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徐明德政治押题 形势与政策
2010年1月 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启动。这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由中国和东盟10国共同组成。
2010年10月,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首次运用火箭发射技术将卫星直接送入地月轨道。
胡锦涛出席第十六届亚运会火炬点燃暨火炬传递活动启动仪式。
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胡锦涛在教育会议上指出,强调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全党全国要积极行动起来,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10月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胡锦涛作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世博会参观者突破7000万。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举行。习近平讲话说: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力量源泉及其获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伟大的抗美援朝斗争的正义性。战争锻造出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就是: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上海世博会举办高峰论坛,主题是“城市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温家宝主旨演讲,题目是《让世博精神发扬光大——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主办。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会的理念是“理解、沟通、欢聚、合作”。吉祥物为“海宝”。上海世博会不仅荟萃了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而且为人类留下丰富的精神遗产,启迪了人们的心智。这是世博会的灵魂之所在。这次盛会及其给我们留下的经验和启示是:
世博会鲜明弘扬了绿色、环保、低碳等发展的新理念。世博会有力地证明了科技革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世博会生动展现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世博会充分表明了追求平等、和谐是人类的共同愿望。
上海世博会展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面,也反映和折射出人类所面临的挑战、担忧和困惑。我们弘扬世博理念,就是要倡导人类携手应对各种挑战、共同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我们要共同推进城市和谐发展。我们要推进广大农村地区的现代化。我们要帮助欠发达地区共同发展。我们要共同珍惜和爱护地球家园。我们要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标志海南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0年4月,胡锦涛在华盛顿会见美国总统,胡锦涛就下阶段中美关系发展提出5点重要主张。一是始终坚持中美关系的正确方向,并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双方应该牢牢把握两国关系这一正确方向。二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这对确保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台湾、涉藏问题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涉及中方核心利益。希望美方恪守承诺,慎重处理好这些问题,以免中美关系再受干扰。三是保持高层和各级别交往。两国元首保持密切联系。中美应该密切合作、通力协作,共同推动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取得积极成果,早日建立中美人文交流机制。四是深化务实合作。中方愿同美方深化经贸、反恐、能源、环境、执法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五是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及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中美双方应该继续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以及在20国集团框架内的合作,推动世界经济进一步复苏。中方也愿同美方就气候变化、全球核安全、安理会改革以及伊朗核问题、朝鲜半岛核问题、南亚稳定问题等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
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主要职责是,负责研究拟订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审议能源安全和能源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统筹协调国内能源开发和能源国际合作的重大事项。
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网”和“稳定器”。让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已初步建立,但总体上看还不完善,主要是城乡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一些基本保障制度覆盖面还比较窄,基本统筹层次低,保障水平不高,与全体人民的期待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十二五”时期,要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提高统筹层次和实现制度统一等方面迈出更大的实质性步伐。
国务院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就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出5项要求。一是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二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三是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四是必须促进教育公平。五是必须重视教育质量。
《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务公开是党内民主的重要内容。
第八届亚欧首脑会议开幕本届会议主题为“改善民生:提高公民福利和尊严”,将分别讨论改善全球金融和经济治理、促进可持续发展、全球性问题、国际形势和地区热点问题。还将正式接纳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为亚欧会议成员。
欧盟特别首脑会议,一致选举比利时首相范龙佩为首任欧盟理事会常任主席(欧盟总统,全称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是《里斯本条约》创立出来的新职位,职责是:外代表欧盟,对内负责主持欧盟会议、协调欧盟内部立场。)
我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宣布了到2020年,在2005年的基础上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降低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要达到15%左右,增加4000万公顷的森林面积和1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的目标,这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目标。
欧盟决定,启动欧盟程序对希腊的财政支出进行严格监控,要求希腊政府在2012年之前让财政赤字重新回到可控范围之内。这也是欧元区成立以来,欧盟委员会第一次启动欧盟反过高财政赤字程序,要求一个成员国限期整改其财政状况。
欧盟庆祝《里斯本条约》生效仪式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拉开帷幕。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后闭幕。《哥本哈根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了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减排责任、资金支持和监督机制等议题上分歧严重,会议被迫拖延。
日美两国外长和防长就《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修订50周年纪念日发表联合声明说,两国将进一步深化在广泛领域的安保合作。日美两国于1954年签署《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并于1960年修订了这一条约。根据该条约,在日本受到武力攻击的情况下,日美两国将共同应对危险,美国对日本负有防卫义务,日本允许美国在其国内建立军事基地。
2010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瑞士达沃斯开幕,本届年会的主题重在行动:“改进世界:重新思考,重新设计,重新建设”。
乌克兰通过了一项正式宣布该国不结盟立场议案。乌克兰称,加入北约不再是乌克兰的目标。
“金砖四国”来源于英文BRICs一词,是指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国(China)四国,因这四个国家的英文名称首字母组合而成的“BRICs”一词,其发音与英文中的“砖块”(bricks)一词非常相似,故被称为“金砖四国”。
2010年2月罗马尼亚宣布,罗接受美方正式邀请,将加入美国新的欧洲反导系统。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选举法这一修改意味着农村人口在选举上及政治权利的实现上向平等原则迈出了一大步,促成宪法规定的平等原则的充分实现。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十二五”时期(2011年至2015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我国是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基本要求是: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就业持续增加,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服务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提高,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必须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是“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防范各类潜在风险,避免经济大的起落。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各项政策协调配合,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大力发展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创业机会。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提高城乡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要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比重,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费预期。要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拓展新兴服务消费,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改善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积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要合理引导消费行为,发展节能环保型消费品,倡导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保持投资合理增长,优化投资结构,完善投资体制机制,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有效拉动经济增长。
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促进充分就业。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健全扩大就业增加劳动收入的发展环境和制度条件,促进机会公平。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规范分配秩序,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完善实施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专题资料
1.国际金融危机重要启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人们从金融运行和监管、美国消费模式、全球贸易结构失衡等不同角度对危机的成因和性质作了分析。但从更深层次看,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实质上是资本主义世界周期性发作的经济危机。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许多人都感叹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遥远,这是因为马克思所剖析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根本矛盾在现实世界里再一次得到了验证。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存在资本与劳动的对立以及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对立,经济发展成果不能为广大人民公平公正地分享,导致整个社会购买力和市场需求不足,因而经济危机必然周期性地发生。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制度根源,国际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在现代社会历史局限性的集中体现。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我国国有企业在扩大投资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巩固和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得到了巩固和加强。在国际金融危机面前,我国实施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能够很快见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大型国有企业作主导和支撑,并带动和引领中小企业发展,从而使宏观经济政策的意图可以透过微观机制很好地贯彻下去。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市场结构,为政府集中决策提供了坚实的微观基础,这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所以,我们既要坚持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又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努力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2.中国的民族政策
中国的民族政策将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特别要重视6个方面。
一,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和规律,着眼于国家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着眼于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和根本利益,通过坚持实施正确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二,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使各族人民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一大创造。要切实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依法保证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
四,坚持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作为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在政策上,体现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帮助、发达地区支援和民族地区自力更生相结合,不断改善各族群众的民生,提高各族群众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五,在政策的制订和执行中,坚持维护法律尊严,维护国家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六,坚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民族政策。在坚持政策原则的同时,根据实践的新发展、形势的新变化、人民的新期待,实现民族政策措施的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的民族政策。
3.社会信用制度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这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市场经济要求一定的道德基础,只有当市场竞争行为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道德基础时,才能真正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产权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信用体系的基础。从经济学理论分析,交易的实质是产权的交换,如果产权界定不清晰,交易者一方面难以通过透明规范的方式增进自己的利益,致使交易的动力不足;另一方面交易者也无需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于是会出现损人利己的倾向。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信用体系建设也必须以法律为保障。经由法制途径遏制失信行为的有效性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失信行为受到惩罚的概率;二是失信行为所受惩罚的力度。
4.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内容上看,党的执政能力来自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就是: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也就是说,党的执政能力就是由这五方面构成,它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际的领域。
从来源上说,这五大能力的源泉究竟蕴藏在哪里呢,可以说是蕴藏在我们的知识学习中、工作锻炼中、改革实践中以及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中。这四个方面的来源缺一不可。
从态度和精神上说,要获得执政能力,还一定要讲谦虚、务实、认真、开放进取、讲求实效。没有这样的态度和精神,也不可能拥有执政能力。
5.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我国分配结构的失衡表现在两个方面:在二次分配领域,百姓劳动收入增长赶不上国家财政收入增长,国民财富向政府倾斜;在一次分配领域,劳动者工资增长赶不上企业利润增长,企业财富向资本倾斜。改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占社会大多数的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不仅是从根本上刺激内需和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将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终归宿,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具体表现为农村与城市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社会与经济和谐发展,政治与经济和谐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和谐发展。
7.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
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8.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摘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对于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我们的政策是比较稳当的,是比较得到少数民族赞成的。我们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也要反对,但是那一般地不是重点。
我国少数民族人数少,占的地方大。论人口,汉族占百分之九十四,是压倒优势。如果汉人搞大汉族主义,歧视少数民族,那就很不好。而土地谁多呢?土地是少数民族多,占百分之五十到六十。我们说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实际上是汉族“人口众多”,少数民族“地大物博”,至少地下资源很可能是少数民族“物博”。
各个少数民族对中国的历史都作过贡献。汉族人口多,也是长时期内许多民族混血形成的。历史上的反动统治者,主要是汉族的反动统治者,曾经在我们各民族中间制造种种隔阂,欺负少数民族。这种情况所造成的影响,就在劳动人民中间也不容易很快消除。所以我们无论对干部和人民群众,都要广泛地持久地进行无产阶级的民族政策教育,并且要对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经常注意检查。早两年已经作过一次检查,现在应当再来一次,如果关系不正常,就必须认真处理,不要只口里讲。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究竟怎样才适合,要好好研究一下。
我们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在苏联,俄罗斯民族同少数民族的关系很不正常,我们应当接受这个教训。天上的空气,地上的森林,地下的宝藏,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重要因素,而一切物质因素只有通过人的因素,才能加以开发利用。我们必须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巩固各民族的团结,来共同努力于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9.两国集团
就是中美两国合作,共同主导世界事务。最早提出中美“G2”构想的是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弗雷德。他建议,美中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应进一步升级为“领导世界经济秩序的两国集团格局”。弗格森认为,现在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美国是全球最大消费国,中国是世界最大储蓄国;双方合作方式是美国负责消费、中国负责生产。“中美国”论实际上是“两国集团”论的另一个版本。中国并不赞成所谓“G2”,主要原因是: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要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此我们始终保持清醒;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与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中国主张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共同决定,不能由一两个国家说了算。
《形势与政策》单项选择题
1.当前,中国和俄罗斯的国家关系定位是(A)A.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B.战略伙伴关系 C.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D.互惠伙伴关系
解析: 从1992年两国“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到1994年宣布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1996年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直至2001年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2.以下关于传统安全观理解正确的是(C)A.以生态安全为核心的安全观 B.以经济安全为核心的安全观 C.以军事安全为核心的安全观 D.以政治安全为核心的安全观
解析:中国主张建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既维护本国的安全,又尊重别国安全关切,促进人类共同安全。
3.中国和日本的国家关系定位是(A)A.战略互惠关系 B.战略伙伴关系 C.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D.友好伙伴关系
解析:两国互不构成威胁。双方重申,相互支持对方的和平发展。双方确信,坚持和平发展的中国和日本将给亚洲和世界带来巨大机遇和利益。
4.政府政府坚定地反对恐怖主义,认为反恐的基础在于(B)A.维护人类和平与安全 B.普遍发展与共同繁荣 C.加强文明之间的沟通与融合 D.推动和深化国际合作
解析:中国主张加强国际合作,标本兼治,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维护人类和平与安全是反恐的核心;普遍发展与共同繁荣是反恐的基础;加强文明之间的沟通与融合是反恐的保障;推动和深化国际合作是反恐的关键。中国政府主张,反恐应目标明确,证据确凿。反恐不能有“双重标准”,也不能与特定的国家、民族或宗教挂钩。反恐应采取综合措施,并注意解决好发展、地区冲突等问题。
5.构建新国际金融秩序,必须提升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知情权、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必须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国际金融改革必须具有(B)A.全面性 B.均衡性 C.渐进性 D.实效性
解析:中国主张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方向,努力营造有利于全球经济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应该坚持全面性、均衡性、渐进性、实效性的原则。
6.我国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A)
A.改革开放 B.快速发展 C.与时俱进 D.解放思想
解析: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
7.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A)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社会主义荣辱观
C.正确的舆论导向 D.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解析: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8.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A)
A.坚持以人为本 B.坚持可持续发展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解析: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9.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是(B)
A.为人民服务(核心)B.集体主义(原则)C.诚实守信(重点)D.爱国守法
10.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B)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D.尽快实现两岸直航
11.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目标是(C)A.独立自主,不结盟(根本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本准则)
C.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宗旨和目标)D.加强和发展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立足点)
12.我国时代精神的核心是(D)
A.爱国主义 B.为人民服务 C.与时俱进 D.改革创新
1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B)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解析:目前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了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内容。这样,我国政治制度包括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还包括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民主的实现形式由此进一步丰富,把选举民主、协商民主、自治民主形式有机结合起来。
14.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A)
A.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B.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C.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 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5.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其根本是(C)A.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 B.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C.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D.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解析: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6.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D)A.恪守和平与发展的宗旨,各成员国致力于以合作求安全
B.遵循充分民主的原则,各成员国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决定所有问题 C.奉行对外开放的政策,积极同本地区以外的国家和组织开展交流合作
D.倡导和实践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
17.我们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探索形成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这就是(A)
A.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 B.把作风建设放在首位 C.把反腐败建设放在首位 D.把组织建设放在首位
18.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是(A)A.建设学习型政党 B.党内民主 C.与时俱进 D.实事求是
解析: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1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的标志是(A)A.人民政协的成立 B.新中国的成立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隆重召开,标志着人民政协正式成立。这次会议代表全国各族人民意志,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
20.大陆和台湾两岸关系的主题是(C)
A.相互平等 B.共同开发 C.和平发展 D.一个中国原则 解析: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21.(A)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
A.党内民主 B.人民群众的拥护 C.思想建设 D.为人民服务
22.我党在执政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基本经验中居于首位的是(A)A.思想理论建设 B.组织建设 C.作风建设 D.制度建设
23.促进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方针和根本着力点的是(C)
A.积极扩大出口 B.优化产业结构 C.扩大国内需求 D.提高就业率
24.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是(C)A.发展生产力 B.人与自然的和谐
C.社会公平正义 D.积极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25.2010年4月,美国和俄罗斯签署新核裁军条约。条约规定,美俄各自部署的核弹头应削减至(枚以下
A.1000枚 B.1550枚 C.3550枚 D.5000枚
26.温家宝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时指出,中国对外援助的首要目标是(A)A.推动发展中国家民生事业发展 B.减免最不发达国家债务负担 C.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合作 D.帮助发展中国家开发人力资源 解析:联合国要把推动千年发展目标如期实现作为首要议题。
27.温家宝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平发展的精髓是(A)A.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B.中国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
C.中国主张通过对话、谈判和协商等手段加以和平解决 D.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好伙伴,寻求和世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
28.在中欧建交35周年背景下,中国和欧洲之间建立的关系是(B)A.建设性伙伴关系 B.全面战略伙伴关系)B C.战略互信关系 D.战略伙伴关系
29.温家宝出席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指出,中非关系的核心是(B)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C.患难与共、相互支持 D.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解析:中非关系能够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始终保持蓬勃发展势头。患难与共、相互支持是基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核心;互利合作、共同发展是关键。当今世界正经历空前的大变革、大调整。中非进一步加强互利合作,有利于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共同发展。
30.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A)
A.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B.人类,自然,科技 C.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D.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解析: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体现了全人类对于未来城市环境中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于城市化浪潮、未来城市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可以说,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伟大盛会。
31.在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胡锦涛发表讲话对经济特区提出5点要求。其中第一位的要求是(C)
A.继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B.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动力源泉 C.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探索新路 D.继续促进社会和谐,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32.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讲话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目的在于(A)
A.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B.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C.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D.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33.胡锦涛在澳门回归十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要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关键是要(A)A.把爱国和爱澳有机统一起来 B.必须严格依照澳门基本法办事 C.必须集中精力推动发展 D.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4.恢复和保持世界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是(B)A.扩大政府投资 B.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C.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D.改革国际金融体制
解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世界经济平衡有序发展的根本途径 《形势与政策》多项选择题
1.中国政府在朝鲜核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政策主张是(ABC)A.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 B.通过外交和政治手段解决分歧 C.保持朝鲜半岛无核化
D.美国应首先放弃对朝鲜的敌对政策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BCD)
A.由主要依靠第一、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二、第三产业带动转变 B.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C.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D.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着力点是(ABCD)A.扩大就业 B.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C.理顺分配关系 D.发展社会事业
4.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ABCD)A.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B.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 C.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D.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
5.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构建“两头小,中间大”的合理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其前提条 件是(ABCD)
A.理顺收入分配关系 B.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C.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 D.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6.我国扩大消费需求的措施是(ABCD)
A.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B.稳定居民支出预期,扩大即期消费 C.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D.完善消费环境和政策
7.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是(ABCD)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8.以下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确的理解是(BCD)(本题重要)A.国民经济发展必须把速度放在首要的位置
B.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C.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D.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
9.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的主要政策措施是(ABCD)A.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B.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C.着力提低,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 D.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解析:本题重要,容易以分析题形式考核。
10.南南合作产生的最大大的国际组织是(A C)
A.77国集团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不结盟运动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1.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是(ABCD)A.保基本 B.广覆盖 C.有弹性 D.可持续
12.胡锦涛强调,做好新疆工作关键是要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始终坚持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团结稳定,自觉做到“三个不动摇”(ABC)A.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B.要坚持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不动摇
C.要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动摇 D.坚持民族区域自治不动摇
13.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四次峰会举行时,胡锦涛就经济发展提出的建议是(ABC)A.推动20国集团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有效机制转向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 B.加快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 C.促进建设开放自由的全球贸易体制 D.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解析:要牢牢把握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三者的有机统一。确保强劲增长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可持续增长是长期目标,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平衡增长是客观要求。
14.胡锦涛出席核安全峰会时,就加强核安全提出的主张是(ABCD)A.切实履行核安全的国家承诺和责任
B.切实巩固现有核安全国际法框架,切实加强核安全国际合作 C.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核安全能力 D.切实处理好核安全与和平利用核能的关系
15.中国本着负责任的态度,高度重视核安全,坚决反对核扩散和核恐怖主义,为此作出了一系列积极努力(ABCD)
A.全面加强核安全能力 B.严格履行核安全国际义务
C.重视并积极参与国际核安全合作 D.积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核安全援助
16.温家宝在《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讲话中指出,中国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ABCD)A.建设和平的国际环境 B.建设民主的国际秩序 C.有利于建设繁荣的世界经济 D.建设和谐的文明世界
17.胡锦涛在出席第五届APEC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致辞时,提出了“包容性增长”,其内涵有(ABCD)(本题重要)A.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 B.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C.中国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实践者 D.是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8.2010年9月,巴以直接会谈在华盛顿启动,谈判涉及的主要问题有(ABCD)A.以色列定居点 B.耶路撒冷归属 C.边界划分问题 D.难民回归问题
19.世博会的理念是(ABCD)
A.理解 B.沟通 C.欢聚 D.合作
20.在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指出(ABCD)A.西藏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B.西藏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西藏还存在着各族人民同分裂势力之间的特殊矛盾 D.西藏工作的主题必须是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21.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教育的工作方针是(ABCD)A.优先发展、育人为本 B.改革创新 C.促进公平D.提高质量
解析: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2012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并保持稳定增长。
22.温家宝在阿盟总部演讲时指出,人类社会应有的文明观是(ABC)A.多样中求同一 B.在差异中求和谐 C.在交流中求发展 D.在合作中求一致
解析:文明存在差异,但没有优劣之分。各种文明都包含有人类发展进步所积淀的共同理念、共同追求。在中华文明中,早就有“和为贵”、“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伟大思想。伊斯兰文明也蕴含着崇尚和平、倡导宽容的理念。《古兰经》就有一百多处讲到和平。
23.胡锦涛指出,今后十年西部大开发的总体目标是(ABC)A.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B.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与东部差距明显缩小 C.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 D.经济发展方式彻底转变
第二篇:形势与政策(徐明德)
《形势与政策》单项选择题
1.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是()
A.让群众满意 B.发展生产力 C.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加强党的建设
解析: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这次活动在坚持自我教育为主的同时,注重强化外力推动,坚持真开门、开大门,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诚恳请群众评判。A是正确选项。
2.2014年,12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将()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A.5月9日 B.8月6日 C.9月3日 D.9月15日
解析: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军投降仪式举行。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受降国代表注视下,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这是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历史上的第一次全面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之后的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C正确。
3.2014年8月,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是()A.确立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 A.明确提出了市场经济没有社会制度的属性 C.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解析:邓小平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就是他带领党和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C是正确选项。邓小平同志最鲜明的思想和实践特点,就是从实际出发、从世界大势出发、从国情出发,始终坚持我们党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4.2014年8月,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3表决,通过了关于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以法律形式将()设立为烈士纪念日,并规定每年当日国家举行纪念烈士活动。
A.9月30日 B.10月2日 C.10月9日 D.9月21日
解析: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每年9月30日为国家烈士纪念日,举行纪念烈士活动。立法的目的是缅怀烈士功绩、弘扬烈士精神,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传承中华民族气节血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A正确。
5.2014年5月,习近平在今年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4次峰会上的讲话时就国家安全问题引用了哈萨克斯坦的一句谚语:“吹灭别人的灯,会烧掉自己的胡子。”这个谚语是指安全应该是()A.平等的 B.普遍的 C.包容的 D.均衡的
解析:“安全应该是普遍的,不能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一部分国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国家不安全,更不能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否则就会像哈萨克斯坦谚语说的那样,“吹灭别人的灯,会烧掉自己的胡子”。”——习近平。正确答案是B。
6.2014年5月,在中国举行的亚信峰会上,习近平并作主旨讲话。发言中指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对亚洲大多数国家来说,最大安全和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总钥匙”是()A.合作共赢 B.改革 C.发展 D.反对恐怖主义
解析:可持续安全,就是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贫瘠的土地上长不成和平的大树,连天的烽火中结不出发展的硕果。对亚洲大多数国家来说,发展就是最大安全,也是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总钥匙”。C为正确选项。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C.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D.基本理论、基本实践、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制度“五基本结合”
解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正确。
8.我国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
A.改革开放 B.快速发展 C.与时俱进 D.解放思想
解析: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A为正确答案。
9.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A.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 B.人民当家做主 C.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依法治国
解析: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指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人民所形成的与物质生产相适应的在政治上的一种进步过程、进步状态和取得的积极成果的总和。其基本内涵: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这三者之间是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和本质要求。B正确。
10.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解析:我国政治制度包括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民主的实现形式由此进一步丰富,把选举民主、协商民主、自治民主形式有机结合起来。B正确。
11.2014年4月,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首次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会议指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为根本。
A.经济安全 B.政治安全 C.文化安全 D.军事安全
解析: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国安委的核心是国家政治安全,内涵是总体安全。B选项正确。本题为2015年热门考点,务必掌握。务必掌握!
12.2014年,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白皮书指出,《宪法》和香港基本法规定的特别行政区制度是国家对某些区域采取的特殊管理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中央拥有对香港的()A.全面管治权 B.高度自治权 C.地方事务管理权 D.独立的司法权与终审权
解析:白皮书指出,在“一国两制”制度下,中央拥有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该权力既包括中央直接行使的权力,也包括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实行高度自治。对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中央具有监督权力。A选项正确。重要!
1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是()A.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C.发展文化产业
D.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解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鼓励全民族积极进行文化创造,对于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D正确。《形势与政策》多项选择题
14.核安全是指为保护人员、社会和环境免受可能的放射性危害,在核设施设计建造、运行以及退役后,所采取的技术和组织上的综合性措施。2014年3月,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在荷兰召开。本次会议围绕“加强核安全,防范核恐怖主义”这一主题,就如何维护全球核安全达成新共识,习近平首次提出了中国的核安全观 中国核安全观的基本内容是()A.发展和安全并重 B.权利和义务并重 C.自主和协作并重 D.治标和治本并重
解析:中国提出的核安全观,核心要点是坚持和平利用核能不动摇,坚持保障核安全不放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中国核安全观的基本内容是: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亮出了中国在全球核安全领域的鲜明立场。ABCD均为正确选项。
1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做好人民政协工作,必须坚持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人民政协()A.是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
B.是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 C.是我国的国家机构之一
D.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点
解析:人民政协的性质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并非国家机构。C错误。ABD为正确选项。
16.2014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6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关键要看()A.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B.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 C.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 D.是否能缩小间接选举,扩大直接选举范围
解析: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的基本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习近平用八个能否来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1.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2.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3.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4.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5.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6.各种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7.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8.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
17.习近平: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其内涵是()A.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B.协和万邦的国际观 C.和而不同的社会观 D.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解析: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ABCD均为正确选项。
18.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
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B.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集体主义精神
解析: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AB正确。
19.2014年,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亚信会议)第4次峰会在中国举行,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的讲话。他强调,中国将同各方一道,积极倡导亚洲安全观,搭建地区安全和合作新架构。中国主张的亚洲安全观的内涵是()A.共同安全,共同,就是要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安全 B.综合安全,综合,就是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 C.合作安全,合作,就是要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和本地区安全 D.可持续安全,可持续,就是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
解析:新安全观阐述对亚洲安全的观点和立场,丰富了中国对建立命运共同体的设想,提出自己在安全理念上的共同产品,与美国所提倡的安全观相区别,美国在亚洲地区提倡的安全以军事同盟体系为特征,有一定的排他性和针对性,而中国的新安全观更为开放,强调合作。ABCD均为正确答案。
注意:亚洲安全观和亚信峰会的成就是2015年考研必考内容。务必关注。有两种考核方法:(1)多选题(2分);(2)《当代世界与政治》:结合美国的中东政策进行对比考核。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主要包括()
A.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 B.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C.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D.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解析:社会管理体系分四个组成部分。概括起来,分别是合作共治的社会管理体制、健全完备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法制规范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相互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ABCD为正确答案。
《形势与政策》多选题:
1.核安全是指为保护人员、社会和环境免受可能的放射性危害,在核设施设计建造、运行以及退役后,所采取的技术和组织上的综合性措施。2014年3月,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在荷兰召开。本次会议围绕“加强核安全,防范核恐怖主义”这一主题,就如何维护全球核安全达成新共识,习近平首次提出了中国的核安全观 中国核安全观的基本内容是()A.发展和安全并重 B.权利和义务并重 C.自主和协作并重 D.治标和治本并重
解析:中国提出的核安全观,核心要点是坚持和平利用核能不动摇,坚持保障核安全不放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中国核安全观的基本内容是: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亮出了中国在全球核安全领域的鲜明立场。ABCD均为正确选项。
请注意:最后一行红字部分考单选题的可能性极大。
2.2014年8月,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讲话,他强调指出,邓小平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就是他()A.带领党和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带领党和人民开创改革开放新道路
C.带领党和人民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带领党和人民创立邓小平理论
解析:邓小平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就是他带领党和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因此AD为正确选项。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邓小平最鲜明的思想和实践特点:从实际出发、从世界大势出发、从国情出发。邓小平一生最深厚的情感寄托:信念坚定,热爱人民。邓小平一生最重要的思想特点:实事求是。邓小平一生最恢宏的革命气度:战略思维。邓小平一生最光辉的人格魅力:坦荡无私。邓小平一生最鲜明的领导风范:开拓创新。
邓小平一生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单选题)(重要!)
第三篇:政治押题
政治押题.txt不要为旧的悲伤而浪费新的眼泪!现在干什么事都要有经验的,除了老婆。没有100分的另一半,只有50分的两个人。2011考研政治押题班内部资料(五千元包过班内部资料,本人听课整理的笔记,需要的赶紧分享,想要更多资料请给我留言)
本人花5000元报的北京考研包过班刚发的考前政治押题。最近几年该包过班押题命中率非常高!以后我会和包过班同步发给大家最新考前押题。预测分析题1
阅读下列关于两种社会制度下的再就业工作的一组材料(◆◆◆◆◆一级重点,命题概率70~80%)
材料1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要出现两种完全对立的趋势:一方面,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地减少,在某些部门或企业中有时甚至绝对地减少;而另一方面,劳动力对资本的供给,却在迅速地增加。其结果,就不可避免地要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即造成资本主义制度所特有的相对人口过剩。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积累会不断产生出,并且正好是比例于它的力量和数量,不断产生出一个相对的,超过于资本平均价值增殖需要,从而过剩或者过多的劳动人口。”
相对人口过剩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人口规律。马克思指出:“劳动人口在他们生出资本的积累时,将会按愈益加大的范围,生出各种手段,致使他们自己变为相对多余的人口,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一个人口规律。”
相对过剩人口,不仅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而且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条件。这是由于相对过剩人口为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的发展提供随时所需要的劳动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又把相对过剩人口叫做产业后备军。
--徐禾主编《政治经济学》
材料2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对就业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从1978年到2005年,GDP总量从3645亿元增加到182321亿元,我国就业人数也由4.01亿人增加到7.58亿人,增加了3.57亿人。
但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近年来,当中国正在为经济增长欢呼时,却发现失业率也在增长。“十五”期间GDP年均增长9.5%,年均增加就业人数只有748万人,比“九五”时期少56万人。进入2006年以后,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增至约2400万名,农村也有1.5亿富余劳动力等待“消化”。从2008年后半年开始,由于受国际金融海啸的影响,就业难再次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我国当前就业工作面临四大难题:一是就业供给总量不减,就业压力大。二是历史遗留问题尚未全部消化。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集体企业下岗职工,部分困难地区、困难企业、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依然存在;已实现再就业的人员,有些还不稳定,存在再次失业的风险。三是新就业矛盾逐步凸显。主要是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的就业问题进一步突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同样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四是劳动力素质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精解十题》
材料3
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苦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4
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十七大报告》
请回答:
(1)资本主义制度下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失业问题有什么本质不同。
(2)为什么说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是贯彻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答案要点】(1)从现象上看,资本主义制度下和社会主义制度下都存在失业问题,但在本质上却是完全不同的。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失业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是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相对人口过剩是资本主义方式不可避免的伴侣,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存在,是无产阶级遭受失业,贫困和饥饿的根本原因。而我国当前存在的失业是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必然能够在进一步的发展中得到有效的解决,而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无关。社会主义制度下仍然存在失业,但失业并不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不可避免的伴侣。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本质为有效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了根本保证。当然,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就业压力大将始终是突出问题,应当看到解决就业问题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必须坚持不懈地把解决就业问题放在突出位置,使人民群众能够安居乐业。
(2)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居乐业是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和基本要求,促进和增加就业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满足人民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正是贯彻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预测分析题2
平均利润率理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二级重点,命题概率50~60%)
材料1
假定某国只有三个生产部门,2007年各部门平均的资本有机构成、剩余价值生产和盈利状况如下表:
生产部门 资本有机构成 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
甲 70c:30v 300% 90
乙 80c:20v 200% 20
丙 90c:10v 100% 10
全社会 240c:60v 200% 120
材料2
该国甲部门中M企业的资本构成状况为7c+2v,利润率为50%;而同一部门中的N企业,资本构成状况为7c+4v, 利润率仅为30%。
请回答:
(1)计算该国全社会的平均利润率、每一部门榨取的剩余价值和最终获取利润的差额。
(2)如何解释各部门之间剩余价值和利润之间的差别?
(3)如何解释甲部门中M、N两个企业的利润率与平均利润率的差别?
(4)联系价值规律的作用说明平均利润率理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
【答案要点】(1)依据题意:
平均利润率=全社会剩余价值总额/全社会预付资本总额=120/300=40%
甲、乙、丙三部门最终获取利润:
甲部门利润=甲部门预付资本总额×平均利润率=100×40%=40
乙部门利润=乙部门预付资本总额×平均利润率=100×40%=40
丙部门利润=丙部门预付资本总额×平均利润率=100×40%=40
甲部门最终所获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差额:40-90=-50
乙部门最终所获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差额:40-90=-50
丙部门最终所获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差额:40-90=-50
(2)第一,利润率平均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客观趋势,是剩余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体现着不同部门的资本家集团按照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的原则来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具体来说,是这样一个过程:出于对高额剩余价值和利润的追求,资本总会朝那些利润率较高的部门转移,这一部门聚集的资本越多,生产能力越强,产量越大,进而影响供求关系并导致该部门生产的产品价格下降,此时这一部门利润就会下降。下降到一定程度后,这一部门的利润水平低于其他部门,这时这一部门的资本又会主动迁出,寻求利润率水平较高的其他部门。如此循环,不断反复,最终必然导致全社会各部门的利润呈现平均化的趋势。
第二,平均利润的形成是一种趋势,并不意味着各部门之间的利润率的绝对平均化。平均利润的形成,使等量资本能够获得等量利润,于是不少部门的资本家所得到的利润量与本部门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量发生了偏离,具体而言,资本有机构成高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部门,由于在单位资本中作为价值源泉的可变资本的比重比较小,所以它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也比较少,因此其剩余价值的数量小于其平均利润的数量;同理,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部门,其剩余价值的数量大于其平均利润的数量;资本有机构成相当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部门,其剩余价值的数量等于其平均利润的数量。这种状况一方面掩盖了单个资本家对本部门工人的剥削;另一方面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阶级性。
(3)平均利润的形成并不意味着超额利润的消失。平均利润是指部门之间的利润平均化;而超额利润是指同一部门内部的各企业,因为劳动生产率不同,所得的收益也存在差别。具体而言,在同一部门内,那些技术水平、工艺水平和装备水平较高,工人劳动较为熟练,对工人剥削程度较高的企业,可以获取超过本部门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而那些工艺和技术水平较低、装备落后,劳动生产率水平低的企业,则连平均利润也很难获取,有的甚至还会亏损。
(4)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同时就是部门竞争和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转移的过程,也是社会资源实现合理配置的过程。它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具体体现。价值规律的作用之一就是:“自发调节生产要素在社会各部门的分配,形成协调的比例关系”。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为了使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发展好,必须尊重、遵循价值规律。为此,第一,必须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让其根据市场的具体情况,决定自己的生产;第二,必须建立和健全完善的市场体系和体制,营造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让企业的竞争和资本的流动有序进行;第三,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避免市场自发作用的不足和缺陷。
预测分析题3
阅读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相关材料(◆◆◆◆◆一级重点,命题概率70~80%)
材料1
1942年,毛泽东曾经在一次讲话中指出:“我们要把马、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
材料2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者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请回答: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指导意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区别和联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依据是什么?
(4)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道路?
【答案要点】(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重要意义有: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者的区别:①时代背景不同;②历史任务不同;③目标不同。两者的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和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解放思想、群众路线、独立自主;③在毛泽东领导下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和教训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借鉴。
(3)我们党在新时期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其理论基础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其时代背景是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科学把握,其历史根据是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其现实依据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对最广大人民共同愿望的科学认识。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5)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预测分析题4
阅读下列关于改革开放30周年的一组材料(◆◆◆◆◆一级重点,命题概率70~80%)
材料1
邓小平指出:“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对于对改革一时持有怀疑或担心的人,“处理的办法也一样,就是拿事实来说话,让改革的实际进展来说服他们。”20多年来的改革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就经济方面而言,从1978年到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743亿美元增长到22257亿美元,跃居世界第四位,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长到14221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8189亿美元,居世界前列,农村贫困人口由2.5亿减少到2300多万。2001年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中国的发展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2006年3月6日,胡锦涛在参加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讨论时明确指出: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说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
材料2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指出,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请回答:
(1)我国从1978年以来主要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改革,改革主要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
(2)我们进行改革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改革开放的目的是什么?
(4)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如何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答案要点】(1)我国从1978年以来主要进行的改革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转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转变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成就是空前的、辉煌的。改革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生产力获得了快速发展,综合国家有了很大的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极大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地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改革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
(2)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同生产力发展要求是基本适合的,同时由于认识上、工作上的多种原因,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受到了极大的阻碍。邓小平说:“我是主张改革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
(3)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①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②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4)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最重要的依据,就是邓小平关于“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两个重要观点。①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②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
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举措:第一,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第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引导,促进国内产业优化升级;第三,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预测分析题5
阅读下列关于中国革命道路问题的相关材料(◆◆◆◆◆一级重点,命题概率70~80%)
材料1
“想‘以农村来包围城市’,‘但凭红军来夺取中心城市’都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因为“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这一斩断统治阶级的头脑,炸裂他心腹的残酷的争斗,主要是靠工人阶级的最后的激烈争斗--武装暴动。所以忽视工人阶级的武装暴动,不只是策略上的严重错误,而且会成为不可饶恕的罪过。”
--摘自立三:《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1930年6月)
材料2
布哈林(当时的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在中共六大(1928年)上说,中国的红军会“像一个肥胖的大肚子的女人,坐到某一个地方,便在那里大吃大嚼个精光”,甚至会把老百姓的“最后一个老母鸡吃了”。他认为,红军应该“分散到各个地方,经相当的时间,再转一个地方,到这个地方住一些时(间),杀一杀土豪劣绅,吃一吃饭,喝一喝鸡汤,再到另一个地方,照样杀土豪吃鸡,过了相当时间再前进。”
--转引自《“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毛泽东的独特创造》
材料3
半殖民地中国的革命,只有农民斗争不得工人领导而失败,没有农民斗争发展超过工人势力而不利于革命本身的。„„
中央要求我们将队伍分得很小,散向农村中,朱、毛离开大的队伍,隐匿大的目标,目的在保存红军和发动群众,这是一种理想。以连或营为单位单独行动,分散在农村中,用游击的战术发动群众,避免目标,我们从前年冬天就计划起,而且多次实行都是失败的。
--毛泽东:《红军第四军前委给中央的信》1929年4月5日
请回答
(1)指出材料1、2的观点并加以评析。
(2)指出材料3的观点及其实质。
(3)说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的。
【答案要点】(1)材料1坚持的是城市中心论的错误观点。材料2认为红军的任务是流动游击,幻想到全国革命高潮到来时,把红军的力量加上去,配合城市暴动来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这表明共产国际对中国农村根据地和红军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这种思想是城市中心论的翻版。材料1、2观点错误的原因在于没有看清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不知道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因而低估农村根据地和红军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2)材料3表明毛泽东反对城市中心论的错误道路,也不同意流动游击的观点。毛泽东已确立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开始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思想。
(3)大革命失败后,面对敌人的白色恐怖,中国共产党人吸取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在“八七会议”上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但是,城市起义相继失败。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在实践中率先把革命的进攻方向指向了农村。在攻打长沙遭遇严重挫折后,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向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农村区域转移,于1927年秋季开始了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同时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论述了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第一,明确地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第二,科学地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第三,从理论上分析了红色政权产生和能够存在的原因。第四,在实际工作中,毛泽东总结群众斗争的经验,创造性地解决了为坚持和发展农村根据地所必须解决的一系列根本问题,使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农村斗争胜利地走向确定的革命目标。
总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坚决斗争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它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问题的典范。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预测分析题6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何弘扬爱国主义(◆◆◆◆◆一级重点,命题概率70~80%)
材料1
爱国主义必须越来越多地加以提炼,除去它的糟粕。每个民族必须学会认识这一点:它不是在别的民族的眼里,也不是在后世的口里,而只是在自己的身上才变得伟大、美丽、高贵、富庶、良好、勤勉、幸福;紧接着外国和后世的尊敬便如影随形的归于这个民族。
材料2
胡锦涛同志指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不断开辟新征程、开创新未来的不竭精神动力。当代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虽然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还面临着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汇集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战胜一切困难,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
请回答:
(1)为什么说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是一致的?
(2)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为什么必须弘扬爱国主义?如何弘扬爱国主义?
(3)当今大学生应该怎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4)如何做忠诚的爱国者?
【答案要点】(1)①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必须坚持的立场和态度。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祖国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社会主义在中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集中代表着、体现着、实现着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爱人民政府,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②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不仅是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要求,而且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在这个问题上,爱国与否是最基本的政治原则。作为港澳、台湾、海外的中华儿女,你不一定赞成祖国大陆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但却不能损害社会主义祖国的利益,不能不拥护祖国统一。只要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就能够求维护祖国统一之同,存意识形态之异。维护祖国统一、反对祖国分裂是中国儿女爱国情怀的重要体现。
(2)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弘扬爱国主义的依据是:第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和促使经济全球化正常发展的最具实力的制约力量;第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外敌对势力妄图“西化”和“分化”中国的战略并未改变。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弘扬爱国主义,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第一,必须加速提高中国的国力;第二,必须积极应对挑战和风险;第三,必须坚决反对政治、文化一体化;第四,要以宽广的眼界看待世界。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弘扬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更要大力弘扬和培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4)第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第二,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第三,增强国防观念;第四,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预测分析题7
阅读下列关于朝核问题的一组材料(◆◆◆◆◆一级重点,命题概率70~80%)
材料1
新华网北京4月17日电,4月14日,在联合国安理会就朝鲜发射问题一致通过一份“谴责”声明数个小时后,朝鲜外务省发表声明,宣布“绝对不再参加六方会谈”,不再受六方会谈协议的任何约束,并将按原状恢复已去功能化的核设施。一时间,人们不禁错愕,整整六年、凝聚各方博弈与妥协、已见曙光的北京六方会谈难道就此终结?朝鲜做出这个决定基于什么样的考量?已走到最关键时刻的朝核问题又将去向何方?
新一轮朝核问题爆发的导火索是4月5日朝鲜的“火箭”发射。美日坚称朝鲜发射的是洲际弹道导弹,违背了安理会2006年通过的第1718号决议,朝鲜则坚称,发射的是试验通信卫星,作为主权国家他有权按照国际太空法发展太空计划。4月13日,就朝鲜发射问题,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了一份主席声明。声明“谴责”朝鲜的发射活动违背了安理会决议,并要求朝鲜不再进行进一步的发射活动。声明引燃了导火索,次日,朝鲜宣布退出六方会谈
--材料来源:2009年4月17日新华网
材料2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13日对朝鲜当天应对联合国安理会对朝决议的强硬态度“深感遗憾”,称美国将“尽己所能”防止朝鲜核扩散。“我们打算尽我们所能防止持续的朝鲜核扩散,对朝鲜不断威胁和挑衅深感遗憾,”希拉里当天在美国和加拿大边境地区的尼亚加拉瀑布与加拿大外长劳伦斯·坎农会谈后对媒体记者说。美联社报道,希拉里在当天新闻发布会上说:“朝鲜,如今为所有人知晓,变得更加孤立。这种持续孤立不利朝鲜民众。”
希拉里没有进一步解释美国的“尽己所能”包括哪些内容。但她对联合国安理会第1874号决议表示支持,评之为“全世界采取适当行动的工具”。“这是一份代表全世界的震撼性声明,证明朝鲜寻求核武器和寻求使用导弹搭载核武器技术的行为不为其邻国乃至广泛的国际社会所接受,”希拉里进而表示,这份安理会决议“给予全世界对朝鲜采了适当行动的工具”。
美联社援引希拉里的话说,决议针对朝鲜过去几个月的“挑衅行为表达了(国际社会的)一致反应”。她说,美国将与其他国家一道共同“以有力方式”履行相关制裁措施。
--材料来源:2009年6月5日新华网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简述中国对朝核问题的原则与立场。
(2)美国为什么宣称要“以有力方式”制裁朝鲜?
【答案要点】(1)2009年5月25日,朝鲜无视国际社会普遍反对,再次进行核试验。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表示坚决反对。我们强烈要求朝鲜信守无核化承诺,停止可能导致局势进一步恶化的相关行动,重新回到六方会谈的轨道上来。中国一直致力于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推动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维护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的大局。朝鲜再次进行核试验,违反了安理会相关决议,损害了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有效性,影响地区和平与安全。我们支持安理会对朝鲜核试验问题作出适当、平衡的反应。
与此同时,朝鲜主权、领土完整和合理安全及发展利益应得到尊重。朝鲜在重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后应享有一个缔约国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安理会行动不应影响朝鲜的民生和发展,不应影响对朝人道援助。正如决议有关段落表明的那样,如朝鲜遵守决议有关规定,安理会将审查暂停或取消对朝制裁问题。中国政府始终主张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中方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促成了六方会谈,并推动六方达成了2005年9月的《共同声明》。制裁不是安理会行动的目的,政治和外交途径是解决半岛相关问题、实现半岛无核化和东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唯一正确途径。
(2)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全球范围内奉行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从其全球战略角度出发,美国不希望朝鲜发展核武器,以打破东亚地区的军事平衡与战略平衡,因此美国对朝核问题当然要展示其强硬姿态。但另一方面,美国现在是四面出击,伊拉克、阿富汗存在大量驻军,伊朗核问题、中东问题又远未解决。更重要的是美国国内现在又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与衰退,美国无力在朝核问题上作出更为具体的表态,同时目前东亚的形势与中国、俄罗斯、韩国和日本各国的态度也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因素。所以在众多掣肘之下,美国及其他各国回到六方会谈的轨道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预测分析题8
分析有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材料(◆◆◆◆◆一级重点,命题概率70~80%)
材料l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2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请回答:
(1)如何理解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为什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为什么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3)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答案要点】(1)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在政治上要求人民当家作主,在文化上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人民当家作主和先进文化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同样,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也决定了我国人民根本利益上的一致,因此,在社会方面必然体现出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社会和谐需要人们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因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
(3)第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第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第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第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第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第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预测分析题9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二级重点,命题概率50~60%)
材料1
中国与创新型国家在科技诸方面的比较
材料2
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圆满完成空间出舱活动,9月28日,在完成预定的飞行任务后,3名航天员乘坐飞船返回舱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主着陆场着陆。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主要任务是实施我国航天员第一次空间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这次载人航天飞行技术跨度大、任务风险大、航天员操作强度大、实施难度大、参试系统庞大。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顺利完成飞行任务,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胜利。
请回答:
(1)材料1说明了什么现象?
(2)说明我国2020年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
(3)结合材料2说明我国应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答案要点】(1)材料1说明我国的研发投入、科技贡献率与创新型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对外技术依存度较高,还没有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2)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建设创新型国家,最重要的是要实施正确的指导方针,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核心就是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要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要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要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要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
预测分析题10
阅读下列材料(◆◆◆◆◆二级重点,命题概率50~60%)
材料1
1997年10月底11月初,江泽民主席访美,两国领导人决定“共同致力于建设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1998年6月底7月初,克林顿总统访华,继续推动中美关系的改善。2002年2月,布什总统访华,美中双方致力于构筑“建设性合作关系”。2005年8月,中美之间首次战略对话。新世纪以来,两国元首举行的会晤达18次之多,双方高层接触频繁前所未有,大大增强了两国战略互信,推进了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两国已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成为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并连续6年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海外出口市场。
材料2
苏联解体后,1991年12月27日,中俄两国在莫斯科签署《会谈纪要》,解决了两国关系的继承问题。1996年4月,中俄两国领导人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宣布发展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7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俄罗斯,同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5年6月底至7月初,国家主席胡锦涛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两国签署《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2008年5月23日,俄总统梅德韦杰夫来华访问,与胡锦涛主席会谈。2008年7月21日,中俄外长共同签署两国政府关于中俄国界线东段的补充叙述议定书及其附图,这标志着中俄4300公里的边界全线勘定。
材料3
1978年8月12日,中日两国缔结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为双方关系的全面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冷战结束以来,双方关系在曲折中发展。1998年11月,江泽民主席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正式访日,双方共同发表了《中日联合宣言》,为两国在新世纪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确立了行动指南。2006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被称为“破冰之旅”),双方同意努力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对日本进行正式访问(被称为“融冰之旅”),就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达成了共识。2007年12月27日至30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被称为“迎春之旅”)。2008年5月,胡锦涛主席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被称为“暖春之旅”),这是中国国家元首时隔10年后再次访日,双方发表了《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2008年6月,中日东海问题达成原则共识,确定共同开发区块。
请回答:
(1)新形势下中美关系的新特点以及金融危机对中美关系发展的机遇。
(2)新的形势下我们如何发展中俄关系。
(3)中日关系的分歧点,共同点和前途。
【答案要点】(1)现在的中美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一些特点:第一,中美关系已经远远超出了双边关系。第二,中美关系越来越机制化。第三,中美两国经济上的高度相互依赖。第四,美国对台政策有所变化。第五,中美两国民间交流不断扩展。当然,也并不是说中美两国一切都好,我们还是存在着一些分歧,而且有些分歧短期之内还解决不了。其分歧有三方面:一是中美两国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二是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三是中国是迅速发展的大国,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所以美国总是担心中国的发展会不会影响美国在亚太地区和全球的地位,所以美国要对中国进行防范和牵制。
金融危机为中美两国的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首先,现在无论对美国还是世界,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的作用依然存在,我们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就是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因为中国经济自己保持了稳定,就会拉动世界经济,尤其是拉动我们周边国家的经济。其次,新兴的经济体比如中国、印度和俄罗斯会在金融体系的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最后,美国要调整自己的经济结构,在这一方面两个大国可以进行合作。
(2)第一,进一步增进政治互信,加强相互支持。第二,深化务实合作,提高合作层次和水平。第三,全面推进人文合作,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第四,进一步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战略协作。
(3)中日关系在历史上虽然历经艰难曲折,甚至遭受过严重挫折,在今天,也还存在着诸如历史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和东海权益等问题,但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合作关系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因为中日双方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对维护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讲,只要双方能够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精神,妥善解决好双方存在的问题,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基础就是不可动摇的,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未来就是光明的。
第四篇:形势与政策 三套题
A1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2
简述大学生如何成为优秀公民 48简述三个提倡的科学内涵 7--9青年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0--11
论述题 三个自信的启示 32---3
3B1.简述中国道路的基本特征 p26
2.为什么说制度成功创造中国奇迹 p33~34
3.简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p3
4.简述青年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 p10
论述: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和优秀公民的基本素质,论述大学生如何成为优秀公民 p47~
48、C1 为什么说制度成功创造中国奇迹 P33简述中国道路的优越性 P27简述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P11
4试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P3XXXXX结合优秀公民的基本素质 XXX大学生应该如何成为一个优秀公民(不少于600)P45-48
A1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2
简述大学生如何成为优秀公民 48简述三个提倡的科学内涵 7--9青年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0--11
论述题 三个自信的启示 32---3
3B1.简述中国道路的基本特征 p26
2.为什么说制度成功创造中国奇迹 p33~34
3.简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p3
4.简述青年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 p10
论述: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和优秀公民的基本素质,论述大学生如何成为优秀公民 p47~
48、C1 为什么说制度成功创造中国奇迹 P33简述中国道路的优越性 P27简述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P11
4试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P3XXXXX结合优秀公民的基本素质 XXX大学生应该如何成为一个优秀公民(不少于600)P45-48
第五篇:考研政治2012形势与政策讲义
2012《形势与政策》补充讲义 肖秀荣 教授
2012年《形势与政策》讲义
肖秀荣 教授 2011、11
第一部分 《形势与政策》考试基本情况
一、《形势与政策》考试范围、分值及题型
二、命题规律与特点
三、复习方法
第二部分《形势与政策》内容提要 国内部分:补充2件 一、十七届六中全会
(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1.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党的十八大于201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
2.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3.全会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认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决定》的主要内容
1.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文化: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 1 — 2012《形势与政策》补充讲义 肖秀荣 教授
2.改革开放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性: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5.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全会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6.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提出了到二0二0年文化改革
— 2 — 2012《形势与政策》补充讲义 肖秀荣 教授
发展奋斗目标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到二0二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是:(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2)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3)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4)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5)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6)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
7.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涵: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8.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针(五个坚持):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改革开放。
9.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举措:(1)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2)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3)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4)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5)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6)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10.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
11.其它重要的新提法:
(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2)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3)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
— 3 — 2012《形势与政策》补充讲义 肖秀荣 教授
民族之林。
(4)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6)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
(7)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8)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9)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
(10)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
(11)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
二、第11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开幕式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论坛举行
(一)第11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开幕式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论坛2011年10月14日上午在广州隆重举行
胡锦涛致信祝贺,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
(二)温家宝发表的《中国面向世界的大门将永远敞开》讲话的主要内容
1.高度评价广交会
2.回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0年来的变化,得出三个重要结论
温家宝指出,加入世贸组织10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对外经贸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在世界大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回顾这10年历史,我们可以得出三个重要结论:
第一,中国是说话算数的国家,兑现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作出的郑重承诺。
第二,中国是勇于担当的国家,积极承担着与自身发展水平相称的国际责任。
第三,中国是致力于共同发展的国家,始终奉行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对外开放政策。
温家宝强调,实践证明,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惠及13亿中国人
— 4 — 2012《形势与政策》补充讲义 肖秀荣 教授
民,也惠及世界各国人民。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大家庭,是中国的成功,也是世界的成功!
3.强调国际社会应当携起手来,同舟共济
温家宝指出,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为各国提供了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有利条件。要开放、不要封闭,要发展、不要停滞,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温家宝强调,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急剧动荡、世界经济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加、主要经济体复苏步伐明显放缓的关键时刻,国际社会应当携起手来,同舟共济,以更大的诚意和决心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以更加鲜明的态度和行动共同抵制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以更加理性的办法妥善处理国际贸易摩擦。惟有这样,才能尽快驱散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才能增强国际社会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才能实现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4.进一步表达中国政府和人民坚持对外开放的巨大勇气和决心 温家宝强调,坚定不移地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是中国人民作出的自主抉择。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还不完善,是我们的基本国情。这就需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无比坚定的决心和勇气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学习借鉴国外一切文明成果。今天的中国,扩大开放的基础更加牢固,条件更加成熟,人民群众的意愿更加强烈,对外开放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温家宝指出,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要把扩大进口与稳定出口结合起来,努力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把吸收外资与对外投资结合起来,拓展国民经济的发展空间;把深化沿海开放与扩大内陆和沿边开放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区域开放格局;把经济领域开放与其他领域开放结合起来,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把向发达国家开放与向发展中国家开放结合起来,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把多边开放与双边开放结合起来,继续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奋力把对外开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