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外文化产业:英国的剧院演出市场服务大众
国外文化产业:英国的剧院演出市场服务大众
英国的剧院演出市场之活跃在世界上是有名的。从精美高雅的古典音乐,到充满实验创新的前卫戏剧,在英国可谓应有尽有。
剧团是剧院演出市场的灵魂。在众多优秀剧团中,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就是一家成功的古典剧团,年营业额达到3200万英镑(1英镑约合1.88美元)。它不仅是莎士比亚经典戏剧艺术的代表和传播者,而且面向大众,通过普及性演出,搞活演出市场。
依靠国家财政支持
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是英格兰艺术委员会给予财政支持的六大国家艺术团体之一。英国在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分别设有独立的艺术委员会,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彩票基金收入,政府每年用于支持国家大型艺术团体,扶持小型巡回剧团和试验性表演团体的资金有数十亿英镑。在2001—2002年度,皇家莎士比亚剧团从英格兰艺术委员会得到的财政资助为1200万英镑,翌年这笔资助增加到了1280万英镑。此外,艺术委员会还通过每年定期组织国内外演出,对剧团做市场推介,并且积极鼓励商业公司与剧团合作,英国商业公司每年对艺术的投入超过了1亿英镑。
追求经典艺术特色
如果说政府的财政支持是良好的外部环境,那么,植根于莎士比亚文化的沃土,不断开发进取,奉献给社会高质量的优秀剧目,则是其成功的最大内在力量。该剧团主要表演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其他戏剧家和当代剧作家的经典作品。即使面对流行艺术的挑战,剧团也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坚持追求经典艺术的特色。自1960年建团以来,5代艺术总监都是著名导演艺术家,剧团中还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莎剧演员。
在过去10年中,剧团推出了171部新作品,在英国120多个城镇和国外50个城镇演出了1.9万场,售出门票1100万张。尤其是最近几年,每年都要演出3000场。今年,剧团又推出了莎士比亚全剧年,从4月23日莎士比亚诞辰日起,陆续上演50部莎翁作品,包括中国艺术团体在内的17个外国访问剧团也将参加演出。
植根莎翁文化沃土
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是世界最著名的戏剧演出团体之一,但从来不把自己局限在大城市豪华剧院的象牙塔内。它在英国有三大演出基地,分别为伦敦、纽卡斯尔和斯特拉特福,大本营则一直坚守在莎士比亚的出生地斯特拉特福。这是英格兰中部的一座小城镇,当地的第一座永久性剧院是靠镇上一名啤酒商募捐于1879年建成的。
该剧团前身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剧团。在斯特拉特福这片莎士比亚文化浸润的沃土上,剧团孜孜不息地汲取着营养和成长壮大。1925年,剧团获英国皇家宪章批准,迄今,女王仍是它的赞助人,查尔斯王子是其名誉主席。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剧团赢得评论家的频频喝彩,50年代时应邀到苏联、欧洲其他国家和美国演出。1960年,由知名导演彼得·霍尔正式组建成国家级现代皇家莎士比亚剧团,60多名著名艺术家加盟。现任艺术总监迈克尔·伯伊德也是一位优秀艺术家,他曾因《亨利六世》、《理查三世》等剧目荣获英国戏剧最高奖劳伦斯·奥利弗奖的最佳导演奖。
目前,剧团有500多名演职员,在斯特拉特福拥有3家剧院,其中最大的皇家莎士比亚剧院有1412个座位。剧团的每一部新作品都要先在斯特拉特福上演。
帮助观众解读表演
观众是剧团的生命,也是对剧团的最大挑战。尽管莎士比亚戏剧是英国文学的骄傲,但他的生活年代毕竟已距今400多年。因此,剧团把保持现代观众与莎士比亚时代的接触、帮助观众理解莎士比亚作品及其时代作为主要任务,并将此视作剧团的责任和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从剧作家、导演、演员,到出品人、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剧团致力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共同参与丰富多彩的观众活动。只需花上两三英镑,观众就可走进剧院。譬如最受欢迎的“舞台示范”,就是由导演、演员和舞台设计师等直接向观众示范走台、发声等表演技巧;“教师课程”则是专门向教师们介绍如何利用莎士比亚的课文进行表演;为9—13岁少年设计的“家庭日”在日场演出前举办,小观众在大人陪伴下登上舞台,演员凭借布景和音乐的烘托,身临其境地向他们讲解剧中的语言和故事;有志于体验表演艺术的观众,可参加剧团一段时期的作品创作,随后做一次创作演出。在“剧场行动”活动中,艺术家们拿出他们创作的各种道具,向观众展示如何依靠假发、化妆、服装、小道具和特技的帮助,使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不同世界神奇般地复活。再比如“小小道具箱”,先是由剧团化装师给你画上烧伤、刺伤的疤痕等,然后,你和你的家人可任选一套服装,装扮成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人物,拍一张漂亮的剧照。
阳春白雪和者不寡
剧团每年都举行多场基层巡回演出。为满足特殊观众的需要,艺术家们带着古典戏剧,深入社区、学校、休闲中心等场所表演。在演出结束后,他们还把自制的道具和服装向公众出租。剧团每年8月为业余戏剧爱好者组织的夏季学校,已经开办了59年。
正是这些群众普及活动,拉近了观众同演员的距离,也把莎士比亚戏剧带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过去的5年里,该剧团已成功吸引来15万第一次走进剧院的人。而且,25岁以下的年轻观众占1/4。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多年来的努力和实践证明:阳春白雪也可以和者不寡。
转载于:http://
第二篇:从演出市场乱象来看如何发展文化产业
从演出市场乱象来看文化产业发展
一、浙江演出市场乱象
2011年4月18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色情演出的推手”,曝光浙江多个地区存在色情低俗演出的现象,其中也包括了余姚的阳明演艺厅,4月1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1+1》又以“丑陋”的推手对这一事件进行分析和评论,全国各大媒体纷纷进行报道,在社会上造成很大影响,在政府内部、特别是行业管理部门产生极大的震动。浙江省委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各地的文化、公安部门紧急行动,进行查处整治。
18日《焦点访谈》节目最后一段话值得我们深思:非法演出的泛滥源于对金钱利益的追逐、市场管理的缺失和对国家法律的漠视,对于记者拍摄到的内容还有许多问号没有解决。一个专门组织色情演出的商人为什么会拥有演艺经纪人的资格?原本应该为公众提供健康文化生活的舞台、剧院、演艺厅,为什么会沦为色情演出的场所?面对这样的演出,临安市和嘉善县的文化市场管理部门为什么充耳不闻、视而不见?
从中可以看出,演出市场存在乱象主要有三个,一是持有演出经纪资格的经纪人是组织提供这些演出内容的中介人员,这就是色情低俗演出内容的来源;二是当地文化监管部门及人员对于演出市场没有很好的监管,特别是对记者以群众身份的举报敷衍赛则,或是置若罔闻,这是监管环节的缺失问题;三是这些节目出现在公共文化设施内举办的正规演出场所内,反映场所经营资格和性质存在问题。
二、问题分析及原因探究 事件发生后,从新闻媒体、党委政府层面、行业主管部门三个方面,对事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和处理:
1、新闻媒体角度,1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1+1》节目的分析评论指出,这些现象,反映了文化的使命和担当的缺乏,反映了监管的缺位,以及社会道德和诚信的缺失,反映了文化体质改革中社会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等问题。这些评论和分析,更多地从文化发展方向、社会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
2、党委、政府层面,浙江省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提出要要加大力度,深化新一轮“扫黄打非”集中整治专项行动。要始终坚持正确的导向,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主动占领文化阵地,让低俗文化失去生存土壤。要大力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把“送文化”、“种文化”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特别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文化下乡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引领社会风尚。要深入研究社会道德文化建设,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省委专题会议的要求重点是从文化事业角度进行分析和落实。
3、文化行业主管部门角度,文化部在26日下发了《文化部关于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全面加强演出市场管理的通知》,指出演出市场存在管理不严、执法不力等问题,没有有效履行监管职责的问题,然后从市场准入、审批、管理、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文化部的通知要求主要是从市场监管角度进行分析和要求。内容监管是文化管理的核心,但又是最难管理的部分;文化市场监管从“没什么好管”、“不知道怎么管”、“管安全生产”又回到“管内容”这一核心和老路。
综上,从媒体到部门到地方党委、政府分别从社会道德、依法行政、文化事业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 策和措施,很有深度和力度。但是,还可以从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展文化产业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和处理,比如说,群众的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得到有效满足,说明产业发展跟不上市场需求;演出市场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行业发展规模和质量还不高,机制不够完善;市场发展的环境还不够,打击力度不大,依法行政没有得到落实,诚信经营未得到保障和鼓励。
三、如何发展文化产业
(一)什么是文化产业?
网上一个说法:现在美国的文化产品出口每年在700亿美元以上,文化产业占据其出口首位,超过了它的汽车工业和航空工业。美国人靠“一杯水(可口可乐)、一个面包(麦当劳)、一只小老鼠(米奇老鼠)”赚了全世界人的钱,靠的就是文化。
南怀瑾先生说:“世界上有两个苹果成了人类文化:拿西方的文化来讲,一个苹果被亚当和夏娃吃掉了,所以早出了人类的历史来,另有一个苹果被牛顿看见了,于是把世界的文明变了一下。”而现在又出现了第三只苹果,试图改变着整个人类的生活方式——这只“苹果”,她出自一代天才乔布斯之手。
政府定义:《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3年):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并列举说明,文化产业已形成演出业、影视业等行业类别。2004年,国家统计局在与中宣部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将文化及相关产业概念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属于文化产业9个大类中的一类。
(二)文化产业地位和作用?
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2009年,国务院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将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从最早出现文化经营企业和活动,到承认“文化市场”,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正式并列,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地位逐渐上升,作用逐渐显现。从韩国来日本的经验来看,正是在制造业等传统行业衰退和升级过程中,文化产业成为改变命运的重要法宝。所以,国家现在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长期性。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关于文化产业的作用的表述,有助于我们对于文化产业的理解:文化产业——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建设包含精神文化、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三个部分,显然,群众性演出活动属于文化事业,营业性演出活动属于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必须具备文化内涵),——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文化需求越来越迫切,比如说高雅演出活动就是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文化具有反向调节功能,面对经济下滑,文化产业有逆势而上的特点,这为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带来了契机,演艺娱乐本身市场较大,再与旅游和科技结合,产生更大效 益)。
(三)如何发展文化产业
1、坚持先进方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通过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发展当然也要坚持先进方向。
2、突出创新创意。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实质是文化与科技结合,体现文化创意的重要性。
3、着力提升规模。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演艺业要加快形成一批大型演艺集团,加强演出网络建设。实施重大项目带动,培育重点企业。
4、扩大文化消费和影响。积极开拓国内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开发与文化结合的教育培训、健身、旅游、休闲等服务性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5、营造良好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加强组织领导保障;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依法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规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