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方画坛流派:俄罗斯巡回画派之《伊里奇列维坦》
西方画坛流派:俄罗斯巡回画派之《伊里奇·列维坦》
愚雅轩祝朋友们全家幸福安康
西方画坛流派:
俄罗斯巡回画派之《伊里奇·列维坦》
伊萨克·伊里奇·列维坦(1860——1900)出生于俄罗斯立陶宛的一个贫穷的犹太知识分子家庭。列维坦从小就十分喜欢画画,先进入父亲任教的小学绘画班接受训练。12岁时进入莫斯科绘画雕刻学校半工半读,师从萨符拉索夫和波连诺夫。列维坦求学的日子十分艰辛,十五岁那年,母亲去世了,十七岁时,父亲又离开了他。这时候生活的贫苦,他每天只靠三个戈比来维持生活。由于没钱交学费差点被校方开除,后来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才得以顺利完成了学业。青年列维坦勤奋刻苦,在校时他已表现出了出色的绘画才能,被公认为艺术天才。特列恰可夫于1879年在一次学生画展上就买下了十九岁的列维坦的画《索柯尔尼基的秋天》。青年列维坦从此以独具风格的风景画家登上俄国画坛。
列维坦曾因积劳成疾,一度赴意大利、瑞士和法国考察和疗养,接触到法国印象主义光画法,这对他的画风改变有一定的影响。回国后,他创作了许多杰出的作品,荣膺了一系列名号,成为俄罗斯乃至欧洲风景画坛的顶尖级人物。1891年30岁时正式加入巡回展览画派。37岁开始回母校执教,是位优秀的教授画家。列维坦一生穷困,历经坎坷,终生没有娶妻。又可惜他死得太早了,在他40岁风华正茂时,就离开了世界。
列维坦对俄罗斯大自然的美有非凡敏锐的感受力,善于表现瞬息万变的大自然中朴素、内在的魅力,通过描绘俄罗斯人熟悉的、处处可见的典型景物,表现人的思想、情绪,人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对生活的体验。列维坦的风景画一般以农村的平凡景色为题材,赋予大自然以特殊的涵意。他对自然景物进行高度的概括,创造出俄罗斯大自然具有深刻思想的综合形象。列维坦跑遍了莫斯科郊外,画特维尔省与诺沃戈罗省的多湖地区。又沿着伏尔加河沿岸写生,和俄罗斯的天空、森林、河流、土地深情对话。他深信“没有一个国家比俄国更好!只有在俄国才能成为真正的风景画家”。他无比酷爱并不倦地描绘俄罗斯的自然风光,对他来说,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他对自然的陶醉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整个心灵融入伟大的造化之中。他在作画过程中,感情完全沉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常常写生时流下激动的泪水。他说过:“不仅需要用眼看,而且还要用内心去感觉自然,听自然的音乐,体验自然的幽静”;“要寻求总的效果,绘画不是会议记录,而是用绘画手段说明大自然”。
列维坦师承现实主义叙事风景画的传统,并开拓了抒情风景画的新领域。他的作品既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又善于以概括的手法表现社会现象。列维坦的《白桦丛》(1885-1889)、《雨后》(1888),色彩明朗纯净,清新流畅。《深渊旁》(1892)、《墓地上空》表现的则是另一番悲怆的情调。列维坦将沙皇统治下俄罗斯进步知识分子那种彷徨、沉郁的情感渗透于画面之中,感染力很强。
19世纪90年代后期列维坦创作了如《伏尔加河上的清风》(1895)、《金色的秋天》(1895)《春天?大水》(1897)和《湖》(1899―1900)等不同凡响的杰作。
1898年起列维坦担任莫斯科绘画雕刻建筑学校风景绘画室的教学工作。
在俄罗斯风景画发展史上,列维坦的作品达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度,对俄罗斯风景画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 树林·岸·黄昏》
《白桦林》
《白桦林》列维坦曾接触过法国正在兴起的印象主义外光画法,这对他的画风改变有一定的影响。《白桦林》被称为“俄罗斯印象派”的代表作。这里被表现的是小白桦树林的一角,阳光在白色树干和鲜绿色叶子上颤动着、游戏着,旁边是鲜嫩多汁的青草和星星点点的蓝色小花,画面的色彩是柔和的、新鲜的,同时又是明亮的(请注意它的光和影)。
《池塘》
《池塘》 这里犹如一个近景特写,粗大树干搭成的木桥架在池塘上,在绿得发黑的树林上空,夕阳的余晖还未褪去,池塘泛着点点金光,一切细节都那么清晰,呈现出一种光与影的和谐。
《春潮》
《春潮》 画上的春意具有典型的俄罗斯情调。阳春三月,稀疏的白桦林开始受到春汛的泛滥,这在寒冷的俄国,是象征着大自然万物苏醒的时日。画面上一片轻快而具有春水“音响”的多彩调子,涓涓的春水涨潮满盈了这片低地,它映照着天蓝色的苍穹,尽管寒气还未完全消除,但报春的绿芽已在树梢上首先绽露,它意味着一切生命即将苏醒。
画上的光感是适宜的,整个自然景色被画家用薄润透明的油画颜色渲染得诗意横溢。周围的现实尽管依然贫困,远处的两幢小房已被潮水淹没,可美丽的春意已让观者获得了一种预感:随着“春潮”的到来,俄罗斯人民的美好未来不久也将来临,这是画家用彩笔向观众提供的一种新的展望(注:列维坦和契诃夫因友谊甚笃,他们时常从洞察现实中交换各自的看法,因而画家所创造的欢快的自然形象,也时常会从契诃夫那刻划的入木三分的小说里再现出来)。
《弗拉基米尔卡》
《弗拉基米尔卡》 这是一条悲壮之路,因为它是沙俄时代的流放者、苦役犯去西伯利亚的必经之路。在画家的笔下,荒芜的田野里只有孤零零的一条黄土小路通向不可知的未来。它比一般的作品更深地表现了画家对多灾多难的俄罗斯的忧虑。深邃的背景、阴霾的天空、十字路口孤独的墓碑和路标、荒凉的大道穿过寂寞的田野,通向遥远的西伯利亚,民族的苦难、“历史的凝思、春天精神的觉醒”构成了这幅“俄罗斯吟唱的风景”。灰暗的色调毫不掩饰地表现了列维坦对俄罗斯民族思考中的忧郁。这忧郁是如此真实,它似乎就在在呐喊,呼唤善良的人们快快警醒。
多年来,这幅名画也一直被我国从政治角度进行了图解和使用。
画面,将永久地矗立于我们的记忆库里;而那条路,依然在现实世界中延伸……只有一点可以确信,有信仰的人,为之不懈努力和奋斗的将是普世价值观所阐释的人类美好愿景而非某个政党一家之言的一些“目标”……
《寂静的修道院》
《寂静的修道院》 列维坦运用典型的现代主义笔法描绘了这座寂静的修道院。
一座旧桥静静地立在河流之上,幽静而弯曲的小路直通丛林中的修道院,路的两旁是用短而密的线条画出的碧绿幽深的草丛,其上用点状点缀出星星点点的白色野花,使得画面清新而沉静。此时正值夕阳西下,夕阳的余辉染红了云霞,晕染的粉色、金色很好地表现出云朵的柔软,给人以舒适亲切之感。修道院的白墙圆顶镀上的一层金光,此刻散发着祥和之气,这在绿色的丛林中显得格外突出。
画的下半部,描绘的是平静的河面,河面上倒映着白墙绿林,还有天空闲散的云霞,一切都沉浸在安静美好的氛围里。丰富的色彩,细腻的笔法,适度晕染的效果,给人以悠远寂静的静态却无凄凉之感。
《克里米亚海岸》
作
者:伊萨克·列维坦Isaak Iliich Levitan 作品名称:晚钟-Vesper chimes 作品尺寸:87 x 108 cm 作品年代:1892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列维坦的油画《晚钟》描绘的便是黄昏降临的郊外景色。画面中央是一条宁静的小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树林,树丛中远远地可见一座带蓝色圆顶的教堂,旁边是修道院的钟楼,红白相间,尖塔顶上还有一个金色的小圆顶,河面上隐约可见教堂、钟楼的倒影。很像莫斯科郊外谢尔吉镇看的风景。河的一边靠着两条小船,透出一股萧索味儿,有一种“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意境。
伊萨克·列维坦 《三月》
作
者:伊萨克·列维坦Isaak Iliich Levitan 作品名称:俄罗斯的湖-Lake.Rus.作品尺寸:149 x 208 cm
作品年代:1900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现收藏于:圣彼得堡博物馆。
这幅油画《俄罗斯的湖》是画家列维坦的绝笔之作。这是他39岁那年所画,是他最成熟的一幅风景油画之一,可惜,这是一件永远未能完成之作。
画面辉煌壮丽,生动地勾勒出俄罗斯那永远不朽的风貌:傍晚的落晖、湖泊,远方对岸教堂映照水中尖顶,天空中布满了高纬度国家接近北冰洋一带才特有的蓝颜色,还有云朵,飘涌翻卷,那是画家心中祖国的洁白之物呀,是无价的!近处是一泓幽寂的湖水,安详地托着蓝天、流云。湖岸上输干了水分的芦苇点亮秋天的主题,金色而柔和的大调子一直铺向远方。白云淡淡的影子下隐约着一线遥远而宁静的农舍和草垛,整个画面都回荡在一种音乐的旋律之中,有评论家把列维坦的这幅《俄罗斯的湖》比作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它以壮阔的诗意,召唤起画家所有为之着迷的主题:辽远的水域与土地,云与风的游动,阴影流过新犁开的春 天的土地,远方城镇的轮廓,依稀可见白色教堂的尖顶,这是在所有晴朗的春天下午的中部俄国,人只是这自然的很小的,很珍贵的一部分。
《俄罗斯的湖》整个画面给人一种明快的清新和愉悦。凝视这幅画的时候,潜藏与我内心深处的那份温柔的诗意一瞬间找到了感应,灵魂的音乐开始高高低低地一唱一和了,在内心轻轻地荡来一圈且清且亮的涟漪。
《湖》——画家的绝笔之作
1900年7月22日列维坦与世长辞。当时正值暮色苍茫的黄昏,莫斯科上空的苍穹深处升起了第一颗星星,盖满黄色尘土的叶丛披上了一片落日的余辉。
那是一个迟迟不去的暮夏。七月间,丁香花仍在盛开,它那沉甸甸的枝叶挤满了房前的花圃。树叶、丁香和油色气味飘散在列维坦病故的画室里。这种气息与这位将俄罗斯大自然的哀愁表现在画面上的艺术家终生相伴。这忧郁的大自然宛如人一般,似乎也在期待着另一种欢乐的日子。
生前经受了那么多坎坷的列维坦,一百年后仍然受到如此厚爱,在中国还有许多他的知音,这是他生前所始料不及的。他只活了三十九年,但他的艺术生命却如同他画笔下的俄罗斯田野一样,将永远年轻而恒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