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序长不序爵触痛了什么
南大110周年校庆的官方微博表示该校110周年校庆校友接待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序长不序爵,“长”指的是年龄、入校时间早晚,“爵”指的是官位。
这一微博一出顿时引来众多网友围观和议论,对南大序长不序爵的做法,舆论是一边倒的赞赏。同时,他们对南大是否能够完全做到序长不序爵表示了质疑和忧虑,因为序爵不序长已成不成文的“显规则”和“惯例”的时候,南大要打破这个显规则和惯例,勇气固然值得我们击节称赏,但是否能够得到严格贯彻实施确实令人怀疑,如果南大真的严格贯彻序长不序爵,是否会得罪“一些人”,给南大的利益带来损失,毕竟这些人手中掌握着相对多的资源,在今天权力参与资源分配已成不争事实的时候也着实让人替南大担心,不知南大是否真的有勇气去承担破坏官员优越感、破坏等级秩序所带来的损失。南大的序长不序爵其实触到了我们大学教育体制的痛处,即我们大学(其实不仅是大学)教育的行政化,大学的衙门色彩过重,“官本位”思想太浓,而大学的价值目标取向和行为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学生人生路径选择。重爵不重长,重钱不重学,嫌贫爱富、媚官媚钱势必让大学成为权力和金钱的附庸,甚而为奴婢。君不闻有人以大学出多少多少大官、多少多少大款而洋洋自得吗?引发我们的思考应是多方面能能够真的做到例外吗?我们不禁要问。
发人深思:这句简单的、看上去也很合乎情理的表白,何以引来如此强烈的社会反响?倘若南大依然因循“序爵不序长”,大家是否反而安之若素?而这场讨论,让我们再一次发现了大学之病,病根或在于数年驱之不去的“行政化”阴影。
大学应该是什么?在西方大学发展史上,有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德国的威廉·冯·洪堡。他认为,大学首先应相对独立,保持自己的自主性和目标追求,而不仅仅成为政治和经济的附庸。这一思想历经两个世纪,对后来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具有深远影响。对理想主义者来说,大学应该是一个相对疏离于现实功利、以开放而自由的心态追求学问的教育桃花源,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术共同体。
中国大学的行政化倾向,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大学的管理者被纳入固化的官员行政级别序列,县处级院长、厅局级校长、省部级书记,是让聪明学子眼热的目标,以至于有人调侃,大学里智商最高的都在官阶上攀登,退而求其次的才去搞学术,于是对大学的管理也不由自主地采取了层级化的行政管理模式,官大一级压死人,取代了本该是平等的、教授本位的运作模式。二是学术资源、项目资金的配置也和权力扯上关系,校长、院长相对强势,而普通教授的发言权相应弱化。
学府成了官府,或可解释曾经醒目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大学总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更进一步,大家痛诋大学创新精神不强,还停留在“工具”层面,而大学缺失本该担当的社会良知和民族脊梁精神,其“失魂落魄”之害,更甚于前者。
在这样的背景下,南大校庆“序长不序爵”的提法,让人为之一振。曾经有人形容某大学拥有“自由而无用”的灵魂,在大学的衙门色彩过重和现实功利诱惑太多的今天,我们亟需发掘并重建大学的精神追求,让“自由而无用”的灵魂融入中国脊梁,让“不序爵”成为大学的常态„„
3日,媒体传出消息:南京大学今年搞110周年校庆,只按年龄和入校时间排前后,不以官位论大小。这种“序长不序爵”的做法给官味渐浓的大学校庆吹来一丝清新之风,也给社会公众无限期待。大学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和道路选择。重爵不重长,重钱不重学,把校友分三六九等,高官厚禄者笑脸相迎,位卑普通者冷脸相对,这种嫌贫爱富、媚官媚钱的庸俗之风,暴露高校之俗,早就应该摒弃。大学应该渗透着人文精神,做文明新风的引领者、国学精神的践行者。凡事论官大官小,简单化地以官位大小来衡量与评判个体的成败价值,这种落后而庸俗的价值观,大学非但不应随波逐流,相反,应该积极抵制。
南京大学“序长不序爵”的声音发出后,多数人高声叫好,也有人为之忧虑。的确,高校内部不搞“官本位”易,对外“不序官爵”则要困难得多。假如一位校友身居高位,同时他掌握的权力和资源又对大学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大学不搞点“特殊对待”会不会产生后遗症? 然而,大学之为大,大就大在其学术、其思想、其精神,大就大在她能开社会之新风,引时代之潮流。明知不好,依然随波逐流,甚至甘之如饴,这样的大学又岂能成为社会良心、民族的脊梁?融三尺之冰非一日之功,不管“不按官位按年龄”能走到哪一步,南大能够发出这个声音,树立这种价值导向,就是一种担当,一种进步。
对于高校,“序长不序爵”的启发还包括:是不是有钱人才是成功者、高官才是成功者?高校应以“桃李满天下”为荣,还是应以出了老板、大官为荣? 面对“官本位”、“衙门化”等不良现象,南大能够明知难为而为之,这大概就是人们期盼的大学风骨。
事件详情:校友接待不按官职按年龄 南大校庆新规引热议
中国江苏网2月3日讯
今年,南大、东大、南师等省内九所高校将陆续迎来110华诞。官居显位、身份显赫的校友,自然成了各家邀请的重头戏。不过,昨天微博上一条消息却引起一时轰动:南大今年校庆接待校友只问长幼不论官位!
对于这一打破世俗做法的观念,不少人拍手称好,但也有人怀疑这种做法难以施行。
南大校庆新规: 序长不序爵
昨天,网络红人“bod教授”在微博上爆出猛料:“今年5月20日是南大110周年校庆。校方表示,接待嘉宾序长不序爵,只按年龄排前后,不以官位论大小。”该条微博一发,立即引来网友围观。
此事当真?昨天,记者联系上南大研究生“bod教授”。他告诉记者,这是来自南大的官方说法,千真万确。在南大110周年校庆的官方微博上,记者找到了原话:“我校110周年校庆校友接待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序长不序爵。‘长’指的是年龄、入校时间早晚,‘爵’指的是官位。”南大110周年校庆办主任龚跃向记者证实,不看官衔大小,以长幼排序,这是他们今年校庆接待校友的重要原则。
这一消息在网上引来南大校友热议,很多人拍手叫好,直竖大拇指!“给力!”“好个‘序长不序爵’!也希望南大所有的校友在那天参加母校的庆典。在这里,我们都曾经是学生。”“立帖为证,5月20日回母校!”南大校友们深受鼓舞。“bod教授”则认为,这和南大诚朴雄伟的校风,和尊师重教、敬老的传统是相应的。大学校园就应该尽量隔绝社会上的纷扰,保持一方净土。
可行吗?
持怀疑态度的不少
不过,在校庆当天,如果有官位显赫的人来,真的要给年龄大的让位吗?对于南大这一提法,网上也有不少人怀疑其可行性。
有网友指出,虽然南大的出发点很好,但在目前的国情下,想打破世俗做点“出格”的事,还是会得罪不少人的,南大面临的阻力不可小觑。
南大一位处级干部昨天向记者表示,要想做到不论官爵,难上加难。“你想,来一个大官,你把人晾在一边,人家心里会痛快吗?何况大官也是特邀来的,不招待好也说不过去啊。”这位处长还讲了两个亲身体会:“有次参加区里一个大会,结果街道办主任坐在主席台上,我们南大的人却被安排在台下。心里又纳闷又郁闷,觉得把南大看低了,就早早走了。还有一次,在另一个高校开会,结果人家把教育厅的副处长安排在主席台上,我们去的一个正处级干部却没有位置。心里实在不爽,后来也是借口有急事先走了。”他认为,以官位排序,目前已经成为人情常理。南大校庆这种“违背纲常”的做法,虽是创新,却有很大风险。
南京另一所高校宣传部部长告诉记者,高校里搞活动,给官员排序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比如坐圆桌以右为上,坐主席台则是以左为上,都是有约定俗成的讲究的。同时,这也是件头疼的事。比如学部委员、院士、厅长都来了,哪个排前面就颇费思量。这个排序搞不好,可能就会出大问题。“如果按照年长年幼来排序,估计当官的连前三排都坐不到。不论官爵是很难做到的。”
校方回应: 人人平等,不办政治校庆 对于校庆新规引发的争议,南大110周年校庆办主任龚跃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个规定,只是要表现南大一个姿态,就是尊重每一个校友。
“我们要办的不是一个政治校庆。”龚跃说,不以官衔大小、社会地位排序,这体现的是一种尊重,所有在南大学习生活过的校友,在南大面前都应该是平等的。
对于有人提出的不切实际的怀疑态度,龚跃认为,其实南大提出的是一个大的原则,而不是具体的细节。可能某些细节方面,无法避免官员排序的相对考量,但在整体精神上,南大希望对每个人持有平等的态度,让大家感受到母校的关注和热情,而尽量淡化官本位色彩。
记者发现,与往年校庆不同,南大110周年校庆的网站和微博做得有声有色,及时发布校庆明信片、宣传片等,而且与南大校友在网上展开了热烈的互动,充分体现了母校的热情和亲和力。有校友询问毕业两年是否在受邀范围内,校方的回答是:“我们没有办法向每个校友发出邀请,但会不断以公告等方式发出邀请,相信母校向每一位校友都会放开她温暖的怀抱。”
龚跃还透露,在接待校友时,他们不会在物质上做文章,还是在精神上去温暖他们,不仅赠送校友光盘,而且还给校友专门制订了“终身网络学习”的计划。
对于南大校庆新规,南大文学院教授莫砺锋非常支持。“这种做法应该提倡!”他认为,搞活动不排官位,这是高校“去衙门化”的重要表现。
第二篇:书序
传承医院理念文化
铸就钼医天使情怀
——写在JDC职工总医院理念文化心得体会汇编之前言
医院理念文化是一条贯穿医院发展的生命线,是医者们所焕发出的一个个的闪光点。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兼程,JDC职工总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们历经几代人的不懈奋斗,于青山秀水之中,孕育山的厚重,水的灵动,服务于矿山,服务于乡民,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其“诚实、技术、理解”之核心精神跃然于世。
2015年,是职工总医院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全面提升核心理念文化的一年,持续四个多月的“医院理念文化”主题宣传活动,以座谈、心得体会交流等形式深入展开,使医院理念文化内化于员工之心,并在130多篇交流文章中选出22篇佳进行汇编,使人共赏。一者这些文章来自于总院各机构、各专业,多角度的诠释了核心理念文化的认知与践行;二者以此形式固化职工总医院在医院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崭新的平台;三者通过汇编使广大医务工作者看到身边的“文化事迹”,砥砺前行。
此22篇文章,或叙或议,或随性之笔,行文笔之艳,抒自家情怀,述理念之义,起万丈高台。高屋建瓴,躬身践行之作阅来使人耳目一新,医院理念文化内涵尽得诠释。正所谓“惟书有色艳于西子,惟文有华秀于百卉”,读书得心境,各位读者若抱着“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的心境去阅读这本汇编,便能真切地体会到钼城医者们的高尚职业情操与对待患者的拳拳之心。
第三篇:林徽因序
几场梅雨,几卷荷风,江南已是烟水迷离。小院里湿润的青苔在雨中纯净生长。这个季节,许多人都在打听关于莲荷的消息,以及茉莉在黄昏浮动的神秘幽香。不知多少人会记得有个女子,曾经走过人间四月天,又与莲开的夏季有过相濡以沫的约定。
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一帘梦。有时候,寂寞是这样叫人心动,也只有此刻,世事才会如此波澜不惊。凉风吹起书页,这烟雨让尘封在书卷里的词章和故事弥漫着潮湿的气息。独倚幽窗,看转角处的青石小巷,一柄久违的油纸伞,遮住了低过屋檐的光阴。
时光微凉,那一场远去的往事被春水浸泡,秋风吹拂,早已洗去铅华,清绝明净。以为历经人生匆匆聚散,尝过尘世种种烟火,应该承担岁月带给我们的沧桑。可流年分明安然无恙,而山石草木是这样毫发无伤。只是曾经许过地老天荒的城,在细雨中越发地清瘦单薄。青梅煎好的茶水,还是当年的味道;而我们等候的人,不会再来。
后来才知道,那一袭素色白衣的女子已化身为燕,去寻觅水乡旧巢。她走过的地方,有一树一树的花开,她呢喃的梁间,还留着余温犹存的梦。有人说,她是个冰洁的女子,所以无论人世如何变迁,她都有着美丽的容颜。有人说,她是个理智的女子,不管面临怎样的诱惑,最后都可以全身而退。
她叫林徽因,出生于杭州,是许多人梦中期待的白莲。她在雨雾之都伦敦,发生过一场空前绝后的康桥之恋。她爱过三个男子,爱得清醒,也爱得平静。徐志摩为她徜徉在康桥,深情地等待一场旧梦可以归来。梁思成与她携手走过千山万水,为完成使命而相约白头。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痴心不改地守候一世。可她懂得人生飘忽不定,要学会随遇而安。
所以,当爱情接踵而至时,她会做短暂的停留,又义无反顾地离开。看着她决绝的背影,又无比的优雅,那时候,仿佛连一声珍重都是多余。她让每一次转身都成隔世,又让每一次相逢都成永远。她总是那样洁净,任凭世事万象丛生,她的内心始终山明水秀、一清二白。
终于明白,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那些邀约好同行的人,一起相伴雨季,走过年华,但有一天终究会在某个渡口离散。红尘陌上,独自行走,绿萝拂过衣襟,青云打湿诺言。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与月可以毫无瓜葛。那时候,只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涛声依旧,只要我们消除执念,便可寂静安然。愿每个人在纷呈世相中不会迷失荒径,可以端坐磐石上,醉倒落花前。
如果可以,请让我预支一段如莲的时光,哪怕将来某一天加倍偿还。这个雨季会在何时停歇,无从知晓。但我知道,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第四篇:《名人传》序
《<名人传>序》阅读指要
导入:
让每个同学说说自己最崇拜的伟人的名字。于是,将出现许多伟人的名字:秦始皇、拿破仑、孔子、马克思、李白、曹雪芹、莎士比亚、牛顿、爱因斯坦。(注意区分伟人与明星)
把这些名人分为四类:治国安邦的政治家,改造世界的思想家,塑造灵魂的文学家,造福人类的科学家。然后提醒同学们,至少还有一类名人非常值得大家崇拜,那就是追求完美的艺术家,像音乐家贝多芬、雕刻家与画家米开朗琪罗。
今天就来学习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的《<名人传>序》。预习检测:
1.罗曼•罗兰(1866-1944)__国作家,音乐评论家。20世纪初,他写了几部名人传记:《_____传》、《_______传》)和《_____传》,三传合称为《名人传》。罗曼•罗兰在写《名人传》的同时发表的长篇小说《_________》,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与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1915年,罗曼•罗兰被获得_____文学奖。
作者详细介绍: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作家、音乐评论家。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1899年,罗曼·罗兰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通过会考取得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的资格。其后入罗马法国考古学校当研究生。归国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从事文艺创作。这时期他写了7个剧本,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试图以“革命戏剧”对抗陈腐的戏剧艺术。
20世纪初,他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罗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等。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该小说于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由此罗曼·罗兰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两次大战之间,罗曼·罗兰的创作又一次达到高潮,1919年发表了写于1913年的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20年发表了两部反战小说《格莱昂波》和《皮埃尔和吕丝》,1922至1933年又发表了另一部代表作《欣说的灵魂》。这一时期还发表了音乐理论和音乐史的重要著作七卷本《贝多芬的伟大创作时期》(1928-1943),此外还发表过诗歌、文学评论、日记、回忆录等各种体裁的作品。
罗曼·罗兰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了在时代风浪中,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在提到艺术风格时,罗曼·罗兰表示,除了“诚恳”二字,他不希望别人承认他有什么别的优点。他是一个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2.《<名人传>序》开头题记引用了贝多芬的一句名言:“我愿证明,凡是行为高尚与善良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有什么作用?
答案
1.法 贝多芬 米开朗琪罗 托尔斯泰 约翰•克利斯朵夫
诺贝尔 2.暗示文章的主题。不甘平庸的人都要担当患难,凡担当患难必须善良高尚。正文阅读引导:
一、引言:在《<名人传>序》开头有一句贝多芬的名言:“我愿证明,凡是行为高尚与善良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由此推知,《名人传》是一本什么书?
《名人传》应是一部诸多“不幸的遭难者”依靠良善心灵与高尚品格,战胜灾难过程的一本书
二、《<名人传>序》主要阐述了什么哲理?
明确:人生常遇患难,伟人产生于患难,形成于超人的奋斗;良善的心境、高尚的品格与顽强的毅力是进行超人奋斗的前提。
三、第一部分(1—3)写作《名人传》的时代要求——应时代与斗争的需求,写《名人传》献给受难者。
1、作者认为,现实的欧洲是一个平庸的时代,“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作者这样评价欧洲,并不是指欧洲当时的工业水平、生活质量、科学、艺术成就等方面,而是特指作者界定的精神亡的“自由”。作者认为欧洲已经沉陷于“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的氛围中,功利主义的盛行已经“窒息”了欧洲的生命。人人追求功利,造就了一个平庸、沉重的时代,这是像作者这样崇尚精神、鄙视物欲的艺术家所不能容忍的,他已经感到“周围的空气多沉重”,无法呼吸。
再看看和自己一样“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他们的生活是“一场无日无之的斗争”。斗争的对象是无形的:孤独、静寂、贫穷、日常的烦虑、沉重与愚蠢的劳作,耗尽了他们的精力,使他们再没有力量反抗平庸的生活、时代。更可悲的是,孤独的他们还“彼此隔离”着,因为世俗生活的拖累,使他们不可能过多地交往,“连对患难中的弟兄们一援手的安慰都没有,他们不知道彼此的存在。他们只能依靠自己”。谁来援助他们,谁来安慰他们,谁来带领他们走出沉闷,摆脱平庸,得到光明和幸福? 时世需要英雄!
四、第二部分(4、5)呼唤英雄与英雄的定义,着重阐述英雄的伟大在于品格,人们从中汲取勇气。
即使平庸的时代,也有横空而出的英雄:毕加大佐和蒲尔民族说明英雄是不死的,是平庸所毁灭不了的。所以,作者期望:“让我们来摧毁时间的阻隔,使英雄的种族再生。”
西方人认为上古时代是英雄的时代,上古的民族是英雄的种族。但是作者并不是抄袭这种通常的信念。他心目中的英雄,并不是古希腊智慧绝伦的思想圣哲,也不是古罗马开拓疆土的元老帝王。“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当时的欧洲,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辈出,但是作者把他们排除在英雄之外,因为他们的成就或业绩,无不与功利有关或只带来功利上的效应。“除了仁慈以外,我不承认还有什么优越的标记”,英雄是能以“伟大的品格”,作为精神表率,解救民众苦难的人。
五、第三部分(6、7)英雄的作用,主要阐述“学习最伟大者贝多芬,鼓起生命的信仰”。这样的英雄,是与平庸的时代对立的。平庸时代的特点,就是以功利为追求,而丧失精神上的自由。真正的英雄,以仁慈的心怀,伟大的品格,映照出自私自利的卑下世风,使人们看到生命的伟大、丰满、幸福。
英雄往往生活在“长期的受难”中,“或是悲惨的命运,把他们的灵魂在肉体与精神的苦难中磨折,在贫穷与疾病的铁砧上锻炼”。正因为如此,才使他们的品格更高尚,使他们的精神更高贵,使他们的使命更崇高。人类的力量、勇气,都集中在他们身上,“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慈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赋予世人精神的安慰和激励。作者把英雄的“首席”赋予贝多芬,正因为他对时代的深刻批判和对英雄独特的见解。重点难点理解引导:
1、罗曼•罗兰所说的英雄与人们一般认识的英雄不同。
他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前者以智慧征服,后者靠武力统治,都是功利的、世俗的,不是作者心目中的英雄。真正的英雄“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他们以仁慈、品格作为精神表率,解救民众的苦难。在此,罗曼•罗兰认为只有以心灵使自己伟大的人,才是英雄。
人们通常以成功论英雄,罗曼•罗兰认为英雄与成功不相干,英雄主要“在于成为伟大,而非显得伟大”。
2、第二段告诉我们,英雄是不甘平庸凡俗的人,他们的斗争总是艰难而又悲惨的。具体怎么艰难?怎么悲惨?
A他们的斗争无日无止,看不到头;B孤独寂寞,没有伙伴;C贫穷,缺少财力物力;D“沉重与愚蠢的劳作”;E没有希望,没有一点安慰。
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超人的努力与奋斗,是“成为伟大”,而取得成就则是“显得伟大”。罗曼•罗兰的名人观与英雄观是,只有在患难中拥有伟大的心灵和伟大的品格,才能成为伟大的人。
3、理解“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时间会把他们一起摧毁。”
这句话还是紧扣作者给英雄所下的定义。伟大的人格最重要,是英雄必需的品质;而没有伟大品格的人,只是些空虚的偶像,受无知的人顶礼膜拜,满足他们功利的愿望。
4、理解“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可是也由于灾患而成为伟大。”
磨难使英雄的品格更高尚,使他们的精神更高贵,使他们的使命更崇高,更能影响大众,给大众带来精神上的鼓舞,所以“磨难”使他们成为“伟大”。【同步达纲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贝多芬传》序(节录)
①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②好似他们之中最伟大的一个,说是我们要叙述他的生涯的人所说的:“除了仁慈以外,我不承认我还有什么优越的标记。”③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所有的只是些空虚的偶像、匹配下贱的群众的:时间会把他们一齐摧毁。④成败又有什么相干?⑤主要是成为伟大,而非显得伟大。
这些传记中人的生涯,几乎都是一种长期的受难,或是悲惨的命运,把他们的灵魂与疾病的铁砧上锻炼;或是,目击同胞受着无名的羞辱与劫难,而生活为之戕害,内心为之破裂,他们永远有遭难的日子;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可是也由于灾患而成为伟大。所以不幸的人啊!切莫过于怨叹,人类中最优秀的和你们同在。汲取他们的勇气做我们的养料吧;倘使我们太弱,就把我们的头枕在他们的膝上休息一会吧,他们会安慰我们。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慈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有意无意探询他们的作品或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行动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患难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
在此英勇的队伍中,我把首席给予坚强与纯洁的贝多芬。他在痛苦中间即曾祝愿他的榜样能支持别的受难者,“但愿不幸的人,看到一个与他同样不幸的遭难者,不顾自然的阻碍,竭尽所能地夸为一个不愧为人的人,而能借以自慰。”经过了多少年超人的斗争与努力,克服了他的苦难,完成了他所谓“向可怜的人类吹嘘勇气”的大业之后,这位胜利的普罗米修斯,回答一个向他提及上帝的朋友:“噢,人啊,你当自助!”
我们对他这句豪语应当有所感悟。依着他的先例,我们应当重新鼓起对生命对人类的信仰!
1.第一自然中“我们要叙述他的生涯人”是指________________。(在横线上写出人名)
2.第一自然段由五个句子组成,分别标记为①②③④⑤。根据作者的思路,该段的层次划分恰当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3.用不超过15个字,把第一节中“成为伟大”的意思概括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自然段有两层意思,请你用不超过35个字,把这两层意思概括写出来。
答:第一层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啊,你当自助”的含义是
()
A.支持受难者
B.成为不愧为人的人
C.以超人的斗争与努力,克服苦难
D.不靠上帝,而靠自己的奋斗
6.从节录这部分内容,可见作者写作本“序”的目的是
()
A.高度评价贝多芬的伟大人格。
B.借《贝多芬传》阐明一个道理。
C.借对贝多芬的评价,鼓舞受难者不畏灾难。D.劝慰受难才是不计成败。
7.根据课文,写出伟大的人物所受到的磨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贫穷与疾病的铁砧上锻炼”一句话中,“铁砧”是什么意思?所用的修辞是什么?
铁砧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对下面句子“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可是也由于灾患而成为伟大”,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伟人成为伟人的过程中,毅力和灾难同等重要。
B.伟人成为伟人的原因,不仅仅是由于毅力,更重要的原因是灾患,他们在灾患面前表现了不同凡响的胆识和勇气,在灾患中成就了伟大的事业。可以说是灾患成就了他们的伟大。
C.在伟人的生命中,不幸不仅不是阻碍,反而成就了他们的事业。
D.在伟人的成就中,灾患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毅力的作用远远大于灾患。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1.贝多芬 2.D(先说什么是英雄,再说如何成为英雄)3.靠心灵的伟大,品格的伟大 4.灾患在一定的意义上成就了伟人的伟大;我们可以从伟人身上汲取到前进的力量。5.D 6.C 7.灵魂的折磨,生活的窘困,尊严的被践踏 8.人们在困苦中受到煎熬,就好像铁石在铁砧上敲打一样。
这是比喻的修辞。9.B(在某种程度上,苦难成就了伟人的伟大。)
第五篇:纪念册序
忆旧萌新 乘势前行
年轻离别意非轻,廿年相聚情更浓。
二十年间,同学们由学校门到社会炼场中,面对变化快、复杂的社会,不少同学在实践与探索、发展与拼搏中取得突出成绩,短短二十年,同学们有的在政治上锐意进取,已进入执政的方阵;有的在学业上积极涉猎,成为教授、人师;有的潜心创办实业,产业发展如日中天,有的……在人生旅途上已步入收获的人生阶段,我们对你们的成长感到由衷的高兴!二十年,是一个重要时间节点,每个人都蕴藏着一段人生故事,感慨颇多,但是树有树的挺拔,花有花的芳香,大家各干一行,各火一方,不可以放在一起论长短。流金岁月,使我们都懂得“事非经过不知难”。二十年人生打拼,也是一段非同寻常的历史,连接着过去与未来。
大学,释新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用网络语说日日更新。这个时代是不断更新理念,创新发展,才收获新的成果的时代。所以,我们都要面对不断变化,不断更新,适应社会发展,奋力追击人生目标作为共勉吧!二十年前在仪中学习是打下人生的基础。这次回校不仅是忆旧,师生相聚,更是人生萌新。元首访问到大学演讲是传递国家发展新理念;校庆邀请学子回校作报告是传递发展的新理念;重要时间节点的同学会也是传递人生追求的新理念。在一个阶段或一个时代,无论国家、地区或个人都应根据变化的现实调 1
整发展理念、路径、举措和任务。所以今天相聚意非轻啊。同学是朋友,更是资源,是信息,是感情绿色的通道,是相互扶携的力量……同学在一起可以把眼界接长,把力量加大,把胸襟扩宽。同学们将发挥“千眼神”、“千手神”的神力,不断生发新眼力,把复杂的变为简单的(真理的),看穿“围城”,明白人生和世事;不断增强创新动力,嬗变自我,在追击中达成事业。我们一定努力再努力,日新又日新,再过20年取得丰硕成果,成功地走向人生彼岸,我们满怀信心地期待着!
这个时代发展非常快,落后也非常快。当下,思想观念呈多元化,社会喧嚣浮躁,竞争异常激烈,在前进中会遇到不少不利因素,欲为一世经纶手,须读数本紧要书。不少老板到大学进修研习,修炼成专家型人才。华西村企业的领军人物都这样不间断进修习成为大牌企业家。人生修道修性必须终身学习;道坚法师说,心性清静处处皆是道场,无事不是修行。人生三境:看远:览物于胸;看透:洞若观火;看淡:超然物外。修行无止尽,由我天地,读书也!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和其明,仍是读悟修成的。把读书学习当成我们的生活方式,免受或少受时代社会的污染,在生活中自觉自足,不攀比不奢靡,哲学地生活,把自己的身体和精神作为不弃不离的朋友,在知识世界中培养高尚情趣,在喧嚣浮燥中宁静致远,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寻求人生的真谛,顺利让人生驶向彼岸。
再过20年,你们也进入老年了,过退休生活了。40—60岁是人生发展的最好机遇期,望您们珍惜时光,抓住机遇,乘势加快发展,经得起颠簸、各种困难和问题的打压,冷静潜行,不盲目扩张,不把正资产经营成负资产;不要以赌博的方式去发展,更不能一夜把人生资本输光,人生全无。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科学发展,做大做强,笑赢人生。成功的人生也是智慧的人生。事业的成功不等于家庭幸福,我们在发展中一定要统筹人生、家庭、事业、社会和谐发展,一定要有足够智商、情商、逆境商数,即要有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情感和善良的心,坚忍不拔的信心(成大事必经无数磨砺),愈挫愈勇,沉静潜行。香港一位实业家说:飞得比鹰高,站得比鸟低,俯仰皆英雄!希望同学们是理想主义+现实主义者,洞远察微,敏事慎行,用心做事,做成大事,事业成功,人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