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南财经大学是不是需要保外名额才发拟接收函
西南财经大学
天府之国,钟灵毓秀;巴山蜀水,俊采星驰。西南财经大学坐落在成都平原,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现有光华、柳林两个校区共2300余亩,校园湖光柳影,芳草绿树,翩翩学者,蔚为大观,是著名的“园林式院校”。
西南财经大学始于1925年创建的上海光华大学,至今有近90年的办学历史。自建校以来,历代西财人与国家民族共命运,为天下苍生谋幸福,奋发图强,学以报国,铸就了“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大学精神,成就了西南财经大学在大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声誉。第一节 光华内迁继成华 海纳百川铸川财
(1925-1978)1.光华一脉,扎根西南。1925年6月3日,在“五卅”反帝爱国怒潮中,爱国师生从圣约翰大学脱离,拥戴张寿镛先生创办光华大学,校名取“日月光华”之义,寓“光我中华”之意。1937年8月,日军进攻上海,抗战全面爆发。光华大学校董会决定在大后方设分校并委托商学院院长谢霖负责筹备。1938年3月1日,光华大学成都分部在成都王家坝街租赁校舍正式开学,得到川人捐款捐地相助。1938年6月,光华大学张寿镛校长视察成都分部之后,致函谢霖道:“光华大学虽为避难分设入川,然亦正可籍此在川留一永久纪念,以谢川人,嗣后既有上海光华大学造就东南学子,又有成都分校造就西南学子,将来扬子江上下游两校毕业同学,合力报效国家社会,东西辉映,岂不懿欤!”1939年1月,成都分部在受赠的西郊杜甫草堂迤西50亩田地上建成校舍并入住,此地从此得名“光华村”。历年毕业大学生1563人。抗战胜利后,遵照教育部大学不设分校之规定及已故校长张寿镛原预定的成都分部永久留川的计划,成都分部赠请四川地方人士接办。1946年4月3日举行了成华大学成立大会。成华大学历年毕业生约1200人。解放前夕,“成都十二桥烈士”之一的曹立中是成华大学进步师生的代表。2.川财组建,群英荟萃。1952年10月11日,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向私立成华大学下达命令:决定将该校自1952学年度开始改为公立,将有关学校部分系科调入组成四川财经学院。年底前,四川财经学院完成合并组建,占地168.8亩,教师137人,学生1130人。1953年,西南革大三处的财经系科等奉令并入。经两次院系调整,四川财经学院成为国家布局的四所财经院校之一,也是西南地区唯一的一所综合性高等财经院校。学院荟萃了西南地区财经系科的教授、专家和学者。全校有教师245人,其中教授50人,有著名经济学家陈豹隐、彭迪先、刘洪康、汤象龙、梅远谋等。学院设工业经济、统计、会计、财政、计划等5系(专业),当年招收本科生188人。3.教育改造,曲折发展。学院党委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
为工农开门的方针,以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树立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和为人民服务观念为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1954年,学院根据全面系统学习苏联先进经验的要求和密切结合中国实际的原则,制定并修改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1958年,学院在教材建设方面掀起编写新讲义的群众运动。1960年,学院召开教学经验交流大会。1961年,学院规定学生教学时间约占总学时的80%左右,科学研究占6%,生产劳动时间占14%。学院重视教师队伍建设,1952-1957年,学院共陆续选派91名中青年教师赴中国人民大学进修学习。学院提出“逐步开展科学研究”,丰富教学内容。1957年正式创办《财经科学》杂志。1958年成立经济研究所。1959年省委决定由学院增办四川科技学院,实际只是在四川财经学院内新增科技专业。1961年省委决定合并四川科技学院和四川财经学院成立成都大学。1966年文革开始,成都大学全面停课。1973年省委正式下文撤销成都大学。1952-1966年,学校共培养7200多名毕业生。第二节 隶属人行大发展 深耕金融创一流
(1978-2000)
一、“川财”复校,乘势而上 1.划归人行,重点建设。1978年4月,教育部决定“在原成都大学保留的职工和部分校舍的基础上”恢复“四川财经学院”,首届招生356名。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功召开,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国家和地方大力发展高等财经教育的政策支持下,财经院校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发展机遇。197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派代表来四川洽谈接办四川财经学院的有关事项。1979年,教育部下文同意将四川财经学院改为由中国人民银行和四川省双重领导,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1980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和四川省人民政府签订结交四川财经学院协议书,规定自1980年1月1日起,将四川财经学院移交中国人民银行成为直属院校。中国人民银行把学院作为重点院校进行建设。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学院规划、专业设置、招生及毕业生分配计划、编制劳资、经费和基本建设等。学院自此确立以金融学科为重点的办学思想,走出盆地,面向全国。
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学院提出“科学研究为经济建设服务”。1979年,成立人口理论研究室,创办《财经译丛》;1980年,恢复《四川财经学院学报》;1982年,举行首届科学讨论会并制定了每两年召开一次科学讨论会的制度;1983年,学院恢复重建经济研究所;1985年,学院成立出版社和人口研究所。
二、更名“西财”,跨越发展
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1985年11月,经中国人民银行同意,国家教委批准,“四川财经学院”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确定为中国人民银行重点发展院校,培养金融和各类经济管理人才的全国重点财经大学。1995年,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支持下,学校在全国文科院校中率先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1998年,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正式批复同意将西南财经大学列入“211工程”“九五”期间重点建设的61所大学之一。经过行属时期十多年的建设,特别是“211工程”的立项建设,学校形成了以金融学科为重点,理论经济学为基础、管理学科为支柱、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特色,实现了社会主义重点大学建设新的跨越。1.教育教学不断进步。高度重视本科教育。1987年,学校倡议成立中西部地区9所财经院校组成的中西部地区教学管理协作会。1988年,首次中国人民银行行属高校教务处长联席会在学校召开,集中探讨财经教育特别是教务管理领域的改革。学校随即提出包括修订和调整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等一系列教学改革初步意见。1989年,学校开展第一次优秀教学成果的评奖活动,曾康霖教授主持的《适应金融体制改革,更改教学内容》获得当年行属院校唯一的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并获四川省、中国人民银行“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1年,学校召开“实践性教学研讨会”,总结保险系在国内高校首创的顶岗实习,法学系深入基层法院和组织模拟法庭等经验。1994年,学校提出《关于加强外语教学工作的意见》,此后,学校的大学英语四级合格率一直在四川省内名列前茅。1995年,学校提出“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召开了第一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开始向本科学分制过渡。同年学校作为唯一一所财经大学入选全国首批49所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学校,次年成立“校中校”——西南财大文化素质学校。1997年开始,学校每年开展一次全校性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有针对性地对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等进行广泛研讨。经教育部批准1998年学校设立了“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1999年建立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逐步构建了全员学生评教、院系领导评教及督导组评教的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积极开展成人教育。1986年,学校成立成人教育处。1988年恢复函授、夜大。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教育司评估学校函授、夜大为优秀。1997年3月,成人教育学院成立。从1988年到2000年,学校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共计招生11760人,毕业学生9005人。学校1988年起举办自学考试助学班。1994年,学校被评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十周年先进单位。1983-2001年,学校通过自学考试培养本科生5000人、专科生72000人,授予学位1000人。在干部培训方面,1990年代以来学校为人行有关司局举办各种金融培训班,与人行培训中心设立金融系统高等专业证书教育,先后有3千多人学习获证。1999年,学校经国家外专局评审设立全国金融系统唯一一个bft考试培训中心。2.科学研究持续进展。加强科研是学校更名并成为行属重点大学的必然要求。1986年9月,学校隆重举行纪念著名经济学家陈豹隐诞辰100周年大会。同年,刘诗白承担国家“七五”规划重点项目《社会主义经济学原理》。1988年,学校办学思想大讨论明确提出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双中心论”,科研工作地位不断提升。从1991年开始,为促进教学科研的融合,学校先后设立金融研究所等多个院系合一的研究所以及高等财经教育研究室等研究机构。1995年5月,香港华晨控股有限公司出资100万元在学校设立刘诗白奖励基金,截至2000年,共评选奖励6届102项成果。1996年,刘诗白“社会主义产权理论研究”等6项课题列入国家社科基金“八五”重点项目。1999年,《刘诗白文集》(八卷本)出版。截至2000年,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13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17项。学校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先后主办、承办了“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面向21世纪全球金融发展研讨会”及“德国中央银行-柏林经济学院-西南财经大学研讨年会”等国内国际学术会议。1989年1月,由刘诗白倡议,中国经济学界8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共同发起的大型经济理论刊物《经济学家》创刊,与创刊于1957年的《财经科学》(原名《四川财经学院学报》,1984年改现名)和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一起成为学校标志性的学术阵地,获得行业的多项表彰。3.对外交流合作逐步扩大。在改革开放路线指引下,学校不断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的规模。先后邀请美国、俄罗斯等17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到校交流,派出一批教师出国访学。1985年,学校派出高等 经济、金融教育赴美、赴日两个考察团,并与美国马瑞塔学院、田纳西大学管理学院签署合作协议。1992年,刘诗白在成都会见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教授。199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首席代表司各特应邀到校研讨有关金融体系的现代化与经济增长问题。学校组建外事处加强国际交流工作的做法受到人民银行的高度评价并在1996年行属院校校长会议上介绍和推广。1996年学校首批招收9名留学生并逐年增长,到2000年累计培养来自美、法、德、菲、蒙、保加利亚等国留学生116名。在国际合作方面,学校注重突出金融特色和行属优势,加强与国外金融机构的合作。1987年与澳大利亚联邦储蓄银行签署合作意向。1994年与英国保众保险公司签署培训保险会计师的教育交流协议,并于1995年9月联合成立全国第一个保险会计师培训中心。1995年世界四大保险公司之一的安盛国卫集团联合学校成立我国首家保险中介人培训中心。1996年起学校和德国柏林经济学院交换留学人员,次年开展mba合作项目;1999年起双方合作每年分别在成都和柏林举办一次货币政策研讨会。1998年起,每年和日本住友海上保险公司联合举办一次“住友海上/西南财经大学研讨会”;同年学校和日本精算学会联合创办“西南财经大学日本精算师考试中心”。4.始终坚持加强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财经人才,以德为先。1986-1988年,校党委在全校党员中开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思想教育。1992年9月,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行属高校改革意见简则》精神,学校恢复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全面领导学校工作和负责学校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学校党委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持党组织的学校工作中的政治核心地位,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补充政工干部,配齐学生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成立业余党校,积极做好在师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坚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加强对师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开展评选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活动,进一步完善“三育人”工作制度。在党的十四大胜利召开后,学校党委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全面提高学校办学实力和水平。1993年,学校第九次党代会进一步对加强、改进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1994年,学校党委果断地抓住申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契机,以“建名牌大学,创一流业绩”的精神状态,凝聚广大党员、干部、师生的力量,全面推进学校的改革和建设。学校党委把两个文明建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建立健全德育工作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推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行为养成和心理咨询工作;重视对工会、共青团和学生会、研究生会等群众组织的领导,支持其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1999年,按照中宣部和教育部关于“两课”设置新方案的要求,组建邓小平理论教研室,开设邓小平理论概论课,逐步形成具有财经院校特色的“两课”教学体系。1996年,学校党委荣获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1998年获中共中央组织部、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授予的“1993-1998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荣誉称号。5.“211工程”助推学校世纪腾飞。1993年2月,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高等院校和一批重点学科,即“211工程”。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是西南财经大学崛起的世纪良机,对学校的历史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学校“九五”“211工程”篇二:西南财经大学拟引进人才基本情况表
附件一:
西南财经大学接收(引进)教学人员登记表 1 2 3 篇三:西南财经大学普通全日制本科生转专业学习工作细则
西南财经大学普通全日制本科生转专业学习工作细
则
2006年2月修订 2009年7月修订
为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我校的学分制,让学生在大学初期学习阶段,有机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潜能和专长,重新选择专业,根据西南财经大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工作原则
转专业必须本着公开、公平与公正的原则进行,严格程序,透明操作。学校鼓励学生转入基础学科专业、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
二、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由主管本科教学、主管学生工作及纪律检查委员会校领导为组长,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处)及纪检监察办公室负责人参加的监察小组,负责监督学院相关工作、受理学生申诉并进行仲裁。
学院成立由总支及行政主要负责人为组长、主管本科教学的副院长、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及教师代表组成的5人工作小组。工作小组负责申请转专业学生的咨询及有关政策的解释、学生转学资格审验、考核工作及拟转入学生名单的确定、受理学生对本学院相关工作的质疑等。各学院工作小组应吸纳若干名学生列席参加工作小组有关会议,以体现本项工作的公开性、公平性及公正性。
三、转专业名额 原则上,各学院转出学生的比例不超过10%,接收转入学生的比例由各学院申报,但不得低于各转入学院相应年级现有学生人数的5%。
四、学生报名条件
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完成一年级课程学习、进入大学二年级之前,符合以下条件者可以申请转专业: 1.本人学习努力,转专业前在本学院通过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第一学年全部课程考核,平均学分绩点在2.5及以上者。2.在校期间未受过任何纪律处分。3.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申请转专业:
(1)定向生、委培生。
(2)新生入学未满一年的。
(3)应作退学处理的。
(4)经学校审核认为不适合转专业的。4.学生单科学习成绩及其它要求可由各学院自行确定,但设限条件不得过于狭窄。
五、转专业的申请时间和申办程序 1.公布计划。各学院在每学年第二学期的第12周结束前公布各专业接受外学院学生转专业学习的人数、条件、工作程序、时间并开始接受学生咨询。2.学生申请。拟转专业的学生应在一年级暑期学期第一周前向所在学院提出转专业的申请及理由。3.学院审查和推荐。学院应在一年级暑期学期第二周内完成申请转专业的学生资格审查,并在报教务处审核后将符合转专业条件的学生向接受转入学生的学院推荐。4.转入学院考核和公示。学院由有关人员组成考核小组。为检验学生是否适合到新转入专业学习,接受转入学生的学院在一年级暑期学期第3周结束前对拟转入的学生进行综合考评。根据综合测试成绩对拟转入学生按成绩高低进行排序,提出拟录名单,报教务处复核。5.拟录名单公示。教务处复核后,将拟录名单向学生公示。6.转专业名单最终确定。公示无异议学生,由教务处报校务会议批准,正式公布转专业学生名单。
六、转入学生的管理 1.被批准转专业的学生,其学籍纳入转入学院统一管理,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由转入学院负责。2.学生转专业后必须按照转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修完规定的课程和学分才能毕业。3.学院负责转入学生的一年级已修课程的成绩清理,对本专业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而转入学生尚未达到要求的一年级课程内容,学院应明确要求学生在以后学期中予以补修。
七、申诉及处理
学生对转专业工作有异议可根据《西南财经大学生校内申诉处理规定》有关条款提出申诉。
八、其它
1.转专业学生的学习费用按学校学分制收费的有关规定予以缴纳。2.学生在学期间要求转专业只能在第一学年学业结束前申请一次,并且只能申请转入一个学院或专业。凡经申请未被批准或已被批准但自行放弃的学生,均不得再次提出申请。3.凡申请转专业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要求放弃转专业,须在转专业名单公示期结束前向教务处提出书面申请,否则,一经确定,学生必须到新转入专业学习。4.本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篇四: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推荐免试研究生管理暂行办法(2015届)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
推荐免试研究生管理暂行办法(试行)
(2013年10月)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精神,以及学校有关要求,为加大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力度,引导学生全面拓展综合素质,激励在校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创新、全面发展,结合我院工作实际,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学院成立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遴选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学院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学院院长任组长,学院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以及2名教师代表为成员,负责学院推免生工作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推免生考核、接收等工作。
推 荐
第三条 推荐工作程序:
(一)每年9月初,学院领导小组根据学校总体计划的安排拟订国际商学院的工作计划,报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二)宣传及学生报名。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学第一周组织毕业生认真学习有关推免生工作的精神、具体规定和安排。凡符合规定条件的国际商学院全日制本科毕业班学生均可报名。
(三)学生符合以下条件,可向学院提交申请,填写《普通高等学校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申请表》,并提交相应证明材料: 1.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遵纪守法,积极向上,身心健康。2.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无补考、挂科重修、旷考课程,学分积点在2.5及以上且学业成绩专业排名50%以内(如排位在前的同学自愿放弃,可依次递补),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成绩在530分以上(含530分)。【若英语六级考试成绩未达530分,2013年起学院执行雅思成绩在6.0分以上(含6.0分);托福成绩在85分以上(含85分);gre gmat成绩达到满分的70%以上(含70%)作为英语考核成绩依据】。3.学术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倾向。4.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5.品行表现优良,无任何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6.有2名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的推荐信。
(四)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原则和本条第三款之规定,学院对报名学生进行资格审核,凡符合要求者,由学院进行综合考核。学院工作小组根据本办法第四条规定对提出申请学生的平时学业成绩、获奖情况及研究与创新能力复核并进行综合评分,并按综合评分成绩由高到低排序后向学生公示推免生名单,经过3天公示期,根据学校下达的推荐指标确定初选名单。
(五)推免生总成绩由学业成绩、获奖情况、科研与创新能力成绩三部分组成,其中学业成绩占总成绩的80%,获奖情况占总成绩的10%,科研与创新能力占总成绩的10%。参加推免生的学生成绩由高到低排序后,由学校工作小组根据学校领导小组下达的可接收推免生名额择优确定学院推荐名单。
(六)学院报名参加推免生的学生要填写教育部统一制定格式的《普通高等学校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登记表》,经学院工作小组审核盖章后,报学校领导小组审核。
(七)为保证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对创新能力强,科研突出以及获得高级别奖项等的学生实行直升推免生的办法。凡有如下情况之一的学生,只要符合本条第三款规定的基本条件,可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不受综合排名限制,并不计入学院推荐指标: 1.获得全国三好学生、全国优秀学生干部、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优秀团干部及其标兵称号者;获得省级“十佳青年学生”称号者; 2.获得“三下乡”社会实践全国先进个人称号或优秀团队第一负责人; 3.获得“全国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获得“西部计划”省级及以上贡献奖者; 4.获得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的协会会长; 5.获得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及创业计划大赛一等奖(金奖)团队的学生负责人;
6.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团队的学生负责人; 7.获得美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的学生负责人;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的学生负责人; 8.获得“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一等奖的学生;获得“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冠亚军者;
9.获得“cctv”国际大专辩论赛冠亚军团队学生或最佳辩手。10.其他获得相当于国家级奖励及竞赛一等奖的学生,其奖励级别须经学校学生工作考评领导小组认定。11.获得优异体育竞赛成绩的高水平运动员,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在教育部及全国大学生体协举办的全国性比赛中,获得单项前三名或集体项目前六名的主力队员。
(2)在教育部及全国大学生体协和省教育厅举办的省、市级比赛中,获得单项第一名或集体项目前两名的主力队员。
(八)学院将推免生名单上报学校并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天。如有异议,提交学校领导小组裁定。
(九)经公示无异议的推免生由学校确认为审定推免生,审定推免生须按研究生部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推免生评分办法
第四条 学院平时考核评分细则:
(一)学业成绩(上限80分)
计算在校学习期间学分加权平均成绩(含本专业方向课成绩,其他选修类课成绩除外)乘以0.80作为学业成绩分。
(注:在校学习期间的平均成绩只以学生第一次参加考试成绩作为计分依据。)
(二)获奖情况(上限10分,不含各种奖学金,各项加分均以证书或文件为准)1.获得各类荣誉称号(如,优秀大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成都市一专多能长才活动优秀青年学生等),每项计:
(注:同一称号同一级别多次获得者,不重复加分。)2.参加各种科技、学术、文体竞赛获奖者,每项计:
(1)科技、学术类:“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本科科研项目、国创项目竞赛等;
团体项目负责人可获项目总分的50%的加分,项目组成员加分为项目负责人加分的60%; 本科科研项目获得校级立项,视同校级一等奖;
国创项目获得国家立项,视同国家级三等奖;获得省级立项,视同省级二等奖;获得校级立项,视同校级一等奖。(2)文体类:大学生艺术节、五月校园艺术节、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英语节、广告节、科技节等;
(3)关于非政府组织主办的各类竞赛:第一类为有政府背景的行业或行业协会组织的竞赛;第二类,由企业出资,但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固定赛事;第三类,有影响力的全国性的单项赛事。
(注:① 此类竞赛是指由党、政、军、团等组织主办或举办,非政府组织主办的各类竞赛获奖情况由校学生工作领导小组核定后予以级别认定并相应评篇五:2014年西南财经大学学术型研究生中级微观经济学讲义xzl 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秋季
中级微观经济学讲义
主 讲 人: 邢 祖 礼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研究所 email: xingzuli@swufe.edu.cn 2014-8-20 第一章 从现象到理论
一、复杂而多样性的现象
1、问题1:经济学研究什么?资源配臵?人的行为?消费者、生产者、政府?
2、问题2:人的选择行为的约束条件:(1)理性(最大化与精于计算);自利与利他主义?自私的基因?亚当.斯密的解释:生存竞争的需要。
(2)资源禀赋;(3)技术;(4)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5)意识形态。
3、问题3:自然现象与经济现象(社会现象)有何不同?作为物体的人,与作为能动性的人。不会预期后果的物体与有预期能力并作出反应的人。
4、有关经济学家们三个笑话:经济学家流落荒岛(假设);经济学家乘飞机(边际变化);经济学家的脑花的价格(简单化)。?但在这种主张中有一点是真的,即,一切有关事实的科学描述都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它们总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这种情形最好通过与按照灯加以比较而得以描述。要使事物变得可见,要依赖按照灯的位臵,我们所指的方向、灯光强度、色彩等。当然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被照的物体。同样,一种科学的描述在较大程度上也依赖于我们的观点、我们的兴趣,而这些通常与我们希望检验的理论或假设有关,尽管它也建立在所描述的事实基础之上。实际上,理论或假设
可被称为是一种观点的结晶。因为如果我们试图形成我们的观点,那么,这种形成通常就是被称为‘工作上的假设’,这也就是说,它是一种暂时的假定,它的功能就是帮助我们选择和安排事实。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在这种意义下,没有任何理论或假设不是‘工作上的假设’,无一例外。因为没有一种理论是终极的理论,同时每一种理论都在帮助我们选择和安排事实。一切描述都具有选择的特性,这使得它在某种意义上是‘相对的’。?----摘自 卡尔.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第二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中第二十五章?历史有意义吗??pp.392-393.?我相信,这是经济学家使用我所称谓的‘黑板经济学’方法的结果。我们所考虑的政策是在黑板上贯彻实施的政策。所有需要的信息被假设可以得到,教师扮演了所有的角色。他确定价格、征收赋税、发放补贴(在黑板上),从而促进一般福利。但在真实的经济体系中,根本就没有和教师相似的实体,没有人被委托执行黑板上的任务。无疑,在教师思维的背后(或者有时是前头),存在这样的想法:在真实的世界中,政府可以满足教师所扮演的角色要求。但是,在政府部门内部没有一个实体能够细致、审慎地管理控制经济活动以调节一个地方的行为能和另一个地方的生产协调一致。在真实生活中,我们有很多不同的企业和政府代理,它们都有各自的利益、政策和权力,政府通过设立(或撤销)政府代理、改变法律义务关系、引入许可证安
排、授权给法院以解决某些事务的权限、对某一产业进行国有化(或解除国有化)等方式来执行经济政策,它要做的就是在各种社会制度中进行选择。毋庸臵疑,黑板经济学是高水平学术能力的一种运用,它可能在发展经济学的能力方面有一定作用,但考虑经济政策时,它会误导我们的注意力。因此,我们需要考虑经济体系在不同制度结构中的运行状况,这就要求一种有别于当前大多数经济学家所使用的方法。?----摘自罗纳德.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上海三联出版社,2009年第1版,pp.18-19.二、理论是什么?
1、理论是一个逻辑体系。马克思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核心假设、概念框架,(马克思:价值;现代经济学:自利人)。向马克思致敬!
2、理论是?构造?的。a、现象不能解释现象;b、规律是无法自现的,(1)s=1/2gt2,(2)圆周率与三角形的面积;c、假说。一个问题:?不相关命题?(弗里德曼,1953),争论的本质:假设前提是否需要归纳基础?比如?人是自利的?这个经济学的核心假定有无归纳基础?
3、理论是一箱?分析工具?(罗宾逊夫人)。
(1)均衡分析,马歇尔的剪刀。均衡与人的选择行为的关系。
(2)边际分析,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注意边际分析方法的优点与局限性。
(3)比较静态分析,可检验的含义。这是经济学分析中的重点和难
点。
(4)动态分析,均衡路径与欧拉方程、贝尔曼方程。
三、经济学中几个重要的争论?
1、演绎主义与归纳主义,谁更重要? ?而且我承认,与那种伪装成精准但却可能是谬误的知识相比较,我宁愿接受那种虽不完美却真实的知识,即便它会使许多事情都处于不确定的和不可预测的状态。的确,那些看似简明但却错误的理论往往会因为表面上遵循那些公认的科学标准而得到人们的赞誉,但是正如我们所例举的那种理论的情势所表明的那样,这种虚名却会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摘自冯.哈耶克:《哈耶克论文集》,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p.389.2、理论是否需要被检验??可检验性?是科学的重要标准。如何检验:内在逻辑一致性与外在经验的一致性。证伪与证实。
3、经济学?数学化?是进步还是倒退?
4、经济学是解释世界,还是改造世界。白天鹅变成黑天鹅。马背上划条纹变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