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推广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
中国首家OVO跨域路演中心
浙江:推广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
无界投融:2014年,浙江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555亿元,其中“411”重大项目投资7210亿元,同比增长16.6%。
一、实施财政重大政策,引导推动有效投资
一是大力推进海洋经济国家战略,争取中央财力补助30亿元,落实省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66亿元,助推我省从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转变。2014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近6000亿元,沿海7市完成海洋经济有效投资超2300亿元,均比上年增长约10%。二是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5亿元,实施小城市培育试点补助政策。
2014年,36个试点中心镇有效投资达1885亿元,同比增长23%。小城市试点镇经济实力持续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成为我省新型城镇化的一大新亮点。三是每年安排6000万元产业集聚区专项资金,研究出台《省级产业集聚区财政政策实施办法》,积极发挥财税杠杆作用,促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空间拓展。
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整合专项资金、调整支出结构,积极完善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体系。2014年,省财政安排补助资金2.9亿元,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从工业与信息化专项资金中统筹安排3亿元,开展“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试点。设立信息创业投资基金,经过二、三级基金的放大,形成50-100亿元的基金规模,投向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完善促进浙商创业创新财政政策,2014年落实浙商创业创新促进功能性机构和浙江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奖励资金1.1亿元,引导浙商回归引进项目投资资金2236
中国首家OVO跨域路演中心
亿元,同比增长27.6%。
三、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落实地方配套资金
2014年,我省争取中央预算内基建资金52亿元,重点支持我省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建设。争取中央车购税资金44亿元,落实省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养护资金104亿元,推进现代交通五大建设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2012-2014年,积极争取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加固中央水利资金18亿元,省财政安排水利专项资金145亿元。全省累计完成水利投资1229亿元,实现病险水库加固452座,新建、加固海塘河堤1616公里,杭嘉湖区整治152万亩,农村河道综合整治8600公里,滩涂围垦圈围34万亩,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117平方公里,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79。
四、改革投融资方式,积极推行PPP模式
2014年,我省在全面推进“七线两枢纽”建设的基础上提出加快铁路建设“八八计划”,16个铁路项目省内总投资1350亿元,省级承担资本金约200亿元,沿线市县约250亿元。同时,省财政积极推进铁路投融资改革,资本金除由一般公共预算、国资经营预算、产业基金等筹措外,安排地方政府债券用于铁路资本金缺口,并利用经营收益抵补法创新筹资渠道。探索“投资主体多元化、筹资方式市场化、投资项目业主化”的投融资新机制,积极推广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污水、能源、交通等公益性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前期已向社会发布20个推介项目。
五、实施考核激励政策,推行“411”有效投资行动计划
2014年,协调落实省级财政性资金147亿元,紧紧围绕基础设施完善、五水共治、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等重大项目建设领域,着力促进“411”有效投资
中国首家OVO跨域路演中心
行动计划顺利实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建立完善扩大有效投资的财政激励政策,对全省各市县投资增速、投资增量贡献、投资结构优化等内容进行年度综合考评,省财政对考核优秀的市县给予财力性奖励,2014年度将兑现奖励资金约1.5亿元,统筹用于加大民生投入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有效引导市县扩大投资积极性。
无界投融(www.xiexiebang.com)是中国投融资行业首家OVO跨域路演服务平台,在线上(online)实现投融资相关的项目方、投资方、服务方的信息聚合和需求交互,在线下(offline)运用跨域路演中心的高清视频(video)进行高效对接,解决了传统投融资行业存在的地域限制、信息不对称、效率低下等问题,实现行业信息流、资金流更高效、更直观、更精准的匹配。
第二篇: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一、PPP模式的定义
PPP模式,也称PPP融资,或者PPP。
PPP是英文“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简写,是指政府与私营商签订长期协议,授权私营商代替政府建设、运营或管理公共基础设施并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①、PPP的狭义定义
可以理解为一系列项目融资模式的总称,包含BOT、TOT、DBFO等多种模式。PPP的狭义定义更加强调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分担机制和项目的衡工量值原则。②、PPP的广义定义
是指公共部门通过与私人部门建立伙伴关系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方式,是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③、PPP通常模式
是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管,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
二、PPP模式的意义
提高了资源使用效能和建设、运营效率。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财政投入 及管理方式,拓宽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培养合格市场投资主体,形成投资、建设、运营的市场化体系和投资、补贴、价格等政策要素的协同机制。
①、推广运用PPP模式,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政府通过PPP模式向社会资本开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可以拓宽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盘活社会存量资本,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拓展企业发展空间,提升经济增长动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②、推广运用PPP模式,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的发展规划、市场监管、公共服务职能,与社会资本的管理效率、技术创新动力有机结合,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过度参与,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与质量。PPP模式要求平等参与、公开透明,政府和社会资本按照合同办事,更好地实现政府职能转变。
③、推广运用PPP模式,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构建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PPP模式的实质是政府购买服务,要求从以往单一的预算收支管理,逐步转向强化中长期财政规划,这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高度一致。
三、PPP模式的分类
PPP模式广义上可以分为外包、特许经营和私有化三大类。①、外包类
PPP项目由政府投资,私人部门承包整个项目中的一项或几项职能,只负责工程建设,或者受政府之托代为管理维护设施或提供部分公共服务,并通过政府付费实现收益。在外包类PPP项目中,私人部门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②、特许经营类
项目需要私人参与部分或全部投资,并通过一定的合作机制与公共部门分担项目风险、共享项目收益。特许经营类项目能充分发挥双方各自的优势,节约整个项目的建设和经营成本,同时还能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根据项目的实际收益情况,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协调好私人部门的利润和项目的公益性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项目的资产最终归公共部门保留,因此一般存在使用权和所有权的移交过程,即合同结束后要求私人部门将项目的使用权或所有权移交给公共部门。③、私有化类
PPP项目则需要私人部门负责项目的全部投资,在政府的监管下,通过向用户收费收回投资实现利润。私有化类PPP项目的所有权永久归私人拥有,并且不具备有限追索的特性,因此私人部门在这类PPP项目中承担的风险最大。
四、PPP模式的优点
在公共服务领域推PPP模式,是激发市场活力、打造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改革举措。在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农业、林业、科技、保障性安居工程、医疗、卫生、养老、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采用PPP模式,对统筹 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具有战略意义。
①、消除费用的超支。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在初始阶段共同参与项目的识别、可行性研究、设施和融资等项目建设过程,保证了项目在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行性,缩短前期工作周期,使项目费用降低。PPP模式只有当项目已经完成并得到政府批准使用后,私营部门才能开始获得收益,因此PPP模式有利于提高效率和降低工程造价,能够消除项目完工风险和资金风险。
②、有利于转换政府职能,减轻财政负担。政府可以从繁重的事务中脱身出来,从过去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变成一个监管的角色,从而保证质量,也可以在财政预算方面减轻政府压力。
③、促进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利用私营部门来提供资产和服务能为政府部门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能,促进了投融资体制改革。同时,私营部门参与项目还能推动在项目设计、施工、设施管理过程等方面的革新,提高办事效率,传播最佳管理理念和经验。④、政府部门和民间部门可以取长补短。发挥政府公共机构和民营机构各自的优势,弥补对方身上的不足。双方可以形成互利的长期目标,可以以最有效的成本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⑤、有利于打破行业准入限制,激发经济活力和创造力。PPP模式可以有效打破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的各种不合理限制,鼓励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等各类型企业积极参与提供公共服务,给予中小企业更多参与机会,大幅拓展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的发展空间,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潜力,有利于盘活社会存量资本,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公共服务资金投入渠道,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增长动力。
⑥、风险分配合理。与BOT等模式不同,PPP在项目初期就可以实现风险分配,同时由于政府分担一部分风险,使风险分配更合理,减少了承建商与投资商风险,从而降低了融资难度,提高了项目融资成功的可能性。政府在分担风险的同时也拥有一定的控制权。
⑦、有利于完善财政投入和管理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下,政府以运营补贴等作为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服务的对价,以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对价支付依据,并纳入预算管理、财政中期规划和政府财务报告,能够在当代人和后代人之间公平地分担公共资金投入,符合代际公平原则,有效弥补当期财政投入不足,有利于减轻当期财政支出压力,平滑间财政支出波动,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
五、PPP模式的必要条件
①、政府支持。在PPP模式中公共民营合作双方的角色和责任会随项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政府的总体角色和责任——为大众提供最优质的公共设施和服务却是始终不变的。PPP模式是提供公共设施或服务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但并不是对政府有效治理和决策的替代。在任何情况下,政府均应从保护和促进公共利益的立场出发,负责项目的总体策划,组织招标,理顺各参与机构之间的权限和关系,降低项目总体风险等。②、政策保障.A、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查工作效率。项目合同签署后,可并行办理必要的审批手续,有关部门要简化办理手续,优化办理程序,主动加强服务,对实施方案中已经明确的内容不再作实质性审查。
B、多种方式保障项目用地。实行多样化土地供应,保障项目建设用地。对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项目,可按划拨方式供地,划拨土地不得改变土地用途。建成的项目经依法批准可以抵押,土地使用权性质不变,待合同经营期满后,连同公共设施一并移交政府;实现抵押权后改变项目性质应该以有偿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应依法办理土地有偿使用手续。
C、完善财税支持政策。通过以奖代补等措施,引导和鼓励地方融资平台存量项目转型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落实和完善国家支持公共服务事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公共服务项目采取PPP模式的,可按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地方政府在承担有限损失的前提下,与具有投资管理经验的金融机构共同发起设立基金,并通过引入结构化设计,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
D、做好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应符合PPP模式特点的金融服务,优化信贷评审方式,积极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提供融资支持。依托各类产权、股权交易市场,为社会资本提供多元化、规范化、市场化的退出渠道。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引导金融机构正确识别、计量和控制风险,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支持PPP项目融资。③、法律保证
PPP项目依法合规在竞争性取得私营投资商,在运作需要在法律层面上的保证,对政府部门与企业部门在项目中需要承担的责任、义务和风险进行明确界定,保护双方利益。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对参与双方进行有效约束,是最大限度发挥优势和弥补不足的有力保证。
第三篇:新常态下政府与社会资本公私合作(PPP)模式 苏琴
“新常态下政府与社会资本公私合作(PPP)模式及其在新城新区土地一级开发中的应用与2015年最新土地与房屋征收补偿、(旧城镇、旧厂房和旧村庄)三旧改造实务操作”高级研讨会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土地开发投融资项目逐渐增多,地方政府融资和债务风险管理越来越被社会高度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政府融资压力剧增,土地财政面临难题,融资出现瓶颈,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急需转型,创新融资模式。2014年9月财政部下发《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通知》(财金〔2014〕76号文),通知提出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是国家确定的重大经济改革任务,也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拓宽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2014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文,规范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一级开发的融资问题。现应各地要求,为提高PPP/BT/BOT/TOT在土地一级开发及基础设施项目风险防范意识以及分析解决项目投融资实践中的问题。
在当前 “新国八条” 楼市调控政策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实施及各项金融调控政策的密集出台,土地开发资金短缺,融资更加困难,征地拆迁难度进一步加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城区改造项目增速很快,由此引发的土地纠纷案件逐年增多,并呈现案件数量多,所占比例大;案件类型多样、复杂,涉及面广;遗留问题多、处理难度大;因此,如何转变土地开发战略,探索新的土地开发和融资模式、了解三旧改造及征地拆迁的最新政策成为各有关部门关注的焦点。中国土地协会决定举办“新常态下政府与社会资本公私合作(PPP)模式及其在新城新区土地一级开发中的应用与2015年最新土地与房屋征收补偿、(旧城镇、旧厂房和旧村庄)三旧改造实务操作”高级研讨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附件:一 参会须知
二 报名表
二零一五年三月一日
一、研讨内容
(一)、新常态下政府与社会资本公私合作(PPP)模式
1、PPP相关政策解读及操作要点;
2、土地综合开发中的PPP模式应用;
3、PPP模式在土地一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融资方式;
4、PPP模式的风险及防范;
5、目前财政部和各机构对于PPP模式研究的最新进展总结;
6、关于建设项目PPP的管理模式;
7、土地一级开发成本构成及收益形式;
8、PPP模式在土地一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融资方式;
9、区域经济发展、土地一级开发模式与PPP;
10、城市综合体、城市运营商与土地一级开发;
11、城市新区、产业园区和生态旅游园区的土地运营模式;(二)、新城新区土地一级开发中的应用
1、土地一级开发模式分析;
2、企业如何提前介入土地一级开发项目;
3、土地一级开发项目方案编制依据、注意要点及技巧;
4、土地一级开发项目成本构成、降低成本的技巧和策略;
5、土地一级开发项目中土地出让金的返还路径;
6、土地一级开发的合同签订要点及风险控制;
7、土地一级开发企业如何进行利润分配、如何维护自身权利;
8、土地储备机构如何和企业合作进行土地开发;
9、土地性质、现状、规划等对土地一级开发顺利进行的影响;
10、土地一级开发流程与联审、出让条件与方式、有关文件起草等;
11、土地一级开发过程中如何把控工作进度及风险管理问题;
12、开发商参与土地一级开发的盈利模式与利益保障;
13、城市新区、产业园区和生态旅游园区的土地运营模式;
14、各种成片存量改造:国有农场、林场、湖泊、矿区和工业厂房;
15、解读国家有关土地开发政策及最新的土地调控政策及未来发展趋势;
16、土地一级开发典型案例讲解;
(三)2015年最新土地与房屋征收补偿、(旧城镇、旧厂房和旧村庄)三旧改造
1、集体土地征收与补偿基本程序;
2、集体土地征收房屋搬迁与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搬迁的比较;
3、《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总则与附则;
4、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决定制度;
5、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制度;
6、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程序(流程)概述;
7、征收房屋对相关规划的要求;
8、房屋征收的启动程序;
9、对不当增加补偿费用行为的限制程序;
10、选定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并进行分类评估程序;
11、对被征收房屋的调查登记程序;
12、拟定征收补偿方案与征求公众意见程序;
13、征求公众意见的公布与旧城区改建补偿方案的听证程序;
14、房屋征收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程序;
15、房屋征收的决策程序及对征收补偿费用的拨付与监管程序;
16、对未经登记的建筑的调查认定和处理程序;
17、棚户区暨“三旧改造”概述
18、旧城区改建的产权调换安置方式;
19、棚户区改造依据 20、“三旧改造”与新区建设的矛盾
21、“三旧改造”资金的筹集
二、讲师及专家
本次拟邀请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开发银行、北京市土地储备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等部委领导及相关专家授课,并与学员交流、互动、共同研讨。
三、参加对象
各级政府、土地主管部门、土地储备交易整理中心、建设局、财政局、发改局、房地产管理局、城中村改造及征地拆迁办等相关单位; 各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市(县)资产经营、城投公司;大中型房地产开发企业; 土地招拍挂中介服务企业;银行、信托、基金等金融投资等机构的相关人员;
四、培训时间及地点
2015年03月27日-4月1日(27日为报到日)厦门市 2015年04月17日-22日(17日为报到日)成都市 2015年05月08日-13日(08日为报到日)贵阳市 2015年05月29日-6月3日(29日为报到日)南宁市 2015年06月10日-15日(10日为报到日)西安市
五、相关费用
A类:3000元/人 B类:4600元/人 C类:6200元/人(含授课费、专家报告、资料费、场地费、认证费、会务等费用)。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第四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政府与企业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企业与地方政府确立政府和社会资本(PPP)合作模式,以“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合作共赢”为原则,把平等、契约、诚信、共赢等公私合作理念融入项目的协作开发和建设运营之中。
在土地整理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设施建设、产业招商服务、城市运营维护服务等方面,企业与地方政府进行全面合作,共同决策、共同推进。双方紧密协作,优势互补,创造出“1+1>2”的效果。
PPP项目协议
第一章 总 论
1.1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概况 1.1.1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名称 1.1.2建设性质
1.1.3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建设单位 1.1.4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建设地点 1.2建设规模与内容
1.3 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运作模式 1.3.1运作方式 1.3.2模式内容 1.3.3全生命周期成本
1.4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4.1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建设总投资 1.4.2资金筹措 1.5编制依据
1.6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综合评价 1.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第二章 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我国棚户区改造工程的发展背景 2.1.2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提出背景
2.1.3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采用PPP模式建设背景 2.2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是促进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2.2.2是新时期国家改革的需要 2.2.3是当地建设的重要内容 2.2.4是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 市场行业分析
3.1我国棚户区改造工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3.2国外棚户区改造工程行业状况及优秀模式 3.3棚户区改造工程市场需求分析 3.4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市场分析 3.4.1棚户区改造工程开发的市场需求 3.4.2棚户区改造工程开发的意义 3.4.3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市场定位 3.5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服务规模与建设标准 第四章 建场条件及场址选择 4.1建设场址地理位置 4.1.1地理位置 4.1.2场址概述 4.2厂(场)址建设条件 4.2.1自然、气象条件 4.2.2地质条件 4.2.3通区位 4.2.4 给排水条件 4.2.5 电力供应条件 4.2.6通讯条件 第五章 总体规划方案
5.1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规划理念 5.2 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规划原则 5.3服务宗旨与目标 5.3.1服务宗旨 5.3.2建设要求 5.3.3建设目标 5.4总体规划要求 5.5场内外交通运输流量组 5.6场区竖向及总平面布置要求 5.6.1竖向布置 5.6.2总平面布置
5.7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总体功能布局 第六章 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建设方案 6.1工程建设规模 6.2建设内容 6.2.1内容概述 6.2.2具体建设内容 6.3结构设计 6.3.1基础 6.3.2墙体 6.3.3楼板及屋面 6.3.4内外部装修 6.4公用辅助工程 6.4.1场内道路 6.4.2景观与绿化 6.4.3监控、安全防范系统 6.4.4给排水工程 6.4.5供电工程 6.4.6弱电系统 6.4.7暖通工程
第七章 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 7.1环境影响分析 7.1.1项目场址环境现状
7.1.2建设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对生态的影响分析 7.1.3大气、水、声、固废环境影响分析 7.2 环保措施
7.2.1生态影响减缓措施 7.2.2其他环保措施 7.3劳动安全 7.3.1设计依据和原则 7.3.2不安全因素和职业危害分析 7.3.3设计中采用的主要防范措施
第八章 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与运作方式 8.1组织机构 8.2组织管理 8.3劳动定员
第九章 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管理与实施进度 9.1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管理 9.2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的监督和评价 9.3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实施进度 第十章 节 能
10.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10.1.1编制依据 10.1.2能源消耗状况 10.2建筑节能目标 10.3建筑节能要求 10.4电气节能要求 10.5空调通风节能要求 10.6节水措施 第十一章 消防 11.1主要设计依据 11.2建筑消防 1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2.1投资估算 12.1.1编制说明 12.1.2编制依据 12.1.3编制方法 12.1.4投资估算 12.2资金筹措 第十三章 财务评价 13.1财务评价
13.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 13.3产品总成本及费用估算 13.4销售收入及利润估算 13.5财务分析
13.5.1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13.5.2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13.6不确定性分析 13.6.1盈亏平衡分析
13.6.2敏感性分析 13.7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四章 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物有所值分析 14.1 定量分析步骤 14.2 PSC值计算 14.2.1设定参照项目 14.2.2参数指标选择 14.2.3计算初始PSC值 14.2.4竞争性中立调整值 14.2.5风险承担成本 14.2.6折现率 14.2.7测算结果 14.3 PPP值计算 14.4 计算结果 14.5 物有所值评价结论 第十五章 社会影响分析 15.1 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15.2 社会适应性分析 15.3 社会风险分析 15.3.1风险定性分析 15.3.2风险防范措施
第十六章 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风险和对策分析 16.1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 16.2风险分配 16.2.1风险分配原则 16.2.2风险分配基本框架 16.3 风险程度分析 16.4 风险防范措施
第十七章 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结论与建议 17.1棚户区改造工程结论 17.2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议
附表:
1、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主要经济性指标
2、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投资估算表
3、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估算表
4、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总成本估算表
5、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利润表
6、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现金流量表
7、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政府现金流量表
8、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社会资本方现金流量表
9、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PSC值测算分析表
10、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敏感性分析表
第五篇:推广运用PPP模式工作情况汇报2
推广运用PPP模式工作情况汇报2
去年以来,在财政部的直接指导和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厅认真贯彻“先行先试、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工作要求,积极探索推广运用PPP模式,各项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初步成效。
一、机制先行,构建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一是建立省市县三级PPP协调管理机构。我厅成立省PPP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组建财政厅PPP中心。PPP中心由分管厅长负责,由金融处、预算处、经建处、政府采购处、绩效处等组成,通过定期联席会办推动我省PPP模式推广运用工作。设立试点项目的12个市、县均成立了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协调领导小组,并在财政局组建PPP中心,指导推进PPP试点工作。二是健全PPP工作指导制度体系。根据国务院和财政部推广运用PPP模式的系列政策精神及江苏实际,我们制发了《关于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示范项目实施有关问题的通知》等七项制度文件,围绕PPP模式推广运用全过程明确了规范和要求,为实施PPP模式试点示范项目筑牢制度保障。我省南京、南通、徐州等地也以市政府名义出台推广运用PPP模式的指导意见。
二、聚焦项目,打造可复制推广PPP模式。一是构建充实全省PPP项目储备库。我们在新建、改扩建项目和融资平台存量公共资产中筛选项目,筛选时突出存量项目转化,努力帮助地方政府缓解债务压力。对拟采用PPP模式的项目开展“物有所值”评估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并将PPP项目的财政支出责任列入当地财政中长期规划。2014年以来,我省先后4次组织项目申报,按照编制PPP项目计划、本级政府审批、省财政PPP中心审核、专家审查论证等程序,核准符合要求的项目并列入全省PPP项目库。截至今年5月底,入库项目达266个,总投资5145亿元,其中新建项目146个、存量项目120个。二是积极向社会推介PPP试点项目。2014年,我省确定了15个总投资达875亿元的省级试点项目。有9个项目入选财政部示范项目,总投资达527.6亿元,入选项目数和投资额均占全国的1/3。我们积极为试点项目与潜在投资方牵线搭桥,2014年8月,我省在全国范围内首家召开推介会向社会公开推出省级试点项目,有效促进了试点项目单位、社会资本、金融机构交流对接。我们主动对接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等国际机构,与来我省考察的新加坡、香港PPP考察交流团深入交流。三是积极推进试点项目落地。省以上试点示范项目通过省财政厅官网和江苏政府采购网发布招标信息,并通过省政府采购平台招标选择合作伙伴。我厅建立了省PPP模式专家机构库为PPP项目提供专业服务,目前已经公开招标选择了33家咨询中介服务机构入库。2014年,我厅对试点示范项目逐个进行现场指导,纠正不规范的做法,推动示范项目尽快落地。截至目前,我省列入省以上试点示范的19个项目中,有4个项目已根据合作协议进入建设阶段,有6个项目已进入公开招选合作方阶段,其他9个项目已制订方案,争取试点项目年内全部落地。
三、主动作为,探索财政支持PPP模式机制。2014年,我厅出台促进金融创新发展的政策规定,对列入省级以上示范的PPP项目,由省财政给予一定的前期费用补贴,有效调动了各地推广运用PPP模式的积极性。今年,我厅专门设立PPP融资支持基金,由省市县财政共同出资10亿元,吸收金融资本及其他社会资本参与,首期规模达到100亿元。制定《基金实施办法》,明确基金通过股权、债权、担保等多种形式为全省PPP项目提供融资增信支持。为提高财政干部做好PPP模式推广运用工作的能力,我厅先后四次举办全省范围的PPP业务培训。我厅官网还专门设置PPP专栏,扩大运用PPP模式的影响。2014年,我厅深入研究形成了《江苏省省级重点工程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运用PPP模式的研究报告》,积极探索我省推进PPP模式的路径措施。
四、狠抓落实,继续做好PPP模式推广运用工作。我们将认真贯彻国办发[2015]42号文件精神,尽快出台《江苏省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实施意见》,积极在公共服务领域规范推进PPP模式。继续做好全省PPP项目的项目库管理,下半年公布第二批省级试点项目。认真评估和控制项目的财政支出责任,建全PPP项目动态补贴机制。我厅将切实管理好、运作好省PPP融资支持基金,并督促全省各地强化对PPP项目中政府资本金、基础设施项目配套资金、PPP引导资金及后期运营补贴的管理。
我省在推广运用PPP模式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财政部的要求还有差距。我们将以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精神为契机,创新工作思路,加大推进力度,努力推动我省PPP试点示范工作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