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教代会暨第九届工代会

时间:2019-05-15 04:47: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五届教代会暨第九届工代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五届教代会暨第九届工代会》。

第一篇:第五届教代会暨第九届工代会

第五届教代会暨第九届工代会 三次会议资料之四

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建设有特色高水平“211工程”大学

——在第五届教职工暨第九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三次会议上的报告

(2013年5月29日)

郑有良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过去两年工作回顾

2011年4月第五届教职工暨第九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二次会议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秉持人才培养是立校之本、科学研究是强校之路、社会服务是兴校之策、文化传承创新是荣校之魂的办学理念,抢抓机遇,改革创新,团结奋斗,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明显成绩。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为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授牌,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陈小娅,副省长黄彦蓉、曲木史哈先后来校考察,对学校各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过去的两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以学科建设为纲,核心实力明显增强

牢牢抓住“211工程”这个“牛鼻子”,大力促进学科建设 上水平、见成效、出成果。西南区作物科学与技术、西南区动物生产科学与技术、西南区动物疫病监测与防制、长江上游林业生态与环境工程、四川农业经济与农村社会发展,以及创新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公共服务体系等“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一致通过包括7名院士在内的专家组验收,且均被评价为优秀,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最后验收结论为总体情况较好。

充分发挥“211工程”建设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两年共投入7000余万元(4年共计1.28亿元)实施双支计划和科研平台建设计划,学科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式发展。新增生物学、农林经济管理、草学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生物学、林学、园艺学、农林经济管理、生态学、风景园林学、草学等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以及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在2012年全国高校一级学科评估中,6个参评学科有3个、2个和1个分别位居全国第四、第五和第七。两年来获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7个,建设资金合计2700万元。

(二)以立德树人为本,教育质量稳步上行

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持续实施本科教学质量推进计划,扎实抓好本科教学工程申报与建设。召开了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出台了本科教学工作管理文件,确立了学术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分类培养模式。到2012年12月,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达32593人,比两年前增加1586人。新增本科专业10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5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 项,以及教育部和农业部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4个,入选国家级教材17种,在挑战杯和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国家国际奖励11项。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2012年学校被教育部表彰为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

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召开了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到新水平。到2012年12月,在校研究生达3522人,其中博士486人、科学硕士2430人、专业硕士606人。荣廷昭院士指导的卢艳丽博士的学位论文获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另有1篇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124人获国家公派研究生出国留学项目资助。加强研究生导师的选拔管理,研究生导师队伍进一步壮大,目前有博士生导师171人、硕士生导师591人。

远程与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到2012年12月,成教、网教和自考在籍生达5.05万余人,比两年前增长88.2%,新增校外学习中心18个。非学历继续教育进一步拓展,新建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和推广中心1个。

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入选国家留学基金委和教育部第二批高水平大学建设签约高校,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12所海外大学新签合作协议,支持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海外培训和学生参与境外实习,中美草坪项目累计毕业116名学生并获得中外双学位,新增国际合作项目45项。

(三)以创新驱动为重,科技工作高位有进

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不断提高科技支撑引领能力。召开了科技工作会议,修订了学科建设双支计划,拟出 台科技工作管理办法。抓住“2011计划”这一重要契机,深化和拓展校际、校所、校企合作研究,共建培育了“川猪”、“川粮”等协同创新中心。科研项目和经费跃上新台阶,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67项,其中新增458项;科研经费累计达2.94亿元,其中国家级项目经费1.95亿元。科研成果产出实现新突破,主持或合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9项,四川省哲社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新增国家级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6个、新品种审定9个、授权专利170项以及SCI、EI、ISTP和SSCI收录论文1101篇。科研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动物抗病营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正式运行,新增农业部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3个,获准建设水稻和玉米遗传育种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共建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研究基地和国家茶检中心川农大研发中心,崇州现代农业研发基地一期建设基本完成。

推进农科教、产学研和育繁推三个结合,积极探索以大学为依托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2012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批准成立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10所高校之一,此后雅安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率先启动,目前试点建设已初具规模和效益,被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称为“四川农大的雅安模式”。两年来,入选农业部和四川省农业主导品种27个、主推技术20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6项,遴选校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7项;先后与11个县市区、19家企业新(续)建合作关系,新建农业科技专家大院4个、博士工作站10个,选派科技特派员190余名,在20多个省(市、区)推广科技成果200多项(次);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150多亿元。

(四)以队伍建设为基,师资水平不断提高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坚持培养、稳定、引进和使用四位一体,着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2012年学校成为四川省人才优先发展试验区首批10个试点单位之一。两年来,继续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博士招聘计划,采取措施重点吸引具有1年以上留学经历人才,先后引进高端人才2人、拔尖人才2人、优秀人才15人、学术骨干6人,公开招聘录用博士102人。两年共投入4700万元实施“211工程”双支计划和国家杰青后备人选培养计划,一批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脱颖而出。荣廷昭院士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李仕贵教授获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准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创新团队2个,新增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8人,省百人计划人选4人。加大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力度,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提升学位、进修深造、产学交流和合作研究,落实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和助教制度。贯彻落实《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师德考评制度。

(五)以制度改革为主,治理结构更加完善

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抓好大学章程研制工作,把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 的要求落到实处,特别是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和学术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更加彰显。按照教育部《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持之以恒推进依法治校,全面深入实施校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切实保障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与监督权。2011年学校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

积极稳妥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精简、统一和效能的原则,调整组建了宣传统战部、研究生院、国资基建处、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和档案馆。召开了人事工作会议,修订完善了职称评审、岗位聘任、业绩评分、津贴奖励等文件,构建了共同享有人生出彩机会的人事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和导向作用,继续实施教职工奖励办法,两年共奖励1280人次,奖金达1440万元。

(六)以服务保障为要,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本办学条件。成都校区一期工程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建设全面铺开,动科楼、林学楼和学生公寓已完成主体封顶,新的教职工公寓进展顺利。雅安校本部高层次人才公寓交付使用,“4.20”抗震救灾取得阶段性胜利。都江堰校区“5.12”灾后重建全面完成,土地置换工作顺利完成。

继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三校区网络一体化管理、一卡通系统、闭路电视联网、无线网络覆盖、视频会议系统、远程高清综合视讯系统等基本建成。图书文献资源进一步丰富,两年新增纸本图书16.5万册、电子图书27.4 万册、期刊3万余种、学位论文28万篇。召开了档案管理工作会议,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七)以文化建设为魂,校园文化更具特色

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抓住建党90周年、创先争优和党的十八大等重要时间节点,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以知名校长为导引、优秀专家为榜样、杰出校友为标杆,大力培育以“川农大精神”为内核的大学精神。深入开展名师讲坛、科技文化艺术节、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着力营造求真向善尚美的浓厚氛围。加强展览馆、电视园地、艺术社团等阵地建设,积极构筑立体化交互式主题教育平台。学校获省高校优秀校园文化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八)以民生改善为先,生活质量持续向好

遵循民生优先和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努力解决好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2011年1月大幅提高岗位津贴和生活补贴标准,2012年1月、2013年1月先后增加岗位津贴和生活补贴基数,2012年9月课时津贴和坐班津贴上调20%,2013年1月为在编在岗和合同制聘用人员增发春节慰问费,通过一系列综合配套措施,教职工待遇实现了可持续包容性增长。在为教职工考虑“票子”的同时,还尽力解决好“房子”,为校内无房和退出产权房的教职工分配公租房475套,为教职工办理以小换大产权房54套,为合同制聘用人员分配公租房56套。

继续实施寒梅飘香工程,重点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 帮扶。同时以奖、助、贷、勤、补、减等形式资助学生5.88万余人次,资助金额7801万元。2011年起每年投入1800余万元奖助研究生,研究生生活保障水平明显改善。大力实施阳光心理工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更加健全。

总结回顾过去的两年,我们在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和谐校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长足进步。这些成绩是广大教职工发扬“川农大精神”,开拓进取,团结奋斗,共同努力取得的。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广大教职工表示诚挚的谢意和由衷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改革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一是学科整体实力有待提升。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尚处空白,优势特色学科领域偏窄,学科间发展不够协调和均衡,近农非农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建设亟待加快。二是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分类培养模式需深入推进,专业和课程建设不够平衡,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制度改革有待深化,教学质量监控还需进一步落实,毕业生整体就业质量还不够高。三是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有待增强。标志性创新成果偏少,国家重大研究课题数量不多,国家重点培育实验室创建尚需加快,协同创新中心培育有待深化,成果推广转化效益需再提升。四是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有待加大。教师队伍的总量仍显不足,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有待提升,院士、长江学者、教学名师、千人计划人选、国家杰青等领军人物和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紧缺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五是现代大学制度有待完善。大学章程的制定和核准需抓紧,多校区管理体制机制 尚需理顺,学术委员会还应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文件“废改立”工作还需加强。六是民生改善有待加力。绩效工资改革还有一些难点需要突破,一些困难教职工的住房条件有待改善,特别是成都校区教职工住房供需矛盾突出。

以上这些问题,一些是长期积累下来的老问题,一些是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我们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快解决这些问题,决不辜负广大师生的期望,努力办好有特色高水平“211工程”大学!

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

今后一个时期是贯彻落实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关键期,是全面推动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机遇期。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改革创新,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加快建设有特色高水平“211工程”大学。

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学科建设这个战略举措,进一步提升学科专业水平扎实开展“211工程”续建项目论证,做好四期建设项目的申报立项,力争立项项目领域更广、数量更多、质量更高。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实施好新一轮学科建设双支计划,推动学科上台阶、队伍上质量和研究上水平。按照扶需、扶特、扶强的原则,采取措施建设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重点学科,突出抓好新一轮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学科授权点的遴选申报,加大 已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的建设力度。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本科专业目录和设置管理规定,做好学科专业长远规划与动态调整,既支持优势明显和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形成品牌,又不断加强近农非农和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建设。抓好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加强对已入围项目的跟踪指导和监督。

(二)围绕人才培养这个根本使命,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切实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改革全过程、体现在管理服务工作各方面,支持和帮助每位学生努力实现自己的成才梦。进一步稳定招生规模,不断优化生源结构,做好本科生自主选拔录取工作。下功夫抓好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申报与建设,积极争取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深入实施本科教学质量推进计划,落实好人才分类培养方案,推进双分式课程体系建设,强化课程训练和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方法手段,改善教学基本条件。加强教改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力争更多项目纳入省级教改项目,积极做好国家级教学成果申报工作。搞好教学工作督导督查,健全质量监控保障机制,编制发布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实施创新训练和实践育人项目,深入推进创新性实验、科研兴趣培养、专业技能提升和文化艺术教育等四大计划。抓好就业工作“三个百万工程”,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推动更高质量就业。深化德育立体化工程,实施学风建设行动计划和全员辅导员建设计划,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抓住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契机,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着力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加大研究生招生宣传力度,提高生源质量。深化研究生分类培养机制改革,探索多形式的培养模式,推进各类型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加强质量保障和监督体系建设,强化科研训练,提升创新能力,培育优秀论文。进一步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强化导师责任意识和育人作用,实施导师聘任考核和动态管理,推行以科研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

统筹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大力发展网络教育、成人教育和自学考试,稳步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全国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西部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和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进一步拓展非学历继续教育与培训。支持开展多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吸引更多专家学者来校从事教学和科研,抓好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进一步加强合作办学项目管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吸引更多留学生。

(三)围绕科学研究这个重要任务,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原则,重点围绕粮食安全、种业发展、主要农产品供给、生物安全、农林生态保护等优先领域和主攻方向,着力突破一批关键共性科技问题,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其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等独特作用。坚持学科、人才、科研三位一体,改革科研组织和资源配置模式,积极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合作,打破校区、院所、学科界 限,多形式建立校内协同和外部协同机制,加快“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和申报。积极组织承担更多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力争实现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持续增长。建立与立项相衔接的成果培育机制,抓好科研项目的总结、验收和成果鉴定,挖掘具有重大实用价值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志性成果。扎实开展国家重点培育实验室创建,加强部省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哲社基地建设,构建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知识和技术创新平台。探索柔性加入、项目合作等灵活多样的组建方式,加快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创新团队。深化科研评价制度改革,树立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导向,真正做到论文看水平、成果看质量。实施《科技工作管理办法》,强化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和科研行为监管,把科研工作的责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四)围绕社会服务这个重要职责,进一步加快成果推广转化 树立以服务求支持、在贡献中发展的意识,建立发现、筛选、撮合、转化服务体系,努力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库、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和区域经济建设的智囊团。深化育繁推结合和农科教融合,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巩固、提升和拓展校地校企合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作用和导向功能,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机制,支持和鼓励教师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积极争取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和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工程项目,结合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及“4.20”灾后重建的迫切需要,重点抓好主导新品种和新产品以及主推新技术 的示范、推广与应用。进一步提高哲学社会科学服务发展的能力,鼓励将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咨询建议。主动参与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深化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科技园区、博士科研工作站、农业科技110等的联建共建,依托现代农业技术和农民创业培训基地开展农技培训,鼓励多形式开展送科技下乡服务。按照“一院四体系两基地两创新”的思路,以雅安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为示范,以崇州现代农业研发基地建设为重点,更大力度地推进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

(五)围绕师资队伍这个基本依托,进一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用好现有人才、稳定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造就高端人才,倾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继续实施海归人才和博士招聘计划,重点引进一批具有1年以上留学经历的杰出人才、高端人才、拔尖人才、优秀人才和学术骨干。深入实施学科建设双支计划,健全人才发现、评价、培养和资助体系,着力培养造就一批创新型学术带头人和学科骨干,力争有更多人选跻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千人计划、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和百人计划等人才项目。把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鼓励申报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项目,完善进修深造、产学交流、合作研究等资助办法,落实助教、集体备课、讲课竞赛、参与教研团队等制度。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要抓手,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真正把师德表现作为考核、聘用、评优和晋升的首要内容和重要依据。

(六)围绕改革创新这个现实需要,进一步深化管理机制改革 牢固确立“改革是最大红利、创新是最大动力”的观念,按照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加快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构建以章程为核心的依法治理机制。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完善党政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凡属重大问题都要做到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发挥学术委员会的重要作用。健全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推进校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尊重教职工办学治校的主体地位,支持教代会和工代会依法履行职能。加强统一战线和群团工作,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改革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进一步完善校区布局结构调整,健全多校区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厘清校区、院所、系室层级关系。按照中办《关于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依据编制管理办法分类设岗,实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全面实施职称评审、岗位聘任、业绩评分、津贴奖励等系列文件,切实发挥政策在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和激励保障中的杠杆作用。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提高资产配置水平和使用效益。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健全财务监督制度,依法公开和披露财务信息。

(七)围绕条件建设这个基础保障,进一步改善设施服务条件 树立“抓重建就是抓发展”的观念,科学制定“4.20”灾后重建规划,努力建设好震后美丽雅安校区。稳步推进成都校 区二期建设,确保按期完成林学楼、动科楼、学生公寓和教职工公寓等工程。完善土地置换后都江堰校区建设规划,积极推进有关工程项目实施。进一步加强图书档案文献资源建设,推进图书档案管理数字化和网络化,实现三校区服务工作一体化和自动化。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网络终端设施普及,实施“i川农”移动互联工程,建设共享数据库及交换平台。打造开放灵活的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的远程学历教育。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自主学习。

(八)围绕改善民生这个基本取向,进一步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始终把民生改善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多谋师生之利,多解师生之忧,做到对师生倾情关心、倾心爱护、倾力帮助。一以贯之地改善教职工待遇,坚定不移地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持之以恒地提高教职工收入水平。抓好“4.20” 受损教职工住房的安全鉴定和维修加固,把住房调整后续工作做实做细。更加关心广大教职工的身心健康,依法落实老同志“两个待遇”。完善学生奖励和资助政策体系,继续实施寒梅飘香工程。加强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全面推进阳光心理工程。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和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师生法纪和安全教育,扎实推进校园环境综合治理,努力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合、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九)围绕改进作风这个内在要求,进一步密切联系师生员工 原原本本落实上级关于改进工作作风有关精神,不折不扣 执行学校《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师生的规定》,务求在改进调查研究、联系帮助基层、热情服务师生、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因公外出、改进新闻报道、简化接待工作、厉行勤俭节约等方面取得实效。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为抓手,以“四好班子”创建活动为载体,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和惩治四位一体的惩防体系。按照学习型、创新型和服务型的目标要求,推进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结合大学文化建设和节约型校园创建,引导广大干部主动改作风、习惯转作风,努力营造勤俭办学、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各位代表,同志们,在新的起点上,把改革发展各项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需要广大教职工在思想上同心同德、在目标上同心同向、在行动上同心同行。让我们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始终坚持学生为本、学术为天,始终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继承和发扬“川农大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为早日实现建成有特色高水平“211工程”大学的梦想而共同努力奋斗!

第二篇:南京大学第五届教代会暨第十六届工代会代表汇总表

南京大学第五届教代会暨第十六届工代会代表名单

(2010年12月)

1、文学院代表团(8人)

团长:姚 松 副团长:程章灿

代表:丁 帆 董 晓 吕效平任利剑 武秀成 袁 路(女)

2、历史学系代表团(7人)

团长:孙江林 副团长:于文杰

代表:洪邮生 胡阿祥 刘相平

刘兴林 任玲玲(女)

3、哲学系代表团(5人)

团长:张建军 副团长:肖 玲(女)

代表:王 恒

吴雨芳(女)张异宾

4、新闻传播学院代表团(3人)

团长:汪 萍(女)副团长:夏文蓉(女)

代表:方延明

5、法学院代表团(5人)

团长:周义安 副团长:李友根

代表:石红梅(女)肖泽晟 杨春福

6、商学院代表团(15人)

团长:张二震 副团长:史有春

代表:陈丽花(女)耿修林 洪银兴 黄繁华 蒋春燕(女)刘 东(女)魏守华 夏海勇 谢长生 徐志坚 于 润 于笑丰 赵曙明

7、外国语学院代表团(15人)

团长:王玉珏(女)副团长:汪平朱 适

代表:崔建华(女)邵崇忠 孙爱娣(女)王 静(女)王加兴

王守仁 王文宇(女)魏桂红(女)魏向清(女)张巧玲(女)

张新木 朱 刚

8、政府管理学院代表团(6人)

团长:闾小波 副团长:范克新

代表:金学明 李洪波 徐 芃(女)朱 伟(女)

9、信息管理系代表团(3人)

团长:江 莹 副团长:李明霞(女)

代表:颜祥林

10、社会学院代表团(3人)

团长:方文晖 副团长:翟 进

代表:风笑天

11、数学系代表团(7人)

团长:秦厚荣 副团长:黄卫华

代表:程崇庆

丁南庆 尹会成 尤建功 朱晓胜

12、物理学院代表团(26人)

团长:臧文成 副团长:朱健民

代表:陈伟中 程建春 丁剑平鞠 艳(女)鞠国兴

李 辉(女)

刘金生 孟祥康 彭茹雯(女)秦亦强

任中洲 桑 海 沈 瑞 沈 勇 屠 娟(女)王 炜

吴 迪 吴小山 邢定钰 徐小农 于 涛 张予倩(女)

周 非 祝世宁

13、天文学系代表团(3人)

团长:周济林 副团长:万晓生

代表:吴 伟(女)

14、化学化工学院代表团(17人)

团长:贾叙东 副团长:邱金恒

代表:陈洪渊 丁维平郭子建 胡 征 纪 勇 李育佳(女)

闵铁军 潘 毅 沈俭一 夏兴华 燕 红(女)张剑荣

郑丽敏(女)朱成建 朱俊杰

1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代表团(11人)

团长:赵金熙 副团长:孙正兴

代表:姜恒远 陆桑璐(女)吕 建 宋方敏 王崇峻 吴海军

许 蕾(女)杨献春 张建兵

16、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代表团(11人)

团长:闵建洪 副团长:韩平

代表:李 丽(女)施 毅 司俊峰 王 惠 王少尉

吴培亨 许伟伟(女)袁 杰 张 荣

17、环境学院代表团(9人)

团长:孙冶东 副团长:钱 新

代表:冯建芳(女)高士祥 李 梅(女、满族)李正魁

潘丙才 张全兴 朱晓东

18、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代表团(12人)

团长:熊永根 副团长:于津海

代表:陈 骏 季峻峰 陆建军 施 斌 孙 涛 王汝成王淑君(女)吴吉春 张文兰(女)朱文斌

19、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代表团(13人)

团长:李满春 副团长:芮富宏(女)杨得志

(女)黄贤金 居为民 王杰臣 徐 柏(女)代表:高 抒 胡志燕 许叶华(女)张京祥 张立峰 周寅康

20、大气科学学院代表团(5人)

团长:王晓如(女)副团长:江 静(女)

代表:刘红年 谈哲敏 王 元

21、生命科学学院代表团(14人)

团长:卢 山 副团长:储平

代表:陈东琛(女)胡一桥(女)黄 成 孔令东 刘常宏

孙书存 田兴军 谢 民 杨荣武 张太平郑伟娟(女)

朱爱武(女)

22、医学院代表团(4人)

团长:韩晓冬(女)副团长:朱亚文

代表:陈 伟 王宏伟

23、工程管理学院代表团(4人)

团长:钱国兴 副团长:陈 强

代表:王 顺 周 晶(女)

24、软件学院代表团(3人)

团长:黄细良

代表:骆 斌 王浩然(女、满族)

25、金陵学院代表团(3人)

团长:冯维波

代表:金力健(女)王均义

26、机关代表团(23人)

团长:綦楠萍(女)副团长:周爱群(女)

代表:毕国平曹昌家 陈建群 郭随平刘 超 刘 源

刘晓丽(女)陆 林 桑志芹(女)汪幼澜(女)

王靖华(女)王耀南 王云骏 王志林 杨 忠 张峻峰

张巧林 张士朗 张兆干 朱庆葆 邹亚军

27、直属业务单位代表团(19人)

团长:齐苏蓬(女)副团长:王妙转(女)

代表:陈远焕 郭 欣(女)郭学尚 胡 豪 黄继东 罗 钧

任亚肃(女)王浩斌 王银喜 王志远 吴 强 徐 宁

杨善友 杨金荣 杨胜平(女)袁淑萍(女)朱 卫

28、直属教学科研单位代表团(14人)

团长:朱怡中 副团长:张 杰

代表:陈小鸣 陈晓燕(女)沈如玲(女)司林敏(女)

孙 亭 万开银 王石泉(女)吴 明 谢 白 许定庆

俞晓霞(女)赵 芳(女)

29、后勤代表团(31人)

团长:秦志祥 副团长:张冬建

代表:卞建波 陈士诚 丁智兰(女)费东红(女)洪双春

胡 滨 黄 力 兰家勇 刘 辉 陆建豪 芮 华(女)

单爱年(女)史丹辉 孙 鸣(女)王 健(女)王 乐

王骊萌(女)徐 路(女)徐联娟(女)薛海林 杨明生

杨晓明(女)尹建康 尹三洪 袁理德 张 莉(女)

张厚森 张庆峰 朱 梅(女)

30、科技产业代表团(3人)

团长:朱永明 副团长:印寿荣

代表:袁 玫(女)

第三篇: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三届教代会暨工代会

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三届教代会暨工代会

第三次会议代表团及代表名单

(按姓氏笔画为序)

第一代表团(33人)

团长:唐春玉 副团长:母文华 文学院7人:

于东新、王智杰、白显鹏、刘志彧、李艳丽、姚玉环、唐春玉 生命科学学院7人:

王思珍、母文华、白海花、李华、张国文、张继星、郭闯 马克思主义学院3人:

吴群、张一夫、张丽红

纪委、学校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7人:

王百涛、包满都拉、孙永革、李文阁、张智高、宝音、朝伦巴特尔 附属医院9人:

王秀娟、王洪军、布仁巴图、申玄

三、刘宝治、孙洪涛、张艳、岳延东、谢海棠

第二代表团(31人)

团长:段立新 副团长:包呼和 政法与历史学院7人:

卢少志、陈永胜、孟根宝力高、胡日查、娜仁图雅、贾宝维、唐孝辉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8人:

王玉忠、祁保霞、孙德成、张显华、段立新、高原、曹颖霞、梅花 大学体育教学部3人:

王福泉、包呼和、潘正坤 离退休办公室1人:

明志文 网络中心1人:

施德路

人事处、发展规划处、财务处、国资处、基建处11人: 王泰、王秀荣、白乌云图、刘云峰、孙孝文、李清富、李喜军、张宁、张凤君、金鑫、敖云良 第三代表团(32人)

团长:额尔敦朝鲁 副团长:张春生 传媒学院6人:

乌恩其、孙艳艳、肖剑平、青龙、赵作为、贾长友 数学学院7人:

白玉梅、包玉娥、孙燕、张春生、谷桂花、葛萨楚拉、戴永 蒙医药学院、蒙医药研发中心4人:

王秀兰、苏日雅、奥•乌力吉、额尔敦朝鲁 学生处、就业处、工会、团委8 人:

王兴斌、齐纳森、孙丽徽、吴海涛、李志红、周峰、赵虎、格根哈斯 附属医院7人:

巴图德力根、苏国友、阿拉坦图雅、青巴图、金文宝、龚金山、斯钦图 第四代表团(30人)

团长:张振全 副团长:吴白乙拉 外国语学院8人: 白政文、白莉莉、杜鹃、吴白乙拉、吴金莲、张巨、周丽艳、金晶爱 大学外语教学部6人:

安桂芹、苏龙噶、李德清、张振全、康春光、黄鹏飞 体育学院8人:

王风岐、王伟平、刘巴图、杨丽华、祝姗姗、贺新成、高大光、格日勒图 附属医院8人:

史连和、刘炜华、张天资、张雪梅、姜彩霞、胡玉荣、根玉、鲁占军

第五代表团(29人)

团长:齐绍彧 副团长:吴松林 经济管理学院7人:

王强、王福先、孔繁利、孙国权、齐绍彧、姚全胜、贾俊荣 农学院6人: 王云、张玉霞、张永亮、张淑艳、范富、郑根昌 教育科学学院6人:

刘畅、刘额尔敦吐、张立军、阿拉坦巴根、康建廷、斯琴高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4人:

包奇金宝、吴松林、张智丰、图雅 保卫处6人:

马青春、乌红光、田晓光、李志军、鲁显玉、嘎日迪 第六代表团(30人)

团长:韩巴根那 副团长:青山 蒙古学学院4人:

乌云达来、巴根那、青山、高红梅 护理学院2人:

韩巴根那、腾河 化学化工学院6人:

包玉敏、李久明、段莉梅、海平、韩春平、潘恩 分析测试中心2人:

姜海霞、席海山 图书馆8人:

包金花、齐日麦图、齐春英、吴麟、宝龙、崔晓光、斯琴毕力格、褚淑杰 附属医院8人:

乌云、刘萨仁、苏乙拉图、李英格、李淑芝、吴柒柱、张彬、韩立坤 第七代表团(30人)

团长:刘国宇 副团长:张二品 医学院10人:

白旭华、包桂兰、刘海英、汤文丽、陈凤玉、孟壮志、赵宏林、赵忠孝、强欣、霍万学

机械工程学院4人:

王利华、刘光宇、刘国宇、李理 音乐学院6人: 包清文、李秋菊、张二品、姜国平、赵伟晶、耿学刚 后勤服务总公司、园区建设办公室10人:

王玉、王洪雷、乌兰巴特尔、孙金红、张宝成、陈兴贵、钟淑茹、彭学军、程德柱、韩春玲 第八代表团(31人)

团长:满良 副团长:毛素琴 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2人:

刘艳、满良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6人:

王东、任保友、那仁满都拉、牧仁、赵翠兰、韩元春 美术学院7人:

王永波、长青、毛素琴、包金霞、包格日乐吐、张曙光、韩继贤 成人教育学院3人:

张春华、哈斯毕力格、董宇 学报编辑部3人:

巴•苏和、郑瑛、秋喜

教务处、研究生处、科技处、国际交流学院、教师发展中心10人:

于洪涛、乌兰、布仁巴雅尔、任军、任洪宝、许良、杨恒山、陈永春、图门吉日嘎勒、斯琴高娃

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三届教代会暨工代会

第三次会议列席代表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

部门领导代表:

马德慧、巴图、卢国荣、田宗会、白红梅、白树泉、白洪涛、白锁柱、包国祥、刘宗祥、孙林、李晓辉、连儒来、宋海涛、张国威、陈保国、宝音图、房秀全、郝青云、姜静清、都春霞、陶春、温泽、嘎拉桑、裴云涌、裴志利、谭福军

分工会主席代表: 马艳国、王刚、胡德 离退休人员代表:

马怀德、蒋极峰

民主党派及人大、政协代表:

乌力吉巴特尔、田明、安琦、齐广、李志刚 学生代表:

马东旭、莫日根、郭小敏

第四篇:学校教代会暨工代会开幕词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大家好!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新形势下,我们学校第二届第三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经过精心筹备,今天隆重开幕了!在此,我代表学校,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关心、支持和参与本次大会的各级领导、各位代表、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这次大会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学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积极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学校民主管理、规范管理,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集思广益,献计献策。本次大会,将听取审议《学校工作报告》、《学校工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教职工考勤暂行规定》、《教职工代表提案征集情况的报告》,以及按照大会主席团讨论通过的会议议程。

这次大会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是各代表听取讨论有关报告和草案,广泛征求修改意见;第二阶段主要是审议通过这些报告和草案,形成大会决议。

各位代表、同志们,开好这次大会,落实大会提出的各项任务,对于进一步明确学校今后的发展目标,提高学校民主管理和科学决策水平,充分发挥教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和凝聚全体教职员工以主人翁精神投身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把我校建设成一流的学校,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希望全体与会代表以饱满的热情,认认真真地开好这次大会,共同完成大会预定的各项议程,把本会开成一个发扬民主,献计献策、凝聚力量、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团结奋进的大会,为全面提高我校办学层次、管理水平做出积极贡献。

代表们、同志们,开好这次大会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本次大会一定能顺利完成全部议程。

最后,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并祝各位领导、各位代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第五篇:江苏师范大学第一届教代会暨工代会

江苏师范大学第一届教代会暨工代会

代表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名单以姓氏笔划为序)

1.文学院:8人(其中女3人)

代表:王艳芳(女)方

匡艳丽(女)吕靖波

张淑美(女)

胡中山

黄德志 2.语言科学学院:3人

代表:余光武

杨亦鸣

侯家旭

3.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5人(其中女3人)

代表:尹成法

尹燕萍(女)刘

玲(女)岑

红(女)张文德 4.法政学院:7人(其中女2人)

代表:丁金楼

朱莉涛(女)

朱媛媛(女)

张明新

张峰振

陈延斌

菅从进

5.马克思主义学院:3人(其中女1人)代表:王为良

石海兵

颖(女)

6.外国语学院:16人(其中女6人)

代表:王莹章

朱荣华

刘广登

柳(女)

李长忠

霞(女)

张生珍(女)

张蓊荟

林晓雯(女)

赵永前

钱书华

熊红芝(女)

震 穆凤英(女)

7.教育科学学院:5人(其中女2人)代表:吴义昌

颖(女)

郝其宏

贾林祥

董海宁(女)

8.教师教育学院:4人

代表:王树良

庄启亚

周慰

蒋步仲 9.数学与统计学院:9人(其中女2人)

代表:吕中学

刘笑颖(女)

杜增吉

周汝光

周国成 郝水侠(女)

徐旭峰

谢颖超 10.物电学院:7人(其中女2人)

代表:王守成吕华平

李全彬

沈德元

卓士创

孟跃红(女)

赵玉苏(女)11.化学化工学院:7人(其中女1人)

代表:王香善

李广超

李秀玲(女)

汪家军

屠树江

盖宏伟

12.生命科学学院:7人(其中女1人)

代表:王行晖

李宗芸(女)

张田军

明庆磊

房兴堂

郑元林

潘沈元

13.城环学院:6人(其中女1人)

代表: 王

王进欣

仇方道

华桂宏

园(女)

沈正平

14.测绘学院:4人(其中女1人)

代表: 张庆利

张连蓬

施春华

雍新琴(女)15.体育学院:7人(其中女1人)

代表:毛兴海

李传义

周武

易祥标

房冬梅(女)

高小平

程培鹏

16.音乐学院:6人(其中女1人)

代表:王志军

冯遵永

施迎春(女)

17.美术学院:6人(其中女1人)

代表:史小冬(女)

杨友成 胡继民

黄军伟

18.传媒与影视学院:6人(其中女1人)

代表:刘永宁

吴元学

张才祥

徐放鸣

樊传果

媛(女)

19.商学院:9人(其中女2人)

代表:杨建政

杨晓丽(女)

李存芳

李锦生

范林榜

徐纯华

琦(女)

蒋国杰

蔡国春

20.中俄学院:3人(其中女2人)

代表:朱

星(女)汤永怿(女)2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5人(其中女1人)

代表:张

陈志荣

周全民

赵向军

珠(女)22.机电工程学院:5人(其中女1人)

代表:马

邢邦圣

刘福义

李顺才(女)

范希营 23.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6人(其中女1人)

代表:王

王柏华

甘良志

孙正洪

闫俊荣(女)

胡福年

24.继续教育学院:3人(其中女1人)

代表:孙万松

孙方雁(女)

潘锦忠 25.科文学院:6人(其中女1人)

代表:安仲森

杨在华(女)

何保全

26.贾汪校区管委会:3人

代表:仲兆华

顾振中 27.直属业务单位:14人(其中女1人)

代表;马

王作峰

孙红旗

余明祥

沙先一

宋子强

周涛

周晓云(女)

赵长胜

徐元善

高正荣

蒋继宏

28.机关:33人(其中女3人)

代表:马志友

王作权

王保义

吕建刚

越(女)

刘云龙

刘礼明

孙宝宏(女)

沐来龙

张玉勤

张立荣

张亚军

张吉东(女)

苗正科

孟昭学

胡仁东

聂恒柱

顾明亮

钱向农

黄巧华

崔成前

康建荣

焦正平

鲁斌宏

潘永亮

魏伯海

29.图书馆:9人(其中女2人)

代表:王

韦荣道

边佳平

农子武

郦金花(女)

高中华

曹志梅(女)30.后勤集团:17人(其中女3人)

代表:于海勇

王同华

冯立磊

田同军

朱悦龙

杨克合李晓武

洁(女)

张春溪

张益成 陈国联

顾继春

徐兴钰(女)

梁茂富 曾建伟(女)

31.汉园宾馆:5人(其中女2人)

代表:王

雪(女)

张玉钊

张根生

营(女)梁建平

下载第五届教代会暨第九届工代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五届教代会暨第九届工代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福建农林大学第三届第一次教代会暨工代会

    福建农林大学第三届第二次教代会暨工代会材料之 福建农林大学第三届第二次教代会 代表团组成及代表名单 (代表按姓氏笔画排列) 【代表254人】 一、作物学院代表团 (代表7人)......

    高田中心小学第三届教代会暨第四次工代会闭幕词

    高田中心小学第三 届教代会暨第 四次工代会闭幕词周琦(2011年11月27日)各位代表、同志们:高田中心小学第五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九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在各位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已......

    职代会暨工代会闭幕词

    各位代表、同志们: 分公司*****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经过全体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和大会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现在就要闭幕了。在此,我代表分公司党总支向大会......

    公共管理学院第三届教代会暨工代会第三次会议文件[模版]

    公共管理学院第三届教代会暨工代会第三次会议文件 构建和谐之家,共谋科学发展 (公共管理学院2012年工会工作报告) 工会主席 李 岚 (2013年1月10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大......

    我校九届一次教代会暨工代会隆重开幕[优秀范文五篇]

    我校九届一次教代会暨工代会隆重开幕在全校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种全会和省委十三届七次2、八次全会精神之际,我校迎来了第九届第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

    公共管理学院第三届教代会暨工代会第二次会议文件四

    公共管理学院第三届教代会暨工代会第二次会议文件四 以建家促发展,以活动聚人心 (公共管理学院2011年工会工作报告) 工会主席 李 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大家下午好,我受......

    学院双代会(教代会、工代会)开幕词(推荐阅读)

    学院双代会(教代会、工代会)开幕词 学院双代会开幕词 群策群力共谋发展 ———校二届三次教代会、工代会开幕词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第二届教代会、工代会第三次会议,这是......

    工代会报告

    凝聚智慧谋发展 服务企业促和谐 在全面建设持续和谐的东风热电征程中建功立业 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受热电厂党委、厂部和第五届工会委员会的委托,向全体会员代表报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