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镇痛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时间:2019-05-15 04:04: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术后镇痛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术后镇痛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第一篇:术后镇痛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术后镇痛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天津市宝坻医院

张守林

301800 摘要:手术后疼痛可导致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增加了术后感染发生的几率,对于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意味着术后微肿瘤病灶转移的高风险,因此尽可能采取各种方法减轻手术后免疫功能抑制。主要镇痛方法有硬膜外自控镇痛、静脉自控镇痛、外周自控镇痛等,各自有不同的特点,而且镇痛药品的不同、剂量的不同产生的免疫功能不同,其主要药物包括强阿片类和弱阿片类镇痛药、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等等,给药途径不同,产生的免疫抑制效果不同。本文进行综述。

关键词:手术后;疼痛;镇痛;免疫功能

术前焦虑、手术导致的组织创伤、术中大量失血、异体血输入、低温、疼痛以及药物等均可导致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增加了术后感染发生的几率,对于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意味着术后微肿瘤病灶转移的高风险,因此尽可能采取各种方法减轻手术后免疫功能抑制是围术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1]。疼痛引起的并发症临床报道不少,也可引起免疫系统的变化。不同的镇痛药物和镇痛方法对免疫功能不同,本文将进行综述。

1.围术期免疫功能抑制的可能机制

有众多的研究观察了不同手术(如腹腔镜手术、结肠肿瘤切除术、心脏手术、开颅手术等)对动物及人体围术期细胞因子、应激激素分泌及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认为大手术能抑制机体数日的免疫功能,而且手术创伤越大术后免疫抑制的程度越深,维持时间越长[2]。术后免疫功能抑制可能与五方面因素有关。

1.1 首先,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过度活化。手术创伤应激导致该神经内分泌轴剧烈兴奋,大量的糖皮质激素释放入血,大手术后数天糖皮质激素仍是增高的,且糖皮质激素的水平与组织损伤的程度以及术后免疫功能抑制的程度密切相关[3]。1.2 其次,交感神经兴奋。所有的淋巴组织均受交感神经支配,大部分白细胞都表达受体,围术期大量的儿茶酚胺释放入血。体外研究提示儿茶酚胺通过-肾上腺素受体介导的cAMP通路直接抑制自然杀伤细胞(NK)和细胞毒淋巴细胞(CTL)活性,此外儿茶酚胺还可影响巨噬细胞和TH细胞因子的分泌,减少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2(IL-12)、C-干扰素(IFN-C)释放,刺激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细胞因子IL-10的释放。多项研究证明围术期应用-受体阻断药可减轻术后免疫功能抑制。

1.3 再次,与内源性阿片肽有关。术后疼痛和应激导致垂体和肾上腺髓质分泌大量阿片肽,如脑啡肽、内啡肽和强啡肽等,尤其是-内啡肽入血。体内及体外试验均证明-内啡肽能抑制细胞免疫功能,Nelson等[4]报道腹腔镜术后大鼠应用纳曲酮能显著缓解术后免疫抑制,提高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促进淋巴细胞增殖以及IFN-C分泌。

1.4 第四,局部前列腺素的作用。前列腺素(PG)类特别是PGE2,可导致局部细胞免疫功能障碍。术后应用环氧化酶抑制药(COX)能减轻术后细胞因子反应,减轻细胞免疫的抑制。

1.5最后,细胞因子和其内源性拮抗药。手术创伤和应激激素刺激单核细胞和其他细胞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在伤口局部主要是促炎因子,而在外周循环中主要是抗炎和抑制细胞免疫的因子,特别在大手术后血浆致炎细胞因子IL-

1、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短时增高,而血浆IL-

10、IL-1受体拮抗药(IL-1rA)迅速增高,可溶性IL-2受体(sIL-2r)、可溶性TNF-A受体(sTNF-Ar)随后持续升高,这些因子都是抑制细胞免疫的。

2.术后镇痛对免疫功能影响 2.1 硬膜外镇痛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2.1.1许立国[4]等观察术后硬膜外镇痛对患者IgA、IgG、IgM三种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择期子宫全切除术患者 60 例,分A、B 两组,每组 30 例,两组采用硬膜外麻醉,选L1~2间隙,用药碳酸利多卡因。A组术毕不用术后镇痛,疼痛难忍时,采血后用哌替啶50mg肌注;B组硬膜外导管接止痛泵。两组患者定时经静脉采血做免疫球蛋白测定。结果A组与正常值比较,三种免疫球蛋白呈明显升高。B组,三种免疫球蛋白与正常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说明术后镇痛对于稳定免疫功能有重要意义。

2.1.2 车润平[5]等测定围术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术中及术后连续硬膜外镇痛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创伤后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损害,即以T细胞功能改变为主。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广泛的免疫抑制作用,可使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减少,使T细胞分化增殖能力下降。临床观察到血清CRP浓度升高程度与手术部位相关,上腹部手术较下腹部手术升高显著,围手术期硬膜外镇痛可显著减轻机体应激反应。资料表明硬膜外阻滞平面于脐以下时,手术应激反应相对较弱,上腹部硬膜外镇痛尽管能很好的缓解疼痛,但对躯体和内脏神经的传导路阻滞不充分。可能正是这种交感神经阻滞程度的不同,才使得硬膜外镇痛在上、下腹部所呈现的结果不一样。上腹部硬膜外镇痛抑制了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而仍保持有适度兴奋性,这有利于使免疫应激激素保持在生理调节范围内,促进免疫细胞的正向表达。下腹部手术则可能由于本身交感活性低、应激反应弱,术后硬膜外镇痛进一步抑制了交感神经兴奋性,从而影响T淋巴细胞的分化与增殖[6]。

2.1.3曹殿青[7]等探讨罗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行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证明宫颈癌患者术后硬膜外镇痛应用吗啡或芬太尼复合罗比卡因均可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但应用芬太尼复合罗比卡因对免疫抑制作用较少,副作用较少。提示硬膜外使用吗啡可能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抑制作用,而芬太尼则几乎没有什么影响。Wang等发现吗啡抑制免疫作用是通过阻断受体介导的。吗啡术后镇痛能加重术后淋巴细胞功能的抑制,有报道吗啡对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抑制,应用吗啡能够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自然杀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巨噬细胞的功能。

2.2 静脉自控镇痛

2.2.1赵建生[8]等探讨曲马多静脉自控镇痛对胃癌患者术后血浆的TNF-A、IL-

2、IL-6影响。选择32例胃、贲门癌根治术患者,静吸复合气管内插管全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二组(PCIA组,对照T组),检测术前1h、术后1d、术后3d、术后7d血浆TNF-A、IL-

2、IL-6水平。另取30例健康成年人的血浆作为正常对照。PCIA组在手术结束前开始缝合皮肤时静注曲马多负荷量1.5mg/kg,后接PCA泵。术后根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SA评分)调整追加剂量。对照T组术后疼痛时肌注曲马多100mg镇痛。结果显示两组术前TNF-a和IL-6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显著性下降,术后第1、3天较术前均有明显升高,而T组升高更明显。两组第7天基本回降至术前水平。TNF-A还可在手术创伤中刺激IL-6的分泌,继而触发抗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但在应激反应中TNF-A的变化趋势报道的结果多数为术后升高。研究中TNF-A的变化趋势显示出两组术后均出现升高的现象,但表现的程度是不同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这与曲马多PCIA能有效地控制术后疼痛,降低应激反应有关。IL-6由多种淋巴细胞及非淋巴细胞产生的促炎症因子,如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对机体损伤刺激和感染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是急性期反应蛋白合成和炎症细胞聚集的主要因素,被认为是创伤应激反应的有效指标。高浓度的IL-6常预示着术后感染的发生,降低其反应程度,有利于机体恢复。研究中两组术后IL-6均有显著增高,至术后7天基本恢复。这种变化在对照组尤为明显,说明IL-6对创伤程度具有较强反应,曲马多PCIA可以有效缓解IL-6的增加。IL-2是活化的辅助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具有显著的免疫增强作用,对于T细胞、B细胞、NK细胞以及巨噬细胞的成熟和功能维持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在免疫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双相关系中起重要调节作用。创伤应激后机体产生的神经多肽和其它因子可抑制IL-2的产生与释放,造成免疫功能下降。观察到两组术后IL-2均降低,组间各时段无显著差异,说明曲马多PCIA尚不能有效抑制IL-2降低。临床证实曲马多PCIA不仅可减轻胃癌患者的主观上的痛苦,保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而且能维持细胞因子的相对平衡,适宜地调节机体的应激反应所导致的免疫抑制,极有利于胃癌患者的术后康复。

2.2.2 王晶[9]等不同剂量芬太尼对胃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择30例胃癌手术的病人,术后镇痛予芬太尼静脉持续输注,随机分成三组,Ⅰ组芬太尼剂量为5/kg/min,Ⅱ组芬太尼剂量为10/kg/min,Ⅲ组芬太尼剂量为15/kg/min,结果显示Ⅰ组镇痛效果不完善。Ⅱ和Ⅲ组镇痛完善。三组病人术后 12 体内CD+

3、CD4+、CD8+、NK细胞数量均明显下降,其中Ⅲ组下降最为显著,术后7天各组数据均恢复至术前水,提示这种免疫抑制是一过性的,但可能会增加围术期肿瘤细胞转移的几率,对肿瘤手术病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建议芬太尼10/kg/min 静脉持续输注术后镇痛安全可靠,有益于病人的康复。

2.2.3高峰[10]等比较吗啡、芬太尼和曲马多用于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时对血清β内啡肽(β-E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皮下缝合时给予负荷量开始术后镇痛,持续24h。分别于麻醉前、术后1、3、24h采血,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β-EP和IL-6水平。结果三组病人麻醉前及术后1、3、24h血清IL-6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与麻醉前相比,M组β-EP水平在术后各时点均明显下降;F组和T组则明显升高。证实吗啡、芬太尼、曲马多均可有效抑制术后应激反应程度。术后镇痛。

2.2.4王芳[11]等评价氯诺昔康用于全子宫切除术后自控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并观察其对内啡肽水平的影响。在全子宫切除术后出现中度以上疼痛的病人中,经静脉给氯诺昔康和吗啡镇痛同样有效。氯诺昔康在应激状态下可以引起内啡肽的显著升高,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12]。

2.2.5吴晓智[13]等观察上腹部手术患者伍用右美沙芬行静脉术后镇痛对血浆β-内啡肽(β-EP)水平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影响。选择上腹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 A组,诱导前静注右美沙芬20 mg,术后镇痛伍用右美沙芬5 mg/d;B组,仅诱导前静注右美沙芬30 mg;C组,空白对照组。于术前、术毕、术后4、24 h分别测定血浆β-EP水平。结果术后4 h A、B组β-EP水平明显低于C组,术后24 h A组较B、C组显著偏低。证实右美沙芬抗中枢敏化所致超前镇痛作用明显改善疼痛状态,降低应激水平;右美沙芬静脉维持用药可维持有效血药浓度,效果优于单次用药。

2.3 硬膜外与静脉自控镇痛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的比较

2.3.1手术创伤所引起的免疫抑制是由血清因子、应激激素、抑制性细胞的激活,细胞因子INF-8和IL-2分泌下降以及外周血单核细胞Th1和Th2平衡的改变所致。抑制疼痛缓解大鼠因手术创伤形成的免疫抑制,可降低恶性肿瘤的肺部转移。刘建明[14]等比较持续硬膜外与持续静脉镇痛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术后镇痛能有效缓解由于手术应激所引起的免疫缺陷,而硬膜外镇痛组在各项指标的恢复上优于静脉组,术前LCP先发机制能在组织感受到伤害前阻断伤害性刺激传到中枢,阻止强烈刺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致敏作用,减少皮质醇和儿茶酚胺的增加,消除IL-6反应,从而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容易达到恰当的Th平衡,有利于老年患者免疫功能的早期恢复。2.3.2陈绪贵[15]等探讨不同术后镇痛模式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红细胞不仅具有携氧的主要功能,而且具有粘附、识别、清除、抗原异物,调理补体,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以及加强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等多种功能,是机体免疫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术后疼痛产生的强烈应激反应可引起机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多,作用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使免疫细胞内合成并释放-内啡肽产生免疫抑制效应,导致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吗啡PCIA组术后早期红细胞免疫功能明显降低,至于后3天红细胞开始上升,但与PCEA组相比仍有显著差异,至术后7天两组红细胞免疫功能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硬膜外麻醉和手术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在24小时内可基本恢复。因此临床认为PCEA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稳定和恢复作用明显强于PCIA。

2.4 臂丛神经自控镇痛(PCRA)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许忠玲[16]臂丛神经自控镇痛对断肢(指)再植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与 PCIA 组比较,PCRA 组循环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

8、IL-

10、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应激反应指标 CRP 和皮质醇等的浓度均无明显变化。此外单核细胞数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但 PCRA 组术后B淋巴细胞和T-辅助细胞明显减少,自然杀伤NK细胞也明显减少。临床证实术后臂丛神经自控镇痛对单核细胞功能没有影响,但可使自然杀伤细胞数减少。因此臂丛神经自控镇痛可影响特异性免疫系统,而对先天性免疫系统无影响,并可能减轻与抗感染能力有关的术后淋巴细胞抑制。

镇痛可缓解病人的痛苦,减轻因疼痛造成的不良反应及免疫抑制,镇痛的方法很多,通过免疫途径进行镇痛治疗目前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有学者提出了免疫镇痛机制,明确指出免疫系统参与疼痛调节过程,其中较受关注的是免疫源性阿片物质介导的镇痛作用[17]。因此,对于癌症手术患者,在进行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的同时,选择合适的镇痛模式,积极改善患者机体免疫状态,提高机体免疫水平,从而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1.张静,崔苏扬.术后镇痛与免疫.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2(9):717-718.2.Shakhar G, Ben-Eliyahu S.Potential prophylactic measures against postoperative immunosuppression :couldtheyreduce recurrence rates in oncological patients? Ann Surg Oncol, 2003,10:972-992.2.Hogevold HE, Lyberg T, Kahle rH ,e tal.Changes in plasma IL-1beta,T NF-alpha and IL-6 after total hip replacement surgery in general or regional anaesthesia.Cytokine, 2000,12:1156-1159.3.Nelson CJ, Carrigan KA ,Lysle DT.Naltrexone administration attenuates surgery induced immunealterations in rats.J Surg Res,2000,94:172-177.4.许立国, 赵琳.术后疼痛与镇痛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实用疼痛学杂志,2005, 1(4):228-230.5.车润平, 徐美英, 沈 茜,等.术后硬膜外镇痛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前卫医药杂志,2001,18(4):262-264.6.胡 云,王 燕,李元涛,等.下腹部手术术后不同镇痛方式对免疫系统的作用.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62-64.7.曹殿青,温汉新,郭翠容,等.罗比卡因复合芬太尼术后镇痛对宫颈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2):195-197.8.赵建生,佟波涛,周斌,等.曲马多静脉自控镇痛对胃癌术后血浆TNF-A, IL-2, IL-6水平的影响.临床肿瘤学杂志,2004, 9(5):520-522.9.王晶.不同剂量芬太尼对胃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泰州职业技术医学院,学报,2004,4(6):40-43.10.高峰,田玉科,刘志恒,等.吗啡、芬太尼和曲马多术后镇痛对病人血清-内啡肽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影响.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6,22(1):16-18.11.王 芳,李玉华,李树人,等.氯诺昔康全子宫切除术后自控镇痛及其对β内啡肽的影响.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5,24(8):656-659.12.水 源,王明安,段开明,等.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6,12(4):210-214.13.吴晓智,陈国忠,刘韧.伍用右美沙芬行术后镇痛对血浆β-内啡肽水平及视觉模拟评分的影响.2006,22(2):60-61.14.刘建明,李明星,李杰胜等.不同镇痛方法对围术期T细胞亚群的影响.临床肺科杂志,2004,9(6):596-597.15.陈绪贵,王卓强,姚娟,等.不同术后镇痛模式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临床麻醉学杂志,2004,20(10): 593-594.16.许忠玲,雪莲,秦毅彬,等.臂丛神经自控镇痛对断肢(指)再植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南通大学学报,2007,27(1):28-31。

17.梁 锐, 黄 冰, 阮 林,等.癌痛、镇痛与免疫功能关系的临床研究.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2):248-249.

第二篇:分析老年骨科患者实施全身和硬膜外麻醉对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分析老年骨科患者实施全身和硬膜外麻醉对术后短期认知

功能的影响

[摘要] 目的 分析比较老年骨科患者实施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5月―2013年5月于该院进行手术的70例老年骨科患者的资料,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全身麻醉组(对照组),另一组为硬膜外麻醉组(观察组),每组各35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1 d,术后1 d,术后2 d,术后7 d的MMSE评分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 d,术后2 d,术后7 d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术后认知障碍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老年骨科患者,硬膜外麻醉相比全身麻醉能有效降低其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关键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老年患者

[中图分类号] R6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2(b)-0063-02

老年骨科患者在近几年逐渐增多,通过手术治疗往往会出现术后精神功能障碍,其中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最常见。老年患者术前无神经系统障碍,但手术后容易并发神经系统症状,这是一种一过性的或者是永久性的认知功能障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紊乱,认知及行为意识障碍,社会生活能力下降等[1]。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很复杂,多数研究表明老年产生认知功能障碍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麻醉[2]。为研究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该研究选取2009年5月―2013年5月该院收治的70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5例采用全身麻醉即对照组,35例采用硬膜外麻醉即观察组,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进行手术的老年骨科患者70例,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对照组)和硬膜外麻醉组(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为(70±5)岁,受教育年限为3~16年;观察组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在58~80岁,平均年龄为(69±4)岁,受教育年限为4~15年。两组患者资料均无神经系统疾病的退变,且在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两组术前均禁水禁食,建立静脉通道。麻醉前0.5 h给予肌内注射0.5 mg阿托品,进入手术室后观察监测患者的生命各项体征。

对照组:静脉滴注0.05 mg/kg咪达唑仑+4 μg/kg芬太尼+2.0 mg/kg丙泊酚+0.1 mg/kg的维库溴铵,插气管,连接上麻醉呼吸机通气。观察组:患者侧卧,双腿自然弯曲,双手抱头,头尽可能靠近膝部,以此来充分暴露腰椎关节,然后在腰椎间选取适宜的位置,常规消毒,穿刺进入,使用0.5%布比卡因1.0 mL进行麻醉,术中根据麻醉程度大小进行浓度为0.25%的利多卡因定量追加,术后使用芬太尼进行麻醉止痛。

1.3 评价指标

通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术前1 d,术后1 d,术后2 d,术后7 d的MMSE评分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采用简易智能表进行MMSE评分[3],总共30分,患者评分下降4分认为有认知障碍。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中组间术前1 d,术后1 d,术后2 d,术后7 d的MMSE评分等比较采用t检验,记录方式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认知障碍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MMSE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1 d的MMSE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即硬膜外麻醉组在术后1 d、术后2 d、术后7 d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MMSE评分比较[(x±s)]

2.2 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在术前MMSE评分均在24分以上,无认知障碍,在术后1 d,对照组和观察组存在认知障碍的患者分别为11例和7例,发生率分别为31%和20%;术后7 d,对照组和观察组存在认知障碍的患者分别为8例和4例,发生率分别为23%和11%,见表2。通过χ2检验,观察组术后1 d及术后7 d的认知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比较[n(%)]

讨论

近年来,医学水平正在不断地提高,在外科手术中麻醉应用的安全性也相应地提高。但是患者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仍然是影响术后康复的一个主要因素。POCD在临床上的表现为精神紊乱,认知及行为意识障碍,社会生活能力下降等,因此针对老年人手术麻醉的应用需要高度重视[4]。

老年人作为特殊群体之一,其自身免疫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也相应的降低,各部位的身体器官的功能也日渐减退,治疗老年骨科患者通常需要配合手术治疗。此外,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交通事故数也日渐增多,老年患者出现跌倒损伤后发生骨折率也相应增大,往往也需要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中都需要麻醉配合,但是麻醉会对患者的神经组织造成影响。麻醉药物作用于神经组织,信号在组织与神经元之间传递,通过加速神经细胞的死亡,改变脑血流量以及供氧能力,因此长期应用麻醉药物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老年患者在麻醉以后,由于其自身身体器官功能的减退,各机能的恢复速度更慢,影响着老年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听力以及视觉。对麻醉师的要求也相应提高,需要密切关注麻醉的方式,因为患者的神经组织细胞受到麻醉操作不慎的影响,患者会有一些如记忆力减退,精神状态上紧张恐惧的临床表现,生活自理能力也相应的下降[5]。该研究通过进行分析比较两种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是相当必要的。

对于老年患者,一旦发生POCD,相应的会加速其神经系统的衰老进程,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也相应增高,也影响了患者的认知能力、记忆力以及情绪[6]。随着麻醉药物的研究和发展,其毒副作用逐渐减小,但仍然影响了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现已有很多研究者开始关注和研究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胡红侠等[7]发现硬膜外麻醉、单纯全身麻醉及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阻滞均与老年患者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发生有关,其中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最大的是全身麻醉,影响最小的是硬膜外麻醉。

该研究也通过对比全身麻醉组与硬膜外麻醉组,结果发现硬膜外麻醉组在术后1 d、术后2 d、术后7 d 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即全身麻醉组,并且在术后1 d,对照组和观察组存在认知障碍的患者分别为11例和7例,发生率分别为31%和20%;术后7 d,对照组和观察组存在认知障碍的患者分别为8例和4例,发生率分别为23%和11%,观察组术后1 d及术后7 d的认知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老年人作为特殊群体之一,需要具体分析治疗,针对老年骨科患者选取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是及其必要的,硬膜外麻醉相比于全身麻醉能有效地降低其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田小生,周婷,崔德华,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2,12(1):1-5.[2] 徐俊峰.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3):118-120.[3] 于海超,王延国,高鲁渤,等.七氟烷或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2,18(1):102-105.[4] 陈琛,徐光红,李元海,等.麻醉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49(1):133-136.[5] 疏树华,方才,潘建辉,等.老年病人全麻术后颅内兴奋性氨基酸水平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0(3):290-293.[6] 蒋宗明,丛昊,仲俊峰,等.硬膜外阻滞对全麻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老年病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3,33(9):1056-1058.[7] 胡红侠,王熙,李筠.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能力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13,29(17):2189-2191.[8] 郝军荣,张丹参.麻醉药所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C]//全国第四次麻醉药理学学术会议暨2013年贵州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药理学会,2013:95-100.(收稿日期:2014-11-18)

第三篇:广州全军肝病中心研究课题——125I粒子植入对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广州全军肝病中心研究课题——125I粒子植入对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 彭齐荣; 肖必; 陈芳妮; 唐海泳; 程涛; 刘莉莉; 罗鹏飞;

【Author】 PENG Qi-rong,XIAO Bi,CHEN Fang-ni,TANG Hai-yong,CHENG Tao,LIU Li-li,LUO Peng-fei.The liver disease center of the PLA,the 458th hospital of the PLA,Guangzhou 510602,China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五八医院全军肝病中心;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五八医院CT室; 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肿瘤中心介入科;

目的:观察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后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的免疫细胞指标,评价该技术对肝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53例行肝癌125I粒子植入术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1d、治疗后7、14、21、28和56d时,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查患者外周血CD4+、CD8+、CD3+、CD4+/CD8+比值的变化。

结果 :125I粒子植入术后第1周,各指标较术前无明显变化,第2周开始,CD4+值比术前明显上升,CD8+明显下降。

结论: 125I粒子植入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增强,将对肝癌患者的预后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 肝癌; 125I粒子植入术; 免疫功能;

下载术后镇痛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术后镇痛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