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蒋介石生命中6大女人 最后一个是日本间谍 第一无可争议_【今日爆点】
蒋介石生命中6大女人 最后一个是日本间谍 第一无可争议
_【今日爆点】
蒋介石生命中6大女人 最后一个是日本间谍 第一无可争议
世界历史 昨天11:32
蒋介石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关键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进程产生过极为重要的影响。对于蒋介石的后半生,无论两岸三地都有很多争议,但是对于蒋介石的前半生却争议不多,下面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蒋介石前半生中那些影响他的五位女人们:6津渊美智子--蒋纬国的生母津渊美智子,据说是蒋纬国的生母。蒋纬国据说是戴传贤(即戴季陶)的儿子,他的母亲是一位日本艺妓,名叫津渊美智子。美智子于1977年去世。津渊美智子是蒋纬国的生母。一年,台湾前陆军总部参谋长郑某披露一项内幕:蒋纬国的确是戴传贤(即戴季陶)的儿子,他的母亲是一位日本艺妓,名叫津渊美智子。津渊美智子受雇于“黑龙社”当佣人。“黑龙社”表面上是个民间组织,但实际上带有半官方色彩。日本人知道孙博士的这些朋友都是中国的革命骨干,将来革命成功后也是国家的栋梁。为了以后中日关系的发展,日本人放长线钓大鱼,想在这些革命精英年轻的时候花费力量影响栽培他们,消除他们对日本人的敌意,培养他们对日本的感情。一旦这群革命分子成了气候,成立一个新兴的中国,必然会报答日本对他们的恩情,到那个时候日本就能够对中国施加更大的影响,在东亚乃至全球事务上能有更大的发言权。津渊美智子就是这样被有意无意地安排到中国留学生的身边。那段时间出现了大量的中国人娶日本妻子的现象,中日青年恋爱成为一时的时髦现象。津渊美智子可是“黑龙社”的日本人精挑细选出来的美少女,蒋介石与戴季陶又正是翩翩少年最难耐青春寂寞的时候,所以当戴季陶和蒋介石第一眼看见津渊美智子,就被她的美貌深深地迷住,并且开始热烈追求。不过,“双凤求凰”总该有个先后。戴季陶到底年轻几岁,相貌又英俊,脑子活络,很会讨女人欢心。他知道津渊美智子喜欢文学,就经常写些日文爱情诗给她,还经常晚上约津渊美智子去看电影。津渊美智子常常被爱情电影感动得泪流满面,戴季陶就乘机将美人揽入怀里。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津渊美智子对戴季陶情有所属。津渊美智子所接触的这个戴季陶是如此地多情、浪漫,文采又好,所以她便不把别的追求者如蒋介石放在心上。两人很快同居。蒋介石对盟弟的风流好事,心甚嫉妒,却又不便于插足其间,夺人所爱。倒是戴季陶看出了蒋介石的心思,觉得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裳,不能让一个女人疏远了他和蒋介石的兄弟情义,哪怕是他心爱的女人。所以,当时的留学生中就有传言,说他慷慨礼让与蒋介石同欢共好。蒋介石年轻时,也是个长得五官端正的翩翩美少年,津渊美智子自然不会推辞,更何况她的使命之一就是尽可能地接近这些中国留学生,所以对蒋介石和戴季陶两个人应付得都游刃有余。5毛福梅毛福梅(1882-1939),女,奉化岩头村人。1901年与时年14岁的蒋介石成亲,一生勤劳贤惠,辛苦持家,支持蒋介石求学从军。1910年生下蒋经国,1927年与蒋介石离婚。1939年12月12日,毛福梅不幸被日寇飞机炸弹炸死。死于奉化县溪口镇蒋家老宅丰镐房外。毛福梅的家是岩头一带的望族。蒋介石于14岁时娶毛氏为原配夫人。毛福梅比蒋介石大5岁。女大于男在当时是很普遍的现象。毛福梅拜堂成亲那天,小女婿闹出一场大笑话。下午4时许,新娘花轿到达门前,这时按例鸣放喜爆(竹),一群随轿看热闹的孩童和跟大人前来吃喜酒的小客人,都拥到天井去抢拾爆竹蒂头。年方14岁的蒋介石见此情景,顿时忘乎所以,也急忙奔出,挤在其他孩童之中,抢拾爆竹蒂头,引得亲友哄堂大笑。奉化县有“新郎拾蒂头,夫妻难到头”的俗话,人们都忌讳此事,认为它预兆新婚夫妇可能不合。正坐在轿中的新娘毛福梅听到此事,其痛苦心情可想而知。蒋母王采玉气得跺脚大骂。王采玉流着眼泪数落儿子,经兄嫂姐妹女眷们轮番劝慰,才勉强收住泪。蒋母洒泪的时候,也正是毛福梅伤心的时刻。她万没有料到丈夫竟如此顽劣!新婚之夜,毛福梅独坐新房,面对龙凤花烛,流泪不止。蒋介石在“贺郎”之后便跑到娘的床上睡去了。毛福梅听着单调的更鼓声,含着无限委屈的热泪,直坐到雄鸡报晓。毛福梅嫁给蒋介石,是由两家老人做主包办的旧式封建婚姻,毛氏又是一个缠足的旧式家庭妇女,因此结婚以后,夫妻两人感情一般。自从串花灯负气一场之后,蒋介石对妻子的感情更加淡漠了。毛福梅在新婚之夜闹了个洞房空守,对蒋介石怨一阵,恨一阵,到头来还是谅解了他。总以为他还年少,又要读书,心思不在房帏间,说明肯读书上进。所以,心甘情愿地做他的“大姐姐”,在生活上对他百般照顾,也时刻关心他的学业。4姚冶诚--蒋介石侍妾姚冶诚(1887-1966),蒋介石侍妾,出生于江苏吴县(今苏州市)冶长泾河北的南桥小镇上,后又迁居冶长泾河南的庄滨乡。父母早故生活无着,嫁人后,由于丈夫吸食鸦片,被迫与歌舞厅做交际花,后与蒋介石偶然相遇,由于蒋介石母亲是个封建的人不同意让姚冶诚进门,所以成为蒋介石四位妻妾中唯一没有正式名分的一位。姚冶诚原是一个妓女,和蒋同居,但蒋家没有承认,婚后也没有生育子女,但若干年后收养了蒋介石在日本所生的儿子蒋纬国。姚后来随蒋纬国到台湾养老。1911年蒋介石回到上海,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姚阿巧,一来二往,感情甚笃,终于同居。姚阿巧与蒋介石感情甚好。辛亥革命后,蒋积极参加反袁护法斗争,往返日本、沪杭、山东等地,踪迹不定。姚氏不仅安心随蒋,而且把平时省下的积蓄资助他,因此,姚氏虽出身低微,又没文化,但蒋对她怀有感激之情,终生对她十分敬爱。姚冶诚和蒋介石结婚后,没有生育子女,若干年后收养了蒋纬国。蒋纬国生于1916年10月6日。据其自述,幼年成长环境相当特殊。从1岁到5岁之前,一直寄养在上海朱姓和邱姓的家中,与戴季陶家常有往来。4岁半那年,随蒋介石回到奉化溪口,由姚冶诚抚养,称姚氏为“养母”,称毛氏为“娘”,称王太夫人为“祖母”。为蒋介石的次子。姚氏没有文化,心地却善良,视纬国为亲生儿子。蒋纬国成人以后,也视姚氏为生母一般。1927年底,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后,将姚氏与纬国托付给吴忠信(又名礼卿,安徽籍,蒋留日同学,曾任贵州省主席)关照,姚氏乃移居苏州,仍由蒋负担生活费用。后来姚氏在南园的蔡贞坊选中了一块地皮,乃建造新居。1929年,新屋落成,当地人称这为蒋公馆。姚冶诚在苏州居住期间,与蒋介石经常有信往来,也见面有接触,但不同居。有时蒋路过苏州,姚携纬国由颜芝卿带路去火车站花车厢里与蒋面晤小聚,以慰相思之苦。在苏州几年时间,姚氏清心寡欲,虽年届60,仍一头乌丝,看上去要年轻得多。3陈洁如--“你将是我独一无二的合法妻子”陈洁如(1906年-1971年1月21日),蒋介石之恋人,蒋后来为与宋美龄结婚而将与其分手。陈洁如祖籍宁波,出生于上海,家境宽裕,她的父亲陈鹤峰是经营纸业的商人,母亲是苏州人。陈洁如原名陈凤,家人称其阿凤,婚后蒋介石为她改名为洁如;1906年出生在镇海老家,自小随父亲到了上海,住在西藏路33号。陈洁如在12岁的时候被母亲送入位于海宁路的蔡元培创办的上海爱国女子中学就读,与巨商张静江续弦的朱逸民女士和他的几个女儿成为好友。1919年,蒋介石通过张静江和孙中山的关系,继续向陈母表示有意明媒正娶陈洁如,并最终得到陈母的首肯。蒋向陈洁如声称自己已经与原配及侍妾脱离关系,并许诺“你将是我独一无二的合法妻子”。蒋介石与陈洁如的婚礼于1921年12月5日在上海永安大楼举行,张静江是证婚人,时年蒋介石34岁,陈洁如15岁。婚后不久,陈洁如随丈夫回到奉化老家祭祖,并结识了蒋的前妻毛氏,蒋随后陪陈在故乡四处游览,二人感情日深。1927年8月,陈洁如离开上海前往美国;1933年,陈洁如回到上海,赴美时,陈洁如把养女交给母亲抚养。重回上海,对她来说,会勾起对心酸的往事的联想,但亲人在这里,她还是回来了,她深居简出,闭门谢客,她给蒋介石写过几封信,蒋介石批给她5万元钱。2宋美龄--中华民国第一夫人宋美龄(1898年3月4日-2003年10月24日;另有报道说是1897年),海南文昌人,中国近现代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中国国民党和中华民国的卓越领导人,在1943年6月至1949年1月期间担任中华民国第一夫人。宋美龄除了拥有杰出的英语功底外,还会说六国语言,在国画方面的造诣也是相当可观,并且还写得一手好字。据说,宋美龄的钢琴也是演奏的相当不错的,所以宋美龄是一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人,是蒋介石的外交助手。宋美龄与宋蔼龄、宋庆龄并称为宋氏三姐妹,父亲为富商宋嘉澍。凭借孔、宋家族的强力支援与美国留学背景,活跃于政治、外交等领域,对近代中国历史与中美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美龄晚年长期定居美国,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24日在美国纽约逝世,享年106岁。1王采玉--蒋介石母亲王采玉,女,汉族,生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浙江奉化葛竹村人,是蒋介石的母亲。她幼承父教,聪明伶俐,精于女红,深得慈爱。但青年时代命运多舛,曾遁入空门。但她于逆境之中顽强奋斗,上孝下教,治家有方,实为封建社会中万千女性之楷模。王采玉初嫁于跸驻乡曹家田地方的竺某。结婚之后,夫妻相处倒还不错,只是竺某性情急躁,往往为了一点小事发脾气,引起争吵,有时甚至打骂。到了第二年的春天,王采玉生了一个儿子,夫妻十分高兴。但孩子生下数月以后,突患急症,没有及时医治就夭折了。此时,不幸的事又接踵而来,这年秋天,曹家田一带时疫(霍乱)流行,一连猝死了不少人,竺某也是其中之一。1886年,王采玉嫁给蒋肇聪为填房。蒋肇聪长王采玉22岁,老夫少妻,无比恩爱。1887年生长子瑞元(即蒋介石),越三年,生长女瑞莲,又三年,生次女瑞菊(不久夭亡),再三年,生次子瑞青(3岁而亡)。其时,由于王采玉勤俭持家,家境也较宽裕,故还不时资助娘家老母和两个弟弟。姚氏当初不许女儿剃去头发,就是为了要她以后还俗再嫁。就这样在光绪十二年(1886年)六月,23岁的带发尼姑王采玉还俗再醮,这就是后来溪口街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瑞元无赖”---蒋介石,又名周泰、志清、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