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影灯下的“拼命三郎”——追记中国红十字会扶贫救心行动发起人之一、武警总医院著名心外科专家王奇教授[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5 04:42: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无影灯下的“拼命三郎”——追记中国红十字会扶贫救心行动发起人之一、武警总医院著名心外科专家王奇教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无影灯下的“拼命三郎”——追记中国红十字会扶贫救心行动发起人之一、武警总医院著名心外科专家王奇教授》。

第一篇:无影灯下的“拼命三郎”——追记中国红十字会扶贫救心行动发起人之一、武警总医院著名心外科专家王奇教授

无影灯下的“拼命三郎”——追记中国红十字会扶贫救心行动发起人之

一、武警总医院著名心外科专家王奇教授

 发布时间:2013-12-13 20:51:00 | 来源: 中国红十字会官方网站

王奇(后排右一)与他的团队为先心病患儿庆祝生日

■记者王达

一把锋利的手术刀,数千颗强劲跳动的心脏,共同勾勒出他的人生坐标。

王奇,中国红十字会扶贫救心行动发起人之

一、武警总医院心外科主任、中国红基会天使阳光基金资助评审委员会专家委员——一把救人无数的“名刀”。

12月1日6时30分,一代“名刀”如星陨落:因过度劳累诱发脑出血,49岁的王奇猝然离世。

最后嘱托,明天的两台手术

“他是我见过的最好、最负责任的医生。”追寻王奇的生前足迹,不止一个人这样告诉记者。

中国红基会项目部长朱爱晶回忆,王奇陷入昏迷前的数周,他们还在用短信交流一位贫困先心病患儿的手术方案。

患儿名叫扎西平措,来自西藏,年仅1岁半,是中国红基会2013年天使阳光西藏行动资助的一名贫困先心病患儿。

扎西平措的病情特殊而复杂。因先心病发育迟缓的他,体重只有7公斤,不到正常孩子的一半,同时伴有反复发作的肺炎,手术风险非常大。

“请红会放心,我会尽力救治,一定会保证孩子安全。”面对朱爱晶的担忧,王奇这样回复。凡事回短信是王奇的一个习惯,因为经常“在手术室”;别人也习惯了用短信或邮件联系他。

11月6日,无影灯下,扎西平措的“补心”手术开始,王奇亲自操刀。在他的巧手编织下,孩子核桃般大小的心脏上,一个小姆指大小的缺损被安全缝补。手术顺利完成,所有人才松了一口气。

此后,经过近一个月的观察,经历了两次气管拔管插管险情,11月底,扎西平措平安出院,随父母返回西藏。

然而,天妒英才。成功“救心”的王奇却未能亲眼见证扎西平措的新生。

11月17日(周日)晚,王奇查完病房回家,此前他已连续做了5天手术。岂料,刚一进门就因为头疼晕倒。他挣扎着爬起来,吃了几粒降压药。恰好妻子也下班回来了,使劲将王奇扶到床上休息,并打电话找来了王奇的同事薛炎、马浩。

当时,三人都以为,可能是高血压和过度疲累导致的晕厥,并没有想太多。当晚10时,王奇病情迅速恶化,全身抽搐不止。

妻子和薛炎、马浩赶紧将他抬下楼,找车送往医院。

被抬下楼的两三分钟里,王奇从昏迷中短暂苏醒。

“明天的两台手术先停了吧。我的身体不太好。”王奇叮嘱,随后再度陷入昏迷,从此再也没有醒来。

此后的两周,虽经多次专家会诊,全力施救,然而奇迹终究没有发生。

12月1日6时30分,昏迷中的王奇永远地离开了他一生钟爱的事业。

为贫困山区孩子“补心”

追寻王奇生前足迹的每一天,都被各种各样的细节、故事打动。

王奇的办公室很小,布置略显凌乱。但在很多患者心中,这是最好进的主任办公室——一推门就能进去,没有门禁、没有保安。

采访到的每一位患者,对王奇的印象都是:“最为病人着想的医生”、“一点都没有主任的架子”。“没事,你来吧!”是王奇对慕名给他打电话的患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看到大山里有很多找不着治病门路的患儿,王奇亲自带着医疗队下去一个个筛查,再把他们带回北京治病。

采访杜春林的时候,这个憨厚的青海汉子一直在抹眼泪。去年秋天,王奇亲手救回了他的两个孩子:10岁的姐姐杜丰莹、8岁的弟弟杜丰赟。

杜春林家住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朔北乡,年收入不过七八千元。2005年,姐弟俩先后被查出患有复杂性先心病,预计手术费需近二十万元。因为没钱,两个孩子的病一拖就是好几年。

2012年6月底,“天使阳光救心行”来到青海,王奇的助手、武警总医院心外科主治医师薛炎发现了这对姐弟。

“两个孩子病情都很重,带不带回北京?”当晚,薛炎给王奇汇报青海筛查情况,特别介绍了两个孩子的病情。

“先带回来。”王奇不假思索地说。

2012年8月7日、10月10日,在中国红基会“天使阳光基金”资助下,王奇为两个孩子进行了人工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28天后,姐姐平安出院;90天后,弟弟出院。杜春林一家迎来新生。

杜氏姐弟的命运,是因王奇改变命运的贫困先心病患儿群体的一个缩影。

2004年,王奇从301医院调到武警总医院主持心外科工作,发现贫困山区很多家长甚至基层医生因为不懂先心病知识,导致治疗延误,最终抱憾终身。

“我们要把这个事做起来。”王奇决心改变这一现状。

恰好此时,中国红十字会也在思考如何建立贫困先心病患儿救助机制。2005年,中国红十字会和武警总医院几位负责人齐聚武警总医院,共同探讨相关问题。同年7月,中国红十字会“扶贫救心行动”正式启动。

次年,王奇又与中国红基会展开合作,带领他的医疗团队加入中国红基会“天使阳光救心行动”,成为贫困地区先心病患儿筛查及救助的主力军。

8年时间,王奇先后多次赴青海、新疆、西藏、山西、河南等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行程10万余公里,筛查先心病患者8万余例,带领医疗团队救治贫困先心病患者4300余名。其中,王奇亲自实施手术数百例。

“在整个扶贫救心项目中,王奇是联合发起人、积极推动者和有力实践者。”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郭长江说。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健康服务处长侯峰忠表示,如果没有王奇的参与,中国红十字会“扶贫救心行动”很难取得今天的成绩。“他的仁心和手术刀,改变了很多贫困先心病孩子的命运。”

15岁山西女孩魏洋的生命,就是王奇亲手挽救回来的。

魏洋一出生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骨架特别大,爱流鼻血,不能剧烈运动。2004年,魏洋被诊断出患有马凡氏综合症。这是一种发病率仅为十万分之一的疾病,患者常伴有脊柱侧弯等症状。

为了治好女儿的病,魏洋的父亲魏守忠找过很多家医院,但因为病情太复杂,很多医院表示无能为力。2012年3月25日,魏守忠再一次带着女儿来到北京,一家医院的医生推荐他申请中国红十字会扶贫救心项目资助,前往定点医院进行手术。

3月28日,魏洋填写了资助申请表;5月3日,资助通知下发;7月5日,在王奇的安排下,魏洋住进了武警总医院。

8月27日,王奇主刀为魏洋实施手术。3个多小时后,手术成功完成。

“手术很成功,孩子很平安。”走出手术室,王奇说的第一句话是安慰患者家属,十几年提心吊胆的魏守忠顿时泪流满面。

“求医十年,王主任是我遇到的最有人情味、待人最亲切的大夫。”魏守忠说。

12月4日,开长途车的魏守忠,在从宁夏返回榆社的高速路上,得知王奇去世的消息。5日清晨7时,一宿没睡的魏守忠买了两张太原至北京的火车票,直奔北京。舍不得多花钱,他只给女儿买了一张硬卧,留给自己的是一张硬座。

6日上午9点多,魏守忠、魏洋赶到北京,在7日举行的追悼会上为“大恩大德”的王大夫送行。

剪成两段的缝合线

“王大夫特别体谅我们。”采访魏守忠时,他反复叮嘱记者,一定要把这句话写上。

魏守忠口中的“我们”,指的是和他一样家境贫困的、为治病东借西凑的先心病患者家庭。

魏守忠告诉记者,原来找的一家医院,医生为魏洋估算医疗费要花10万元。但在武警总医院,魏洋的手术实际只花了6.5万元。其中新农合报销3万余元,红十字会资助2万元,他只掏了1万多元。

来自山西长治的患儿家长武国平说,自己的一位老乡在某家医院治疗,院方预计要花20万元。但听了武国平的推荐后,这位患者换到了武警总医院,最终只花了10万元就完成了手术。

“王大夫懂得穷人的苦日子,特别能帮我们省钱。”12月7日,武国平也带着11岁的女儿赶到北京为王奇送行。

“干了这么多年医生,没见过像你这么抠抠索索的主任。”面对朋友的玩笑话,王奇笑一笑,但依然如故。

王奇确实很抠。一根价值70元的手术缝合线,很多医生直接拿来用,用不完就扔掉。但王奇不这样,他会把一根线剪成两根、甚至三根。

“省下半根,患者就能少掏35块钱,多一天的生活费。”王奇告诉科里来的新人。

长短刚合适的缝合线,带来的结果就是比较难打结。为此,王奇练就了一手扎针打结的“绝活”——在一个放在抽屉的火柴盒里,他能用刚刚露头的手术线打结;一块放在桌子下的牛皮纸,他能摸索着扎出两排整齐的针眼。

王奇做手术,基本不用几百块钱一个的止血棉,全部采用技术止血。在他的影响下,心外科的医生护士人人练就了一手漂亮的止血技术。

对出院的患者,王奇会给他们留下联系卡。给王奇打电话,没有人遭遇过冷落或不耐烦,听到的都是耐心的话语、细致的叮嘱。

“以后,再打这张卡上的电话,再也听不到王大夫的声音了。”魏守忠悲从心起,再次落泪。

前不久,武国平把王奇的手机号码写给了邻村一位先心病患者。这名患者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拨通了王奇的电话。刚刚说完自己的病情,王奇就告诉他:“你来吧,直接到办公室找我。”

“你是不是跟王大夫有什么关系?”这名患者惊讶地找到武国平,“他那么有名的医生,咋直接就让我去找他?”

“王奇主任对谁都这样,你就放心去找他吧。”武国平哈哈一乐。

为了表达对王奇的感激,痊愈的患者和患儿家长给王奇送来了各式各样的土特产——藏族的哈达、河南的绿豆、陕西的小米、内蒙古的牛肉干,甚至有人把家里的土鸡杀好了,用快递直接寄到王奇办公室。

也有人要给他送红包。“别的医生收不收我管不着,但我的科室绝对不许有人收。”王奇说,这是底线,不能突破。

还有人给他织毛衣。11月底,王奇陷入昏迷第二周,心外科收到一个包裹——一位患者给王奇亲手缝制的毛衣。

王立新医生将毛衣转交给了唐英华。但是,这位患者的心意王奇已经无法感受。

两个人的家,一个人吃饭

“常年不离手术台,王奇自己也是一个‘病包’。”王奇的大学舍友、同为医生的李玉峰说,王奇除了经常感到头疼,还患有高血压、颈椎病、支气管炎和关节炎等多种疾病。

科室同事介绍,心外科手术不比其它,经常一台手术要连续做好几个小时,全程精神极度集中。这时,头疼到无法忍受的时候,王奇就让护士帮忙掐头皮、揪头发,感觉稍好后继续手术,双手一如既往的稳、巧、准。

“病人在排着队等候王奇主刀,他根本抽不出时间检查身体,更不要说休息。”李玉峰感慨。

每年30天军官假,王奇从未休过;母亲在山东老家,王奇始终没有时间回去看望。连续五年,心外科每年要做近600例先心病手术,其中一半是王奇主刀。“因为很多手术只有主任能做。”薛炎说。

除了做不完的手术,王奇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红基会天使阳光基金资助评审委员会专家委员。上千名申请救助的贫困先心病患儿的命运,常常由王奇的一支笔决定,这让他深感责任重大。

中国红基会每年召开两次评审会,只要不是身在外地或“在手术室”,王奇一定会赶到参加。但是,整整5年,王奇从未在会后留下吃过一次饭。

“下午还有一台手术等着我,得提前准备”,“开会前刚做了一台手术,得赶回去看看病人的情况”,王奇经常说的几句话,中国红基会秘书长助理雷淑敏已经能够背下。

李玉峰告诉记者,约王奇吃顿饭,确实是“难之又难”。

老同学聚餐,王奇基本上不参加;过年发短信,也是寥寥数字。但这丝毫不影响老同学之间的感情,相反,大家非常尊敬他。“我们知道,王奇不是那种不通人情的人,他实在是太忙了。”

别说在外边吃饭,就连晚上回家,王奇也常常顾不上吃饭,常常倒在床上就睡着了。

“你先吃吧,我睡会”,是王奇经常跟妻子唐英华说的话。

儿子上大学后,家里只有王奇和妻子。但两个人的家,却经常只有唐英华一个人吃饭,因为王奇需要“补觉”——第二天早晨,他要在七点半之前赶到办公室,一天的手术已经排好在等着他。

过去的9年,王奇分秒必争——他把一张白纸的心外科,带到了北京前三的高度;他带领的团队为数千人做过手术,个人年手术量连续五年突破300台。

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是,不到50岁的王奇已白发斑斑,与儿子一起看一场球赛的愿望始终未能实现。

王奇走了,儿子王小可写了一首长诗祭奠父亲——“别人留恋你医术高超,我却不舍你曾将我拥抱;别人惋惜你无法再次拿起手术刀,我却哭泣,为的是你无法再见到最爱的阳光。”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哀伤,令人落泪。

“感谢您,白求恩一样的好大夫!”12月7日,王奇追悼会上,杜春林牵着两个孩子的手,深深鞠躬,泪流不止。

下载无影灯下的“拼命三郎”——追记中国红十字会扶贫救心行动发起人之一、武警总医院著名心外科专家王奇教授[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无影灯下的“拼命三郎”——追记中国红十字会扶贫救心行动发起人之一、武警总医院著名心外科专家王奇教授[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