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中韩新月写给楚雁潮的信

时间:2019-05-15 04:53: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穆斯林的葬礼》中韩新月写给楚雁潮的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穆斯林的葬礼》中韩新月写给楚雁潮的信》。

第一篇:《穆斯林的葬礼》中韩新月写给楚雁潮的信

楚老师:

当我给您写这封信的时候,您还在两千里之外的上海,而当您看到它,就只有等回到备斋了,让它替我在那里迎接您!

谢谢您在那个月明之夜打来的充满真挚情感的电报,那十个字,不,十一个子,我已经反复看了千百遍,刻在了我的心上。我这封信,权做是给您的复电吧,但我不能把它寄往上海,在您忙于工作并且和全家团聚的日子里,我不愿意让您为我分心!

这封信该让我从何写起啊!感谢命运让我认识了您,永远忘不了前年秋天,我踏进燕园的第一天,首先见到的就是您!请原谅,我当时并没有“一见钟情”,那时看到的只是您朴素、谦逊的外表,后来才越来越了解了您渊博的学识和高洁的人品。是您,把我引上了事业之路,让我看到了那远在路的尽头的辉煌的巅峰;是您,使我懂得了人生的意义,自知、自信、自强,最大限度地充实自己,让生命之火在不懈的追求中点燃,在烛天光焰中获得永生;您是我今生最尊敬的老师、最信赖的朋友,如果命运让我忘掉一切而只记住一个人,那个人只有您!

应当说,我真正开始自觉的人生是在认识您之后,我多么希望能永远在您的身边,做您的学生、您的助手,和您分担译事之难——也是共享译事之乐!可是,要实现这个平生最大的愿望、唯一的愿望,已经很难很难了,我像一直小鸟,刚刚试飞,翅膀就断了......我感谢您,由衷地感谢您,在我危难之际,您给了我帮助、安慰和鼓励,并且无私地献出了全部的、最美好、最宝贵的情感!我为此感到幸福和自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我已经可以死而无憾了!

但是,当我真正知道了自己的病情:手术和复学都已经成了泡影,震惊之余,又深深懊悔我的无知和自私!您给予我的已经太多了,怎么还能奢望得到您的爱情呢?您是一个健全的人,完美无缺的人,前途光辉灿烂的人;而我,却命里注定不能再返回事业之路,不能再陪伴您度过有意义的人生,有什么理由在您那负有重任的双肩上再增加负担?又怎么忍心拖着您和我一起坠入深渊!

原谅我,我不能接受您的爱情,仅仅做师生和朋友已经足够了,让我们永远记住这高尚纯洁的情感吧!也许,我们之间并不存在爱情?爱情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但我想,爱情总不同于同情、怜悯和自我牺牲吧?

楚老师,不要怜悯我,不要为了我而毁掉您自己,您有您的人生,您应该得到本应属于您的一切——事业的成功爱情的美满!向前走去吧,不要回头,不要犹豫,不要让慈悲心肠误了您的终生,把我忘了吧,您不属于我,而属于您自己!

至于我,一个半途而废的人,今后的道路当然不会平坦,让我默默地独自走下去吧,我把自己交给命运,不再抱怨它对我不公平!我珍藏着美好的过去,并将在千遍万遍的回忆中度过自己的余生,直到这颗不可救药的心脏停止跳动。来日还有多少?也许还很漫长,也许非常短暂,也许......楚老师,不要为我悲伤。您对我说过:自知是一种幸运,现在我终于自知了,也算是一个幸运的人了。感谢您过去所给予我的全部关怀,但愿我今后不再打搅您了,您有许多重要的事情要做,我不能再占用您宝贵的时间。希望您不要再来看我,只盼望您的书早日出版,请寄给我一本,留作永久的纪念。

对不起,您刚刚回来,就让您看到这封向您告别的信,又写得太长了,希望您能平静的把它看完,并且答应我的全部请求。

致以

深切的敬意 您的学生 新月

第二篇:从《穆斯林的葬礼》看新月的悲情美论文

摘要

“一个穆斯林家庭,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作品波动我们的心灵,我们要善于透过不同的视角察觉不同的价值宝库,善于从悲中发现美的存在与美的寓意绵长。新月的生命历程是悲的云集,同时也是美的体现。关键词: 环境 个性 悲情 美

小说以“月”,“玉”展开描写,文章的安排更显别巧。同时以新月,以事情原来的开端为开始。新月的悲剧命运与其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生活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中必然导致一定的生存状态和结果,而人物个性和人物生活的悲情也就蕴含其中,美的东西秘藏其内。

新月,《穆斯林的葬礼》主人公群体里的核心人物之一,必然受环境的影响,各环境因素造成其悲情的情感状态。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新月正是基于这种情感和态度体验,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成长。新月生活在有宗教信仰的家庭,有着特殊的身世,并深受家庭环境的影响。

(一)在这个大家庭里,新月的成长受家中各类人物的影响。

韩子奇,作为女儿的守护神,我非常喜欢和佩服他,或许女儿就是支撑他一直走下去的精神支柱。他的坚强,他的力量,他的存活都维系在女儿的身上。他的后半生就是围绕女儿做转体,她就是他的生命,没有新月的世界他的命运也就戛然而止。我欣赏他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和孩子们是贴心的交谈,如朋友般真诚,如挚友般诚恳。对待天星和新月都是一样的,都是认真的教育和引导。对待新月的好奇和爱学,积极教导,以至于新月的英语那么好,也是新月一直坚持并培养着的兴趣与挚爱,成为她学习不可或缺的动力和方向。对待孩子考大学也从不马虎,认真对待知识的修养,认定孩子的教育方向。女儿是他的生命,对女儿来说,他是女儿的全部,正是在父亲的栽培下,她成长为一个与理想,有追求,成为坚强隐忍的女孩。但同时我感叹韩子奇懦弱与刚强的矛盾,他拥有着跌宕起伏的人生,在梁一清家当学徒,从此玉成为了他生命的一部分。师傅骤然离世,振兴奇珍斋,及至辗转英伦三岛,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撑起里梁家,继承发展了师傅的事业,成为了新的玉王。他的生命经历是如此的丰富,可悲的是他的爱情,在“爱情”面前,一切的道德、伦理都显得苍白无力了。我无法指责韩子奇与玉儿的结合,他放弃了真爱,在沉默与煎熬中度过了后半生。他是个好人,却不是一个好爸爸,不是一个好丈夫。对亲人的责任和爱是最重要的,千万不能为了物质和虚名,放弃这些,不然,终将被这些东西所累死。韩子奇为了女儿儿子确实是操劳了一辈子,他心中的天星,新月,是他最美好的一切根源。这样的一生虽为孩子所系,但他的所做所为势必给整个家庭,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梁君壁,我觉得她的前半生是幸福的,父亲去世后,泼辣活泼且聪明能干的她和丈夫一起挑起家庭的重担,历经艰辛,生活刚有起色时却又面临战乱,韩子奇丢下她和儿子去英国后,她的生命开始转折,逆境中不屈和顽强的她仍能咬牙撑住,撑起奇珍斋的门面,真让人真心地佩服。丈夫和妹妹的背叛,使她成为了爱与恨交织的折磨,一个复杂的矛盾纠葛体,好强与自尊驱使成为悲剧,生活畸变使她变得丑陋。她是封建社会下的悲剧,作为一个旧社会成长起来的传统妇女,作为一个恪守教规的虔诚穆斯林,她原谅了丈夫的背叛,还承担起了抚养新月的责任,她的固执与好强,爱恨的徘徊和畸变的爱,使她承受不住坚强背后的脆弱与无奈。她掌握着大家的命运,而自己却是其中最悲哀的一个。她利用丈夫的内疚与自责,处处维护自己的尊严,以显示自身的优越性,从而来满足自己的报复、填充心灵的空虚。她极力维护的婚姻冰凉空洞,销蚀自己的青春和年华,她的愚昧与固执使她成为可悲的女人。利用爱的变形、恨的延续和转移到下一代无辜群体身上,她主宰儿子的婚姻来补偿自身的遗憾以及心灵的空虚,她活在自己虚拟的幸福和快乐之中,却不知她的爱让儿子感到恐惧和反感,这充分展现了她的固执与强烈的主宰欲。她把对丈夫和妹妹的仇恨转移给了无辜的韩新月。对新月忽冷忽热,忽远忽近,无一不透露着她心中对冰玉的恨。在“月恋”中,梁君璧愤怒地冲着韩子奇:“我受了你一辈子,还要接茬儿受你女儿的吗?......病病恹恹的,全家伺候着都不成,还没忘了犯贱!这是从哪传下来的贱根啊?”梁君璧对新月的恨,对她的爱情的反对实则是对其妹冰玉的恨的延续和转移。面对一个病危的无辜少女,梁君璧的母爱被蒙蔽了,梁君璧对新月的恨,可悲又可恨;姑妈,被遗忘的角色,年轻的她,丧失了丈夫和儿子。到梁家当佣人,辛辛苦苦一辈子,她的痴痴地等待丈夫和儿子的归来无疑成空,她的情感世界包含了对新月的眷顾与同情,在生活与情感中无时无刻不在顾及和呵护着这个孩子,但她最终因病猝死。她把所有的一切都奉献给了这个家,她对新月的爱可谓真诚与真心;韩天星,懦弱,内心自我在家庭的痛苦间深受折磨,但他对妹妹韩新月的爱是穿透灵魂的,让我很是感动。然而,他天生的抽象的自尊,使得他丢掉了自己的恋人小容,一生跟着一个自己不爱的人过日子,这是他懦弱的表现,他还烧掉父亲韩子奇在生命最后的希望,那封寄给梁冰玉的书信。韩天星就是这样为了母亲的宽心,为了妹妹的开心,让自己一个人承受着内心的痛苦。随着时间的流逝,和陈淑彦就这样没有爱情,却多了一份相依。这便是父母包办婚姻的无奈结果。

(二)生活在一个穆斯林家庭,受家中宗教的影响是必然的。

新月,回族姑娘,除了饮食上不吃猪肉等简单不过的之外,对穆斯林应有的生活方式全然不知。或许是因为从小就上学,没太多接受宗教等的熏陶,对她不做形式上的苛刻要求。

(三)新月除了信仰特殊外,还有着特殊的身世。

在这个大家庭的范围内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她是韩子奇与梁冰玉在英伦时生下的女儿,她是被父母这段本不该发生的姻缘带到这个世界上的,可谓不幸的出生。梁冰玉,她的一生都在追求自由,自由的爱情,自由的生活,却最终倒在了这个悲剧时代的脚下。最终悲剧的离开了韩子奇,丢下了女儿新月。致使新月从小就失去了自己的母亲,并且直到死都未能和母亲相见;由于父亲的软弱和母亲的妥协,年幼的新月过早地体味了寄人篱下的痛苦,而她更是几乎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才得知了自己的身世,抑郁的成长让她的成长本不健康,最后悲惨地丧生。

悲情的家庭环境中美的隐藏

在韩氏家中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个性,这是诚然的。但究其家庭环境中的各人物的矛盾性情和造就的家境氛围深深影响了新月的生活和生存状态。父亲的慈爱与软弱,哥哥的关怀与懦弱,姑妈的呵护与无奈,母亲的严厉与冷酷,这一切在家庭外壳的包裹下继续和维持着所谓的家庭在行进着。在这样一个只有淡淡母爱,有父亲,哥哥等围绕的家庭,新月看似完美的化身,既有那么富裕的家庭,又有那么美丽的容貌,学习也是那么好,似乎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她准备的。而这个已经有心脏病的孩子的悲剧就在家庭的包袱下发生着,父亲生病住院,疼爱自己的姑妈走了,自己手术又做不了,正值花季却又患上不治之症;挚爱的事业正待起步就面临夭折。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她这个年纪的人所能承受的,但她受住了,不但如此,她还保持了她的乐观和宽容,她不怨天、不尤人,只是自己默默忍受着这一切,同时还想方设法为周围的人带来快乐。新月的存在是韩子奇与梁氏姐妹永不可调和的证明,又被利用成了天星和淑彦婚姻悲剧的帮凶;她的存在是韩子奇生存下去的最后希望,而她的早逝最终导致了韩子奇的彻底衰退。从而,新月的悲剧一定程度上是身世带来的结果。在这样复杂的处境里,新月一方面享受着父兄无尽的绵绵宠爱,一方面又不断承受着母亲言语行动间的伤害,这样的身世环境下新月能承受的住已经相当不错了。诚然,新月是可怜的,但她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考取了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她报北大,“不给自己留退路”,那份坚定闪现着自信,充满着冲出压抑的迫切,新月是一个有着坚强意志的青年。热忱和坚强的她凭借自己的坚持与内隐追求着自己的生活与理想,新月用自己的坚强和隐忍努力地生活着,让自己快乐并不让家人担忧,她使得美的东西得到张扬,她是美的化身,美的集结。

新月是《葬礼》中最不可或缺的人物。她承接着上代恩怨,又联系起同代不幸,她的存在尚代表希望,她的陨落则又代表了失望和绝望。而她本身也不是生活的观众,她的喜怒哀乐,她的坚强与脆弱都完全被生活裹上了一层悲剧的外衣。理解新月,才能真正理解生活的复杂,人生的价值。新月的悲情美除了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外,自身因素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月的个性突显其悲情。

一个富有魅力的艺术形象绝不是一个单一的人物,“成功的人物性格塑造,不在于所写对象是好是坏,也不在于其完美程度,而在于能够揭示出社会生活中人物性格特质的不同方面,显示其复杂性”。[1]新月之所以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原因也在这。唐 白居易《庭槐》诗:“人生有情感,遇物牵所思。”情感的重要作用之一,一个人的性格形成伴随一定的情感特征,而新月丰富的情感特征奠定了她独特的性格世界。韩新月就好像骨子里就秉承了母亲的性格,豪放但又含蓄,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曾放弃。内隐和坚忍的她面对困难不曾放弃,努力克服疾病带来的疼痛,坚持自己的梦想,心中时刻挂念着家人,心中能容忍和包含一切,勇于追求个性自由。

(二)新月病情的折磨其生活。

从小深受心脏病的折磨,当新月得知真实病情,露出逃避放弃的神情时,又是爱人从渊博的知识中抽取出那篇《热爱生命》重新鼓舞起她坚强面对一切的勇气。面对病魔的步步进逼,新月靠着周围人的帮助闯过了一次又一次,甚至与老师合译书,在病床上完成了她的事业梦想。

悲情的自身环境中美的发掘

一个人的个性和性情无所谓好坏和悲剧,而当人物自身被一定的社会化和生活化的事物所牵绊,便赋予了一定的情感色彩。新月,一个积极乐观的女孩,勇敢追寻自己的梦想和希望,可谓是喜悦与青春的张扬。而在那样一个家庭,束缚了她个性的成长和生命的张力,自身性情因为家庭的不完美带来一定的缺陷,个性并没有得到完整的培育和呵护,从小在母亲的斥责和冷视下生长,其性格无疑波及一定程度的创伤。但她依旧怀揣着自己的梦想,考上大学,追逐青春飞扬的梦想。令人疼惜的是,这么一个依靠家庭,贴心家人的女孩,从小就深受心脏病的折磨,病情一次次为家庭所累。当每一个人得知这种病情,无疑都是一种重创,更何况新月是从小就与之相伴成长,这也是她内隐性格形成的原因之一,有的事她力所不能及,快跑对她来说都是一种奢侈,更不用说剧烈运动的那份无所顾及。在做事情之前,她的深思熟虑都得顾及自己瘦弱和病痛的身躯。我佩服新月的勇气和力量,她不曾向命运低头,面对病魔进行顽强搏斗,坚韧执着地追求生命的价值,这是勇敢和坚强的彰显,是对生命的征服和挑战。

新月是《穆斯林的葬礼》中的一个纽带性的人物,作家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语言行动描写揭示出处于复杂的家庭、社会、宗教环境下的新月的主要性格特征,分析这种性格特征及其形成的环境因素,并进一步挖掘其深层内涵,揭示出新月形象的文化和社会意义。新月生活在特定的那个时代必然受社会环境的熏陶和感染,并对其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一)新月的社会环境关系圈小。

陈淑彦,从小的好伙伴最后变为嫂子,我觉得她的关系圈很窄。而在学校,同学的嫉妒与中伤,她用更好的成绩来回敬;她“对谁都一视同仁,礼貌热情”,在学校帮助罗秀竹。她面对困境仍能振作坚强起来的态度,不能不说有忠贞而团结、执着地保持其独特的民族性的民族心理作基础。但她高标准地不断进步又不自觉地树立了谢秋思的敌对,因此她感到不满,是楚老师以朋友式的开导使她度过了最初的彷徨,激励她更加勤奋。当谢秋思成绩公布之后发牢骚,“是照顾人家少数民族”,她面对着墙,没有应声,也没有动身。新月不是没有脾气的人,也不是嘴笨的人,她不冀望一时地冲动,无谓地争吵,她追求的是灵魂的平等。

(二)新月的爱情成为其社会环境和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

楚雁潮的沉稳持重、镇定自若、文雅、内柔外刚,侃侃而谈,不失为大家风范,对于自己的教学是轻车熟路、游刃有余,又在翻译上有所建树。在那样一个师生恋会被强烈谴责的时代里,对新月病情的了解使楚雁潮感到了死神的残酷和时间的紧迫,他毅然决然的奋不顾身的向所有人展示了他们最伟大最鲜艳的爱,新月在危难之际获得了至真至纯的爱情,也同时获得了继续生活的希望、勇气和力量,但他始终无法感动新月的母亲,在楚雁潮竭尽全力给新月以生的力量的时候,以隔教门的说法彻底否决了两个年轻人之间如火般猛烈的爱情。新月最终是走了,墓碑上简洁的装饰与清雅的绿色字体一如新月自身恬静淡雅的气质,如白荷花般纯洁美丽。

悲情的社会环境中美的彰显

新月在自己的那个小小的关系圈内,自身社会关系受局限,没有得到太多新的关系层面的突破和关系群的围绕,自身发展维系在单纯的校园,家庭和宿舍小屋内。她认为“人的灵魂是平等的”、“爱情总不等于同情、怜悯、自我牺牲”,为了捍卫自己的爱情,与韩太太作了正面的抵抗。而她的师生恋,那个时代,违背了世俗,错乱了伦理,或许注定将会没有结局。这禁忌的恋情太累,太难。最后在葬礼上的吻,和着泪的吻,生与死的吻,是彼此初恋的吻,也是最后诀别的吻。新月逝去的花样年华,永远定格在十九岁。她们的爱,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对自由的向往,对家庭的束缚和对封建传统道德的反抗。新月最终虽然遗憾的离开了,但她得到了纯美的爱情,对一生坎坷的新月来说,这也不失为一种幸运,一种补偿。我从心底祝福她,并且由衷惊叹爱情的力量使这个心脏残缺的姑娘焕发了青春,她的反抗铸就了她爱情的纯美,致使她面对死亡不再害怕,也是她生命美的彰显。

结语: 新月悲情美的升华

鲁迅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2],新月确实是一个悲剧的化身了。她的悲情中透露和体现着美的存在,她的悲剧一方面显示出人在生存过程中和争取自由中蓬勃的生命力,一方面则表现出个人在自然界和社会群体中最终意义上的微不足道。新月体现着传统和现代、伊斯兰文化和华夏文化的撞击和融合。反抗传统道德,追求个性自由和人性解放,新月本身体现着传统和现代、民族文化和主流文化的结合。

新月还具广泛的社会意义。新月在社会生活中的遭遇带有个性,但她对人生美好的追求,对困境的坚忍抗争,对生命高质量的执着,却是普遍适用于社会的,经历了人生爱与痛的历练,生与死的较量,新月背负着青春和生命的代价坚强地完成了对生活对人生的艰难探索,然后带着对可贵生命高质量的执着向往缓缓陨落。注释:

[1]李桂奎、黄霖《中国“写人论”的古今演变》,《文史哲》,2005.1 [2]鲁迅《坟·再论雷锋塔的倒掉》,《鲁迅全集卷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9,第192页

参考文献

1.霍达《霍达文集》,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12.2.霍达《穆斯林的葬礼》.3.朱光潜《悲剧心理学》,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三篇:探析《穆斯林的葬礼》中韩子奇的性格悲剧

探析《穆斯林的葬礼》中韩子奇的性格悲剧

摘要

《穆斯林的葬礼》讲述的是一个穆斯林家族60年间的兴衰过程,讲述了60年间三代人的悲惨命运,在战争与宗教信仰的背景下,不同的人物的不同的爱情悲剧,故事情节扣人心弦,结局引人深思,极具艺术价值。本文主要研究了《穆斯林的葬礼》中韩子奇的性格悲剧,通过对韩子奇的事业悲剧、爱情悲剧的详细论述,研究了造成韩子奇性格悲剧的成因,分别从战争因素和宗教信仰因素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本文的论述,讲述了韩子奇一生视玉如命的悲剧人生。

关键词:穆斯林的葬礼;汉字器

I Abstract “Muslim funeral” tells the story of the rise and fall of a Muslim family in the past 60 years, tells the story of the tragic fate of three generations in 60 yea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war and religion, different characters of different kinds of love tragedy, exciting story ending cited thought of great artistic value.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Muslim funeral” the disposition tragedy, through to the cause of tragedy, love tragedy in detail to study the causes of the tragic character, respectively from two aspects of war and religion factors were detailed analysis,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is paper, tells the story of the life as jade like life tragedy in life.Key words: Muslim funeral;Chinese character device

II

目 录

摘要................................................................I 引言................................................................1

一、《穆斯林的葬礼》小传............................................1

(一)《穆斯林的葬礼》简介......................................1

(二)《穆斯林的葬礼》主要内容..................................2

二、韩子奇的性格悲剧................................................3

(一)事业悲剧..................................................3 1.前期事业...................................................3 2.后期事业...................................................3 3.事业悲剧分析...............................................4

(二)爱情悲剧..................................................4 1.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的爱情...............................4 2.韩子奇与梁君璧的爱情悲剧...................................5 3.韩子奇与梁冰玉的爱情悲剧...................................6

三、韩子奇性格悲剧的成因............................................6

(一)侵略战争..................................................6

(二)宗教信仰..................................................7 1.宗教影响下的人生...........................................7 2.宗教影响下的爱情...........................................8 3.民族信仰...................................................8

四、结论............................................................9 参考文献............................................................9

III

引言

《穆斯林的葬礼》是我国著名的回族女作家霍达在新时期创作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作者用细腻的笔调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跌宕起伏。着重讲述了主人公韩子奇受到特殊历史背景、宗教信仰的影响,导致其一生的悲剧,而他的悲剧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属于性格悲剧。

韩子奇的性格悲剧源于一个谎言,韩子奇不是穆斯林,却欺骗了所有的人,尤其是他的妻子梁君璧,临死韩子奇都处在一种恐慌中,说出了他隐瞒一生的秘密。因为他不是穆斯林,但是他又是一个穆斯林,他一生都遵守穆斯林的教义,但是为了爱情他也背叛了穆斯林的教义,充分了体现了韩子奇懦弱、隐忍的性格。对于韩子奇的爱情而言,他最初选择了最为理想的婚姻,与梁君璧组成家庭,并育有一子——韩天星,并且振兴了奇珍斋,这是韩子奇的责任,是他一直的梦想。这样的生活是韩子奇所期盼的,平静、祥和、其乐融融,但是战争的到来改变了他幸福的家庭,为了他的事业,不听妻子的劝阻,远赴英国,不顾自己的妻子、儿子,不仅如此,在英国他还辜负了远在中国等候的妻子,与妻妹结合,成为穆斯林和世人所不能容忍的负心汉、不伦恋,就是在这样的战争背景、宗教环境下,韩子奇终究是不能够摆脱道德的谴责和宗教的信仰,他与梁冰玉的爱情只能被分离,没有了爱情,没有了事业,他只能将希望投注在女儿新月的身上,然而新月也因病早夭,韩子奇的一生懦弱、隐忍、自私,孤苦伶仃,一生都在深深的悔恨和痛苦中挣扎,韩子奇从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沦落为一个懦弱、隐忍、自私的可怜人,都是由于韩子奇的性格所决定的,这种性格注定了他悲剧痛苦的一生。

一、《穆斯林的葬礼》小传

(一)《穆斯林的葬礼》简介

《穆斯林的葬礼》是我国著名的回族女作家霍达在新时期创作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霍达,生于1945年11月26日,回族人,国家一级作家,其主要作品有小说类、散文、剧本、报告文学等多种文学作品,《穆斯林的葬礼》与1988年出版,该书出版后立即受到了国内外文学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并荣获中国“矛盾文学奖”,并畅销至今。《穆斯林的葬礼》讲述的是一个穆斯林家 1 族60年间的兴衰过程,讲述了60年间三代人的悲惨命运,在战争与宗教信仰的背景下,不同的人物的不同的爱情悲剧,故事情节扣人心弦,结局引人深思,极具艺术价值。

(二)《穆斯林的葬礼》主要内容

《穆斯林的葬礼》讲述了韩子奇因摔碎了齐珍斋老板梁亦清制作的瓷碗,由于韩子奇非常喜欢玉器,因此决定留下学徒,师徒二人关系密切,然而在一次定做“郑和航海船”的买卖中,师傅梁亦清却意外丧命,宝船也因此被毁,为了抵债,梁家只能将齐珍斋转给专做洋人买卖的汇远斋,韩子奇则为了重振奇珍斋忍辱负重潜伏到汇远斋进行了三年的学徒,在学徒期间韩子奇学会了经商之道,学成之后,他回到齐珍斋娶了齐珍斋的长女梁君璧,并重振齐珍斋,事业成功,有妻子有儿子,为儿子取名为韩天星,其乐融融的三口之家,本应平静幸福的生活一生,不料却遭受了战争,韩子奇为了保护玉器,为了他的事业,不听妻子的劝阻,远赴英国,梁家的二女梁冰玉,因感情受挫,不顾大姐反对,执意和姐夫前往英国,在英国与妻妹产生感情,并生育一个女儿——韩新月。战争结束后,韩子奇与梁冰玉带着私生女新月一同回国,但是这种不伦之恋不能够被接受,梁君璧和妹妹反目,梁冰玉决定远离故乡,韩子奇的爱情没有了,事业也没有了,将所有的希望都留在新月身上,新月不负众望,学业有成,但是却与班主任发生师生恋情,在回族的封建婚姻观中汉族和回族是不可以通婚的,因此新月与班主任楚雁潮的爱情遭到梁家极力地反对,他们的爱情轰轰烈烈,试图冲破封建和宗教的束缚,然而新月却因心脏病早夭,韩子奇的儿子韩天星在梁君璧的算计下也没能和喜欢的恋人结合,而是娶了自己并不喜欢的人,韩新月死后,天星和妻子承担起了整个家庭,几代人悲剧的爱情,以韩天星看似美满的婚姻结束,当韩子奇和梁君璧死后,梁冰玉回来探望,可是一切都已经不是她所想象的样子,什么都没有了,她的爱情没有了,她的女儿也没有了,她的亲人也没有了。

《穆斯林的葬礼》作者以独特的写作思维,将人物的内心情感,性格特点,以及回族穆斯林家庭的宗教信仰与现代思想之间的矛盾,将宗教与爱情,封建思想与爱情描写的真实、生动,通过三代人的悲剧人生,揭示了战争、宗教、婚姻三者之间的相互冲突和碰撞,描写了在当时背景环境下的人物心理,成功的塑造了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韩天星、楚雁潮几个主要小说人物的性格 特征,栩栩如生的讲述了三代人的悲剧爱情,将宗教和传统思想所造成的悲剧生活描写的惟妙惟肖,扣人心弦,引人深思。

二、韩子奇的性格悲剧

(一)事业悲剧

1.前期事业

从韩子奇因摔碎了齐珍斋老板梁亦清制作的瓷碗,而留下学徒开始,就注定了韩子奇一生将会以玉为事业,梁亦清去世后,齐珍斋转给专做洋人买卖的汇远斋,韩子奇则为了重振奇珍斋忍辱负重潜伏到汇远斋进行了三年的学徒,在学徒期间韩子奇忍辱负重潜心学习,学会了经商之道,并经过多年的磨砺和商业往来,受到了先进的商业文化,成为了一个有思想、有文化、有商业头脑的现代商人,韩子奇的对于经商极具天赋,不论是从商业思想还是与人交往,都与师傅梁亦清一样为人宽厚、善良,并有持之以恒的职业精神。从韩子奇说服汇远斋老板收他做徒弟,可以看出韩子奇的语言表达能力极强,而且善于与人交流,并且能够说服他人,而且韩子奇还能够有气魄的用英语进行商业演讲,可见韩子奇的商业天赋,而韩子奇同时也是敢于反抗的新青年,他不满汇远斋老板的剥削,并提出反抗,继承了其高超的技艺,凭借自己天赋的商业头脑,开创了自己的商业道路,并取得了韩子奇事业上的辉煌时期。这一时期的韩子奇正直、敢于反抗、自信、肯学,通过自己的奋斗获得了良好的事业,并宣传了中国的玉文化,成为一个真正的玉器商人,并不断的为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玉事业所努力奋斗。2.后期事业

但是战争的爆发改变了这一切,为了护玉,韩子奇抛妻弃子远赴英国,将妻子和儿子留在中国,这种自私不能视为君子,韩子奇没有承担起作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的家庭责任,他的心里只有“玉”,玉才是他的一切。在朋友的帮助下,韩子奇又一次振兴了自己的事业,开创了人生的事业的第二春,在英国与妻妹梁冰玉产生感情,他告诉梁冰玉:“他和璧儿的婚姻是共同的命运造成的。对于一个男人来说,事业是比爱情更加具有诱惑力的。”可见韩子奇的事业心占据了他生命的全部,他与梁君璧的婚姻,其是就是一场“事业交易”,只有娶了梁君璧才可以继承齐珍斋,重振齐珍斋,而这场婚姻实质是韩子奇内心的虚伪所使然,在那个时代,没有地位、没有背景,只能通过这种手段取得男人所谓的自尊,得 到社会的认同与尊重。战争结束后,韩子奇与梁冰玉一同回国,然而他们的爱情注定不会被认可,韩子奇又一次为了自己的事业,放弃了心爱的女人梁冰玉,他的确深爱着梁冰玉,但是先比他的事业,他又一次放弃了自己的妻子,让自己心爱的女人远走他乡,是韩子奇自己因为事业放弃了自己的爱情,让韩子奇的后半生在悔恨与痛苦中挣扎,最终韩子奇因玉而死,韩子奇苦苦守护一生的玉,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红卫兵拉走了,他的玉没有了,事业没有了,剩下的只有绝望,因为他什么都没有了,失去了事业,失去了爱情,失去了婚姻。韩子奇的一生都在为玉而活,同时也注定了韩子奇悲剧的人生。3.事业悲剧分析

通过对韩子奇人生事业的分析,可以看出,韩子奇的一生始终都是一个守玉、爱玉、藏玉、品玉、鉴玉的“视玉如命”的“玉人”。他的一生可以为了玉忍辱负重,可以为了玉与不爱的女人组成家庭,同样也是为了玉抛妻弃子远赴英国,将他的大半生都处于一种对妻子的忏悔和对家庭的失责中,战争结束后,他又是为了玉,放弃了与梁冰玉的感情,狠心的抛弃了那个深爱他的女子,让他心爱的女子离家出走,为了玉他亲自毁了自己的原本美满的家庭,也是为了玉辜负了留守在中国的妻子梁君璧,为了玉他伤透了一个深爱他的女子的心,韩子奇失去了心爱的女人,那种撕心裂肺的失去,都是他亲手造成的,如果不是为了他的事业,不是为了玉,也许他的人生便不会如此,即便是如此,也不会如此悲凉。但是一个视玉如命的人,也不可能放弃他的事业,在他的心里虚荣、懦弱、自私已经无法挽回,到最后,他自己已经不能够解脱,深陷在深深的自责与忏悔中,那一刻似乎停止的心跳,已经不能再回到从前,韩子奇的性格注定了他的事业悲剧。

(二)爱情悲剧

1.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的爱情

韩子奇的爱情,在梁君璧、梁冰玉两姐妹之间徘徊、纠结。韩子奇与梁君璧的婚姻,是因为韩子奇为了他的事业而选择的婚姻,当时的奇珍斋已经经营不下去,梁家也败落了,韩子奇为了补偿梁家的亏欠,当梁君璧深情地说:“韩哥哥,你娶我吧。”韩子奇便答应了,而韩子奇却一直当梁君璧是妹妹一样,有的也许只是亲情,但是为了他的事业,为了他可怜的虚荣心,为了重振奇珍斋,与梁君璧组成家庭。韩子奇去英国之后对梁冰玉倾诉说:“我们的婚姻是共同的命运造 成的„„当璧儿要嫁给我时,我激动的流下了眼泪。但那是爱情吗?不,那时我还根本不懂得爱情,那还是兄妹之情,还是要报恩啊!”这句话,也充分的证明了韩子奇与梁君璧两人之间的爱情更多的是亲情,但是梁君璧对于韩子奇的感情却是真真切切的,从韩子奇做梁亦清的徒弟时,梁君璧就深深的爱上了那个聪明能干的韩哥哥,当时的梁君璧少女情怀,已经将自己许给了韩子奇。而韩子奇却没有珍惜这段真情,辜负了那个深爱他的女人,他的妻子,娶她是因为报恩、愧疚,抛弃她让她一个女人带着孩子,苦苦的守候,是为了他的玉,韩子奇的自私已经背弃了作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对家庭的责任,而那个深爱他的女人梁君璧也对他产生了隔阂。在远赴英国的十年间,韩子奇与妻子的妹妹梁冰玉发生感情,并有了他们的私生女韩新月,韩子奇对梁冰玉的感情,是真正的爱情,在梁冰玉感情受挫,精神崩溃的时候,是韩子奇出现在她的身边,给她安慰,让她依靠,那个时候韩子奇感觉梁冰玉是让人心疼的。可是韩子奇却忘记了他的发妻,梁君璧还在北京带着儿子,遭受日本人的轰炸,一个人苦苦的支撑着梁家,等待丈夫的归来。韩子奇从报纸上看到战争新闻后对亨特太太说“可是,我这心里头„„哪儿还吃得下去饭啊?唉!原来根本没想到仗会打这么久,计算住个一年半载就回去的,但现在已经三年了!我哪儿会想到在这儿住三年?北平被封锁了,整个中国都与世隔绝了,我的太太和孩子没有一点儿消息,我„„我真后悔离开他们!”韩子奇的心飞到北平去了,那里有他的家、院子、妻子、儿子。在这样牵挂的内心世界里,韩子奇与梁冰玉的爱情终究是一个悲剧,韩子奇心中的那个完美的“一夫二妻”制的婚姻生活,根本不可能实现,在一个穆斯林家庭中,是不允许丈夫有两个妻子的,更何况是自己妻子的亲妹妹。当韩子奇和梁冰玉一同回国时,这种不伦之恋肯定是不被世人所认可的,更何况是一个穆斯林的家庭环境中。面对妻子梁君璧与爱人梁冰玉之间的争斗,韩子奇再一次选择了退缩、懦弱、自私,他的确是深爱梁冰玉,但是在爱情和他对事业的自私心之间,他选择的是抛弃自己心爱的女人,让心爱的女人去远走他乡,选择了韩子奇所希望的“婚姻”。2.韩子奇与梁君璧的爱情悲剧

从韩子奇与梁君璧两个人的爱情中可以看出,两个人的爱情其实是梁君璧一个人的爱情,对于韩子奇来讲仅有的只有一点点的亲情,只是一点。韩子奇与梁君璧的婚姻是韩子奇的事业牺牲品,为了韩子奇的虚荣心,为了他自私的事业,5 他选择了娶梁君璧,但是却对这样一个爱他的女人不负责任,这种自私、不负责任的性格,不论是在当时的背景下,还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都是一个懦弱男人的表现,不敢承担责任,自私,虚荣。这种性格注定会失去一个女人的爱,如果没有战争发生,没有梁冰玉的出现,韩子奇也是一个胆小鬼,一个懦夫。韩子奇后半生对于梁君璧十分顺从,他想反抗,但是在他的虚荣心驱使下,他不敢反抗,因为只有与梁君璧的婚姻才能够保住他的事业,保护他的玉。在两个人的婚姻中,韩子奇对梁君璧没有爱情,而且对梁君璧也没有责任心,这种婚姻对于韩子奇来说是对他心灵的一种折磨,而这种婚姻本身就是一种悲剧。3.韩子奇与梁冰玉的爱情悲剧

从韩子奇与梁冰玉的爱情中,爱情的主导者一直是梁冰玉,从表白到一起回国,始终都是梁冰玉做决定,韩子奇不敢面对,害怕现实,始终处于被动,可是事实已经发生,怎么能够惧怕面对呢,韩子奇真正爱的是梁冰玉,因为韩子奇本身就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胆小鬼,尽管他深爱着梁冰玉,但是对于这份真爱,他承担不起,而且他们的爱情韩子奇自己也知道会有怎样的结局。当他们回到北京,韩子奇多么的希望两姐妹能够和平共处,一同生活在一个大家庭力,可是事实并不是韩子奇想象的样子。韩子奇又一次懦弱了,他放弃了自己的爱情,选择了婚姻,在今后的生活中韩子奇对梁君璧言听计从,虽然他多次说后悔回来,但是他却没有走出过家门,他是懦弱的,面对爱情他摇摆不定,面对妻子他心存愧疚,面对梁冰玉他不忍伤害,就这样在深深的忏悔自己的爱情。

韩子奇的性格优柔寡断、懦弱,面对两个女人的爱情,一个爱的无私,一个爱的热烈,但是他的性格永远处于被动,就是反抗的勇气都没有,因为他懦弱,他想离开,想反抗,想追求自己的爱情,可是他的性格决定了他不可能获得自己想要的爱情,这种优柔寡断、懦弱的性格注定了韩子奇的爱情悲剧。

三、韩子奇性格悲剧的成因

(一)侵略战争

韩子奇的一生是为玉而活的一生,其实开始韩子奇是一个勤奋努力,聪明能干的小青年,如果不是在那个政局混乱的时代,韩子奇的人生也许是另一番模样,在那个时代,没有地位、没有背景,只能通过与梁君璧结婚这种手段才能取得男人所谓的自尊,重振奇珍斋,发展男人的事业,得到社会的认同和他人的尊重。为了掩盖韩子奇自己内心的虚荣,他将与梁君璧的婚姻称为“报恩”。而在这一段婚姻里,也是因为战争的爆发,为了守护他的玉,他抛弃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前往英国,战争让他慌乱了阵脚,他爱玉如命,在事业与婚姻之间,他选择了事业,如果没有这场可怕的战争,也许韩子奇和梁君璧会平静的生活下去,那么韩子奇的一生也就会有另一番不同的景象。可是战争是真实存在的,在战争中,韩子奇的内心变得自私,变得不负责任,韩子奇之前为了重振奇珍斋的责任感没有了,他自私了。

韩子奇在英国的时候,当他看到泰晤士报纸上关于中国战争的新闻,他内心产生了对守候在北京的妻子、儿子的愧疚,报纸上卢沟桥事变、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旅顺大屠杀等,这些关于中国的新闻刺痛了韩子奇的内心,导致他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当他看到泰晤士报纸上的中国战胜日本官兵的消息时又很高兴,他希望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是平安的,希望他们的能够活下来,在那个时候韩子奇就产生了对梁君璧的愧疚,因为他的自私,让妻子一个人苦苦的支撑整个梁家,这也是韩子奇后来对梁君璧顺从的原因之一,因为他有愧在先。亨特太太看到韩子奇不吃饭说:“韩先生,您怎么不吃东西?您不觉得自己越来越消瘦了吗?这很让我不安,也许是我照顾得不周到吧?”可以看出,当时韩子奇的担心与愧疚。他人在伦敦,可是心却在北京,他牵挂的是自己的妻子、儿子。

同样是应为战争,韩子奇与妻子的妹妹梁冰玉相爱,因为他不知道自己的妻子和儿子还是否活着,因此,韩子奇在面对梁冰玉的表白,优柔寡断、摇摆不定,如果没有战争,韩子奇也不会纠结在两个女人的爱情里,但是韩子奇是爱梁冰玉的,这种在战争背景下产生的爱情,本身就带有一种对发妻的愧疚感,因为他的不负责任,才导致在战争中不确定妻子、儿子的生死,才会使他的内心更加纠结、才会使他的性格更加懦弱,更加害怕面对,害怕回国。战争的爆发使韩子奇的内心更加自私、更加懦弱,也就注定了韩子奇的悲惨人生。

(二)宗教信仰 1.宗教影响下的人生

韩子奇的性格悲剧源于一个谎言,韩子奇不是穆斯林,却欺骗了所有的人,尤其是他的妻子梁君璧,临死韩子奇都处在一种恐慌中,说出了他隐瞒一生的秘密。因为他不是穆斯林,但是他又是一个穆斯林,他一生都遵守穆斯林的教义,7 但是为了爱情他也背叛了穆斯林的教义,充分了体现了韩子奇懦弱、隐忍的性格。在穆斯林家庭中,信奉伊斯兰教,他们讲婚姻和家庭看的十分重要,在伊斯兰教的信仰中,婚姻必须建立在同一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并且要男女双方都心生情感,否则就会破坏他们的信仰,是对主的不尊重,也就是没有共同的理想和精神,就不可能幸福的生活终老。虽然在伊斯兰教是允许“一夫多妻”制的婚姻,但是却反对姐妹夫妻,但是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三个人之间的爱情恰恰违背了伊斯兰教的教义,是穆斯林家庭所不能够接受的。在这种宗教信仰的影响下,韩子奇不敢反抗、懦弱、退缩,因为他把自己当成一个穆斯林,可是他又深知自己根本不是穆斯林,他是一个汉人,他欺骗了身边的所有人,这就使他的内心一直处于一种极具的恐慌之中,也就导致他的性格更加的懦弱、胆小、不敢反抗。2.宗教影响下的爱情

韩子奇与梁冰玉的爱情,是伊斯兰教所不允许的,是对伊斯兰教的背叛。在韩子奇的内心,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穆斯林,一个真正的穆斯林,所以在这种宗教信仰下,是不能够容许自己喜欢妻子的妹妹梁冰玉,但是在梁冰玉的新思想的影响下,韩子奇冲破了宗教信仰的束缚,决定于梁冰玉在一起,并生育了私生女韩新月,这是作为一个穆斯林教徒所不能够接受的事实,但是却在韩子奇的身上发生了,这对于性格优柔寡断的韩子奇而言,更是增添了他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导致他的人生都不敢反抗,他没有做过礼拜,因为他没有勇气面对真主。当韩子奇与梁冰玉回到北京,面对穆斯林妻子梁君璧的反抗,他无言以对,因为他背叛了伊斯兰教的教义,他是一个宗教信仰的背叛者,这使韩子奇的内心又加深了对穆斯林的恐惧,使他更加的懦弱,自卑。3.民族信仰

奇珍斋梁家是一个传统的回族家庭,一直遵守着回族人民的生活习惯,信奉伊斯兰教,不吃猪肉,不和汉人通婚,希望世世代代的回回。也正是因为梁家是传统的回族家庭,才会更加注重宗教信仰,更加重视家庭与婚姻。韩子奇不是回族人,韩子奇也不是穆斯林,这是他一生的秘密,也是压抑了他一生性格的重负,也就是因为这种回回思想和宗教信仰,导致他致死都心生恐慌,韩子奇一生都认为自己是一个有罪的人,因为他不是伊斯兰教徒,不是回族人,他欺骗了自己的师傅、妻子,他欺骗了所有的人。

临死前韩子奇说:“我„„我有罪„„”韩子奇恐怖地战栗,睁着一双大而无神的眼睛,“我„„能算是个„„穆斯林吗?”,可是,最了解韩子奇的,是他自己。几十年来,他没做过礼拜,没把过斋,没念过经,甚至在穿过苏伊士运河的时候都没有去麦加瞻仰天房,他有什么资格做一个穆斯林呢?而且,他的心中还一直保守着一个隐秘,也许仅凭这一件罪恶,就为他下火狱铺平道路了„„“我„„不是回回!”他终于以颤抖的、嘶哑的声音交出自己的秘密。韩子奇的一生都在恐慌中度过,他的内心是何等的悲凉,纠结,注定了他的悲剧人生。

韩子奇的一生都活在宗教的束缚之中,韩子奇的婚姻、爱情,就连韩子奇的事业也都是在宗教的影响下,背负着对宗教的信仰,又背负着对宗教的背叛,韩子奇活在深深的罪孽感中,而在这种宗教信仰下的人物性格也就更突出了人物的内心形象,增添了韩子奇人生的悲剧感,使作品更加具有艺术价值。

四、结论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部极具艺术价值和民族价值的文学作品。本文主要研究了《穆斯林的葬礼》中韩子奇的性格悲剧,通过对韩子奇的事业悲剧、爱情悲剧的详细论述,研究了造成韩子奇性格悲剧的成因,分别从战争因素和宗教信仰因素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本文的论述,讲述了韩子奇一生视玉如命的悲剧人生。揭露了当时穆斯林家庭的悲剧。以得出当今社会背景下,随着社会发展、历史变迁、宗教信仰的影响,新一代的人们要培养一个好的性格,无论是在人生方面、事业方面、还是爱情方面。其次,对韩子奇性格悲剧的研究能够折射出那个时代人民懦弱、隐忍、自私的性格通病,能对新一代的我们起到一定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霍达.穆斯林的葬礼[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5.[2]苏枫.析《穆斯林的葬礼》人物形象的真实、丰满、立体[J].语文学刊,2014(9).[3]魏铮.浅析《穆斯林的葬礼》中韩子奇的悲剧色彩[J].鸡西大学学报,2015(3).[4]杨芳.《穆斯林的葬礼》中韩子奇悲剧命运解析[J].电影文学,2007(24).[5]林琳.《穆斯林的葬礼》中韩子奇的悲剧人生[J].新闻爱好者,2010(10).[6]邱文韬.《穆斯林的葬礼》中的爱情悲剧[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报),2007(4).[7]胡进.悲剧人生中的命运和感情捉弄:读《穆斯林的葬礼》[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5).[8]倪晓莎.论《穆斯林的葬礼》中的三重矛盾冲突[J].家教世界,2013(9).[9]黄丽梅.浅析《穆斯林的葬礼》中的多重悲剧[J].华人时刊(中旬刊),2012(10).[10]王润生.我们性格中的悲剧[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01.10

下载《穆斯林的葬礼》中韩新月写给楚雁潮的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穆斯林的葬礼》中韩新月写给楚雁潮的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