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间祭祀神明生日简表

时间:2019-05-15 04:20: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台湾民间祭祀神明生日简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台湾民间祭祀神明生日简表》。

第一篇:台湾民间祭祀神明生日简表

台湾民间祭祀神明生日简表

這是因為另一篇東西,而衍生出來的一個問題,剛好,我手邊之前曾經整理過。之所以為什麼「剛好」,很難解釋。正如,我隨手就可以摘出今天黃曆所載宜忌般地難以解釋。

[宜] 祭祀.開光.塑繪.納采.裁衣.拆卸.安床.起基.動土.豎柱.上樑.移徙.入宅.安香.開市.立券.掛匾.沐浴.出行.求嗣.安門.[忌] 嫁娶.栽種.伐木.安葬.(拍攝地點:彰化鹿港)

以下以農曆紀月(版本採用:書上沒寫,第一銀行送的)台灣壇寺廟等,及地方特有信仰諸多,列表中必有遺漏,歡迎補正修正。《正月》 初一:元始天尊萬壽、彌勒尊佛佛辰 初四:孫天醫真人千秋 初五:接財神 初六:清水祖師佛辰 初八:五殿閻羅王聖誕 初九:玉皇上帝萬壽(天公生)十三:關聖帝君飛昇 十五:天官聖誕

《二月》

初一:一殿秦廣王千秋

初二:濟公菩薩佛辰、福德正神千秋(土地公生)初三:文昌帝君聖誕

十五:九天玄女娘娘聖誕、太上老君萬壽、精忠岳王千秋、三山國王千秋 十六:開漳聖王千秋

十八:至聖先師誕辰、四殿五官王千秋 十九:觀世音菩薩佛辰 二一:普賢菩薩佛辰 二六:南宮趙真君聖誕

《三月》

初一:二殿楚江王千秋 初三:玄天上帝萬壽 初六:濟公**成道

十五:保生大帝吳真人千秋、中路財神趙元帥聖誕 十六:準提菩薩佛辰

十八:南天廖將軍聖誕、后土皇神聖誕 十九:太陽星君聖誕 二十:註生娘娘千秋

二三:天上聖母聖誕(媽祖生)二六:鬼谷先師千秋 二七:七殿泰山王千秋

二八:倉頡先師聖誕、東嶽大帝聖誕

《四月》

初一:八殿都市王千秋 初四:文殊菩薩佛辰

初八:釋迦佛祖萬壽、九殿平等王千秋 十四:呂純陽祖師聖誕 十五:釋迦文佛得道 十七:十殿轉輪王千秋

十八:北極紫微帝君千秋、華陀神醫先師千秋 二一:李托塔天王聖誕 二四:金光祖師聖誕 二五:武安尊王千秋

二六:五穀先帝千秋、南鯤鯓李大王爺千秋 二七:南鯤鯓范五王爺千秋 二八:神農先帝萬壽

《五月》

初一:南極長生帝君千秋 初六:清水祖師成道 初七:巧聖先師千秋 十一:天下都城隍爺千秋

十三:霞海城隍爺千秋、關平太子千秋 十七:蕭府王爺千秋 十八:張府天師聖誕

《六月》 初三:韋馱尊佛辰 初八:四女仙祖壽誕 十一:田都元帥千秋

十五:王靈天君聖誕、無極老申老娘壽聖 十六:先天王靈官聖誕 十八:南鯤鯓池二王爺千秋 十九:觀世音菩薩得道紀念

二四:關聖帝君聖誕、西秦王爺千秋、雷祖大帝聖誕、南極大帝聖誕

《七月》

初七:七星娘娘千秋、大成魁星聖誕 十三:大勢至菩薩聖誕 十四:開基恩主千秋 十五:中元赦罪地官聖誕 十八:瑤池王母娘娘聖誕

十九:天然古佛聖誕、值年太歲星君千秋 二一:普庵菩薩佛辰 二三:諸葛武侯千秋 二四:鄭延平郡王千秋 二五:武德侯沈祖公千秋 三十:地藏王菩薩佛辰

《八月》

初三:北斗星君聖誕 初五:雷聲普化天尊聖誕 初八:瑤池大會 初十:臨水夫人李姑千秋

十五:太陰星君聖誕、陳靖姑成道紀念、南鯤鯓未四王爺千秋 十八:九天玄女娘娘千秋 二二:廣澤尊王千秋

《九月》

初九:中壇元帥千秋 十三:孟婆尊神千秋 十五:南鯤鯓吳三王爺千秋 十八:倉聖先師千秋 十九: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 三十:藥師佛辰

《十月》

初三:臨水夫人林姑千秋 初十:達摩祖師佛辰 十五:下元解厄水官聖誕 二二:青山靈安尊王千秋 二三:周倉將軍爺千秋 二七:紫微星君聖誕

《十一月》 初四:安南尊王千秋 十一:太乙救苦天尊聖誕 十七:阿彌陀佛辰 十九:九蓮菩薩佛辰 二三:張仙大帝聖誕

《十二月》 十六:福德正神千秋 二四:送神日

第二篇:台湾民间对郑成功的崇拜

台湾民间对郑成功的崇拜

【缅怀英雄 文章加入时间:2002年5月24日10:36】

——许维勤

近年来,海峡两岸民间往来日益密切,与台湾同胞交谈,不经意间问起他们的祖居地,常常就听到他们自述祖先是从福建某地迁去的,有的人还很自豪地说:“我祖先是参加郑成功收复台湾去的。”说起郑成功,他们总是无比景仰。郑成功这位两岸共同认同的民族英雄,在台湾民间所扎下的根,真是牢不可破。

台湾居民有80%祖籍地在福建,他们中的相当大一部分,是当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将士或受郑氏政权招徕前往开发台湾的移民的后代。在他们世代相传的祖先故事中,郑成功有着无比尊荣的地位。同时,郑成功收复台湾,使台湾人民免受异族统治,重新成为堂堂正正中华子民,从此谁也无法否定台湾归属中华国土的事实。在郑氏政权的经营下,台湾经济和文化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社会面貌起了很大变化。清朝统一台湾后,施琅大力主张台湾单独设立府一级行政机构,以加强管理。他在给朝廷的报告中说:“臣奉命征讨,亲历其他,备见野沃土膏,物产利博。耕桑并耦,渔盐滋生。满山皆茂树,遍处俱植修竹。硫黄、水藤、糖蔗、鹿皮,以及一切日用之需,无所不有。向之所少者布帛尔,兹则木棉盛出,经纬不乏。且舟帆四达,丝缕踵至。饬禁虽严,终难杜绝。实肥饶之区,而险阻之域也。”清朝初年到过台湾的《裨海纪游》作者郁永河,也对台湾的富庶留下很深的印象,他写道:“„„市中百物价倍,购者无吝啬。贸易之肆,期约不愆。用人计日百钱,趑趄不应召;屠儿牧竖,腰缠常数十金。”这些记载,均从侧面反映出郑氏政权治理台湾的实绩。

中国老百姓向来有崇贤文化传统,大凡有德施民、劳定国、死勤事的动人事迹,都能在民间长久传颂,其主人翁多被奉为神而崇祀之。对郑成功这样一位功勋彪炳的民族英雄,崇祀更是长盛不衰。

台湾民间对郑成功的崇拜,早在三百多年前就已经很普遍。郑成功去世之后,台湾同胞悲痛万分,许多人在家中设灵位烧香祭祀,这种悼念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就是把郑成功当作神明来供奉。郑成功去世没有多久,台湾就出现了纪念郑成功的祠庙,岁时亨祀。清朝统一台湾后,为了免除政治上的麻烦,台湾民间改用比较隐晦的办法来奉祀郑成功,只含糊地称郑成功为“王爷”。连横在《台湾通史•宗教志》中说:“唯台湾所祀之王爷,自都邑以至郊鄙,山陬海,庙宇巍峨,水旱必告,岁时必祷„„是果何神,而令台人崇祀至于此极耶?顾吾闻之故老,延平郡王入台后,辟土田,兴教养,存明正朔„„精忠大义,震耀古今。及亡,民间建庙以祀,而时已归清,语多避忌,故闪烁其辞,而以王爷称。”连横曾经游览台中埔里社的国姓庄,那里有数十户人家皆祀郑成功,因为郑成功生前曾被赐姓为朱,被封为延平郡王,故称“国姓”。台胞认为郑成功是开拓台湾的第一人,所以人们尊称他为“开台始祖”、“开山圣王”、“开台尊王”、“国姓爷”、“国姓公”、“延平郡王”、“郑延平”、“延平王”等,把他当作台湾全省的守护神来崇拜。

台湾奉祀郑成功的祠庙,最为著名的当推台南市东区的“延平郡王祠”。该祠座落在开山路,建造时间最早,祭祀活动也最隆重。

台南延平郡王祠又称“开台圣王庙”、“开山圣王庙”。1683年,清王朝统一台湾后,郑氏家族全部迁回大陆,郑成功的孙子郑克以便于扫祭为由,要求将郑成功的遗骸迁葬于家乡福建南安。康熙皇帝宽宏大量,予以御准,还特为郑成功写了幅挽联:“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郑成功的陵墓迁回大陆后,台湾民间仍纷纷修建祠庙来纪念郑成功,台南延平郡王祠就是在此时建成的。后来又经过乾隆年间的扩建和道光二十九年[1845年]的重建,香火越来越旺。

清末时期,美国、日本曾觊觎我台湾,清廷派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到台湾督办海防事务。为了激发台湾军民的爱国斗志,沈葆桢利用郑成功曾经打败外国侵略者的事迹,奏请朝廷准许修建郑成功祠,让民间公开奉祀。光绪元年[1875年]正月初十日,清廷批准:“前明故藩朱成功曾于康熙年间奉旨准在南安地方建祠。该故藩仗节守义,忠烈昭然。遇有水旱祈祷辄应,尤属有功台郡。著照所请于台湾府城建立专祠并予追谥,以顺舆情,钦此。”清政府准许民间公开供奉郑成功,其目的是让台胞“知忠义之大可为”,可以“励风俗,正人心之道。”于是沈葆桢就在当年将台南开山王庙改为延平郡王祠。他写了一幅对联:“开万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遗民世界;极一生无可如何之遇,缺憾还诸天地,是创格完人。”台湾从福建辖下分出建省后,第一任巡抚刘铭传在凭吊延平郡王祠时,也留下联句:“赐国姓,家破君亡,永矢孤忠,创基业在山穷水尽;复父书,词严义正,千秋大节,享俎豆于舜日尧天。”对郑成功的忠君爱国精神给予肯定。

中日甲午战争后,台湾被日本占领。日本殖民者极力推行民族同化政策,企图割断台湾与祖国文化的联系,将台湾永远纳入日本版图。他们大肆毁禁民间寺庙,遍设日本式的“神社”,企图改变台湾人民的信仰习惯。为避殖民者的耳目,台湾同胞将延平郡王祠改称为“开山神社”。台湾爱国人士丘逢甲等人为延平郡王祠写了一副对联:“由秀才封王,主持半壁旧河山,为天下读书人顿生颜色;驱外夷出境,开辟千秋新世界,愿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以郑成功驱逐外敌的爱国精神,来激励台湾人民的爱国意志。

有人作过估计,台湾民间祭拜郑成功的祠庙至少在60座以上,其中还不包括主要祭拜其他神而配祀郑成功的庙宇。郑成功崇拜,成为台湾民间信仰的—道亮丽风景线。台湾民间信仰习俗与福建非常相似,其中许多神都来自福建,可以说源头都在福建,唯独郑成功信仰是福建所没有的。在厦门、南安等地虽有郑成功纪念馆,但这些都是现代式的纪念场所,不带宗教色彩。这种情况说明,郑成功反对外来侵略与收复祖国神圣领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光辉业绩,在台湾同胞心目中占有多么巨大的份量!

第三篇:民间生日习俗撷取

道场在信奉佛教的有钱人家做寿时,多请僧道作“道场”。所谓“道场”就是在在做寿的寿堂上,供上本人的长生牌位,上贴百寿图图案的幡条幡文,棚上挂满经幛。经坛正面高悬“三世佛”,即释迦牟尼、药师、阿弥陀佛的画像,焚香燃烛,设香案。寿辰之日,僧道须念上一整天的寿经,同时还要送疏,由寿星的晚辈捧到门外焚烧。第一道疏是给达摩耶的;第二道疏送给药师佛的;第三道疏是给僧迦耶的。在请僧道作道场的同时,也设寿宴,多为素斋,来贺者也参与其奉佛仪式,称为“随喜”生日蜡烛生日蜡烛在中国许多地区,人们喜欢在生日的时候点燃蜡烛。古代,做生日用的蜡烛在外形上要比照明用的蜡烛大些,体为红色,并烫有金字;如“寿”字之类。做寿时,蜡烛要放在寿堂前条案两侧点燃,条案上摆些来人送的寿桃、寿面、寿糕、寿轴等礼品。在现代生活中,生日宴上也缺少不了蜡烛,蜡烛不仅是红色,还演变成黄色、蓝色等12色,外观更具小巧玲珑。过生日者有多大岁数,就在寿糕上插多少根蜡烛,也有以一根蜡烛代表10岁的。蜡烛点燃后,过生日者若能一口吹灭,表明他的心愿就能实现。本命年(藏族)在本命年,每个人都采取一点措施,做一件黄色的衣服,内衣内裤都可以,必须在本命年的藏历初一穿上,要穿一年,这件黄色的衣服相当于他的护身符。每年的藏历初一就相当于每个人的生日。比如藏历免年12月30 日出生的孩子,第二天是藏历龙年的元月1日、小孩已是两岁了,管它几月几日出生。所以,藏族一般成年人,你问他今年多大,他会告诉你,他属什么,那么自己琢磨去吧。反正是12个生肖里的一个,看他的样子应该有30多岁或者40多岁,大概能推算出来的。藏族一般一生中只过一次生日,而可以说,大部分人都过不上一生中唯一的、也是梦寐以求的生日,那就是80岁生日。80岁生日也没有具体的日子,是按藏历初一算。比如这位老寿星是属龙的,而兔年79岁,龙年的藏历初一就是他的80岁大寿。藏族为什么那么稀罕能够活到 80岁的人庆祝生日,由于自然及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因素,藏族活到80岁的人不是很多。所以一生一次的生日以独特的方式祝贺。80岁的人四世同堂没有问题,可以说是儿孙满堂。不管在身边或者在外的儿孙都根据自己的条件来备送礼物或者看望老人。给老人准备一身的白衣服,从头到脚,续罗绸缎也罢、白布或者自制的藏氆氇呢,只要是白色就成。在有的农区白袍背上面点缀太阳和月亮的图案,加上满头的白发,当然还有白帽子。这种特殊方式的祝福生日,可能是祝贺他或她漫长坎坷的人生旅途走到了终点站。

第四篇:台湾民间借贷对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的借鉴

郑航滨:台湾民间金融发展状况与启示

一、台湾民间金融发展状况

台湾地区金融体系呈现典型的双元结构特征,即除公开合法的金融组织外,尚有大量未被纳入正式金融监管的民间金融中介。这些民间金融中介主要包括:分期付款公司、信用借贷、质押借贷、远期支票贴现、地下钱庄、存放厂商、民间互助会(合会)、租赁公司、分期付款公司和地下投资公司等。

(一)台湾民间资金市场活动盛行

台湾的民间和黑市资金市场、地下钱庄从事投机、高利贷活动始终比较盛行。据台湾当局调查统计,1949年4月台湾地下钱庄有近500家之多,占“央行”旧台币发行量的62.5%。当时地下钱庄的最高利息每百元达日息2元,即日息2%。1952年5月台湾“行政院”公布《取缔地下钱庄办法》之后,黑市借贷交易遂转入地下暗中进行,一直到现在台湾黑市资金市场仍然十分活跃。

台北市的黑市资金市场表面上属于非法而禁止存在的资金市场,而实际上在暗中交易且具有相当规模。据1979年台湾当局破获的四家地下钱庄所公布的资料来看,被查获的往来支票总数达新台币千万元以上,其主要交易是使用远期支票调换即期支票。据台湾“中央银行”调查报告,黑市交易中,民营企业民间借贷占其借款总额的比例由1967年的34.5%上升到1979年的36.5%。另据资金流量统计,1980年台湾民营企业向家庭(包括个人)、部门等借款额为2400亿新台币,若连民间企业彼此之间的融通一并计算在内则金额达3500亿元,而向正式金融机构的借款总额亦不过3800亿元,可见民间金融在信用市场所占比例之大。

台湾财金主管1990年12月对台湾民间融资规模不完全统计,其数额约占GNP的30%以上。台湾民间金融的存在,与其大量民营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和民间地下经济活动有密切关系。台湾约占企业总数1%的大企业为官僚资本经营,而占企业总数98%的70多万个中小企业中,绝大部分为民间经营。在台湾地区生产总值和出口总值中,民间企业分别占80%和65%左右。民间企业资本少,向银行借款手续繁杂,只好转而求助于民间融资。

(二)台湾民间金融交易方式

l、信用借贷和信用拆借。资金需求者以口头保证或立字据的方式向亲友或其他资金贷放者告贷。形式相当于民间自由借贷。信用拆借,即通过地下金融以高利借人资金,或工商企业同业间互相调剂资金。

2、小额质押借贷。由借款者提供不动产、汽车、机车、电冰箱、电视机、黄金等作为担保,向资金贷放者(地下钱庄或财务公司)借款。

3、远期支票调现交易。指厂商签发远期支票借以筹措资金,由资金需求者以其收受的远期汇票或自己开立的远期支票与他人调换即期支票或现金,利息预先扣除,类似银行贴现。这种交易多属非自偿性贷款,风险很大,资金贷放者要冒血本无归之险以赚取高利贷之利。这种民间交易,手续简便,且十分活跃,但利率很高,风险颇大,由于缺乏自偿性,以致欺诈、倒闭、银行拒绝往来的案件层出不穷。据台湾有关资料,1979年台北市民间和地下金融案件占全市经济犯罪案件的70.9%。

4、非法经营存放款。从事生产或流通的工商企业,向外借用周转资金用于其所经营范围以外,又通过转存、转贷以图利者。地下钱庄的主要贷放对象包括中小企业、一般社会消费大众与资金紧急需要者。贷款方式除少数信用放款外,大部分采用远期支票调现、房地产抵押及汽车抵押等。

5、存放厂商及股东往来。指公司员工及股东为了解决自己公司资金的不足,以资金借与公司而收取一定的利息,即企业以借款方式吸收职工甚至非职工存款,这是台湾很流行的一种融资方式。某些企业吸收民间存款高达150亿元台币,利率也较官办银行高得多。

6、合会组织形式。指家庭之间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属于消费信用的一种,其种类名目很多,如标会、轮会、摇会、稻谷会、兄弟会等。“合会”是长期流传于两岸农村的民间金融习惯和传统互助组织,并兼有储蓄与融资的功能。合会简称“会”,又有“义会”、“标会”、“摇会”、“抬会”、“互助会”等不同的形式和称法。

台湾民间合会有标会、摇会、具有团体性质的合会及父母会四种。目前最盛行的是标会。根据台湾“法务部”1985年的研究报告显示,台湾人参加民间合会的普及率达85%,而目前正在跟会或起会的仍有59.8%。合会的参与人中,有36.7%的人曾被倒会,5%自己倒会,1.5%的既被倒会,自己也倒会。另据台“主计处”的研究报告指出,1981年台湾民间合会的利息所得超过110亿元,占其GNP的0.65%。在调查样本35(10户中,有43%的家庭参加标会的目的是储蓄,有1.88%是为借款,剩下的,54.65%兼有储蓄和借款两个目的。

7、分期付款公司。公司的业务主要为消费性贷款,融通大众购买耐久性消费品或汽车等资金需求。其经营形态具有公司性质,但未被纳入台湾地区“财政部”的金融管理。

8、民间和地下投资公司。于1982年下半年出现,发展迅速以致泛滥成灾。其仿效日本的“老鼠会”的经营手法,以每月4分甚至10分的高利率吸收民间资金,然后进行风险很高的投机活动,炒买炒卖房地产、股票,甚至将资金转移到海外从事金融交易,牟取暴利。构成黑市利率高的因素主要有:一是机会成本;二是通货贬值贴水;三是倒账与违法风险贴水。其中通货贬值影响民间黑市利率水准尤为显著。

(三)台湾民间金融主要特征

l、民间金融规模庞大。台湾民营企业(其数量占台湾企业总数的98%以上)的资金绝大部分来自于有组织的金融机构和无组织的民间借贷。1964-1986年台湾民营企业的民间借贷金额从75.24亿新台币上升到6287.74亿新台币,增长82.6倍,而从民间借贷在台湾民营企业资金来源中所占的比重来看,最高年份(1964年)高达48.11%,最低年份(1974年)也达到了30.09%,平均比重为36.62%。上世纪90年代台湾民间金融资金量约6000亿元新台币(约200亿美元),规模及占GNP比重均为世界第一,民营企业很大部分资金来自民间金融借款,占总借款比重的33%。这项统计数据表明,在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中,民间金融所占比重在最高年份只是稍逊于正式金融机构,在最低的年份也达到了正式金融机构的一半。这从一个侧面充分说明了台湾地区的民间金融规模相当庞大。

2、民间金融具有广泛基础。台湾民众对于民间金融的参与具有很高的热情。以标会为例,1984年台湾有50%以上的人口参与民间金融活动,而且都市群众的参与程度略高于农村;从家庭所得划分来看,家庭所得越高,其参与程度也越高,年收入在60万元以上的高收入阶层入会比例高达70%。根据另一项调查表明,台湾民众参与标会的普及率高达85%,标会所占信用资金一年为1140亿元,占调查当年(1978年)GNP的21,92%。

3、台湾民间金融形式多样。上世纪60-70年代台湾主要形式是传统的民间金融形式,如当铺、民间互助会(合会、标会)和地下钱庄。到70年代逐渐兴起抵押借贷、远期支票贴现、租赁公司、分期付款公司和企业职工集资。到80年代则产生地下投资公司,并成为当时地下金融的龙头。至于近年来新生的地下期货公司有后来居上之势。此外还有像地下股市、两种经纪人等形式。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民间互助会(俗称标会)和地下钱庄,以及80年代初的地下投资公司。

(四)台湾民间资金市场经久不衰主要原因

1、当局的金融压抑政策。台湾长期以来对利率进行管制,每年都规定存放款利率的最高限额。尽管后来允许利率有一定的上下浮动空间,但浮动范围极小,金融管制仍然十分严重。储蓄者在高度金融压抑下为了避免损失,不得不进行自我投资或求助于民间金融。中小企业一般都缺乏资金,向金融机构行库取得融资不易,即使取得有限资金,亦不足其运转,为了生存不得不向民间金融求援。因为自我投资的利润率或民间金融的利率(市场利率)远远高于官方的利率。1961-1981年期间台湾民间借贷利率与银行利率之差最高的时候为16.2百分点(1979年),最低的时候为7.68百分点(1970年),平均为12.2百分点。

2、台湾金融自由化进程缓慢。具体表现为限制民营银行的设立,公营银行垄断的局面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利率长期受到严格管制,公营银行难以摆脱行政干预。80年代末90年代初,台湾开始实行金融自由化,放松了对金融机构设立和利率的限制,其民间金融活动才有所收敛。在台湾经济起步时期,合会对台湾经济起飞发挥了重要作用。早在日本占据台湾时期,台湾就出现了私营的“互助会”组织,并且开始企业化,设立“台湾合会储蓄股份有限公司”。合会为台湾中小企业的起步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因为当时银行服务奇缺,投资者不得不救助于各种民间借贷,包括合会。但是,即使进入21世纪金融机构大量在全岛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处,也未能使合会就此消失。根据2000年6月的MoneyGuide理财杂志对全岛民众所做的一份理财投资工具调查报告显示,全台湾地区仍然有高达65%的民众会选择以合会为理财投资的工具。

3、民间借贷利率与银行利率之间的较大差距。对于民间金融的产生影响一是较高的民间借贷利率必然导致一部分储蓄从正式的金融体系中分流出来,而转向民间互助会等无组织的民间金融部门(即民间借贷市场)。二是低于市场均衡利率的银行利率导致银行信贷资金供不应求。这时银行信贷资金就只能根据企业或个人的信用程度来获得。由于大企业或公营企业具有较高的信誉,因此导致金融机构中的资金几乎都流向这些大企业或公营企业。而广大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由于信用较差主要是由于缺乏担保品、无担保人、获利能力差、财务资料不全或不可信等,很难从金融机构中获取资金。据统计,1965—1983年期间台湾公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于金融机构的比重平均约占84.5l%,而民营中小企业平均仅占54.57%,二者相差近30个百分点。这些民营中小企业在不能从正式金融机构获取资金的情况下,只能求助于民间金融。1965—1983年期间民营中小企业来自于民间借贷的比重平均高达30.8%。

4、金融中介服务滞后。台湾金融中介机构数量相对缺乏是金融中介服务滞后的一大障碍。台湾地区的资金需求者很多是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落后,财务结构不健全,担保品不足,又缺少与正规金融部门打交道的信用记录,无法在正规金融机构取得贷款,只好求助于民间金融。

5、企业向金融行库申请融资手续十分烦琐。要经过征信程序,提供各种财务报表,要有会计师签证,还要提供一定的担保品,时滞较长,而向民间金融借贷,手续十分方便。许多金融机构行库都是面对大型企业,不把中小企业看在眼里,作风“衙门化”,盛气凌人,使许多中小企业不敢向金融机构行库借款,只好求之于黑市,地下金融自然有其市场。

6、传统的民间借贷习俗根深蒂固。金融压抑和金融中介的滞后固然能解释台湾民间金融的存在和发展原因,但却不能说明台湾民间金融为什么能够普遍存在。以标会为例,在台湾地区每年都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参加(最高的时候达到85%)。调查这些群众参与标会的原因,只有19.58%的人是为了获取较高的利息,而有37.13%的人是认为金钱运用比较方便,有33.92%的人是为了朋友间互助活动,有7.28%的人是为了经商周转方便。可见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民间金融的高利息并不是吸引他们参加的主要原因,实质是传统互助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延伸。

(五)台湾民间资金市场存在的基础

1、逃漏可观的税捐。台湾民间金融较其他地下经济的影响为深,因为民间金融活动往往可以控制金融的流向,直接影响工商资金与金融(资本)市场的运转,并逃漏可观的税捐,致使财金主管机关特别重视。

2、地下经济与金融相傍而生。台湾地下经济的存在其严重性可能更大于地下金融。估计1982年地下经济总额占国民生产毛额的比率约为31.3%,其中地下金融只占6.5%——这是估计民间企业向地下金融所借款项,1982年约为4019亿元,按黑市利率的年利率29.3%计算,利息为1179亿余元,占当年生产毛额的6.5%,也就是说,实物面地下经济所占生产毛额的比率为24.8%。并认为地下经济严重危害地上经济正当业者的利益。

3、金融双元化促使民间借贷活跃。台湾地区民营企业所需资金约有40%来自民间借贷,显示台湾金融机构在质与量的方面无法满足社会需要。只有通过金融机构的扩充及金融媒介管道多样化,建立有系统的授信制度,才可使生产事业随时能够取得有效的资金。

4、非银行融资业务有法不依。“银行法”明确非银行而自行吸收存款属于犯罪行为。既然非银行自行吸收存款是犯罪的行为,但台“财政部”不但未依法取缔,反而公开表示公司行号吸收存款不算地下金融活动。

5、套利资本促生黑市交易。黑市资金市场和台湾金银外汇黑市买卖市场,台湾当局明定不允许而实际存在的市场。黑市买卖外汇黄金,外汇买卖主要是美元,包括美元现钞和美元支票。美元是台湾货物走私的主要外汇支付工具。台湾黄金的供需情况不平衡,自产黄金很少,靠进口或走私进口补充,台湾的金价比国际金价一般要高10—20%。黄金美钞的黑市买卖主要由银楼业操作,其公开买卖饰金而暗中买卖黄金美钞的行业。台湾地区有银楼业约2500家,其中台北市有460多家。黄金美钞黑市交易确切数字无法统计。根据台湾统计学会“地下经济与国民所得统计”研究报告,计算台北市、高雄市、基隆市、台中市四个地区参与黑市美金交易的银楼、旅行社及观光饭店估计为340家,每家每月进出交易额约有2500美元,全年总交易额则为新台币108亿元。

6、两岸民间和地下通汇方式。一是最原始的方式就是直接带外币闯关。携带超标未申报外币进入大陆是犯法行为。二是“地下钱庄”通汇形式的出现。钱庄经营者在大陆和台湾都开有账户,若台商想把赚到的人民币汇出,只需把人民币存入“钱庄”在大陆的账户,钱庄经营者随即以电话指示台湾方面放出台币;反之,若遇台商急需人民币,也可以把台币存入钱庄在台湾的账户,钱庄再在大陆放人民币给台商。地下钱庄的经营效率高而风险小,在大陆台商密集的城市较为盛行。地下钱庄的汇率是按照大陆的人民银行和台北的台湾银行当天对美元的汇率为交易依据,兑换服务手续费月利8%左右。在官价与黑市之间差价高时,还可获取接近20%的价差利润,使地下钱庄成为暴利行业。三是台湾的旅行社。旅行社发团向大陆时,不以结汇的方式支付当地旅行社费用,而由当地台商支付人民币,旅行社再付台币给台商。同时在台湾旅客返台时,也可以把外币分摊给旅客带回台湾。由于台湾当局对资金流出管制严格,大陆在资本项目方面也实行管理。在大陆投资的台商遇到给大陆工厂的工人用人民币发工资和利润汇回台湾,不走合法渠道试图通过民间和地下通汇套利和避税。

7、台湾民间投资增长带动民间金融的活跃。近年来台湾外需增长强劲,特别是两岸贸易和投资依存度提高,外贸出口呈现两位数增长,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相对岛内需求,除民间投资呈现较快增长外,民间消费增长乏力,官方投资不足,台湾产业结构继续向服务业集中,服务业占GDP的比重首次接近70%。外贸持续顺差及资本账与金融账资金的流入,台湾外汇储备持续大幅上升到2004年9月底达到2330亿美元。

(六)台湾民间金融对经济金融的影响

大规模的民间金融虽有利于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但也对台湾经济造成较明显的负面影响,一是降低宏观调控力度,在经济过热,台“央行”调高利率而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时,民间金融的活跃会提高货币流通速度,而台“央行”在市场出现不景气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时会由于民间金融的存在使有限度的放松变成超限度的扩张,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也加剧了经济运行的波动,从而削弱了台“央行”的金融调控力度。二是助长泡沫经济泛滥,台湾民间金融注重的是投资高回报率而非产出效率,使得台湾民间金融将台湾股市、房地产市场等高风险高回报投资领域作为资金投放的首选目标,成为支撑台湾泡沫经济的主要力量。三是影响社会安定,台湾民间金融活动大部分在法律规定之外进行,因而其权利和义务关系很难得到法律的有效保障,并由于带来很多社会问题,如中小企业的民间借贷利率较高,这无疑会加大它们的经营成本,为获取较高的利润,它们往往将资金投入到风险较大的行业中去,这就进一步增加了民间借贷的风险。此外,至于高利贷、地下投资公司、地下钱庄等总是造成的社会影响也极为恶劣。四是腐蚀税基减少税收。台湾民间金融活动的交易往往不通过正式的金融机构,而是采取现金结算以逃避监管当局的检查和监督,从而使台“财政部”对金融机构征收的税收收入减少。此外台湾民间金融还存在组织结构松散、管理方式落后等问题,所以台湾民间金融具有很强的投机倾向。

(七)台湾对民间金融限制和疏导措施

1、健全金融体制。

(1)建立金融法规。台湾金融当局1989年大幅修改“银行法”。新法进一步明确地下金融活动中,“收受存款”的定义和范围,并加重处罚,上限由原来的5年有期徒刑和25万元新台币升至7年有期徒刑和300万元新台币。2000年再次修改“银行法”,放宽银行经营业务范围,提高经营效率。出台“信托业法”,促进金融业务多元化。2001年颁布“票券金融管理法”,以促进货币市场健全发展。2002年通过的“金融资产证券化条例”,为金融机构筹资与投资人投资提供多样化渠道,使民间金融活动日益没有市场。

(2)增加金融机构种类及数量。1990年台“财政部”开始接受开设银行的申请,3年内批准了16家新银行,使岛内民营银行的数量迅速超过公营银行,其它金融机构数量也有不同程度增加。截至2004年9月,总计岛内金融机构总机构431家,分机构5918家。同时给予租赁公司、分期付款公司等金融周边机构法律地位,授权主管单位依法制定管理办法,予以有效管理监督。准许民间或金融机构投资设立财务公司,让其向银行借款或发行商业本票、公司债等取得资金,然后对中小企业及个人办理贷款。大幅放宽对各类金融分支机构所设立的限制。

(3)放宽利率管制。1985年废止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的“利率管理条例”,各银行可在 “中央银行”核定的上下限内自行制定利率。1989年颁布新的“银行法”,废除由“中央银行”核定上下限的规定,银行利率完全自由化。利率放开使正规金融机构可以运用利率杠杆与地下金融中介竞争,逐步取代原有官市和黑市的利率双轨制。

(4)放宽外汇管制。1989年取消“中心汇率”,汇率制度由原来的“机动汇率制”向完全浮动更近一步。1990年12月台当局取消“小额议定汇率”,交易汇率完全由各银行自行决定,但规定差额不得超过新台币0.1元。1991年3月将民间汇出汇入款上限均改为300万美元,1992年10月又大幅提高至500万美元。1994年1月将公司企业每年汇出汇入款限额提高~1000万美元。1996年6月再次大幅放宽外汇管制,由各银行自行订定外汇部位限额,代替以往由“中央银行”单方面核定限额的管理措施。

2、提高金融机构效率。对公营银行民营化改造,提高其竞争能力。放宽对外商银行的业务限制,准其设立分支机构,以增加对本地银行的竞争压力,共同提高经营效率。对中小企业银行恢复标会业务,标会利率高于银行放款利率,使标会纳入正轨。对信托投资公司解除设立分公司的限制,将信托投资公司改制为信托银行。对信用合作社解除分社设立限制,由各信用合作社依其能力自行决定。存款利率较一般银行高,取消非社员存款限额的规定。对邮政储金准其设置资金运用部门,办理放款与投资业务,合理运用资金。对证券市场修改上市股票定价办法,降低上市标准,鼓励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上市。对货币市场放宽票券金融公司的设立标准,促进竞争。增加发行量及种类,鼓励小额投资的社会购买,增加货币市场的交易筹码。对当铺业放宽当铺数量,允许当铺增加分铺数,扩大服务范围,增加资金来源,提高每人借款限额,放宽典当品种限制。

3、转型地下金融。一是准许金钱借贷者设立登记,但规定其利率上限。不准公开吸收存款,不准暴力讨债。1999年4月2日,台湾“立法院”通过的“民法债编”首次以法律形式对于台湾民间盛行的合会(标会)活动做出了详细规范。二是准许各大企业成立信用互助会,制定管理办法,对组织、利率、额度、财会、人事、罚则等问题作一般性规范,使企业内员工存款及标会纳入管理。三是准许台湾岛内黄金自由买卖,条块仍不准出口,避免资金外流。金条可作银行借款,以加强对当铺业竞争的压力,促使当铺业贷款利率接近银行业贷款利率。

4、建立信用体系。包括加强追究会计师对公司财务报表不实签证的责任;建立签证会计师许可制度,提高公司财务报表公信力;授权会计师监督公司业务及财务状况,借助会计师完善财务管理;建立公司资料公示制度,任何个人、企业均可通过电脑取得公司资料;逐步全面实施公司财务报表须经会计师签证等完善台湾的信用组织体系。

二、两岸民间金融发展的启示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测算,目前大陆民间金融规模大约在7000亿至9500亿元。两岸民间货币流通量人民币大约40亿至60亿元,新台币流通大约在在10亿元至100亿。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抽样调查显示,浙江、福建、河北民间融资规模分别为550亿、450亿和350亿2元,相当于各省贷款总量的15%-25%。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报告统计,2005年大陆在金融管制体外的民间融资测算为9500亿元,占GDP6.96%左右,占本外币贷款的5.92%左右。根据中国农业部农村定点观察站的数据显示,2003年大陆地区农户户均借款来源中,来自银行及信用社的贷款只占26%,而来自私人的贷款则占71%。从地区结构看,东部地区农户资金来源中有81%来自民间金融,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这一比例则分别为76%和160%。

民间融资具有一定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不仅能优化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为中小民营企业、县域经济融资另辟蹊径,还可以减轻中小民营企业对银行的信贷压力,转移与分散银行的信贷风险。积极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的发展,可从两岸民间金融发展得到启示:

一是立法保障和制度安排。建议出台《民间借贷管理条例》,将民间借贷纳入法制化轨道,纳入金融监管范围,为规范民间借贷构筑合法的交易平台。

二是实行民间金融自主定价,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自主定价权,提高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和信贷风险的补偿能力,扩大农村信用社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范围。

三是鼓励民间金融创新融资方式和机构类型。可先试先行,引导民间金融浮出水面,让其阳光化,逐步向正规金融组织演化。组织民间小额贷款机构,通过信托方式将民间资金委托农村信用社点名放贷。鼓励成立各种形式的合作金融。

四是改造并且优先重组民间金融存量。对一些确已具备一定的注册资本金、能够依法经营、履约率较高的私人钱庄等“非法”金融机构,应允许其在一定期限内转为合法民间金融机构,对其加强管理和监督。引导民间金融转变为民营金融。借助银行的信用中介职能,逐步开展个人委托贷款业务。

五是发展增量构建全新民营金融机构。让民间投资人以股份合作的形式加入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成立地方性股份合作银行。对农村信用社进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造,使民间资金持有者成为农村信用社的合法股东;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成立农村合作银行或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合作金融组织。推广非公有制经济促进会,会员间互相担保和以民营经济为核心内部融资的做法。通过吸引民间资本实现民营化产权改造,或以自然人、企业为发起人,通过定向募集民间资金新建民营银行。

六是培育多层次的民间金融直接融资市场。通过扩大企业债券发行、中小企业上市、开展股权交易等各种方式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把更多的中小企业引入合法融资渠道。让民间资金通过购买投资基金、信托基金及更多的融资方式,实现市场运作,投入到经济建设。

七是引导民间金融向正规金融组织发展实行试点。成立小额信贷组织,特别是当前正在试点的由工商部门注册、只贷不存的商业性小额信贷试点要明确政策,如只贷不存、民间资本投资注册的基本条件、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商业性运营模式、利率的把握和明确的正向激励机制。

八是加强民间金融信用建设。改善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条件,改善民间金融的生存土壤。加快征信体系建设以降低道德风险和违约成本。建立由中央银行牵头、由各金融机构参与、并联合工商管理、消费者协会、税务、保险、不动产管理等部门组成的征信体系,建立包括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合伙制企业、自然人在内的信用数据库。建立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九是建立民间金融风险控制制度。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贷款担保制度、破产清算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对民间金融的监管水平和风险动态监测管理。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主心支行)

民间融资阳光化 立法护航应先行

2012-04-18 10:31 来源:东方网 编辑:范乐

日前,在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座谈会上,央行行长周小川发表讲话称,在温州推进金融综合改革,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畅通民间投资渠道,改善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维护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

一面是企业对资金的“饥饿”,一面是民间游资过剩,全国不少地方遭遇了中国式的不对称“钱荒”:中小企业融资难呼声迭起,民间借贷火热异常。民间金融到底是暗流汹涌、危机四伏的“魔鬼”,还是有效补充了正规金融、缓解中小企业和百姓融资难的“天使”呢?温州老板沈某从某大厦纵身一跃,用生命在民间借贷资金断裂案宗上再加一个印记。“几乎在一夜间倒退回15年前,毫无技术含量的金融骗局在正规金融机构和民间重新上演,银行在高息揽储,民间在炒资金”。广东金融学院副院长陆磊如是说。而随着跑路、自杀事件频现,民间借贷引起的社会深层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高利贷的本质是资金供求失衡,解决的途径就在于民间借贷阳光化,让市场来调节资金供求。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曾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座谈会上强调,“要十分关注民间借贷市场的状况,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加快转变金融业发展方式,推进结构调整和改革创新,全面提高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加强对小企业的资金支持。”一夜之间,专家学者皆曰:“民间借贷阳光化是解决目前问题的关键之所在。”

“疏为上、堵为下。”打击与取缔并非是对待民间金融良方,民间金融的合法化、阳光化才是上策。但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原始的金融管制下,民间金融阳光化未必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市场准入,即国家在急需大量资金投入的时候会放宽政策吸引民资进入,而一旦环境好转,民资则面临着被迫退出的尴尬局面。所以,民间金融合法化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首先,从政策上应为民间金融正名,从法律上应认可民间借贷合法的社会地位。应当针对民间金融的特点,通过制定《民间融资法》、《放贷人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调整相关政策赋予民间融资行为主体及其行为以应有的法律地位,明确其应该承担的权利与义务,使民间金融机构公开化和合法化。

其次,把民间金融纳入到银行、小贷公司、融资担保机构同等的金融体制内,建立规范的民间金融活动秩序框架,制定专门的法律对民间金融进行规制是制度性选择。将民间金融一味地褒扬和“一棍子打死”都不可取,民间金融合法化,并不是说政府可以放弃监管。笔者以为,合法化意味着监管强化,对该堵的坚决堵上,比如说洗钱。对该疏则应该疏导。只有这样,才能明确民间金融合法化的界限与标准,不至于使民间金融活动只能游走在法律边缘。

第三,将地下金融机构转变为合法民间金融机构的前提是打破金融垄断。中国实行政府主导的集中型金融制度,在各个金融领域是政府大一统格局。故此,民间金融要想实现战略层次跃升,当下改革的重心要逐步转移到打破金融垄断,放松金融管制,培育那些能够提供基础服务、能够满足普遍性需求的金融机构及市场上来。否则,光靠一些空洞笼统而又缺乏可操作性的口号是不行的,搞不好,民间金融又将面临着被迫退出的尴尬局面。

合会:我国台湾地区的经验

我国台湾地区民间金融的经验更可以成为大陆民间金融未来的走向提供借鉴。与大陆近二十年的发展类似,台湾早期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是建立在不完善的正规金融部门的基础之上的。但是,从整个金融体系来看,没有一个具有足够弹性的、能够满足经济快速增长的信贷需要的金融部门,台湾所取得的经济成就是很难想像的。现有研究发现,正是台湾的民间金融在很大程度上担当了为整个经济中饱受信贷配给(即信贷约束)之苦的中小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有弹性的信贷供给的任务,如贸易信用和合会等民间借贷形式。根据1985年的调查,台湾大约有68%的成年人是合会的成员。在韩国经济快速成长时期,也有类似的经验。一方面,正规金融部门发育不完善,另一方面,非正规金融却相当发达。

有关台湾合会的进一步研究表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台湾的合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收入越高的家庭参加合会的可能性越大。根据家计调查,收入最低的5%的家庭的合会参与率只有13%左右,而收入最高的5%的家庭的合会参与率却高达45%。这表明,与大陆目前存在的以帮助资金困难的家庭而建立的互助会不同,台湾当时的合会成员之间存在着一个自选择的过程,即收入较高或有偿还能力的家庭共组合会。第二,相对而言,工作较为稳定的家庭,参与合会的可能性较大,特别是,会员中较多的是有成员在公共部门工作的家庭。第三,参与合会对家庭耐用消费品有消费有正的影响。与非合会会员相比,参与合会可以让会员较早购买耐用消费品,同时,还可以提高会员耐用消费品的普及率。

从台湾的经验可以看出,即使在经济发展达到较高的水平,合会仍然是正规金融之外家庭和个人获得消费信贷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合会会员的组织,特别是合会融通资金的目的可能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有所不同。尽管仍然缺少详细的实证研究,现有的观察表明,在目前大陆不少的合会中,不少合会具有助贫的互助功能,缺钱的家庭往往作为会首发起一个合会,通过承担监督会员缴纳会金等服务免息使用首期会金;合会较多地出现在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信贷更为困难的农村地区;组织合会的目的中,生产和商业活动仍然有较大的比例。

第五篇:9鼋霉千中舞歌媚神闹社火古老农耕祭祀仪式演变的甘肃民间社火艺术形态

�9鼋霉千中舞歌媚神闹社火古老农耕祭祀仪式演变的甘肃民间社火艺术形态 【摘要】社火是由祭祀社神的仪式综合其他祭祀及岁时仪式发展演变而来在生存需求与艺术审美功能一体的情况下形成了娱神娱人的民俗文化。在远古人类的主要聚居地与古代农业的主要发祥地之一甘肃社火历史非常悠久丈化极其丰厚而各个区县又有不同。这一文化被较好地保存下来既留有古风也兼有发展。无论在省会兰州还是诸县农村社火表演至今仍年年上演老老少少有的参与其中有的乐在观赏是西北独有的民俗现象。【关键词】社火农业祭祀甘肃兰州

一、甘肃及其省会兰州史地概况甘肃以甘州今张掖和肃州今酒泉而得名。由于西夏在其境分置十二监军司甘肃为其一至元代设甘肃省故称甘又因在陇山以西唐代在陇山西设置有陇右道而简称为陇。甘肃位于黄河中、上游。俯瞰这一片厚重的黄土地群山环绕沟壑纵横山川交错。西南有祁连山、岷山和秦岭山脉严峻高耸而连绵是与青海、四川相隔的天然屏障西北浩瀚的沙漠和合黎山、龙首山、六盘山与内蒙宁夏划界东南莽塬、山陵与陕西相邻。远古时期这里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是稀疏的草原环境。低凹地带丰富的水源高山地区茂密的灌木丛台地上疏松的黄土灌木、草地上生活的多种动物为原始人类生存提供了天然适宜的环境。据考证早在七千年以前伏羲氏部族已繁衍生活在今天水一带华夏先祖炎帝和黄帝之根在西北黄土高原其出生地正在秦陇渭河流域西王母——与玉皇大帝比肩的瑶池老母——居住于河西走廊南侧的祁连山是中华本土文化的原始奠基人之一。因此甘肃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开发特别是农业垦殖和古代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是形成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自古甘肃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早在商周时期境内有氏、羌、戎秦汉时期河西走廊有月氏、乌孙、匈奴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氏羌、鲜卑等先后在甘肃境内建立了前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等政权隋唐时期突厥、回鹘、吐蕃、吐谷浑等也在甘肃境内居住活动至宋代党项羌建立了西夏政权。至今甘肃包括汉族在内有近五十个民族各族血脉文化相交通交流。民俗民风互相影响形成多文化灿烂的景观。甘肃省省会兰州古称“金城”取其“固若金汤”谓其坚也。商周时期金城为西羌居地秦代为陇西郡管辖。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年置金城郡。隋开皇初年以皋兰山取名废郡立州始称“兰州”。兰州地形主要是由黄河冲击而成的大片河谷盆地、绵延起伏的山地和黄土沟壑组成。同甘肃整体地形一样甘肃的省会兰州同样狭长。南侧是祁连山的东延北侧是黄土沟壑黄河从中缓然流过。从历史上来看兰州既是移民城市又是一个农耕文化、游牧文化与商业文化相融合的城市同时也是个宗教多元的城市。地处四山环抱的狭长盆地黄河穿市而过形成了保守和开放参半的市民意识和文化精神。

二、传统农耕文明下的祭祀仪式与社火的由来甘肃原始文化包括狩猎、农业、牧业、制陶等物质文化和巫术、图腾、宗教以及婚丧等精神文化在我国的原始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事实上从甘肃原始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中可以看出陇原大地特别是渭河流域实为华夏原始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造就了甘肃悠久的农牧业历史决定了陇原以农牧为本的经济结构从而也形成了本土文化的某些特征。土地是物质生产与收获的基础崇拜土地神向土地神定时祭献是农业民族头等重要的大事。在甘肃农耕文化中祭天、祭先农、祭山川土谷等神的仪式发展很盛并一直演变留存至今。社神与火神早在先秦时期人们祭祀社稷——社为土地神。稷为五谷神——憧憬农业丰收。社阿同生丑±士相传为土巨龙《礼记�9�9祭法》。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日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国语�9�9鲁语上鸿《左传》日召公二十年中均有相同的记载。传说时代的共工“人面蛇身”掌管“百工之事”。其子句龙专管农业生产懂得栽种谷物及其他作物遂被人们尊为神氏谓之“社神”。商汤时因为大旱不雨曾亲自“祷于桑林之社”。继周代“封土立社”之后民间形成了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春社和秋社。秦汉时期。一般将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大约在春分与秋分前后定为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春社时人们祭祀土地神祈求奉陪的雨水保佑五谷丰登秋社时人们再次祭祀土地神回报土地神的恩德祈求土地神的永远庇佑。春秋战国时人们一般将腊日汉代后定为冬至后第三个戌日视为国家祭祀宗庙社稷的主要节日有祀社之俗。至魏晋南北朝时社神信仰盛行。《礼记�9�9祭法》“王为群姓立社日大社。王自为立社日王社。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诸侯自为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日置社。荆楚岁时记》“社日四邻并结综合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食其胙。”所谓。社”最初也是某种聚落就是中国古代村落的雏形。《礼记�9�9祭法》“大夫以下包士庶成群聚而居。满百家以上得立社”。《汉书�9�9五行志》“制二十五家为一社”。甘肃《重修镇原县志》古者二十五家为一社邻里乡党以谋其公共之事者也。从历史遗迹来看甘肃农村的。社”位置均在农村东口是用土筑起的土堆形状像土塔周围种植松柏等。社祭即是社火的起源社火是社祭的演变形式。另外在甘肃农村。万方数据人们认为社神于每年腊月二十三向上天言人间罪状玉帝将视其说洽罪因此敬献糖食企图把他的嘴黏住。不让他告状或者让他说甜言蜜语请求玉帝赐福人间。这一习俗即使在今天的城市家庭年节时俗中仍有体现。火”即火神。先秦社神无独立神格时往往与火神混而为一《淮南子古周礼说》《说文》等皆以炎帝、祝融等古代火神为社神。汉民族中火神崇拜有流派之分一般以祝融为火神。据说他本是颛顼氏的后代帝喾当政时官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乃命日。祝融“死后为火官之神。又相传大禹的父亲鲧偷窃了天帝的息壤天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成汤伐夏桀时天帝令祝融降火于夏城帮助成汤灭夏。在后世的民间传说中祝融常以女子的形象出现称”祝融夫人”。此外民间俗信亦有以炎帝或燧人氏为火神的说法如谓远古时燧人氏钻木取火使人类进入熟食阶段后人尊为火神。而以炎帝为火神似乎更为可考。然而至今学界仍没有统一说法。对甘肃汉族来说火神仅仅是一种观念既没有确切的形态也没有尊奉火神的庙宇但是确信有火神的存在特别认为或是上天来的名为“天火”是神灵。民间认为最早的火神是太阳神的随从后来伏羲、炎帝、黄帝也附有火神的属性。甘肃有祭火的习俗凡乔迁之时第一桩大事是“进水火”并有专门的仪式从老庄上引火点燃新庄社火、炉火并焚香发生日月食时要点燃火箭家有火灾也要祭祀火神。至今年时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街道上都会燃起一堆堆的篝火大人孩子们一个接一个从一米多高的火堆上跳来跳去去既是除旧迎新也是岁时娱乐更是火神祭祀的存留的古风。甘肃《平凉县志》载“二十三日夕剪纸人刺孑遍身当门焚草子女皆绕火跳跃已而焚纸人日‘燎疳’。”“火”也是“以火祭社”的意思。《史记�9�9封禅书溉毫人谬忌奏请祭祀“泰一”神其中正月十五日祭太一神最为隆重从黄昏开始通宵达旦。《史记�9�9乐书》“汉家常以正月上元祭祀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祀至明而终。”后来火祭的形式逐渐演变为花灯祭才有了正月十五闹花灯的习俗。陇原却仍保留着闹社火的习惯。除此之外“火”也有节日期间燃灯烛。点旺火。贴红纸火爆气氛的意思。驱傩、腊祭、打夜胡“傩”是先秦驱险恶鬼邪魔疫疠的祭祀。《论语�9�9乡党》“乡人傩”《吕氏春秋�9�9季冬》“命有司大傩。”甘肃敦煌遗书记载“除夜驱傩之法出自轩辕”与岩画傩舞相吻合。可以推知傩不知当时是否称“傩”萌芽于新石器晚期而作为宗教信仰产生于周代。《周礼�9�9夏官�9�9方相氏》详细地叙述过北齐岁末傩仪的盛大与隆重“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末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唐以后驱傩的次数减少但内容有所发展。敦煌遗书中保留了较完整的唐代驱傩的文化内容。原始驱傩是先民扮作百兽至汉代已有歌舞相伴至唐代则加上新曲新词。甘肃黑山岩画及原始神话敦煌傩歌驱傩仪仗均可见古风。《后汉书�9�9礼仪志》记载了汉代专门在腊日——冬至后第三个成日——进行的傩祭傩舞周礼�9�9夏官�9�9方相氏》中相同可知大傩在腊月举行是为了在阴气最旺阳气最衰微的时候赶走侵害人体的寒阴之气、鬼怪污秽。两汉以后一方面仪式更加盛大。另一方面皇帝要亲自参与仪式并象征性地去田边地头劳动这使得傩又带有了劝农耕稼的目的。至宋代民间盛行“打夜胡”风俗可以看出是鄙俗化的大傩仪式。原来专掌管驱除瘟疫的方相氏及其役从已经由贫民扮演的民间诸神取代《东京梦华录港十“十二月”条载“自入此月即有贫者三五人为一伙装妇人神鬼。敲锣击鼓巡门乞钱俗呼为‘打夜胡’亦驱崇之道也。”腊日在甘肃为除夕之日。驱傩仪式自宋以后不再是庄重严肃的典礼越来越多地带有民间自娱性质与游戏形式。原来大傩除旧布新、驱逐遂祟、劝农耕稼的目的被淡化处理了。由“傩”发展演变的历史来看至少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与社火之间存在历史性的联系。从“傩”举行的时间来看最晚到清代民问的“傩”不再局限于腊月初一至二十四有的地方在元宵节仍然有“傩”仪举行这与社火表演的时段刚好对应二从“傩”的表演地点来看最晚到宋代民间的“傩”已经采取与现代社火作场表演类似的形式了三当“傩”附加上艺术欣赏的目的之后“傩”的职业化倾向正好让社火团队有机会衍生四从“傩”的表演风格来看宋代的“打夜胡”的游戏倾向已经与社火的表演风格完全一致了。春官说春季冬驱傩之后紧接着的节气是立春迎春。迎春仪式最早起源于东汉时代。而先秦孟春之月就有籍田之俗天子要在吉日向上天祈求五谷丰登。而仲春要择吉日祭土地神《吕氏春秋�9�9仲春纪》“是月也玄鸟至。至之日以太牢祀於高襟。天子亲往后妃率九嫔御乃礼天子所御带以弓鞫授以弓矢於高襟之前。”季春之月更是有傩祭之俗。《吕氏春秋�9�9季春纪》“国人傩九门磔禳以毕春气。”并于月末选择吉日举行大规模的音乐舞蹈汇演天子亲自率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前去网主士观看“后汉书�9�9礼仪志》。立春之日„„立青幡施土牛耕入于内外。”到唐代迎春仪式由官方转入民家成为以民众为主体的节日庆典。甘肃《重修灵台县志粑载立春前一天当地官员命令召集各里、各甲的杂业人等分另扮作七十二行并按照职业分别穿上相应的衣服装扮成不同的故事然后聚集到县署大堂听候点检称为“社伙火过堂”。这正好与社火在甘肃农村的别称“耍故事”相呼应。腊八过了之后甘肃东南部还出现春官说春的习俗。一些能说会道的农民穿上新衣带上皮帽肩上搭着钱袋怀抱五彩丝缠绕的木雕春牛结伴而行一边口粼春官歌》一边发节气表走乡串村讨要赏钱。人们叫这些人为“春官”。在西和县春官有自己的组织设“春官头”出行之前所有春官到春官头家里商量出行路线、摆设香案、上供木雕春牛每人向春牛三叩首。陇南的两当县、徽县等地春官活动不同他们不到处活动。而是在立春之前集合在当地广阔场地扮演春神戏举行迎春仪式。一般由村头组织村民捐钱。仪式由祭春、闹春、看春构成。祭春用猪羊献神闹春由全村人即兴嬉戏看春由春官数人扮演神话故事。其中“看春”一部分与社火的别称“耍故事”正相对应。花灯代火关于花灯与元宵节。有一个流传于民间的故事相传汉武帝有宠臣东方朔。一年冬天。连日大雪东方朔到御花园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发现一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她进宫以后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比平常更加思念家人。既然不能在双亲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于是东方朔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城里人人自危。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送往皇宫禀报皇上。汉武帝接来一看“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想了一想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经常给您做汤圆做得好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 万方数据供。传令京都家家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分高兴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到了正月十五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亲人团聚。如此热闹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下令之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全城挂灯放烟火。这大概只是传说并无考据。元宵张灯各地皆有。旧时甘肃一些县城要举办“鳌山灯会”此俗自宋代始由中原传来。通常在县衙门口堆起假山由上而下分布玉皇大帝及列位仙班。从正月初四开始点灯一直长明至正月十六凌晨方才熄灭。每天从早到晚。人群川流不息香火缭绕不断。特别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各地社火登场均在螯山旁边进行演出人头攒动烟气缭绕钟磬锣鼓之声不绝于耳。甘粼高台县志》南后街三宫庙顶设鳌山灯蒙纱幔绣吉庆宇“静宁州志》遇丰年亦制鳌山放烟火斗高台鼓吹喧阗为乐。《文县志》灯月交辉春城不夜游人杂沓笙歌沸腾彩船、狮灯、龙灯诸戏。至夜阑方止至玉虚山列灯蜿蜒如火龙照耀。元宵节还要“玩灯”目的是为社火服务随着华灯初上各地社火也就粉墨登场。总结从以上的民间节岁活动来看社火融合了多种传统仪式与艺术表演形式由最初的农耕文明中因自然崇拜而进行的祭祀活动渐渐简化庄重诙谐娱嬉成为甘肃民间年节必不可少的演艺活动。没有社火何来年味社火在甘肃历史悠久。保存完整又有发展。“社火”一词虽最早始见于宋代——《东京梦华录痃六月二十四日欢口二郎神生臼。二郎庙前露台上设乐棚有“社火呈于露台之上”——但在甘肃敦煌遗书中早有新石器晚期的原始雏形的记载。在甘肃各地方志中每每可以惊喜的发现有傩仪、迎春、元宵以及成熟社火形态的记载。甘肃《山丹县志》记载立春前一日迎春东郊巫、社伙火、杂戏百陈庶民纵观之《洮州厅志》记载正月初

五、初六乡民行傩礼扮演故事。元宵观灯演社伙火《皋兰县续志》记载元宵前后庙宇设布棚盛张灯彩通市悬灯剪彩。十三日谓之“试灯”七日谓之“残灯”。作粉粢馈元宵。花爆萧管彩帐锦棚龙灯竹马秧歌社鼓侈丽甲于陇右。《武威县志犰己载元宵四市悬灯杂扮花鼓、高撬跷演百戏“永昌县志》记载自十三日至十六日竞张灯火。花爆童子歌舞游戏《平番县志》记载十四日夜悬灯街巷或讽经或演戏或扮故事跃舞通衢十七日止“甘州府志淝载元宵通衢张灯民户以线密缀香火于小松树上名日“火树”。龙灯、竹马歌踏街市。以庆丰年。《和政县志》遇丰年则扮演社火即古乡人傩之遗意。甘肃《永昌县志》载立春前一日迎春东郊邑人装古事吹豳击鼓。《重修镇原县志》记载今迎春之礼久已废除而镇远八镇由正月初以至灯节后农村扮社火锣鼓喧阗旗帜飘扬各有固定之里居结合之团体所以联情谊、驱时疫也乡党所谓乡人傩其即此类乎。且有盛花袍结队击社鼓扮神鬼。《岷州志》记载立春前一日里民具春幡扮故事日“社火”并赴公堂演春乃迎春于东郊。《重修灵台县志》民众演社伙火又级乡人傩之故事盖皆俗例使然也《皋兰县志》十六日出游取禳疾之意。„„比比皆是仅略举而已。

三、甘肃兰州地区社火的景观甘肃地处狭长地理跨度较大虽各村、各镇、各县、各市都耍社火却组织形式相近而内容差异很多无论扮相、唱词人物设置均有不同。相同的是一般社火都有一定的组织形式。每年春节群众以“社”若干个自然村联系在一起的敬神和娱乐团体为单位办社火。这是一年中市镇乡村的大事。准备活动开始的很早一般从农历腊月即十二月二十曰左右起服装和乐器等需要购置和更新“武艺”需要演习而曲调需要练唱。农村里特有的能工巧匠全部上阵各尽所能为社火准备道具与模型。这些都是群众自发组织的由“社火头”领导也就是会首。在“社火头”的带领下。资金全部由群众自己筹备。正月十五夜家家会准备上等的烟酒、糖果瓜子、红包彩缎给社火队成员分享。准备社火与放置社火器材的地点一般叫做“社火会”或“社火摊”大都设在庙里有专门放置社火器材的房间平时封闭视为禁地带有神秘意味应该由原始的祭祀风俗而来。旧时社火班子先要带领社火队伍到本地社庙烧香在正式演出之前周边村社的社火先要集中到本村所敬奉的“方神”庙里演出第一场。社火表演分为白天的明社火和晚问的暗社火。在甘肃庆阳地区明社火是指车亭子、马故事和高跷暗社火是指晚上的地故事。在兰州城区社火都是在白天进行阵仗庞大。队伍很长。社火来了锣鼓喧天整个城区都可耳闻。一般大年初二的早上人群就将社火队伍要经过的街道里一层外一层地围住孩子们骑在爸爸的肩膀上。为首的“春婆”或叫“臭婆”由男人扮作丑老妇浓妆艳抹网生壬兰王立嘴角大粒黑痣尤为明显嘴中还叼着烟袋故意扮些娇媚的神态来引逗观众发笑。之后跟着的一般是旱船、高跷、舞龙、舞狮。铁芯子和太平鼓是兰州社火与其他各地社火不同的地方。铁芯子用铁棍做骨架外表装饰有树枝、花朵、彩绸架上“站着”扮成各样戏剧人物的小孩或并立或倒卧有几米或十几米高不等。铁芯子讲究安全又讲究工艺设计强调高、险、美给观众摇摇欲坠的惊喜感受。铁芯子的传统剧目有《西游记》、《水浒传国演义》、《白蛇传》中的人物及八仙人物等。太平鼓是兰州社火特有的节目也单独发展成为具有代表意义的艺术表演形式紧接着铁芯子上场也是最为激动人心的。《辞源》中太平鼓条这样写道“太平鼓鼓曲名宋徽宗崇宁大观间京城内外街市有鼓笛板拍演唱称为打断政和初年官令禁止民间乃改称太平鼓。’《重修镇原县志》记载新正无事儿童击鼓作乐咚咚之声远近皆闻。太平鼓亦称“腊鼓”、“长鼓”、“单鼓”也有人称其为“羊角鼓”。鼓框为杨木制威成桶形两面蒙牛皮用银色铆钉钉实上有扣环和把手。鼓身长厘米左右鼓面直径厘米鼓重—公斤鼓身颜色以代表吉庆的红色为主色也有黑色鼓身的太平鼓但今日少见。鼓的两边画有黑色的方形花纹。鼓身绘有中华民族图腾龙的造型一般都为双龙戏珠图案但也有绘制凤凰图案的。兰州太平鼓的鼓面描绘有玄妙的太极八卦图大小基本占据了整个鼓面。兰州太平鼓打鼓时一般不用槌而用麻绳拧成的鞭鞭长约厘米表演时动作刚劲潇洒。太平鼓的击鼓动作融进了民间美术成分幅度大力量强忽而擎鼓至头忽而抡鼓落地骑鼓腾跃前打后击表演难度较大。鼓队一般以牙旗也称压鼓杆作指挥锣跋击节鼓身飞舞三者起落有序场面十分壮观。太平鼓队的指挥也是太平鼓表演的一道独特的风景根据鼓队人数的多少太平鼓队会增加人数不等的副指挥。他们手中的牙旗要略微小于主指挥的牙旗但主指挥只有一人。在震天动地的鼓声中上百名鼓手忙而不乱队形不断变化鼓手出种种阵法令人目不暇接。鼓队行进到重要地点观众多而地方宽敞指挥者猛然挺身而起.

下载台湾民间祭祀神明生日简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台湾民间祭祀神明生日简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