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育龄妇女生殖普查对降低生殖道感染及宫颈癌发病率的影响分析
育龄妇女生殖普查对降低生殖道感染及宫颈癌发病率的影
响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生殖普查在降低育龄妇女宫颈癌及RTIs发病率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3.1~2014.12在我中心接受生殖普查的2005名育龄妇女进行分析,分为对照组及生殖普查组;比较生殖普查组妇女与对照组妇女RTIs疾病情况,同时比较了两组妇女宫颈癌发病率。结果 对照组宫颈癌及RTIs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生殖普查组(P<0.05)。结论 生殖普查有助于降低宫颈癌与RTIs疾病的发病率。
【关键词】发病率;宫颈癌;生殖道感染;生殖普查;育龄妇女
在致病菌侵入女性的生殖道时,可能引发生殖道感染(RTIs),包括阴道炎及宫颈炎等,生殖道感染疾病可对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另一方面,生殖系统感染是引发宫颈癌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通过健康普查预防感染疾病的发生。本文分析了生殖普查在降低育龄妇女RTIs与宫颈癌发生率中的作用,报告如下。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本研究选择2013.1~2014.12在我中心接受生殖普查的2005名育龄妇女进行分析,入选的2008名均已婚或有性生活史,其中之前接受过生殖普查的为1004名(生殖普查组),未接受过生殖普查的为1004名(对照组)。生殖普查组的年龄为18岁~47岁,平均(32.6±8.1)岁。孕次为0次~5次,平均(2.1±0.4)次;产次为0次~3次,平均(1.8±0.3)次;城镇户口636名,农村户口368名;初中及以下291名,高中及中专529名,大专及以上184名。对照组年龄为19岁~46岁,平均(32.7±8.5)岁。孕次为0次~5次,平均(2.2±0.1)次;产次为0次~3次,平均(1.7±0.4)次;城镇户口639名,农村户口365名;初中及以下290名,高中及中专527名,大专及以上187名。两组育龄妇女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1.2方法
为两组育龄妇女进行生殖普查,普查方法如下:先进行妇科及阴道B超检查、电子镜检查及双合诊等常规检查,以观察子宫附件、子宫、宫颈、阴道及外阴部位是否异常,筛查盆腔炎及宫颈炎。在进行妇检的过程中将检测标本收集好,检测阴道炎时采用的方法包括悬滴法及湿片法,检测细菌引起的阴道病时采用胺试验法;初筛梅毒使用TRUST法,并采用TPPA确诊阳性。此外,检测衣原体所致的阴道感染时采用抗原抗体试验,诊断尖锐湿疣时采用
[1]5%醋酸检测法。筛查宫颈癌时采用TCT筛查法,先采用TCT采样器采集样本,随后利用保存液漂洗宫颈样本,漂洗后利用自动化检测仪对细胞样本进行分散及过滤处理,以避免炎症组织、粘液及血液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完成上述操作后利用显微镜进行检测及诊断即可。1.3观察指标
比较生殖普查组妇女与对照组妇女宫颈癌、RTIs疾病的发病率,RTIs疾病包括附件炎、尖锐湿疣、盆腔炎、宫颈息肉、宫颈糜烂、阴道炎等。1.4统计学
在比较分析对照组妇女与生殖普查组妇女的发病率是否存在差异时,采用了检验,在P<0.05时认为两组的发病率差异显著。2.结果
对照组育龄妇女宫颈癌及RTIs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生殖普查组(P<0.05)。对照组妇女与生殖普查组妇女的发病率比较见表1。
表1.对照组妇女与生殖普查组妇女妇科疾病的发病率比较[例(%)] RTIs 附件炎 盆腔炎 宫颈息肉 宫颈糜烂 尖锐湿疣 阴道炎
宫颈癌
对照组(1004例)
75(7.47)81(8.07)97(9.66)119(11.85)12(1.20)248(24.70)
36(3.59)
生殖普查组(1004例)
3.讨论
RTIs可由不洁性行为、间接接触与直接接触、血源传播及医源传播所引起,常见RTIs包括盆腔炎、宫颈炎及阴道炎,RTIs疾病不但会引发产科疾病、妊娠疾病、不孕不育、月经失调及生殖器良恶性肿瘤等,同时会对育龄妇女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引发烦躁不安等情绪,在严重的情况下可造成精神功能失调。因此,在临床中应积极筛查RTIs,及时治疗RTIs
[2]
2
4.039 9.021 7.354 4.491 5.441 6.337 6.996
2P 0.445 0.002 0.007 0.034 0.019 0.012 0.008
53(5.28)48(4.78)64(6.37)90(8.69)3(0.30)201(20.02)
17(1.69)疾病,从而改善育龄女性的身心健康及降低恶性肿瘤宫颈癌的发生率、死亡率。目前有研究指出,生殖普查不但可以降低妇科疾病的发生率,还能够强化育龄妇女的保健意识,督促养成良好的习惯。生殖普查是排查妇科疾病的常用方法,通过生殖普查可以及时诊断阴道炎及宫颈癌等疾病,这对于育龄妇女的日常保健、妇科疾病的治疗与预后的改善有重要意义。宫颈癌从发生到发展、恶化需要经过漫长的过程,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宫颈是否出现感染及是否出现原位癌、浸润癌,便于采取积极治疗方法,减少宫颈癌发生率与提高宫颈癌的治愈率。本研究分析了未接受过生殖普查与接受过生殖普查的育龄妇女宫颈癌与RTIs的发病率,结果证实对照组育龄妇女宫颈癌与RTIs疾病的发病率均明显高于生殖普查组育龄妇女,提示生殖普查有助于降低育龄女性宫颈癌及RTIs的发病率,与目前多数报道所得出的研究结论一致。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为育龄女性做生殖普查的过程中应注意告知一些常用保健知识,包括避孕药具使用知识、RTIs预防知识,常见妇科疾病如宫颈癌、子宫肌瘤、乳房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的防治知识及人工流产知识等,同时重点强调反复流产对健康的危害,让育龄妇女学会自我保健,并养成生殖保健习惯,避免因不洁性生活、反复流产等引起生殖系统疾病。此外,在普查中发现患有RTIs及宫颈癌后,要告知育龄女性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复查与治疗。总之,生殖普查有助于降低宫颈癌与RTIs疾病的发病率,应加以重视。【参考文献】
[1]董海燕,秦敏,朱丽萍,许厚琴,金辉,花静.上海市高中、职校学生性与生殖健康行为的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3,24(6):839-842.[2]张晓华,宋炜路,苏潇歌,蒋燕,张荔,王超,王蕾,崔颖.我国中西部4省(自治区)农村居民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3,29(5):402-405.[3]吴玲霞,陈洪波,李丹,杨瑾,周汝琳,金峰.上海市徐汇区人工流产妇女生殖健康知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4,22(12):808-812.[4]刘丹,张治宁,哈春芳,刘培淑.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生殖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1):52-55.[5]刘振腾,黄鑫,郝翠芳.黄体生成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基因在人类生殖过程和生殖疾病中的作用[J].生殖医学杂志,2013,22(9):722-726.[5][4]
[3]
第二篇:安徽省某山区育龄妇女艾滋病认知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范文
【摘要】目的 了解安徽省皖南某山区育龄妇女艾滋病及其传播途径知晓情况,为制定以社区为单元的育龄妇女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促进活动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于2009年3月10日至20日在皖南某山区随机调查1 045户,共计925名育龄妇女。结果 83.9%的育龄妇女听说过艾滋病,89.7%知道艾滋病可经血液传播,72.3%知道艾滋病可经母婴传播,87.5%知道艾滋病可经性传播。不同年龄段、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医保形式的育龄妇女艾滋病及其传播途径知晓情况存在差异。结论 农村育龄妇女听说过艾滋病的比例及其传播途径知晓率显著低于城市;文化程度越高,则艾滋病听说比例及其传播途径知晓率越高;在婚育龄妇女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低于未婚育龄妇女,高年龄组知晓率低于低年龄组等。
【关键词】山区;育龄妇女;艾滋病;知晓率
doi:10.3969/j.issn.1000-0399.2010.09.049
Investigation on situation of AIDS related knowledge in reproductive-agde women in mountainous area in AnHui province
Ma Rujun,Wang Fayan,Bi Pumin,et al
The College of Health Administration,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 Hefei23003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situation of AIDS related knowledge in eproductive-aged women in southern mountainous areas of Anhui ,to provide valuable protocal for establishing AIDS intervention measures.Methods925 reproductive-aged women were selected from 1045 families by cluster stratify sampling in southern mountainous areas of Anhui from March 10 to 20, 2009, and standard methods were used to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ResultsThe Rate of awareness to the knowledge on AIDS were 83.9%, 89.7% of the participants knew the blood transmitted route and 72.3% of them knew the mother to child transmission route and 87.5% of them knew the sexual transmitted route.Th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age, marital status, education, occupation, and the pattern of medical insurance were important influence factors.Conclusionand the Rate of awareness to the knowledge on AIDS among reproductive-aged women in villag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city;The Rate of awareness to the knowledge on AIDS went higher with a better education;The Rate of awareness to the transmitted route was lower than that in unmarried women, and the rate of awareness in high age group lower than that in low age group.[Key words]Mountainous area;Reproductive-aged women;AIDS;Rate of awareness
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流行范围不断扩大,传播速度逐年加快,艾滋病的流行呈现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传播,从城市向农村蔓延的趋势[1]。鉴于妇女,特别是育龄妇女在家庭管理、子女教育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开展育龄妇女艾滋病认知现况调查,探索以社区为单位开展育龄妇女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的综合干预,促进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在家庭和社区传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09年3月10日至20日,我们在安徽省皖南某山区3区4县随机调查了925名城乡育龄妇女,了解山区育龄妇女艾滋病及其传播途径知晓情况,为制定以社区为单元的育龄妇女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促进活动提供循证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育龄妇女指15~49周岁的妇女。2009年3月在安徽皖南某山区3区4县各随机抽取150户,调查家庭全部成员,实际调查1 045户,共调查3 288人。其中育龄妇女925人。
1.2调查方法通过现场问卷调查,收集资料。问卷自行设计,调查员由某山区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抽调1名工作人员组成,调查前对调查员就调查目的、调查项目涵义及现场调查方法进行了培训。
1.3调查内容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艾滋病及其传播途径知晓情况等。
1.4分析方法所有资料统一编码后,采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方法、χ2检验。
2结果
2.1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被调查的925名育龄妇女中,城市261人(28.2%),农村664人(71.8%);年龄结构:15岁组172人(18.6%)、25岁组262人(28.3%)、35岁组491人(53.1%);婚姻状况:未婚169人(18.2%),在婚745人(80.5%),其他11人(0.3%);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00人(21.6%),初中448人(48.4%),高中或中专171人(18.5%),大专及以上106人(11.5%);职业:务农241人(26.1%),工人216人(23.4%),干部153人(16.5%),商业140(15.1%),学生76人(8.2%),其他99人(10.7%);医保形式:自费69人(7.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New-CMS)610人(65.9%),城镇职工医保143人(15.5%)、城镇居民医保81人(8.8%),其他22人(2.3%)。见表1。
2.2艾滋病知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925名育龄妇女中83.9%听说过艾滋病。城乡及不同年龄段、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医保形式育龄妇女听说过艾滋病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市高于农村,25岁组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已婚组高于未婚组,文化程度越低则听说比例越低,干部身份听说比例最高而务农最低,自费及城镇职工医保形式听说比例最高而New-CMS最低。
表1被调查对象一般情况及艾滋病知晓率
人口学特征合计
是否听说过“艾滋病” 是(%)否(%)χ2/P
城乡城市261(28.2)246(94.3)15(5.7)28.884/0.000
农村664(71.8)530(79.8)134(20.2)
年龄15岁~172(18.6)137(79.7)35(20.3)7.739/0.0
2125岁~262(28.3)233(88.9)29(11.1)
35岁~491(53.1)406(82.7)85(17.3)
婚姻未婚169(18.2)128(75.7)41(24.3)10.392/0.006
在婚745(80.5)638(85.6)107(14.4)
其他11(0.3)10(90.9)1(9.1)
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00(21.6)155(77.5)45(22.5)15.982/0.001
初中448(48.4)371(82.8)77(17.2)
高中或中专171(18.5)151(88.3)20(11.7)
大专及以上106(11.5)99(93.4)7(6.6)
职业务农241(26.1)180(74.7)61(25.3)52.094/0.000
干部153(16.5)151(98.7)2(1.3)
工人(包括农民工)216(23.4)170(78.7)46(21.3)
商业140(15.1)126(90.0)14(10.0)
学生76(8.2)60(78.9)16(21.1)
其他99(10.7)89(89.9)10(10.1)
医疗保障形式自费69(7.5)66(95.7)3(4.3)41.120/0.000△
职工医疗保险143(65.9)136(95.1)7(4.9)
居民医疗保险81(15.5)75(92.6)6(7.4)
New-CMS610(8.8)480(78.7)130(21.3)
其他22(2.3)19(86.4)3(13.6)
合计925(100.0)776(83.9)149(16.1)
2.3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情况针对776名听说过“艾滋病”的育龄妇女,就艾滋病3种传播途径知晓情况分析发现:血液传播途径知晓率为89.7%,母婴传播途径知晓率为72.3%,性传播途径知晓率为87.5%。育龄妇女艾滋病3种传播途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505,P=0.000)。
分析发现:城乡及不同年龄段、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医保形式的育龄妇女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及性传播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农村低于城市,35岁组低于15岁和25岁组,未婚高于在婚,小学及以下显著低于其他文化程度组,务农显著低于其它职业;New-CMS显著低于其他医保形式。见表2。
第31卷第9期2010年9期马茹君等:安徽省某山区育龄妇女艾滋病认知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表2被调查对象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
人口学特征
血液传播知晓率(%)χ2/P
母婴传播知晓率(%)χ2/P
性传播知晓率(%)χ2/P
城乡城市96.317.230/0.00092.371.804/0.00095.923.430/0.000
农村86.663.083.6
年龄15岁~93.411.179/0.00480.314.552/0.00190.59.731/0.008
25岁~93.677.791.8
35岁~86.266.584.0
婚姻未婚93.86.651/0.03683.614.354/0.00193.811.881/0.00
3在婚89.270.586.7
其他70.040.060.0
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79.443.489/0.000△45.8111.698/0.00075.542.839/0.000
初中88.169.386.0
高中或中专98.790.796.7
大专及以上98.097.098.0
职业务农76.151.280/0.00048.9146.241/0.00073.363.307/0.000△
干部98.096.798.0
工人88.854.182.9
商业96.084.196.0
学生91.785.093.3
其他94.487.691.0
保障形式自费95.526.010/0.00089.4107.711/0.000△92.429.313/0.000△
职工医保97.894.197.1居民医保96.089.394.7
New-CMS85.660.082.7
其他89.5100.094.7
合计89.772.387.53讨论
作为当前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艾滋病对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的危害,引起WHO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女性感染者所占比例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艾滋病流行的女性化趋势成为一个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2]。本次选择的安徽皖南某山区为艾滋病非流行区,调查育龄妇女艾滋病及其传播途径知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样本地区育龄妇女艾滋病知晓比例较高,83.9%的育龄妇女听说过艾滋病,高于《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 2006~2010年 》要求的 75%的规定;样本地区89.7%的育龄妇女知道艾滋病可经血液传播,72.3%知道艾滋病可经母婴传播,87.5%知道艾滋病可经性传播,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知晓率高于洪航等在安徽皖北艾滋病流行区对农村妇女的调查结果[3]。但比较而言,样本地区育龄妇女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知晓率较低,这与国内对艾滋
病母婴传播知识尚未特别关注相一致[4]。
分析发现:样本地区城乡及不同年龄段、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医保形式的育龄妇女艾滋病及其传播途径知晓情况存在差异。农村育龄妇女听说过艾滋病的比例及其传播途径知晓率显著低于城市;文化程度是影响育龄妇女艾滋病及其传播途径知晓情况的重要因素,文化程度越高,则艾滋病听说比例及其传播途径知晓率越高,调查结果与国内其他调查结果一致[4]。同时,尽管在婚育龄妇女听说过艾滋病的比例高于未婚育龄妇女,但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显著低于未婚育龄妇女,高年龄组知晓率低于低年龄组,可能的原因是未婚育龄妇女年龄较低,低年龄组文化程度相对较高,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多及对信息的理解更深等有关。调查揭示:样本地区针对育龄妇女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的教育应以已婚、高年龄组及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村育龄妇女为重点人群。
鉴于育龄妇女在家庭成员中所处的角色,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设计以社区为单元的育龄妇女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促进活动,把专业性较强的知识转为通俗易懂的传播信息,通过她们将艾滋病相关知识在家庭和社区传播,实现艾滋病防治知识在社区人群中传播,提高农村社区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体现了健康促进的社区参与原则[5],这可能是农村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的生命力所在[6]。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是有效的方法[7],在社区中针对育龄妇女和孕产妇开展卫生保健和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健康宣传,设立咨询和检测体系,充分发挥和利用妇幼保健系统,形成全民参与的艾滋病防治体系。
【参考文献】
[1] 陈春林, 张随学.在体女性盆腔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方法及意义[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第三篇:基层医院普外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基层医院普外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摘要: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和相应的预防策略。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普通外科手术的286例患者,对造成患者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进行有效的分析。结果 在本次研究的286例普外手术患者中23例患者,在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现象,造成患者普外切口感染的因素有很多与手术的切口的类型、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手术的性质都有密切的关系。结论 在临床上致使普外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有很多,但可以通过相关的防治措施进行有效预防。
关键词:基层医院;普外手术切口;感染原因
普外手术切口的感染患者术后的并发症状,在基层医院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在术后切口一旦遭到感染,就会影响到患者的手术切口的恢复,并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在本次研究中,为了探讨出造成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以及相关的预防策略,选取了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286例普外手术患者,并对患者的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1]。具体的研究如下。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选取的是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普外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患者有167例,女患者有119例,年龄为18~65岁,其平均年龄为42.5岁。在286例普外手术患者中,有128例是阑尾炎患者,90例泌尿系统以及68例甲状胰切除手术。
1.2诊断的标准 在确诊患者切口是否感染中,主要是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作为诊断的标准。并且在术后对患者的切口进行相关的监测,以此保证可以明确的了解致使患者切口感染的具体因素。
1.3分析和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对患者的体温单、监护单、病程记录、医嘱单、麻醉记录以及手术记录单等相关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做出造成患者切口感染的评估[2]。
1.4统计学方法 将在本次研究中获得的数据全部应用于SPSS13.0数据软件包中进行有效的分析。结果
在对本次治疗研究中,发现在进行普外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有23例,其中因阑尾炎普外手术感染的有6例患者,泌尿系统普外手术感染的8例患者,甲状胰切除手术感染的患者有9例,占普外手术例数的8%(23/286),而阑尾炎普外手术感染率是2.1%(6/286),泌尿系统普外手术感染率2.8%(8/286),甲状胰切除手术感染率是3.1%(9/286)。见表1。结论
基层医院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是一种术后较为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手术的质量,还有可能使患者患上败血症或者是引起全身炎症的反应,从而导致患者的死亡。手术室是影响伤口感染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做好相应的处理措施[3]。
在基础医院中普外手术切口感染是医院较为常见的感染,造成切口感染的因素有很多,只有将造成切口感染的因素找出来,并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减少切口感染的情况。在基层医院中造成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是:①无菌的观念薄弱,在手术中使用的物品以及器械是否标准和无菌操作的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切口是否会感染,在一些基层的医院中由于无菌观念的薄弱,对患者使用物品不安要求进行严格的消毒,从而导致患者出现感染的现象;②手术室环境差,手术室是患者进行手术的重要场所,如果手术室的清洁度、细菌含量以及手术室的温度达不到相关的要求,因为手术室的空气质量以及洁净程度直接关系到患者切口愈合,如果两者都在较差的环境下,就会引起医院感染和交感感染,从而使患者的感染机率增高[4];③手术的时间过长,这也是造成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手术的时间越久,患者切口感染的机率就越高,从而致使患者组织出血,抵抗力下降,感染机率增加。从上表1可以知道患者的手术切口类型和手术的性质以及在手术中出血的情况也有重要的影响。
普外切口感染机率可以通过采用积极预防来减少感染机率的发生,其主要的预防措施:①加强对医护人员无菌的观念意识,医院可以通过定期培训和宣传的方式,将有关于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展现出来。在手术中医护人员也要严格按照要求准备手术中要用的物品,操作的动作幅度也尽量减到最小,以此来降低手术间细菌数量[5];②加强对切口感染的监测,医院可以通过以高素质的医护人员为基础建立起一个专门的监控小组,对日常的手术准备工作进行严格的控制,并积极配合医院感染科对手术室环境的检测,一旦发现不及格,立马进行整改,以此将对患者切口感染的伤害降到最低;③必须坚持无菌操作,无菌操作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的机率,因此在手术进行前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将所有的物品以及器械进行认真的检查和消毒。在手术进行时,要用无菌布将器械遮盖,以此减少细菌的污染,在对患者切口进行缝合时,要用渗盐水和甲硝唑对切口进行消毒,以此将患者切口的细菌降到最低。
综上所述,可知在基层医院中对于患者切口感染的机率可以通过有效的方式进行预防的,从而降低切口感染的机率。而普外科感染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医院必须对普外科感染进行严格的监控,以此来减少患者切口的感染的机率,在普外科手术中,必须严格进行无菌的手术,一旦分析感染,就对患者进行及时治疗。在对患者切口预防中,可以通过患者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以此来保证达到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促进医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志红.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常见因素与护理对策[J].航空航天医药,2010,7(05):45-46.[2]肖汉强,黄秀良.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监测分析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02):11-12.[3]杨慧宁,吕晓丽,王鲜平,等.大型综合医院手术切口感染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0,8(03):12-13.[4]王彦艳,刘延锦,牛扶幼,等.综合医院内科及手术科室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8(07):56-57.[5]肖汉强,黄秀良.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监测分析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8(02):88-89.编辑/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