出判断和潜意识的“抗拒”,进一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标语又是安全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可以起到警示、鼓动等作用。一条好的安全标语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近年来,在不少部门、行业、企业中,出现了一些既反映本职工特点,又反映安全生产普遍规律,为职工津津乐道的标语,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以强化安全文化建设为切入点,营造浓烈的安全文化氛围,促使员工确立牢固的安全意识
安全管理主要是人的管理,其最好的方法是运用安全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成为员工的思维框架、价值体现和行为准则,使人们在自觉自律中按正确的规定程序和要求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安全文化的建立和发展主要依靠宣传和教育培训。安全文化就是企业的安全意识、安全目标、安全责任、安全素养、安全习惯、安全科技、安全设施、安全监管和各种安全规章制度的总和,其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保护人的健康,珍惜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并在企业的安全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激励、凝聚和规范作用。企业安全文化是全体职工安全素质和良好习惯的体现。
二、安全标语推广现存问题
安全标语是安全宣传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可以起到警示、鼓动和激励作用。条好的标语,不但折射着时代精神,也体现了管理的方向和智慧。然而,就目前大多数安全生产标语来看,笔者认为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安全标语发展滞后,更新慢。
不少生产区域的标语设置比较早,不仅标语本身破旧严重,而且内容上也比较陈旧,尤其是长时间的悬挂,已造成视觉疲劳,起不到应有的警示与鼓动作用。当然,这可能与我国当前安全生产工作重科技研究,忽视人文建设有关,导致安全生产理论建设落后于实践工作。因此,有关部门要加强安全标语的管理,做到经常性的更新,以增强其时代感和视觉冲击力,发挥应有的警示和鼓动作用。
(二)、安全标语缺少人情味,员工接受性差
有一些安全标语为了增强其威慑力,往往内容比较呆板,严肃过头,有一种教训人的感觉,使人反感,并引起不悦。这样不仅起不到警示作用,反而让人在一种不愉快的状态下工作,最终影响到安全生产。所以,在安全标语设计的时候,要把受众放在一个平等的地位,要从人文关怀角度出发,体现尊重人、爱护人的思想。也可以通过安全标语征集活动,让员工自己来撰写,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自我检查、自我教育和完善的过程。总之,安全标语要有人情味,要通过一种“润物细无声”方式感染员工。
(三)、安全标语大而空,缺乏可操作性
有些标语缺乏实际操作性,例如:“彻底杜绝隐患”、“实现零事故”、“杜绝三违”等等,众所周知隐患是绝对存在的,这些标语只能代表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和理想追求,在现实中是无法真正实现的。一味强调不可能达到的目标,会让人们对安全工作的目标定位感到茫然,对当前工作成绩的评价出现偏差,误以为干好干坏都一样,甚至出现一种安全工作要凭运气的想法。
(四)、标语定位要准确,不能生搬硬套
有不少安全标语来自文件摘录,但是放到具体的生产区域就显得空洞、缺乏针对性,像“安全重于泰山”、“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等等。作为特种车辆维修部门,我们车间现存各种不同的举升、拆卸工具,如何有效地提醒员工有效避免在设备使用的过程中的安全,需要的不是这种生搬硬套的“摆设性”标语。而是需要一种切实有效的警醒标语。例如,我们常常在马路的三岔口可以看到类似的标语“马路如虎口,珍爱生命”、“一慢二看三通过”。很明显前者不及后者的警醒作用大。大家都知道处于三岔口的危险性,但是它没有明确,为了安全,我应该怎么做,才能保证安全。
(五)、标语设置要科学,不能应付性张贴“大字报”
有部分企业,在每年的全国安全月里,应付性地张贴“大字报”式的安全警示标语。往往不考虑这些标语所设置的区域、场合是否合适。这样子的标语,有时不但不能起到警醒的作用,甚至会起反作用。事实上有60%以上的事故是违章造成的,如果在员工违章前,有人加以提醒,事故也许就能避免。但由于安全管理人员力量有限、工作地点、工作时间等原因,这些“提醒”往往不能够做到“及时”,而标语恰恰可以起到这个作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编外安全员”。所以,在设置安全标语的时候,要注意场合,要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本区域可能发生的事故,设置警示性标语,使每个重点区域、关键场所都有这样一个 “编外安全员”。
三、安全标语设置的一些建议
(一)、安全标语的内容、设计要有创意
在设计安全生产标语的内容上,要观念更新、与时俱进。要从人的需求上出发,把关心员工、理解员工、尊重员工、爱护员工作为安全生产标语建设的基本出发点。要研究如何采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式方法,适应员工的心里和文化需求,增加安全生产标语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从而避免居高临下式的空洞说教。使安全生产标语真正让员工想看爱看,进而提高其思想觉悟。
同样,在安全标语内容的表现形式上,也就是标语的图案设计上也要创新。干瘪瘪的大字标语已经滞后,同时容易产生视觉上的疲劳。应该将标语文字,结合一些图片,设计成一些创意的挂图或者漫画。这样子更能引起员工的注意,加深印象。
(二)、加大安全生产标语的宣传力度
企业应该开展多种多样的安全生产标语的宣传活动,而不是自上而下强压式的推行、张贴。那样子往往得不到最佳的宣传效果,有时甚至适得其反。应该注重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中,让员工可以亲身参与到其中来,扩大影响力。比如开展安全生产标语创作评比、标语牌展示设计、标语演讲比赛等等,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引导和启发员工从各项文化活动中切身体会到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使员工从自身心底尊重安全、敬畏安全;从“你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群策为之则无不成,群力举之而无不胜”要时刻注重安全环境的熏陶,努力营造一种安全的企业文化氛围,使人们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加大安全生产标语的宣传力度 环境熏陶人,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很好的环境对企业文化的宣传可起到极大的辅助作用。所以凡是企业文化建设好的企业,各个部门都有相应的企业文化宣传标语。文化氛围特别浓厚,企业文化是积极的,具有独特功能的文化,它能从根本上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每个员工都能树立起对企业的忠诚感,使企业的工作道德规范能真正成为每个员工的工作规范。促成企业和员工的命运为共同体的整合力量,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质量意识决定企业命运,积极的企业文化的核心也就是“以人为本”!因此企业的管理者要把安全生产标语建设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确立安全生产标语建设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其在安全生产中的特殊作用,为企业搞好安全生产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结语
安全是企业能够正常生产经营的基础,是企业能够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根本保证。总之,安全标语是一个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状况的一个缩影。安全标语一定要符合当前人们的心态,并应用当前各种社会人文研究成果,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我们的安全宣言就是从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出发,经过不断的视觉提示来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从而根据已形成的安全意识对潜在的危险行为做出判断和潜意识的“抗拒”,进一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国安全生产协会注册安全工程师工作委员会.安全生产管理知识[M].北京:社,2008
2、国家安监总局.中国安全生产发展报告[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工作单位: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地勤服务有限公司汽修部
职务:特种车辆维修工
联系地址:新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空港三路横四路汽车维修部
邮政编码:510470 联系电话:189*****236
邮箱地址:189*****236@163.com
第四篇:文化自觉下的广场舞
探求文化自觉下的新型广场舞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以及城市规模的不断发展,城市里出现了一个群体,那就是每天清晨和傍晚都要跳舞的大妈、大爷们,他们听着节奏欢快的音乐,跳着简单的舞步,成为城市乡村一道风景。广场舞的舞种比较丰富,舞队少则十人,多则上百人,在公园、小区、广场这些城市公共空间随处可见。他们兴致勃勃、其乐融融地享受着舞蹈给她们带来的快乐时光。这种现象几乎遍布了全国每一个角落,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呈现一派方兴未艾之势。曾几何时,广场舞还代表中国文化到欧洲一些国家作为文化年参加交流演出,一支支广场舞队是和谐社会的亮丽风景线。
广场舞将传统舞蹈给人们带来的美感与体育运动带来的健身功效结合在一起,既体现出舞蹈的审美情趣,有利于满足居民的文化生活需求,又表现出健身运动的强身功能,有利于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提供了一个沟通交流平台,有利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因其具有健身性、娱乐性、简捷性、沟通性等特点,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而得以迅猛发展。广场舞的兴起也从一定程度上摒弃了麻将、纸牌等赌博的恶习,在弘扬民族文化、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减轻政府和家庭医药费负担等方面,都有着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作为社会发展衍生物“广场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广场舞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
城市里的社区划分主要是以街道、住宅小区为基本单位。城市里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是集中在社区里进行的,社区里的人们通过共同生活、共同劳动而相互熟悉,形成共同的社区意识。社区意识就是人们对所在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参与感。广场舞就是人们社区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大妈、大爷们通过跳广场舞逐渐形成对社区认同感、归属感和参与感。通过这样的活动他们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可以形成相互帮助、相互照应的亲密情感联系。
广场舞在民间人气急剧增长,开始发展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广为传播。而围绕广场舞展开的讨论也越来越多,如何寻找健身与噪音扰民的平衡点,更是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城市中有限的公共空间资源,不同群体有不同的诉求,如学生要学习、居民要安静、老年人想健康和适当地娱乐与社交等。这些诉求单独来看都是合理的,但集中到一个公共空间,就会不断引发群体间的冲突。公共空间不是哪一个人的空间,也不是哪一类人的空间,城市公共空间的公共性就需要全体公民要有公共空间的意识,共同自觉维护好这样的公共空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基本素养。广场舞是群众自发的文化现象,其发展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
一方面是场地管理没有明确规定。广场舞是一种群众自发的文化活动,承办者不需要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申报,政府部门也没有加强引导和管理,对场地地点的确定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则,导致随意占地和争抢“地盘”现象的发生,而一些想扩大规模的却因实际条件不允许而无法实现。
另一方面,噪声扰民影响居民休息。广场舞场地大多在人口稠密的繁华闹市区和居民小区的休闲场地,运动时间大多在清晨或晚饭过后,而这个时段里不参加锻炼的居民大多在家休息,所以那些对于跳舞者来说动听的广场音乐,对他们来说便可能成为噪声,就可能引发矛盾纠纷事件。尤其是有的广场舞夜晚活动时间过长,对人们休息和学习带来一定影响,遭到一些人的发对。
三是人身财产安全存在隐患。广场舞活动场地大多都是人流、车流量比较大的地段,有些甚至选择在路边,因此跳舞者的人身、财产安全便存在重大隐患。这些地方一旦发生事故,人员疏散便成为难题;同时,人流量大的地方往往也是扒窃案件多发的地点,而广场舞活动时不少人会脱去外衣,精力也集中在跳舞上,更是给扒窃人员以可乘之机。
此外,收费现象更是需要引起重视。关于跳舞收费问题,有人赞成,因为需要购买音响设备;有人反对,因为广场、公园属于公共场所,私人无权收费;也有人质疑,主要是该不该收费和收费的标准是什么。调查发现,跳舞收费其实已经是一个“潜规则”。对此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要防止组织者借此牟利,增加群众负担。庞大的广场舞群体,却长期没有得到社区乃至政府的重视,广场舞基本上处于一种无序的发展状态,大多是老百姓自发组织、管理和演出。社区缺乏相应的管理人员来协调他们之间出现的种种矛盾。如一个广场、公园就有很多个舞队,他们的声音一个比一个高,混杂在一起让人听起来十分难受。社区应该有专门的文化管理员来协调处理这些问题,可以制定相应的时间表,让他们每周轮流来跳不同的舞蹈,声音控制在一定分贝以内。社区在精神文化建设上要有很大的作为,以社区为单位的精神文化生活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社区要充分利用好各方资源,把社区文化活动组织做为一件考核社区干部的重要指标。
广场舞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成为了一种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它一方面反映着城乡社区的完善程度,一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的生活满意度,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和象征。据统计,全国有超过一亿人跳广场舞,且被越来越多的不同年龄层次的人肯定。鉴于广场舞的积极意义和快速发展趋势,建议将其纳入民生工程来抓。具体应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认真履行政府职能。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提高对广场舞这一广场文化活动项目的重视程度,认真履行政府职能,推进广场舞健康发展。文化部门作为指导单位,要加强对广场舞类型、特征等研究,积极做好引导。体育部门要将广场舞作为群众健身性体育项目纳入整体工作规划,大力加以扶持。规划部门要在新建社区、住宅集中区留有空间,为广场舞提供场地。建设部门要搞好绿化和场地建设,搭建好舞台,创造美好环境。
二是大力支持,积极创造有利条件。要在场地上给予支持,整合、利用各种有利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公园、广场等公共资源,加大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力度,特别是教育系统体育场地的开放,使老百姓“舞有所场”。要在业务上给予指导,加强广场文化研究,不断创新广场舞种类和形式,同时注重培训广场舞骨干分子,努力建设一支广场舞优秀舞手队伍,使其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要在财力和物资上给予帮助,投入资金修建和改进广场舞场地,扩大绿化面,完善照明设施,配备音响、录音机、扩音器等放音设备。
三是加强管理,努力促进健康发展。可考虑以街道、社区、镇村文化站为主管单位,安排专人负责广场舞活动管理,待条件成熟时,也对广场舞站点进行登记规范工作。成立广场舞协会,制定协会章程,建立组织制度,加强管理,促进广场舞健康发展。组织居民代表、广场舞代表、相关部门共同制定广场舞公约,对广场舞活动时间、音响音量等进行明确,防止扰民问题引发矛盾纠纷,营造和谐局面。
四是注重引导,大力营造良好氛围。相关部门要从促进群众身心健康发展的高度,大力宣传广场舞的重要价值,通过开办专栏、举办讲座、播放公益广告、制发图书音像等,努力营造广场舞健康发展的浓厚氛围。积极开展广场舞演出和比赛活动,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加强广场文化活动交流,不断提升广场舞的层次和水平。
当前,我国部分社区本身是有活动中心,但是他们却以各种形式出租给私人进行书法、晚托班、瑜伽馆等营利性经营活动。有的公共文化娱乐设施也不适合老年人,跳广场舞成了他们文化消费的最佳选择,也只有在这样的活动中才能满足,他们的心理诉求。年纪大了退休在家,子女白天工作、小孙子要上学,他们无事可做,很孤独。需要跳广场舞来充实他们的生活。今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更加迫切,需要社区里组织更多的专业老师进行科学指导。让社区的教育功能、服务功能、安全稳定功能全面发挥作用,形成一种长效的管理机制,社区文化宣传员,定期做好教育培训,合理地组织好、规划好广场舞队的训练时间,化解社区居民之间的各种矛盾。让大爷、大妈没有后顾之忧,健康快乐地舞蹈。
有城市必有广场,有广场必有广场舞。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曾指出:“广场舞成为大妈的艺术爱好,她们相互扶持、共同提高,不但对身体有好处,也有了心灵寄托,这是一件好事。正如蔡元培先生主张的“以美育代宗教”,使她们有了精神寄托,有了心灵关怀,不孤独。”他建议,政府应该对广场舞加以扶持、规划,将其纳入到文化建设当中,比如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推出指导性曲目等,在大型、稳定的大社区,倡导成立广场舞自治自律组织,避免扰民。政府不仅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广场舞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起舞;社区也应该发挥其长效的管理和服务功能,全心全意为大妈、大爷们创造好良好的环境,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有公共空间的意识,带着公共素养来起舞,相互谅解,才会有助于社区不同群体的和谐相处。民间的舞蹈高手、学校的舞蹈专业学生和老师,也应走出家门、校门,对广场舞队伍进行专业指导,帮助大妈更新曲目、舞种,让广场舞更具观赏性和吸引力,更受居民欢迎。
1997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文化自觉”概念,即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里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他将“文化自觉”的要义归结为四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他认为,中国文化的特质之一,就是“能想到人家,不光想到自己”;“设身处地,推己及人”。有了这样的“文化自觉”,广场舞才能“舞”出和谐,真正成为城市广场的动人风景。
第五篇:充分发挥妇女在广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精)
充分发挥妇女在广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珠海市妇联开展广场文化建设情况综述
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珠海市妇联积极主动承接政府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结合妇联实际,充分发挥妇女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参与热情高,参与比例大、面广等优势,在先进文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00年以来,珠海市妇联根据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各个时期的重大活动,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开展了主题鲜明、健康向上、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形式多样、群众积极参与的广场文化活动591场次,参加演出人员9万人次,观众82.5万人次。广场文化活动在宣传妇女、联系妇女、教育妇女和推进妇女参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的重要作用。珠海市妇联也因为组织、策划工作出色,多次被评为市文明单位、市广场文化活动先进单位,在2005的珠海市万人评政府机关考核中,市妇联被评为优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大力开展广场文化活动,发挥妇女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000年3月,珠海市在进行专业文艺团体体制改革的同时,市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要求我市9大人民团体充分 利用文化广场,定期举办各具特色的群众性活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随后,市委下发了《关于加强人民团体文化广场活动的通知》(珠委办[2000]39号),成立了文化广场活动检查评比委员会,制定了检查评比办法,并向各人民团体每年划拨专项活动经费。6年来,市妇联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市委宣传部的工作部署,力求创新,紧紧围绕发展与稳定这个大局,突出“妇”字特色,做好“家”字文章,立足广场,深入社区、农村,认真开展健康向上、寓教于乐、贴近群众、形式多样,群众参与面广的广场文化活动,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妇联特色的广场文化精品项目。
一是配合市委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和世界经济发展宣言大会、珠海国际航展、珠海经济特区建立25周年、珠海妇女第六次代表大会等重大活动举办大型主题晚会。为配合“珠海文化盛市”建设,举办“海之韵”珠海民歌汇演,使民歌这一珠海珍贵的民间文化瑰宝得到发掘和利用。
二是结合春节、“三八”妇女节、劳动节、六一节、建军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深入社区、农村、军营、工业园区和在建项目工地等,举办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三是举办突出妇联特色的多种文体活动。如举办庆“三八”妇女健身操展示、门球比赛,农村、社区妇女学校、外来女工流动学校、巾帼文明岗文艺汇演等等,使妇女群众真正成为广场、社区文化活动的主角。
二、抓品牌,增强家庭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通过活动来吸引、教育群众,活跃思想、丰富生活,是妇联工作的一个传统。为了促进家庭美德创建工作,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满足我市广大家庭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倡导健康向上的家庭新风,各级妇联组织积极与文化、宣传、纪委、教育、卫生、环保等部门密切配合,以提高城乡家庭成员思想道德素质为主旨,自2000年至今,市妇联已成功举办五届家庭文化节。家庭文化节以其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等特色,深受群众欢迎,成为我市家庭美德创建工作中的品牌活动,成为宣传弘扬家庭美德的载体和家庭文化建设成果展示的窗口。如2004年的第三届珠海家庭文化节以“创造新生活,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突出了家庭学习的理念,根据不同职业层次不同年龄群众的需求,设置了“十大优秀书香之家”、“学习型家庭”评选、家庭棋赛、摄影比赛大赛等系列活动,大力营造家庭学习的氛围。2005年的第四届珠海家庭文化节,以“创建文明家庭,共建和谐珠海”为主题,倡导建设廉洁诚信家庭、学习型家庭、平安家庭、健康家庭、环保节约型家庭为内容的五型家庭,举办了电视主题晚会、大型报告会、电视知识竞赛、儿童图画趣味填色大赛等活动。2006年的第五届珠海家庭文化节,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平安和谐家庭”为主题,通过举办“爱在家园”和谐家庭系列活动、“健康法律伴我行”家庭健康系列活动、“亲情桥”系列活动等各种人们喜闻乐见、丰富多 彩的活动来推进家庭文化活动的深入发展。
目前,家庭文化节已成为我市开展家庭美德建设的有效载体,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家庭文化建设品牌。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以来,市妇联共下发各类倡议书、家庭文化节宣传海报、单张7万多份,吸引了4.8万户家庭参加文化节的各项活动,参与的家庭成员达22.2万人次,有2600多人在各项活动中获奖。通过家庭文化节评选出来的先进家庭、个人,参加广东省家庭文化节多项评比、竞赛项目取得喜人成绩。
为了提高广场文化活动的吸引力,扩大群众的参与面,实现“让广场的灯光亮起来,让群众跳起来的”目标,我们注重吸收社区业余文化团体、家庭参加演出,为他们搭建一个求知、求美、求乐,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使广大群众通过参与广场文化活动,提高艺术欣赏水平,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
各级妇联组织层层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并注重活动的可参与性,使活动对妇女形成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覆盖和浸透,香洲区每个街道办都成立了健身秧歌队,她们活跃在社区大舞台,成为珠海清晨和晚霞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今年,香洲区狮山街道办妇联还应邀出席澳门街坊节的表演。金湾区每年都组织妇女参加具有金湾特色的“读书节”活动,使妇女在活动中受教育。
三、广场文化活动培养锻炼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妇联干部队伍。
6年来,我市各级妇联做到群众休息我服务,经常利用节假日、晚上开展广场文化活动。珠海的广场、部队、海岛、社区、工业园区、农村都留下了妇联干部的足迹,密切了妇联机关与各界群众的关系,妇联干部在组织广场文化活动中,增强了面向群众,服务基层的能力,树立了妇联良好的社会形象。
珠海市妇联
2006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