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政府转发省侨办《关于贯彻全国国内侨务工作座谈会意见的报

时间:2019-05-15 04:21: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东省政府转发省侨办《关于贯彻全国国内侨务工作座谈会意见的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东省政府转发省侨办《关于贯彻全国国内侨务工作座谈会意见的报》。

第一篇:山东省政府转发省侨办《关于贯彻全国国内侨务工作座谈会意见的报

【发布单位】815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81-10-30 【生效日期】1981-10-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山东省政府转发省侨办《关于贯彻全国

国内侨务工作座谈会意见的报告》的通知

(1981年10月30日)

省府同意省侨办《关于贯彻全国国内侨务工作座谈会意见的报告》,现转发给你们,请你们结合实际,认真研究执行。

关于贯彻全国国内侨务工作座谈会意见的报告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国内侨务工作座谈会精神,我们于八月份召开了全省侨务工作座谈会。会上认真学习了中央有关文件和负责同志讲话,分析了我省侨务工作形式,根据保护和发扬侨胞爱祖国爱故乡的热情这一根本方针的要求,研究提出了具体贯彻意见。现报告如下:

一、一、充分认识侨务工作的重要意义

中央领导同志在国内侨务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侨务工作的根本方针就是“保护和发扬侨胞爱祖国爱故乡的热情”。广大侨胞一向具有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过去曾经对祖国的革命和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后必将成为四化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发挥更大的作用。我省有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和外籍华人以及他们在国内的眷属近一百万人,认真贯彻侨务工作的根本方针,做好这些人的工作,对促进我省的四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都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列入议事日程,经常研究、检查、督促和支持侨务部门的工作。同时,侨务工作涉及许多方面,它的工作对象分布在各条战线,因此,各有关部门要同心协力,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共同把这项工作做好。

二、二、进一步落实党的各项侨务政策

对归侨、侨眷中的冤假错案,各地要按照国务院侨办、中央组织部、公安部联合下达的〔1981〕侨政会字第038号文《关于善始善终地复查纠正归侨、侨眷中冤假错案工作的通知》精神,认真复查,逐个落实,不留尾巴。

对被挤占的华侨私房,中央、省委已经三令五申,必须尽快全部退还。特别是占住侨房的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和领导干部(包括退休干部),要先行退还。各有关单位在解决职工住房时,对占用华侨私房的干部、职工要尽先安排,抓紧搬迁。为了解决占住华侨私房而又无房源的社会户的搬迁问题,省计委确定一九八二年拨出一百万元建房补助费,有关地市要做好规划,抓紧施工;不足部分,可从城市三项费用或百分之五的工商税提成中予以补助。对已安排搬迁而无理纠缠顶着不走的,要实行强迁。

对归侨、侨眷在政治上不能有任何歧视,在入党、入团、参军、升学、就业、提职、晋级等方面,必须一视同仁。在生活上要关心他们的疾苦,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特别对于归侨、侨眷中的知识分子更要关心照顾,做好工作。对已经出境的知识分子,如愿回来,要热情欢迎,妥善安排。对安置在农村的归侨,生活低于当地社员一般水平,确有实际困难的,可酌情安排就工,由地市侨务部门商同劳动部门落实安置单位,报省劳动局同意后予以安置。

对侨汇物资供应工作,省和各地市县有关物资供应部门都要认真贯彻“先侨供后市销”的原则。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分管这项工作的同志每年要抓几次,具体落实,保证供应。需要进口的物资,由地市财委、侨办提出计划,报省进出口委安排。各地按规定分得的侨汇留成,今后全部拨到地市,在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分行专列帐户,由地市掌握使用。为了切实搞好侨供工作,各地要普遍地进行一次检查,坚决制止“走后门”等不正之风。如有发现,要严肃进行批评教育,以至纪律处分。

对侨汇建筑问题,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建委、房管、城建、计划、侨务、财政、物资等部门,明确职责,通力协作,共同做好。对一九七九年经省府同意下达给青岛、烟台、潍坊三市的建房指标,要采取有力措施于今明两年内完成。对于用两万元以上侨汇在城镇购买或建设住宅的华侨,经过县以上人民政府同意,允许其在农村的直系亲属或照顾其生活的其他亲人(一至二人)在城镇落户。对在政治上有较大影响和对我省四化建设做出贡献以及领养老金回国定居的华侨,可优先解决。

农村侨汇建房,按规定供应的木材,由各级物资部门保证供应。

三、三、积极兴办侨资集体企业为四化建设服务

我省许多地方都有兴办侨资集体企业的条件。海外侨胞愿为我们筹集资金,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归侨、侨眷也有很大的积极性。各地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领导,统一规划,积极组织归侨、侨眷把这类企业办好。要因地制宜,大力兴办投资少、见效快、产供销有保证的集体企业。要发挥地方侨资和农村资源的优势,努力发展农村多种经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华侨和归侨、侨眷办的集体企业要给予扶持。

四、四、加强对归侨、侨眷的思想政治工作

各地要对归侨、侨眷深入进行四个坚持、三个热爱(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和“五讲四美”的教育。组织他们认真学习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中央领导同志在国内侨务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使他们进一步发扬爱国爱乡、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为四化建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五、五、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侨务机构

关于侨务工作的组织建设问题,去年省府下达了鲁政发〔1980〕105号、119号文件,但至今还有不少地方没有建立健全侨务工作机构,或者建了机构,人员过少,很难开展工作。为适应当前侨务工作形势发展的需要,除烟台、潍坊、青岛等地市已有的侨务机构需要进一步充实加强以外,其他地市和任务较大的县(有归侨、侨眷二百户以上),应尽快把侨办、侨联(侨联办事处)的办事机构建立健全起来,所需人员编制,从各级现有行政编制中统筹安排,调剂解决。其他县(市),应在县府办公室内配备一两名专职侨务干部。配备侨务干部,应注意选拔年富力强、有工作能力并热爱侨务工作的人员担任。特别是应注意从归侨、侨眷中选拔优秀的中青干部充实侨务机构的领导班子。

侨办、侨联的业务经费,要列入当地财政预算计划,各级财政部门要给予大力支持和保证。

以上报告如无不当,请批转各地贯彻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创建全国一流省

【发布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 【发布文号】川办发[2008]47号 【发布日期】2008-10-30 【生效日期】2008-10-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四川省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创建全国一流省级政务服务中心工作方

案的通知

(川办发[2008]47号)

省直各部门:

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创建全国一流省级政务服务中心工作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十月三十日

创建全国一流省级政务服务中心工作方案

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决定》(川委发〔2008〕11号),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川府发〔2008〕38号),为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提供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对照先进地区经验,现提出创建全国一流省级政务服务中心工作方案。

一、创建目标

实施“五个一”工程,达到全国一流水平:

一流的效率:现场办结率90%以上,按时办结率100%,有条件的部门实现两个100%;

一流的服务:群众评价满意率95%以上;

一流的管理:全面落实“三项制度”,对违纪违规行为严格问责;

一流的队伍:争创“四好”班子,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作风硬、服务优的政务服务队伍;

一流的技术支撑:实现三级联网、网上传递、网上审批、网上监督、网上直接生成问责。

二、创建措施

(一)全面实施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

1?全面推行“两集中、两到位”。省直有关部门应按照省机构编制部门的批复尽快完成内设机构职能职责的归并调整,定岗、定责、定人,确定首席代表,分批实施“两集中、两到位”工作。为确保现场办结率不低于90%,按照省直部门2007行政审批工作量排序,前10位的作为第一批、第11―20位的作为第二批、20位以后的作为第三批(名单附后),承担行政审批职能的内设机构分别于2008年11月中旬、12月上旬和下旬向省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到位。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政务服务中心做好场地、设备配置等相关工作。

2?向窗口充分授权。省直有关部门应按照省政府统一制发的授权书向首席代表授予审批决定权、审核上报权、组织协调权和电子印章使用权,确保在省政务服务中心现场办结件达到办件总数的90%以上。纳入省政务服务中心现场办理的行政审批项目,应使用部门电子印章并现场发放证照、批文。

3?建立以窗口为主导的运行机制。省直有关部门应大力支持部门窗口工作,确保首席代表行使职权。办理行政审批过程中,需要进行检验、检测、评估、论证等工作的,由首席代表统一安排,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检验、检测、评估、论证相对简单的,应授权首席代表直接指派窗口工作人员实施。

(二)全面落实“三项制度”

4?全面落实首问负责制。在省政务服务中心和省直有关部门各窗口设立首问责任岗位,确定首问责任人,明确首问职责,实行首问登记。各部门按照公开法定依据、申请条件、申报材料、办理程序、办理时限、办理职责、收费依据和标准、联系方式等“八公开”要求,于2008年年底前完善办事指南。首问责任岗位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本部门办事指南内容,严格按照公开的办事指南履行职责。省政务服务中心机关和部门窗口全体工作人员都必须按照首问负责制的要求,承担首问责任。

5?认真实行限时办结制。督促各部门在完成所有行政审批项目流程再造的基础上,标明每个环节的责任人和承诺时限,实现逐环节逐岗位直接生成问责。保留的486项审批项目,办理时限应在已提速的基础上,在部门窗口实际办理时再提速20%以上。所有纳入省政务服务中心的公共服务事项和中介服务事项,即来即办;个别事项不能当场办理的,实行承诺限时办结制。

6?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不断完善管理、考核、评议等各项制度,规范行政行为,明确岗位、明确责任,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所有窗口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履职,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部门首席代表为本部门窗口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窗口工作中发生的问题应及时妥善处理。加强对政务大厅的现场管理,对违规违纪的行为,及时、迅速、坚决追究直接责任人、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7?创新服务方式。对灾后恢复重建的审批事项特事特办。省发展改革委、省政务服务中心负责制定投资项目并联审批方案,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建立并联审批“绿色通道”,实施会商、会审、会签制度,提供全程代办服务。建立省政务服务中心与企业联系制度,通报政务服务工作及法律、法规、政策变化情况,听取企业对省政务服务中心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及时改进和完善省政务服务中心工作。在交通要道设置指示牌,公开政务服务电话,方便企业、群众办事。

8?提高服务水平。窗口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办事指南提供优质服务,不得在办事指南以外增加申请人义务。法定条件、程序等申请人义务事项依法变更时,省直部门应及时向社会公布并抄送省政务服务中心。推行服务双岗制、去向留言制,引入星级服务理念,加强培训,实行挂牌上岗,做到热情服务、百问不厌、认真负责。凡需当事人递交文字材料的行政审批事项,省直有关部门应于2008年年底前全部制作示范文本并向社会公布。

9?巩固项目清理成果。省政府已经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部门窗口不得再行受理、审批。建立项目审批效能评价机制,每年对保留项目的审批效能进行评价,并适时调整。年均受理量很少、且未单设窗口的项目,省直有关部门应委托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集中管理,其中审批条件单一的,授权综合窗口现场办理。

(四)全面推广使用行政审批通用软件

10?不断升级完善行政审批通用软件。在全省统一推广使用行政审批通用软件的基础上,省政务服务中心结合审批工作发展需要,对现有行政审批通用软件提出升级改造具体需求,并明确完成时限,承担开发任务的单位要及时完成软件的升级改造,实现网上传递、网上预警、网上监督。目前已经完成改造部分,立即在全省投入使用;2008年年底前,开发实时流程管理功能,完善考核评议功能、电子签章功能、综合管理功能、行政审批网与省政务服务中心网站数据交换功能、一次录入数据与各部门专网共享功能,进行第二次升级,实现逐环节逐岗位在网上直接生成问责。根据工作需要,每半年对软件进行一次升级完善,打造一流的工作软件。

11?大力推行电子政务。所有的审批事项、审批程序、审批岗位和审批标准时间均应在省政务服务中心网站和部门网站上公布;部门业务专网必须接入省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实现部门业务专网与政务服务中心窗口互联互通;逐步实现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审批。

(五)拓展服务内涵,完善服务功能

12?逐步将与行政审批相关的检验、检测、评估、论证、代理等中介服务事项纳入省政务服务中心规范运行,限时办结。

13?逐步将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公共服务事项纳入省政务服务中心集中统一办理。

14?逐步将政府采购、国有产权和国有资源(资产)的“招拍挂”纳入省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

15?中央在川垂直管理部门的审批事项和服务事项中,与省级审批关联紧密的,逐步纳入省政务服务中心集中统一办理。

三、保障措施

(一)建设过硬服务队伍

16?加强机关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省政务服务中心应争创“四好”班子,建设一流队伍,以人为本,科学管理,营造政务服务中心文化。机关工作人员务必牢固树立服务办事群众、服务部门窗口、服务大局的意识,做到作风过硬、业务精通;务必以身作则、严格自律,要求窗口工作人员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窗口工作人员遵守的,自己首先遵守。对窗口工作人员敢于管理,对行政审批工作敢于监督,对违反制度行为敢于逗硬,将省政务服务中心机关建设成为服务意识强、亲和力强、责任心强、执行力强的“四强”机关。

17?加强窗口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省直有关部门应将本部门窗口建设成为本系统的示范窗口,并按照精干、高效原则,将优秀业务干部选派到窗口工作,按窗口工作量合理确定工作人员数量。窗口工作人员必须是本部门从事行政审批工作3年以上的正式人员;首席代表应当是管理协调能力强、精通本部门业务的中层或中层以上干部。公共服务机构和中介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是素质高、业务精、作风硬的业务骨干。

18?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中发〔2008〕9号),加强对窗口工作人员的廉政教育、警示教育,切实增强窗口工作人员的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和拒腐防变的能力,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规定,做到廉洁从政、干净干事、清白做人。

(二)建立完善行政效能考评机制

19?完善服务评价体系。完善办事群众评价部门窗口和窗口工作人员制度,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社区群众中聘请政务服务监督员,经常收集和听取意见;通过服务评价器、意见箱、互联网、党政网、咨询投诉台、电话等多种形式,建立对部门窗口和窗口工作人员全方位、多渠道的服务评价体系,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每项申请办结取件时,应请申办人对政务服务工作进行评议,评议意见作为考评窗口工作的重要依据。在评价中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取消该窗口工作人员及所在窗口评选先进资格,并追究责任。

20?建立完善通报制度。部门窗口应将行政审批情况定期向本部门报告,部门应将行政审批结果及时向社会通报,自觉接受监督。省政务服务中心建立完善内部通报、省直部门通报制度,对好的典型通报表扬,总结推广;对差的典型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每季度通报省政务服务中心部门窗口工作前三名和后三名,重点通报项目进入率、窗口授权率、现场办结率、按时办结率、评议满意率、不满意率和投诉率等行政效能指标。

21?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将省政务服务中心对部门窗口的考核结果与所在部门目标考核挂钩。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工作实绩,在目标责任制考核中给政务服务中心一定奖励,由政务服务中心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奖惩。针对窗口工作人员较长时间不在机关工作的实际,各部门在加强管理的同时,要在政治上、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心;提拔、任用窗口工作人员时,应考察其在政务服务中心的工作表现。

(三)严格考核问责

22?加大考核力度。将推行“两集中、两到位”实施情况、并联审批实行情况、窗口工作情况和行政效能考评指标与部门目标管理考核挂钩。

23?加大问责力度。加强对本工作方案中各项工作的督促检查,确保落实。对不能按时按质完成工作任务的,由监察厅按照有关规定,采取诫勉谈话等方式,严格问责相关部门的负责人。

创建全国一流省级政务服务中心,要求高,任务重,省政务服务中心应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思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争创一流。一是每季度对省政务服务中心及省直部门窗口工作进行分析评价,查找问题,增添措施,促进省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不断完善。二是加强对市(州)、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情况的调查研究,及时发现、总结、吸纳先进做法与经验,促使省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不断发展。三是随时关注全国先进省(区、市)的建设情况,重点关注项目减少、时限压缩、流程优化、软件完善、功能拓展等情况,学习借鉴先进经验,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将省政务服务中心建成全国一流的省级政务服务中心。

附件:2007省直部门行政审批工作量及排序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交通厅等部门关于贯彻2006年全国治超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6]152号 【发布日期】2006-07-04 【生效日期】2006-07-0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交通厅等部门关于贯彻2006年全国治超工作要点实施意见的通

(闽政办[2006]152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

省交通厅、公安厅等部门《关于贯彻2006年全国治超工作要点的实施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实施。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七月四日

关于贯彻2006年全国治超工作要点的实施意见

省交通厅 省公安厅 省经贸委 省委宣传部

省财政厅 省物价局 省安监局 省质监局

省工商局 省地税局 省纠风办 省法制办

(二○○六年六月)

2005年,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5]30号,以下简称“国办发30号文件”)精神和2005年全国治超工作要点,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联手联动,保持治超工作力度,实施依法严管,坚持综合治理,立足建立长效机制,治理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明显。全省超限超载车辆明显减少,超限比率基本控制在6%左右;车辆非正常“外挂”势头得到初步有效遏制;在机动车总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全省货车道路交通事故下降;公路路况改善,路产得以维护;公路货运量增长,“绿色通道”畅通,重点物资和农副产品运输得到有效保障,运输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治超工作实现了阶段性目标,为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我省治超工作基础还比较脆弱,各地工作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工作力度减弱,少数路段车辆超限超载有所反弹;治超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暴力抗法现象;源头治理依然是个难点,货物装载源头管理落实难到位,高速公路通道入口治超监控工作尚待加强,普通公路短途超限车绕道行驶现象也较突出;治理车辆非正常“外挂”工作在一些地方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未形成强有力的治理机制。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办发30号文件和交通部、公安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2006年全国治超工作要点的通知》(交公路发[2006]76号,以下简称“2006年全国治超工作要点”)以及2006年全国治超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根据省政府工作部署,现就进一步做好2006年全省治超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和重点

(一)工作目标:到2006年底,全省车辆超限超载率控制在6%以下,“大吨小标”车辆标定吨位工作基本完成,治理车辆非正常“外挂”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二)工作重点:突出源头治理,强化执法力度,完善监控网络,逐步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继续加强组织领导,开展集中专项整治

1.再次开展集中专项整治行动。从6月20日起到年底,全省统一行动,再次开展集中专项整治行动,巩固己取得的成果,把全省治超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突出源头治理、强化执法力度、完善监控网络、建立长效机制”的原则,制订出具体行动方案并付诸实施。在集中整治期间,各地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治理氛围。各有关部门要上足力量,形成合力,加大路面联合执法力度;要突出源头监管,加强货物运输装载源头管理,继续打击非法改装车辆,规范车辆生产管理,加强车辆牌证管理,健全货运经营企业和营运驾驶员的信誉档案管理;要完善治理预案,做好预防和处置突发性事件的工作,对冲关、暴力抗法等突发事件,公安部门应按预案及时处置,保障治超工作顺利开展。

2.继续加强对治超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地要坚持现有的治超工作领导格局,继续把治超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检查指导。各级交通、公安、经贸、宣传、财政、物价、安监、质监、工商、地税、法制、纠风等部门要强化工作责任制,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联合治超,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3.切实落实治超工作经费。全省相关部门的治超工作经费请各级政府予以支持。按照省政府[2004]66号专题会议纪要精神,继续对在一线工作的执法人员(包括治理车辆外挂一线执法人员)按原标准给予补助,对任务繁重或经费有困难的,当地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补助和支持的力度。

4.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要强化监管工作,及时纠正、查处执法人员在治超工作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在治超工作中,要继续执行“五不准”规定和“十条禁令”等有关纪律,严禁以权谋私或以罚代法等行为,坚持依法治超,切实规范执法行为。

5.继续加强治超宣传工作。各地要把治超与“平安福建”的宣传紧密结合,引导舆论营造集中治超的氛围。在继续做好媒体报道、标语宣传、分发资料、开展咨询等宣传的同时,还可通过制作专题片、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典型案例教育、举办成果展等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宣传工作。宣传内容要注重针对性,集中展现各地治超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先进事迹和突出成效等,揭示超限超载行为违法性和危害性,对超限超载的典型案例进行曝光,减少和遏制超限超载行为。

6.认真做好总结、考核、表彰工作。今年是全国开展集中治超工作的第三年,省里将参照全国治超办制定的考核办法并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治超工作阶段性总结考核办法,对我省三年集中治超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和考核,对在治超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形成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有奖惩的运作机制,推动治超长效机制的形成。

(二)加大依法严管力度,保持强力治超态势

1.强化联合执法工作。各级交通和公安部门要加大路面联合执法力度,确保人员投入,坚持全国治超领导小组提出的“固定检测与流动巡查相结合”的原则,始终保持强力态势。在重点路段,公安交警部门要继续选派人员进驻治超检测站点与交通路政人员联合执勤。在其他站点,可采取建立联络制度的办法,必要时交警应及时出警处置。同时,公安和交通执法部门要加强流动巡查工作,加大巡查力度。

2.依法从严查处超限超载车辆。在治超执法过程中,各地交通、公安部门要继续按照交通部、公安部、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455号)的要求和超限超载认定标准,对违法超限超载车辆依法严格卸载并实施处罚。同时,注意保持“绿色通道”的畅通,注意严防公路“三乱”的反弹。

3.禁止违法超限超载车辆行驶高速公路。在高速公路入口处设置相应的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定合格的称重检测装置,对进入高速公路的货车进行检测,并结合高速公路收费站管理工作,凭检测单准许货车进入高速公路。凡经检测确定为违法超限超载运输的车辆,一律禁止驶入高速公路。

4.强化对驾驶人的监管。全面实行对超限超载运输驾驶人实施交通违法行为累积记分制度,并研究制定具体操作办法,大力推进异地交通违法记分信息的转递工作,对记分超过规定的驾驶人依法予以扣留驾驶证、组织学习和考试。

5.严厉打击暴力抗法行为。各地公安机关要负责维护治超检测站点的交通、治安秩序,对容易出现聚众闯卡、拒不接受检查、强行冲卡、带车绕行的重点地区,要加强巡逻。对阻碍执法管理、对执法人员实施人身侵犯、破坏治超站点设施的,要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加大源头监管力度,堵住超限超载渠道

1.从车辆源头实施有效监管。公安交警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年内完成国家发展改革委2005年底前公布的在用“大吨小标”车辆参数更正、行驶证换发工作。同时,要认真贯彻国办发30号文件精神,在车辆注册登记环节严格把关,对与《公告》公布车型技术参数不一致、不符合《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GB7285―2004)、《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1589―2004)等国家标准要求的车辆,一律不予登记和核发车辆牌证。

2.从货物装载源头实施有效监管。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强对公路沿线的小煤场及以各种名义建立起来的货物分装场的整治力度。交通主管部门要继续加强对重点货物运输集散地、货运站场的监管,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超限超载车辆不出场、不出站。对货主和站场故意纵容车辆超限超载的,交通运管部门要依照《道路运输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2006年,省治超办将在装载源头管理成效突出的地区组织召开示范工作现场会,进一步推动货物装载源头管理。

3.继续打击非法改装车辆。工商部门要进一步研究有关整顿车辆非法改装企业的长效管理措施和办法,继续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依法查处非法改装车辆的企业。交通、公安、经贸委、质检等部门要积极协同工商部门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在执法中查获的涉及非法改装车辆经营行为又属于工商部门监管的案件,应及时移交同级工商部门查处。各级工商部门要把好市场主体准入关,依法严厉打击各类非法改装车辆经营行为,对查获的非法改装车辆该没收的必须没收,对屡教不改,违法情节严重的各类生产经营企业,必须依法适用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坚决遏制车辆非法改装行为。

4.建立健全货运经营企业和营运驾驶人信誉档案管理系统。各治超检测站点要继续严格执行超限超载违法运输车辆及驾驶人违法登记和信息抄报制度,共享信息。交通运管部门根据抄报的信息记录,对多次超限超载的货运企业和营运驾驶人,要列入黑名单定期公布,并按照《道路运输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对超限超载违法记录次数超过3次的营运驾驶人,要责令其参加不少于七日的停业学习培训,并重新考试;对有超限超载违法登记的营运货车超过总数5%的运输企业,要向社会公布,并责令其停业整顿。

(四)合理设置治超检测站点,加强规范化建设

交通部门要按照国家要求,结合公路网规划,做好现有公路上尚未设置或在建、拟建公路需调整、新增的检测站点布局规划;加快我省一类检测站的建设,尽快建成首批标识统一、设施完备、管理规范、信息共享且通过计量检定的治超检测站,并总结经验,在全省推开,为我省长效治理工作奠定基础。在新建公路时,要结合国省干线公路治超检测站点布局规划,将检测站点作为公路附属设施的组成部分,实现与公路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运营。

(五)完善治超法规体系,提高治超技术水平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省有关部门抓紧按程序运作,修订完善公路路政管理和公路规费征收管理等地方性法规,进一步规范车辆超限超载行驶公路和车辆非正常“外挂”的管理工作。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逐步装备统一的治超信息管理系统,逐步提高治超检测设施技术水平。继续探索道路收费方式改革,运用经济调节政策遏制超限超载。

(六)继续做好治理车辆非正常“外挂”工作

各地要高度重视治理车辆非正常“外挂”工作,加大治理力度。各级交通、公安、地税、工商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责,联手联动,形成治理合力,继续实施“堵疏结合”的措施。一方面要强化稽查,其中重点路段、场所和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区域要列为稽查重点,同时加强对外挂中介组织的监管,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另一方面要积极创新机制,吸引当地车辆在本地落籍。公安、交通部门要积极改进管理办法,简化程序,提供便利,及时为外挂车辆转回本省落籍提供良好服务。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山东省政府转发省侨办《关于贯彻全国国内侨务工作座谈会意见的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东省政府转发省侨办《关于贯彻全国国内侨务工作座谈会意见的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