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太极拳界的正眼法藏-记太极拳学家金仁霖先生
太极拳界的正眼法藏-记太极拳学家金仁霖先生
太极拳界的正眼法藏
---记太极拳学家金仁霖先生
金仁霖先生,字慰苍,汉族。嘉兴人。1927年10月出生于嘉兴市祖居惟善堂。幼承庭训,蒙学私塾,喜好篆刻,师从陈澹如、邓散木先生,印风工雅。1947年考入上海文绮染织专科学校(后改华东纺织工学院、东华大学)攻读机织专业时,因体弱多病,由同学林镇浩介绍,从武当太极拳社叶敏之老师,学练太极拳、剑并推手。1950年10月,参加建国后第一届高校毕业生统一分配,赴华东纺织工业管理局国营第五棉纺织厂见习,时健康近况大有好转。1951年6月,进入华东纺织工业管理局第一届工干技训班进修。同年12月结业后,借调至新疆军区乌鲁木齐市水磨沟,支援新疆七一棉纺织厂建厂投产工作。1952年10月回沪后,益信太极拳有健康却病的功效,业余,遂进而钻研太极拳的历史考证、技击理论等,以求与实践相结合。1953年与蒋锡荣、曹树伟同投在叶大密老师门下,悉心研习太极拳、武当对剑。其时,上海的武术界将他们三人与叶大密老师早年的学生、杨澄甫先生的得意女弟子濮冰如老师并称为“叶家的一大三小”。1958年,奉师命,忝承田兆麟老师身授,金针度与,得以领略个中三昧。1960年10月,与张玉、傅钟文、濮冰如、蒋锡荣、傅声远六人,同为上海市第三届运动会武术比赛太极拳组裁判。1987年,由上海纺织局巾被公司退休后,陆续在《武魂》、《中国太极拳》、《太极》、《上海武术》(内刊)、《武林》等刊物上发表过有关太极拳历史考证、技击研究等文章数十篇,2007年1月上海汉语大辞典出版社出版发行《金仁霖太极拳论文选》一书。并担任苏州市金阊区杨氏太极拳研究会、河北省太极拳委员会、合肥市吴式太极拳研究会聘为顾问、《太极》杂志特约编委、新加坡传统杨式太极拳协会顾问等。
金仁霖老师兼祧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明,他以金石鉴赏的眼光与科技工作者的智慧,系统的梳理了太极拳理、太极拳史、太极拳技、太极拳教学法,承上启下,振传统太极拳学于式微之后,传承弘扬传统太极拳文化,其功厥伟,福祉昌延。
叶大密老师师承剑仙李景林,拳术又承田兆麟、杨澄甫、杨少侯、孙禄堂、孙存周诸位名家,他能兼得诸家之长,复从武当对剑中翻出新声,以剑入拳,别具风韵,时人称之为“叶家太极拳”。金老师为了全面掌握“叶家太极拳”的拳艺,工作之余,每晚必去叶大密老师的拳社,不但向叶敏之老师反复学练了数遍拳架,还反复向叶大密老师学练每一招式的技术含义。他完整系统的学习、整修拳架,前后不下于七次之多。金老师曾说,最后一次是打乱了拳架编序,逐一向叶大密老师学练的。叶大密老师也自然能领悟其用心之专,颔笑佯斥道:你盗尽我关子了啊!除此之外,金老师还抓住每次孙存周来沪的机会,乘着叶敏之先生与孙存周先生酒兴正酣,向存周先生求教孙氏三拳合一之理。乘每年叶大密老师与田兆麟老师相互拜年之际,向田兆麟老师求教杨健侯先生的拳艺特征与教学风格。通过书信,向徐哲东、徐致
一、孙存周、马岳梁等先生求证拳理拳史。至此,金老师能清晰的将叶大密老师拳艺中,哪些是杨式大、中、小架,哪些是陈、孙、吴式,哪些是形意、八卦、武当对剑等等,条陈缕析。并且能以传统太极拳五行八法来解释每一招式每一动作的含义。他如此清清楚楚的学,他也如是清清楚楚的教。诚如金老师解释“叶家太极拳”:叶家太极拳“是在原杨家太极拳大架基础上,于原架子极大多数式势之上下衔接处,求其极自然地介入了原杨家中、小架子、并孙家、吴家、陈家等诸家太极拳架中,拳技作用肯定而清彻之动作,以及八卦掌中之斜开掌转身法、武当对剑中之反臂(倒捶)捷用法等等,用以帮助学员对原来杨家大架太极拳之所以姿势洒脱、气势磅礴加深认识,换言之,迺是一种实作注解法。” 经过他的教学实践,真正将“叶家太极拳”演绎成了传统杨式太极拳“经注合一”的文本。
金老师治学严谨,1965年,授叶大密老师之命,为叶老师编撰《医疗保健太极拳十三式》一书之“练习太极拳的基本要点”时,他将稿子分别交由太极拳研究家、原温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林镜平院长,以及原上海瑞金(现广慈)医院中医顾问陈道隆医师校订。唐豪先生《太极拳与内家拳》一书中说:“内部呼吸器官的运动,是应该扩胸,而不应该含胸的,这也是运动生理学上不可否认的话。一般太极拳家,却教人含胸呼吸,而不许人挺胸,这种呼吸运动的价值如何?吾以为是一个应该精密测试的问题”。之后唐豪先生还在正文第八章“太极拳之呼吸”中,以“欧美先进之国民,其体格较我为强,此公认之事实也。彼等由幼而壮,在学校中所受之体育训练,类皆挺胸呼吸”为由,对太极拳呼吸时“胸须内含”提出异议,并“不禁为民族盛衰前途,抱无穷之隐忧焉!”,把批驳“含胸呼吸”上升到了与“民族盛衰”休戚相关的层面上了。为了检讨唐豪先生《太极拳与内家拳》一书中,针对太极拳“含胸呼吸”论调,1961年2月16日(年初二)下午,金仁霖老师在张晋良医师的陪同下,到上海纺织第一医院放射科,去测试“腹式顺、逆呼吸的X光透视观察”。顺式呼吸,采取唐豪所说的“内部呼吸器官的运动,是应该扩胸”的概念,即,吸气时,扩胸,吸气时回复正常。而逆式呼吸,则是采用吸气时,敛腹含胸,呼气时回复正常的呼吸法。观察结果是,无论是逆式呼吸还是顺式呼吸,吸气时,胸膈肌呈下降状态,呼气时,胸膈肌呈上升状态。为此,将胸膈肌上下升降的的距离,称为胸膈肌运动的动程,以测定两种呼吸的数据。经进一步透视观察,得到的数据为:在极度呼吸时,顺呼吸膈肌动程7.2厘米,逆呼吸膈肌的动程9.2厘米,两者相差2厘米;在一般正常呼吸时,顺呼吸膈肌动程4厘米,逆呼吸膈肌动程6.4厘米,两者相差2.4厘米。不论是极度呼吸还是一般正常状态下的呼吸,就胸膈肌上下升降的动程而言,逆式呼吸,都要比顺式呼吸动程大。根据生理学常识,胸膈呈钟罩状,静止时原本隆起,介于胸腔和腹腔之间,构成胸腔的底。吸气时,随着吸气肌(膈肌与肋间外肌)收缩,胸膈隆起的中心下移,从而增大胸腔的上下径,使得胸腔和肺容积增大。胸膈下移的的距离就是金老师测定的动程。通常膈肌下降1厘米,胸腔和肺容积可以增大250-300毫升。吸气,因为需要调动胸膈肌与肋间外肌的收缩,所以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时,不是由呼吸肌收缩引起的,而是由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的结果,肺依靠本身的回缩力量,而得以回位,并牵引胸廓缩小,恢复吸气开始的位置。因此,呼气是被动。呼吸的吸气时,随着敛腹含胸,伴随着胸软肋骨与胸骨的下陷,促使膈肌与肋间外肌的运动幅度增大,从而使得膈肌下降的动程增大。胸膈象活塞一样的下行,使得肺在肋条肌神经支配下,带动肺泡,往胸腔横下、腹部纵深向扩张。而扩胸式的顺式吸气,随着吸气时的鼓腹、扩胸,腹腔扩大了,胸腔无法往纵深扩张,也不能往胸腔横向扩张,因而,膈肌的动程受到了限制。至此,金老师以一个科技工作者的严谨态度,揭示了太极拳含胸呼吸这种“逆式呼吸法”,能促使胸膈动程增大,以增大肺活量的医学养生涵义。
金老师对待太极拳的拳技含义,常常以一个科研人员的态度,进行反复的实验。他说,太极拳是一门科学,科学精神所在,就是经得起反复的实验。一门拳技,或对一些人有效,对一些人无效,时而有效,时而失效,信则有,不信则无,凡此等等,都不属于科学范畴。五六十年代,每当周日休息,他都会出现在上海各大公园,与各门各派的武术爱好者交流。也由此博得了“叶家的一大三小”的美名。褚桂亭、陈微明、张玉、马岳梁、郝少如,甚至心意拳卢嵩高老师的一些学生,都会经常找金老师推手交流。有些人由此也迷上了金老师的拳艺,诸如凌汉兴、李立群、孙裕德、陈邦琴等人,后来连续数年跟从金老师学练推手。许多人,不但敬佩金老师的拳艺,甚至服膺于金老师的人品。林墨根、林文涛父子俩来上海时,李品银先生多次引见他们去拜望金老师。金老师热心的授以林氏父子“叶家太极拳”特有的“靠墙贴壁”以及杨家秘不示人的“胸口走∞字”。林文涛一触金老师的手,便惊呼“金老师手上带电的啊!”金老师笑着说:“我哪来的电啊!”之后,金老师便以科技工作者的务实态度,从力学、流体力学、心理学等角度为其揭秘拳技。八九十年代,气功武术界“神仙”满天飞的年代里,像金老师这种不炫技、不尚玄,坚持将太极拳当做学问研究的人,更显得难能可贵。
2007年,《金仁霖太极拳论文选》一书付梓发行,上海陈式太极拳协会历任会长万文德先生曾感慨的说:“当今武术杂志众多,其中文章,颇多陈词滥调,有的故弄玄虚,有的炫耀门派,乃至迹近迷信。对于太极拳的理论,很少真知灼见。我喜欢看仁霖先生有关太极拳的文章。他的阐述,重科学,讲道理,有证据,读之令人信服。”《上海武术》资深编辑陈俊彦先生也称誉道:“金仁霖先生以科学工作者的严谨态度,对太极拳及其他武术书刊的出版、版本校订、技法诠释、拳家事略、正误指谬等方面均有深入细微、令人信服的研究,取得显著成果,足以代表当代太极拳研究的学术水平。”吴殳《无隐录》序云:“道与艺俱有正眼。得此而后工力有所施。否则毕世搰搰茫茫耳。”金老师,正是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正眼。他的文字正告侧出,一无所隐,静心读来,于会心处,如观涅盘妙心,拈花微笑,使见者皆得正眼,不惑于时弊之说。
金老师五十年代晚期开始,就代师授艺,五十余年的教学相长,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也培养了一批造诣高深的太极拳家。如以无极式气功闻名海内外的蔡松芳老师。虽然金老师总是称他为师弟,而蔡松芳老师他本人,在不同场合、不同方式,还不止一次的谈到,他的拳技得益于金老师的传授。又如何国梁先生,他原本是民国太极拳家叶锦成先生的弟子,后由林镜平先生介绍到叶大密老师处学拳,叶老师由于医疗繁忙,就连同林镜平先生的介绍信一起,将何国梁先生托付给了金老师,由金老师代其授艺。如身患肝腹水晚期,被上海各大医院判定“回家买点吃吃”的徐毓岐先生,后来师从金老师学拳,数年后,不但身体康复,还练就一身功夫,他后来在温州一带,为弘扬金老师的拳艺做出了非凡的成就。林墨根先生也非常欣赏他的拳艺。有一次徐毓岐先生去成都,林墨根先生当着许多学生的面说:“徐毓岐老师对他的太极拳艺,启发很大!”濮冰如老师十分欣赏金老师的拳艺。在她晚年,她将自己最为得意的几位弟子诸如太极拳家李品银先生等,一一托付给金老师,希望金老师予以进一步的调教。李品银先生也事金老师以师礼,敬爱有加。2008年之后,为了进一步弘扬传统太极拳,金老师分三次收授了五十余名弟子。而今他不顾年事已高,每周数个晚上,不辞辛劳,依然坚持手把手的传授拳艺,为我们后来者传承发扬太极拳文化,树立了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