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里扎洛夫理论与技术在骨科学术界不同反响的思考(续)(精)

时间:2019-05-15 04:09: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伊里扎洛夫理论与技术在骨科学术界不同反响的思考(续)(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伊里扎洛夫理论与技术在骨科学术界不同反响的思考(续)(精)》。

第一篇:伊里扎洛夫理论与技术在骨科学术界不同反响的思考(续)(精)

鬻鬻 200

第15卷第2期 7年1月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V01.15,No.2

JournalofChina Jan.2007

伊里扎洛夫理论与技术在骨科学术界不同反响的思考(续)

秦泗河

(北京市朝阳区矫形外科医院100024)

(上期连载文章刊登于2007年第15卷第1期77页)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8478(2007)02—0159—02

4.伊里扎洛夫(Ilizarov)的理论与技术在国内外骨科学术界的不同反响:(1)1981年,Ilizamv的发现与发明首先传人到意大利,1986年引进到北美,引起西方国家(包括墨西哥、委内瑞拉)及亚洲一些国家(如日本、印度、韩国等)骨科学界的轰动,纷纷邀请Ilizarov及其弟子赴各国讲学。在前苏联未解体之前,Ilizarov技术、器械被视为国宝,严禁出口。西方国家的医生很难进入前苏联境内,但他们不惜战胜重重困难,奔赴距莫斯科2000多公里的西西伯利亚,}

展览馆举办“今日苏联”的科学成就展,其中在医学成就展馆,专门介绍了Ilizarov的器械与奇特的肢体延长与治疗骨科

疾病的技术。科技展览过后,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

所,购买了展览过的Ilizarov骨外固定器械,企图开发研究这一器械与技术,但因种种原因,最后将已购买的器械打入冷库。1991年,Ilizarov应邀在北京301医院做了一次学术报告,但他的生物学理论、发明的器械与奇特、适宜技术,在我国骨科学术界没能引起大的反响;(4)本文作者1989年7月请Ilizarov的弟子之一,俄罗斯犹太自治州Ilizarov技术治

库尔干(Kurgan)小城市,虔诚的考察学习这一新的理论与 技术。库尔干市地区偏僻,学习条件很艰苦,该医院的医护

人员都没有较好的英语交流能力,却并不能阻挡超过5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骨科医生,朝圣般地前去学习与考察。如英国医学会先后派出50多名骨科医生和护士赴俄罗斯学习;原El本骨科学会主席黑川高秀亲自带队赴俄罗斯学习。至今日本、韩国等每年还要选派20多名骨科医生到库尔干进修。美国骨科医生DorPaley自1986年始先后3次赴俄罗斯库尔干学习,于1988年在北美成立Ilizarov方法与应用研究会(ASAMI),自1990年起每年的9月在马里兰州举办“肢体延长与重建国际培训班”,出版了亨誉世界的肢体畸形的矫正原则《Principles ofDeformity

疗中心主任克里斯尼克夫、瓦西里耶维奇,来蛤尔滨做11.

izarov理论与技术专题报告。随后于1990年和1991年又两次 赴该中心考察学习,带回若干Ilizarov技术资料、新的骨科理 论、技术与器械,在国内矫形外科界进行学习、应用与推

广。1995年与北京骨外固定技术研究所夏和桃合作。使这一技术的临床研究与应用获得突破性进展。北京儿童医院潘少川教授于1989年赴北美考察时,将Ilizarov技术、器械带回

国内,首先在小儿骨科界学习推广,并取得良好成效哺’73;

(5)1992年7月24日Ilizamv逝世后,欧、美等主要的骨与关节杂志皆登载了这一消息,西方一些著名的骨科专家写了

悼念与怀念性文章。在中国,仅有秦泗河在1994年《中华 Correction)专著。Paley已经

应邀去过60多个国家进行专题报告,目前他已成为世界著名的研究Ilizarov技术的骨科医生与学者。截止1992年,全世界即有5000多名骨科医师参加了Ilizarov技术的正式训练;(2)意大利于1983年即成立了“Ilizarov方法研究与应用学会(Association izarov

forthestudyandapplicationofthemethodof11-

骨科杂志》发表的俄罗斯骨科见闻中"],谈到Ilizarov逝世 的时间及其国际上的反响。10年后的2004年,又在《中国

矫形外科杂志》对Ilizarov生平、生物学理论与技术及其传播的过程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o;(6)国内在该领域的学术交

流与技术推广方面,亦缺乏高层学术团体的推动。2003年10月由秦泗河发起,在北京召开“首届Ilizarov生物学理论与技 ASAMI)”,其总部设在意大利米兰市,以后几十个国家

先后成立了ASAMl分会,已召开三届世界性Ilizarov技术学术研讨会议(2005年4月在士尔其的伊斯坦布尔(Istanbul)召开了第三届ASAMI会议)。而中国没有一个骨科代表团象西方国家那样,获取信息后不怕辛劳,专门赴俄罗斯对这~理论与技术进行系统学习;(3)我国医生了解llizarov的理论与技术不比北美国家晚。1985年夏天,原苏联政府在北京

作者简介:秦泗河(19一),男,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肢体残疾矫治与康 复,(电子信箱)qsihe@yahoo.corn.cn 术研讨推广会”,但迄今没有一家大医院要求在中国承办 ASAMI国际学术会议。

5.目前,虽然骨外固定器械的材料、构型、强度与应用方法多种多样,各个发明者、推销商与应用者皆阐述其各自

产品的优良性能。但Ilizamv发现的牵拉组织再生的生物学理 论已是不可或缺的基础,骨外固定技术治疗骨科疾病应遵循 的生物力学原则不能违背,环状器械的构型与功能是其它任何构型不能代替的。由于现代骨外固定技术是跨学科的专业,需要工程技术人员、理疗师的参入,需要骨科医生比较 159 万方数据

第15卷第2期 20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V01.15,No.2Jan.2007 7年1月JournalofChina

深厚的生物力学基础,若系统的学习好,临床医生还必须经过1个月以上的钳工机械技术的培训,才能较好的理解治疗理念,掌握不同器械在肢体上的穿针安装、固定过程与术后正确的调整治疗程序。因此,骨外固定技术所牵涉的问题远较内固定要多,医生整体的培训周期较骨科内固定技术要长。由于手术操作过程,多不需要皮肤切口,不需要组织与骨骼显露等传统骨科手术操作步骤,而主要是钢针的穿入与器械的安装固定。因此,某些医生认为,应用该项技术不利于骨科医生手术技能的锻炼。在医疗市场机制的推动下应用此项技术,骨科医生的付出与汇报可能不成比率,这可能是影响此项骨科技术在更大范围推广的原因之一。

6.近代与现代医学的历史精髓就是不断的发展与创新,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淘汰或摒弃旧的、落后的东西。我国的骨科学术界也曾经有过自己的骄傲与辉煌,为世界做出过很大的贡献(如陈中伟教授的断肢再植,顾玉东教授的臂丛神经损伤修复)。然而,医学进步的潮流常常超出人们的预料,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国际四肢矫形外科不同程度的进入了Ilizarov技术时代,新的骨科学革命踏浪而来。通过作者最近考察俄罗斯“Ilizarov创伤修复与重建科学中心”,其临床技术发展的趋势仍然是研究、开发和应用简便、有效、医疗风险小、医疗费又低廉的骨科技术。我国有13亿多人口,有着庞大的肢残人群与骨关节病患者,其创伤病人的总数远远超过欧洲。由于农村地区的贫穷、落后与专科医生的缺乏,很多病人无法做到早期、合理治疗。众多患者其肢体残缺、畸形的程度之重,类型之复杂,远远超出经济发达国 家。因此在治疗理念、外科治疗策略与手术方法的选择等,不能完全效仿西方发达国家。如何发展简便、有效、医疗费甩低的骨科适宜技术,走一条与社会需求和谐发展的技术道路,更应该是我国骨科医生的责任。骨折或骨科疾病的治疗手段是多样化的,不可能用一种方法治疗所有的骨科疾患。一个知识全面的骨科医生能够对一个具体的病人制定最佳或适宜的治疗策略,选择最优的治疗方法,学习推广现代骨外固定技术,不仅增加了治疗疑难骨科疾病的一种选择,其奇特、有效、医疗费低廉的特点,符合中国卫生和谐发展的社会需求。1991年初,中华医学会编审廖有谋¨引在中华外科杂志创刊40周年纪念会的报告中,深刻地论述了近代外科发展的三个突出趋势:有限化、显微化、取代化。最后指出:三个趋势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结合,“它们汇成了外科学开拓前进的洪流。凡是意识到这股洪流,并且在自己的工作中顺应、投入和推动这一洪流的外科工作者,一定能够在外科学前进的道路上,做出开创性的业绩。”他还预言:从现在起到下世纪初期,外科学必将出现新的更加辉煌的飞跃。以器官移植、腔镜技术、微创外科与组织工程为标志的现代外科理念与技术的发展,使这一预言变成了现实。

7.21世纪初,由于信息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渗透,基因与于细胞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外科学在以上三个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又出现“智能化”与“再生医学”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再生医学概念的提出与系列研究,能够用生物学与工程学的理论与方法,创造或修复残缺的肢体、功能损伤的组织或器官,且又不似组织或器官移植那样,存在伦理学 160 万方数据,与器官来源问题。因此,原位再生医学的开创是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有可能发展成真正完美的医学。卢世璧院士认为…’,再生医学的研究与应用水平,将代表一个国家、一个

单位的医学水平。但由于以组织工程学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再

生医学,在技术方面的许多问题目前仍然没有较好解决,且短时间之内尚难出现突破性进展,故临床应用的范围受到很大限制。相反,Ilizarov发现的“牵拉组织再生”的生物学理论、发明的器械与形成的标准应用技术,是用生物力的刺激,激活、调动人体组织再生的潜能,让机体某一局部自己生长所需要的组织,从而修复残缺的肢体,重建失去的功能,总的可概括为在生物力的作用下:“原位组织再生,自然修复重建”。经过世界各国40余年对DH理论的基础研究与上百万例病人的临床治疗结果,在骨科领域的应用已基本成熟,理论也比较完善,若熟练掌握这一技术的应用,尚未发现有不能克服的缺点。由于自然科学各个最新成就在骨科领域的介入,更拓宽了DH理论与技术发展的空间。

Ilizarov创立的牵拉组织再生技术的最新基础研究与临床进展,已经昭示了现代骨外固定理念与技术,对骨科学发展的推动与带给微创外科、再生医学的启示,无论你是否承认或接受,它已经成为现代生物学、骨科学理论的内容,形成比较完善且有良好发展远景的骨科治疗体系。临床骨科医生应该、而且必须了解或掌握这一骨科治疗理念。遇到骨科疑难问题踌躇莫展或治疗失败时,要想到用llizarov技术有可能获得满意的疗效。参考文献:

[1]秦泅河主编.下肢畸形外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26—614.

[2]潘少川.1989年访美杂记一介绍Ilizarov技术和新生儿产伤骨折

[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0。11(2):114—115. [3]Ilizarev

GA.Transosseous

osteosynthesis,theoreticalandclinicalas-

pectsof the

regeneration andgrowth

of

tissue[M].Bedin,Heidel—

berg:Springer—Vedag,1992。3—279.

[4]

Instructional cour8

lectures,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J].TheJournal of

BoneandJoint

Surgery,1997,79(8): 1243—1258.

[5]徐莘香.骨不连、骨缺损与骨折畸形愈合的治疗.邱贵兴,戴克戎

主编.骨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491—

511.

[6]潘少川,于风章,宋艳玲等.Ilizarov技术及其理论的临床应用 [J].中华外科杂志,1991,5:296—297.

[7]潘少川.4,JL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150— 166.

【8]秦泗河.俄罗斯骨科见闻[J].中华骨科杂志,1994,10:634— 636.

[9]秦泗河.Ilizarev生平、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简介[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4:318—321.

[10]廖有谋.近代外科学的发展趋势[J].中华外科杂志,1991,28

(11):659.

[11]卢世璧.再生医学在骨科临床应用研究现状及问题[J].中国矫 形外科杂志,2006,3:165—166.

(收稿:2006-044)3修回:2006-05-23)l全文完)

下载伊里扎洛夫理论与技术在骨科学术界不同反响的思考(续)(精)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伊里扎洛夫理论与技术在骨科学术界不同反响的思考(续)(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