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青报:“禁止新生参加社团”于理不通
要让新生融入大学、适应大学,大学不能禁止新生参加社团活动,而需要告诉大学新生,大学面临更多元的成才选择,大学生要懂得选择、懂得规划大学学习和生活。为此,可以通过开设生涯规划课程,以及为本科新生配备大学导师,引导新生融入、适应大学生活。
日前南京农业大学有学生发帖称,学校为提高学生考研率,要求校内社团和学生组织本学期内不得面向大一新生招新。不少学生提出质疑,认为这个规定将影响新生们的课余生活,也将打乱学生社团的正常工作。该校有关部门表示,此举是为了让大一新生更好地融入和适应大学生活,更好地完成高中向大学的角色适应和转换。(9月14日《北京青年报》)
为了让大学大一新生更好地融入和适应大学生活,就规定社团不得面向大一招新,难道学校把社团视为新生融入和适应大学生活的障碍?学校出台这个规定之前,是否对社团活动与新生融入和适应大学生活做过全面的调查和认真的分析?即便社团真的成了新生融入和适应大学生活的障碍,学校也不该叫停社团招新生,而应该反思社团活动存在的问题。国内外大学长期以来的经验表明,积极开展社团活动,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对于新生来说,积极、健康的社团活动非但不是融入、适应大学生活的障碍,反而可以促进他们更快适应大学生活。
当然,一些高校确实存在有的学生参加社团活动过多,分散学习精力的问题,尤其是有的新生,刚进入大学校园,对社团招新十分兴奋,一口气报了几个社团。另外,有的学生社团等级化很重,刚进入社团的新生被“会长”、“部长”差遣打杂,有的新生还在社团里接受高年级学长的“另类”熏陶,诸如怎样逃课、怎样选水课等等。这些当然是学生社团的问题,需要学校加强对新生选报社团的指导,以及对社团建设进行改革,真正把社团建设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重要成长平台。
学生社团对学生的自我成长十分重要,我国高校一直重视社团建设,但是近年来,一些高校的社团活动呈现萎缩之势,这和学校对社团活动的态度有关。有的院校把考研作为重要的办学目标,新生一进校,就召开考研动员会,让所有学生把精力用到考研准备上。在课程教学上,有的学校对考研核心科目十分重视,其他科目则要求不严,以便学生专攻考研科目,相应的,学校也希望学生所有课余时间,都一心用于考研。这和高中学习完全围绕高考而转没有什么两样,有的学生就称自己的大学学习是“高四”,考研是又一场激烈的“高考”。教育界对这些院校有一个称谓叫“考研基地”,反映了追求考研率所带来的扭曲的办学形态,这些学校的社团活动不活跃,就毫不奇怪了。
还有一些大学,以刚入学的新生缺乏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为由,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比如禁止一年级新生在宿舍使用电脑,担心学生用电脑上网;或者像基础教育阶段一样,实行统一的早自修、晚自修安排,并由老师负责点名。这延续的还是传统的管教模式。其实,正是由于在之前的基础教育中,学生的一切学习生活都被学校老师、家长规划、管理,才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性、自主性,以至进入大学之后,仍然缺乏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大学应该让学生逐渐从被规划、被管理中走出来,学会自主管理、自主规划,而不是把学生管起来,代替他们做规划。在大学“统管一切”的教育环境中,学生将很难学会真正的自立自主、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
要让新生融入大学、适应大学,大学不能禁止新生参加社团活动,而需要告诉大学新生,大学面临更多元的成才选择,大学生要懂得选择、懂得规划大学学习和生活。为此,可以通过开设生涯规划课程,以及为本科新生配备大学导师,引导新生融入、适应大学生活。不对学生进行引导,新生一入学,就告诉他们不能进社团,这样的大学可能会令很多学生大学梦碎,因为这和他们理想中的大学相差太远。
本报特约评论员
第二篇:大学新生应该如何选择参加社团
大学新生应该如何选择参加社团
九月是新生入学的季节,校园里又会多了一批洋溢着青春活力,张扬着梦想,憧憬着未来的年轻面孔。大学生活是丰富多采的,多去尝试,你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充实。随着新生的到来,各高校社团的招新活动也将会陆续展开。面对如此数目繁多的社团组织,新生们该如何做出自己的选择呢?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学长,我谨提供以下几点做参考:
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做选择
社团有很多,不是所有的都适合自己。选择社团时首先要考虑自己擅长什么和是否感兴趣。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是不同的,擅长文艺的同学可以加入到大学生艺术团 戏剧社 话剧社;爱好新闻采编和文学写作的可以参加文学社和校报记者团;乐于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可以加入志愿类组织;对播音主持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校广播站一试身手。
二、要了解你所要加入的社团
社团种类主要有:
理论研究型社团:以理论学习宣传研究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社团,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大学生科学发展观研究会等。
专业知识性社团:以专业学习、交流、实践为只要内容。如英语协会、书法协会等。文艺活动性社团:依据学生的文艺特长和共同兴趣爱好组建而成的,以注重艺术享受、提高艺术素养为主要特征。如舞蹈协会、大学生艺术团等。
体育型社团:依据学生的体育特长和共同兴趣组建而成的社团。如:足球协会、篮球协会、乒乓球协会等。
社会服务型社团:以服务社会、锻炼自我为宗旨的团体,如:志愿服务队等。
三、选择时避免草率和贪多
在大学,学习永远是第一,活动虽然是丰富多采的,要尽量避免与正常的学习相冲突。参加了社团,就需要组织活动,参加会议,实践服务,这些都是需要花费你很多业余时间的。在选择的时候,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参加两至三个社团。一般就选择参加一个自己感觉最适合的。
四、要对自己有自信
在上大学之前,除了学习之外,学生们大部分是很少参加社团活动的。踏入大学,来到了一个崭新的环境,这个时候就更需要我们对自己有信心。自信是你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大学就是个叫你肆意挥洒的舞台,面对机会我们要学会去争取。
最后祝愿,大一的学弟,学妹们在大学这个大舞台上,尽情的展现自己,带着梦想飞翔,为明天的辉煌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关于大一新生参加大学社团的一些个人建议。
每个进入校园的同学都会发现,在大学的道路旁、公告栏里,处处都贴满社团活动的海报或者参加兼职打工的消息。一般来说,新生入学的九月中旬正是社团招募新生的开始。很多师兄师姐会告诉你,在大学里,要多参加社团等社会实践活动,因为他们能提供实践的舞台,练就为人处事的本领。
在学校学生会工作的蒋同学表示,大多数学生在高中阶段只是想着学习再学习,社会工作经验非常缺乏。而参加社团活动,除了能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还能在与志同道合的同学交往中逐步培养交际能力。
虽然社团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有它积极的一面,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利用,往往成为大学学习的绊脚石。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是锻炼自己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机会,适当地参加社团活动或社会实践能够使学生获取工作和为人处世的经验。但是作为学生,如果因为投入过多的精力在实践方面,而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成绩不过关,这就得不偿失。
而且现在的学生社团有点功利,我对于社团的定义就是大家在一起首先是玩的,其次才是锻炼自己的能了,社团活动固然可以培养我们的能力,但是它是局限的,我认为大学生其实不用参加社团照样也可以锻炼自己的能了,学校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展现自己的舞台,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给我们提供的这些机会来锻炼自己。而且现在有些学生社团比较功利,对于刚进大学的大学生其实是不利的。
就拿我自己说吧,我是几个学生社团的部长,由于社团比较黑暗,受到了不公正待遇,所以我不得不退了,社团其实就是一个微型的小公司的雏形,不是某些人利用它们,作为自己垫脚石的平台,相反,它是我们大家的社团,不是某一个人的社团,大家在一起的前提就是关爱和和谐,这才是大学社团的根本。我们应该踏踏实实做自己的事情,而不应该太功利化,大学社团有些黑暗的根本原因就是社团的主要负责人太功利。在我看来社团其实就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主要目的就是交朋友的,在这里我们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在这里我们可以联接我们的兄弟姐妹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