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作业[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5 04:11: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音乐鉴赏作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音乐鉴赏作业》。

第一篇:音乐鉴赏作业

经过上音乐欣赏选修课的我,第一次在课上那么近距离和静下心来聆听高雅艺,感觉心灵受到洗礼。真正感受到了那份艺术的震撼,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这说明,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

在老师的教导下我们除了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外,我们还学习一了些简单的乐器知识,如:古筝,笙,笛子等。

在了解音乐的同时,我们也得了解一些著名的音乐家,其中有莫扎特和贝多芬,我觉得他太伟大了。贝多芬是人类艺术上最伟大的创造者之一。他一方面有着卓越的音乐天斌、炽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另一方面他那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产生的崇高思想,形成他作为一个音乐家的特殊品质。他通过自己的创作,特别在他的九部交响曲中,反映了那个时代伟大的人民运动和最进步的思想。他以时代和个人的命运为题,通过深刻的哲理和感人的艺术形象相结合,写出了一系列交响乐作品,表现了从斗争到胜利、从黑暗到光明、从苦难到快乐的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精神历程,他的九首交响曲象珍珠一样永远闪闪发光。贝多芬的九首交响曲在音乐史上立下了难以逾越的丰碑。

罗曼-罗兰曾称赞贝多芬是:“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时期最伟大的音乐诗人,是最生动地描绘了拿破仑时期的暴风骤雨的艺术家;他的描绘包括人民的苦难、悲伤;战争的紧张以及自由精神那沉醉的狂欢。” 贝多芬曾在笔记中写道:“自然神论,卢梭精神,因崇敬大自然的威严而带来的狂喜。但是没有虚假的夸张。人的幸福和内心安宁的感觉。这个乐章与其说是描绘牧歌风的田园丽色,不如说是抒发人们的“内心安宁”。

音乐的升华就是生命,或许有一天当我们去拨弄那把无玄琴时,才发觉音乐就在我们身上。其实音乐无所不在.关键我们缺乏发现的眼光.就是因为音乐的灵性和神奇吧.所以不是没个人都能成为音乐家.。虽然我们聆听好音乐的时间不多.但我真的感觉到了音乐给我们带来的一切.不敢想象没有音乐世界是什么样子.虽然没有每次都去,可是我去的每次都用心听了.感谢老师,感谢音乐欣赏课。我知道以后的时光中能有这样的时间听音乐的时候不多.可是我很珍惜这样的机会.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她将永远伴我向前迈进。我想让音乐支撑起所有的价值和尊严,因为音乐让我多了一份睿智,让世界多了几缕温馨……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音乐课则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

培根说:“凡美而妙者,比例上必有怪异”。浪漫主义向往超越眼前的时代或境界去捕捉永恒,向后退回到过去、向前伸展入未来,跨越广阔的世界、穿过太空;一反古典主义的秩序、平衡、控制和一定范围内的完美,珍重自由、运动、激情和永不休止地向往和追求那不可攀登的高度。浪漫主义是感性多于理性、想象超越现实、本能超过理智。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相信我会有更多机会欣赏到世界各地的音乐,能够通过音乐了解到更多地域文化知识,让我们一起来步入音乐的创造的奇妙世界。

第二篇:音乐鉴赏作业

沉闷的生活需要轻松的调剂,麻木的内心向望温情的润泽,而最好的办法,也许不外是听一首好歌。

音乐,是快乐我们的精灵,而《放牛班的春天》,实际上可以看成一部有关这个精灵的史诗。纸上蝌蚪似的音符,经过马修老师的指点,慢慢地开启了“放牛孩子”们心中的春天。在他的眼中,每个孩子都有着如诗般的纯洁天真,他包容他们的错失,鼓励他们勇敢地证明自己,把他们分成男高音、女中音、男低音等角色,并以此为基础组织起了一只合唱团。“天使般面孔”的莫杭治(Pierre Morhange)就是此时被发掘出来,逐渐展现了自己的音乐天才,并以此为奋斗,最终成了世界知名的音乐家。

音乐可以消弭一切,严肃紧张的数学老师慢慢地有了笑容,甚至可以改变暴躁的校长,使他在合唱团的歌声中童趣大发的玩起纸飞机;音乐也可以让人为之倾注一生,马修老师被辞退后,没有追求名利,一直与音乐为伴,平静的度过了后半生。

贯穿整个影片的,都是孩子们稚嫩清澈的歌声。一曲曲听下来,使人心生愉悦,似身临如画美景,蓝天白云、阳光明媚、小径蜿蜒、枫叶红澄、海波荡漾、翠鸟轻翔,一时间,恍惚中满是轻快温馨。

艺术之所以成其为艺术,是因为它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充实、美好。

对于“放牛班”的孩子来说,音乐之所以美好,是因为他们在之中找到了做人的尊严,感悟到了希望和尊严,再没有调皮捣蛋,再没有恶作剧。阳光般髅牡囊舴崛岬氐吹幼潘钦诔沙さ男⌒⌒牧椋哺谋淞怂嵌允澜纭⑺撕妥约旱目捶ǎ强几惺艿桨透冻龅奈按罅α浚泊哟擞辛艘桓稣感碌娜松?

让观众醉心的,除了老师和学生这样人皆有之的情结,相当多的人更爱片中的音乐,有网友写到:几首插曲好美,犹如天籁涤荡心灵;少年梦一样纯净的嗓音在柔和的和音衬托下突兀而起,整个宇宙在瞬间都沉静了,福音降临,问题少年们心中原本涌动着比常人更多的激情与期望。

音乐是本片的主题。导演克里斯托弗•巴哈提亚早在2002年9月电影开拍前9个月,就开始与Coulais制作本片的音乐部份,克里斯托弗希望尽量避免出现一般儿童合唱团的感觉,唱着圣诞颂歌似的传统歌曲,他要求音乐充满强劲的感觉,而且要差不多全部都是原创,最终他们二人为电影合力创作了多首歌曲。

此后的市场反应证明了他们的成功。此片于2004年3月在法国上映,一个月时间已经有近600多万人进入影院,创造了三千多万美元的票房,并最终成为2004年法国电影票房冠军,角逐第77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这意味着什么呢?一部没有美女、暴力、动作、凶杀和任何商业元素的好电影是用唤起心灵的共鸣来获得成功的。

这是一部经典的“音乐片”,音乐是本片的主题,导演克里斯托弗·巴哈提亚在电影开拍前9个月,就开始策划本片的音乐部份,这部片子避免出现一般儿童合唱团的感觉,唱着圣诞颂歌似的传统歌曲,他要求音乐充满强劲的感觉,而且要差不多全部都是原创。

电影由于声话并茂,使得它们成为一种具有现场感的真是艺术,而现场中各种声音的真实,来源于它们的生活化、性格化。每个孩子都有着如诗般的纯洁天真,他们勇敢地证明自己。这才是活生生的人,有着欲望有着动力有着缺点有着成长。马修老师把他们分成男高音、女中音、男低音等角色,并以此为基础组织起了一只合唱团。贯穿整个影片的,都是孩子们稚嫩清澈的歌声,似身临如画美景。影片中孩子们由最初的自己孤独的自唱到合唱团一起唱,由孤独寂寞的不敢高声到勇敢的表现着自己,由声音的跑调到合唱出连公爵夫人都赞叹的美妙歌声。他们的歌声表现了他们的真实生活,在组成合唱团之前,音乐压抑、舒缓,可是当合唱团成立以后,音乐开始欢快,开始充满了情感。“放牛班”才真正有了春天,“池塘畔

底”才有了些许生机。

影片开始时两位友人回顾过去时,音乐很轻很惬意,不由得使人联想到过去,而随着回到过去,音乐随之加强。当莫翰奇离开合唱团时,音乐变得缓慢,甚至有些压抑,伴随着雨声,表现莫翰奇内心的惆怅。当他回到合唱团,尤其是马修老师在指点他,在训练发生时,没有一句台词,却伴随着音乐画面在不停的切换,人物也由懒散、害怕转变成乐观积极。尤其是在公爵夫人来参观时,重新让莫翰奇回到队伍中,回复他的独唱部分,我们也从歌声中、从眼神中读到了渴望。正如马修老师说:我突然领悟出许多东西,有着骄傲,被宽恕的喜悦和一种新的感受,人对他的肯定。正是声音的时间感和空间感为画面增加了活力。

对于“放牛班”的孩子来说,音乐之所以美好,是因为他们在之中找到了做人的尊严,感悟到了希望和尊严,再没有调皮捣蛋,再没有恶作剧。阳光般明媚的音符,轻柔地荡涤着他们正在成长的小小心灵,也改变了他们对世界、他人和自己的看法,他们开始感受到爱和付出的伟大力量,也从此有了一个崭新的人生。也使得严肃紧张的数学老师慢慢地有了笑容,甚至可以改变暴躁的校长,使他在合唱团的歌声中童趣大发的玩起纸飞机。故事是由一本50多年前的日记与两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回忆开始.马修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不过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没有发展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了一所乡村学校的教师,他要面对的是满课堂的问题学生,几位与他一样善良但无计可施的老师,还有一位唯利是图残暴的校长.在看似麻烦的局面下,马修一音乐的手法,在校成立了和唱团,最终唤醒了孩子们善良天真的本性,阳光第一次光顾这所外号叫“水池底部”的学校,虽然最后马修被迫离开了学校,但留下了那本不为人知的日记,两位老者便是当年唱着圣歌的孩子.<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故事片,但通篇欣赏下了,它更像是一部音乐片,一部未经污染充满爱与温暖的童话.<放牛班的春天>(Les Choristes)光这个名字就起的明媚而灿烂,没当念起,总能个人的嘴角带来一抹欣慰的微笑.据说导演拍摄的灵感来源于他10岁那年打开他心灵之们的一部音乐剧.如今电影与音乐的完美融合也许正是导演十几年来想说的.不错,整部电影最为完美之处便是通篇穿插着宛如天籁的童声合唱.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这些唯美的歌声,这部电影将失去多少光环.童声合唱纯净犹如来自天堂的歌声,仿佛那是天使的咏叹调,仿佛是一首悠扬的诗歌.所有合唱都配有绝美的歌词“在回旋的风中转向,展开你的翅膀,在灰色晨曦中,找寻通往彩虹的路,揭开春之序幕”“夏日的微熹,驿动的梦,我的心燃起,骤然飞舞飘离大地”那返朴归真真挚的感情,组成世俗中神圣的歌唱,道出了希望与光明,那天真的欢快有如一泓清澈的泉水,从口中缓缓道出.圣洁的音乐,让我们渐渐懂得了宽容,乐观,仁爱.电影因音乐而精彩,在电影上映后,电影中的歌者---法国圣马可童声合唱团举行了世界巡演,使人们重新发现那些经典的音乐形式,原来音乐亦是一中抚平心灵伤口的良药.那纯洁的歌声,更是使世界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除此之外,影片中不断出现的马修老师的内心独白,让人们不断的认为这个故事仿佛真的发生过,在50多年前的乡村,真的有一群可爱的孩子们,几位老师,一所古老的学校,以及一位为音乐默默无闻奉献一生的善良的马修.音乐真的具有神奇的力量,在合唱团的歌声中,一切开是慢慢转变.春天光顾的校园里,孩子们依然顽皮淘气,却增添了乐观与友爱,清澈如水的眼神中充满了感激与信任.校长依然

唯利是图,但也学会了在没人时偷偷在办公室玩纸飞机,春天看来真的来了,这也许便是“放牛班的春天”的寓意所在.影片中的每一个对白,每一段情节都值得推敲,每一个字眼都折射出细腻而温暖的感情.其中最感人之处莫过于当马修要被迫离开学校是,他多么希望孩子们能违反校规,正当他失望时,经过一个转角处,他发现从楼顶的教室不断扔下许多写满祝福的纸飞机,它们纷纷落在了马修身旁,他幸福地辨认上面的笔迹,楼顶的窗口中伸出了一双又一双挥动的小手,尽管他们没有伸出脑袋,但那纸飞机和小手对于马修已经足够了,因为他已经得到了世间最为真挚纯洁的爱.影片掘弃了商业元素,与最美好单纯的笔法向我们描写了另一个世界.看过之后,没有给人留下遗憾,也没有震撼,只有单纯的感动,这感动不会使人流泪,只会带给人们一抹善意,心领神会的微笑.影片缓缓地告诉人们,原来音乐竟是世间至真至纯之物,她能抚平伤口,打开心扉.在音乐面前,我们只是苍白渺小的个体,我们只有感动.音乐的故事即使不会激动人心,但音乐的洁净,音乐的通灵,还有那份温情,足以留下一丝美好的感动,有了这些,便足够了.

第三篇:西方音乐鉴赏作业

学号:20110130928 姓名:余俊

弗里德里克·肖邦-著名的波兰音乐家

人物简介:

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法语:Frédéric François Chopin,1810-1849),波兰作曲家和钢琴家,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生平创作了大量钢琴作品,如4部叙事曲、十余部波兰舞曲包括《军队》、《英雄》,26首钢琴前奏曲包括《雨滴》,27首钢琴练习曲其中包括《离别》、《革命》,4部谐谑曲、3部钢琴奏鸣曲,至少32首多夜曲等。因为肖邦一生的创作大多是钢琴曲,所以被誉为“钢琴诗人”。

人物关系

成名曲:

肖邦在波兰被视为神童,1816年6岁的时候开始学习钢琴,相继由他的姐姐和母亲教授钢琴演奏。肖邦是个音乐天才,从小就展现出他惊人的音乐天赋,7岁时便能作曲,他的第一首作品B大调和G小调波兰舞曲创作于1817年,体现出肖邦不同寻常的即兴创作能力,他在华沙被誉为“第二个莫扎特”。第二年也就是1818年,8岁的肖邦在一次慈善音乐会上演奏了阿达尔伯特·吉罗维茨(Adalbert Gyrowetz)的作品,这是肖邦的第一次登台演奏,从此跻身波兰贵族的沙龙。

1822年起肖邦师从约瑟夫·艾尔斯内(Józef Elsner,1769年—1854年)学习音乐理论和作曲,一年后公开演奏了德国作曲家费迪南德·里斯(Ferdinand Ries,1784年—1838年)的作品。1826年从中学毕业后,肖邦在音乐学院继续跟随约瑟夫·艾尔斯内学习钢琴演奏和作曲。肖邦作曲相当勤奋,他发表的第二部作品是B大调钢琴和管弦乐变奏曲(Là ci darem la mano,Op.2,1827年),来自莫扎特的歌剧唐·乔望尼(Don Giovanni),几年后在德国引起了轰动,1831年罗伯特·舒曼作为音乐评论家在莱比锡的一份19世纪最重要的音乐报纸中,以《作品二号》为题(德语:Ein Werk II.)写道:“先生们,向天才脱帽致敬吧”,对肖邦的作品给予极高的评价。巴黎之夜:

肖邦移居巴黎初期,没几个人知道他,而誉满全城的则是钢琴家李斯特。

一个晚上,李斯特举行公演。大厅挤满了慕名而来的听众,按照当时音乐会的习惯,演奏过程中灯火全熄。这天的钢琴,演奏得那样深沉淳郁,没有一丝一毫追求表面效果的东西,听众如痴如醉,认为李斯特的演奏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演出结束,灯火重明,在听众的狂呼喝彩声中,立在钢琴旁答谢的,却是一位陌生的青年-----原来是李斯特在灯火熄灭之际,悄悄地把肖邦换了上来。他用这样的方式,把肖邦介绍给了巴黎听众,而肖邦也不负重望,一鸣惊人。

英年早逝:

肖邦1848年在巴黎举办了他的最后一次音乐会,此后他访问了英格兰和苏格兰,本打算11月在伦敦在举行几场音乐会和沙龙演出,但由于肺结核病情严重不得不放弃这些计划返回巴黎。1849年他的病情加重,已无法继续授课和演出,最终于10月17日在巴黎市中心的家中去世,时年39岁。

1.喜欢肖邦的原因: 通过上述对肖邦简介,以下是我总结的原因:

我不是一个热爱音乐的狂热粉丝,对于西方杰出的音乐家也少有耳闻,但是在学习了西方音乐鉴赏之后我对于音乐的认识逐渐增长,而在巴赫、贝多芬、莫扎特等众多音乐家之中,跳入我眼中的只有肖邦,不仅仅为他的音乐也为他的精神。

肖邦从小展现的音乐天赋,以及它对于音乐的热爱,正像他被称为钢琴诗人那样,他除了创造钢琴曲以外,只写过几首歌曲和室内乐曲。可以说他的一生几乎都在创作钢琴曲,他就像一个不停转动的齿轮,为了他所热爱的和热爱着他的人们,他不断的找灵感创作出令人们身心都能为之解放的曲子,从过去到如今都有很多很多的人为他惊叹,“这是怎样一个天才啊!”可想而知肖邦在音乐历史上的伟人形象是多么巨大。肖邦本身就是作为钢琴家兼作曲家在华沙和维也纳初次登场的,他以与其他的演奏家不同的独创性和音效以及他那纤细而高雅的弹奏方法博得了大家的高度赞扬。18岁时,肖邦已表现出超然的个性和独创风格。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精致的小品。这些作品能激起无穷的情感体验,大多优美、文雅、富有歌唱性。与舒曼的作品不同的是,它们没有标题和情节。其中,玛祖卡和波罗乃兹舞曲——风格化的舞曲——实际上并没有运用民间的曲调,但却充分体现了波兰的民族精神。

有一位作曲家能像肖邦那样使钢琴发出如此优美的音响,他创造了钢琴歌唱的幻觉。他运用优雅而精致的装饰,开创了细腻的踏板效果。他的色彩性的和声处理得很有独创性,并且对后来的作曲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其他音乐: 我觉得老师课堂上讲的音乐家和他们的音乐已经很具有代表性意义,能够很好的诠释西方音乐鉴赏这门课程了,所以我没有除了课堂讲的以外喜欢的音乐了。

3.对于本门课程的建议: 我建议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播放一些与音乐相关的短片或者是人物的纪录片,这样更能增加同学们对于这门课程的喜爱。

学号:20110130928 姓名:余俊

第四篇:音乐鉴赏作业之鉴赏《梁祝》

梁祝——千古绝唱

摘要:《梁祝》以中国故事为依据,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因素,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整首曲子分为三大部分,表现出故事的曲折。

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梁祝》这个作品取材于我们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发生于东晋永和年间,在我国南方的农村祝家庄,祝员外的女儿祝英台,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那里,她与纯朴、憨厚的穷书生梁山伯同窗三载。当学业结束分别时,英台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山伯倾吐蕴藏已久的爱情,但梁山伯却没有领悟。一年后,梁山伯得知祝英台竟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员外求婚,但祝家嫌梁家境贫困,而把祝英台许配给了一个豪门子弟——马大守之子马文才。由于得不到自由婚姻,梁山伯不久便抑郁而死。祝英台闻此不幸,悲痛万分。在送亲的途中,她来到梁的坟墓前,向封建礼教发出了血泪控诉!而就在此时坟墓突然裂开,祝英台毅然投入坟墓之中,遂化为一对彩蝶,在花丛中双双飞舞。

《梁祝》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作者将故事的主要情节概括为曲三个部分音乐表现的内容,将这三个部分融于欧洲传统奏鸣曲式的结构框架之中: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作为乐曲的显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表现了青年男女对爱情忠诚和对封建礼教的控诉,最后的化蝶的描写,极富于浪漫色彩,可谓全曲的点晴之笔并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成功地将我国民族音乐与西方作曲技法融为一体,用音乐的形式艺术地再现这一动人的故事。显示部:相爱

引子: 轻柔的弦乐泛音引出长笛带华彩的引子,上下跃动的八度大跳轻盈、活泼,双簧管的优美旋律,描绘风和日丽、乌语花香的明媚春光。

主部:爱情主题――在轻澈的竖琴伴奏下,由独奏小提琴奏出“爱情主题”,它由越剧唱腔的典型音调演化而来,纯朴、优美、动情,表现梁山伯与祝英台甜蜜而美好的爱情。

草桥结拜――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情意融融,比拟主人公漫步于草桥亭畔,结拜手足的情景。

主题再现――乐队全奏的爱情主题,进一步表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真挚友谊和深厚情歌。

连接部:这是在钢琴衬托下小提琴演奏的华彩段,表现人物内心的喜悦和爱慕之情。

副部:副部是活泼的小快板,回旋曲结构。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情趣。回旋曲主部主题来自于越剧音乐,欢悦、嬉戏的音调与舞蹈性节奏的伴奏。第一插部采用独奏小提琴先后与木管、弦乐相互模仿的竞奏形式。第二插部情绪更为活跃,尤其是独奏小提琴模仿中国乐器古筝的演奏,富有弹性的节奏、灵活跳动的音符和起伏波荡的旋律线条,生动地描绘了主人公相互追逐嬉戏的动态和神情。

结束部:慢板,由爱情主题的音乐材料引申而成。小提琴与大提琴缠绵的二重奏,表现梁、祝“十八里相送”,依依惜别的情景。展开部:抗婚

抗婚场面:沉重的大管和大提琴齐奏及低沉的大锣作为悲剧的预示,造成惶惶不安的气氛。象征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以中低音铜管齐奏为主体的低音线条,用粗暴的音色奏出,威严、冷峻而凶狠。接着是小提琴用散板双弦演奏的激昂音调,表现出祝英台的痛苦与激愤;象征祝英台抗婚的主题由小提琴演奏,作曲家借鉴中国乐器琵琶的扫弦技巧,用强烈的切分节奏,生动地表现了反抗者的精神和形象。接着,“抗婚主题”与“封建势力主题”交替出现,将音乐推向第一个矛盾冲突的高潮,描述祝英台激烈的抗婚场面。

楼台相会:由小提琴及长笛奏出梁、祝“楼台相会”、互诉衷肠的哀伤的慢板主题。接着是独奏大提琴和小提琴的对答,动情的复调旋律表现一对深爱的主人公生离死别的伤感,如泣如诉、感人挚深。

哭灵投坟:音乐转为急板,情绪急骤变化,悲愤的音调、紧张的节奏,形成了展开部的第二个音乐高潮。在这里,作者借用我国京剧中紧拉慢唱的形式,表现祝英台在梁山伯的坟前向苍天哭诉的情景。在独奏小提琴奏出带华彩意味的一个音乐绝句后,由弱至强的打击乐推出乐队全奏,象征祝英台“哭灵投坟”,纵

身自毁的形象,全曲的戏剧矛盾达到顶点。再现部:化蝶

再现部省略了副部:在宁静的音乐气氛中,飘逸的长笛旋律和竖琴的刮奏创造了一个幻想的仙境。加弱音器的小提琴再现了爱情主题,钢琴奏出流水般的晶莹音响,弦乐群轻盈的拨奏扑朔迷离„„,象征梁、祝死后化成一对蝴蝶,在天堂翻飞起舞,永不分离。

最爱求学一段,节奏轻快,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山伯与英台结拜为兄弟,在书院快乐的学习生活。同窗3载,不知英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英台是雄雌,富有戏剧性。

而我相信,肯定很多人和我一样,最感动于抗婚化蝶一段。当最后一部演奏时,眼前仿佛出现了他们坟前化蝶双宿飞的美好画面,提琴声轻快而柔和。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天下谁人不向往这个美好的结局呢? 虽然现在的我们可能还不懂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也没有经历过和心爱的人聚合分离的曲曲折折,但是我们仍然能够通过这一曲《梁祝》看到爱情的美好,我们也能够知晓和古人相比,我们是何其的幸福自由,至少,我们可以自由的恋爱,当我们找到我们的心上人时,我们可以幸福的和他在一起。

尽管迄今为止已有无数中外小提琴家演奏过《梁祝》,但我认为最具代表性的有三位,分别是我国的俞丽拿、日本的小提琴家西崎崇子以及旅美青年小提琴家吕思清。我最喜欢的是俞丽拿的版本。《梁祝》1959年5月在上海艺术剧院首演时,担任小提琴独奏的就是俞丽拿,其时年方十八,还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虽然她演奏时有些小瑕疵,但是瑕不掩瑜。俞丽拿的演奏特点是身心极为投入,肢体语言和表情丰富,颇具现场感力。她演奏的《梁祝》唱片、音带和CD目前已发行了200多万张。

“指点梅花曲皆无,扶醉且听梁祝。”当拨起《梁祝》这断魂的琴弦,心从来没有过的感动、悲凄、落泪、无奈„„唯有这凄凉的琴声还能告诉现世的世界,爱情是存在的。毋庸怀疑,在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永远挥之不去的影子。即使点点的怀念也是爱的心情。

参考文献:罗永麟 《试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第五篇:音乐鉴赏

一起考教师

音乐鉴赏

音乐鉴赏是对音乐作品的具体掌握和评价的审美活动,音乐鉴赏需要根据音乐艺术的特点,以对音乐艺术语言的了解为基础,体会音乐艺术的形式美感,并将音乐作品还原到其文化背景中。

1.音乐艺术的特点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时间的艺术、表现的艺术以及再创造的艺术。音乐艺术的特点决定了音乐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段和规律,也因此形成了它有别于其他艺术的特殊魅力。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作为音乐艺术物质材料的声音,经过诸多方面的选择和加工,构成了一个超脱了自然原型的特殊的音响体系。音乐发展中,声音的优化、美化、可操作性以及表现性能不断强化。在进行音乐艺术创作时,人依照自觉的意愿和要求对它们进行控制和运用,从而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艺术要在一定的过程中展现,因此,音乐必须为它表达的内容、思想情感提供足够的展现过程,音乐也因此形成了自己特定的陈述、发展方式和技法。

音乐是表现的艺术。即音乐要将来源于客观生活的思想感情以音乐音响作为载体,直接表现出来。音乐音响作用于人的听觉,使人产生联想,从而在头脑中形成艺术的形象,即音乐形象。

音乐是再创造的艺术。将用歌谱、乐谱记载的音乐以演唱或演奏的方式变为实际音响的音乐,即为表演。表演是对作品的再创造,其中包含对作品的再理解,对作者意图的再领会和对技术、艺术的再处理、再发挥。

2.音乐艺术的语言

音乐的表情达意是在音乐音响过程中直接实现的,它需要一套特有的体系,那就是音乐语言。音乐语言是能为人们感知和理解的音乐特有的表现手段、表现手法、样式以及“规格”的统称。音乐语言包括很多要素,如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复调、调式、调性等。此外,还要考虑曲式和体裁。一首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要通过多种要素综合在一起才能表现出来。下面对这些要素予以简单介绍。

旋律是指长短、高低、强弱不同的一连串乐音有组织地进行。它是音乐的基础和灵魂。

节奏是指各音在进行时的长短关系和强弱关系。节奏包括节拍和速度这两个概念。节拍是指音乐规律性的强弱交替的运动,速度是指这种运动的速率。

力度是指音乐进行中的强和弱。它可以表达丰富的情感,并造成音乐的对比和发展。一般来说,力度越强,音乐越紧张、雄壮,力度越弱,音乐越缓和、委婉。

音区是指人声或乐曲在某个作品中的音域范围。通常分为高音区、中音区和低音区。不同的音区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模仿生活和大自然中的声音。通常,高音区给人清脆、明亮和尖锐之感,而低音区则具有浑厚、深沉的特性。

音色是指不同人声或乐器在音响上的特色。通过音色的对比和变化,可以丰富和加强音乐的表现力。

和声是两个以上的音按一定规律的结合。和声直接影响到力度的强弱、节奏的松紧和动力的大小。此外,和声还具有渲染色彩的作用。

调式是指几个音按照一定的关系组成一个体系,并以其中的某个音为中心(主音),该体系即称为调式。调性是指调式所具有的特性。

一部音乐作品要在时间的延续中逐渐铺展,音乐在时间上的延续必须有一个结构框架,否则就是混沌一片。这种结构框架就是曲式。曲式是“时间上的结构”。曲式是音乐作品构成的形式,也是音乐的一种表现手段。曲式有乐段、多段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式、奏鸣曲式、回旋奏鸣曲式、混合曲式、套曲形式等。另外,还有中国古典和民族乐曲独特的曲式。

体裁是音乐的品种,有歌曲、舞曲、进行曲、谐谑曲、叙事曲、夜曲、序曲、交响诗、协奏曲、交响曲、组曲等等,各有其不同的特点,适合于表现不同的题材内容,这也是欣赏音乐作品时必须知道的。

3.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

音乐鉴赏需要主动地多听音乐作品,并逐渐熟悉和理解它,从而将鉴赏由悦耳、对基本情感有所体验和把握的层面上升到对作品的音响、思想感情和表现意义赏析的层面,进而对作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要达到这样的层面,需要鉴赏者抓住音乐的主题,发挥艺术想象力,体味音乐所刻画的音乐形象。另外,还要熟悉一些音乐表现的手段,这意味着能更好地了解和把握音乐表达内容、抒发情感的特殊方式。还要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的时代、社会、文化等背景,以便更丰富、更准确地领会作品的底蕴和特点。

二、中国音乐发展历程

(一)远古的音乐

我国音乐有着久远的历史,在我国出土的距今9000年的笛子以及距今7000年的骨哨和陶埙,说明我们的祖先当时已经掌握了系统的乐律学知识和制作旋律性乐器的精良工艺,积累了丰富的音乐文明。

原始社会音乐的实用性是特别明显的,而到了奴隶社会,音乐的道德教化功能得到强化。周朝确立了严格的礼乐等级制度,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重大宴享活动的歌颂古代君王功绩的乐舞,是后来被儒家奉为雅乐最高典范的“六代乐舞”。春秋末期的《诗经》是一部诗歌总集,更是一部音乐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的各类音乐作品。湖北出土的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编钟,是中国最大的编钟,音域达5个八度,每个八度内12个半音俱全,而且一个钟可以发出两个音,充分地体现了先秦时期中国的音乐成就。

(二)中古的音乐

乐府始于秦朝,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奏及演唱等。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音乐体裁是鼓吹乐、相和歌和歌舞百戏。清商乐是南北朝时期在南方占主导地位的音乐总称,其中的民间音乐吴歌和西曲多以爱情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后来成为隋唐宫廷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表达高远志向为主题的古琴音乐得到发展,魏晋时期的阮籍、嵇康等著名琴家创作和改编的琴曲至今仍具有重要影响。宫廷燕乐是隋唐时期音乐成就的代表,其主体部分是歌舞大曲,有机融合了中原和各周边民族的音乐元素。燕乐大曲的代表作品就是见诸许多文学作品的《霓裳羽衣曲》。

(三)近古的音乐

自宋代以说唱、戏曲和小型器乐等为主的多种民间音乐的迅速发展,宫廷歌舞大曲逐渐被戏曲取代。产生于隋唐的曲子到宋代发展成为一种广泛流传的歌曲形式——词。南宋词人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是现存的宋词歌谱。宋元时期最重要的说唱体裁是鼓子词和诸宫调,前者为后来的说唱艺术的各种形式的发展作了准备,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则为戏曲音乐打下了基础。宋元两代是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新兴戏曲形式大发展并趋于成熟的时期。杂剧在元朝达到鼎盛,南戏在北宋形成,到元末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器乐方面在宋代产生了郭沔创作的古琴曲《潇湘水云》,元代出现了反映少数民族狩猎生活的琵琶曲《海青拿天鹅》。

明代各个地方剧种兴起,昆山腔创造了被称为“水磨调”的清丽委婉的唱腔,使昆山腔脱颖而出,风靡全国。但由于昆曲过于文雅和雕琢到明末清初趋于衰落,这也为众多地方戏曲的兴起提供了机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梆子腔”和“皮黄腔”。18世纪末四大徽班艺人进京,最终促成了以皮黄腔为主的京剧的诞生。这一时期民歌小曲创作空前繁荣,其中一些至今仍然流行,部分还被吸收到歌舞、说唱和器乐之中。当代依然流行的各种传统音乐体裁大体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它们为近代中国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近代的音乐

近代新音乐产生,而且在大众的音乐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戊戌变法倡导废科举、兴学堂,导致学堂乐歌的诞生。学堂乐歌一般采用西洋曲调填配新词的方式,如《送别》《教我如何不想他》《问》《可怜的秋香》等艺术歌曲广泛流行;《光明行》等新民乐则借鉴了西洋音乐技巧。九一八事变后,涌现出一批抗日救亡歌曲,其中以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黄白的《旗正飘飘》为代表。同时艺术音乐创作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贺绿汀(主要音乐作品有《天涯歌女》、《四季歌》、《游击队之歌》、《嘉陵江上》、《牧童短笛》等)的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钢琴音乐《牧童短笛》,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革命艺术家们集体创作的歌剧《白毛女》都成为近代中国新音乐发展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五)现代的音乐 建国后我国对全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音乐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调查、挖掘和整理,成果斐然。这些工作使《二泉映月》等民乐名曲得以传世,使《碣石调·幽兰》、《广陵散》等已成为绝响的千年名曲得以复现,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和“侗族大歌”等乐种被挖掘整理,成为世界闻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创作方面,除涌现了大量优秀的群众歌曲外,还诞生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歌剧《洪湖赤卫队》《江姐》《刘三姐》,舞剧《鱼美人》《红色娘子军》,大型声乐套曲《红军不怕远征难》,管弦乐作品《瑶族舞曲》,交响诗《嘎达梅林》《长征交响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经典名作。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则集中体现了建国以来我国歌舞音乐的伟大成就。

“文革”结束后,我国音乐创作进入空前繁荣的新时期。首先是抒情歌曲的大丰收,《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我爱你,中国》《爱我中华》《长江之歌》等优秀作品传唱至今。紧随其后的是通俗音乐的蓬勃发展,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创作的《太阳岛上》《军港之夜》《小草》《让世界充满爱》、《青藏高原》等通俗歌曲风靡全国。《一无所有》的问世标志着摇滚乐在中国的崛起。随着影视艺术的飞速发展,产生了一批艺术上堪称上乘的影视歌曲。如电影歌曲《妈妈留给我一首歌》(《小街》)、《驼铃》(《戴手铐的旅客》)、《大海啊,故乡》(《大海在呼唤》)、《牧羊曲》(《少林寺》);电视歌曲《枉凝眉》(《红楼梦》)、《敢问路在何方》(《西游记》)、《少年壮志不言愁》(《便衣警察》)等。

民族器乐方面有笛子独奏《秋湖月夜》,古筝独奏《秦桑曲》,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大型民乐合奏曲《蜀宫夜宴》《达勃河随想曲》以及追求新技法的新潮民乐曲《双阙》《空谷流水》等,小型民族室内乐作品有《魂》《戏》等;西洋器乐创作方面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经出现了第一个高潮,如《青年交响乐》、交响叙事曲《十面埋伏》、交响音画《云岭写生》等。80年代中期后年轻一代进入大型作品创作领域,丰富了创作技法和音乐个性,涌现了《地平线》《蜀道难》《第一交响曲》(朱践耳)等在国际音乐界有一定影响的作品。在这一时期,歌剧也得以发展,以《伤逝》为代表的作品揭开了新时期歌剧创作新的一页,随后《原野》《马可波罗》《苍原》等相继问世,90年代后《狂人日记》《夜宴》等在海外的演出受到了热烈欢迎。《丝路花雨》标志着舞剧自80年代起也进入全面繁荣的新阶段,此外集歌、舞、乐为一体的舞台艺术,如《仿唐乐舞》《编钟乐舞》《唐风宋韵》也展现出独特的风采。

三、西方音乐发展历程

(一)古代与中世纪的音乐

古希腊罗马的音乐比较简单,主要是单声部形态,基本上属于民间艺术的风格;相形之下,其音乐理论更为发达,历史影响更大。5世纪至14世纪,西方中世纪音乐主要是基督教宗教礼拜音乐,广为传播的是教堂礼拜歌唱的格里高利圣咏、赞美诗等。这种音乐虽然很单调,却是西方音乐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出发点。12世纪左右,复调音乐开始广泛传播,记谱法、唱名法以及调式体系也逐渐成熟,音乐逐渐脱离宗教礼拜仪式走向艺术化发展道路。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 音乐文艺复兴源于15世纪的英国和欧洲大陆偏北地区,声乐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是声乐复调,以无伴奏的多声部歌唱为主要风格样式。重要的音乐流派有布艮第乐派以及更加重要的佛兰德乐派。后者盛行于15世纪下半叶和16世纪上半叶,成员多来自尼德兰地区和法国北部,主要代表有约翰·奥克冈、约斯堪等,成就集中在弥撒曲、经文歌和世俗复调歌曲,佛兰德作曲家高超的复调技巧在这一时期名扬整个欧洲。

16世纪是文艺复兴音乐成就最高的时期,除了宗教音乐外,世俗音乐也得到很好的发展。16世纪法国尚松(即歌曲)和意大利牧歌就是这种音乐的典范。两者虽是世俗体裁,但已经高度艺术化,都是具有一定写作技巧的复调音乐。文艺复兴晚期,音乐的中心逐渐转向意大利,罗马乐派的帕勒斯特里那的无伴奏声乐复调将文艺复兴宗教音乐推向顶峰,而威尼斯以圣马可教堂为中心的宗教音乐则发展了庄严宏大的、带有器乐伴奏的合唱音乐,它预示着欧洲音乐在未来阶段发展的趋势。

(三)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从1600到1750年是西方音乐史上著名的“巴洛克时代”。在这一音乐历史上非常重要的转折时期,欧洲音乐的记谱法已经成熟,调性体系得到确立;复调音乐达到巅峰,代表新趋势的主调音乐正在兴起,各种重要的音乐体裁诞生于这一时期,歌剧、清唱剧、康塔塔这些完全不同于文艺复兴的声乐体裁是巴洛克风格的标志。源于佛罗伦萨的意大利歌剧于18世纪前后发展成型,并传播到整个欧洲,成为欧洲音乐的一个的极为重要的艺术体裁。

巴洛克时期,器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以前受压制的器乐在18世纪第一次与声乐平起平坐。以提琴为代表的拉弦乐器取代了文艺复兴时期弹拨乐器的地位,成为主导乐器,这一时期的重要体裁如奏鸣曲、协奏曲基本是以弦乐为中心,意大利是巴洛克弦乐艺术的中心。键盘乐器也有长足进展,管风琴、古钢琴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其中以德国的管风琴和法国的古钢琴最为著名。

巴洛克晚期,音乐逐渐从意大利向德、奥转移,随着晚期巴洛克的两个重要的人物——德国作曲家巴赫和亨德尔在1750年左右的先后离世,巴洛克时代结束。

(四)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 18世纪下半叶,西方音乐进人了古典主义时期。古典主义音乐以理智和情感的高度统一、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为特点,海顿(被尊称为“交响乐之父,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莫扎特(莫扎特是钢琴协奏曲的奠基人,幼年时被称为“音乐神童”)、贝多芬(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的伟大音乐家,他创作的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由此被尊称为乐圣,代表作《欢乐颂》、《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为其代表,此三人为奥地利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古典时期最重要的成果体现在主调化风格的、大型的多乐章器乐套曲体裁上,如交响曲、奏鸣曲、室内乐等,其中奏鸣曲式在这一时期达到空前成熟。声乐方面,莫扎特的歌剧(其中最出名的歌剧是:《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魔笛》)和海顿的清唱剧是古典主义声乐的最成功作品。但在贝多芬时期,音乐的风格酝酿着转变,贝多芬在古典主义的背景下实现了最大的突破,他把音乐引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与古典时代音乐的客观、含蓄、节制相比,浪漫主义时代的音乐富于激情,充满主观和想象。19世纪的浪漫主义音乐热衷于音乐与音乐之外的事物,如文学、戏剧、美术、哲学以及宗教等发生关系,因此,所谓的“标题音乐”风行一时。浪漫主义音乐贯穿了整个19世纪,初期,舒伯特(被称之为“歌曲之王”)和柏辽兹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后经过门德尔松、舒曼、肖邦(被称为“钢琴诗人”)和威尔第等人的进一步完善,浪漫主义音乐在柴科夫斯基、李斯特(被称之为“钢琴之王”,创立了李斯特创立了“交响诗”这种体裁)和瓦格纳(德国作曲家,承接莫扎特、贝多芬的歌剧传统,并开启了后浪漫主义歌剧作曲潮流)的时代达到了巅峰。马勒、理查德·施特劳斯则是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人物。这一时期人才辈出,作品繁多,在当今的音乐会曲目中19世纪音乐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19世纪下半叶起,东欧和北欧一些国家的“民族乐派”的兴起为欧洲音乐注入了新的气息。民族乐派的音乐家致力于振兴本民族音乐,主张创造出具有鲜明民族特性的新音乐,他们经常采用本国优秀的民间音乐素材去反映本民族的历史和人民生活,表现爱国主义的主题。

(五)20世纪的西方音乐

20世纪西方社会反传统的思潮导致19世纪的音乐成为首当其冲的批评对象,这也标志着西方音乐进入20世纪现代音乐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音乐的发展还相对简单,重要流派有法国印象主义、德奥表现主义、泛欧洲的新古典主义和新民族主义。50年代以后情况就复杂些,当英美地区和俄罗斯音乐仍旧相对温和地沿着传统的道路向前发展时,西欧却产生了非常激进的先锋派音乐,如序列音乐、偶然音乐、电子音乐和简约派音乐等,呈现出很强的试验性。西方现代音乐多元化发展的态势,改变了人们习惯了的优美的旋律、和谐的和声以及稳定的节奏等等,特别是以试验性、探索性为动力的先锋派音乐等,从根本上改变了音乐的概念,使西方现代音乐与传统的音乐观念相去甚远。

下载音乐鉴赏作业[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音乐鉴赏作业[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音乐鉴赏

    经过一学期的相处和学习,在音乐方面 我也略有所知, 了解了不同音乐的发展史。无论是古代音乐, 还是流行音乐,以及中外艺术 歌曲, 经过老师的介绍, 我们也了解了很多。 同时知道了......

    《音乐鉴赏》

    音乐鉴赏复习材料 西方音乐流派 一.巴罗克时期(1600——1750) 1.音乐特点:作品大都宏伟壮观充满活力,以复杂沉重的复调音乐为主。 2.代表人 巴赫:代表作《马太受难曲》《十二平均律......

    音乐鉴赏

    《音乐鉴赏》心得体会 音乐的魅力是巨大的,音乐的思想是无止境的。《音乐鉴赏》不仅是一门简单的艺术理论课,它使得我对音乐的热爱又增添了几分,它教会了我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

    音乐鉴赏

    041010318 李根 感受音乐鉴赏 ——— 浅论当下中国的流行音乐歌手 我们先看一下百度文库里流行音乐的定义:“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指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美国黑人的Bl......

    音乐鉴赏

    音乐鉴赏.txt不要放弃自己! -------(妈妈曾经这样对我说,转身出门的一刹那,我泪流满面,却不想让任何人看见!) 看到这一句 小编也心有感触,想起当初离家前往几千里外的地方的时候,妈妈......

    音乐鉴赏

    《歌剧魅影》观后感学院:数学与计算几科学学院,学号:110701010006,姓名:陈亚美巴黎圣母院发生了一连串的恐怖事件,于是就有传言称剧院闹鬼。歌剧院里的恐怖分子,他甚至没有名字,只知......

    音乐鉴赏

    音乐剧《猫》赏析 摘要:英国音乐剧《猫》被誉为当代四大经典音乐剧之一,故事通俗易懂但戏剧结构逻辑严密,多元化的音乐风格作为多层次的线索,在给观众带去审美感受的同时增强全......

    音乐鉴赏

    音乐鉴赏——《猫》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形形色色的人们穿行奔走在各个角落、叙写述说着自己的故事。人间的悲喜剧一天又一天的上演在名为社会的大舞台上。到底什么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