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潘老师“五步作文法”场景——闹热的展销会
潘老师“五步作文法”场面记叙文范文
闹热的展销会
潘老师
追赶着国庆的脚步,带着一身金黄的秋阳,展销会闪亮登场了。
这是一个人的盛会、物的盛会、闹热的盛会:在长200米宽30米的橄榄大道两边,商家们用钢管从南到北搭建了数百个高约2米的临时商铺,商铺顶上只是简易的蒙了一层遮雨布。从三楼的窗户望下去,那花花绿绿、五颜六色的雨布房中间只有一条不足1米的窄缝,供人们拥挤的流动。
人头攒动出,清晰的听见大音响里响亮的吆喝声:
“台湾阿里山筷啊......”
“削皮机......”
“喜讯喜讯,特大喜讯......”
......
有什么好玩的好看的吗,星期天的下午我迫不及待的一头扎进了展销会。
展销会的大门是座钢架简易门,显得高大气派。门上通体蒙着红色的喷绘布,高高的门框上纯白的黑体大字分外耀眼:开江县2011年秋季展销会。
一进入大门,人便像跳进了水的漩涡,身不由己的跟着人群前前后后的挪动着。
啥味道?难道不成是穿了很久的袜子放在了豆饼里,臭得很熟悉,香得没道理!“诶,正宗的长沙臭豆腐哩......”
原来是大名鼎鼎的臭豆腐啊!我拼命的从人群中扒开了一条缝,钻了进去。只见不大的豆腐铺子前一排站了三个着白衣白帽厨师服的年轻叔叔,左手端着银光闪闪的钢盆,盆里是被切成厚0.5厘米长6厘米宽4厘米的薄豆腐片,右手拿把同样银白的油条钳,小心的把豆腐一块块的放进面前宽大的平底煎锅里。煎锅下面火苗跳跃,煎锅里面的豆腐片躺在一层油上也“吱吱”的颤动着,浑白的身体上早撒上了红红的辣椒粉末,那模样倒有些像晨练的外婆在屈膝抖动。不一会,叔叔用钳子夹着豆腐片翻了个身,被煎的一面早起了层金黄发亮的锅巴。
臭豆腐,真有那么好吃吗,我忍不住的吞咽着口水。可惜这次没有考好,要不然我就有奖金买来尝尝了。唉,百闻不如一见啊,总算和臭豆腐谋了个面,也不枉我来一趟了。
思想稍一松懈,人流又把我卷走了。幸好,前面是个大个子叔叔,我跟在后面走得也算轻松了,前几次都差点把我的鞋都给踩丢了。
哇塞,我的《马可波罗》,我的《森林报》,我的书摊终于到了!
好大一个书摊啊,方圆都60来个平方吧,比我家客厅可是大多了。三面立起来的架子上各种厚薄不
一、高矮不齐的书堆了一层又一层,都堆上雨布顶了。中间平放着四个长条的书摊,上面堆放的书早已不整齐了,一层又一层,像集中营里被残害的尸体。不过,这里没有恐怖与腐臭,而是弥漫了清香与局部的宁静与秩序。看书的、买书的,大概这里那里的站了三、二十人吧。年轻的叔叔、哥哥、姐姐们多半的站在玄幻小说架前,那个戴老花眼镜的爷爷在专心的翻着一本褐色封面的《千字文》,那书看起来古色古香,我顿时觉得老爷爷一定好有学问的。
来不及崇拜,我看准了《马可波罗》,钻了进去。
“哎,我说那小孩,你到底买不买啊,这么半天了,书都看完了吧!”
说谁呢?
“说你呢,里面穿兰毛衣那个小孩!”
我抬起头,才看见书摊前一个2米来高的楼梯上坐着个扎粗辫子的黑脸妇女,左手捏了一大把5元、10元、100元不等的新旧钞票,右手高举着土喇叭正朝我嚷嚷呢。
真小气,还没有那个喂马的残疾青年大方,我只好依依不舍的告别书摊。
走过打火机店,看了像葫芦一样的打火机;来到九元店,摸了一把小哑铃;经过游戏厅,看见大人小孩正手忙脚乱的喊叫摇晃;最后来到了写数字赢娃娃的铺子,可是很少有人可以从1写到600而不出错的,看来事情做起来其实很简单,不过没有耐心和细心还是不能成功的。
告别展销会,我也把一片喧嚣甩在了身后,我该做作业了。
第二篇:潘金万老师事迹材料
潘金万老师事迹材料
▲他把13年的青春都献给了家乡的教育,他励志用知识改变农村娃的命运。
▲由于操劳过度,他身患绝症,但依然坚持站在毕生热爱的讲台上。
▲学习上,他是孩子们的导师;生活上,他是留守儿童的“爸妈”。
▲他说面对病魔,他必需超越奇迹,要为爱他的孩子们证明,每活一天,脚步都是朝着坚强的方向!
潘金万:我离不开山里学生娃
“你用拳拳爱心抚育求知的心灵,你用片片真情温暖着稚嫩的灵魂。可怕的疾病摧残着你的身体,却打不垮你坚强的意志。不停的脚步来自责任,奉献的情怀源于心底。你用无悔的青春书写春华秋实,你用崇高的师德彰显壮丽生命。”这是在2009年1月21日“2008感动长寿十大人物”颁奖晚会上,组委会给予潘金万的高度评价。这位山村教师把青春都献给了乡村教育,虽然身患肝癌,但他依然坚持站在三尺讲台上,为山里娃送去知识的福音。其感人事迹被《重庆晚报》和重庆电视台等媒体先后进行宣传报道。2009年9月,潘金万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优秀教师罹患癌症
1997年7月,大学毕业后,踌躇满志的潘金万被分配到长寿区沙石中学任教。从教以来,他一直担任班主任和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长工作。13年来,他工作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教学成绩斐然,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镇、区级先进班集体。
2007年9月,在学校语文教师紧缺的情况下,潘老师主动跨年级承担3个班的语文课教学工作,同时还担任一个住读班班主任。平常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之外,还要对两个跨年级的住读班学生进行早晚自习辅导。因过度疲劳,潘金万开学初一直咳嗽不停。妻子多次催促他到医院检查身体,但每次都被他以手头有许多工作要做为由拒绝了。半个月后,他实在支撑不住了,才利用一个周末的日子来到医院检查,结果确诊为肝癌。他没有答应医生要求住院治疗的建议,悄悄地把检查报告单揣进了口袋,仍坚持回到学校准备给学生上星期天的晚自习辅导课。他在家里一边打点滴,一边准备晚自习上课的内容。临上晚自习时,他实在感觉不行了,才打电话给本班的数学老师,请其代上晚自习。2007年9月24日,潘金万将手头所有的工作做好交接,给班长进行了细致交代后,才向学校请假,住进重庆西南医院。医生说,他的生命也许还只剩下5个月。
千纸鹤上的师生情
住院不久,一天下午,班上的一帮学生跑到学校外面给潘老师打电话,一名叫陈瑶的女同学在电话里哭着问他:“潘老师,你怎么了啊?你快点回来嘛,我们全班同学都想你。”那一刻,他和学生们在电话里都泣不成声。“潘老师,我们班的纪律一直让你很费心,我们会很听话,好好读书。老师您快点好起来吧,我们想听您讲课„„”在病床上,潘老师收到了全班学生为他折的一千零一只五彩的纸鹤,每只纸鹤上都写满了祝福的温馨话语。因为孩子们听说,只要能折上一千零一只纸鹤,就能实现一千零一个愿望。大家的一千零一个愿望,都是希望潘老师能快点好起来,回到大家身边。
得知潘老师患病后,学校师生自发为他进行捐款,潘老师班上的学生大多家庭条件不好,但为了给老师凑药费,每个学生都将自己身上的零花钱捐了出来,更令人感动的是,为了能给老师捐款,不少孩子还利用课余时间去捡拾矿泉水瓶和废纸去卖。“听到这些,心中有说不出的温暖,更有一丝淡淡的愧疚,我一定要活下去!这帮学生还等着我去照顾,他们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潘金万在心里暗暗许诺。
留守孩子的好“爸爸”
听说潘老师病了,许多学生和家长都来看望他,学校的老师也自发组织前来探视,在重庆读高中的学生们更是周末必来,询问老师的病情„„是什么原因让认识他的人对他如此牵挂?
走进潘金万的同事和学生,发现他其实并没有魔力,十多年来,他用默默无闻的奉献和视生如子的情感,悄无声息地在同事和学生心中,堆积起了这份爱。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对农村娃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潘金万说,从参加工作伊始,他便一直在鼓励自己:“农村苦,农村娃更苦,我必须用我的努力,让更多农村娃进入知识的殿堂,改变他们的人生”。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他一有空就钻研教材,探索教法,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同事们以潘金万对教材的精准把握称道他,孩子们因潘老师深入浅出的,形象易懂的教学方法喜欢他。1999年,大学毕业才两年的他便成为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他的学生,不但成绩好,而且思维活跃,社会活动能力强。学生说:潘老师是老师,更是父亲。在学习上认真引导学生,在生活上,潘金万更是给了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爱。他所带的住读班,班上大多数同学都是农村留守儿童,缺少关爱,不懂得照顾自己。他就像他们的父亲,和他们谈心,细心照顾他们的生活。晚上10点钟学生熄灯睡觉后,他还要静静地在学生宿舍外站上1个小时,督促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晚几乎都要等到11点左右,他才能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自己家中。此时,他连自己两个女儿的学习也无暇顾及。2006年冬天的一个深夜,在校住读的女生熊闽娇突然感到肚子疼得厉害,潘金万闻讯,连睡衣也来不及换,就连夜把她送到10公里之外的石堰镇卫生院。经医生诊断为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手术。潘金万一句话没说,便去交钱,取药,守护,直到第二天凌晨才又匆匆赶回学校上课。
潘老师的妻子没有工作,他们有一对双胞胎女儿,一家人的经济来源就靠潘老师一个人的工资收入,生活过得非常节俭。然而,面对班上的困难学生,他却非常慷慨。班上有一名叫张晓凤的困难学生,三年来,潘老师不仅为她交生活费,免费提供学习资料,更时时关心她,鼓励他,直到她考入重点中学。
“我要回到讲台上去”
学校根据潘老师的情况,准备让他长期休息养病。但在2008年8月末,他不顾家人和朋友的极力劝说,主动向学校提出返回工作岗位的申请。他说:“工作也是治疗疾病的一种良药。我要兑现我的诺言,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的学生,面对困难不要退缩,机会就在自己的手中。”想回到语文课堂上,但脆弱的身体已经不允许。潘金万找到校长说,我离不开孩子们,只要和他们在一起,教什么都行。学校只好为他安排了相对轻松的音乐课。看到潘老师回来了,孩子们高兴得手舞足蹈。重返工作岗位,他工作更认真了,教育学生更耐心,更深情了。班上有个学生很调皮,潘老师主动和他结对子,经常找他聊天,慢慢地,这个学生信任起潘老师来,有啥事都愿意和潘老师讲。一学期下来,这个学生成为班上进步最大的学生,还被评为“诚信之星”。
爱和荣誉的后盾力量
2009年1月21日,潘金万老师站在了“2008感动长寿十大人物”的领奖台上,台上台下的掌声和泪水震撼着他。“有那么多人在支持和感动着我,我没有怯懦和屈服的理由,不幸患癌,只不过是上天给了我一次创造奇迹的机会”,面对不幸,他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自暴自弃,他始终在保持着坚强和乐观。有记者向他提出一个问题:“你希望自己能活到多少岁?”他说:“如果我能创造奇迹,如果给我的生命加一个年限,我希望能活到65岁,60岁之前与乡村里的孩子们在一起,退休后再用5年时间去慢慢回忆,这才是与死神有价值的抢跑„„”
坚强是前行的光
潘金万是家里的独子,自患上肝癌后,他父亲急得焦头烂额,年过六旬还要四处奔波,为儿子打工挣医药费。“越是这样,我越不能让父亲、让学校、让孩子们和好心的人们失望,再难都要坚强前行。”
潘金万看到学校有两位老同事,患肺癌好几年,至今还活的好好的,他深受鼓舞,他在心里
告诉自己:只要精神不垮,一切都有希望。他知道,此时此刻,树立生活的目标对他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手术很顺利,出院后他为自己定下了第一个目标:一定要快乐地活过5个月。当医生宣判的“5个月”时间终于熬了过去,也让他看到了新的希望,他心中也有了一个新的目标:无论如何得看到2008年8月8日开幕的北京奥运会。每当沮丧的心情涌上心头的时候,他就会用这个目标去激励自己。2008年8月8日,当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在鸟巢开幕,他看得热泪盈眶,为北京的胜利,也为自己的胜利。
从此之后,他开始不断地为自己确定一个又一个目标——哪怕是在常人看来不值一提,极不起眼。“每实现一个目标,心里就会多一份快乐,一点一点积攒胜利,一步一步朝前迈进,也许一生就这样走过来了呢。”他心中对未来充满更多的期待,因为他坚信:越过这座山,那边就是海!
第三篇:潘诗利老师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潘诗利老师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作为教师,他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教育,热心教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潜心研究教育,在积极做好本职工作,争创一流佳绩之余,致力教育科研与改革,为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断努力。陶行知曾说过这样的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呀,只有爱的付出,才有爱的收获。因此,他一直坚信以爱为本,用爱来感化学生,来净化学生的心灵。
作为一名教师在学习中,他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在生活中,他更是无微不至地关心每个学生,课间,他经常与学生谈心,询问学生的家庭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帮他们解决各种问题。还与学生一起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运动会上,他给学生助威加油、拍照;歌咏比赛时,与同学一起选歌、练歌;绘画比赛、作文比赛,他加班加点地为孩子们辅导,希望他们能取得好成绩。这几年来,他跟学生成了好朋友。学生也把他当作朋友,有心事愿意跟他说,有困惑愿意同他探讨。
他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工作主动热情、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因为学生的特殊性,老师工作起来也特别困难,繁
琐。在平时的工作中,他常常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和道德品质教育,尤其对于班级里的后进生,贫困生,以及家庭复杂的孩子,他采取了用爱去感化他们的心灵,用心去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的方法。在课堂中也一样,他本着少惩罚、多肯定;少质问、多鼓励;少训斥、多交谈;少命令、多引发的谈话政策,进行入情、入理、入境、入心的教育,让孩子不把学习当成负担,健康快乐地成长。在语文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由爱学变成乐学,他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学生们常常说:“上语文课,时间过得特别快。”同时,他还常常与家长沟通、联系,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家长不要一味为了赚钱而忽略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长必须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任教的班级一年较一年有进步,这进步,不仅仅只是成绩方面的,还有能力方面的,而更重要的是班上的学生有了学习的信心和热情。
由于自身的能力和知识有限,他深刻感知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他积极努力参加各种培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理论。三年内,他完成了教育学本科学习,此外,他还刻苦钻研教育,吸取前辈们的经验,改善自身的不足。为了更好地充实自己,锻炼自己,他
还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不断尝试教改。这些年,在大家的帮助下,他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均有提高。
教师的工作精心而又繁琐,它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职业。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将用我的青春继续耕耘属于我的这片园地。
中堡中心学校推荐
2011.6
第四篇:潘立华老师先进事迹心得
潘立华老师先进事迹观后感
歙县新安小学
吴沛
精神凝聚力量,榜样引领方向。9月13日下午,新安中学多媒体教室内座无虚席,掌声不断。“全国最美乡村教师”潘立华老师先进事迹报告会在这里举行。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孙海燕,副县长练玉春,县教育局局长王正华,党委副书记程应莲,副局长王秋冬及全县各学校300余名教师聆听报告会。我也有幸参与其中,亲耳聆听了潘立华老师做的《把爱洒向大山深处》的报告。
今年56 岁的教师潘立华,是大山最深处歙县上丰中心学校岩源村吴家坦教学点的老师。从1976年高中毕业担任民办教师开始,潘立华手把手地教着山里的孩子,帮他们圆“看看大山之外”的梦想。
在海拔千米的深山教学点,他持续任教了37 年。一间几十平方米的陋室,培育出几百位学生,其中数十位后来考入大学。潘立华老师成为2013华东地区唯一获得“最美乡村教师”殊荣的教师。
报告会上,潘立华老师讲述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业绩。他坚守不计回报,默默奉献的信念,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情怀,在农村偏远山区奉献无悔的青春;他践行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原则,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最崇高、最有威信的榜样;他那颗至善大爱的心,对学生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坚守可以没有大师,没有大楼,但决不能没有大爱的坚韧信念,感化着一批批学生。他用质朴的语言讲述一件件感人的事迹,深深打动会场中的每一个人。
报告会后,王正华局长指出,歙县是一个山区县,地广人多,有5万多名学生,3600多名教师,其中农村教师2500多名。由于地域原因,目前全县仍有200多个村小教学点,还有685名教师工作在最偏远、最艰苦的教学点上,他们和潘立华老师一样,是我们教师群体中“最可爱的人”!他号召全县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青年教师要以潘立华老师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弘扬人民教师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崇尚先进、争当先进。
歙县上丰中心学校党支部书记鲍宜滨说,他比潘老师早两年在山里教书,然后一直在中心学校工作,见证了潘立华老师三十多年在教学点的坚守。潘老师最可贵的是热爱自己的岗位和事业,学校曾经想把他调回本部工作,但他婉言拒绝。他是真的喜欢山里的孩子,在艰苦环境中找到了真正的快乐和幸福。潘老师扎根大山,把爱洒向大山深处,做大山深处孩子的圆梦人精神境界很值得我们学习。
山区村落距离远,教学点的孩子们年龄小,上学都是早出晚归。因此,教学点老师不但要传道授业解惑,也要料理好学生的吃喝拉撒。虽说教学点叫吴家坦,但学校在山坡上,坡下是一条弯弯小路,而路边就是滚滚溪流。每天一早,潘立华就来到路口,把孩子一个个领上教学点;遇到雨雪天气,他就把孩子背上去。中午,他要为每个孩子热好饭菜,过去都是用火篮、火炉,潘立华手上因此留下了一道道“烙”印。傍晚,潘立华又把孩子们领到路口。遇到农忙或家长有事,他还要骑车将学生安全送回家中。他关爱学生,默默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奉献。我应该向他学习,安心干好本职工作,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对学生倾注所有的爱,提高学生素质,关心学生的生活,重视安全工作,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坚决不进行有偿家教,不收取学生家长礼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出色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
我一定响应王正华局长的号召,以潘立华老师为榜样,不计名利,弘扬人民教师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崇尚先进、争当先进。
第五篇:听潘斌老师讲座有感
听潘斌老师讲座有感
2013年3月18日下午,我有幸聆听了我校潘斌老师关于小学教师博客写作与教科研所作的精彩讲座。应该说,该讲座言简意赅,发人深省。
讲座的开头,潘老师以一种风趣幽默的方式进行了自我介绍,这也沿袭了一贯以来他生动诙谐的教育风格。我教英语,但却聆听过潘老师的几节数学公开课。给我的感觉就是,他的课课前准备非常充分,至今还记得他的学生在操场手牵手,一起感受平方米的场景。他的教学风格可谓独到,将枯燥晦涩的数学课诠释得生动有趣,孩子们在学习的时候参与积极,踊跃展示,不得不佩服他精湛的教学能力与课堂驾驭能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相信他这种独到新颖的教学风格非一日之功所能练就,只有学习、尝试、钻研、改革才能如此。
有人说,教学与教科研是相同的,不错。如果,我们教师只知道教书,教死书,那恐怕一辈子都只是一个平庸的教书匠。但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学习、总结、钻研、创新,敢于突破,那恐怕就是将教书艺术化了,所教的书本知识也会活化、升华。我想对于此点认识,我们广大的青年教师一定得有。因为这样,自己才能有一点自己的东西。
潘老师的讲座提到了一个重点—坚持。是的,坚持二字看似容易,做起来却并非易事。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惰性,做事都想挑轻松的,容易的事情来做,遇到难事便躲之、避之。潘老师说:“越怕的事,越要去做。”这话,恐怕让我们这些贪图安逸的人低下了头。有时候,怕这个字眼真的是很恐怖,我们没有勇气去面对。我至今都还记得我数次面对抉择的时候,都退缩了,现在想来,悔恨晚矣。但却于事无补。
前几年,我每天坐公交车往返于家与学校,说实话,那种滋味真得很难受。常伴自己的是孤独,是等待,是有时候一种莫名的失落与自责。怨恨自己是如此平庸,如此安逸。有人说,这就是你的性格,决定了你的命运。不错,还真的是很准。我想有时候,我所缺少的就是一种与命运扳手腕的决心与气势,这让我不知不觉地已沦为一名无梦想、无志向的阿Q了。有时候,我真得在问自己:你坚持了吗?
几年前,我坐公交的时候常与潘老师同路。后来,他骑过电动车往返家与校,时间也要四五十分钟,后来,他骑自行车,我原以为他不过能骑个三两天罢了,毕竟他都是快一把年纪的人了。但没想到,嘿,他一下子还真地骑了不少天。说实话,作为一个天天长途往返的人来说,这种辛苦与心酸并不是谁都能理解的。
我还记得一天下雨,当我的电动车在彩虹桥坏了的时候,我推着车走啊走啊,没走一步都很艰难,说实话,那时候我都快绝望了。看着黑漆漆的夜,昏黄的路灯,我是一步一步冒着雨将破了胎的电动车推回了家。回到了家,我看了下表:九点多了。是的,有时候,生活就是这样弄人,但这才是生活。现在想来,是苦,也是甜。
坚持,我需要,因为生活的需要。我想,你也需要,这也是生活的需要。生,容易,活,不容易。就让你我带着一份坚持,好好地去生活吧。
2013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