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昆山大事记201102专题
昆山大事记
2011年2月
昆山市档案学会
昆山市档案局 编印
201
1年3月18日
8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李学勇等陪同下来到花桥国际商务城,先后视察了海峡两岸(昆山)商贸合作区和人才公寓。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李云峰,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阎立,苏州市领导王少东、王立平,昆山市委书记张国华,市委副书记、市长管爱国,市领导许庆龙、张雪纯、任雪元、汪国桢等陪同视察。
9日 本市召开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工作会议,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国华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管爱国作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工作报告。市领导沈黎明、许庆龙、汪国桢等出席会议。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毛纯漪主持会议。
10日 市委书记张国华率领市商务局、台办、人社局、交通局主要负责人赴仁宝集团、纬创集团、捷安特公司等重点企业了解生产和用工情况,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市领导顾剑玉、黄健参加走访。
11日 市委书记张国华赴淀山湖镇调研。副市长张玉林及经信委、科技局、水利局、旅游局主要负责人参加调研。
△ 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召开,要求全市上下围绕城乡一体化总命题,推进“三农”工作。市委副书记沈黎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雪荣出席会议。
12日 市政协对市供电公司进行视察,并与公司领导共商新一年的电力发展大计。市政协主席许庆龙,副主席朱玉明、汤土云等参加视察。
△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党政代表团来昆考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市领导沈黎明、沈保明接待代表团一行。
12日~14日 2011年昆山春季大型人才交流会举行。市委书记张国华,市领导许庆龙、张雪纯、汪国桢、韩卫在开幕当天到现场察看。
14日 市委书记、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国华在开发区会所会见来昆的台湾友达集团执行副总裁彭双浪一行,双方就进一步加强合作进行会谈。市委常委、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顾剑玉会见时在座。
△ 简柏特花桥培训基地开业。市委常委、花桥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任雪元出席开业典礼。
15日 市委书记张国华率海关、商务局、科技局、经信委、旅游局主要负责人赴高新区调研。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朱凤泉,副市长韩卫参加调研。
16日 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市人民政府市长、市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三长”联席会议,征求“一府两院”对市人大常委会2011年工作要点的意见。市委副书记、市长管爱国,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汪国桢,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兴农、沈保明、李修昌、张伟刚,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负责人出席会议。
17日 2011年“我们的节日”元宵灯会暨特色民间民俗文艺团队展演在市民文化广场举行。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国华为灯会亮灯,市领导许庆龙、周雪荣、杭颖、汪国桢、李修昌、金乃冰、汤土云等观看演出,并为“昆图杯”第五届全国春联大赛获奖作者颁奖。
18日 本市召开经济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分析全市经济运行状况,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经济工作。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国华,市委副书记、市长管爱国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沈黎明主持会议。市领导许庆龙、汪国桢等出席会议。
△ 2011昆山市春季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昆山高新区机器人产业基地举行。全市总投资达562亿元的108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启动项目开工按钮。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阎立,昆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国华先后致辞,市委副书记、市长管爱国主持开工仪式。市领导沈黎明、许庆龙、朱凤泉、周雪荣、任雪元、顾剑玉、汪国桢、张玉林、黄健、夏小良及苏州市有关部委办局领导出席开工仪式。
△ 本市在昆山宾馆举办元宵台商联谊活动。市委书记张国华,市委副书记、市长管爱国,市领导沈黎明、许庆龙、汪国桢、黄健、黄勇和全市近200名台商代表出席联谊活动。
△ 江苏永钢集团总经理吴耀芳一行来昆考察,与本市部分民营企业进行沟通交流,洽谈合作事宜。市委副书记、市长管爱国,副市长张玉林接待了吴耀芳一行。
△ 美国ERICKSON空中起重机联合公司与中国昆山航空产业园、中航直升机有限责任公司等6家航空企业共同签署S-64特种直升机项目合作备忘录。市委副书记、市长管爱国,副市长张玉林、韩卫出席签字仪式。
18日~19日 由遵义市委书记慕德贵带领的贵州省遵义市党政代表团来昆考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昆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国华,市委副书记、市长管爱国,市领导沈黎明、黄健等接待了代表团一行。
18日~20日 南京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张二震率领南京大学调研组来昆调研,并召开“昆山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座谈会。市委书记张国华出席座谈会。
19日 花桥国际商务城举行春季重大项目联合开工活动,巅峰(花桥)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园等6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21日 市长管爱国主持召开市政府第36次常务会议,讨论和
审议《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会议还讨论和审议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强的政策意见》、《2010年全市“三级挂牌”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工作及2011年工作方案》、《政府投资建筑工程预选承包商昆山补充名录的实施意见(试行)》《2011年昆山市依法行政工作要点》、,学习了《苏州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办法》。
△ 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就本市通讯服务与收费情况进行视察。市政协主席许庆龙,副主席朱玉明等参加视察。市经信委、物价局、文明办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应邀参加视察。
22日 江苏省首批“企业博士集聚计划”评审结果揭晓,本市龙腾光电有限公司崔宏青等18人入选,其中自主创业类5人、企业创新类5人、企业博士后类8人,总数约占苏州市的1/4。
△ 淀山湖镇举行春季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16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23亿元。市委副书记沈黎明出席开工仪式。
23日 巴城镇举行仁宝集团巴城光电产业基地暨仁宝视讯电子(昆山)有限公司开工典礼。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国华,市领导许庆龙、顾剑玉、汪国桢、张玉林等出席典礼。
△ 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二十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本市“十二五”教育现代化规划及2011年实施计划的汇报;审议通过市人大常委会2011年工作要点。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国华,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汪国桢,市委常
委、纪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毛纯漪,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兴农、沈保明、李修昌、张伟刚出席会议,副市长金乃冰列席会议。
△ 由市委副书记、市长管爱国率领的昆山市政府代表团,赴本市对口援助的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访问考察。
24日 利星行集团昆山发展情况汇报会暨合成统一融资租赁(中国)有限公司增资1.5亿美元签约仪式举行。市委书记张国华出席签约仪式,副市长黄健向合成统一融资租赁(中国)有限公司颁发“服务业特殊贡献奖”。
△ 由昆山援助建设的阿图什市昆山育才学校和吐古买提乡游牧民定居点——昆山新村在新疆克州阿图什市正式奠基。昆山市委副书记、市长管爱国,克州党委副书记、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克州前方指挥部总指挥陆永泉,克州党委副书记、阿图什市委书记刘军海,阿图什市市长库尔班江·艾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托合提·艾则孜,市政协主席卡德尔·吾斯曼,昆山市副市长、阿图什市委副书记管凤良,阿图什市委常委、副市长盛梦龙等领导参加奠基仪式。
△ 本市召开全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和综治委全体成员会议。市领导沈黎明、毛国建、张伟刚、张玉林等出席会议。
25日 山东菏泽市党政代表团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
任赵润田率领下来昆考察。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阎立,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玉文、市政协副主席赵鹤鸣,昆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国华,副市长夏小良接待了代表团一行。
△ 苏州市副市长浦荣皋来昆考察传感器和小核酸特色产业基地。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国华,副市长黄健陪同考察。
26日 本市举行形势任务报告会,由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研究员何传启主讲《现代化科学的原理与应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国华等四套班子领导参加报告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杭颖主持报告会。
28日 江苏省委召开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大会。昆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国华在会上作交流发言。本市设分会场组织收听收看。市领导沈黎明、许庆龙、张雪纯、朱凤泉、周雪荣、冯仁新、黄勇、汪国桢等收听收看了电视电话会议。
△ 市政协召开镇政协工作委员会会议。市政协主席许庆龙、副主席朱玉明等出席会议。
第二篇:昆山模式
本期视点:昆山模式
◆昆山模式 村集体先通过复垦等方式获得一些非农建设用地的“额度”,然后向本村农户“招标”,由农户或由农民成立的合作经济组织(例如“投资合作社”或“富民合作社”)联合投资修建标准厂房、商铺或打工宿舍楼向外来工商投资者出租。具体的做法是,村里以50年为期将土地有偿出让给农户,并允许农民进行非农建设、投资和转让。这样,原有仅限于农业用途的土地转让权就延伸为非农用途的土地转让权。这种做法增加了企业用地的选择性,从而适应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多种多样的市场要求。在某些情况下,用地企业的投资成本可以下降,而更重要的是减少了市场性合约的交易费用,使合约易于执行。昆山模式下的非农用途的土地转让权不再完全归集体,而主要是通过集体与农户的合约直接界定给农户或农民的合作组织。农民既可以选择加入合作社按股权分红,也可以选择自己租地修建厂房然后出租出去,昆山的做法使得农户可以得到较多的土地增值收益,同时更充分地利用了农民中的企业家资源。
◆一个县级市的经济崛起之路——解读“昆山模式”(《中国工业地产》2008-7-23)“大闸蟹精神”。昆山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确立“整体发展学新加坡,产业提升学韩国,自主创新学台湾”的思路,走出了一条业内广为称颂的“昆山之路”,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声有色,迅速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县成功升级为经济繁荣的工商城市。姑且把昆山市的这种探索精神称作“大闸蟹精神”,作为苏州市下辖的县级市,昆山经济水平从苏州6县市末位到榜首的跨越,并非偶然。2005年的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排名,昆山击败“广东四小龙”顺德,力拔头筹,此后的几届县域经济竞争力排名昆山都位居前列。
寻求突破口。上世纪60至70年代,昆山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传统农业县。江浙一带很多县都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因为那里人少地多,经济还算富足,昆山自然也不例外。要发展,小富即安的思想就行不通了。不过真正让昆山下决心改变的,是来自周边环境的刺激。刚开始,昆山还没有意识到“危机”,经过几年时间,昆山经济水平已落后至苏州6个县市的最末位,昆山这才感到“四面楚歌”,必须要变革了。至于怎么变革,当时昆山县委、县政府在认真分析当地的优势和劣势后,提出走外向型经济发展之路的理念,并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费设立经济开发区。作为一个县级市,要“偷偷”建立开发区肯定要冒不少风险。更何况,设立开发区的经费来源也是一个大难题。在开发区设立之初,昆山一没政策扶持、二没资金、三没人才优势、四没技术项目,发展举步维艰。在解决这个难题上,昆山处理得很“灵活”。没有政策优势,就“偷偷”模仿沿海“国批”级开发区开放的优惠政策;没有启动资金,就率先采取批租2万亩土地换得2亿元资金作为开发区启动经费,进行前期开发;没有技术项目,便主动出击,在上海设立办事处,派人常住上海,及时招商引资;没有专家、技术人才,高价从上海聘请、引进。有资料称,当时昆山大街小巷到处可见从上海请来的专家、师傅。就这样,昆山完成了农业县到工商城市的蝶变。1992年,昆山正式被批准为全国唯一的县级市国家级开发区,并于2000年再次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批15个出口加工区的试点之一和中国首家封关运作出口加工区。
“借鸡下蛋”。昆山凭借有利的地理优势,很快就搭上了上海这辆“经济快车”,特别是交通网络建设成功后,昆山已经融入到上海的“半小时经济圈”内,接受上海的辐射更为便利。昆山早前在接收上海经济辐射时,同时也帮助上海释放了能量,两者一拍即合。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上海城市工业开始寻找出路,向外释放能量,而内地的“三线”军工企业也正实行“军转民”生产,寻找向沿海地区发展。而这两者之间正好是昆山,可谓左右逢源。于是,昆山市主动到上海寻找联营伙伴,很快,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成为上海产品的扩散地和“三线”军工企业的聚集点,实现“双丰收”。凭借这次的承接转移,昆山迅速发展起来。几年后,机遇再一次垂青昆山。1992年以后,上海浦东开发的强劲势头为长三角区域
经济发展创造了机遇,而此时的昆山开发区已建立七八年之久,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投资环境都已经具备了承受上海经济辐射的能力。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就开始大力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迅速实现经济总量的扩张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在承接上海经济辐射时,昆山主动出击。在开发区建设之初,为了尽快引进外资,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上海办事处,并选派大批业务员常住上海,驻上海的招商人员主要就是负责收集和了解外商与上海企业谈判的进展情况,一旦发现双方没有谈成或者外商在谈判中犹豫不决时,昆山就趁机介入,及时跟进,向外商发出邀请,并组织他们到昆山实地考察,目的就是邀请他们来昆山投资。现在,昆山已经成了外商投资密集区和投资高回报区。正是通过利用外资,昆山才打破了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技术瓶颈,并在此过程中完成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城市化经营。昆山的“大闸蟹精神”还表现在大胆运用“经营城市”理念,把开发区的运作当作“经营城市”来做,在开发区设立之初,就确立了“开发区就是昆山,昆山就是开发区的‘经营城市’发展思路。”昆山市充分利用自己独特的区位优势,通过出租、拍卖土地等方式多元化筹集资金,积累资本。在发展开发区的同时,不断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加快中心城区建设,通过中心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发展起来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新型小城镇。通过开发区这个平台而引进的外资,大力推动了昆山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外资的进入培植了税源,政府的财政收入不断增多,用于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也迅速提高。而随着昆山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又能进一步吸引更多的外资前来投资,“雪球效应”凸显。目前,昆山已经是苏州下辖6个县级市中的佼佼者,成为无人不晓的“寸金之地”。昆山县域经济发展之路,正是其主动产业转移、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其之所以成功,在于正确审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大胆创新,持有开放的态度,说到底就是其一直坚持的“大闸蟹精神”。
◆昆山之路发展经验(经济日报2008-10-16)一是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树立“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理念。创业之初抓住上海产业转移和军转民机遇,上世纪80年代中抓住国家实施沿海开发开放战略机遇,90年代初抢抓浦东开发开放、沿江重点发展、昆山开发区获批三大机遇,90年代末果断抢抓“台资扩张”机遇,进入新世纪抓住转变发展方式新机遇。正是由于在每一个转折关头,不断解放思想,捕捉发展机遇,做到醒得早、跑得快、干得实,推动经济隔几年就上一个新台阶。二是开拓创新,优化服务。坚持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大力倡导“硬件不足软件补,政策不足服务补”理念,营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投资创业环境,形成“亲商富商安商”的浓厚氛围。昆山有区位优势、环境优势、人才优势、服务优势,都是昆山人开拓创新形成的。三是坚持开放,提升优势。坚持把外向带动作为发展主战略,尽管主要领导干部不断更替,这一主战略始终没变。引进外资时期提出“昆山就是开发区,开发区就是昆山”理念,承接产业转移时期大力实施外向配套。随着国际产业转移向高端环节推进,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四是自立自强,艰苦创业。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是昆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写照。从创办自费开发区到兴办出口加工区再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从外向带动到民营赶超再到服务业跨越,从“亲商安商富商”到“亲民安民富民”再到“新昆山人工程”,从招商选资到土地集约利用再到打造总部经济,都体现出艰苦创业、创新发展的精神。五是以人为本,强市富民。建立产业富民、创业富民、就业富民、事业富民、保障富民等推进机制。从统一低保开始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率先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后,积极开展“补短、补缺、补软”,努力解决发展中出现的群众增收、生态环保、城区交通、社会治安等突出问题。六是统筹城乡,和谐发展。树立城乡统筹理念,以城市化引领新农村建设,做到城乡规划全覆盖。重大基础设施城乡统一布局。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公交,户户通有线电视。建立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应急机制。经过长期积淀,昆山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发展优势和解放思想抓机遇、勇于创新敢为先的精神。
昆山30年实践的深刻启示是,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必须始终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科学发展为路径,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以党的建设为保障,把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充分体现在各项工作中,充分落实在各项实践上。
昆山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一个经济结构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综合竞争力强的现代工商城市;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化城市格局,建设一个富有现代气息和江南水乡特色的园林旅游城市;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化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一个极具人文魅力的文明城市;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化人居环境,建设一个最适宜创业发展、工作生活的生态宜居城市;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化公共政府构架,建设一个开明开放、公平公正、规范高效的法治城市;率先基本建成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创新型城市。
昆山将实施“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1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2006年基础上翻一番;到2012年,服务业比重达到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接近2万元。第二步,到2015年,总体发展水平赶上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率先达到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第三步,到2020年,主要发展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服务业比重达4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万元。
第三篇:昆山考察报告
昆山考察报告
日期:2009-05-04
——广州增城市赴昆山学习考察团
应江苏省昆山市邀请,增城市委书记朱泽君赴昆山市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报告,并率党政代表团于4月11日至14日学习考察昆山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昆山市委书记张国华、市长管爱国等领导陪同考察和座谈。考察团先后深入昆山市民文化广场、城市森林公园、清华科技园、花桥国际商务城、千灯镇大唐生态园、锦溪古镇、水乡周庄和炎武社区等,全面考察了昆山市推动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现代服务业发展、文化建设、旅游开发、现代农业和社区及新农村建设情况。
一、昆山市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昆山市是全国百强县(市)之首,近年来,该市坚持“综合管理学新加坡,产业升级学韩国,自主创新学台湾”,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新格局,走出了一条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昆山之路”。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1500.3亿元,增长20.2% ;财政总收入272.6亿元,增长3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5.7亿元,增长33.7%。走进昆山,满眼黄灿灿的油菜花,到处绿树成荫,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和艺术化的享受;宽敞的道路十分注重绿化美化,沿路一片片田园风光,给人处处是公园的感觉。考察期间,我们深切感受到昆山市发展人本化、规划国际化、建设艺术化、管理精细化和城乡一体化。
(一)规划国际化,城乡建设大手笔
昆山市围绕“完善城市功能、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增加城市亮点、优化城市管理”,聘请新加坡资深专家为城市规划总顾问,无论是城市总体规划和工业园区,还是社区和现代农业基地的规划,设计单位都是国内外一流的。建设注重总体连片开发,先有概念规划,然后分步推进,从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小城市和特色镇、农村新型社区、自然村落五个层面统筹展开城乡建设。如昆山城市生态森林公园占地面积3150亩,投入15亿元,本着“以人为本,先创环境,后建城市”的原则,通过拆迁改造,在城市中为市民营造娱乐休闲的天然氧吧。花桥国际商务城是美国麦肯锡公司进行总体设计,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在全部拆掉旧镇区的基础上,高起点建设一座国际大都市卫星商务城,依托上海的区位优势,江苏的政策优势,昆山的成本优势,重点发展服务外包、总部经济、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目标是建设具有1000万平方米商务面积、1000亿元产能、30万的商务人口,已引进现代服务业项目80多个,总投资300多亿元。千灯镇大唐生态园是昆山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特色产业基地,占地面积5000余亩,依托农民土地流转入股、实现规模化经营,采用股份制、公司化运行。生态园里古色古香的苏南建筑、小桥流水,游人如织,都市农业和休闲旅游融合发展。
(二)招商引资制度化,产业升级抓得好
昆山的发展经历了农转工、内转外、散转聚、低转高四次大跨越,他们以园区经济为依托,强化招商引资,形成开放型经济与民营经济竞相发展、融合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叠加发展,产业升级、企业生根、产品创牌整体推进,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化发展四大发展格局。昆山招商引资制度化,每年上半年“走出去”,下半年“请进来”,书记、市长每个月轮流组织招商团,到港澳台和欧美及东南亚进行投资推介。该市十分注重营造良好的亲商安商富商环境,建立招商信息员网络,前来投资的客商因昆山良好的投资环境,也都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义务宣传员和招商信息员。昆山的市长介绍,每天手机上都有很多招商信息,其中很大部分是在昆山投资的客商提供的。花桥国际商务城每月要引进5至6个优质项目才算完成任务。目前世界500强企业有54家落户昆山,累计吸引外资250多亿美元。
昆山坚持制造业立市、服务业强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先进制造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昆山制造”向“昆山创造”转变;一手抓现代服务业,特别是服务外包;全力打造十个科技创新载体、十个服务业集聚区、十个特色产业基地和十条主导产业链。昆山清华科技园就是昆山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载体之一,这家是清华大学在县级市唯一的科技园,占地51公顷,依托清华大学的技术研发优势,致力于为创业企业孵化、高新技术研发、创新人才培育以及科技成果转化 1
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已入园20余家高科技企业,产值15亿多元。昆山十分注重通过人才的培育和科技的投入来支撑产业转型,2008年设立1亿元优秀人才专项资金,全市人才总量达24.6万人,其中大专以上15万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1.9%,科技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3.41%。优秀的人才团队,高质量好、高档次的产业为昆山带来了高速发展,2008年工业总产值达5000.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高达95.6%,高新技术占35.7%,近三年工业产值每年以1000亿元的速度增长。
(三)城乡一体化,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昆山确立城乡统筹和片区发展的新理念,以城市化引领新农村建设,着力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资源配置、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生态建设、社会管理等八个方面的一体化发展,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城市生活要素向农村辐射,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早在2003年,昆山就开始推行农民集中居住,在城镇规划区,农村“只出不进”,农民不再有宅基地,而是逐步搬进新型农民社区。全市规划了73个大型农民社区,社区里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一应俱全,生活休闲设施完备,治安管理井然有序,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完全被新的城镇生活方式所取代。千灯镇炎武社区占地6平方公里,安置拆迁居民
2.5万人,占千灯镇农村人口的62.5%。社区建有6条商业街和7300多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学习、生活、娱乐各项功能齐全,农民的生活质量大大提升。同时,把富民优先作为发展的第一导向,不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努力提高中等收入户比重;不以统计数字代替直观感受,努力提高市民对全面小康的公认度。大力实施“三有工程”,人人有技能、个个有工作、家家有物业;“五道保障”,农村低保、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拆迁补偿、征地补偿,市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四)干部队伍素质高,镇级主体作用发挥得好
考察期间,昆山干部强烈的发展意识和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无论是市领导、镇和部门的负责人,还是普通干部,对全市的发展战略、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都了如指掌,谈起来如数家珍。在干部队伍中大力弘扬“敢于突破、敢于争取、敢于负责”的“三敢”精神,凝心聚力谋发展,推进工作力度大,落实工作行动快、效率高、成效好。镇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每个镇都有很好的发展理念、创新的思路和务实的举措。如千灯镇的王银兴书记介绍讲,他们主要是做好“三老”文章,为了老百姓、服务好老外、利用好老祖宗,旨在让群众真正得实惠,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旅游业。他在该镇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斗志,将财政收入只有500多万的小镇发展到现在的12亿元。周庄发展旅游不断与时俱进,十分注重融入文化元素,千方百计把客引来,把客留下,投资1000多万编排大型实景剧《四季周庄》,既宣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又留住了观光的游客,实现了多赢。去年该镇游客达30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15亿元。
(五)机制体制健全,推进工作落实的制度基础好
昆山为什么发展的速度快,落实的力度大,制约瓶颈和障碍少,重要原因之一是机制体制健全,有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他们将城市开发、产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致富放在一起通盘考虑,并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一揽子系统地解决问题。城市开发需要土地,农民交出土地需要利益保障。昆山推行农民集中居住,制定符合当地实际、农民接受的征地补偿、拆迁标准和宅基地置换政策。如拆迁,农民可选择现房或货币安置,1间自建住房可以换3套公寓房,农民1套自住、1套租赁、1套出售,兼顾了当前和长远利益。通过大拆大建,减少大量的宅基地,储备了100多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为经济发展腾出了广阔空间,同时也全面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可谓一举两得。以人为本的系列举措让广大群众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要求拆迁安置逐步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因而工作中阻力少,推进的速度快、成效好。在昆山市级领导联系镇的制度中,市领导的责、权相当明确,市里大的事情一起研究决定后,推进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不管涉及到什么部门,由哪个领导分管,统一由市挂镇的领导决定,减少牵扯和周折,工作效率高。
二、以昆山为标杆,推动增城科学发展再上新台阶
通过这次赴昆山学习考察,我们进一步看清了增城的差距和不足,也看到发展的广阔前景,既感受到了压力,更增添了动力。增城与昆山有许多相似之处:一是区位优势好。昆山依托大上海,背靠苏州
市;增城地处珠江东岸发达的产业带上,居珠三角心脏位置,依托大广州,紧邻东莞市,毗邻深圳和港澳。二是交通便捷。昆山有沪宁等高速公路和铁路,周边有三个机场;增城有广深等高速公路、铁路,广惠高速公路,一小时可达周边五大机场,周边有多个港口。三是发展理念相同。昆山在经济强市的过程中,注重软实力的提高、注重规划的全覆盖、注重经济转型、注重自主创新、注重招商引资,探索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先进理念、管理方式和成功做法;增城以规划建设三大主体功能区为抓手,以实施公园化战略为载体,以富民惠民工程为重点,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积极探索“以人为本、政府主导、统筹城乡”的科学发展模式。因此,我市要认真落实好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和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及省、广州市领导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的指示批示精神,借鉴昆山经验,结合增城实际,不断创新发展思路,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广州市委、市政府系列战略部署,落实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三促进一保持”,保健康增长,促科学发展,真正走出一条以人为本、统筹城乡、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
(一)借力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按主体功能区定位,大力推动“两城两区”建设
学习昆山片区开发的经验,超前策划,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推进区域连片开发。一是推进“两城”(新塘广州东部国际商务城;增城市区国际旅游度假城)。南部新塘镇紧邻广州开发区和东莞等工业发达地区,是传统的商贸重镇,进一步发挥优势、转化劣势、借助强势,借鉴花桥国际商务城的经验,高起点策划广州东部国际商务城。以新新公路为主轴,依托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增城工业园区,整合凤凰城、翡翠绿洲、装备交易中心周边地区,规划25平方公里,与周边地区错位发展,集中发展区域总部经济、服务外包、金融、物流,打造国际化的现代服务业广州东部中心。增城市区青山环抱,增江绿水绕城,环境十分优美,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完善,依托北部1000平方公里乡村生态大公园,借鉴深圳“东部华侨城”和苏州金鸡湖的理念,大做增江“一河两岸”山水休闲文章,高起点规划30平方公里,融入文化与旅游元素,建设集旅游度假、星级酒店、文化创意和高端地产于一体的国际旅游度假城,吸引广州、东莞等珠三角高端消费群体到增城置业安居和度假休闲。二是创建“两区”(增城工业园区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城北部生态旅游示范区)。昆山有2个国家级的园区和3个省级工业园,发展的载体强大。增城南部借鉴昆山发展园区经济的经验,做大做强广东增城工业园区,创造条件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筑巢引凤”和“腾笼换鸟”并举,大力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发展高端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三促进一保持”装上马力更加强劲的“发动机”和经济“引擎”。北部镇街约1000平方公里,牢固树立“保护也是发展”的理念,建设南国生态旅游示范区。以白水寨为龙头,以湖心岛、鹤之州、小楼人家等景区景点为重点,抓好“一江”(增江画廊)、“两道”(增派、增正旅游大道和80公里自行车健身道)、“三游”(南部工业游、中部文化游、北部生态游)。保护、利用和建设良好的自然生态和田园风光,借助珠三角休闲度假大市场,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星级景区和农家旅馆,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会议休闲和健康运动产业,重点培育高中档旅游消费,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二)全方位招商引资,大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着力构建现代特色产业体系
招商引资是近年来增城走出困境,步入科学发展轨道的法宝。今天站在新的起点上,更要借力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围绕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拿出昆山招商引资的力度和劲头,形成制度化的招商举措。一是策划大项目。根据产业发展规划,高起点策划、高水平规划、全方位推介、高标准推进。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每年组织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推介会,大力宣传增城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政府策划推进的大项目。二是建立招商信息源。完善招商信息资源库和信息网,认真解决好宣传不够、广交朋友不够、掌握招商信息不足的问题。全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环境,先让利再得利,用真心和诚信感动客商,用热情和服务留住投资者。三是改进招商方式。采取网上招商、中介招商、以商引商,依托广州开发区招商等多种方式,重大项目市、镇(街)党政主要领导主动出击、亲自抓、亲自跑,千方百计利用已有的良好环境,尽快上一批科技含量高、用地规模小、创新能力强、劳动力素质高、经济效益好的生产力骨干项目。根据功能区定位和各镇街实际,进一步明确招商重点和任务,每季度进行通报,扎实招商引资,力争多上新项目,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三)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动城乡一体化
一是统筹推进城乡发展。按照三大主体功能区的布局,借鉴昆山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资源配置、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生态建设、社会管理八个方面一体化建设的经验,扎实做好我市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农村管理、土地流转、集中居住、社区建设和社会保障等有效做法,统筹城乡大规划、发展城乡大经济、构建城乡大交通、全面改善城乡大环境。二是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充分利用好产业与劳动力“双转移”、“三旧”改造、“退二进三”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等机遇,学习昆山土地整理经验,大力推进城中村连片改造、农村宅基地置换和盘活闲置土地,加大片区拆迁安置力度,为可持续发展腾出更大空间。三是下大力气切实加强农村规划建设和管理。按照农村不同地区的情况,划定禁止建私房、限制建私房和保留村庄等几类地区,真正解决好在“哪里建”和“怎么建”的问题。禁止私人建房地区为城镇发展控制区,推行农民集中居住;限制建房地区维持现状,只拆不建,逐步过渡到集中居住;具有历史价值的古村落和地处偏远的保留村庄进行整体规划,修旧如旧,创建广州最美乡村,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示范村。
(四)进一步完善科学发展的机制体制,全面提高行政效能
一是进一步打好科学发展的制度基础。加快研究和制定比较系统的具有实效性的政策措施。特别是产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和引进、科技投入和自主创新、投融资和土地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为科学发展营造好的政策制度环境。二是加快完善推进工作的实操性办法。根据增城的实际,修订征地拆迁补偿办法、青苗补偿办法,提高补偿标准,真正让民得利、让利于民。完善镇街财政管理体制,改进招投标办法,从制度上保证项目快上马、早见效。三是重心下移,发挥镇街的主体作用。积极推进乡镇综合改革,学习昆山市的做法,市级对镇街的管理主要做好三控:控科学规划、控人员进出、控建设用地,其它的权力尽量下放,同时强化对村级的管理,形成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百舸争流的竞争局面。
(五)狠抓干部的学习与培训,不断提高干部队伍执行力
一是以昆山为标杆,大规模培训干部。“磨刀不误砍柴工”,5、6月份作为增城大规模培训干部月,选派各镇(街)、工业园区主要负责人到昆山各镇挂任镇长助理,跟班学习2个月,并由挂职领导负责组织本镇、工业园区的中层干部和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到昆山学习,重点学习借鉴昆山招商引资、城市开发、统筹城乡、农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实操性和机制体制上的具体做法,做到“真学、真懂、真用”,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和推动力,促进增城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完善理论学习和干部培训制度。每月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和有实践经验的行家到增城作专题报告,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增强学习的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理论学习选修制度,干部根据工作需要,每年选学不少于8次,加强学习考核,使干部的学习经常化、制度化。三是进一步强化考核问责。坚决执行好《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增强考核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热情激情与活力,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善于谋划、科学规划、敢于负责,使个个想干事,人人争干事,大家都能干成事,上下齐心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努力建设富裕、安康、文明、和谐的新增城,争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示范点。
第四篇:昆山考察报告
昆山考察报告
2013年3月25日至29日,在省委党校学习期间,作为第3期乡镇党委书记进修班学员,到昆山市进行了学习考察,重点考察了昆山市城乡一体化建设。
一、昆山市基本情况
昆山市隶属于苏州市,市域面积93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73万人,辖3区8镇,分别是昆山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玉山镇),花桥开发区,巴城,周市,陆家,张浦,周庄,锦溪,千灯,淀山湖。
2012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20亿元,工业总产值852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108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注册内资25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51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630元。
昆山是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以全国不到万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国千分之一的GDP,3.4%的进出口总额,综合实力居全国百强县市首位,率先全面达到江苏省小康社会标准。
昆山着力提升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资源配置,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生态建设,社会管理等八个一体化发展水平,城市与乡村居民共同分享着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
1、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昆山把全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以片区规划替代城乡二元规划,实现了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
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的转变,全市形成了中心城区外加4个城市副中心,7个小城市和特色镇,80个新型社区,100个自然村落的合理格局。
2、产业布局一体化。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都市农业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先进制造业方面,形成以昆山开发区为龙头,在现代服务业方面,形成以花桥国际商务城等集聚区为重点,在现代都市农业方面,昆山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重点,加快海峡两岸农业试验区建设,重点形成了10万亩优质粮油、10万亩特种水产、10万亩特色果蔬、10万亩花卉苗木,昆山初步实现了农业经营由分散型向规模型转变,农业增长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和资本投入转变,农业功能由产品供给为主向生活生产生态诸多功能并重转变,农业的综合效益大为提高。
3、在城乡资源配置一体化方面,昆山建立了城乡权益置换平台,村集体净资产置换成富民合作社股权,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土地流转置换成土地股权;农村宅基地(包括住房)使用权置换城镇住房和商业用房收益权。通过这种“置换”,实现三个“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集中。促进三个“转型”:农村向社区转型、农民向居民转型、乡镇向城市转型。房屋拆迁拆一还一等面积集中安置,最好的地段给农民,最大的利益给农民,最好的社区给农民,天福村农民邓维新所动迁的住房是1984年建造的,总面积248平方米,现在动迁安置到镇天福苑小区,得到了三套住房。
他说:“现在不但危房变新房,还净增资产60万元以上。”他家年均资产性收入可增加1万元以上。离地农民的收入有四个方面组成:土地流转费每亩每年保底800元;动迁安置后得到的资产性收入户均1.2万元以上;来自村富民合作社的分红;农民离地后再就业增加的工资性收益。
4、在重大基础设施方面,目前,昆山形成了六纵六横二环五高的市域交通大框架,并实现了各行政村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公交,全省率先实现农村公路与城市道路全面接轨,全市每个乡镇都可以在15分钟之内上高速,乡村生活供水,生活排污,垃圾收集处理也实现了城乡统一一体,饮水实现“江(长江)湖(阳澄湖)并举,双源供水”,城乡饮水同质同网同价,一个笼头饮水,农村垃圾实行“村收集,镇集中(转运),市处理”,做到一个炉子焚烧。
5、在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以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为载体,完善行政管理,日常便民,文化体育,医疗保健,社会安全,党建活动“六大”服务功能,基本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全覆盖。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中心面积不低于800平方米,动迁小区不低于1000平方米,没有拆迁村不低于1500平方米。由此为依托,昆山向农村农民提供了丰富的公共服务产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出镇有人代办。
淀山湖晟泰农民新村,多功能会所面积有4400平方,内有宴会厅,舞台,咖啡厅等休闲娱乐设施,宴会厅可容纳50桌同时就餐,小区的村民每逢婚宴喜庆都可以无偿租用。
6、在就业社保方面,昆山全面实现城乡医保和养老保险并轨,全市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达99%以上,农民形象的说“自己生个儿子,不如政府给个本子”,2012年低保标准提高到每月590元,对1.1万多名低保对象和2696名低保边缘对象,分别发放低保补差资金1217万元和生活救助金285万元。今天昆山农村居民拥有低保,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征地补偿,拆迁补偿为主体的五道保障,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连续6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增幅超过城镇居民,去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1.76:1
7、昆山,还注重用同一标准衡量城乡环境,严格控制排污制污,综合布局,昆山完成了全域绿化体系,在此基础上,昆山又突出农村六清六建为重点的环境整治,突出抓好生态工业园建设,以河长负责制带动水环境综合保护,先后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城市,和中国环境人居奖等称号。
8、在城乡社会管理方面,在行政区域上,昆山进行了统筹整合,分别采取园区托管,区政合一,区政互补等模式,促进了资源整合和政策共享,同时,昆山还创新乡镇干部考核评价办法,强化经济发展,人民富裕,社会和谐等综合平衡考核内容。
二、几点体会
1、招商引资不放松,发展靠投入、投入靠项目、项目靠招商。从1984年开始,昆山县委,县政府在昆山老县城的东边划出一块4个平方公里的土地,决定自费开发建设“工业新区”,1991年,江苏省政府明确昆山开发区为省重点开发区,直到1992年,经国务院批
准昆山开发区列入国家级开发区。
现在,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投资昆山的项目63个。由于长驻昆山经商、工作的台湾人众多,故当地有“小台北”的外号。台商在昆山投资的公司已经超过2000家,大量台资的涌入也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据统计,利用外资总量创新高。2012年共批准外资项目388项,新增注册外资32.0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7.25亿美元,全年批准总投资超1亿美元项目18个,注册外资6.11亿美元。年末内资企业达3.52万家,个体户4.97万户,内资经济注册资金达846.41亿元。正是由于资金的大量注入,才使昆山得以突飞猛进地发展。
目前,优惠政策的竞争力,影响力已经大大下降,大家都优惠等于没优惠,越是大的企业,规范的企业关键是看一个地方的综合环境,因此我们要密切关注六个重大变化:宏观经济走势和政策调整,产业和行业发展,企业生产经营,重点投资和重大项目,投资经营环境,社情舆情,着力产业招商,服务招商。
2、重规划,实现八个一体化发展,破除产业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强化地方特色,避免不必要竞争,体现差别化发展。
在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中已经形成:西部大开发,环渤海湾经济圈,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部崛起,重点流域综合规划,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沿海经济初步形成“三大四小”发展格局,昆山目前也形成了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区,阳澄湖休闲旅游区,玉山生活服务业集聚区,高效都市农业区,吴淞江高新技术产业
集中区,花桥商务区,北部先进制造业集中区,水乡古镇旅游区。
颍上县也是按照“南有风景区、北有工业基地、东有工业园区、西有农业示范区、中有文明新城区”的总体规划,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打造五张名片,开展“五城同创”:管仲文化城、煤电能源城、平原旅游城、滨水园林城、文明宜居城。具有不同功能的区域,正是由于存在差异,才有可能在互补中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统一体,并在分别发挥出差异化优势基础上,各区域都更上一层楼,同时达到整体上的飞跃。
3、工作持续,一任接着一任干,“先规划,后建设,领导变,图不变,咬住青山不放松,一张图纸干到底”,坚决避免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不乱换“镜头”,不随意“翻烧饼”;这正如运动员在田径赛场上跑接力赛,只有每个队员都按照既定的路线,紧张有序一棒接一棒地跑下去,最后取得胜利。昆山的变化正用事实证明了历届党委,政府的共识和努力助推了30年的飞速发展。
4、“昆山之路”的成功经验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胡锦涛总书记到昆山视察后说:“都像昆山,小康社会就实现了。”作为各地的发展仍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结合本地实际,发挥比较优势,逐步推进,顺应百姓的需要,顺应工业化,城镇化的需要,更加注重体制机制的创新。昆山正在不断在为国家政策的制定提供样板和描绘蓝图。
第五篇:中国航天大事记
中国航天大事记
1960年:中国研制出首枚火箭,这标志着中国长征系列火箭的开端。
1970年: 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由一枚长征火箭送入太空,《东方红》乐曲传遍全世界,中国从此迈入了探索太空的时代,我国是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入轨道的国家。
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代号为“921工程”。1999年:11月20日,首艘神舟飞船(神舟一号飞船)由一枚长征二号F火箭送入太空,在绕地球飞行14圈后返回地面。
2002年:神舟三号飞船于3月25日发射。4月1日,在绕地球飞行108圈之后,这艘飞船返回地面。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被送入轨道,并在次年的1月5日返回地面。
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名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他在太空度过了21个小时,绕地球飞行1 4圈后返回地面。
2005年: 10月12日上午9:00,神舟六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中国航天员被送入太空,五天后安全返回。
2007年:中国发射该国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该探测器围绕月球飞行,为月球表面拍摄高分辨率照片。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船由长征2号F火箭发射升空。2008年9月27日16点30分,景海鹏留守返回舱,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翟志刚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宇航员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航天员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行走的国家。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号飞船成功着陆于内蒙古。
2010年:10月1日,中国发射第二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二号。2011年:9月29日,中国发射天宫一号飞行器,这是朝着在2020年左右建成空间站迈出的第一步。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神舟八号飞船顺利发射升空。升空后2天,“神八”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12天后,神舟八号飞船脱离天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接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2011年11月16日18时30分,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分离,返回舱于11月17日19时许返回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