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省承办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会筹备工

时间:2019-05-15 04:13: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省承办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会筹备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省承办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会筹备工》。

第一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省承办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会筹备工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6]71号 【发布日期】2006-04-03 【生效日期】2006-04-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省承办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闽政办[2006]71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了加强对承办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会筹备工作的领导,经省政府研究,决定成立省承办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现将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通知如下:

组 长:刘德章 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

副组长:汪毅夫 省政府副省长

苏昌培 省农体协主席

朱 明 泉州市市长

成 员:蒋谟祥 省军区参谋长

丁志隆 省委办公厅副主任

方彦富 省政府副秘书长

刘 明 省政府副秘书长

陈逸清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韦忠慈 省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

杨鹏飞 省农办主任

刘群心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陈小平省财政厅副厅长

姜安荣 省农业厅厅长

柴喜堂 省林业厅纪检组长

翁 星 省广播电视局副局长

石增兴 省体育局局长

张国胜 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

邓伦成 省侨务办公室副主任

陈 冬 共青团福建省委员会书记

刘群英 省妇联主席

陈建文 省乡镇企业总公司总经理

陈兴株 农行福建省分行副行长

尤 珩 省农体协常务副主席

龚清概 泉州市委副书记

洪泽生 泉州市政府副市长

潘燕燕 泉州市政府副市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农体协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尤 珩(兼)

副 主 任:马国林 省农办副主任

檀云坤 省农业厅副厅长

徐正国 省体育局副局长

洪泽生(兼)

涂端南 泉州市农体协主席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四月三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2005年我省政府采购工作主%A6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6]168号 【发布日期】2006-07-27 【生效日期】2006-07-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2005年我省政府采购工作主要情况和加强改进当前

政府采购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

(闽政办[2006]168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省财政厅关于2005年我省政府采购工作主要情况和加强改进当前政府采购工作的若干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七月二十七日

关于2005年我省政府采购工作主要情况和加强改进当前政府采购工作的若干意见

省财政厅

(二○○六年七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以下简称《政府采购法》),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依法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扩大政府采购规模,提高政府采购效率,我厅认真总结2005年我省政府采购工作,并结合2006年工作重点,针对目前我省政府采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当前政府采购工作的若干意见。

一、2005年我省政府采购工作主要情况

2005年,全省政府采购工作进一步依法规范操作,努力提高效率,完善配套制度,优化运行机制,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政府采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显现。当年全省政府采购规模达110.02亿元,节约率为11%;省级政府采购规模达10.7亿元,节约率为10.57%。

(一)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扎实推进规范。

一是政府采购制度逐步完善,为推进政府采购工作规范化提供了制度保障。先后出台了《福建省省级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福建省省级政府协议定点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福建省省直单位政府采购采购人投诉处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办法,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操作程序和管理办法制度化,初步构建比较完善的政府采购制度体系,为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供制度保障。此外,针对因严重自然灾害和其他不可抗力事件所实施的紧急采购、涉及国家安全和秘密的采购等,明确了这些紧急、特殊项目采购由部门组织实施的具体办法,在提高采购效率的同时规范了管理。

二是合理调整省级政府集中采购目录,设定省级政府集中采购公开招标数额标准和省级政府采购限额标准,严格采购方式变更的审批,巩固公开招标采购在政府采购方式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规范集中采购程序和采购方式。

三是进一步扩大信息公告媒体,相继增加中国政府采购网――福建专区、福建省政府采购网等公告平台,及时向社会发布政府采购项目、采购方式、采购文件、采购结果等全过程采购信息,使信息披露更加透明,为引入充分的市场竞争和广泛的社会监督创造条件。

四是建立省级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网络管理系统,实现评审专家网上申请、确认、系统随机抽取和动态管理,扩充评审专家的队伍,提高专家抽取管理的科学性,保证评审工作的质量。

(二)优化程序,创新机制,切实提高效率。

一是优化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及定点采购的计划编报和资金结算手续,将协议定点采购项目的采购计划改由省政府采购中心直接受理,采购资金由采购单位与供应商直接结算,减少了资金流转等操作环节,进一步提高了效率。与此同时,对协议供货商品实行最高限价、网上二次竞价和更低价确认办法,促进协议定点采购效率更高、性价比更优。

二是不断创新机制,强化单位责任,发挥集中和分散两种优势。进一步简化了高校、科研机构的科研设备采购手续,提高了效率;省属医院医疗设备采购资金改由医院与供应商直接结算,满足了医院医疗设备采购分期付款的需求,减轻了医院资金占用压力;对1万元以下的部分通用类项目,包括空调、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投影仪等试行单位自行组织采购,方便了单位急需零星小额采购需要。

(三)强化监督,健全体制,完善监督管理。

一是加强监督检查,促进各项政策规定落到实处。2005年,省财政厅、审计厅联合开展对登记备案的省级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的业务进行专项检查,省监察厅、财政厅、审计厅联合开展对全省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情况的专项检查。通过建立专项检查、定期检查和日常监督检查机制,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整改和规范。

二是健全体制,加大监管力度。出台《省级政府采购监督员管理办法》,建立政府采购监督员队伍,从省直机关退休干部、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等人士中聘请十多位同志,担任省级政府采购监督员,部分监督员还参与较大项目的政府采购评标现场的监督工作,初步建立起监督员协助监督的机制。出台了集中采购代理机构监督考核管理办法,建立起对集中采购代理机构的绩效考核机制。

(四)扩大宣传,加大培训,努力寻求共识。

一是通过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以及信息、专报、特稿等形式进行宣传,让各级领导和各部门、单位及时了解政府采购工作情况,理解并支持政府采购工作。

二是通过组织采购监管部门、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及供应商参与的座谈会、培训班,积极宣传和普及政府采购政策法规。

三是召开全省政府采购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通过这次会议,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对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是整理编撰《福建省省级政府采购工作指南》,将省级政府采购各环节操作流程及主要的法律法规、制度办法收录其中,分送省直各单位及各市、县(区)财政部门,方便了政府采购当事人学习与具体操作,同时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五)市县政府采购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政府采购规模进一步扩大。南平、三明、泉州、福州、漳州、宁德等设区市推行公务用车统一加油、维修、保险,扩大了政府集中采购的范围;南平市建立工程采购协作机制,在不改变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前提下,主动介入工程采购;泉州市将财政性工程项目预、决算审核和竣工预、结算审核工作转由社会中介机构承担,向社会公开招标。

二是制度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南平等部分设区市提前公布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限额标准,使各单位在编制部门预算前就知道下一的采购范围和项目;绝大部分设区市都开发了评审专家管理软件,通过电脑随机抽取专家;各设区市都实现了采购项目、采购方式、采购文件、采购结果等全程网上公示,有效促进政府采购运行的公开、公正与规范,增强采购人员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有利于政府采购效率的提高。

三是改革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大。漳州市等部分市县试行采购单位跨市县委托代理采购,为推进县级政府采购改革探索新模式;南平市构建电子监控系统、网上竞价交易管理系统等六大政府采购网络系统,实现对政府采购的全程监控,增加了透明度,对建立网络化政府采购监管工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莆田市等设区市规定代理机构招投标统一进入招投标中心,实行现场全程录音录像监控,进一步加大了监管力度,规范了采购行为。

在看到政府采购改革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政府采购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依法采购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部门依法采购的主动性、自觉性不够,存在随意采购、规避政府采购、规避公开招标以及设置不合理招标文件条款等违规操作的现象。二是规范化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部门、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意识不强,预算编制不细化、不完整;政府采购还存在操作不够简便,工作环节较多,效率不够高,采购代理机构服务有待改进等问题。三是政府采购规模与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四是违规处罚较弱,行之有效的监管工作机制尚未真正形成,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

二、加强改进当前政府采购工作的若干意见

要认真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监察厅等部门关于对政府采购法贯彻实施情况开展专项检查通报的通知》(闽政办〔2006〕140号)关于加强和规范政府采购工作的有关要求,通过进一步加强宣传沟通,创新机制制度,实施科学监管,完善配套措施,努力扩大政府采购规模,着力解决政府采购效率问题,不断推进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扩大定点协议范围,改进定点协议采购方式。将产品通用性较强、市场竞争充分的项目逐步实行协议供货,进一步提高这类产品的采购效率。改进定点协议采购实施方式,完善定点协议产品竞争机制,促进采购性价比更优。

(二)搭建区域采购平台,推进县级政府采购开展。进一步探索建立区域联动模式,以设区市为中心,搭建协议供货统一平台和信息共享平台,加大对设区市范围内政府采购项目的协调整合力度,提高单次采购的规模,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规模效益。

(三)适当调整省级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对现行的省级政府集中采购目录项目设置和起点金额做适当调整,进一步完善政府集中采购与部门集中采购相结合的采购模式。

(四)探索制订招标文件的规范格式文本。使之成为招标文件制作的指引,规范招标文件的编制,减少流标和投诉。

(五)加快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积极探索电子化政府采购模式。探索实现省、市、县政府采购信息资源共享;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电子化政府采购试点,探索网上竞价等电子化采购模式,以进一步减少环节,避免人为因素干扰,提高政府采购工作的透明度,为采购人提供网上采购的便捷途径,促使竞争更充分,采购价格更合理。

(六)适时制定贯彻意见,促进政策功能落实。在国家有关支持自主创新、环保、中小企业发展等政府采购具体政策措施出台后,结合我省实际,及时制定贯彻意见。通过政府采购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研究节能产品、绿色环保产品政府采购实施办法,促进环境保护,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研究制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竞争的机会,扩大就业机会和就业渠道。

(七)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监管机制。

一是结合行政监察、效能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政府采购全过程监管,以及对集中采购机构的监督考核和其他采购代理机构的监管,处罚违规行为。

二是强化各部门、单位内部政府采购工作责任。各部门、单位要根据本部门本系统政府采购项目的特点,建立采购工作规程,切实将政府采购实施过程中的法定责任承担起来。财政部门要做好协调指导帮助工作,督促各部门、单位增强采购责任意识,落实承办机构和人员,同时要加强对政府采购从业人员,特别是各部门、单位内部政府采购经办人员的培训工作。

三是大力推进政府采购领域反腐倡廉工作,重点治理商业贿赂等突出问题。根据《财政部关于开展治理政府采购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库〔2006〕22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闽委办〔2006〕27号)的部署,按照省财政厅制定的《福建省治理政府采购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闽财购〔2006〕15号)的要求,认真开展调研摸底、自查自纠、整改查处和总结验收四个阶段的专项治理工作,建立商业贿赂举报和通报制度,加强政府采购监管,建立积极的预防政府采购领域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交通厅等部门关于贯彻2006年全国治超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6]152号 【发布日期】2006-07-04 【生效日期】2006-07-0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交通厅等部门关于贯彻2006年全国治超工作要点实施意见的通

(闽政办[2006]152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

省交通厅、公安厅等部门《关于贯彻2006年全国治超工作要点的实施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实施。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七月四日

关于贯彻2006年全国治超工作要点的实施意见

省交通厅 省公安厅 省经贸委 省委宣传部

省财政厅 省物价局 省安监局 省质监局

省工商局 省地税局 省纠风办 省法制办

(二○○六年六月)

2005年,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5]30号,以下简称“国办发30号文件”)精神和2005年全国治超工作要点,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联手联动,保持治超工作力度,实施依法严管,坚持综合治理,立足建立长效机制,治理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明显。全省超限超载车辆明显减少,超限比率基本控制在6%左右;车辆非正常“外挂”势头得到初步有效遏制;在机动车总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全省货车道路交通事故下降;公路路况改善,路产得以维护;公路货运量增长,“绿色通道”畅通,重点物资和农副产品运输得到有效保障,运输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治超工作实现了阶段性目标,为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我省治超工作基础还比较脆弱,各地工作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工作力度减弱,少数路段车辆超限超载有所反弹;治超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暴力抗法现象;源头治理依然是个难点,货物装载源头管理落实难到位,高速公路通道入口治超监控工作尚待加强,普通公路短途超限车绕道行驶现象也较突出;治理车辆非正常“外挂”工作在一些地方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未形成强有力的治理机制。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办发30号文件和交通部、公安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2006年全国治超工作要点的通知》(交公路发[2006]76号,以下简称“2006年全国治超工作要点”)以及2006年全国治超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根据省政府工作部署,现就进一步做好2006年全省治超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和重点

(一)工作目标:到2006年底,全省车辆超限超载率控制在6%以下,“大吨小标”车辆标定吨位工作基本完成,治理车辆非正常“外挂”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二)工作重点:突出源头治理,强化执法力度,完善监控网络,逐步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继续加强组织领导,开展集中专项整治

1.再次开展集中专项整治行动。从6月20日起到年底,全省统一行动,再次开展集中专项整治行动,巩固己取得的成果,把全省治超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突出源头治理、强化执法力度、完善监控网络、建立长效机制”的原则,制订出具体行动方案并付诸实施。在集中整治期间,各地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治理氛围。各有关部门要上足力量,形成合力,加大路面联合执法力度;要突出源头监管,加强货物运输装载源头管理,继续打击非法改装车辆,规范车辆生产管理,加强车辆牌证管理,健全货运经营企业和营运驾驶员的信誉档案管理;要完善治理预案,做好预防和处置突发性事件的工作,对冲关、暴力抗法等突发事件,公安部门应按预案及时处置,保障治超工作顺利开展。

2.继续加强对治超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地要坚持现有的治超工作领导格局,继续把治超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检查指导。各级交通、公安、经贸、宣传、财政、物价、安监、质监、工商、地税、法制、纠风等部门要强化工作责任制,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联合治超,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3.切实落实治超工作经费。全省相关部门的治超工作经费请各级政府予以支持。按照省政府[2004]66号专题会议纪要精神,继续对在一线工作的执法人员(包括治理车辆外挂一线执法人员)按原标准给予补助,对任务繁重或经费有困难的,当地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补助和支持的力度。

4.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要强化监管工作,及时纠正、查处执法人员在治超工作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在治超工作中,要继续执行“五不准”规定和“十条禁令”等有关纪律,严禁以权谋私或以罚代法等行为,坚持依法治超,切实规范执法行为。

5.继续加强治超宣传工作。各地要把治超与“平安福建”的宣传紧密结合,引导舆论营造集中治超的氛围。在继续做好媒体报道、标语宣传、分发资料、开展咨询等宣传的同时,还可通过制作专题片、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典型案例教育、举办成果展等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宣传工作。宣传内容要注重针对性,集中展现各地治超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先进事迹和突出成效等,揭示超限超载行为违法性和危害性,对超限超载的典型案例进行曝光,减少和遏制超限超载行为。

6.认真做好总结、考核、表彰工作。今年是全国开展集中治超工作的第三年,省里将参照全国治超办制定的考核办法并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治超工作阶段性总结考核办法,对我省三年集中治超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和考核,对在治超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形成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有奖惩的运作机制,推动治超长效机制的形成。

(二)加大依法严管力度,保持强力治超态势

1.强化联合执法工作。各级交通和公安部门要加大路面联合执法力度,确保人员投入,坚持全国治超领导小组提出的“固定检测与流动巡查相结合”的原则,始终保持强力态势。在重点路段,公安交警部门要继续选派人员进驻治超检测站点与交通路政人员联合执勤。在其他站点,可采取建立联络制度的办法,必要时交警应及时出警处置。同时,公安和交通执法部门要加强流动巡查工作,加大巡查力度。

2.依法从严查处超限超载车辆。在治超执法过程中,各地交通、公安部门要继续按照交通部、公安部、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455号)的要求和超限超载认定标准,对违法超限超载车辆依法严格卸载并实施处罚。同时,注意保持“绿色通道”的畅通,注意严防公路“三乱”的反弹。

3.禁止违法超限超载车辆行驶高速公路。在高速公路入口处设置相应的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定合格的称重检测装置,对进入高速公路的货车进行检测,并结合高速公路收费站管理工作,凭检测单准许货车进入高速公路。凡经检测确定为违法超限超载运输的车辆,一律禁止驶入高速公路。

4.强化对驾驶人的监管。全面实行对超限超载运输驾驶人实施交通违法行为累积记分制度,并研究制定具体操作办法,大力推进异地交通违法记分信息的转递工作,对记分超过规定的驾驶人依法予以扣留驾驶证、组织学习和考试。

5.严厉打击暴力抗法行为。各地公安机关要负责维护治超检测站点的交通、治安秩序,对容易出现聚众闯卡、拒不接受检查、强行冲卡、带车绕行的重点地区,要加强巡逻。对阻碍执法管理、对执法人员实施人身侵犯、破坏治超站点设施的,要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加大源头监管力度,堵住超限超载渠道

1.从车辆源头实施有效监管。公安交警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年内完成国家发展改革委2005年底前公布的在用“大吨小标”车辆参数更正、行驶证换发工作。同时,要认真贯彻国办发30号文件精神,在车辆注册登记环节严格把关,对与《公告》公布车型技术参数不一致、不符合《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GB7285―2004)、《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1589―2004)等国家标准要求的车辆,一律不予登记和核发车辆牌证。

2.从货物装载源头实施有效监管。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强对公路沿线的小煤场及以各种名义建立起来的货物分装场的整治力度。交通主管部门要继续加强对重点货物运输集散地、货运站场的监管,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超限超载车辆不出场、不出站。对货主和站场故意纵容车辆超限超载的,交通运管部门要依照《道路运输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2006年,省治超办将在装载源头管理成效突出的地区组织召开示范工作现场会,进一步推动货物装载源头管理。

3.继续打击非法改装车辆。工商部门要进一步研究有关整顿车辆非法改装企业的长效管理措施和办法,继续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依法查处非法改装车辆的企业。交通、公安、经贸委、质检等部门要积极协同工商部门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在执法中查获的涉及非法改装车辆经营行为又属于工商部门监管的案件,应及时移交同级工商部门查处。各级工商部门要把好市场主体准入关,依法严厉打击各类非法改装车辆经营行为,对查获的非法改装车辆该没收的必须没收,对屡教不改,违法情节严重的各类生产经营企业,必须依法适用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坚决遏制车辆非法改装行为。

4.建立健全货运经营企业和营运驾驶人信誉档案管理系统。各治超检测站点要继续严格执行超限超载违法运输车辆及驾驶人违法登记和信息抄报制度,共享信息。交通运管部门根据抄报的信息记录,对多次超限超载的货运企业和营运驾驶人,要列入黑名单定期公布,并按照《道路运输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对超限超载违法记录次数超过3次的营运驾驶人,要责令其参加不少于七日的停业学习培训,并重新考试;对有超限超载违法登记的营运货车超过总数5%的运输企业,要向社会公布,并责令其停业整顿。

(四)合理设置治超检测站点,加强规范化建设

交通部门要按照国家要求,结合公路网规划,做好现有公路上尚未设置或在建、拟建公路需调整、新增的检测站点布局规划;加快我省一类检测站的建设,尽快建成首批标识统一、设施完备、管理规范、信息共享且通过计量检定的治超检测站,并总结经验,在全省推开,为我省长效治理工作奠定基础。在新建公路时,要结合国省干线公路治超检测站点布局规划,将检测站点作为公路附属设施的组成部分,实现与公路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运营。

(五)完善治超法规体系,提高治超技术水平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省有关部门抓紧按程序运作,修订完善公路路政管理和公路规费征收管理等地方性法规,进一步规范车辆超限超载行驶公路和车辆非正常“外挂”的管理工作。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逐步装备统一的治超信息管理系统,逐步提高治超检测设施技术水平。继续探索道路收费方式改革,运用经济调节政策遏制超限超载。

(六)继续做好治理车辆非正常“外挂”工作

各地要高度重视治理车辆非正常“外挂”工作,加大治理力度。各级交通、公安、地税、工商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责,联手联动,形成治理合力,继续实施“堵疏结合”的措施。一方面要强化稽查,其中重点路段、场所和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区域要列为稽查重点,同时加强对外挂中介组织的监管,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另一方面要积极创新机制,吸引当地车辆在本地落籍。公安、交通部门要积极改进管理办法,简化程序,提供便利,及时为外挂车辆转回本省落籍提供良好服务。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省食品安全委员会的通知(闽政办[2006]4号)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6]4号 【发布日期】2006-01-02 【生效日期】2006-01-0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省食品安全委员会的通知

(闽政办[2006]4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的精神,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决定成立福建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具体人员名单如下:

主 任:刘德章 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

副主任:叶双瑜 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李 川 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委 员:钟安平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

李德仁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朱 清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陈毓寰 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王知瑞 省建设厅副厅长

檀云坤 省农业厅副厅长

陈文加 省卫生厅副厅长

陈青文 省财政厅副厅长

丛 林 省科技厅副厅长

吴庭锵 省交通厅副厅长

黄家铭 省林业厅副厅长

刘子维 省水利厅副厅长

卢士钢 省公安厅副厅长

朱国平省监察厅副厅长

施祖美 省教育厅副厅长

吴 赳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 潘崇奎 省工商局副局长

陈继梅 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

徐桂春 省粮食局副局长

叶南斗 省环保局巡视员

黄建成 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孙颖杰 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

陈为坤 南昌铁路局副局长

张 猛 省政府法制办主任

陈积忠 省供销社副主任

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经贸委,办公室主任由钟安平同志担任,副主任由李德仁等同志担任。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要相应建立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领导、协调本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和整治工作,并根据省委、省政府对市、县机构改革的部署,组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食品安全综合监督和组织协调的职能,同时承担同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一月二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省承办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会筹备工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省承办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会筹备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