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峡两岸纳米生医光电研讨会在西安召开-西安交通大学生命
第二届海峡两岸纳米生医光电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2016-05-12 08:59:39 5月5-6日,第二届海峡两岸纳米生医光电研讨会在西安市大唐西市酒店成功召开。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李国鼎基金会的支持下,来自海峡两岸的生医光电领域专家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并且达成了深化合作的共识。本次研讨会由西安交通大学张镇西教授和台湾大学杨志忠教授共同组办,出席的领导和专家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港澳台办邹立尧主任和蔺文成副教授、信息科学部潘庆处长;西安交通大学港澳台办主任梁莉、基础与海外合作处刘永忠处长;海峡两岸生医光电领域专家教授叶晨圣、周家复、曾繁根、蔡孟灿、陈显祯、张家靖、郑丰裕、屈军乐、姚保利、李步洪、吴长峰、吴红、刘小龙、赵宏、韦学勇、朱键、赵永席、王宏兴等。同时与会的还有华南师范大学、第四军医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生物医学工程同仁以及在读研究生、外国的博士研究生等近60位。
首先两位大会主席介绍了与会的领导和专家,并且对两岸的交流进行了回顾。20多年来,杨教授、张教授一直在积极的寻求着两岸之间的合作。杨志忠教授指出,近年来交流活动愈加的频繁,相对于90年代更加的容易,但是两岸的每一次交流都弥足珍贵。紧接着杨教授请与会的台湾专家进行了自我介绍,本次来访的台湾教授可谓是星光熠熠,来自化学、物理、工程的各个专家在接下来的两天中联袂展示了精彩的台湾科研成果。
张镇西教授介绍了大陆的与会领导及代表。紧接着用题为“顾海峡两岸生医光电研讨会始”并用“昨宵别台北 今日逢长安 北西再勖励 两岸遍地花”图文并茂的回顾了两岸生医光电研讨会的历程。生医光电研讨会曾经在福建、台南、深圳、台中、以及台北召开。在西安重续第二届海峡两岸纳米生医光电研讨会之时,回忆起2014年10月26-27日在台北召开首届研讨会的点点滴滴。紧接着本次研讨会特邀来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港澳台办邹立尧主任进行了讲话。邹主任高度肯定了近几年来两岸学术交流的快速发展,他提到这得利于两岸学者学术研究的切实需求,也离不开学术交流政策的宽松化。然后邹立尧主任回顾了近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两岸交流中做出的推进工作。在基金为扶持下,两岸学者展开了近50项两岸项目,举办了30余次学术研讨会。同时,邹主任指出,现在两岸交流尚存局限性,交流的形式和方式仍显单一,交流的深度和层次还可以提升。邹主任表示,基金委会切实考虑两岸学者的需求以及所遇到的问题,就学者访学交流以及学生交换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
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部潘庆处长讲话中回顾了基金委对生物医学光子学学科的支持和推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获得了基金委及信息科学部的项目支撑,这使得我国生物医学光子学的研究能稳步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基金委和台湾李国鼎基金共同支持的两岸学术交流活动也日趋多样化,两岸学者通过联合申请合作项目、学生联合培养以及访问交流等方式共同推动了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的快速发展。
西安交通大学港澳台办粱莉主任讲到,通过两个大会共同主席的回顾她感受到了整个会场萦绕着温馨的情谊。大唐西市,在千年前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国际交流与贸易的中心。这次会议再次在此召开,相信学者们能够开启一个新的诗篇。“两岸一家亲,长安一片月“相信两岸学着能够相互支撑,共创未来。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处刘永忠处长提出本次研讨会成功召开得利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台湾李国鼎基金的支持,也离不开两位大会主席充分的准备工作。同时刘永忠感谢各位专家莅临西安,希望来自全国各地、海峡两岸的专家能积极交流,实现学术的互补并且建立多方面的合作。
本次会议围绕纳米材料理论与应用研究、肿瘤细胞的检测与杀伤、生物光学成像与治疗、创新型纳米/光学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会人员达成了纳米材料与光学在未来生物医学工程发展中占有重要版图的共识;大家一致认为本着加强沟通、增进交流、广泛合作的精神,海峡两岸专家团结一致定能加速推动生医光电领域的发展;会后专家们信心高涨,相信通过积极组织、参加此类交流会,我们会进一步提高学术水平,扩大自身国际影响力。
在本次研讨会中,专家们激烈的讨论了纳米材料的理论以及新型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其应用。专家们达成了新型材料的制备在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中占有重要比重的共识,海峡两岸的纳米材料专家就研究中的发现和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贵金属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以及其光热和光动力作用是本次研讨会的热点议题。在报告中,杨教授展示了对1000纳米以上的近红外激光有共振吸收的金纳米环的制备以及其在光热和光动力治疗中的应用。通过光热与光动力结合能提高光疗杀伤肿瘤细胞的效率。张镇西、姚翠萍教授结合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展示了不同形貌、结构的纳米颗粒在光热和光动力杀伤肿瘤中的应用。在光动力治疗中,李步洪教授提到单态氧检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向专家们展示了间接以及直接的单态氧检测方法以及实验室搭建的近红外单态氧检测系统,并且将成像与单态氧结果偶联,形成了具有时空分辨(单态氧寿命、空间分布)的单态氧分辨系统。
通过控制纳米颗粒的形状,使纳米材料表面形成拉曼散射热点,形成表面拉曼散射增强是多位专家的兴趣所在。朱键教授的报告展示了纳米贵金属颗粒的表面拉曼散射增强和局域场增强效应以及荧光猝灭作用,介绍了Ag Coated-Au 三角纳米材料,并利用其荧光淬灭的特性实现了对CEA的特异性检测。曾繁根教授介绍了一种同时具有拉曼散射表面增强效应、肿瘤标记、载药以及细胞中药物运输三种功能的双面蘑菇型荧光纳米颗粒。报告中,曾教授展示了该纳米材料的制备以及其在传感、治疗和细胞微环境检测中的应用。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工程中另外一个应用在于其载药的优势,两岸科学家们展示了通过设计纳米材料复合体包裹药物实现药物靶向、释放的研究。吴红教授就纳米药物载体的构建以及药物传输系统进行了精彩的报告。在报告中,吴教授展示了包括利用肿瘤组织EPR特性,受体-配体结合主动靶向、依据肿瘤组织弱酸特性给药等多种的肿瘤细胞靶向给药、释药途径。郑丰裕教授展示了一种高安全性的纳米复合体,该材料可用于血脑屏障变形以及脑组织的诊疗。专家们还展示了核酸在纳米材料中的应用。张家靖教授介绍了一种新颖的以DNA链为模板,合成约1.8mm的分子镍离子(Ni-DNA)线的方法。该镍离子线具有记忆电阻、记忆电容以及氧化还原反应介导的负电阻效应的特性。该材料具有成为“memcomputer”的潜力。叶晨圣教授使用DNA作为门控控制双氧水的释放,产生单态氧实现肿瘤的杀伤。刘小龙教授展示了其实验室所研究的基于DNA纳米结构的刺激响应策略治疗肝癌的最新研究。赵永席教授展示了新型核酸放大策略以及其在光学检测中的应用。这些创新性的探索拓宽了学者们的视野,生物大分子与纳米材料的结合为与会嘉宾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纳米技术在微流控芯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周家复教授介绍了电池在外加场极化产生的介电泳技术以及纳米尺度微流控技术在分子检测以及细胞生物物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举例分析了通过纳米分子坝实现的快速浓缩生物样品技术,以及基于纳米电极分子捕捉的快速检测。韦学勇教授报告了其在微流控芯片研究中所做的系统研究并且展示了微流控芯片在等离子体分离和细胞检测中的应用。
除了纳米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两岸学者就生物医学光学成像与治疗技术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屈军乐教授在报告中展示了双光子成像以及基于上转化材料的生物成像与治疗技术。姚保利教授展示了其实验室在结构光显微术以及全息光镊技术方面从理论探索到产品化的系统研究。吴长峰教授展示了半导体量子点在光学成像以及治疗中的应用。陈显祯教授展示了自适应光学系统在瞬时聚焦多光子激发显微镜中的应用。蔡孟灿教授介绍了OCT系统与点阵激光在皮肤科中的应用。张璐博士报告展示其课题组独创的免标记“3D指纹”细胞识别技术以及其检测系统的发展,利用细胞光学散射特性采用细胞免标记技术实现细胞诊断。
本次研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综合讨论。与会专家积极发言献策,就继续推动两岸合作项目获得各自的基金会立项支持达成了共识。对此两岸学者踊跃支持,台湾清华大学的曾繁根教授自愿在两年后在新竹承办下一届两岸研讨会,深圳大学的屈军乐教授也欢迎在场专家在深圳进行交流。与会的教授一致认为,两岸的交流应更具层次,专家们应响应政策号召联合申请合作项目,并且鼓励更多的学生和老师进行交换学习和研究工作。
大会主席张镇西和杨志忠教授肯定了两岸教授的学术研究工作,并且对与会的各位专家以及筹备本次研讨会的老师和同学表示感谢,特别是为了阅读方便,大会印刷了简体版和繁体版的会议指南和会议摘要。于此同时,两位教授提出了寄语,希望我们的学术交流能够继续入深下去。
讨会于2016年5月6日12点10分顺利结束。会后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光子学研发团队并与杨志忠教授合影留念。
5月6日下午与会的台湾专家还专程参观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陕西省创新型企业--西安天隆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我们相信,在日渐开放并入深发展的两岸政策支持下,学者的积极合作,定能使海峡两岸纳米生医光电的研究根深叶茂。
宇土茫茫,山高水长,情谊悠悠,民齐者强。祝愿海峡两岸纳米生医光电研讨会源远流长!
第二篇:西安交通大学第九届研究生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召开
第九届研究生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召开
来源:交大新闻网日期2013-04-22 10:32 点击: 27
34月18日下午,西安交通大学第九届研究生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文治书院会议室举行。校团委副书记周远老师,校团委副书记、研究生会秘书长高彦老师,研究生会副秘书长薛周利老师,研究生会副秘书长纪洁菲老师以及第九届研究生委员会第三任全体委员参加会议。会议由校研究生会秘书处顾笑韵主持。
会议表决通过了《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会第九届第二任主席团选举办法(草案)》和监计票人员名单。在9名主席团候选人发表了精彩的竞职演讲后,委员们通过不记名投票选举出研究生会主席、副主席。(新任主席团名单见附录)
会议听取并审议了校研究生会第九届第一任主席团的工作报告,苏翔主席在报告中对各级研究生组织在过去一年中的工作情况做了回顾和总结,并指出了仍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前进的方向,他强调研会要继续完善组织构架、细化落实组织制度、竭力塑造组织文化、打造一流研会。校团委副书记周远老师以及校研究生会副秘书长纪洁菲老师为苏翔、胡璇等18名卸任的校研究生会第九届第一任主席团、秘书团颁发了感谢状。
新任校研究生会主席张超才做就职发言,对研会目前的情况做了简单总结,对研会未来的发展做出了详尽规划,鼓舞新一届主席团以及全体委员继续打造研究生耳熟能详的品牌活动,为研究生的科研、课余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
校研究生会秘书长高彦老师在讲话中对上一任主席团在研究生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指出了研会还需进步的方向,强调校研究生会是学校联系学生的重要纽带,应当始终坚持为广大研究生服务的使命,为构建交大完善的研究生第二课堂育人体系而不断奋斗。
附录1: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会第九届第二任主席团名单:
主席:张超才
副主席:(按姓氏笔画排列)石涵予李龙苏苇胡欢 高凤杰景瑞峰
附录2:
西安交通大学第九届研究生委员会第三任全体委员名单(55人):(按姓氏笔画排列)王建林王茜王鹭艾煜坤石涵予占丰朝曲娜
朱宏伟朱佳鸿刘钊刘源闫哲关文迁江能前
苏翔苏鹏苏苇李源李龙李凯凯李超
杨凯杨骏逸杨朝旭连璐谷双伟宋英杰宋凯
张闻玺张圆圆张婧张超张超才陈静苗发祥
林斌孟瑜胡欢贾晨辰党娇高凤杰郭永丽
谈博陶方易常远崔刚强葛淑琼韩越景瑞峰
谢效剑詹馨蔡祥雨潘红光潘艳菲薛帆
第三篇: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先进事迹材料
附件1
大爱谱写重症青春之歌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先进事迹材料
青春是美丽的。青春这两个字寓意着由“日”和“月”共同撑起的蔚蓝天空。这片天空有日和月象征着的光明、朝气、温暖、纯洁。而能把这种象征诠释的淋漓尽致的有这样一个集体——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这个仅有7年科龄的集体却孕育着68颗火热、进取的青春之心。
在这个集体中,35岁以下的医护人员占到84%,平均年龄不到28岁。虽然这是一个年轻的集体,但正是这种年轻,让这个集体迸发出有了争先创优、紧随时代发展的激情。在医院发展及危重症病人的救治工作中贡献自己的力量。2005年9月,在医院领导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这个集体正式成立。当时的病房是对旧病房进行的改造,起初床位仅14张,呼吸机4台,医护人员不到20人,无论是设备条件还是人员配备都很紧缺,就是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所有的医护人员凭借自己的热情、活力,更是对事业的这份执着,从零起步,一点点地建设,到现在拥有符合重症监护标准的床单位19张、万级层流、中央监控、国际先进的呼吸机30余台、CRRT机5台等仪器和Picco等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高尖技术,成为目前规模、技术双领先的学科;并承担着西北地区重症医学专科教学任务,为全国20余家医疗机构培养了近百名优秀的ICU医务人员,影响力在全国日趋扩大。这个集体正以ICU人特有的品质与精神默默地耕耘在危重症救治的战线上,展示着新时期医务青年工作者坚毅、勇敢、忠诚、奉献的新形象,新风貌。
一、知不足,重进取,全力打造学习型青年团队
态度决定高度。ICU人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不管是专业知识,还是思想政治教育,都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学习,以此来指导我们日常行为规范。2011年,在国家卫生部的提倡下,科室从抗生素的专项治理到医务人员的行为规范都做了认真的学习,每月组织考试,通过率达100%;2012年初,在医院组织的内科组抗生素及输血知识竞赛中,科室青年医生李昊及孙婧婧取得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同时ICU人积极响应医院关于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的号召,严格按照医院部署认真执行,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认真学习医院14项核心制度,结合科室的具体情况,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做到“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使得患者和“群众满意”,在科室内部开辟了一块宣传园地,及时将院方的文件、会议精神传达,发表宣传稿件30余篇;另外我科党支部多次组织召开科民主生活会,认真学习《陕西省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100题》,观看医务人员医院服务礼仪光盘,学习《加强廉洁自律、切实厉行节约的通知》,并且开设党员示范岗,全科公示,引导青年医务工作者向优秀党员学习;除此以外还多次组织全员前往郊区农村义诊,普及心肺复苏的抢救知识,获得当地人民的好评。正是这些努力,我科党支部于2011年被评为医院优秀党支部。面对如此成绩,谁能想到我科党支部仅是个平均年龄不到27岁的年轻团队。
业精于技,对于医疗行业、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完善是我们持续发展的根本。我科青年医师滕琰于2011年前往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进修学习,在此期间发表SCI文章1篇,回国后积极投身工作,将自身所见所学传授于其他医师,为我科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方面作出巨大贡献,使我科的呼吸机相关性感染的发病率较前下降;青年医师郭利涛在任职住院总一职期间,面对繁重的工作,仍不忘加强学习、提高技能水平,他利用自己休息时间在短短半年时间中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3篇,并在2011年初省级青年医师技能操作比赛中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ICU人坚信只有辛勤的汗水,才能浇开艳丽的花朵。在2011年至2012全科室医务人员团结努力,互相帮助,严谨自律,锐意进取,全年无违法违纪现象发生,获得医院及患者家属的一致好评。
二、强技能,讲奉献,用大爱锻造出的责任团队
在医疗行业中,ICU工作的繁重、紧张、责任重大是众所周知的,这是全力抢救生命的最后一个关键时机。因此无论何时,在ICU你总能见到的医生、护士忙碌的身影。多少次危重抢救,多少次突发事件,多少次生命攸关的关键时刻,ICU人挺身而出,用精湛的医疗技术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与死神顽强抗争,直至获得胜利!
2006年7月17日下午4时,上海中学生王小南因重症中暑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被送入我科,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深静脉置管、床旁血滤、物理降温、液体复苏,各种监护仪器、多种抢救措施立即有条不紊的开始进行……在小南入院期间王雪主任、刘红娟副教授、石秦东主治医师、李洁琼护士长、主管护士一直坚持在抢救的第一线。小南的病情牵动了陕沪两地人民的心,全院会诊确认为建院以来最严重的重症中暑,上海市市政府及我省领导高度重视,赴陕协助治疗的3位上海专家对我科医护人员精湛的医术和忘我的奉献精神提出了高度的赞扬,各大媒体对此事进行了跟踪报道。2周后小南完全清醒,3月后康复出院。出院那天,小南的妈妈握着王主任的手泣不成声,感谢西安交大一附院给了小南第二次生命。
2007年10月17日,在我国留学的巴卡利同学,以“大动脉炎,脑梗塞”之诊断转入我科,来时神志不清,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深静脉置管、液体复苏、各种监护仪器、多种抢救措施立即有条不紊的开始进行……6天后巴卡利完全清醒,2周后转出我科。转科那天,巴卡利的妈妈深深的拥抱着王主任,那时的她已是泪流满面,她班的同学及班主任亲自来我科感谢ICU全科人员,我们再一次用精湛的技术拯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使国外患者对中国的医疗技术给与了高度的信任和评价。
2011年初,随着一声巨响,西安一大厦群楼天然气管道老化泄漏爆炸,导致多人深受重伤,在接到政府命令转运伤员的任务后,ICU收治了其中最重的一名伤员。看着这个面目全非的病人,我们几乎不能判断出他的年龄。入院后的各项指标都暗示该患者生命垂危,但此时他的家人还没有找到,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他都有可能没有家人的陪伴。面对政府及医院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尽量救治的巨大工作压力,在王雪主任带领下我科专门成立以石秦东副主任、刘红娟副主任医师、刘昱主治医师、年轻护士王莉娟为首的治疗小组,全体人员分工协作、不分昼夜的守候在病人身边,给予他强有力的脏器支持治疗,并持续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血液净化治疗,昼夜观察、时时监控,就这样坚持了5天,最终这个年仅19岁的生命还是离我们而去。可是,在他生命尽头,通过我们的悉心照料和轻易不放弃的信念,让他等来了家人的陪伴,也许是对他短暂生命的一点慰藉吧。
2012年初,汉中某处爆发群体性毒蘑菇中毒事件,已有多人中毒身亡,接到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支援治疗工作的任务后,王雪主任带领陈利红、何晓娜等青年医护人员前往事发地区,协助当地医疗机构进行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紧急救治工作。因为当地医疗条件有限,需要我们亲自带领当地医务人员完成血液净化的全部过程,这项治疗需持续进行、每小时计算出入量,并负责维护静脉管道通畅的重任,需我科医护人员持续奋战,王雪主任整夜奔波在三层各病区之间,查看、指导病人抢救工作,整夜未合眼。陈利红医师几次因头痛发作几乎昏倒,但她仍没有放弃救死扶伤的信念……。经过4天的全力抢救,大多数病人病情趋于稳定,其中有一个年仅3岁的小朋友,当他转危为安后,他的妈妈面对我们时早已是感动落泪,感激之情难以言表,对于ICU人来讲,这只是千百场战斗中的又一场而已。救死扶伤、全力挽救生命是我们神圣的职责,我们必须无条件的去争取为每一个生命带去生的希望。
类似这样的事,在ICU屡见不鲜,科室病人多时达十七人,五人同时行连续床旁血液净化,有时甚至是几个抢救战场同时拉开序幕,医生、护士忙得不可开交。我们的工作不是单靠某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因为危重症病人时时刻刻不能离开我们的治疗与帮助,这一点来讲就要求我们能够发挥合二为
一、默契互助的精神,反复细致的交接班、严谨规范的操作、准确全面的病程记录、严格科学的感染控制是我们管理病人的重要内容,使我们能时时刻刻好像同一个人一样陪在病人身边。辛苦的工作可能让我们年轻美丽的容颜逐渐憔悴,让我们减少了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工作中加班加点,带病工作已成为习惯。但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实践着白衣天使的神圣使命。
三、善创新,显特色,朝着“领军式”目标不断前进
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更注重新医疗、新技术的总结和创新。在ICU 病房中,80%的病人都是留有人工气道的患者,这类病人人工气道的管理是我们日常工作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人工气道是患者生命的有力保障。而对它的护理,給我们提出了严峻考验。以往像使用呼吸机的病人,需间断拔除呼吸机后给予吸痰以保证气道通畅,这样一来无疑是加重了致病微生物进入气道的机率,同时在脱离呼吸机的过程中也加重了患者发生缺氧、呼吸肌疲劳的机率,重症医学科年轻护士雷小红关注到这些问题,并认真分析起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巧妙方法。经过不断的寻找材料、设计管道样式,从闭式吸痰器中获取灵感,终于发明了人工气道两用吸氧导管,这样一来,既可以不间断呼吸机通气完成吸痰护理,又可以在管子的另一端完成湿化以预防痰痂堵塞管道,同时对于可以脱机的病人,这一端还可以用来吸氧,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气道管理的安全性,在陕西省护理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人常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重症医学科的护理团队更是让人钦佩。我科现有40余人,平均年龄只有25岁,是全院最年轻的护理团队。由于面对的是临床各科的危重症病人,ICU护理人员除具备扎实的多专科医疗护理及急救基础知识外,还需要掌握各种监护仪器的使用、管理、监测参数和图象的分析及其临床意义,更要强调对病情系统的认识与观察危重症患者的能力。鉴于此,科室制定了详细的护理人员培训计划,除每周组织业务学习与操作练习外,还组织护理人员听讲座,建立读书报告会与血滤兴趣小组……科室还先后安排了60余人次在省内外进行学习与交流。两年来共有3项新医疗新技术及2项护理技术基金资助,06年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篇,07年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篇,大会交流2篇,同时荣获07院级先进集体,4名护士被评为院级先进个人。
这个年轻的护理团队曾被评为省级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单位、风范护理单元,但这个护理团队并没有停留在这个荣誉上,而是更积极开展优质护理,加强基础护理,创新护理体制,完善整体护理架构,健全护理工作制度,建立护理人员培训长效机制,建立重症护理的三级质控架构,为科室质量控制提供了有力保障。
医疗方面也不甘落后。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救治方面,我科全体医师收集临床资料,在石秦东副主任带领下,占用自己业余时间统计分析临床数据,结果发现将持续床旁血滤治疗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同时进行对救治这类患者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项新技术也被评为院级医疗技术创新奖。全科室人员在以青年医护人员为主体的带领下奋勇前进,不断收获着喜悦。
国家卫生部于2006年《重症医学科建设标准》以及2007年重症医学的二级临床学科代码(320.58)的颁布,已经明确给予重症医学发展的方向指导。2008年我科是陕西省首家取得重症医学资质的专科。近二年来,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全科一直奋发努力,按标准完成重点学科建设所应要求的任务和应达到的目标,于2010年获得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四、育硕果、树人才,在“拼搏”的海浪中永立潮头
作为综合医院的重症监护科室,我们也同时承担着本专业的教书育人重任,目前科室承担院五年制、七年制、留学生的急诊医学教学工作,已培养硕士研究生8人,承担西北地区大量进修医师培训,5年培训100人,承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西部地区危重症培训班”,300人/年。在忙碌的工作中,我们对科研要求亦不甘落后,申请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主编专著2部:ICU手册,ICU Book;参编学会年鉴2部,发表文章SCI收录5篇,MI收录30余篇。面对这些硕果,其中2/3的成果来自青年医护人员的贡献。我们深知,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只有众志成城才能让我们的这片天空更加广阔。我科中心基地共有专职重症医师14名,其中70%通过了重症医学会举办的5C项目培训班,各级医师均能熟练掌握重症医学专科要求的相应的技能和操作。年收治患者2000人,床位使用率82%,平均住院日10天,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90%,住院病历甲级病案率100%。医疗指标如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10%,药品收入比例<42%,经济增长率>20%。全年无医疗事故及纠纷发生,最大程度创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通过ICU人的共同努力,我科患者满意度调查高达95%以上。
工作中,年轻团队以女性特有的耐心与细心,全方位的服务于每一位病人,对工作的热爱和对理想信念的追求使这支队伍有着极强的凝聚力,姐妹之间互相帮助,团结战斗在一起。主任、护士长也总是站在最前线和大家并肩作战。一份付出,一份回报,科室在开业7年来曾经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陕西省青年突击队”、“院级青年文明号”、“院级优秀护理单元”等称号。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我科李晓艳护士得知这个消息后,不顾家中襁褓中的婴儿,积极投身抗震救灾支援的一线中,日日夜夜守在危重患者身旁,全然不顾余震的威胁,对于她的无私奉献,陕西省专门授予她“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我科王雪主任担任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全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陕西省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急诊医学分会常委、《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编委,在全国重症医学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并于2011年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先进个人”称号;李洁琼护士长年仅33岁,担任中华医学会营养分会护理学组委员、陕西省护理学会重症学组副主任委员,承担起西北地区重症护理的重任,凭借自己7年的护士长工作经验,多次被评为校级或院级“优秀共产党员”,且在去年综合评选的院级明日之星中力压群雄,摘得桂冠,充分展现了ICU特有的精神风貌。
工作之余,年轻人活泼开朗的天性又暴露无遗,羽毛球、乒乓球比赛,卡拉OK、自编自演的节目,这时,灿烂的笑容又展示着ICU人良好的精神风貌。由我科自己录制的短片“ICU风采”在参展第5届全国重症医学年会是获得全国重症医学同仁们的认可与赞扬。是啊,年轻的ICU人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路漫漫,修远兮。这就是朝气蓬勃的重症医学科,就是这样一个团队,他们不畏艰难,勇挑重担,病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他们人文关怀,人性化服务,点燃了生命希望明灯;他们精湛技术,和谐团队,临床科室坚强的后盾,他们用光明、温暖谱写了一曲与死神赛跑、救治危重生命的青春之歌。
第四篇:卫生部关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发生严重医.
卫生部关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发生严重医院感染事件的通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部属(管)医院:
2008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发生严重医院感染事件。该事件后果严重,影响恶劣。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事件发生情况、主要问题及处理结果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9名新生儿自9月3日起相继出现发热、心率加快、肝脾肿大等临床症状,其中8名新生儿于9月5日—15日间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相继死亡,1名新生儿经医院治疗好转。我部于9月23日接到关于该事件的举报信息后,立即组织专家调查组赶赴该院,与陕西省专家调查组共同开展实地调查。经专家组调查,认为该事件为医院感染所致,是一起严重医院感染事件。调查中发现该院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医院管理工作松懈,医疗安全意识不强。该院对《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有关医院管理的规定执行不力,医院管理工作松懈,在医疗安全保障方面存在纰漏;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健全,没有全面落实诊疗技术规范和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制度;部分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思想麻痹。
二是忽视医院感染管理,未尽感染防控职责。该院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不重视,未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规定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尚未建立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并履行相应的职责。该院的感染控制工作隶属于医务部,削弱了医院感染管理的力度,工作措施贯彻不力、落实不到位;同时也暴露出医疗机构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方面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从这起事件中汲取教训,引以为戒,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整改。为此,我部提出以下要求:
(一)强化依法执业意识,确保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从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高度重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医院管理,强化依法执业意识,注重医院内涵建设。要结合医院管理年活动,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要加强对医务人员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防范医院感染的责任意识和工作能力,增强恪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
(二)重视和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格遵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规章制度。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贯彻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规范的各项规定,强化组织管理,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医疗机构要完善并落实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工作措施,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医院感染隐患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医疗机构要建立医院感染病例诊断和报告制度,发生医院感染时,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
(三)加强对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管理工作。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管理,特别是要将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感染性疾病科、血液科、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等部门的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作为重点,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和规范。要加强对医院感染重点环节的管理,包括呼吸机相关肺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留置尿管所致尿路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等,
第五篇:潏河河长制工作推进会在西安翻译学院召开
潏河河长制工作推进会在西安翻译学院召开
8月18日下午,潏河河长制工作推进会在西安翻译学院召开。陕西省西安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钟洪江,西安市公安局副局长、潏河市级警长阎鸿、长安区副区长、潏河市级副河长严广运,西安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贾轶昊,市水务局副局长贺乐军等领导莅临西安翻译学院指导工作,并出席推进会。西安翻译学院校长韩江水,副校长、后勤集团总经理韩越,校办主任刘轶等领导陪同陕西省西安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钟洪江一行在西安翻译学院污水处理厂检查校园污水处理现状。
本次推进会在西安翻译学院科技楼二楼会议室召开,由市水务局副局长贺乐军主持。在市河湖办通报各单位任务完成情况后,市环保局、教育局、长安区、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先后汇报7月20日潏河河长制专题会议纪要落实情况。各部门分别从减少排污口、监测排放水质、加强污染分析、明确污染源等几个方面对当前潏河流域排污的治理情况作以简要汇报。市环保局要求各部门加强动态指导,增强对各院校的水域监测力度,增设水质监测站,减少排污口,完善各级河长考核管理制度。市教育局表示将会贯彻落实长安区三所院校“一校一策”政策,独立考虑各个院校水平能力与客观因素,分流工作、落实责任,积极做好监督,协助各高校做好排污治理。
西安翻译学院副校长、后勤集团总经理韩越简要汇报学校污水处理厂建设过程及当前污水处理状况。校长韩江水围绕学校污水厂的管理体系、设计标准、运行情况等方面为钟洪江一行作以介绍。他讲道,西安翻译学院一直秉承丁祖诒先生不以盈利为目的公益性办学思想,本着环境育人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同学们保护河道,爱护生态环境。他说,为解决缺乏技术指导的问题,经董事会商讨,学校预计采取第三方托管的方式,双方共同治理,尊重历史、合理分担,解决污水排放问题,服务学生,造福社会。韩江水对上层领导的肯定表示感谢,并表示西安翻译学院将继续本着适应排污新标准的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定期清理维护河道,积极落实河长制,切实肩负起环保事业引领者、示范者的责任。
陕西省西安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钟洪江对三所大学的工作表示肯定,赞扬了几所大学对潏河流域治理做出的贡献,并对西安翻译学院校园内河流治理工作予以好评。他强调,各大高校及有关部门要坚持目标导向,围绕解决排污、改善水质的总目标,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科系统地推进治水工作。钟洪江希望整改者、执法者主体责任单位要切实肩负起责任,高度重视、认真准备,按照既定部署推动,确保各项整改落到实处,本着“灭‘红’、减‘黄’、增‘绿’”的治理口号,推动排污口整治、管网建设、河道清淤等重点和难点工程,实现每月任务具体化、有进度、有落实,明确目标,先行一步,为全市作进一步探索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