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区首个名师工作室-于永正工作室落户香江路第二小学
全区首个名师工作室-于永正工作室落户香江路第二小学 4月25日,全区首个名师工作室-于永正工作室在香江路第二小学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区教育局宋云宏副局长为工作室亲自揭牌,教研室王永刚主任、刘春双主任,教科所刘永春所长及进修学校的领导和我区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及新教师出席了会议。
揭牌仪式上香江路第二小学顾玉利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并对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提高名师工作室效益提出具体要求:一是要狠抓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提高名师工作室的工作质量;二是要落实保障措施,逐步提升名师工作室的建设水平;三是要加强交流创新,不断增进名师工作室的发展活力。工作室导师于永正大师发言表示:香江路第二小学开办的这个工作室是全国第二个于永正工作室,他感到一份责任。他将会带领全体工作室的老师,不懈求索,研究教育规律,探讨教学问题,不断做好教育教学的创新研究,为下一代奉献自已的“夕阳”。
揭牌仪式后,名师工作室举行了为期三天的语文教学研讨活动,于永正老师亲自上课,参与听课、评课、专题报告研讨等系列活动,从自身的教育研究探讨教师的专业成长。于老执着的精神,先进的理念,务实的作风,谦虚的态度,诙谐的言谈无不令人充分感受到学者的风范和魅力。本次活动效应突出,辐射面广,是对全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一次有力推动。
根据工作室发展规划,工作室成立后,将以“扎扎实实做研究,老老实实教语文”为宗旨,通过理论研修、专家引领、行动研究、自我反思等途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相信通过这一全新骨干教师培养模式的打造,一定会为学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对进一步推进有效教学的开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关链接:
于永正老师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彰获得者,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是教育部在实施“跨世纪名师工程”中,向全国推出的首位名师。1999年12月,教育部召开了“于永正教学方法研讨会”,推广他的“五重教学”——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在小学作文教学上,他实践的“言语交际表达训练”,在全国有很大的影响。】 香江路第二小学 郑军光 撰稿 匡荣峰 审核
联系电话:***
第二篇:于新华名师工作室
名师引领 共同提高
——“于新华名师工作室”揭牌暨首次研讨活动在礼嘉中学举行 2012年11月29日,常州市中学数学“于新华名教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在武进区礼嘉中学举行了“于新华名师工作室”揭牌暨首次研讨活动。工作室领衔人、武进区教育局数学教研员、江苏省特级教师于新华,礼嘉中学蒋卫山校长共同为工作室成立进行揭牌。
上午八点多,工作室成员来到礼嘉中学,参观了校园,被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蒋卫山校长向全体成员介绍了校园文化和办学理念,学校的“和”文化建设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后,全体成员参观了学校富有特色的小记者活动中心。
工作室成员、礼嘉中学数学教研组长顾海燕老师展示了一节高三复习研究课《抛物线》,顾老师精心备课,设计学案,并从学生实际出发,精讲多练,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作为高三复习课,老师和学生一样,45分钟的课堂,没有感觉到一点疲劳,但学习的内容和效果却非常好。课堂气氛活跃,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学生的亮点和改进之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后,工作室成员在于新华老师引领下,积极进行了研讨,各成员针对这节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在高三复习教学中的注意点,并就如何在课堂上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进行了积极的讨论。
工作室领衔人于老师谈了研究课的意见和建议,要求全体成员进一步探索总结适合各校的复习方法,大家也谈了自己参加名师工作室的设想与规划。接着,于老师做了《直线与椭圆的三类特殊相交》的解析几何专题讲座,布置了三年内工作室成员的学习任务和发展要求,希望每个成员成为合格的教育者、积极的学习者,做一个学习型研究性教师。
本次活动是工作室成立的首次活动,大家既为成为工作室成员而感到高兴,又明确了自己的责任。(文:顾海燕;图:马继宗)
第三篇:名师于永正
名师于永正《把作文写得有声有色》教学课堂实录
欣赏一片习作
(一)(描写景物片断)
“细雨刷刷的飘着,雨丝笼罩着柳树,笼罩着房屋,远处的山已经和天空中的云融为一体了,燕子似乎特别喜欢毛毛雨,在微风中斜飞着,不时发出唧唧的叫声。”
师:谁喜欢朗读?一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师:读得真好(带头鼓掌)这段话中作家都写了哪些事物?
生:雨、房屋、山、树、燕子……
师:那同学们又听到了什么?
生:刷刷、唧唧
师:“刷刷”模拟什么声音?
生:雨声。
师:“唧唧”模拟什么声音?
生:小鸟的声音。
师:学习象声词。(板书:象声词)所谓象声词就是模拟声音的词语。
再出示短文
(二)(小英雄雨来片断)
“雨来刚来到弄堂,见十几把雪亮的。。。嗖溲的飞来”
师:这段话中哪些词是象声词?
生1:嗖嗖、咔啦
师:“咔啦”是模拟枪上膛的声音,那么“嗖嗖”是模拟什么声音呢?
生:子弹飞过的声音。
师:这四个词都是象声词。有了象声词的运用,就会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所以习作中不仅要写我们看到的,还要适当的写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这样作文才会有声有色。(板书—有声有色)
师:大自然里有很多声音,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听听看都有哪些声音。
生踊跃回答。
师总结:我们生活在有声的世界中,大自然有风“呼呼”的吹着的声音。有小溪“哗哗”流淌的声音;工厂里有机器“轰隆”的声音;大街上有汽车“嘀嘀”的声音;课堂上,老师布置好作业,同学们安安静静做作业时还有写作的“沙沙“声;晚上当夜深人静时还可以听到打鼾声。
谁来学一学。(几位学生学得惟妙惟肖,大家都乐了!)
师:所以我们写作文,不仅写看到的,还要写听到的,当然写声音要恰当要适可而止。
师领大家去游公园
出示录像(无声的公园美景片断)
师:你们看到什么?
生:游人、花、树、草、蝴蝶、小鸟、泉水……
师:老师刚才让大家带着眼睛和耳朵去游公园,可是只有画面却没有声音,我们现在再去看看。(放映配上声音后的同一片断)师:我们又一次走进了公园,哪一次逛公园更有意思?第一次去有意思还是第二次去有意思?为什么?
生:第二次有意思,我听到了泉水、小鸟、蝉的声音。
师,谁来学一学鸟叫声。蜜蜂飞的声音。
师:是呀,第二次逛公园多么有声有色、充满生机啊。若能把第二次逛公园的感受写下来,那真是如临其境。老师就会给你“有声有色”的批语。想得到这样的评语吗?那就把你的感受有选择地写下来,写一个片段即可。或者自己发挥写一个童话、写一个场景。若有困难,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些词语:
出示三组象声词,师读。
(1)轰隆隆呼呼哗啦哗啦
(2)咯咯嘿嘿嘻嘻
(3)啪呜呜啪噗哧
师:当老师读了这些词语后,大家脑海里一定会产生一种画面,因为我们会“想象”。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爱因斯坦
(板书:想象)
师:大家先选择自己想写的内容。给自己的作文起一个题目,一定要选一个好题目。“好题文一半”,一个好的题目就是文章成功了一半。(板书:好题文一半)
师:所以你一定要起一个好的题目。如果想不好那就先起草作文,起草要一气呵成,不要打断思路。
(强调写字姿势)
师:如果你写好了,要反复念。改作文就要:再念,再念,再念,念是改作文的最好方法。(板书:再念,再念,再念——叶圣陶)
作文讲评
1、师:写公园的有哪几个?(约5、6个学生举手)
先报题目我们再决定听谁的。
生1:公园的美景、人间天堂公园、人间仙境……
师:想听谁的?
生:……
师:那就听《人间天堂公园》
生:(高兴地上台展示并朗读)
师:教师对于学生朗读优秀,字写得好,想象丰富,象声词用的恰当,题目好等方面都予以加分。每位学生都得到100多分的奖励高高兴兴的跑了下去。
总结师:我们刚上课时大家都希望和于老师一起走进快乐的课堂,现在你们觉得这节课学得快乐吗?生:快乐!
课堂在快乐的气氛中结束。
第四篇:小学名师工作室制度
小学名师工作室制度
xx
一、导师聘请制度
1、导师资质:
在该学科领域有专业发言权,并能在实践中有指导能力的市级专家,如市学科教研员,市师资培训中心的专家,本区的或其他兄弟区县在某一学科领域中的名师或特级教师。
2、学员资质:
本科学历,业务强、悟性高、肯钻研、重实践的骨干教师、成熟期教师,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如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等。
3、导师聘请流程:
学校在聘请专家前,与校科研室、教导处以及工作室负责老师进行有效沟通,以提高专家人选的适切性和可接受度。在此基础上,学校出面聘请导师。
导师对工作室成员进行面试,了解成员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地组建自己的研究工作室。
经过双向选择,导师和学员共同组建起工作室,学校与各位专家签订名师工作室协议书,协议书一式三份,学校保留一份,工作室保留一份,专家保留一份。
4、经费落实:
导师费:每学期,根据导师带教的实际情况,在教师培训费用中提取资金支付导师的指导费用。
资料费:每学期,根据工作室研究的实际需要,在教师培训费用中提取资金用于教师的理论学习,如书籍购置等。
二、研讨交流制度
1、确定研究主题:
各工作室根据自己的学科特色,教师特点,与专家进行沟通,提出自己的反思与困惑,希望得到的帮助与指导等,从而确定研究的专题。
2、制定研究计划:
在此基础上,专家与工作室教师共同提出本学期研究的专题,制定导师带教计划和学员学习研究计划,确定每两周研讨的主题和内容,明确时间与地点。
3、校内定期研讨:
每学期定期召开名师工作室负责教师会议,了解各个工作室的研究进展情况,了解教师们的需求,并及时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如希望学校搭建平台,通过走出去或请进来的方式,与本区或其他区的学科优秀教师、优秀教研组进行对话和学习。
4、定期公开展示:
每学年各工作室要进行一次学科大组内或校内的汇报展示。开学第三周上报展示汇报的时间以及形式。展示活动的内形式可以是教学研究,也可以是专题主讲。
三、资料保存制度
1、文本资料:
在整个学期的研讨过程中,应注重文本资料的积累。每个工作室都在开学初领取一本档案夹,每次活动的内容,除会议记录外的其他资料,如听课教案(展现研究的过程性)、论文(展现完善的过程性)和所取得的成果(教学展示、获奖、论文刊登、获奖、在不同范围的专题主讲)等也一并积累在档案夹内。
2、影像资料:
在研究过程中,工作室应注重影视资料的积累,各工作室都配备了照相机、录音笔、U盘和移动硬盘,以便于老师们及时记录研究过程中需要的各种影视资料,如照片、光盘。
四、奖励经费制度
1、每学期期末,科研处会及时收取各工作室的研究材料,参照期初的工作计划,进行审核检查,对于工作认真,取得一定成效的工作室给予奖励,奖励主要分为两个档次,一档是工作室负责教师,一档是工作室成员。
2、工作室因导师原因没有按计划开展研究的,取消整个工作室的期末奖励。
3、工作室成员在研究过程中因故退出的,该成员不享受工作室的期末奖励。
第五篇:名师于永正的教学风格
名师于永正的教学风格
黑龙江省宁安市海浪镇中心小学 耿秀萍
于永正 江苏省特级教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徐州市鼓楼区教研室主任,教育部“跨世纪园丁工程名师计划”推出的首位名师。
人们常用“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比喻一种极高的境界。说于永正是语文教学的“庖丁”,绝非言过其实。
于永正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已39年,不论是在本省的市、县,还是在上海、浙江、福建、湖北等地,随机安排一个班立马就上课,他都能以既轻松、幽默,又极具功力的教学艺术和实绩征服学生、教师,赢得发自内心的赞誉。仅此,绝非一般教师所能达到;更何况,于永正还集绘画、音乐、京剧等能力于一身,令人叹为观止!
让我们看一看他上的小学二年级说写训练课的实况吧。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习打电话、写通知。课前于永正就了解到学生最关心的是明天的天气情况,因为他们明天要举行爬山活动。上课了,于永正打开收录机,让学生听事先录制好的市电台的天气预报:明天有风雨。于永正先请学生复述天气预报全文。明天的活动要改期了,可正在外面开会的周老师还不知道。怎样通知她呢?学生想到了打电话。于永正告诉大家打电话应把话说清楚、全面,还要突出重点。接着,每个学生用小拳头当听筒练习起打电话。于永正请学生推荐一个人到办公室给周老师打电话。这时,于永正又提出:其他三个班的同学还不知道改变日期的事怎么办?大家说,写个通知。于是一份份“紧急通知”写出来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短短的一节课,学生的听、说、读、写都得到了扎实的训练。
如此高质量的课屡屡出现在于永正的教学实践中。350多页的《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就是他经验的真实记录。多年来,在许多人的语文教学一直津津乐道于烦琐分析的时候,于永正形成了“重感悟、重积累、重情趣、重迁移、重习惯”的教学风格,并得到了国内知名专家们的认可。
于永正深谙语文教学的真谛的同时,还洞悉学生的心灵世界,对学生倾注了满腔的爱。他了解儿童,研究儿童,与学生同唱、同跳、同喜、同悲,既是学生的老师,又是学生的朋友。他尊重、信任、善待每一位学生,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在教《动物王国运动会》一课时,为达到“说准确”的目的,于永正让学生充当解说员。课堂上,学生个个跃跃欲试,争当宋世雄、葛兰、夏青……为了鼓励学生,说得好的男生可以得到一张写有“盖世雄”、“盖夏青”的卡片,说得好的女生可以得到写着“盖葛兰”的卡片。有人说,于永正从不吝啬自己的“大拇指”。是的,在他改过的作业本上,多是打上红五星、画上红浪线,不是写个 “好”,就是写个“棒”,有时真的画上个翘起的“大拇指”。于永正多次讲过这样的例子:一个三年级的学生在作文中写了一句话:“月亮长胖了。”他在这句话下面画了圈,旁边批一个“好”字,后面还加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惊叹号。几年过去了,于永正收到那位学生的来信:“当时,我是多么高兴啊!望着那长长的惊叹号,我想,它一定是您从高山顶上垂下的一条绳索,好让我抓住它向上攀登。从那以后我喜欢上作文了……”学生们都说,我们喜欢上于老师的课,轻松、有趣,不知不觉地在活动、游戏中就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能力。把握精髓,出神入化,生动风趣,教书育人。这就是语文教学中的“庖丁”于永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