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荷花池,荷花开》评课
听朱老师的课,总是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次她执教《荷花池、荷花开》亦是如此。这是一节综合性很强的美术课。从整体上看,本课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应该说,这是一堂学生感兴趣的美术课,是一堂很有创意的美术课。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变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标的落实有“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我们的教学很多时候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朱老师打破了传统的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她的教学内容没有局限教材和书本,而是根据我们学生的学习要求和美术学科特点,朱老师自己进行精心设计的,具有开放性。
二、教学态度严谨认真
如果说教学态度决定着教学行为的方向,那么教学态度就决定着教学行为的努力程度。听课老师们都感受到了朱老师的教学态度非常的严谨认真。一是课前准备充分,教具齐全。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朱老师的这堂课用了很多实物教具,美丽的荷花、荷花叶、莲蓬,就连荷花池也搬到了课堂中来。虽然这些花是假花,荷花池也是大水盆做成的,不是真实的,但是也非常的漂亮,逼真。弱智学生由于对于自然事物和现象往往一知半解,对颇为复杂的一些常识单纯讲解,学生不一定很够掌握,如果运用多媒体、投影、挂图等替代物进行辅助教学又不够灵活,缺乏真实感。而朱老师根据教材内容,采用实物教学。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些生动的教具,无一不牢牢的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在不断的思维活动中,逐步认识实事物的本质,掌握科学的方法。
为了配合教学,朱老师还穿了一件和这堂课相配的。有荷花池和荷花的衣服。情景相容,仿佛把学生真的带到了,那美丽的荷花池边上。
三、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分层教学。
根据我们学生的特点,朱老师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这节课,学生们不但学会了画荷花,还学会了制作荷花,这节课既是一节美术课,也是一堂手工课。由于启智学生的个别差异大,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因材施教才是特教课堂的最终目标,朱老师采用分层教学的教学方式,A组学生会画荷花叶,B组学生会剪教师画好的荷叶,C组学生老师将画好的荷叶用刀片划出虚线,他们能用手撕下来就可。这样做使得,每个学生都有事做,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这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当然在赏评《荷花池,荷花开》的同时,我也有以下思考:
一、这是一个老问题了,朱老师还是一贯的说话方式,不急不慢的,少了点激情,对于这些低年级学生,希望朱老师能学着试试,说话在童趣一点,就更好了。
二、在开始的导入部分,感觉还略显粗超,建议这部分,朱老师可以利用一下多媒体,给学生欣赏一些荷花开放,荷花池的动态景色视频,这样,学生对于这堂课将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三、在教学生做荷花,画荷花等,这些的具体步骤,感觉说的不够清晰,特别是给荷花上色部分,学生都不知道应该给荷花上什么颜色,都涂得五颜六色,乱七八糟的。
四、同学们在剪完荷花以后,那些废纸屑,都是乱扔的,这时也可以适当的展开一些德育教学,让学生把纸屑收好,或是下课后扔到垃圾桶内。
四、有一个很好的教具,朱老师没有好好的利用,就是朱老师为了配合这节课,穿得荷花池图的衣服,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进入意境。
五,最后动作做荷花部分,觉得设计的有点难了,他们很多手协调能力很少,有些,手还不是很方便。朱老师可以直接让他们做出荷花状就可以了。
以上为我的一些个人见解,不足之处,请谅解!
第二篇:荷花开(中班语言)
荷花开(中班语言)
授权月亮船教育资源使用的稿件并拥有电子版权,如需转载必须经过作者本人或者月亮船教育资源网同意” 活动目标:
1、了解荷花的各种特点,从而理解儿歌的含义。
2、启发幼儿根据儿歌的内容想象并用动作来表演。活动准备:
1、带幼儿认识荷花,知道荷花的生长过程。
2、与儿歌相应的图片。活动过程:
一、欣赏荷花,幼儿说说荷花的主要特点和生长过程
1、师:荷花是长在什么地方的呀?荷花的叶子是怎样的?荷花池里还会有什么呢?
2、幼儿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讲述。
二、结合图片学习儿歌《荷花开》
1、出示图片:图上有什么?(小鱼、小虾、小雨还有风儿和荷花)
2、老师把这张图片上的内容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大家一起来听一听吧!
3、教师示范朗诵儿歌《荷花开》
4、教师指图,幼儿根据图片内容逐步念出儿歌的内容,同时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含义。师:儿歌里说的红色的大伞是什么呀?(荷花)
三、启发幼儿根据儿歌内容创编动作
1、师:暖暖的风儿吹过来,可以做什么动作呢? 小雨又能做什么动作呢?
小鱼、小虾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
2、先让个别幼儿演示他创编的动作,在选择合适的集体练习。
3、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表演动作。附儿歌:
池塘里,暖暖的风儿吹过来,细细的小雨落下来,小鱼儿、小虾儿游过来,红色的大伞,一朵一朵打开来!
第三篇:荷花开中班艺术活动
2015.6.10周三下午 2:30起床
3:00-3:25艺术:荷花开
一、教学目标
1.乐于参与歌舞表演《荷花开》,感受歌曲描绘的夏天荷花池的美景 2.学唱荷花开,初步掌握三拍子节奏:强弱弱的规律
3.能大胆创编舞蹈动作,参与表演,表达自己对《荷花开》旋律的情绪体验
二、活动准备 《荷花开》音乐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唱荷花开,初步掌握三拍子节奏:强弱弱的规律。能大胆创编舞蹈动作,参与表演,表达自己对《荷花开》旋律的情绪体验
难点:能大胆创编舞蹈,参与表演,表达自己对《荷花开》旋律的情绪体验。部分难唱的乐句。
四、活动过程三拍子
1.导入,复习之前学习过的内容
师:小朋友们,昨天我们学了一首儿歌叫什么呢? 生:《荷花开》
师:听着优美的音乐,我们一起边朗诵边表演吧。
生:池塘里暖暖的风儿吹过来,细细的小雨落下来,小鱼儿小虾儿游过来,红色的大伞一朵一朵打开来。
师:请小朋友们配合动作再表演一下这首儿歌好吗?
生:风的动作,雨的动作,小鱼小虾的游的动作,荷花开放的动作。
师:现在小朋友们是含苞待放的荷花,老师说指令,请小朋友们来表演荷花在那种情景下的动作:(1)风轻轻的吹,荷花轻轻的摇
(2)雨淅淅沥沥的吓着,荷叶上的小露珠滴溜溜的转
(3)风停了,荷花荷叶也停止摇摆,一朵朵荷花慢慢的绽放开来。2.学习歌曲,熟悉三拍子的节奏
(1)有位阿姨编成了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听的时候注意这是几拍子的歌? 播放音乐《荷花开》
(2)我们刚刚听到的是几拍子的歌呢?如果小朋友不知道的话老师来告诉你们吧,这是一个三拍子的歌。接下来老师表演这首歌三拍子的动作,小朋友们学的快的话可以和老师一起来。
(3)请小朋友们说出三拍子歌曲的规律,强弱弱,跟三拍子的拍法:强,弱,弱。可以第一拍手掌拍,二三拍拍头,肩膀,腰,腿,膝盖,脚踝等着音乐用手拍出三拍子的节奏。
3.听音乐,请幼儿自主创编动作并表演
师:小朋友们我们学会了这首儿歌《荷花开》,那么让我们变成这首儿歌里面的风,雨,荷花,小鱼儿小虾儿吧,下面我们跟着音乐大家自由想动作,看谁是最帅的王子,谁是最漂亮的公主。
(1)学唱《荷花开》,请幼儿唱出自己学会的那句歌词,老师弹奏钢琴并加以纠正,大家一起唱,学会每一句。(让幼儿有小老师的意识,不是老师盲目的教唱灌输)(2)幼儿逐句创编老师提炼学生动作,大家互相学习。
形成一个完整舞蹈,集体表演,最后再听一遍,可以自己创编音乐。3:30-3:50体育游戏:运小球 孩子们用报纸制作的球作为道具 1.热身操
2.胯下传球:孩子们分成六组,小朋友们站在各自的格子内,一个接一个蹲着将球从分开的腿中间往后传球。
面对面夹球:六组两两牵手变成三队,两两小朋友面对面中间夹两个球,保证球不掉到达终点。(孩子示范,注意侧着走的动作)
第四篇:中班语言活动:荷花开
设计思路:
《荷花开》这个活动是在中班六月主题火辣辣的夏天中开展的,这一主题是根据季节特征开展的。对孩子们来说,夏天是多姿多彩的,通过和大自然的接触,孩子们能够尽情地感受着夏天的一些特别的感受。我鼓励幼儿在家长地带领下,去公园走走,在直接的接触感受中体验夏天的感觉。杰杰回来告诉我,他在公园的荷塘里看到了美丽的荷塘,不过荷花还没有开放,只有一些花骨朵。孩子们一下子对荷花开始感兴趣,问了很多关于荷花的问题,荷花的叶子很大,可以当小伞的吧?荷花香不香啊?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视频片段,欣赏荷塘,了解荷花开放的过程,并在欣赏之余,尝试用自己的身体去表演荷花开放的动作,荷塘里热闹的景象。
活动目标:
1、了解荷花的各种特点,从而理解儿歌的含义。
2、启发幼儿根据儿歌的内容想象并用动作来表演。
活动准备:
1、带幼儿认识荷花,知道荷花的生长过程。
2、与儿歌相应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荷花(看一段荷花的视频),幼儿说说荷花的主要特点和生长过程
1、今天老师给你们看一种夏天里的花,它可美了。你们想看吗?
1、师:荷花是长在什么地方的呀?荷花的叶子是怎样的?荷花池里还会有什么呢?荷花的生长过程是怎么样的?
2、幼儿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讲述。
3、师小结:这种美丽的花是荷花,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莲花。它长在水里,在夏天开花。
二、结合图片学习儿歌《荷花开》
1、出示图片:图上有什么?(小鱼、小虾、小雨还有风儿和荷花)
2、老师把这张图片上的内容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大家一起来听一听吧!
3、教师示范朗诵儿歌《荷花开》@_@我是分割线@_@
4、教师指图,幼儿根据图片内容逐步念出儿歌的内容,同时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含义。
师:儿歌里说的红色的大伞是什么呀?(荷花)
三、启发幼儿根据儿歌内容创编动作
1、师:暖暖的风儿吹过来,可以做什么动作呢?
小雨又能做什么动作呢?
小鱼、小虾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
2、先让个别幼儿演示他创编的动作,在选择合适的集体练习。
3、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表演动作。
第五篇:美术评课6则
——————————————————————
美术评课范文一
美术评课《书包》
这堂由周雅昕老师执教的《书包》一课是小学五年级上册的课,本课属于绘画·表现的学习领域,从整体上看,本课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应该说,这是一堂学生感兴趣的美术课,是一堂很有创意的美术课,让人感到耳目一新。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学生心理,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能突出一个“明”字。
从教学过程看,虽然只有十分钟周老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能根据新课标中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目标三层目标来设计,教学目标明确。
二、教学方式上能呈现一个“活”字。
美术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系统,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在教师教学中,教师的活,必带动学生的活。周老师在本课新授部分,在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方面,教师尊重了学生的个性,自我归纳知识的能力。学生都知道书包有收纳功能,说明它是书包有体积的,学生根据数学知识推断出书包是一个立方体。再由学生观察书包的外形,有几个面,学生观察到书包的哪几个面,并在老师的幻灯片中找出来,从而总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点观察书包,就会发现视点不同看到的也就不一样。打破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改变了按部就班的欣赏----范画-----作业-----评价的美术教学套式。较好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注重学生学习的认知起点,使学生已知的知识和原有的知识有效的结合,让其想、让其练,让其通过观察、来尝试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给予点拨。这种方法不仅教师教学目的更加明确,而且,降低学生新知识学习的难度,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三、教学特色上能展现一个“谐”字。
教师的笑脸往往是学生学习心境愉悦的前提,愉快的学习心态,必将取得高效的学习结果。这种心态保持时间越长,对于学生学习越有利。课的全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并做到静中有动、动而有序、活而不乱。
四、从教学技能上体现一个“强”字。
教师的素质决定学生的素质,周老师美术教学基本功是上好课的重要方面,从板书、教态、范画、语言举止从容、态度热情,体现出一位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范画环节上,教师边讲边示范,立即展现出书包立体型的表现方法,即有难度,同时又起到对比的作用,对学生学习有较强的启发性,强化了目标,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本课教学中不足的是:
教师在时间上仍需好好把握,在引导学生观察书包的近大远小的变化一环节,由学生上台指出哪里产生了近大远小的变化,浪费了几分钟的时间,给听课者的感觉是,这个片段教学的重点是观察物体的近大远小的变化这一知识点,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留给学生画细节的时间很少,学生没有完成画细节的小训练。
这是一堂充实而精彩的美术片段教学,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值得我慢慢推敲和学习。——————————————————————
美术评课范文二
高中美术课《崇明民居文化》-仇娅老师(一)整个教学过程程序设计严谨生动。
1、导入阶段到整课小结,引用诗句统摄全课。
导入阶段:用了崇明县志里的一句“士习读书,农知力穑。俗尚质检,不事华丽。”然后教师提问:“从这一县志中可以看出怎样的民风。”学生回答“质检”的含义,崇尚质朴节俭。相对应的是在结束小结时送给学生一句“崇明学子崇德明智,生态家园生机盎然。”这有几个好处。
A.从教学过程的结构上来看,一个开头一个结尾就像门上的对联,相对称相呼应好像给课堂教学也带来美感。仿佛向我们打开了通向知识的大门,里面才能充满气场。教学过程设计严谨生动,给人以整体紧凑的感觉。
B.增添了浓浓的人文气息,和这课的课题《崇明民居文化》的人文背景很贴切。这样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授课气氛,让学生在春风化雨般的讲解中得到信心,也学会思考。
C.对“质检”的理解,学生很容易地抓住了含义,马上明确了崇明人崇尚质朴节俭的民风。从而引出了有怎样的民风就会形成怎样的民居建筑特点。
2、教学过程环环相扣,适时融会巧妙地迁移。
仇娅老师对教学内容的组织梳理,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很顺畅,在适当的时候融会巧妙的迁移。A.从寻找空间结构元素中的灶神的神牌,引出崇明民居拙朴的灶花艺术。B.接着适时归纳出崇明民居的三个建筑特色:简朴的平面布局,古朴的空间结构拙朴的灶花艺术。用了三个含有“朴”字的词汇。
C.然后从“朴”字着手,巧妙地迁移。仇老师说:“虽然简朴,但讲究绿化。”请学生选择在民居建筑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可以中什么树?有桃树、槐树、榆树、竹园可作选择,学生纷纷出谋划策,教师的解答生动有趣。学生了解了绿化与建筑的关系之后,站在建设生态岛屿的制高点上请同学讨论交流如何保护现存很少的崇明民居,建设生态岛屿,让崇民成为上海的后花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保护这一文化生态资源的意识.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二)解决教学难点和重点,师生互动。
l(教师循循善诱知识疏导,学生自由讨论畅所欲言)收放自如 l(重点内容突出密不透风,设置悬疑问题疏可走马)疏密得当
1、“收和密”体现在教学重点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
讲解简朴的建筑平面布局时,教学涉及的知识点有四个方面,(1、建筑形式:四厅头宅沟--独宅独水)(2、房屋布局一字形,转交形,三进两场心,四进三场心等。)(3、房屋结构:三路头,五路头,七路头,九路头。民间风俗。)(4、堂屋:前头屋(祠堂))仇老师为了让学生能够较快的理解掌握这些知识点课前作了大量的准备,让我这个外乡人对崇明的民居认识颇多。仇娅老师到崇民博物馆当中拍摄几幅四厅头宅沟--独宅独水的模型图片,重点分析了崇明海岛建筑的建筑宅沟的特点。请学生回想你曾经见过的民居布局并画出简图,然后请同学解说,大概有两位同学回答提问,接下来仇老师非常具体的对四进三场心的特点用教师实地拍摄的图片进行讲解,谈到了亲眼看到后的感受,并进一步通过海岛画家的四进三场心的建筑为主题的国画作品给学生欣赏,仇娅老师讲授的知识由浅入深,教学逐步的递进深入。在讲解方面又积极调动学生的思考,循循善诱,提示学生的用以有经验或知识点去理解新的知识点,给学生很多可以容易跨上去的台阶,这样课堂就不会冷场。通过教师本人讲授、不断的启发点拨学生再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老师的及时总结,使整个课堂气氛轻松活泼,看似在不经意间仇娅老师就把本堂课的知识点讲透,把知识传授给了学生,让这一辈的学生了解了他们不太熟悉的崇明本地乡土文化,原来崇明的民居文化是如此精彩。例如
讲到崇明古民居空间结构元素先是让学生交流探究的结果,但是仇老师并不是说完全听任学生的发挥,而是没有忘记教师的主导作用,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交流,后又把自己找到的空间结构元素和同学作交流,这种交流是双边的互动的。及时弥补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可能带来的知识广度和深度欠缺的问题。为什么仇老师要这样做?因为这是教学的重点,要紧紧地抓,牢牢地抓。为什么仇老师也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课前仇老师画花了很多时间放在收集资料,研究学生的学情就是现有知识水平上面。教师教授知识重点当中老师备课充分,资料丰富,教师始终站在主导的位置上。例如
2、“放和疏”体现在课堂中穿插了一些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的活动。A.全体学生动手画,解说。
讲到房屋布局的时候,老师让全体学生动手描绘记忆中的房屋布局并叫代表来一一解说。B.全体学生分四组演示,交流。在讲到崇明房屋空间结构元素时,叫学生分组演示,四个小组分别从房屋的外观的山墙,屋脊,弄堂,格窗作了解说.(外观的山墙学生经探究后画好山墙简图,实物投影介绍,和徽居相比较。)(屋脊学生当场在黑板上画出屋脊的样式,并且和故宫屋脊相比较。)(穿堂学生拍摄的照片,讲解结构元素的功能和自己的切身感受。)格窗学生在外婆家的陈桥老街的崇明民居拍摄、编辑、配旁白、配音乐的录像。)
从学生收集的图片和录象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前也作了非常充分的准备,交流的形式丰富多彩,但是学生的表现朴实、自然,毫无雕凿,没有预演的痕迹。回想起自己在曾经上过上海的是石库门建筑重点让四个小组的学生用多媒体的形式交流,学生准备相对较困难,那当然在课堂效果上不是很流畅,又显得较单一。仇老师的学生能够用最合理而又直观的方法表达,一方面能够说明这所学校的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强,令一方面我想仇老师本生一定也在其中起到了指导的作用,而且指导得法。
C.学生分组讨论,出谋划策。
课堂的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对崇明的生态建设出谋划策。学生们都积极的说出了自己的点子。纷纷想到了让富有海岛民居特色的简朴的崇民民居去改善崇民的生态岛的建设。讲到民居的保护,这种保护是原地的修建或是重建或是搬迁后重建等等。让全场响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这个部分也是这课的亮点,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是国外还是国外,只要一讲到建筑,除了建筑本体,绿化环境生态建设会对人的居住感受产生影响。从建筑,到合谐的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处理,这才是人类最佳的居住条件。这部分使得原来以乡土建筑文化的主题内容的教学,提升到整个大的社会文化环境建设的层次,教学效果土而不俗。
D.留下悬念让学生探究,疏可跑马。
(仇老师在教学上还非常注重悬念,设计考考你的教学内容,既是介绍又提出问题。建筑当中的空间结构元素例举了镇宅之石泰山石敢当,建筑门前的水缸、神牌。当让学生思考它们的功能作用,学生能回答的给与肯定,回答不出的难题就让学生作为研究探讨的方向,继续思考回味。)(这让仇老师的教学风格看上去极为老练,既不是一味的灌输,也不是一味的听从学生,因为我觉得上课毕竟是以教师为主导。)(还可以让学生不禁产生敬佩,有利于今后的教学。)
(三)教师教学素质全面,驾驭课堂的能力强。
1、教态自然亲切,情感充沛。
教师言语风趣,语言流畅,语速合理,语态丰富,善于点拨,讲述透彻,并且善于用动情的肢体语言带动全体同学的求知热情。
2、巧妙运用方言,巧解知识点。
仇老师至少在三个地方运用崇明方言如:四进三场心、三路头、前头屋。把知识点拉近学生,同时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我作为听者也觉得很感兴趣,拉近了广大听课教师的距离。
3、板书设计合理,重点一目了然。
讲到简朴的建筑平面布局时,知识点多,知识点下面还有知识点,枝枝丫丫多,仇娅老师的板书多媒体板书没有把枝丫解散,而是满满的一页,让学生看到了重点知识点的全貌,教学重点突出。
4、课堂及时应变,驾驭课堂能力强。
当仇娅老师讲到堂屋时,用崇明话前头屋提示大家,同时又请学生讲出前头屋在徽州民居当中怎么讲时,这时她相信学生能回答出,因为在前一节课和学生讲过,但学生却回答不出祠堂的时候,仇娅老师不慌不忙地拖长了音说出“祠堂的祠”,这时学生立刻全部都回答出了答案。所以看出她应变能力强,这也是靠经验积累小的结果。
(四)提一点改进建议。
仇娅老师讲崇民建筑的空间结构元素时,首先用了寻找崇民建筑的空间结构元素,让学生交流老师交流。最后在归纳时点出古朴的空间结构元素。我的感觉有点突然,学生在交流寻找结果时候,似乎也用到了诸如简单,简朴等词汇,教师可能是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而没有归纳空间结构元素的古朴的特色。我觉得老师当时因该及时归纳。
结尾部分的讨论交流可以,穿插学生描绘崇明古民居的设计简图,介绍设计意图等,从而强调美术课,建筑欣赏的本体性。
这节美术课充满着浓厚的乡土气息,说明只要有心,就可以挖掘出丰富、生动的课程资源。随着崇明的时代变迁,古民居日渐减少,学生对之所知与感受甚少。学生自己去发现、感受与评价家乡民居之美,为家乡生态岛建设出谋划策增添美。此处无须说教,热爱家乡,关心身边艺术之情会油然而生。总之,这是一堂融体验、感悟与审美于一身,知识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符合二期课改精神。特别在崇明大开发的日子里,着力体现崇明自己的文化特色,其意义是深远的,这就是美术课的魅力体现!——————————————————————
美术评课范文三
高中美术评课
2008年5月18日,我们一行6人(艺体3人、其他校区各1人)赴胶州市观摩全省高中美术优质课评选。
本次优质课全省共有35名教师参加评选,分胶州三中和胶州实验中学两个组别。我们主要听取的市胶州三中组别的课程。东营市有两名教师参加,分在胶州实验中学组别比赛。
经过三天的听课,获益匪浅。感觉这一次的优质课评选的教师的授课无论从课程内容、课程设置、课件制作、课堂互动、语言表达等方面,都达到了百花齐放的状态。以前的这类评比活动也参加过,但多数情况都是就是那么几个教师让人感到特别优秀,其他的都相对比较平常。而这次正好相反。
三天的观摩时间很短,听完整个课程,仍觉意犹未尽。下面就观摩的过程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1、本次评比讲授的课程全部为山东美术出版社的美术鉴赏及其他选修教材内容。我校现在使用的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教材,二者有一定的差别,编写的角度不是一样的。这给听课带来了一定的新鲜感受。一定程度上窥探了鲁美版的教材全貌。
2、参加评比的教师在课程设置、内容安排上都比较有创意,课件制作较为精美,音乐课件的大量使用使美术教学的课堂效果更加良好。
下面就几个案例谈一下听评课感受:
案例一:2008年5月19日胶州实验中学倪丽娟利津二中 课程《中国民间美术》
课:常规导入,使用电脑课件。用喜庆的音乐突出年节的热闹,烘托节日气氛,学生联想音乐所能代表的现实环境。通过音乐导入红红火火的民间美术作品。学生阅读教材,找到什么是民间美术并回答。
评:音乐和美术合称为艺术,可见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用喜庆音乐的形式导入民间美术,恰到好处。喜庆的音乐容易使人联想到春节这一中国的传统节日,而这一传统节日又是由很多民俗活动构成的,民俗活动恰好是民间美术样式的载体。如:春联、门神、挂笺、窗花、年画等等。学生通过音乐很容易想到这些美术样式。整体导入富于联想、贴近生活。
课:了解了民间美术的界定,同学们试着发现一下我们自己身边都有哪些民间美术样式。学生回答(积极踊跃)评: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授课的最根本任务,不能空讲,要结合生活才能使知识在学生心里融会贯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身边的美术样式,也是对于美术的定义的一个巩固。
课:观看视频图像,展示各种样式的美术作品。然后观察同学们手中的民间美术作品,主要是观察色彩和造型两个方面,讨论分析民间美术作品的寓意性和象征性。
评:课前教师发给同学们已经准备好的民间美术物件教具风筝、布老虎、年画、泥玩具等。然后利用多媒体表现作品。学生不但能从多媒体中观看到民间美术作品,更能从手中拿到的作品中亲身体验到民间美术作品的意义特征。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只停留在表象上,更能深入内心。
课: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共有4名同学回答了手中的作品)。学生分析的不错(感觉学生整体素质比较不错,这也是倪老师本节课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教师引导着逐步深入分析。
评:分析的过程更要注重启发式的引导方法,少一点直接性的引导。(如布老虎的象征性意义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可以试着让学生从整体观察色彩,再从老虎本身代表的含义上入手,比引导学生说“布老虎身上的大红和黄色是不是很鲜艳”要好一点。
课:播放教师亲身参与的年画视频让学生观看,然后运用图片手段展示民间美术作品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并作简要分析,总结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
评:立意新颖,教师亲身体验的视频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增加了观看的趣味性。适时的总结起到了趁热打铁的作用。
课:教师出示现场的一些较大的民间美术作品,学生观看并讨论分析。扩展练习:
1、山东省有哪些民间美术样式?
2、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福娃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学生回答较为不错)
评:课堂练习必不可少,主要起到知识巩固、总结的作用。练习的关键是选题内容。这两道题选题合理,贴近生活。山东省的民间美术样式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民间美术样式。如:高密剪纸、胶州面塑、枣庄泥人、莱西葫芦雕刻、杨家阜年画、潍坊风筝等等。奥运福娃选题更趋时代性,让学生体会民间美术的样式是深入到生活的各个角落的。
课程总评:倪丽娟老师的课程设计整体比较好,没有出现前后时间段不协调的现象,是一节十分生动的互动型的课程。开始用喜庆音乐导入课程,让学生以一个比较热情的节奏不如课堂教学,这时也个十分成功的环节。学生互动的较为成功,回答问题积极踊跃,活跃的课堂气氛使整节课轻松愉快,也为老师更好地发挥创造了条件。学生中个别同学对民间美术的熟知也使得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教师采用多媒体、挂件和实体物品综合的授课方式不但是学生能够看得到,更能摸得着,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堂中两名同学精彩的回答,倪老师即兴送学生的民间美术作品使师生互动气氛达到了高潮。贴近生活的问题设计也是本节课设计的一个亮点,让学生回答山东地区有关的美术作品,可以让学生更加热爱家乡。福娃问题更是贴近时代特征,更是容易和学生产生共鸣。
倪老师的这节课使整个评比课中的开头课,之前没有可以参考的,但听完她后面的课之后,我们几个人研究了一下,觉得他的课还是比较成功的。
评比继续进行中,好的课程频频出现。张焕玉老师的可从另一个角度让我们耳目一新。张焕玉济南市济钢高级中学《中国古代青铜艺术》
张老师的课虽然是让人感到沉重的青铜器,但整个课程的气氛却是十分轻松的。平淡无奇的内容在张老师的课堂中经过创造呈现出另外一种形式。他把课本知识经过揉和、整理、拓展分成三大部分,并且以一个导游的身份来介绍讲解历史、评说历史,即“识厅”、“赏厅”、“评厅”。三个“厅”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进行的。采用导游的形式,比较新颖别致,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课件制作较为新颖,切换时清脆的金属声音,从另一个侧面加深了同学们对青铜器的印象。
课:进入“识厅”首先提出问题“什么是青铜器”,图片示例分别列出青铜器的不同的种类样式,并分析各种不同形式的青铜器的主要功用。及各种不同种类青铜器具上的纹样:夔龙纹、饕餮纹、窃曲纹等。根据所认识的不同的樽、爵、鼎、簋等,给出一个图片示例,进入“考考你”环节。学生根据刚才所学的内容,分析展示的图片。
评:生动的语言描述,合理的教学环节设计,构成了本课成功的开始。基础性知识铺垫的“识厅”让学生了解到青铜器的真实面貌。而在其后巩固性的练习使同学们加深了对青铜器的认识。
课:导游继续前行。观察了第一部分的“识厅”后,进入第二展厅“赏厅”。这里主要展示的是青铜器的发展历程。从夏朝到春秋时期的青铜器发展历程是不尽相同的,每个时期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无论从体积、重量、造型、纹样、用途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总结各自特点并对整个观赏过程进行点评。
评:课程讲到这里已经差不多一半了,张老师从不同的时期着眼于青铜器的不同特点。用图示的方法一目了然,使学生容易接受不易混乱。采用表格对比的手法使每个时期的各自特点更加突出,更加鲜明。夏代时期青铜器体积小、重量轻,到商代变得大了一些,西周时期体积更加庞大造型更加规范。等到了春秋时期,体积又再度变小,重量变轻,造型更趋于文明,纹样多是朴实自然的,而且铭文较多。
课:由“赏厅”出来,进入最后一个展厅“评厅”。评厅的主要目的是学生能运用“识厅”和“赏厅”的知识来评价青铜器具。观看两件青铜器作品。一个是尊,一个是鼎。从名称、用途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本环节张老师采用的是挑战的形式进行的,有点类似电视里的“想挑战吗?”,名称就叫“挑战解说员”。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整个课程进行质的飞跃的过程,学生由刚才的赏过渡到了现在的评。分组的解说方法,加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学生到前台的解说,锻炼了学生开放的性格,也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课:课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总结、提出期望。在总结本课内容的同时进而提出了保护文物的方法,使学生意识的保护文物应从自身做起。
评:本节内容在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的期望,属扩展内容,不过正是这个扩展内容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以人为本,重视育人的观念。
整体评价:济南市济钢高级中学的张焕玉老师的课程设置合理紧凑,实用性较强,可见整体声音效果很好。三个展厅的设计,使学生耳目一新,带着好奇去听课。尤其是“挑战解说员”环节更是把课程带到了高潮。丰富生动的肢体语言和语言表达使得课堂气氛热烈而又活泼。
随着观摩的继续,许多好的课程都陆续的浮出水面。2004年省优质课一等奖的济宁市第一中学的万璐璐老师的课让我们真正的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2008年5月20日上午第一节,我们在胶州三中听取了万老师的优质课《中西古典园林》。
课:课件采用了图片和视频图像相结合的方法展示了中西古典园林。课程首先从欣赏园林的视频开始,然后进入课题中西古典园林,学生参照教材,读出园林定义,教师借园林的繁体“园”字讲园林构成。
评:繁体“园”字解释园林可谓新颖独到,颇具创意。激发学生学习园林的兴趣。
课:园林的欣赏方法——三心二意法。“三心”即“清心”“文心”“镜心”,“二意”即“画意”“意境”。导入本课,诠释园林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和园林面对面。
评:听了万璐璐的课最大的感受就是语言。流畅的语言表达、完美的语言组织,是本课的授课过程好似一只欢快的乐曲。视频资料的导入,丰富了课程内容,使学生欣赏园林如身临其境。
课:对比中西园林。西方的园林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种秩序美、人工驯服自然的美感。学生在中戏对比中发现不同,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带来的不同的美的文化差异。列举了四时的园林美景,让学生了解不同季节的园林。评:如诗如画的园林给同学们带来了视觉上的美感。课件中的音乐更是沁人心神。合理的音乐设置会让同学们的学习效果更佳良好。随堂的小练习、提问也起到了知识巩固的作用。学生气氛活跃,回答积极踊跃。
课:播放苏州园林的短片《忆江南》,从色彩、意境上让学生感受苏州园林。提出分类赏析法:框景、借景、分景、移景。对比中西园林艺术,作总结性分析。最后用真实的本地园林(胶州市)景观解说结论。
评:条理清晰的分类方法,使课程脉络更为清晰。借用实际的胶州本地园林景观,使学生更容易赏析。课后的作业也是很有针对性的实践性问题:拍摄依稀本地的园林景观。让学生在详细了解园林之后再去和园林面对面,更能加深理解。
总体评析:万璐璐老师的课程听下来,似行云流水,非常流畅,课堂节奏把握的很好,没有多余的环节,学生的互动性也还可以。语言组织和表达精彩,可见优美动人,是本节课成功的最关键因素。但有一点需要提的是:中西园林中不应把日本园林(枯山水)算作中西园林以内的,可以算作补充教学资料。
短短的几天观摩的时间结束了,仍觉意犹未尽。百花齐放的省优质课给了我太多的启示,学到了太多的课堂教学方法、处理课堂事件的手法、对待学生互动的方式等。同时由于本次使用的是鲁美版的教材,也更丰富了我的美术鉴赏知识。纵观整个优质课评选,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和教师的语言组织是整个授课的中心灵魂部分。通过这次胶州之行,我学到了很多:
1、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学过程要更注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班级根据不同的班级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不可千篇一律。
2、要结合实际进行教学课程组织。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了课程本身的趣味性之外,教师的语言和课程组织结构设计也是重中之重。很多优秀的理论型课程也正是从学生的实际环境入手,引导启发。如胜利十中的潘志杰老师的《中西古典园林》利用胶州本地的园林景观引入新课。蓬莱一中的陈湘怡老师的《中西神像雕刻》采用宗教引入的方法等。
3、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创新。本次优质课的课件制作可谓精美。许多老师不但有图片文字,而且都插播视频资料,从全方位进行视觉教学。万璐璐老师的《中西古典园林》精彩的视频片段引人入胜。倪丽娟老师的近亲身体验的视频更是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枣庄40中学的孙云山老师的《北京故宫和巴黎凡尔赛宫》,更是用视频恢复了圆明园的原貌,使学生更能感受中国文化建筑的恢宏壮阔。
4、实物课件在课堂上使用的频率也更为频繁。实物课件以其“百闻不如一见”“看见不如摸到”的效果,对教学效果的加强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如张焕玉老师的《中国古代青铜艺术》使用的战国编钟模型,孙云山老师的“斗拱”模型等。
5、课程设计要更注重实效性,结合具体实际。不要只讲空空的理论,更要教会学生处理实际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使知识发挥作用,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
6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至关重要。一节好的课程要求语言组织合理,语气流畅。这就要求要练好普通话,多读书。这样才能在授课时更加丰富,更加生动、富有趣味性。
7学生心理研究更加深入全面,如授课的导入要抓住学生年龄的特征,分析其爱好,偏向,投其所好,才能做其他的课题,所以学生的心理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
8、踏实备课是一堂课的基础因素。只有备好课、备精课,才能上好课、出精品课。备课要不只停留在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范围内,更应广泛涉猎,凡是和本课有关的知识都要准备。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应该多读书,多积累。
还有很多的感悟,自己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求证,不断融汇。这一系列的获益对我今后的教学活动将产生很大的触动。为我的教学起到了强大的辅助作用。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促进教学能力的进步这才是我所希望的,也是大家都希望看到的。我会努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当自强不息!——————————————————————
美术评课范文四
美术评课稿:《发现印痕》评课稿
2009-03-31来源:互联网作者:佚名[打印]教师绩效工资最新消息
2008年11月14日在县教研室颜老师的组织下,举行了美术课堂教学交流活动。有幸听了由嘉兴市孙老师执教的课《发现印痕》,让我大开眼界,学有收获。在课堂上,孙老师以他特有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是一节重过程、重发现、重生活、重主体的具有探究精神和启发教育的美术课,让人耳目一新,感触颇多。
一、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
美术课堂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教学艺术,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式”,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式”走向“开放式”。孙老师打破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以一张白纸做代言,巧妙的引出了瓦楞纸的结构、特性和作用。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活动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发现、探究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并做到静中有动、动而有序、活而不乱。在情境中,通过多媒体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的欣赏,老师的提问和引导,让学生选择喜欢的形式和方法创作作品,并发表自己发现和收获,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的情境中,学生乐于尝试,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创作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同时,他们的个性化创意得到了体现和展示,尽管他们的作品还不够成熟,但是每件作品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感、理想和创造性。
二、采用“互助互动”的学习方式
“互助互动”的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展开的学习方式,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孙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实施了这一方式。第一、根据课型“互助互动”,本课《发现印痕》是一门活动性很强的课,每一个环节无不突出互助互动。第二、根据难点,“互助互动”,在抓住本课教学难点展开时,提问:你撕出的瓦楞纸美吗?美在那里?通过互助互动,由学生上前演示,解决了难点。第三、结合作业,“互助互动”,美术作业与其他作业不同,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不同,对同一材料的表现也不同,因此,作业的完成应从封闭走向开放,由个体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作品的质量。第四、结合评价,“互助互动”,评价时,同伴之间进行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他们宽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锐的审美鉴赏力。
三、树立学生主体理念,坚持“授之以渔”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与教育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应该是人,我们不仅要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主体,更应切实地将他们看作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该是捉鱼的方法。孙老师在指导学生制作方法时采用让学生欣赏范图,并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获得制作方法,了解的材料特性。孙老师已经改变了原有灌输现成知识的教学方法,他让学生拿着自己的“杯子”,用自己的方法不断找到适合他的“水”,即学会学习,同时也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美术评课范文五
美术评课稿《花瓶》
这是由茅洋学校傅平老师执教《花瓶》一课是小学美术第4册第8单元16课属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让学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感受活动,了解瓶子艺术的造型特点以及美化的方法。
2、掌握瓶子的对称特点的折剪方法,能较顺利的剪出造型美观,大小合适的瓶子,并能用画或剪贴的方法进行装饰美化。
3、通过自主观察和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体验创造成功的快乐。
在上课之前老师就为学生营造一个感知空间——老师和学生通过摸自己的脸上的五官,感知其对称的特点。接着点击大量的精美对称图片欣赏,丰富学生的视觉形象,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为下一步剪制花瓶作好铺垫,大胆地设计瓶子的外形、装饰自己喜欢的花纹图案,从而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通过实物图片以及范作为学生赏析、探究、提供素材,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设计装饰,为花瓶穿“新装”,学生掌握了一些简易的图案知识。例如:单独纹样、组合纹样的设计,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设计图案的基础知识及提高创造能力。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通过让学生摆放花瓶,选择适合你花瓶的位置摆放等一系列的教学环节,使学生明白如何把课堂中的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从而起到美术与人文的相整合。
在课堂上,傅老师以她特有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是一堂重主体、重合作、重过程、重生活、重创新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让人感受耳目一新。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
在教学中发掘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美化花瓶的时候,采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进行装饰。探究性学习是美术学习的一种好的教学方式,教师鼓励学生对问题多思考,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问: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在一张纸上剪出左右对称的花瓶呢?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最后掌握对称剪纸的方法。
2、创设文化情景,培养人文精神(学生作品完成),请你们把完工的花瓶进行摆放!(选择适合你花瓶大小的,颜色的,花纹的,注意左右花瓶的关系)(创设文化情景,寓养人文使学生较为全面的了解美术与生活的联系,美术应服务于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育养人文精神)让学生通过选(选择你适合你花瓶的位置)摆(摆时注意左右花瓶的颜色、花纹)放(整体观察你的花瓶的效果)使学生明白如何把课堂中的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从而起到美术与人文的相整合。
3、重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学生通过选、摆、放三个教学环节,其内涵就是要求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性,从而为他们的自评打下基础。请每个小组挑选你们认为最精美的花瓶,有小组长把它摆放出来,并说说你们的理由?让其他学生说说作品的优点以及改进的方法,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应用所学的知识,提高技能,培养审美情趣。
由于美术课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每个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各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因此,我在赏评这堂课时,认为本节课的教学还有一些缺憾:
第一、作为一门动手性极强的学科,美术课的示范教学是指导学生理解制作方法,掌握技能的重要环节,示范教学贵在“活”字,活而得法,往往事半功倍。傅老师在此环节上有些疏忽,我认为可以在学生制作剪不同花瓶形状时,其示范作品不够有视觉冲击力,往往教师的示范作品给学生的视觉冲击是最大的,影响也是最深的;
第二、在展示总结中,傅老师显得过于仓促简洁,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有种走过场的感觉。——————————————————————
美术评课范文六
美术评课稿《动物面具》
这堂由胜利小学李莉老师执教的《动物面具》一课是人美版教材第五册中的第九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学生心理。
首先,李老师从备课,教具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感受利用各种材料来制作所带来的形式美感,学习制作方法,培养能力为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
李老师整堂课的结构分如下几块来完成:
一、创设情境,说一说:通过为动物王国选举国王这一情境导入,让学生来说一说选谁做国王,并讲出理由。
二、观看图片,谈一谈: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类动物形象的面具,丰富学生视觉,让学生谈一谈面具的起源、历史和作用。
三、欣赏范作,学一学:通过展示示范作品,让学生分析制作的材料和方法,主动探究出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四、思考方法,做一做:以小组的形式先思考后制作,同学间互相帮助。
五、展示作品,评一评:让学生带上已做好的动物面具来发表动物演讲,参加竞选,学生和教师对动物形象加以讲评。
在课堂上,李老师以他特有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是一堂重主体、重合作、重过程、重生活、重创新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让人感受耳目一新。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
美术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系统,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淘范文网中非常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与教育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应该是人,我们不仅要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主体,更应切实地将他们看作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该是捉鱼的方法。丁老师在指导学生制作方法时采用让学生欣赏范图,并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获得制作方法,了解所需的材料。丁老师已经改变了原有灌输现成知识的教学方法,他让学生拿着自己的“杯子”,用自己的方法不断找到适合他的“水”,即学会学习,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由于美术课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每个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各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因此,我在赏评这堂课时,认为本节课的教学还有一些缺憾:
第一、作为一门动手性极强的学科,美术课的示范教学是指导学生理解制作方法,掌握技能的重要环节,示范教学贵在“活”字,活而得法,往往事半功倍。丁老师在此环节上有些疏忽,我认为可以在学生制作前,老师也展示一个自己制作的动物面具,教师的作品往往给学生的视觉冲击是最大的,影响也是最深的,在动物演讲这一环节中,教师也可以代表自己制作的动物进行演讲,与学生一起互动。
第二、本课的开始与结束没有做到首尾呼应。导入时教师创设的情境是“为动物王国选举国王”,在评价时,并未明确地选出哪个动物是国王,也就是说动物王国产生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我建议教师可利用1~2分钟时间来投票选举最终产生的动物国王,这样课就更加丰满、完善了。
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地把握这两点,就一定会更加深切地体验到课改带给美术教育的无限生机。
中非常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与教育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应该是人,我们不仅要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主体,更应切实地将他们看作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该是捉鱼的方法。丁老师在指导学生制作方法时采用让学生欣赏范图,并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获得制作方法,了解所需的材料。丁老师已经改变了原有灌输现成知识的教学方法,他让学生拿着自己的“杯子”,用自己的方法不断找到适合他的“水”,即学会学习,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由于美术课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每个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各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因此,我在赏评这堂课时,认为本节课的教学还有一些缺憾:
第一、作为一门动手性极强的学科,美术课的示范教学是指导学生理解制作方法,掌握技能的重要环节,示范教学贵在“活”字,活而得法,往往事半功倍。丁老师在此环节上有些疏忽,我认为可以在学生制作前,老师也展示一个自己制作的动物面具,教师的作品往往给学生的视觉冲击是最大的,影响也是最深的,在动物演讲这一环节中,教师也可以代表自己制作的动物进行演讲,与学生一起互动。
第二、本课的开始与结束没有做到首尾呼应。导入时教师创设的情境是“为动物王国选举国王”,在评价时,并未明确地选出哪个动物是国王,也就是说动物王国产生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我建议教师可利用1~2分钟时间来投票选举最终产生的动物国王,这样课就更加丰满、完善了。
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地把握这两点,就一定会更加深切地体验到课改带给美术教育的无限生机。美术评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老师执教的《恐龙世界》一课是一节综合性很强的美术课。从整体上看,本课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应该说,这是一堂学生感兴趣的美术课,是一堂很有创意的美术课,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我们的教学很多时候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梅老师打破了传统的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学内容没有局限教材和书本,而是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和美术学科特点,梅老师自己进行精心设计的,具有开放性;其二,独特新颖的舞台主持加竞赛的形式激发了学生活动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开放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其三,本课教学中用到的许多恐龙玩具是学生自带的、大量恐龙图片和恐龙资料则来自网络,教学资源具有开放性;其四,学生进行创作《恐龙世界》时,有的拿画笔画,有的用彩纸旧挂历纸去剪贴,每个同学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去表现,学生的个性化得到了体现和展示,具有开放性。
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和谐、互动、探究、创新、开放的情境活动中,学生乐于尝试,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
二、采用“互助互动”的学习方式
“互助互动”的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展开的学习方式,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梅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互助互动”的学习方式。“互助互动”主要表现在:第一将全体学生分成四个团队即机灵小队、佳绩小队、拼搏小队和高峰小队,通过设计小组问答竞赛、画恐龙竞赛等环节四个小队之间互相竞争,组队内学生间互助互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第二、抓住重难点,展开“互助互动”。教师出示写实恐龙图片,请学生欣赏,教师引导思考:恐龙的身体是由几个部分构成的?我该如何去表现它呢?学生经过认真地思考商讨后认为:用基本形去概括比较好。教师根据学生的建议进行画法指导(示范),巧妙解决了重难点。从表面看是学生帮老师解决了难题,实质是学生自己帮助了自己。第三、结合作业,“互助互动”,美术作业与其他作业不同,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不同,对同一题材同一事物的表现也各不同,作业的设计从封闭走向开放,由个体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恐龙世界》,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了作业的质量。第四、结合评价,“互助互动”,评价时,采取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宽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锐的审美鉴赏力。
三、教学态度严谨认真
如果说教学思想决定着教学行为的方向,那么教学态度就决定着教学行为的努力程度。听课的老师们都感受到了梅春华老师的教学态度非常严谨认真。一是课前准备充分。教具齐全、课件精美、教案熟练,另外,据我所知为了上好这一课她还对四年级学生对恐龙知识的了解情况和学生是否喜欢用竞赛的形式上美术课进行过详细的调查;二是课堂表现沉着思路清晰,没有出现明显的教学遗漏等现象。三是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得当,课堂结构合理,课堂练习先易后难,先个体后合作,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没有出现知识性错误等,这些说明执教者课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认真透彻地研究过教材,并进行过多次试教的锤炼,在课外下了不少的功夫。
四、教师素质良好
教师教态自然,语言清晰,语言表述准确,操作演示熟练,学生参与率高,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当然,在赏评《恐龙世界》的同时,我也有以下几点思考:
1、组织小组活动时,小组人数太多,很容易乱,如果是平时上课,纪律能否控制?
2、好动、好问、好说是儿童的天性。教师要利用这份天性,为学生创设条件。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能提的教师不提;学生能解答的让学生自己解答。教师要把展示自我的机会完全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课堂中如何把学习的自主权更完全地还给了学生,教学生学会学习,努力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3、教育要以人为本,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都有所发展。本课中的小主持人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机灵劲儿和非凡的语言能力组织能力令人啧啧称赞,有没有更好的方案让他既做我们的主持人又不失去自己宝贵的美术课学习锻炼机会?
总之,梅春华老师执教的《恐龙世界》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的知识传授和单纯的技能训练,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中解脱出来,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的状态中,学生的心情一直处于快乐和兴奋的愉悦状态,是一堂新课程标准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
由于每个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是不同的,那么对美术课的评价也不尽相同,加上本人能力有限,平时钻研也不够,以上这些只是我个人对《恐龙世界》一课的肤浅看法,在赏评中若有不当和错误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