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新模式探索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新模式探索
摘 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是广大农民解决“如何种地、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问题的主要措施。在对当今新型职业农民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各种问题,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必须积极探索新模式以及新方法,用“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替代传统“以技术为本”的培训方法;在坚持传统面对面、手把手教育培训的同时,也需要合理利用移动互联网服务以及在线教育培训等现代化培训方式,对各种教育培训信息数据进行整合,向制度化、标准化以及专业化的方向发展,逐步形成教育培训后“链条式”服务,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新模式;讨论
为了更好执行中央关于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满足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的需求,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管理能力、经营能力以及生产能力的骨干新型职业农民,相关部门必须以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以及农业增效为核心,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主要任务,通过精准服务、积累经验、探索路径、服务指导以及教育培训等方式落实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同时,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属于一种创新性、基础性的工作,需要严格遵守“人才强农、科教兴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要求规范,从而全面实现从传统培训到信息化、现代化培训的创新,实现从“办班”到“育人”的创新,实现从“培训”到“培育”的创新等。
一、建立健全完善的农民教育培训网络新体系
1.强化培训基地建设
满足务农农民的需求,增加培训的功效,强化培训基地建设。认真落实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工作,结合理论与实际,农广校把工作重点延伸至一线,经过全方位的考察与探究,成立农业知识集中教学培训基地;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完善,制定与之对应的相关规章制度,为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顺利落实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此这样,不仅为参加教育培训的农民提供了实践创业基地,而且为其提供了学习的场所,有效激发了农民自主创业与学习科学技术的干劲与热情,一举多得。
2.强化教学班建设
以贴近生产、方便农民以及服务县域特色产业的原则,就近就地下乡村开办教学班。以食用菌产业为例,在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区域中挑选有较高文化素质、较高思想素质、能够起到带头模范作用、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产业带头人、产业大户,同时经过面对面研讨与核实,最终确定合适人选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象,建立食用菌产业的教学培训班。除了在农广校集中参加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外,还要到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企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生产基地进行现场生产实践培训。
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围绕当地特色农业产业,组建由县农广校专职教师、乡土人才、县域各产业发展带头人以及省市县相关产业方面的专家等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库。制定授课教师考核制度以及教师岗位职责,同时和培训教师签订聘用合同,全面实施开放式的动态管理。
二、突出核心,围绕特色产业对新型生产经营主体进行培育
1.不断创新教育培?模式
结合农民生产生活的规律,对现有的教育培训模式进行不断创新。教学场地。选择在特色产业实训基地,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农民实习基地以及培训场所选用问题,而且为其提供了生产实践基地,最大程度上调动了农民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与热情。让参与培训的农民切身感受到成功创业的欣喜。培训形式。采用“农学结合”分段教育培训模式,根据农时的季节开展培训活动,结合生产实践与理论学习,促进活学活用,做好生产与学习“两促进,两不误”。教学安排。采取理论教学时间选在早晚农闲的时候,增加农民培训的到课率。实践教学的内容应当和生产实际紧密联系。授课方式。可以聘请当地农业创业成功人士分享其成功创业的经验,并聘请相关专家讲授理论知识,课堂上教师与学员进行交流式研讨、互动式教学,显著提高教学培训的效果。主要的培训手段与方式包括:
(1)参与式培训模式。也就是在生产第一线的农业企业、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领头人以及种植大户等,在现场直接参与解答、操作、示范以及讲解等活动的培训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有:培训内容和日常生产以及实际工作所需的知识紧密连接,针对性地解决各种问题,可以显著减小实际应用与理论之间的差距,能够实现因材施教。推广运用新工艺以及新技术,对当前实际生产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实现和广大农民直接面对面的操作与交流学习。
(2)互动交流式培训模式。在培育的时候加入“跟、论、学、教”等互动交流培训方式。第一,对农民普遍性的认知水平与种植经验教起,使学员可以坐得住、听得懂,减小师生之间的距离感,使学员能够快乐学习;第二,授课内容尽量不要太深奥、晦涩难懂,最大限度结合理论与实际,使学员能够正确面对压力与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调动学员学习的自主性;第三,定期举办课堂讨论活动,使学员能够根据自己所学到的技术和过去积累的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进行谋发展、话打算、说体会以及谈感想,提高学员自主动手能力;第四,完善学员学成归来后整个生产流程的跟踪服务,引导农民正确进行销售、加工以及生产等工作,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这种培训模式和传统培训模式相比,有效解决了传统培训的内容单一造成学生上课不集中注意力,培训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等问题。一方面调动了农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端正了学习的态度,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3)小组讨论式培训模式。也就是在培训的过程中,对培训基地的学员进行划分小组。通过开放式、自由言论,充分挖掘每一位农民的智慧与潜能,对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自己的解决措施与看法,学员通过学习小组进行集中交流,从而能够知道他人的想法,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而碰撞出成功的火花。通过讨论、考察以及培训等方式,不断对学业的知识进行更新。
2.科学安排教育培训内容
当前特色产业发展需要一大批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但目前大多数教育培训对象都普遍存在创业决心不坚定、创业意识不足、科学创业素质偏低等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应当首先针对有创业意向与产业基础的农民进行重点培训,培训的内容应当包括现代农业知识、特色产业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农村政策法规、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产品市场营销、家庭农场经营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管理、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政策以及美丽乡村建设、农业生态环境等专业知识,以及留守儿童管理、艾滋病防治、禁毒知识、科普知识、乡村消防安全、乡村文明等公共知识。通过大量有用且符合实际状况的教育培训活动,大幅增强农民的生产技术与工艺,使之完成转型,升级为新型职业农民。
3.正确选择教育培训对象
认真贯彻落实“围绕产业发展办培训,完善培训促产业发展”的战略方针,以服务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业示范园区等当地特色产业大户为重点,在全县特色产业范围内挑选具有较高文化素质、有较高思想素质、有带头模范作用、有生产规模的技术带头人、产业大户,且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不超过五十岁的农民作为当前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对象。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自古以来都是农业大国,虽然随着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入,农业经济在我国总经济所占的比重有所下滑,但其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人翁,广大农民群众在日常进行农业生产过程中,生产技术以及生产工艺的高低,决定了其所能获得的农业价值。新型职业农民的出现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农业发展的需求,因此,相关部门应当不断探索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的新模式,从而使广大农民完成转型,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确保农产品的质量,进而提高农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旭彦,姜玉香.探索推广“五结合”农民教育新模式――平泉中等职业教育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衔接经验与做法[J].农民科技培训,2017(12):16-17.[2]刘勇.“五位一体”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新模式――基于盐城市大丰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现状[J].上海蔬菜,2018(01):3-5.[3]刘忠泽,刘洪亮,沈彦龙.转观念,在实践中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新模式――长春市农民职业教育中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探讨[J].吉林农业,2015(07):36-37.作者简介:徐晓军(1977-11-),男,汉族,本科,农艺师,主要从事农民教育培训等方面工作。
第二篇:立足产业 突出特色 努力探索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新模式
立足产业 突出特色 努力探索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
新模式
张建军
两当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陇南暖温带季风气候带,光、热、水、土资源都具有较为理想的条件,年降水量、日照、光能、有效积温都适宜农作物的生长,是典型的农业县。全县辖12个乡(镇),118个行政村,394个村民小组,1.29万户,两当县总人口5.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万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3万人,劳动力2.099万个,劳动力资源充足,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188元,是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两当县围绕创建“甘肃省食用菌产业示范县”和“全国食用菌产业强县”的总目标,把菌类产业作为群众的脱贫致富产业,在全县适宜乡镇进行大力发展,全县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性主导产业。
2014年甘肃省农牧厅下达分配我县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型培育任务50人。任务下达后,农广校在农牧局的正确领导下,按照项目管理办法积极工作,先期做好项目宣传发动工作,确定食用菌产业为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型培育的指导产业。两当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副组长,以农牧、财政、人社、发改、教育、土地、金融等相关单位领导为成员的两当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领导小组,1 / 9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事宜,解决培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县政府以(两政办〔2014〕68号)文件编制下发了《两当县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施方案》、《两当县食用菌产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管理办法》、《两当县食用菌产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扶持奖励办法》,配套了相关制度和措施,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菌类产业发展的意见》、《菌类产业发展奖补办法》,保证了食用菌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财力和智力保障。
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过程中,我县深刻认识到新型职业农民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力量。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基础是教育培训,为了做好教育培训工作,我县充分发挥农广校教育培训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建立完善农民教育培训网络体系,积极创新农民教育培训机制,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整合资源,建立完善农民教育培训网络新体系 为了搞好农民教育培训,我县积极整合现有农业教育培训资源,目前,已形成了以农广校为主体,县级农业推广服务机构积极配合,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广泛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在推进工作中做到了“三个强化”。
/ 9
(一)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我县围绕核桃、食用菌、中药材、畜禽、蔬菜、烤烟“两主四辅” 六大特色产业,聘请省市县各产业专家、县域各产业发展带头人、乡土人才和县农广校专职教师50人组建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库。制定了教师岗位职责、教师考核制度,与每位教师签订协议,发放聘书,实行开放式动态管理。
(二)是强化教学班建设。本着服务县域特色产业、方便农民和贴近生产的原则,就地就近下乡进村办班。我们围绕食用菌产业发展在全县食用菌产业大乡中遴选产业大户、产业带头人并具有一定规模、具有带动示范作用、各项条件优先、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高的群众进行遴选,并经过核实、面对面研讨重点确保了51名学员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建立食用菌产业培训班。除理论集中面授在县城教学外,充分利用村级活动场所以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基地开展实践培训教学和指导。
(三)是强化培训基地建设。为了适应务农农民需要,提高培训实效,重点打造了四大食用菌产业实训基地。为了将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做好做实,理论和实际结合,农广校将工作重点向一线延伸,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分别在食用菌产业园区左家乡、西坡镇、站儿巷镇、张家乡设立了黄波菌业公司、荣成家庭农场、两当嘉陵园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两当县张家乡鑫盛源农业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等四个集中教学实习基地;在左家乡、西坡镇、站
/ 9
儿巷镇、张家乡、金洞乡、泰山乡、广金乡设立了7个分散教学点。完善了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为开展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这样,我们为参训农民不仅提供了实习场所,还提供了实践创业基地,有效激发了农民学科技和自主创业的热情和干劲。
二、突出重点,围绕特色产业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 我县以“围绕发展县域特色主导产业,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为抓手,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新机制。
(一)是精心选择教育培训对象。坚持“围绕产业发展搞培训,搞好培训促产业发展”工作方针,以服务农业示范园区、农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食用菌产业大户为重点,从全县确立的农业主导产业的家庭农场主、规模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等现代农业园区、农民合作社业主中遴选具有长期从事食用菌生产经营意愿、具备初中以上文化、年龄50岁以下、有提高自身素质需求的农业从业者51人,作为第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
(二)是根据学员需要确定教育培训内容。为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急需一大批既懂农业技术又会经营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而大部分培育对象存在科技素质低、创业意识不浓、创业决心不坚定的实际。我们对51名有产业基础和创业意向的学员进行重点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职业农民培育政策、农业农村政策法规、农业安全生产、乡村文明、农村消防安全、科普知识、禁毒知识、艾滋病防治、留守儿童管理、4 / 9
农产品质量安全、现代农业概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生态环境与美丽乡村建设等农业农村公共基础知识培训;食用菌生产前准备、食用菌生产期管理、食用菌发菌期管理、食用菌出菇期管理、食用菌采收期与转潮期管理、食用菌产品保鲜、贮藏及加工、食用菌经营管理常识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食用菌产业生产经营知识和技能;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管理、家庭农场经营管理、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拓展课内容。在食用菌生产技能培训中,围绕菌种制作、接种、发菌等关键技术以及规模生产中先进设备的使用等开展现场培训,提高农民机械化水平和生产率。通过培育,使参训学员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领头羊。
(三)是积极创新教育培训模式。根据农民生产生活规律,创新教育培训形式。在培训地点选择上,集中实践教学在四大食用菌产业实训基地进行;平时培育实践实习在7个分散教学点学习。这样不仅解决了参训农民的培训场所、实习基地,还提供了生产实践基地,极大地激发了农民自主创业的热情和干劲。让参训学员亲身感受到创业成功的喜悦。在培训形式上,采取“农学结合”分段培训模式,结合农时季节组织培训,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结合进行,促进学用结合,做到学习和生产“两不误,两促进”。在教学安排上,实行理论教学在农闲时或早晚开展,提高农民的到课率。实践课同生产紧密结合。在师资选聘及授课形式上,既请专家学者讲授理论,又请本地农业创业成功人士讲授创
/ 9
业经历,并实行学员和教师进行互动式教学,交流式研讨,提高教学效果。
2014年两当县农广校重点采用了以下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和手段。
1、采取“分段式”模式开展培训
2014年两当县农广校采取“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育模式,根据不同培育对象,按“一班一案”,分期分段安排课程,分门别类开展培训。全县共开展理论培训6期,开展实训及参观交流14期。共完成培训课时126个。
2、参与培训模式。即在生产第一线的种养大户、专合社带头人、家庭农场主、农业企业等,在现场直接参与讲解、示范、操作和解答等活动的培训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一是与农民直接面对面交流学习和操作。二是现场实训,推广运用新技术、新工艺,着重解决当前食用菌生产实践和工作中的问题。三是培育内容紧密围绕生产实际和工作中所需的知识,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问题,能够缩短理论与实际运用之间的距离,可以做到因人施教。
3、参与互动交流相结合模式。即在培育过程中掺入“教、学、论、跟”的互动交流培训方式。首先对学员从普遍性的种养经验和认知水平教起,让学员听得懂、学得进,缩小师生间的距离感,让学员轻松参与学习;其次少讲大道理和深奥的东西,将理论与实践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让学员真正认识到自身经验的 6 / 9
差距所在和压力感,增强学员学习的自觉性;其三是组织开展课堂讨论,让学员结合自己所学的与以往积累的技术、经验、固有观念等谈感想、说体会、讲认识、话打算、谋发展,提高学员学以致用的能力;最后是做好学员产前、产中、产后的跟踪服务,引导学员正确组织生产、加工、销售等,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这种对传统培训方式的改进,解决了单一的传统培训方式可能导致学员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培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既端正了学员学习的态度,又激发了学员学习的热情。
4、参与小组讨论式培育模式。即在培训期间按照教学实习基地以一个班分成4个组7个点、组有组长、点有点长、班有班委、班有学习约定等;通过开放式的讨论,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和智慧,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提出各自的看法和解决方案,学员共同交流是通过小组交流、全班研讨、互相倾听彼此的声音,分享别人的经验,碰撞创造的火花,开拓想象的空间。充分利用培训、考察、讨论等多种手段,给学员更新知识。尤其是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员在赴宁陕县学习考察食用菌产业期间两县的食用菌种植户进行了经验交流与研讨。就两县的培育扶持政策、产业发展、生产管理、种植技术、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了认真讨论。宁陕县种植户从袋均效益的差距和种植环节的细致管理上向两当县种植户提出了技术要求,两当县学员从宁陕县蓬勃发展的食用菌产业和产业效益上找到了差距,学到了经验,增强了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信心。
/ 9
三、认真落实教育培训环节
(一)制定培训计划。根据学员需要和培训目标要求,分班次科学编制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学时数、培训方式、培训教师、培训地点、考试考核工作,保证培训时间和质量。
(二)选择培训教材。根据培训内容,从农业部推荐教材目录中选择适用教材。同时,结合当地产业发展需要,组织食用菌产业专家以基础知识和实用技能为主要内容,编印了两本两当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材和政策汇编。
(三)强化培训教师管理。要求每位教师培训前必须进行调研,详细了解农民需求,并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工作。做到有教案,有课件,有实践。专家或老师与学员建立“一对一”帮带关系,对学员学习培训和生产经营进行引导、指导、辅导、跟踪服务。
(四)对学员进行考试考核。适应农民成人教育特点,实行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相结合,51名培育学员全部取得了培育合格证书,有50名培育学员取得了中级食用菌栽培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全部51名培育学员取得了由两当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发的初级新型职业农民等级证书并享受新型职业农民的相关待遇。
四、注重实效,农民培训成为农业产业发展新引擎 我县通过开展多形式有针对性的食用菌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有效提高了菌农的科技素质,推进了我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取得
/ 9
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已培育培训职业农民51名。51位菌农通过参加新型职业农民知识和技能培训,荣获了由两当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发的初级新型职业农民等级证书,50名培育学员取得了中级食用菌栽培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参加培育的学员中有9人为专业合作社骨干,42人为食用菌产业大户。培育的学员中有两人注册食用菌商标2个,学员产业规模一般都在3亩3万袋以上,其中10万袋以上就有9人。2014年经全县有关部门调查每袋香菇收入为7.5元至8元左右,平均袋均纯收入为3.1元至3.5元。51位培育学员平均年收入为4.5万元。2014年全县食用菌规模为800万袋,通过产业发展、培训菌农、政府推动,2015年预计发展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1500亩1400万袋,食用药用菌1600亩68万窝。预计2015年实现总产值近3亿元,带动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100元。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已成为推动我县农牧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引擎。
甘肃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两当县分校
联系电话:***
/ 9
第三篇: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心得体会3篇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心得体会3篇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下面是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20XX年3月12日,孝南区20XX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蔬菜产业培训班,在孝南区农广校的大力宣传和精心组织下,隆重开班了!全班符合报名条件的人数61人。在此,我谨代表全班学员向精心准备此次学习班的各级领导及政府职能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您们给了我们此次学习的机会,感谢您们没有忘记我们,感谢您们让我们及时地了解了国家的一些相关政策及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此次学习犹如一支强心剂,深深地刺进了我们陈旧的心灵。“ 爱国、尚农、勤勉、诚信 ”这八个字犹如一声春雷,惊醒梦中人。“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我们应立即行动起来,“转观念、调结构、扩产量、创效益”,用现代农业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转变传统的种植模式,积极加入到新型职业农民的队伍中来。
通过此次学习,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我们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转变观念,调整结构。在为期十五天的学习培训当中,先后有二十四位各级领导及专家到现场给我们作精彩的演讲及解说。通过学习,我们深受鼓舞,积极地响应国家对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积极地参与到“发展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蔬菜安全、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的建设中来。积极地为社会输送“有机、绿色、环保”的放心蔬菜,提高蔬菜品质,让自己的钱包鼓起来,真正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新,带动力强,极具创造力”的新型职业农民。
二、整理思维,贯彻落实。在此次学习过程中,各条农业战线上的专家学者给我们传授了很多的农业种植关键技术,普及了诸多关于涉农方面的知识。比如:教我们如何选种、播种;如何施肥、田间管理;如何进行病虫害防治;怎样鉴定种子、农药真伪及法律法规;如何搞好自身健康卫生及产品质量安全;如何进行市场营销以及我们国家蔬菜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等等一系列知识。在今后的生产与生活过程当中,我们一定会学以致用,将这些知识与政策贯彻好、落实好。
三、与时俱进,全面开花。为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农村要强、富、美”的三个要求,结合此次学习的收获,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我们一定会及时转变观念,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改进耕作模式,马上行动起来,打造出我们的品牌,切实推进我们肖港蔬菜产业的稳步发展,让新型种植模式全面开花,让我们早日成为新时代的新型职业农民,让肖港万里小香葱“香飘万里”!
我相信:在座的61位学员一定不会辜负孝南区农广校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会珍惜这次学习机会,抢抓机遇、与时俱进,用行动创造品牌,待明年春暖花开之时,诚邀孝南农广校的各级领导再来看不一样的肖港小香葱,不一样的肖港“新”农民。
篇二: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你们好!我来自于大幕乡钟台山麓的桃花尖村的王广良。今天是个高兴的日子,我有幸得到你们和蔼可亲的热情指导。这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为我们农村、农民带来学习科技知识,树立新理念的良机,使农村充满春意盎然的蓬勃生机。
你们为了使我成为一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千方百计的不遗余力的帮助,可谓是呕心沥血的辛勤园丁。为了我们学到全面的知识,你们邀请市农院、区农局、司法部门的专业人员、组织专家团队,联系外训,牺牲你们的休息时间、放弃手中的急事,使我认识到科技兴农的重要性和农业集约化的必然性,作为学员的我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及歉意。
我们农村经济发展之所以与城市存在相当大的距离是因为缺少合格的在市场竞争中有胜算的农产品。良性竞争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不可阻挡的自然趋势。科技知识是将传统的温饱农业引领到现代新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动力,是你们的言传身教呼唤我们对科学知识渴望的良知。
我们通过15天的学习,总觉得老师、领导与学员之间没有隔阂,没有高人一等的架势,很融洽,那种平易近人的感觉历历在目,讲起课来有声有色、细致入微、生动贴切、通俗易懂、百问不厌,使我受益匪浅。
我是一位普通的农民,是你们指导我怎样学会科学知识,尽快从辛苦的劳动过程中解救出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我们这代人羡慕已久的愿望。老师们是你教我们从种子选择、播种、移栽、管理、成熟、收割如何分段、分层次,及时适量,合理配方,精确施肥、施农药从而使农产品有效增产,增收达到符合食品安全的标准,生产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怎样运用电脑软件,全程安全监控,销售,购买,一应俱全,是我们这代人的梦想。
咸宁是一朵花,那么大幕是这花上的绿叶,怎样呵护这片绿叶。食品质量安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才是领导、老师、学员们所期盼的愿望。作为合法的公民,我们是责无旁贷,也是任重道远。愿生命之树常青,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绿色“金矿”永存。
最后,感谢咸安区农业局、区农广校、大幕乡镇各位领导对我们学员的大力支持与关爱,愿全体领导、老师、学员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待到山花烂漫时,我们都在丛中笑有所成。
篇三: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本人叫余志明,是咸安区贺胜桥镇人,很有幸参加这次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这次培训让我受益良多,以下就是我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讲座中,让我更进一步的弄清了安全质量的重要性,只有大力控制农药残留物的浸入,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才能得到改善和根治,我们应该多喝当地土生土长的茶叶。
通过这次茶叶专业理论课培训,让我更加坚信茶叶将促使我区的经济带来飞跃的发展。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最具生命力,随着人们生活的质量提高,茶叶市场需求呈现增加之势。茶饮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保健品之一。近来我国茶叶市场每年消费指数一直在递增,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茶叶消费需求量进一步扩大,茶叶消费市场潜力巨大。通过对茶园基地建设,茶园管理,病虫害防治,质量安全茶叶加工的学习培训,使我对茶园基地建设和管理加工等方面有了全新的概念和认识。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会落实在种植管理上,让种植茶叶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更大的福利。
我区应充分把握和利用生态优势、资源优势、特色产业优势、政策优势,促进经济迅速发展,让全国人民的旅游爱好者来观赏我区的山水田园,品我区各种名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咸安区将成为旅游大区,茶叶名茶之区。
经过这次学习,我希望能真正做到解放思想,迈开步伐,发扬出苦耐劳的实干精神,传承朴实的作风,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新型职业农民。
第四篇: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
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教案
罗天兵
引言: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题就是“农民创业”,我们主要围绕“什么是农民创业”“为什么要创业”“创业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怎样去创业四个方面来学习和探讨”。
第一章
农民创业与基本素质 ◆ 教学目的:1.了解农民创业的含义。2.区别创业与打工的异同。
3.了解作为一名农民创业者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要求。◆教学重难点:1.区别创业与打工的异同。
2.了解作为一名农民创业者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要求。◆教学方法:
1、课程讲授;
2、讨论;
3、案例分析; ◆教学工具:
1、电脑、投影仪; 2.、记号笔;
3、白板。◆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都羡慕那些开着小轿车,住别墅、当老板的人。其实,这没什么好羡慕的。因为我们也可以这样。有人可能会说:这怎么可能呢?我不知要奋斗多久才能这样,而现在的年轻人大多都是“房奴、债奴、啃老族”。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有开小轿车、当老板的那一天呢?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创业。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习今天的内容——农民创业与基本素质。
一.什么是创业
创业:捕捉机会,开创基业。指某个人发现某种信息、资源、机会或掌握某种技术,利用或借用相应的平台或载体,将其发现的信息、资源、机会或掌握的技术,以一定的方式,转化、创造成更多的财富、价值,并以获得金钱的回报、个人的满足和独立自主为目的的社会行为。
二、区别打工与创业
1.打工的现象:进厂、服务员、搞建筑、当搬运等,甚至有人为了生活,背
景离乡,抛弃妻子,这些现象在农村都是很常见的。
区别:(1)个人角度:打工:给别的老板干活 创业:自己当老板
(2)社会角度:打工:为老板和公众服务
创业:除了为社会和公众服务之外,还是一种个人的创造和能力体现
(3)事情过程:都是对个人能力和智慧的挑战,只不过创业的过程要艰难些
三、农业创业
农业创业是指一个人或一组人,通过寻找和把握农业行业机遇,去创立、创设或创新农业事业和职业岗位。
也指农民在农业行业领域内进行投资,从事农业生产、加工、运输、服务等活动的过程。
农业创业主要包括种植、养殖、规模经营、进行设施农业生产,从事农业经、经纪活动,组建农民经济合作社,创办农业企业等。
四.创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要有强烈的创业意识 2.要有坚定的创业精神。3.要有良好的创业品质。4.要有全面的创业能力。(1)决策能力(2)经营管理能力
①学会经营②学会管理③学会用人④学会理财(3)专业技术能力(4)交往协调能力(5)创业中的谈判能力(6)签订创业合同的能力 五.成功创业者的要求
1、创新
2、诚信
3、和谐
4、守法
5、合作
六、相关案例:1.(P2页)阚小四在家门口创业的感悟 2.(P33页)创意就是财富
七、课后实践与思考(P43页)
第五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讲话稿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讲话稿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和省农村工作会议,以及2014年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着力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问题,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经过认真的筹备,今天正式开班了,在此,我代表四平经贸学校向各位学员表示诚挚的欢迎。
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就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从经济学角度看,新型农民就是“农商”。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从业人员中占比并不高,但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是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重要手段。
(一)新型农民是有目标的农民,他们应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几千年来,农民们过的是一种非常低层次的重复性日子。封闭自守,安于现状,恐惧风险,拒绝投资,逐代更替,造成了这个群体的狭隘与短视。而新型农民,他们绝不安贫乐道,而是掌握或熟悉党和国家对“三农”及其相关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有发财致富的理想,有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觉悟,有更高的利益诉求,既不迷信,也不盲从;同样,他们也不满足于机械重复的单调生活,而是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敢做敢为。他们敢于创造和追求新的生活,具有鲜明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新的就业观念,富有事业心,哪怕弃土离乡也义无返顾。
(二)新型农民是有知识的农民,他们应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
传统农民没有也不需要掌握太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他们技术单一,生产主要是自产自销,也不懂得经营,不谋求更多的收益和更高的利润。而新型农民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一定的现代农业生产、劳务经济等方面的一技之长,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与产业创业开发能力,成为农业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适应市场经济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带头人,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
(三)新型农民是有道德的农民,他们应有较高的文明素质
中国传统农民勤劳、朴实、善良,忍辱负重。新型农民既应继承传统农民的优良品行,更要有开阔的视野、新的道德观和现代文明生活习惯,他们乐意遵从“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国民新道德规范标准,有社会主义的荣辱观,知耻明荣,勤而致富,富而思进,进而文明。
(四)新型农民是有组织的农民,他们应有较高的民主法制素质
改革开放之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切经济活动由国家和集体来组织,传统农民缺乏必要的自主性、主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缺乏必要的独立判断和创造性思维,也缺乏竞争压力和利益动力。他们不细究权利和义务,更不在乎权利和义务的对等,他们既不懂得尊重他人,更不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新型农民能够用自己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分析问题,懂得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同时,他们也不再是一盘散沙,而是富于一定的组织性,生产经营及生活方式更趋于组织化。
概括起来说,新型农民应当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劳动者,他们具备三个明显素质:具有较好的社会素质,自立自强、崇尚科学、诚信友爱、知法守法,讲公德、有道德、重美德、尚文明;具有较高的技能素质,熟悉和会用现代农业技术,熟练掌握一到多项生产技能和技巧;具有一定的经营和管理能力,能充分利用人、财、物和土地等资源进行生产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怎样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基本问题, 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关键。
我相信只要各位学员理念上去了,时间保障了,精力投入了,就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