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世界新材料产业的马年
世界新材料产业的马年
文章来源:新材料全球交易网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价值,不妨分享给更多的人。
马年就这么匆匆地走了,也许会有太多的不舍,也许会有遗憾,也许正是努力后收获的时候。对于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企业、甚至各个行业,这一年都意味着一段不寻常的故事。
离真正农历马年的结束,还有四十多天。小编带您回顾在马年里,世界各国在新材料科技发展领域的系列收获成果,展望新的一年,共同“羊”帆远航。正如此前介绍的那样,新材料主要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也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及先导,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新材料研究开发应用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展现。
德国:成功研发人造骨髓、离子液体聚合物智能薄膜、钢铝混合化合物等新材料。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等成功开发出人造骨髓,该人造骨髓中有更多的干细胞保留了其特殊性能,为白血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前景。该学院还应用3D激光光刻技术研发出多孔和非实心的壳体结构轻质材料,其密度小于水,承重能力超过钢。此外还成功研制出一种聚合物材料,这种按次微米精度构造的晶体结构可以让手指或测量仪器无法感受到隐藏在其中的物体。
德国生物过程和分析测量技术研究所则研制出一种基于光敏玻璃的微流控芯片,这种纳米结构的细胞载体系统在生产人造组织中起着关键作用。海德堡大学用化学方法成功分离了一个稳定的金碳烯复合体,并首次直接对在其他情况下不稳定的双键金碳进行了研究。此外还成功研发一种支持性脂质单分子膜与氮化镓纳米结构,这种混合生物膜上的蛋白结合可利用电化学电荷传感器检测。慕尼黑大学用超导性硒化铁(FeSe)和铁磁性氢氧化锂-铁(Li,Fe)OH层交叠合成出适于化学修饰的铁磁超导化合物。莱布尼茨高分子研究所研发一种新的防水防油聚合物膜。马克斯普朗克胶体与界面研究所等发明了一种可瞬时响应的离子液体聚合物智能薄膜。它具有独特的化学组成和孔状结构,在“嗅”到空气中少量有机溶剂时,可在0.1秒时间内发生快速卷曲运动。
基尔大学用钯作为反应催化剂首次成功地将有机锡掺杂到半导体聚合物中,这种新聚合物能够增大光谱的吸收范围。同时进一步研究了金属玻璃材料,解释了液态金属合金凝固成玻璃,即形成无序的原子堆积结构的原因。马尔堡大学等研发可用于光化学反应的不对称催化剂。为高效的、绿色的不对称合成提供一个新的途径。弗劳恩霍夫材料和光束技术(IWS)研究所研制出钢铝混合化合物。不来梅大学等发现纳米金刚石可像金属银、铜一样有效杀除细菌,其杀菌特性与表面上一种名为酸酐的特定含氧基团有关。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DESY)研究所等研发一种新的超强耐磨的纤维素纤维,未来可用于风力发电机叶片。
美国:在纳米材料、生物材料、金属材料以及非金属材料领域获得多项突破。
在纳米材料领域,国家直线加速器实验室和斯坦福大学合作,首次揭示了石墨烯插层复合材料的超导机制,发现一种潜在的工艺能使石墨烯这个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材料之王”获得人们梦寐以求的超导性能。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可以大幅降低泡沫制品的可燃性多壁碳纳米管材料,其整体厚度却不到人类头发直径的百分之一。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合作,铸造出小于25纳米的三维技术物件:研究人员在精心设计的不同三维DNA模块中植入极小的金属纳米“种子”,并激发其生长成为一个与该模块相同维度的立方体纳米粒子。这是首次根据指定的三维形状,打造仅有25纳米甚至更小的无机纳米粒子,同时误差小于5纳米。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生产出超细“钻石纳米线”,其核心由钻石的基本单位结构连接而成——碳原子以三角四面体结构首尾相连,外围包着一层氢原子,这种钻石纳米线的强度和硬度都超过了目前最强的纳米管和聚合材料。
在生物材料领域,莱斯大学纳米光子学实验室研发出一项全新的彩色显示技术,可以显示出生动的红、蓝、绿三色,朝着制造“乌贼皮”超材料迈出了关键一步。这类材料可以感知到周边环境颜色,并自动改变自身颜色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实现人们期待已久的完美光学伪装。麻省理工大学合成出包含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的活性生物材料,其中的活细胞能对环境起反应,产生复杂的生物分子,非生物材料能导电或发光。
在金属材料方面,美中科学家发现,通过对一种名为孪晶诱导塑性(TWIP)钢材进行预处理,就能打破钢材的强度和韧性只能取其一的均衡,让钢材兼具极好的强度和韧性,借助该技术也有望生产出性能更好的钢材。
在非金属材料方面,美国科学家成功地将硅与非硅材料实现“混搭”,研制出一种具有三维结构的纳米线晶体管,能够将硅与非硅材料集成到一个集成电路中,该技术有望帮助硅材料突破瓶颈,为更快、更稳定的电子和光子设备的制造铺平道路。美国科学家还研制出一种新的陶瓷材料,由纳米支杆相互交错而形成,在压力下会弯曲,但随后会恢复形状,成为有史以来最坚固、最轻质的材料之一。乔治·华盛顿大学推进器和纳米技术实验室通过结合两个单原子厚的碳结构,创建了一个新的超级电容,其混合石墨烯片与单壁碳纳米管,二者具有互补性,使该设备兼具了高性能与低成本。
另外,美国多家研究机构合作,以纳米微格为基础,将“结构承重”深入到微观尺度,造出极为通透而坚固的材料,同时具有高硬度、高强度、超低密度的优点,该方法还可用于金属、高聚材料等,有望使相同重量的材料在硬度方面刷新纪录。
英国:石墨烯研究应用依然领先,其他新型材料研究及应用取得新成果。
在石墨烯领域,9月,剑桥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世界上首个基于石墨烯的柔性显示器,证明石墨烯可被用于制造基于晶体管的柔性装置;同月,曼彻斯特大学研究人员利用有“白色石墨烯”之称的二维材料六方氮化硼,层叠合成了含有六方氮化硼夹层的石墨烯材料,这种材料具备储存电子能量和动量的功能,未来或成为制造新一代晶体管的材料首选。
其他新型材料的研究方面:3月,伦敦大学利用结晶紫、亚甲蓝这两种染料和金纳米粒子的组合,研发出一种不仅可在光照条件下对细菌产生致命效果,还在黑暗环境中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的新型光活性抗菌材料。7月,英国萨里纳米系统公司利用比头发细10000倍的碳纳米管在铝箔片上培育出了“最黑”材料,仅仅反射0.035%的光,达到了肉眼根本无法分辨的程度。该材料的导热效率是铜的7.5倍,抗拉强度是钢的10倍,创造了一项新的纪录。9月,南安普敦大学开发出一种除具备极佳的导电性能和超强的硬度外,还具有发光特性名为二硫化钼的超薄材料,有望成为石墨烯有力的挑战者。
俄罗斯:在世界上首次使用可吸收血管支架,培育出可制造软骨组织的人工材料,开发出具有防窃听功能的复合涂层。
3月,在世界上首次使用可吸收血管支架。这种支架能像金属支架一样恢复受阻冠状动脉血液流通,将药物送达患处,完成治疗后支架则会自动吸收,血管中只留下两对微小的金属标识器,以帮助医生提示手术位置并协助监测患病血管今后的状况。这种生物可吸收支架由聚乳酸制成,通过这种方式处理的血管因不含硬金属植入物而能维持正常的功能和弹性。
俄罗斯托木斯克国立大学所属的创新型企业“托木斯克辐射防护”公司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由复合材料构成的涂层。这种涂层是微波铁氧体和不同含量的纳米碳构成的混合粉末,涂层根据不同成分吸收或者反射辐射。如果碳纳米含量较低,几乎能实现完全吸收辐射;如果碳纳米含量较高,则涂层能够反射辐射。这种涂层可以将会谈室变得十分安全,任何人也无法听到会谈内容。
俄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生物学与基础医学研究所和血液循环病理学研究所合作,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培育出能用于代替冠状血管和制造软骨组织并能促进细胞生长的人工材料。该技术可以从聚合物溶液中获得直径10纳米到几微米的纤维;可以在材料中加入其他元素,使两种聚合物或药物溶解在一起,满足医学材料在性能上的要求。
法国:研制出可吸收污染物的纳米管海绵,高导电性有机金属材料以及一种新结晶形式“冰十六”。
2月,南特大学的研究人员与意大利合作研制出碳纳米管海绵,能够吸收水中化肥、农药和药品等污染物,净化效率超过之前方法的3倍。经掺杂硫后,还可提高吸收油污的能力,可用于工业事故和溢油清理。碳纳米管是由类似石墨结构的六边形网格卷绕而成的中空“微管”。法意研究者设计的碳纳米管多孔结构可浮在水面上,一旦吸附油饱和后,比较方便取出,只需挤压将油释放即可重新使用。
8月,斯特拉斯堡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高导电性有机金属材料。该材料是由大量3-氨基三芳香基胺(TATA)分子堆叠构成的一维超分子聚合物,同时具有导电性高、重量轻、柔软等特性。有机金属成本低,易于生产,可一次性使用,可避免大量电子垃圾造成污染,可用于替代金属等无机材料用于电子设备中。
9月,艾克斯-马赛大学所在的欧洲联合研究团队成功合成二维材料锗烯。该材料是由单层锗原子构成,是一种坚固的二维拓扑绝缘体,可在室温下用于未来量子计算等设备制造。
12月,法德研究人员制造出水的一种新结晶形式“冰十六”。这一成果未来可用于解决能源生产、运输和储存中遇到的问题。这是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中直接量化水分子和气体分子相互作用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气体水合物,对地质学和化学研究意义重大。
加拿大:研制出先进“隐形”伪装布料,设计出可显著降耗的纳米光缆。
阿尔伯塔大学的电子工程师成功设计出可在计算机芯片中取代铜导线的纳米光缆,可显著提高计算速度并降低电子器件的能耗。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全新的非金属超材料,可在不产生热量、减弱信号或丢失数据的前提下把光波限制在纳米光缆中。研究人员将在硅芯片上创建超材料,以超越当前工业界中使用的光波限制策略。
Hyperstealth生物科技公司研发一种先进的伪装布料,未来或能够让士兵变成“隐形人”。这种“量子隐形”伪装布料,能够弯曲周围的光波,进而达到隐形效果。
AeroVelo公司设计出新型自行车Eta,结合了空气动力学和传动系统,打破目前133.8km/h的最快速度记录。Eta的外壳由碳纤维制成,内部框架则是碳纤维复合材料。整车重量只有20.4千克。
加一家公司开发出铝合金深海潜水装,可让专业潜水员抗衡巨大水压,更自由自在地在海底探索。该深海潜水装采用铝合金制成,装配有18个与关节连接的旋转接头,令潜水员的手脚及头部能保持灵活活动,抗衡巨大水压。
肯考迪亚大学研制出一种智能衣,其可随穿着者的运动来改变衣服颜色及外型。该“卡玛变色龙”项目通过将电子纤维编织在衣服之中,将身体的能量存储起来,从而使衣服可对手机进行充电。
以色列:纳米材料应用研究聚焦先进医疗技术,破解视网膜机理促进发明新型感光胶片,发现罕见化学材料,运用新粒子材料设计量子计算机。
本古里安大学研究人员提出了新的量子计算机模型,设计利用了最近发现的马约拉纳粒子及其与光的独特互动特性,新型固态原件可存储和处理量子信息,其可控性优于现在的其它材料。希伯来大学科学家运用纳米技术发明新型感光胶片,这使得制造基于这种新型纳米材料的人造视网膜成为可能。
巴伊兰大学研究人员发明了可治疗癌症的纳米机器人。这种纳米机器人可注入病人体内,它能够识别并杀死癌细胞,而不影响健康细胞。到目前为止,机器人可以识别包括白血病和实体瘤等十几种类型的癌症。这种机器人还可帮助检查癫痫患者和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水平。
特拉维夫大学研究人员使用纳米技术治疗耐药卵巢肿瘤,这种全新的纳米药物输送系统,使用特定的纳米粒子集群,引导和输送化疗药物在特定的肿瘤细胞聚集,产生显著疗效。
以色列理工学院的一个交叉学科研究小组首次发现视网膜胶质细胞的光学机理,这为如何改善视力探索了新路。研究发现人类的视网膜不仅是捕捉信息的光电转换系统,还是一个复杂的光学结构。
韩国:根据市场需求,继续深耕应用材料领域,在太阳能电池和可穿戴电子装备的可用材料方面取得突破。
2月,浦项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系教授赵吉元(音译)的团队首次提出有机太阳能电池薄膜的形成原理,成功开发了比现有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增加20%以上的太阳能电池。
4月,开发出在半导体晶片上反复合成单结晶石墨烯的技术。如果该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将可在未来5年内生产出处理速度比现在快10倍以上的半导体,还有望大幅提前开发出像纸片一样可以折叠两三次或弯曲起来放在口袋里的易弯曲显示屏和可穿戴电脑。
日本:开发出世界上最耐热的生物塑料、高强度医用凝胶和更节省稀土的磁石制造技术。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开发出一种即使放入水中也不会膨胀的高强度医用凝胶,这种物质未来可用于制造人工软骨等医疗器材,并在干细胞治疗中发挥作用。
北陆先端科技大学院大学与筑波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转基因大肠菌制造出具有坚硬构造的桂皮类物质,并使用光化学手段对其进行加工,成功制造出世界上最耐热的生物塑料。该物质有望在未来成为汽车和电器零部件中金属和玻璃的替代品。
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用沙子的主要成分硅石与酒精进行反应,成功制出了硅化学产业的主要原料四乙氧基硅烷。这种新技术不但效率高,而且由于是直接合成,也相对简便,对未来的硅化学产业可能产生重大影响。
立命馆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低费用的深紫外发光体,该发光体使用LED光源,未来作为杀菌处理的新型光源代替目前使用的水银灯。
物质材料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成功合成一种新的磁石化合物NdFe12Nx,这种新型磁石与目前在混合动力汽车驱动马达中使用的钕磁石相比,使用的稀土量更少,而且具备更优良的磁力特性。
九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工艺,通过减少作为触媒的白金粒子直径和其在固体表面上的固化密度,大大减少燃料电池中白金的使用量,达到目前的十分之一。这项成果的出现意味着未来燃料电池的费用可能会大大削减。
第二篇:马年春节世界祝福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29日通过视频向中国人民祝贺马年新春。潘基文在视频中首先用中文说:“新年快乐,我是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他接着用英文表示,“值此马年新春佳节之际,我向你们和你们的家人致以最诚挚的问候。联合国非常荣幸能就和平、发展和人权等共同议题与中国人民紧密合作。我衷心感谢各位做出的承诺和贡献。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一帆风顺。”最后,他用中文说:“祝大家马到成功。”
英国首相卡梅伦祝福中国人民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加拿大总理哈珀祝贺加拿大华人春节快乐,并向中国人民拜年,克罗地亚总统约西波维奇用中文向中国人民拜年,纳米比亚总统波汉巴祝中国人民春节快乐,中国在2014年繁荣昌盛。
第三篇:打造富民新产业
“鸡腿菇”:农民致富的又一新兴产业---对盐湖区晋福食用菌专业联合社的调查与思考
杨青坡
运城是农业人口占60%的农业大市,“十二五”期间实现农民人均收入翻番任务艰巨。如何在把现有农业主导产业不断做大做强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培育新的主导产业?盐湖区晋福食用菌农民专业联合社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本地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鸡腿菇产业,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找到了又一条新的路子。
赵立春试种“鸡腿菇”成功
盐湖区属丘陵浅山区,耕地面积80多万亩,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大力调整种植结构,林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但每年修剪下的大量果树枝,找不到用途,大多被焚烧或丢弃。2006年,盐湖区东郭镇界村农民赵立春发现,河南有人到运城收购果树枝,经打听人家用果树枝培育食用菌。在本地当废物处理的果树枝,在人家那里却成了宝,一吨果树枝加工成原料能生产出1000公斤香菇,产值6万元。赵立春认识到发展食用菌是一项本小利大的富民好项目,决定学习这项技术,用果树枝作原料种植食用菌。
2006年5月,赵立春到山东、河南等地考察学习食用菌生产技术。面对数百种食用菌品种,发展哪种能赚钱?赵立春立足市场高端的珍稀菌品,选择了市场需求旺盛的“菌中 1
新秀”鸡腿菇。他从山东引进最新的土窑洞种植鸡腿菇技术,利用土窑洞恒温特点,一年四季都可生产鸡腿菇。为确保取得成功,他请运城市农委生物所技术人员作指导,建起模拟土窑洞生态环境的地窖试种,2007年春节前成功生产出第一茬鸡腿菇,每公斤售价16元,亩纯收入超过2万元。
看到赵立春靠果树枝作原料种植鸡腿菇比栽果树还赚钱,许多农民纷纷找他学习种植技术。为带动更多农民致富,2007年8月20日,赵立春等5户村民注资31万元,成立了盐湖区福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社员建一个200平米的土窑洞投资5000元,菌种原料每年每窑投资4万元,产值达10万元以上,每窑净收入超过5万元。鸡腿菇的试种成功,给当地农民趟出一条致富新路。
联合社做大“鸡腿菇”产业
2008年10月,福源合作社生产的“鸡腿菇”获得运城市第八届农展会名优产品奖,被媒体宣传报道后,绛县古绛镇西桥村村委主任赵立云通过学习,发展了26孔土窑洞鸡腿菇,3个月后大获丰收,每孔窑收益超过3万元。种植鸡腿菇的高效益,引起运城市农委的高度关注,为推动全市大力发展鸡腿菇产业,2009年元月,市农委在绛县西桥村召开了推广种植现场会。
西桥村现场会后,绛县、河津、万荣、临猗、夏县等地农民,纷纷到福源合作社学习土窑洞种植鸡腿菇技术。短短
几个月时间,全市5个县(市)就成立了8个鸡腿菇生产专业合作社。但由于技术不过关,管理水平差,社员素质低,种植户利益受到损失。福源食用菌合作社急农民所急,办农民所盼,2010年6月18日联合8个生产鸡腿菇的专业合作社,组建了运城市晋福食用菌联合社,成为山西省第一家食用菌联合社。
合作社从“小舢板”变为 “大航母”,实现了鸡腿菇产业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型。在生产运行上,联合社建立健全了鸡腿菇生产综合标准体系,从原材辅料、菌种选择、病虫害防治,到生产管理、加工包装以及贮存运输等环节,严格标准化生产。在技术创新上,联合社从山西昌鑫生物公司高薪聘请生物学博士,改进菌种配方,缩短鸡腿菇生产周期15天,节约生产成本10%以上,每年为社员增收100多万元。在经营管理上,联合社实行“统一供应菌种、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管理服务、统一产品营销”,使鸡腿菇产量提高20%,生产成本降低15%。联合社统一注册使用“运福源”商标,对鸡腿菇产品进行了无公害认证,使鸡腿菇每公斤售价由6元提高到8元,每孔年收益由3万元提高到4.5万元,每年为社员增收200多万元。
科学管理带来了良好收益,使鸡腿菇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目前,联合社注册资金达1000余万元,吸纳社员1000余户,辐射带动6个县、20余个乡镇、5000余人从事鸡腿
菇生产,产菇窑洞300孔,每年生产三茬,年产量3000吨,产值2400万元,社员户均收入两万元,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20多个城市。
发展“鸡腿菇”产业前景广阔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食品需求日益俱增,鸡腿菇作为天然营养保健食品,倍受消费者青睐。在我市大力发展鸡腿菇产业,有着丰富的原料资源,适宜的生长条件,成功的生产实践。我们要像抓发展苹果、蔬菜那样,下功夫抓好鸡腿菇产业,三五年之内,鸡腿菇产业就会成为我市农业继苹果、蔬菜之后又一优势主导产业。
发展鸡腿菇产业市场前景广阔。鸡腿菇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药食兼用,对改善人体营养结构、提高免疫力具有重要作用,被誉为“天然、营养、保健”的最佳理想食品。世界卫生组织提倡“荤食—素食—菌食”为最佳膳食结构,食用菌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三大主流食品之一,全球消费量每年增加12%,消费增长已成为世界性的趋势。在国际市场,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正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美国每年需进口各种食用菌产品18万吨,法国16万吨,产菇大国日本每年也要进口12万吨。在国内市场,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菌以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香气诱人的特有品质,倍受国内消费者青睐,人均消费量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等经
济发达地区增长最快。同时,食用菌在医药、化工、食品添加剂等领域有着广泛用途,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发展鸡腿菇产业综合效益显著。鸡腿菇生产具有周期短、产量高、投资小、收益大等优点。鸡腿菇生产每亩每年可消化1万公斤果树枝等农业废弃物,产菇8000公斤,产值6万元,扣除菌种、原料、人工等费用2万元,每亩纯利润4万元,是棉花收入的28倍,是小麦收入的48倍,是效益高的果树、大棚菜的3-4倍。在产菇大县河南省西陕县年生产规模5000万袋,产干香菇1.2万吨,产值8亿元,占该县农民总收入的43%。发展鸡腿菇不占耕地,丘陵、沟壑、荒地等都可利用生产,既生态又环保。通过种植鸡腿菇对农业生产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形成了“果树枝、秸秆等废弃物—食用菌原料—食用菌—食用菌废弃物—蛋白饲料—畜禽养殖—粪便肥料—有机肥还田”的循环经济链条。“晋福”一个联合社每年转化果树枝、秸杆、玉米芯等300万公斤,提供优质有机肥0.3万吨,价值 300余万元。鸡腿菇生产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栽培时间与农忙季节错开,不误农时,男女劳动力都可以动手,给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致富的好门路。
我市发展鸡腿菇产业潜力很大。我市是果业大市、粮棉大市,每年产生大量的果树枝、秸杆、玉米芯、棉籽壳、动物粪便等,是生产食用菌的优质原料。据测算,我市每年产
生的果树枝、秸杆、玉米芯、棉籽壳等约40亿公斤,如果全部作为鸡腿菇生产原料,可年产鸡腿菇20亿公斤,产值超过100亿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能增加2000多元。“鸡腿菇”----运城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新兴产业,值得大力推广、加快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运城市委政策研究室)
第四篇:新产业调研提纲
广电新产业调研提纲
类别:
1、IPTV、网络电视及内容集成平台
2、购物电视
3、电影制作、发行、放映
4、跨频道合作
5、上星卡通频道
关注内容:
1、行业竞争格局及领先企业概况
2、核心竞争要素
3、组织结构
4、对核心人才的要求
5、核心人才流动方式及猎头公司
6、人力资源管理(薪酬、考核、长期激励)
7、独特的经营管理手段
8、广电关联企业和独立企业的优劣势区别
第五篇:合作社撑起香菇新产业
合作社撑起香菇新产业
——对长子县源盛香菇种植合作社的调查与思考
带着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市场经济中如何发挥其积极作用,引领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疑问,近日,我们采取进入菇棚、走访社员等形式对长子县源盛香菇种植合作社进行专题调研,引发了对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些思考。
一、基本情况
长子县源盛香菇种植合作社位于该县丹朱镇王坡底村,是由牛建忠、王忠林、范晋清、李晓堂、李秀珍等五名香菇种植大户于2007年发起成立的,注册资金为3万元。合作社现有入股社员23名,服务社员128名,社员服务范围包括长子全县各乡(镇)和平顺、长治县、高平等地若干户。该社经营范围包括香菇种植、加工、销售,食用菌开发等几个方面。截止今年四月,合作社服务种菇农户数达123个,种植面积达250亩(400万棒),产量可达400万公斤,由合作社注册的“尧丹”牌香菇主要销往河北、河南、山东等省份。2007年,该社被市政府办公厅评为“全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先进单位;今年3月,在全市农经工作会议上又被评为规范化建设示范社,今年4月,再次被长子县委、县政府评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先进集体。
二、作用和影响
农业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得益于经营体制的创新,即农民自愿组织起来的各类专业合作社发挥了作用。长子县源盛香菇种植合作社就是在农民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从事香菇种植生产经营的。在未成立香菇种植合作社之前,长子县香菇种植业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生产规模小而分散,技术难以规范,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二是菌种杂化,有的菌种已经退化,没有新品种;三是香菇产品多为初级品,产品附加值低;四是缺乏有效的市场调控手段,种植散户互相压价,导致本地香菇市场价低;五是产品质量好坏不均,档次较低,存在“农残”问题。
长子县源盛香菇种植合作社的成立,对香菇产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一是实现了产加销有效衔接。合作社将当地香菇种植专业户按自愿、民主原则组织起来,为农民统一提供菌种、传播种植技术,拓展销售网络,初步形成了科技、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二是有利于提升对菇农的专业化服务水平。香菇种植合作社一头联企业、一头联菇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只有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才能实现企业与农户两利双赢;三是提升了香菇的质量层次。合作社通过组织分散的农户实行统一菌种供应、统一物资采购、统一操作规程、统一回收加工、统一包装销售,统一产品商标,极大提高了香菇质量安全水平; 四是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合作社是由香菇种植大户牵头组建的,这些能人利用自己市场信息灵、销售渠道稳的优势,积极引导农民种植香菇,提高香菇质量,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经济效益。通过技术反哺、生产资料反哺、二次利益分配反哺,在长子县逐步形成了香菇新产业。在合作社的带动下,今年,全社种植的400万棒香菇,产量可达400万公斤,全年销售收入可达1500万元,户均收入在10万元左右;五是促进了行业的自律和规范。通过组建香菇种植合作社,避免了农户之间、农户与加工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维护了农民的利益,实现了行业优势,联合互补,促进了香菇产业的健康发展和不断壮大。
三、主要做法
(一)明确宗旨,强化服务。长子县源盛香菇种植合作社从开社伊始至今,每位成员都是以“依靠科技,服务至上,努力实现社员效益最大化”的办社宗旨作为始终不渝的追求目标。他们在履行职能方面,利用多种途径,千方百计地将分散的香菇种植户结对连片地组织起来,与菇农签订种植收购合同,通过实施统一菌种供应、统一物资采购、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回收加工、统一包装销售的“五统一”管理模式,对社员提供无偿或象征性收费的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使菇农种植香菇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极大的保障和提高。
(二)建章立制,规范发展。一套完整的制度是一个企业得以成功的关键所在。长子县源盛香菇种植合作社五位股东从成立该社时就统一思想,把建章立制问题作为该社发展的重点,通过充分的酝酿和讨论,共同制定了该社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两项基本制度,为该社今后乃至将来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形成香菇新产业提供了制度保证。
(三)加强培训,培育市场。为了使香菇种植户尽快掌握种植技术,保证该社产品的高质量,他们先后多次聘请中国农科院食用菌专家到合作社开展培训工作,特别注重了对香菇种植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同时理论结合实际,又聘请浙江香菇栽培技术人员就实地种植管理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指导,使每个社员都掌握了种植技术。现在的时代是个信息的时代,要想了解市场,就必须掌握首要信息。他们看重此点,聘用了3名电脑工作人员,一方面对社员进行了电脑知识培训,另一方面在信息上把关,把各个社员的种菇情况输入电脑软件,全盘掌握每个社员的种植数和品种,通过互联网积极联系四方客商,保证销售渠道的畅通,努力提高社员的经济效益。
四、存在问题
在调研中,通过入菇棚、访菇农、查看香菇生产经营资料、与合作社社员座谈,发现源盛香菇种植合作社生产经营情况虽然有了良好的开端,但要发展壮大,还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因素。
(一)资金严重不足,制约合作社的经营发展。从对合作社的调研情况来看,技术培训、更换菌种、购臵设备(脱水烘干机、建冷冻储藏库等)等方面的资金都存在缺口,急需信贷资金的支持。
(二)使用菌种落后,生产周期长。目前源盛香菇种植合作社社员在菌种使用上还是延用传统的固体菌种,固体接种发菌慢、菌龄不一致,杂菌浸染的几率大,生产周期长,直接影响香菇的产量和质量。
(三)储藏设备短缺,销售价格难以保证。源盛香菇种植合作社自去年成立之后,还没有烘干、储藏设备,若集中收购香菇,则存放时间短,不能及时出售时,销售价格难以保证,甚至有时还会出现低价抛售情况,致使合作社和菇农的利益受到伤害。
(四)管理人才缺乏,发展缓慢。合作社的管理人员思想还不够解放,视野还不开阔,急需学习先进经验。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关键在人才,需要从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建立一支人才队伍,才能使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
五、发展建议
长子县源盛香菇种植种合作社,与我市其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相比,其独特之处在于打破了行政区域,社员服务范围直接延伸到长子境外的平顺、长治县及晋城市的高平等地,是一个跨行政区域的香菇种植合作社。要以此为依托扩展到全市的香菇产业,打造一个社员服务范围更广,服务质量更高的香菇种植合作社,把此合作社做大、做强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入手:
(一)政策推动,资金扶持。上级有关部门要尽快出台相关配套及优惠政策如税收、认证、财务制度、信贷资金等,积极为合作社疏通市内各家商业银行和其他融资渠道,解决目前生产经营资金困难;在政策扶持方面,要加强政策服务、认真落实省、市对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政策,加强与政府部门和其他组织的协调,营造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良好环境。
(二)引进技术,提高效益。合作社要不断加强培训社员,使他们掌握香菇种植新技术,引进适宜种植的优良香菇品种,改良培养料配方,提高菌棒的持水保肥性,要更换如今的固体菌种为液体菌种,(液体菌种具有工艺更简便、生产周期短、减少污染、快速萌发、降低成本、提高纯度、出菇整齐、适宜工厂化生产等八大优势)提高香菇产量和质量,增加社员收入。
(三)购臵设备,确保销售。针对合作社缺少烘干、储藏设备,要多方争取资金,购臵烘干设备,建一个冷冻储藏库(储藏设备),将香菇脱水烘干预冷储藏起来,确保了香菇采摘后上市前的质量,更解决了销售问题,保证菇农收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四)强化管理,促进发展。合作社要加强对社里管理人员、营销人员及财会人员的培训,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培训出一批素质高,业务精的管理队伍。组织社内的有志之士走出去,学习先进的经验,开阔视野,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经营理念,加强信息服务,拓宽营销渠道,走科学发展的道路,把长子县的香菇产业做强,做大。把长子县的这把“香菇伞”越撑越大,进而成为长治市的一个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